第一篇: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条件和不利因素
抢抓机遇 突破瓶颈 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全市上下呈现千帆竞发、狂飙突进的发展态势,对一年多来波澜壮阔发展历程进行理性审视和把握,抢抓机遇,突破瓶颈,进一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形成合力、奋发有为的工作精神,可以更加自觉地扎实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一、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特征
扎实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深刻分析现阶段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紧迫感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在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大背景下,体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新的发展理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
二)新的发展定位。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就**讲**,而是站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局找定位、讲优势、谋发展。其实质是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与全国大局连在一起,建立促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三)新的发展内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就是要做强做大**经济特区,优先发展工业,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并提升第一产业,迅速壮大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四)新的发展方法。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的市情出发,重视正确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措施的运用,强调及时稳妥地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任务与方法相统一的新发展。
五)新的发展起点。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继承中的扩张与提升。
六)新的发展支撑。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以比较成熟的项目带动战略为支撑。
七是新的发展气势。“跨越”一词本身,就代表一种非凡的气势与精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超常规的快速突进,它赋于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这种发展的人们以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去作特别之为、创特别之业。
二、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力条件:
1、有良好的发展时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新的上升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趁势而上,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峡西岸”已经写入中央文件,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已经由我省的战略上升到全国的战略。我们现在的确站在了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超常规发展的新起点上。
2、有丰富的发展经验:**经济特区建设二十多年形成的发展成就,奠定了更快更好发展的坚实基础。**经济特区建设的实践有过跨越式发展的历史,积累了超常规发展的宝贵经验;
3、有雄厚的资金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市安排了300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包括重大产业集群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这么大的投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而多家商业银行将为我市发展提供宽松的资金环境。以项目为纽带,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用项目带动审批制度改革、带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带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干部作风的转变,必将强有力地支撑和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4、不断发展的工业集中区提供优良的发展基础: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工制造业等三大支柱产业结构,岛内高新产业集中区、海沧石化产业集中区、集美机械产业集中区、同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区和翔安新兴产业集中区合理布局,重点发展。
火炬(翔安)产业区、**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软件园二期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及园区的形成正在提升**产业区的品位。五缘湾、观音山两个营运中心区的建设将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三大工业集中区,总建筑面积达800余万平方米,其中700多万平方米是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是外口公寓,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动作,为**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5、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
1)**的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农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下降到2%;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已占85%以上,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到15%,形成了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具有工业、服务业反哺农业的强大实力。
2)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2005年我市城市化率为62.8%,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处于较高水
平,具有城市带动农村的强大动力。
3)政府加强对“三农”的投入。从“十五”期间开始,我市就加大了对岛外农村区域的开发建设。全市人均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从2000年的290元,增加到2005年的560元,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
4)农民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近三年来我市农村共转移农民7.8万人,占全市农村户籍人口的12%,目前还有不少农村户籍人口正在转移之中。
二)不利因素:
1、我市经济总量偏小。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实践一再表明,工业的强弱、工业化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要发挥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我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排第三,和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比较也处于落后地位,没有规模就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就缺乏调整优化的基础和空间,龙头带动作用就难以发挥。从**现实条件看,迅速做大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强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2、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岛内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还不高,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
3、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城乡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居民。
1)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任务仍很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比2005年达到2.63:1。
2)农村规划建设滞后。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的市区、尤其是岛内的核心区,已初步建成花园式城市;而岛内外的农村、尤其边远山区基本没有开发,仍十分破旧,城乡环境反差较大。
