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

时间:2019-05-13 10:3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

第一篇: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假期社会实践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洛阳理工学院B08040528 李翼航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巩义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形象树在一线”活动为动力,采取综合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农业总产值3.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1%,其中,种植业完成1.7亿元,畜牧业完成2.0亿元(现行价)。夏粮总产达9400万公斤,平均单产252.7公斤,小麦面积37.2万亩,总产比2006年减少1972万公斤,单产比2006年减少53公斤。今年夏粮减产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去年暖冬小麦旺长,二是春季低温冻害,三是大风造成麦田倒伏,四是干旱影响。预计2007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达到1.7万吨,禽蛋0.78万吨,鲜奶0.24万吨,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7%、63%和80%。

(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2、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四)加大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本市在“新”上理思路,做文章,以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本市逐步实施巩义市新农村信息化示范项目并结合本市农村发展状况,制定出了我市信息化镇村的创建标准,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巩义市建设信息化镇、信息化村的标准》,详细地分解了各项目标、任务,选择了北山口村作为全市首个新农村信息化村试点,在组织网通、移动、广电、联通、电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同时,重点开展了以光纤到村、电脑入户、村民上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上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一方面从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等几方面入手,组织协调网通、移动等网络服务商加大信息网络的铺设力度,降低了使用资费,给农民以最大的优惠。目前,本市有60多个村开展了“农民上网工程”,新增农民上网用户7500多户,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另一方面在条件差的村开展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行政开展“巩义市新农村信息化村级信息服务站试点”工作,实行市、镇、村三级管理。一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由政府提供电脑5台,并协调网络运营商将光纤铺设到村,免收上网资费,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为试点村免费或优惠提供各种适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镇、村负责提供20M2以上的场地并配套桌椅、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管理员工资由镇、村负责解决。通过这种形式,让贫困村群众也能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各种科技、致富、文化信息,进一步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夹津口镇韩沟村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建设体系

(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七)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购进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20余台检测仪器,建成300平方米的中心化验室,2月底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批准了氧化乐果、甲胺磷、毒死蜱等21个农残承检项目,4月底通过省农业厅机构认可,可以对蔬菜残留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通过计量机构双认证,健全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走在了全省县(市)的前列。

2、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万元,购进动物防疫仪器设备57台,改扩建实验室235平方米,完善了该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体系。

3、新型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550万元,全市新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55座,促进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八)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做好招商引资方面工作

上半年,克服困难,自加压力,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缓解了支出压力,共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606.833万元,其中省财政厅、农业厅拨付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100万元,小麦病虫害防治补助经费5万元,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1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5万元;郑州市财政局、农业

局拨付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补助资金486.833万元。

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进一步完善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全市多数乡镇财政还属于吃饭财政,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从市到乡镇、村的资金整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规划制定不尽合理。尽管多数示范村已制定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内容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一些地方所制定的规划缺乏前瞻性,缺少当地人文、民族和地域特色,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特征明显。

三是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拆除旧宅、土地整理来增加耕地面积;但从短期看,由于各地财力有限,拆旧和建新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土地调整置换政策不健全,已成为制约示范村规划建设的最大瓶颈。同时,项目整合、土地流转、金融互助等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也影响着示范村建设的推动和进展。

四是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迁则迁,要尽量依托原址进行改建。但一些基层干部不顾当地实际,把示范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拆旧建新,忽视了农民主体,忽视了群众意愿,搞不切实际的“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对此,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避免过度增加群众负担。

三、措施建议:

2.1 加强规划建设引导力度

2.1.1、规划方面

(1)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树立片区发展的规划理念,按照产业发展合理划分区域功能。

(2)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全市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各乡镇、街道办编制完成镇、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规划村内居住、供水、排水、通讯、交通、防灾、供电等基础设施。

(3)全面抓好典型示范,树立新农村样板

为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区、乡镇、村都应建立示范样板。对示范村注意人、财、物的适当倾斜,更主要是认真帮助规划,及时指导实施,协调各类矛盾,建立各种机制。示范村要在村庄建设、经济收入水平、农村文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为农村全面小康的表率。

2.1.2 建设方面

(1)村庄旧村改造方法及土地整合措施

对于分布在城镇郊区和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庄,采取集体出资或村民自愿筹资,统一购买旧房拆除的方式集中宅基地,统一投入基础设施,安排地基,同意建设。对于偏远且经济实力较差的村庄,采取政府补贴、村民出力的方式统一规划、逐步改变村民居住条件。对于经旧村改造整治后的富余土地,必须在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立农村土地收益归农民以及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下,进行土地资源整合。