3)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仍较薄弱。农村的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较慢,其状况已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4)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仍然存在。目前的许多社会资源难以向农村配置,阻碍着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村快速发展。
5)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较弱。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2日来源: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一、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意见》明确提出我市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今后五年,全力培育出10家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品牌企业,100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先品牌企业,建设1000家自主品牌梯队,8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品牌培育体系。培育打造名牌龙头企业和标志性产品,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向品牌产业链和品牌聚集区发展,重点打造“十类标志性品牌产品、十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和十大重点品牌聚集区”,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更加突显,品牌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涉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占新增知名品牌40%以上;2016年,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总量达到2000个(件),工业品牌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
二、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品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名品牌奖励政策,设立我市品牌培育引导资金,用于实施品牌发展规划,实施十大品牌工程,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涉蓝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知名品牌。组织本土自主品牌集中参加展览展示及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等活动。集合各类资源向品牌企业聚集,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向重点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和品牌聚集区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知名品牌产品和服务优先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对重点培育的标志性产品和领军企业,支持引导其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快速做大做强。
二是编制品牌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今后10年我市品牌经济发展路径和布局,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企业品牌,提出品牌重点聚集区、重点产业链和标志性产品及品牌领军企业。使青岛产品全面向技术高端、质量高端、服务高端、诚信高端延伸,通过“青岛标准”铸就“青岛制造”优良品质,创出品牌培育的青岛模式。
三是建立专业品牌管理机构。借鉴国际先进品牌管理理念,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中心,对我市品牌资源库实行专业管理,实施ABC管理法,对上千个品牌梯队企业按行业分为强、中、弱,每年从中培育选拔出强势品牌参与全国的竞争,使其快速发展成为新的龙头企业和标志性产品。对已有品牌进行重塑和拓展,鼓励优势企业采取收购、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老品牌振兴。开展品牌理论研究,推广品牌经济发展经验,扩大“青岛制造”品牌的影响。
四是构筑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青岛品牌培育评价平台。建立有青岛特点的品牌评价体系,以产品质量、消费者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开展“青岛标准”品牌评价,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及消费者意见,逐步向国际标准品牌评价体系迈进,提升品牌培育和认定的权威性。搭建品牌培育培训平台。开展“品牌大课堂”培训活动,邀请全国企业品牌培育专家,对企业负责人和品牌管理者进行培训,学习先进品牌管理知识,提高品
牌建设能力。搭建品牌服务中介平台。加快品牌经济中介组织的建设,规范开展行业品牌建设专业化服务,以政府品牌引导资金购买中介组织的服务成果,减轻名牌企业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负担。
五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举办“青岛名牌展示周”展示活动,以周期办会的方式展示提升青岛名优产品品牌形象,助推企业持续扩大市场销售。开通我市品牌经济发展的信息通道,建立完善“青岛品牌经济网”,编辑出版《青岛品牌》丛书,为品牌企业提供及时的品牌发展动态和信息服务。在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推介“青岛制造”品牌及标志产品形象,集中宣传推介青岛知名品牌产品。支持青岛品牌“走出去”,鼓励企业收购国外品牌、营销网络和研
发中心,扩大青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提升青岛产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六是加强品牌经济发展的通力合作。建立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参加的品牌培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市品牌培育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及时交流沟通情况,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共同做好品牌培育工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做好全市品牌经济发展推进和青岛名牌认定工作;质监部门负责做好山东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工商部门负责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推荐和认定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出口产品品牌的评选认定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品牌培育和争创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品牌经济发展。
三、我市重点培育的十类标志性品牌产品、十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十大重点品牌聚集区有哪些?
十类标志性品牌产品分别是:
1.家用电器及电子制造类:白色家电、高智能平板电视;
2.饮料制造类:啤酒、矿泉水;
3.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类:动车组、城轨产品;
4.纺织服装制造类:针织、服装产品;
5.汽车制造类:中重型载重车、特种车;
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类:高端输配电装备;
7.软件产品类:智能装备中的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
8.船舶制造类:大型船舶、深海钻井平台;
9.橡胶制品制造类:异戊橡胶等橡胶新材料、高端轮胎;
10.生物医药制造类:海藻深加工产品。
十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分别是:
1、家电电子品牌产业链;
2、石化化工品牌产业链;
3、汽车品牌产业链;
4、船舶海洋工程品牌产业链;
5、铁路运输设备品牌产业链;
6、纺织服装品牌产业链;
7、智能装备品牌产业链;
8、软件品牌产业链;
9、食品饮料品牌产业链;
10、生物医药品牌产业链。
十大重点品牌聚集区分别是:
1、黄岛家电电子产业集聚区;
2、黄岛石化产业聚集区;
3、青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
4、黄岛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聚集区;
5、城阳高速列车产业聚集区(含高新区部分);
6、即墨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
7、胶州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
8、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9、莱西农副食品加工产业聚集区;
10、高新区生物与医药产业聚集区。
四、我市负责品牌经济的主责部门有哪些?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我市负责品牌经济主要部门有: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各部门均有负责品牌培育的职责。其中: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品牌培育,指导全市品牌经济发展工作”,负责“青岛名牌”的培育和评审;市商务局负责出口产品品牌的评选认定;市质监
局负责“山东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市工商负责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推荐和青岛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
五、《意见》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有何政策?
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育“专精特新”产品品牌,支持中小企业融入优势品牌产业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选择一批具有青岛特色,能填补国内空白的“专精特新”项目,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其做专、做精、做出特色、做大规模,培育出一批有实力的“专精特新”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选择一批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向产业高端延伸,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发展,逐步完善形成品牌产业链条。抓好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融入优势品牌产业链和品牌园区,形成对七大重点产业和六个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这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将起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篇:以江泽民文选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文章标题:以江泽民文选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
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们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江泽民文选》出版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了《江泽民文选》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时代特点,系统归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的重大贡献,并对全党全国学习运用《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江泽民文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按照中央《决定》提出的九个“深刻领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坚定不移”的要求,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体系,才能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江泽民文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于指导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一、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贯穿《江泽民文选》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鲜明地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江泽民同志又说:“中央一再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为什么?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说要从政治上看问题、考虑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政治考虑。”
江泽民同志还说:“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与时俱进,就必须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中尊重规律、把握规律,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就必须根据党和人民新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的名言,反映了他对与时俱进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重要作用的深邃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指导我们在海西建设中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精髓,我们要坚定不移探索适合海西重要城市――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切
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奋进力量,用《江泽民文选》理论指导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二、用“三个代表”的思想衡量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党的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总是与党的理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重视用发展着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三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文选》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是江泽民同志呕心沥血之力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之结晶,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教材,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
在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我们要不断深化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并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衡量我们各项工作。
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同时必须看到,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海西经济区的第一要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就是要坚持工业立市,坚持工业集中区全面可持续发展,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市、区经济结构布局,同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工业集中区开发和失地农民安置及再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金包银”工程,推进农村城镇化改革进程,推进农村(农业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树立民生是第一要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发扬国家文明城市的光荣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着重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市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才,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建设者,共同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兴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学事业,推进科技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真心诚意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用超常不违规的方式,迈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说:“如果长期执政以后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那样一种昂扬锐气,那样一种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我们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些话振聋发聩,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思想深度。
在海西经济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原有落后观念,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树立服务型社会,营造服务型、开放型的招商氛围。就是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树立全局观点,争分夺秒开发建设,推进建设事业创新发展。
具体的说就是创新超常不违规的做法,在政府审批环节、办事效率提高上压缩时间、争得速度,从而有效缩短审批期限和建设周期。同时向投资建设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涉及计划立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土地出让、图纸审查、项目环评、权证办理等各个环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全程跟踪服务;要建立和落实严格的效能追究制度,对推进项目建设中出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要追究其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于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以及对区域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和产业链聚集项目,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原则,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前提下提供“五优先”的服务,即优先审批、优先供地、优先规划、优先设计、优先施工。
翔安(火炬)产业区建设就是一个政府部门超常不违规服务的典范案例:
20天,翔安区村镇干部与村民完成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
20天,建设部门征召了130台钻机完成1717个地勘样洞;
20天,施工单位动用50部土方车完成90万立方米的场平土方量;
……
30天,在建114万平方米通用厂房销售完毕;
4个多月,95幢通用厂房全面封顶。
“接力跑精神,站着干作风,集团军方式”。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前面一道程序没走完,后面一道就跟进,提前介入。这一个个奇迹就是这样创造!