(2)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措施

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村庄规划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统一,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优势产业区、特色产业区的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规划一经确立,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经批准。

2.2 调整土地管理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处理好村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责任制度,也是决定新农村建设具有成效的标志之一。

2.2.1 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乡镇人民政府要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鼓励农民努力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等级,不断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非农业建设一般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2.2.2 整治空心村,合理布置居民点

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监管,村庄建设规划应立足于旧村改造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整合,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2.2.3 通过迁村并点,实现村民宅基地集约化

引导自然村和我省规模小、群众有要求的行政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把经村庄改造整治后留下的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复耕和复垦等措施退还为农业用地,以满足国家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2.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1)城市郊区村:定位为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城郊生态型新农村,兼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业产业村:规划瞄准现代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

(3)特色产业村:规划选择“一村一品”模式 , 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其规划的一大亮点。

(4)特色保护村:即具有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特殊性质(水源地)和古遗址周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规划提升特色旅游品牌,以开发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为主业。

(5)贫困山区村:规划推行“整村推进”,把重点放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

2.4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5加强宣传引导,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把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的广泛宣传、动员,做到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的认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强的关系,既要保证国家扶持资金的到点到位,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引入参与式服务的方式,扶持经过村队农民群众讨论,当前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建设项目,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同时,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持久地共同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2.6建设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6.1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选好支部书

记,落实班子岗位责任制。

2.6.2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

2.6.3是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区,是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工程管理

专业:经济信息管理

姓名:杨焕龙

学号:

班级:

Z09085918 Z090858

【摘要】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谐发展问题成就

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经济在粮烟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在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总结、解决问题。通过对新农村的教育、人口结构、收入、生产、就业及培训、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福利和医疗、娱乐、党支部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短期的,阶段性的成功,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医疗福利、收入、民主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的压力仍然很大,因为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巨大,许多根本制度上的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改进,各种不良现象还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纠正。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新郑市发挥优势整合资源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人才优势,整合科技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统战部门联系专家多、学者多的优势,以送科技、送文化、送医药“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办法,对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今年上半年,邀请河南农大的农学专家先后在梨河镇、孟庄镇、龙王乡分别举办大棚西瓜的后期管理、枣花期枣树病虫害的防治、生猪蓝耳病的鉴别与预防等三期培训班,教会农民一些实用技能,收到良好效果。

发挥资金优势,整合财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发挥统战部门与工商联会员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以“公司带村”、“项目带村”、“品牌带村”的模式在农村谋求发展空间。

发挥外联优势,整合人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统战部切实发挥与广大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广泛的优势,在海外联谊工作中一方面挖掘黄帝文化等“根”文化资源,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之情作为联系交友的纽带,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发挥他们在对外宣传中的突出作用,通过侨联、台办等渠道,实现“内引外联”的优势,引导他们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既引进了智力、资金、设备,又将全市农产品引向海外。

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及成效

今年来,新郑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城,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制订了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专项规划,完成了1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制订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六个园区”的发展规划。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工业主导型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全市已发展涉农企业45家,带动农民3.6万户,户均年增收4200元。截至10月底,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31元,同比增长21%。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启动了10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了S323新郑段拓宽改造工程,神州北路、万邓西路、龙湖大道、双湖大道等工程快速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沼气池8000座,新打安全饮水机井26处,新建集雨水窖768座,解决了2.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今年以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

1.97万人;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新建敬老院3所、改扩建敬老院4所,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4%;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步伐,对9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并新建了和庄、港区两所卫生院,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3%,有效解决了城乡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认真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对5所农村初中的食堂、宿舍、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对7所农村小学进行了寄宿制改造,基本实现了城乡无差异、学校无差别;扎实推进骨灰堂建设,新建村级骨灰堂80座,有效促进了农村移风易俗;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新建标准特色文化大院42个,农村文化事业得到统筹发展。