建设部门实行并联审批制度,大大提高效率;
规划部门将办公室搬到工地,专家现场审查,方案联体审批,有问题就在现场解决;
国土部门重心前移,服务下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有关材料备齐,上报审批;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提前介入,及时查处隐患;几大银行慷慨出手,一举贷款数亿元支持建设,彻底解决资金之忧;
四、抓住海西建设的机遇,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概念的提出和推动就是突破前人,科学领会马列主义新发展观的一个创举。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短短的一句话,写进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并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福建人民期盼了多年的心愿,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峡西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供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一月来闽来厦视察时,充分肯定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寄语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希望福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扎实搞好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厦门经济特区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重任。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说,大陆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台湾在亚洲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台闽若能在已有的经济合作基础上,加强经济交流与整合,建立新的分工合作模式,让资源分享,市场互通,无疑是双方经济互利共荣的最有利途径,一定会有助于提升海峡两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厦门经济特区拥有两个台商投资区,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早的区域之一。厦门翔安区又是中国大陆离金门最近的地区,两岸交流、交往历史悠久,厦门在对台工作中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厦门责无旁贷,必须在改革开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继续先行先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抓住机遇,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海西”建设的提出是多年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建设海峡西岸,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并让它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布局中,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早在1995年,福建就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2004年初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的战略构想。“海西”这个经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峡西岸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对应台湾海峡,是两岸交流的关键地带。具有与台关系密切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之所以把海峡西岸提到如此重要的经济战略位置,是因为福建与台湾缘分不浅。它离小金门最近1公里,离大金门最近8公里,离马祖最近6公里,离台湾本岛最近128公里,这个地缘优势哪个地方有?”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样解释当初的构想。
在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区因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其中长三角与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GDP分别占中国经济的20%左右。而与台湾有地缘亲缘优势的“海西”地区,却在中国沿海经济中成为一个“断裂带”。加快“海西”建设,将使这一“断裂带”弥合,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增长极的对接,最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海峡西岸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20年多前,深圳人创造的“深圳速度”,已载入中国改革发展的史册。今天,“海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正以超常规速度,大踏步地追赶着沿海领先省份,“海西速度”、“翔安速度”成为当今人们最清晰的记忆。
金戈铁马,狂飙突进。从沿海到山区,八闽大地处处春潮澎湃:
在福州,江阴、马尾工业集中区热火朝天;
在泉州,泉港石化基地紧锣密鼓;
在漳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生机盎然;
在龙岩,修建中的一条条交通要道穿越群山,连接八方……
登高远眺,厦门――一片片广阔的空间,正积蓄着发展的机遇。激活观念,搞活机制,提升效率。
在厦门,青山如黛,原野寥廓的翔安区:
――翔安大道和324国道旁,一栋栋彩(灰)色厂房拔地而起,50天完成设计、地勘、招标等平时需要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7个月完成近135万平米通用厂房建设,30天完成全部114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招商销售任务;27天完成4000亩征地拆迁任务,面积相当于200个正规足球场;宽广的翔安大道、翔安南路、大嶝大桥顺利通车;翔安隧道、同安湾大桥、水刘线、LNG电厂全速推进;翔安工业区及城区开发和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演绎的“海西速度”、“翔安速度”,已经成为“海西”建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经典案例”。
在岛内、在集美、在海沧、在同安,工业集中区成片发展;厦门软件园二期建设;五缘湾商务运营中心;观音山运营中心等建设项目热火朝天,企业争相入驻;
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正凝聚着厦门人民的信心和合力,正蓄积和催化着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力量和气势。尽职负责、务实奋进,“海峡西岸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将其化为现实,要靠扎扎实实地干”(卢展工)。海西人民将抓住海西建设开发的机遇,把《江泽民文选》理论学以致用到工作实践中,提高东南沿海的整体经济实力,推进海西经济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以江泽民文选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以江泽民文选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第四篇:以《江泽民文选》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们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江泽民文选》出版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了《江泽民文选》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时代特点,系统归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的重大贡献,并对全党全国学习运用《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江泽民文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按照中央《决定》提出的九个“深刻领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坚定不移”的要求,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体系,才能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江泽民文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于指导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一、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贯穿《江泽民文选》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鲜明地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江泽民同志又说:“中央一再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为什么?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说要从政治上看问题、考虑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政治考虑。”
江泽民同志还说:“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与时俱进,就必须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中尊重规律、把握规律,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就必须根据党和人民新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的名言,反映了他对与时俱进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重要作用的深邃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指导我们在海西建设中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精髓,我们要坚定不移探索适合海西重要城市――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奋进力量,用《江泽民文选
》理论指导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二、用“三个代表”的思想衡量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党的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总是与党的理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重视用发展着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
体现。
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三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原创网站wenmi114.com民文选》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是江泽民同志呕心沥血之力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之结晶,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教材,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
在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我们要不断深化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并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衡量我们各项工作。
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同时必须看到,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海西经济区的第一要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就是要坚持工业立市,坚持工业集中区全面可持续发展,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市、区经济结构布局,同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工业集中区开发和失地农民安置及再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金包银”工程,推进农村城镇化改革进程,推进农村(农业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树立民生是第一要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发扬国家文明城市的光荣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着重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市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才,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建设者,共同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兴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学事业,推进科技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真心诚意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用超常不违规的方式,迈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说:“如果长期执政以后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那样一种昂扬锐气,那样一种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我们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些话振聋发聩,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思想深度。
在海西经济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原有落后观念,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树立服务型社会,营造服务型、开放型的招商氛围。就是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树立全局观点,争分夺秒开发建设,推进建设事业创新发展。
具体的说就是创新超常不违规的做法,在政府审批环节、办事效率提高上压缩时间、争得速度,从而有效缩短审批期限和建设周期。同时向投资建设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涉及计划立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土地出让、图纸审查、项目环评、权证办理等各个环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全程跟踪服务;要建立和落实严格的效能追究制度,对推进项目建设中出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要追究其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于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以及对区域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和产业链聚集项目,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原则,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前提下提供“五优先”的服务,即优先审批、优先供地、优先规划、优先设计、优先施工。
翔安(火炬)产业区建设就是一个政府部门超常不违规服务的典范案例:
20天,翔安区村镇干部与村民完成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
20天,建设部门征召了130台钻机完成1717个地勘样洞;
20天,施工单位动用50部土方车完成90万立方米的场平土方量;
……
30天,在建114万平方米通用厂房销售完毕;
4个多月,95幢通用厂房全面封顶。
“接力跑精神,站着干作风,集团军方式”。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前面一道程序没走完,后面一道就跟进,提前介入。这一个个奇迹就是这样创造!
建设部门实行并联审批制度,大大提高效率;
规划部门将办公室搬到工地,专家现场审查,方案联体审批,有问题就在现场解决;
国土部门重心前移,服务下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有关材料备齐,上报审批;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提前介入,及时查处隐患;几大银行慷慨出手,一举贷款数亿元支持建设,彻底解决资金之忧;
四、抓住海西建设的机遇,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概念的提出和推动就是突破前人,科学领会马列主义新发展观的一个创举。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短短的一句话,写进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并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福建人民期盼了多年的心愿,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峡西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供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一月来闽来厦视察时,充分肯定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寄语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希望福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扎实搞好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厦门经济特区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重任。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说,大陆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台湾在亚洲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台闽若能在已有的经济合作基础上,加强经济交流与整合,建立新的分工合作模式,让资源分享,市场互通,无疑是双方经济互利共荣的最有利途径,一定会有助于提升海峡两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厦门经济特区拥有两个台商投资区,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早的区域之一。