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问题在相当程度上继续存在,仍然是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受教育不到8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了农民收入低。因而产生两大主要不良后果:一是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出了苦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心理失衡现象加重;二是产生恶性循环,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无法供应子女上学--子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不但不利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从城市劳动力需求来看,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和外来劳动力增多,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有限。从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来看,全镇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度放慢。同时,农业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民就业问题逐渐突出。再加上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市场就业竞争力相当弱,再就业很难。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垃圾成为水污染的三大原因。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农村垃圾管理存在漏洞,垃圾污染严重,尤其是人口集聚区。全镇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几乎为零,自来水饮用率不高,还有许多自然村道路未硬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很难大幅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难度很大;此外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比较差,没达到标准卫生院的标准,需要提高;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

(四)村镇规划不健全。我镇虽然完成了全镇发展规划,但近4/5的行政村尚未形成规划,村级规划相对落后,绝大多数的自然村基本无规划,而且规划水平不高,局限于当前现状,缺乏长远眼光。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由于基础条件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制定规划一定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定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始终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因地制宜改造村庄,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片景观,切忌脱离实际,跟风赶潮,这样不但建设不好新农村,甚至会事与愿违。

(五)农村投入相对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以村组公路交通、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和以卫生、教育等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投入相对不足,我镇城镇化进程起步晚、起点低、水平低,小城镇非农产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1,差距较大。同时,农民在创收、户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享受水平低于城镇居民。

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完善新设施、改善新环境、培养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实现农村工业园区化、农村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村镇、培育中心村镇、减少贫困及自然村。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并将规划向试点村、整治村延伸,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宏观指导。编制并实施了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在规划上衔接、产业上对接、功能上连接。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通过持之以恒抓工业、上项目,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强村之路。——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路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镇村建设。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建立完善文化教育体系,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我们从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民主。从建章立制入手,促进村务管理民主。从文明创建活动入手,促进乡风文明。

小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区,是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方创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5

第三篇: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暑期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学生姓名 张宇轩 学号1107140120 专 业 农业工程 年级 11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学 院 工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2012 年 9月

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长埫口镇新农村建设暑期调查报告

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考察地,我的家乡——长埫口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最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社会文化风貌都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改变。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从2012年8月14至2012年8月15日,我对我的家乡——长埫口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具体且深入地掌握了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况。

一、加快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文化网络 在我看来,我们镇最近变化的最大的要数影院和日常的网络文化生活,因此,我首先来到镇政府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镇文化娱乐生活的具体变化。据了解自新农村建设以来,长埫口镇政府完善和巩固“四项文化网络工程”(镇影剧院维修工程、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文化中心户发展工程、有线电视通村工程)成为开展文化工作的基本保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文化网络工程建设的要求,我们家乡成立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四项文化网络工程的硬软环境建设提出了硬性指标及达标期限,确保建设工作收到实效,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作用。

(1)影剧院维修工程。长埫口影剧院建于1980年,曾经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年久失修,基本丧失功能,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2006年4月,镇委、镇政府投入8.5万元将影剧院修缮一新,同时增设了图书馆、乒乓球室、台球室、棋艺室、展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创办了剪纸艺术博物馆。(2)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在村一级,长埫口强化文化室的建设,把它纳入“建新村、奔小康”的系列工程。进一步丰富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落实专班,规划了村级文化室建设标准,并将村文化室纳入村委会当年经济及公益事业发展考核范围,一起硬仗硬结,已办起禹王、潮愿、敦厚等6个村文化室,我们还将采取政府补助、文化站帮助、社会援助的办法建立12个多功能村级文化活动室。

(3)文化中心户发展工程。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农民思想教育的阵地,我们把创建农村文化中心户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大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专班,在全镇64个村开展文化中心户摸底建卡活动。截止2012年8月,全镇已创建各类文化中心户32户,其中有乐队专业户10户,年演出700余场次;电影放映专业户2户,年放映电影200多场次;图书借阅专业户5户,年接待读者3.5万人次。受益的农民形象地称文化中心户为自娱自乐的“俱乐部”、科技致富的“信息窗”、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4)有线电视通村公程。长埫口镇着力建设有线电视通村工程,努力扩大有线电视有效覆盖率。在发展的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靠诚信求发展,镇委、镇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巩固老用户、拓展新用户献计献策,实现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有序扩张,到目前,我镇已安装有线电视2800多户,涉及到16个村,其中2012年初以来在三垸村、庄屋村网点内安装了380户,新发展了170户。

二、树立文化品牌意识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近年来,我们家乡的文化艺术也得到很好的发展,经常可以在一些杂志书籍上看到我们镇的文艺作品。根据文化站的介绍,我们镇本着抓创作、出精品、上档次、促繁荣,采取了广泛动员,重点扶持和奖励精品的办法,促进了各门类艺术创作的繁荣。在历次的全市乡镇文艺调演活动中,我镇都有一些节目获得大奖,文化站站长蒋宏波始终以坚持打造精品文化为己任,围绕本土挖掘资源、整理题材,每年为专业剧团编写剧本,创作歌曲,推出了几台精品力作,带动了民间剧团创作演出的繁荣活跃。

全镇现有文学、书法、美术、剪纸、摄影等文艺骨干队伍150多人,文艺爱好者370多人,截止到2012年7月,有各类文艺作品180多篇在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尤其突出的是文化站站长蒋宏波,每年均在中央级、省部级、地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50余篇,其中30多篇作品获得各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大福中学教师匡松柏,每年都有多篇散文、诗歌问世。何坝村农民马佑谱创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金、银、铜奖,成为中国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剪纸大师、市剪纸学会副会长,被授予仙桃市“优秀艺术家”称号。还有退休干部王新年、无行小学教师张中国、下岗职工王昌炽、女职工王素玉等在各级报刊发表了大量文艺作品。为了鼓励作者创作精品,镇委曾发文对这些作者进行了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每年由宣传办公室、文化站召集作者举办研讨会,免费发放有关资料,提供写作(征文)信息,赠送笔、墨、文稿纸,从而使作者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得到社会肯定,鼓舞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

长埫口的文化事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指导下,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群众文化生活十分活跃,得了显著成效。自2001年以来,其文化工作业绩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仙桃日报》等众多媒体予以报道。繁荣农村群众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将着力创建全省文化先进镇,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做到“三抓”:抓认识,增强搞好群众文化的责任感;抓队伍,加强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抓管理,促进镇域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创建文化名镇,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发挥民间艺术特色开展文化系列活动

最近,我经常可以再镇里看到一些我们当地的文化节目表演,比如花鼓戏,彩船队等等。我了解到在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近年来,我们家乡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特色,逐步形成文化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常年参与文化活动。全镇现有民间音乐队12支,腰鼓秧歌队8支,皮影队1支,彩船队4支,舞龙队3支,花鼓戏剧团2个,有民间剪纸艺人85人,民间唢呐艺人128人。对这些民间艺人,我们给予积极鼓励,全力提供展示艺人才艺的舞台,如组织一年一度的民间乐队汇演,民歌民舞大奖赛,彩船龙灯,腰鼓竞赛,剪纸艺术展览,镇政府及文化站每年投入两万多元,作为汇演、展览、评奖开支。涌现出了刘绍标、廖艳霞、王运秋等一批民间文艺活动骨干分子。这些富有民间文化特色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锻炼了文艺队伍,成为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长埫口十分重视对民间文化社团的支持,充分发挥民间社团3大支柱(民间乐队、民间腰鼓、民间剪纸)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这些民间文化社团的活动,对于营造文明新村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位,陶冶人们的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民间社团的存在,构成了“长埫口无处不文化”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面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极大热情,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大力帮助。一是出面组织各类演出活动,会同有关村委会、企业负责同志,筹集资金,协助表演队搞好各项文化活动;二是从市群艺馆、仙桃职业学院聘请专业老师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三是大力培养、引进文艺活动的组织人才,使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这些从事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都有活动的组织权;四是将搞好文化活动纳入村委会、居委会年终工作考评,对先进村及个人由镇里通报表彰、奖励。为保证文化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镇文化部门落实了责任制,做到“全镇月月有活动、节日有庆典、四季有歌声”。

2012年8月初,镇文化站邀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剪纸学会、市摄影家协会负责人,共同深入有关村组,对长埫口民间花样剪纸雕刻艺术调查摸底。蒋宏波多年来潜心收集珍藏传统雕花剪纸及各种绣品,累积4万余件,办起了“长埫口剪纸艺术博物馆”,其沔阳雕花剪纸已被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已向国务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蒋宏波对普查、抢救、收藏、研究、传承、发展、宣传长淌口民间剪纸雕刻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镇委、镇政府大力支持这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场所、物资、经费上予以倾斜,在宣传上全力进行“包装”,使长淌口的剪纸艺术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力争求得“剪纸之乡”荣誉。