厦门翔安区又是中国大陆离金门最近的地区,两岸交流、交往历史悠久,厦门在对台工作中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厦门责无旁贷,必须在改革开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继续先行先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抓住机遇,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海西”建设的提出是多年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建设海峡西岸,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并让它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布局中,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早在1995年,福建就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2004年初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的战略构想。“海西”这个经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峡西岸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对应台湾海峡,是两岸交流的关键地带。具有与台关系密切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之所以把海峡西岸提到如此重要的经济战略位置,是因为福建与台湾缘分不浅。它离小金门最近1公里,离大金门最近8公里,离马祖最近6公里,离台湾本岛最近128公里,这个地缘优势哪个地方有?”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样解释当初的构想。
在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区因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其中长三角与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gdp分别占中国经济的20%左右。而与台湾有地缘亲缘优势的“海西”地区,却在中国沿海经济中成为一个“断裂带”。加快“海西”建设,将使这一“断裂带”弥合,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增长极的对接,最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海峡西岸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20年多前,深圳人创造的“深圳速度”,已载入中国改革发展的史册。今天,“海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正以超常规速度,大踏步地追赶着沿海领先省份,“海西速度”、“翔安速度”成为当今人们最清晰的记忆。
金戈铁马,狂飙突进。从沿海到山区,八闽大地处处春潮澎湃:
在福州,江阴、马尾工业集中区热火朝天;
在泉州,泉港石化基地紧锣密鼓;
在漳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生机盎然;
在龙岩,修建中的一条条交通要道穿越群山,连接八方……
登高远眺,厦门――一片片广阔的空间,正积蓄着发展的机遇。激活观念,搞活机制,提升效率。
在厦门,青山如黛,原野寥廓的翔安区:
――翔安大道和324国道旁,一栋栋彩(灰)色厂房拔地而起,50天完成设计、地勘、招标等平时需要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7个月完成近135万平米通用厂房建设,30天完成全部114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招商销售任务;27天完成4000亩征地拆迁任务,面积相当于200个正规足球场;宽广的翔安大道、翔安南路、大嶝大桥顺利通车;翔安隧道、同安湾大桥、水刘线、lng电厂全速推进;翔安工业区及城区开发和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演绎的“海西速度”、“翔安速度”,已经成为“海西”建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经典案例”。
在岛内、在集美、在海沧、在同安,工业集中区成片发展;厦门软件园二期建设;五缘湾商务运营中心;观音山运营中心等建设项目热火朝天,企业争相入驻;
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正凝聚着厦门人民的信心和合力,正蓄积和催化着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力量和气势。尽职负责、务实奋进,“海峡西岸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将其化为现实,要靠扎扎实实地干”(卢展工)。海西人民将抓住海西建设开发的机遇,把《江泽民文选》理论学以致用到工作实践中,提高东南沿海的整体经济实力,推进海西经济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为湖北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证
为湖北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证
徐汉明
2011年第2期 ——政治建设
省委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把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把准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举措。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理应深入把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内涵,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证。
一、准确把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内涵,科学谋划检察工作思路
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发展业绩高于中部平均,中心功能、示范效应、“两型”试验走在前列,主要表征是不断实现弯道超越,根本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检察工作放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大局中进行思考与谋划。
1、进一步拓宽思路。要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新境界、硬任务、高目标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深刻认识“十二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大有作为期”,也是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检察机关要自觉服从、服务于跨越式发展,做到及时跟进、主动适应、自觉融入。切实增强作为意识,紧紧围绕省委“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战略重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心,坚持服务社会建设与服务经济发展并重,提高保障服务促进跨越式发展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人本意识,创新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协调发展意识,解决好服务跨越式发展和促进自身科学发展两大课题,建立健全促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2、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服务跨越式发展要始终立足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法律监督职责作为服务跨越式发展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找准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紧贴经济社会宏观政策部署的实施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正确适用刑事法律政策,坚定不移地保护改革者,惩治犯罪者,纠正违法者,挽救失足者,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坚持突出重点,把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执法办案各个方面和环节;坚持公正廉洁执法,全面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促进执法、司法活动的公正廉洁,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3、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跨越式发展的要义在于高标定位,着力点在于弯道超越,特征在于发展的继承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检验的标准在于民惠民富。检察机关要围绕保障服务跨越式发展做文章,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作用,营造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环境,使环境条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加大检察环节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力度,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大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力度,着力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大运用法律政策解决问题的力度,着力营造开放、竞争、有序、包容的政策环境;加大查办和预防执法、司法领域的腐败案件力度,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二、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跨越式发展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检察机关服务跨越式发展,要把握规律性,注重全面性,体现政策性。