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创建文化名镇

我们长埫口镇是2001年3月由原长埫口镇、大福镇、敦厚乡合并成立的建制镇,下辖64个村,总人口13万。早在上世纪50年代,长埫口文化站皮影队在国家级、省级曲艺调演中分别获得演出奖和一等奖,曾代表湖北省赴朝鲜志愿军战场慰问演出;60年代,长埫口民间武术曾闻名于省运会,获得散打冠军;70年代,长埫口文体工作受到省政府、省体委表彰,被命名为“体育之乡”;80年代,长埫口电影放映普及率达到100%,享誉全国,被全省数为榜样;90年代,获得省体育局“全民健身运动先进镇”。进入新世纪以来,长埫口依然保持群众文化的繁荣,始终成为仙桃市农村文化工作一杆旗。五﹑收获与总结

通过这次暑期调查我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熟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从亲身实践中得到经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大学生才能提高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有些知识呆在学校里是不会学到的,只有走出去,我们才能增加我们的人生经历,从而从这些人生经历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次暑期实践也使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平常我对自己的家乡也没有怎么充分来了解,可是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我发现了我家乡很多我以前没发现的地方,这也使我更加的热爱我的家乡。同时,我也发现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在平时,遇到一些事情,我总是喜欢要父母帮忙解决,可这次实践很多事情都需要我自己去做,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明白在大学中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也在他人的庇护下,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感谢这次暑期实践使我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献上我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谷涛 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调研

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调研

谷涛

体育系03级3班学号031003015

指导教师熊扬名职称讲师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体育得到巨大的发展,但还是处在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状态。要促进其发展应使领导机关提高认识,建立全面基层组织,利用好农村学校,重视宣传,创造条件,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新农村;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1前言

我国是农业型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是国民主体,其健康状况决定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关乎国家发展。而同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下,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农村体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呼唤和孕育新的农村体育,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新任务、注入新的活力。农村体育的发展必将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手段、提供新载体、贡献新支持。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体育建设必须有所作为。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全国农村体育及四川南端的11个贫困县。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分析讨论法,归纳法。

3分析与讨论

3.1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建国后的50—60年代初是我国农村体育第一次繁荣期,当时开展农村体育的基本思路是:“服从生产,坚持业余、自愿原则,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00多万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约占当时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5%。我国农村体育的第二次繁荣期开始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农村体育更是取得了全面发展。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级的全民健身领导机构占县总数的95%以上,许多乡镇也成立了领导或协调机构”(《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张发强,全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1999年1月26日 北京);二是体育场地设施有所改善,“全民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贫困地区体育场地设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特别是1990年2月开展的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进行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对于广大农村居民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道德品质,远离“黄、赌、毒”恶习,抑制“法轮功”侵蚀产生了良好作用,而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使先进分布在全国广大农村,为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很好的示范、激励和推动作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减少了疾病,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体育对农村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四是体育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组织网络正在形成,“农村县城镇体育指导站增幅显著,由1995年的10292个增至99531个,增加了8.7倍”(《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张发强);五是农村体育竞争和激励机制更趋完善,为表彰和鼓励农村基层开展群体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从中

央到基层运用竞争激励机制并逐步成为制度,形成一套表彰体系。体育事业的持

续发展,为20世纪末农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所谓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

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

指导等方面较为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汇报工作)。

这种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

特征之一,也为建设小康体育增加了难度。

3.2 四川南端的11个贫困县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就行政区而论,包括宜宾市的宜宾、高县、屏山、珙县、长宁、筠连、兴文

七县,乐山市的沐川、马边两县,泸州市的叙永和古蔺两县。其中叙永、古蔺、兴文为国贫县,其它为省贫县。我们对分布在川南11个贫困县县级领导、科局

级干部、机关一般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和学校师生五种社会群体,共3106人进

行了调查。

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程度不够,51.8%的人回答“不了解”,28.9%的回答“听说过”。究其原因,一是贫困地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当地群众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关注不够。80%以上的调查对象所在的单位每年

都要组织1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

叙永、马边等四县均开展了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以传统项目

为主,如兴文苗族的踩山节和挤芦笙活动,马边县彝族的锅庄舞活动。80%的调

查对象能够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健身活动,近一半的家庭每季度有一次户外活

动。从范围上看,参与面较广。但从参与健身活动的频率上看,大部分人未能达

到健身锻炼经常化。

对用于健身活动的经费支出,家庭拥有的健身器材、报刊图书三个问题的调

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在健身方面都有所投入,但投入的平均水平普遍较

低。支出水平在1%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63.2%。这与个人经济收入偏低,消

费观念的陈旧,相关书刊和健身器材的价格、质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学校体育现存问题中,最需迫切解决的是经费投入。调研中许多有识之士谈

到,贫困县的学校体育虽然有传统项目的优异成绩,达标率在上升,但总体上处

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的压力,经费的短缺,场地器材的困难,师资的缺乏。

3.3领导机关提高认识

3.3.1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多无化体育服务体系,认真研究制定城乡统筹

兼顾体育发展政策和规划。

3.3.2 认清农村体育重点是乡镇,抓住县城,中心镇实现农村体育突破,党的十

六大部署“全面分设小康社会新农村”战略后的20年里,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

性发展,乡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镇约2170个,2001年增至20364个,目前乡镇社区构成农村社会基础,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创造了大约1/4的国民生产

总值,因此,认清乡镇为重点,将对农村体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3.3 理清县、乡二级事权,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

干意见》要求乡镇政府,应承担起地方体育事业建设,与现行法规相抵触,应清

理关系以免执行中造成混乱。

3.4建立健全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制订适应农村现实的措施,如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

委会是直接领导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又掌管本村经济事务,因此,建立健全村

委会,发挥其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并明确职能,责任、意义重大,引导扶持农村基层文体专业户。农村基层文体专业户是新兴的农村自发组织,由个人出资,满足农民文化体育要求,解决政府相关供给不足的一种全新服务形式,可以是村里提供场所,专业户提供资金的联合形式,或专业户自己投资场场,器材的自办形式,事实证明起到了普遍的作用。

3.5解决场地师资

利用农村学校最大限度地解决场地师资问题(1)利用场地:目前全国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小学3.8个,中学1.3个,“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在贫困地区投资助建设,希望小学,11000余所,这将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最稳定的场地来源。(2)利用体育师资,“九五”以来,有数百万农村民办教师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定重新上岗,农村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是解决农村体育发展最现实的师资来源。

3.6重视宣传

重视宣传,提高农村人口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认识,从根本上激发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才有为农村体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7创造条件,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政府各职权部门要鼓励农村体育向纵深发展,解决设施问题,提供健身服务指导,大大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将2004年定为“农村体育年”,提出了“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主题口号,并确定了以“体育三下乡”为主题活动。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基于这些认识,从农村体育发展状况、机遇挑战、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经济滞后,经费短缺,是导致农村体育设施匾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4.1.2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构建和谐、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生活。

4.1.3 农村群众体育工作落后,农民对体育的错误认识是影响农村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1.4体育设施的匾乏,体育师资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受制约,势必影响国家整体农村体育的发展。

4.1.5创造条件,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现代农民已经认识到体力运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他们渴望,到场馆中健身,渴望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体育在农村中充满生机,只要保持蓬勃的发展趋势,我国民国体质水平会有一个巨大飞跃,这将为我国经济更快速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4.2 建议

4.2.1体育建设是和谐新农村的需要

农村体育可以增强广大农民的体质,提高生产力,服务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可以促进、形成和谐的村民关系,增强基层凝聚力,服务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培育先进的思想观念,繁荣农村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服务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新农村体育不仅本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而

且对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发展农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2.2新农村体育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建设严重滞后,体育健身项目单一且,特色性、普及性缺乏,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时冷时热、时有时无,体育健身指导远远不够,农民体质状况堪忧,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体育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农村体育工作任重道远。如果体育建设这颗“螺丝钉”没拧好,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进度,缺少体育这一环节的完美,就缺乏新农村建设的和谐。

4.2.3新农村体育建设形式要多元

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特色可以出优势,出效率,唯有特色之树常青。新农村体育建设走特色促普及、特色促发展之路。植根乡情,培育农村体育新特色。

我省农村的类型颇多,有平原型、丘陵型、水乡型、少数民族型和城郊结合型等等。2003年和2005年,省体育局组织开展了两次体育特色乡镇的评选活动,培育并涌现出了一批体育特色乡镇,像荆州龙舟之乡、咸宁象棋之乡、襄樊自行车运动之乡、宜昌巴山舞之乡、十堰登山运动之乡等,发挥出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2.4新农村体育建设要注重整合当前,纵横联合、部门联合、行业联合已成为整合资源、拓展新领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和重要举措。发展农村体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突破地区封锁、行业界限和部门垄断,找准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体育与农村科普、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的结合,把农村体育的场地、组织、活动、指导、科普、培训部分嫁接到农村科教文卫旅。