1、严格履行职责,维护发展秩序。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安全的刑事犯罪、侵犯人民群众财产权的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确保社会安定祥和,使人民群众能集中精力投身跨越式发展。严肃查办影响发展的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规范相关部门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公权力运行,增强“跨越式发展使命重于泰山”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依法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执法、司法腐败案件,加强刑事立案、侦查活动、审判和刑罚执行监督,坚持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并重,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统一规范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强化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包容性、成长性、活力性的空间和环境。
2、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创造活力。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检察机关要发挥检察职能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围绕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实施,综合运用打击、保护、预防、监督等法律监督职能,积极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查办新农村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查办和积极预防国家投资领域职务犯罪等专项活动,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现实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3、掌握政策策略,注重执法效果。适应“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正确运用“依法坚决查办、坚持惩防并举、把握政策界限、掌握分寸节奏、注意方式方法”的办案原则,严格区分一般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限,经济领
域中的不正之风、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与贪污贿赂、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的界限,因配套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导致的决策、管理失误与渎职犯罪的界限,网络侵权行为与网络犯罪的界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正当收入与利用社会管理漏洞实施犯罪的界限等。在办理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案件过程中,要选择适当办案时机,区分轻重缓急。加强与发案单位和主管部门的沟通,慎重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司法强制措施,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做到既依法有效惩治犯罪,又保护改革创业者的积极性,既严格执法,又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对抗。
三、积极融入跨越式发展的制度空间,深入推进检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跨越式发展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卸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沉重历史包袱、实现中等发达水平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制度环境与人文软环境。检察机关要自觉融入跨越式发展的大局之中,深入推进检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法律监督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
1、及时总结推广检察工作机制创新成果。近几年来,湖北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发展主旋律,结合自身实际,持续、稳定地推进改革创新,探索了一些方式方法,形成了一些积极成果。在思路方面,提出了“六个符合”,即符合法律、符合规律、符合大局、符合民意、符合理念、符合实际;在路径方面,注重基层首创、典型示范、上下结合、渐进式推进;在价值取向方面,注重主体性,把握方向性,充分调动检察人员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公平正义守护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推进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在整体布局方面,深入推进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法律监督调查机制建设、各项业务工作机制建设、队伍管理机制建设、检务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政法部门协调与配合机制,着力构建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以制度规范为基础、以执法管理为前提、以监督
制约为关键、以执法保障为条件的“五位一体”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工作格局,以“四化”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检察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建设;在组织保证方面,深入推进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作风纪律建设、素质能力建设、队伍管理机制建设、检察文化建设“六项工程”,推进检察人才高地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检察人才队伍。
2、深入推进检察环节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大稳定观”和“一线观念”,建立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和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并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增强防范社会风险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机制、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的工作合力;坚持运用情势判断要清晰、情报信息要快捷、处理焦点要细致、把握中心要紧扣、适用法律要准确、综合措施要到位、把握刑事政策要严格、上下协同要紧密、依靠党委要主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检察环节应急处置机制;着力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应对新闻媒体、处置敏感事件的能力。
3、积极审慎地推进内部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正视司法资源有序配置、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中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以“两个适当分离”(即诉讼职能和诉讼监督职能适当分离、案件办理职能和案件管理职能适当分离)为主线的管理机制创新。要围绕“检察权运行规律”这一核心问题,突出改革的工作实效,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职能配置,增强整体运行功能;强化监督职能,提升诉讼监督效果;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提高管理的集约化水平;探索分类管理,推动专业化建设。建立重点课题研究制度,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运行模式的实证分析,为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建立以检察官为主体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改进考评方式方法,加强
履职保障。强化“能力席位”意识,推进精英团队建设,突破性地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强化人本理念,正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创设一个尊重、包容、竞争、友爱、和谐的人文氛围,营造一个人心思进、人心思齐的干事创业环境,使每个检察人员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检察机关的整体价值实现融合在一起,把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与保障服务促进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管理者个人因素占主导的管理模式向制度因素占主导的管理模式跨越。注重管理细节,加强执行力建设,优化执法公信力评价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和支持度,用科学发展的标准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检验检察工作。■
(作者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