可以考虑将农村健身科普与农技科普结合起来;将农民健身技能培训与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进城培训结合起来;将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与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环境的优化以及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和对游客的吸引力结合起来搞好新农村体育建设是一篇大而重要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研究,着手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发强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少量,全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1-1.26

(2)陈立 树立科学发展推动体育事业发展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2004—2.27.(3)裴立新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问题思考,中国体育报2004.6.24。

(4)马艺华体育在农村充满生机,中国体育报2004-5-13。

(5)曹或西部农民渴求“体育开发”中国体育报2005-8-1

(6)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全国体育发展论文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大思路〉1998

(8)邵华,顾美容,张燕,“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及发展”1996

(9)康辉兵“南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分析”1998

(10)杨占明 李润梅 “贫困地区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1999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xx大学

x

x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刘新恒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周围市各县(市、区)。赵庄子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311国道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金客隆连锁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凌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

1、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该村位临311国道,311国道两旁有比较大型的超市、饭店和修理铺等一应俱全,促进了该村经济发展。该村多数农民增收以经营销、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搞养殖没资金,搞科学种田没有技术带头人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该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大病救助,全村617户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4%。我村五保、低保户50多户,80多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五保户每年生活补助900元钱,低保户每月生活补助50元,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农村独生子女全部实行奖励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教育发展,添置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使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贫困家庭学生“两负一补”面达到100%。让村民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学习知识。

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级拨款和村民捐款共68万元,用于该村主干道的铺建,至12月底完工,将全部铺成水泥路。该路的竣工,将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近年来由于农民的生活富裕了,赵庄子村有近1/10的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宽敞的平房或砖瓦房。村里的房屋整体规划整齐、美观,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4、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01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35人。随着农民计生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时康检,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有个别村民违反计划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两委班子建设。该村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巩固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团

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但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远景,也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环境,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五、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六、xxx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

2、重视发展养殖业。继续重点支持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村里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几年修的,这段路经过几年的碾压,现在是一遇到雨天,个别地方就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气,骑自行车是一上一下,过个三轮车却是尘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段路给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该路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村村民强烈反应,要求修建该路,尽快修建该路段。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我村还没有用上安全的自来水。我们下一步是让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我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学校“普九”工作的投入,进一少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欢乐祥和的和谐社会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

得住”、“学得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村民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受益匪浅。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第六届村干部换届选举”由于我村的情况复杂村委换届延后。但我从我们区的其他村村委换届时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6、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农村。让信息产业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充分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让农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思想上主动向组织靠拢,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法律法规,让农民懂法知法,只有这样在农民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从信息化中得实惠。

7、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发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村里的无职党员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入户开展宣传,利用劳务输出典型,实施典型引路,让广大农民看到外出务工的好处;编印《劳务输出知识问答》宣传册子,组织精干人员,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所,深入村庄和广大农户家中,广泛宣传外出务工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劳务输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鼓励农民大胆走出村门闯世界,到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学技术。为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在劳务输出中,根据用工方的需求,结合实际,对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种,如电焊、美容

美发、家电维修等专业,充分利用具备资格条件的培训机构,对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发给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输出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对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积极提供致富信息,村两委干部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项目,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我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养殖业,或者是发展园林种植,或者是选择有前景的经济作物来种植。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培养新型农民。

七、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是我回到我村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日常工作中的见闻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不够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需要去发现解决。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支持和帮助,让赵庄子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载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精选合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秦安县城位于秦安县南小河与葫芦河交汇处,西接310国道,占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是陇东南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经......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村距**县城东38公里,300户,998口人,耕地面积9236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吹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使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

    《假设》教案

    一、课题:1、假设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3、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4、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假设》教案

    《假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假设是根据现象推测原因的猜测行为。 2、知道假设是需要有一定依据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懂得假设需要证据才能是科学的认......

    民办学校发展状况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现状与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1997学年度我国有民办普通中小学校2920所,占全国中小学......

    烟草行业状况及发展

    中国烟草行业现状及发展关键词 行业特点 体改发展趋势 信息化摘要:烟草行业在我国是为了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烟草制品实行专卖管理的较特殊行......

    复合材料发展状况

    复合材料状况 0.前言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增......

    妇女儿童发展状况

    2001-2010年彰武县妇女及儿童事业发展状况 县统计局、县妇联 (2011年10月13日)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彰武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