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假设如何写
研究假设是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设计之前,必须明确的问题。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明确,研究范围更确定,研究内容更具体,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因此,可以起到一种纲领性作用。
例1 学习策略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斯诺曼认为,学习策略应由三部分组成:(1)策略技能,包括有效分析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变量及关系,制定学习计划。(2)具体的策略技能,包括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熟练使用各种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进程和必要时修改先前的计划或方法。(3)元认知,包括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知道如何适当运用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实现某一特定的学习目标,知道应用上面两个成分的必要性,知道为什么、何时和如何使用上述技能。
“学习策略应用研究”课题,通过论证将假设确立为:(1)对每种学习形式来说,尽管有通用的学习策略,但每种学习形式都有与之相应的独特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和不同学习形式相适应,才能体现学习策略真正的价值。同时每一种组织形式下的学习策略也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2)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运用学习策略,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习策略使学习行为理性化、具有针对性,从而避免盲目性。(3)学习策略研究要实现个性化、本土化。(4)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整合是完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5)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习领域的研究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国内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领域,因而学习应用性策略研究较少。又基于学习策略的个性化、本土化等特点,急需应用性研究,所以,本课题的选题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如果将学习策略的所有理论成果全部应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同时开发创新,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都不允许,也没必要。所以,本课题将研究领域和主题设定在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学习方式范畴,又只关注通用学习策略、个性化、本土化学习策略以及学与教策略的整合等领域,避免了漫无目的平均用力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保证课题研究朝成功的方向发展。
二、保证课题研究直指成果
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同时,验证假设的结果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需要注意的是,假设与课题设计的其他环节不同,课题包括关于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的表述;而假设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合乎科学的猜测,是对课题中所提问题的尝试性解答,因此,在研究工作中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例2“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个课题可以提出三种假设:第一,接受教法一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教法二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接受教法二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教法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接受两种教法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差异。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我们都可以从课题研究中得出研究结果,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使研究者能合理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针对要收集的数据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检验方法。如,因果性的研究假设要求采用严密的实验法加以检验,而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假设,采用相关方法进行检验即可。
第二篇:《假设》教案
一、课题:
1、假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3、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4、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5、承认经验中可能的假象,信任实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2、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可以先对现象和结论进行假设。
2、认识问题不一样,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
观察瓢虫,然后提出你想知道的有关问题。
例如:瓢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爬行的?
除了瓢虫,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后交流。
可以先订计划,然后进行探究。例如:测量数据,观察形状„„用不同的方法
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
3、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具体观察、调查、实验之前作出有依据的推测。
引导学生对“杀树凶手”作出假设。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更多关于假设的学习点,如假设与证据。
4、学习给假设找依据。
通过阅读,看资料借助直观媒介,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
5、懂得经验可能造成假象,假象要经得住质疑。
通过做纸球和纸片从高处同时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充分表达自己的依据。
并且待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予以解释、评判。
引导学生把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进行比较,表现二者的相似形。
6、巩固
什么是假设?假设要依据,举例说明。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主导下,由学生总结
六年级科学《假设》教案
沙营小学 陈洪广
第三篇:《假设》教案
《假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假设是根据现象推测原因的猜测行为。
2、知道假设是需要有一定依据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懂得假设需要证据才能是科学的认识。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假设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假设是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2、经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假设,并会进行假设。
三、教学难点
懂得根据经验得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
四、课时安排
0.5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新课讲解:
一、活动一:怎样运用假设的方法。
1、要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
2、假设要有依据,不是胡猜。
3、要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要记录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要向同学们汇报我的假设及验证方案。
二、活动二:马铃薯的芽眼都能长出幼苗吗? 实验步骤:
1、在长方形花盆里装满土。
2、取一个马铃薯,观察它表面的芽眼。
3、取一个马铃薯切成小块,要确保每块马铃薯上至少有一个芽眼。
4、把所有的马铃薯块都埋在花盆里。
5、另取一个马铃薯,把它埋在花盆里。
6、将花盆放在一个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并定期的向花盆里浇水。
7、三周后,把所有的马铃薯块和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观察它们的变化。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你的假设是否一致?
结论:假设的基础是已有的知识,假设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第四篇:假设复句教案
《假设复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正确使用 如果......就......、即使......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区分 如果.......就......、即使......也.....的不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大家喜欢什么运动?现在每天都会做运动吗? 生:瑜伽、篮球、足球......师:假设大家每天都运动,会变瘦吗? 生:会/不会
师:有的同学,如果每天运动,就会变瘦。而有的同学是即使每天运动,也不会变瘦。
师:假设下雨天,你还愿意出门逛街吗?
生:如果下雨,有的同学就不愿意出门逛街。而有的同学们是即使下雨了,他也要去逛街。
师:假设大家在商场买衣服时,价格太贵,大家还愿意买吗? 生:愿意/不愿意。
2语法讲解 PPT(1).A 如果我每天运动,就会变瘦。
B 即使我每天运动,也不会变瘦。
(2).A 如果下雨,我就不去逛街。
B 即使下雨,我也去逛街。
(3).A 如果衣服太贵,我就不买。
B 即使衣服太贵,我也要买。
提出问题:找出三组句子中的语法点,谈一谈你的认识。老师讲解:如果
A
就
B
A 提出假设的情况,B是假设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
即使
A
也
B
A 提出假设的情况,B是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果,这种结果与假设的情况相反。
3.练习(1)选择题
(2)同学们用如果.....就......,即使.......也......造句
4音乐播放
“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5.情景设置
假设你是一名老师,你会如何做?(用上如果........就......、即使......也......)
6.作业
1.预习课文《如果我是一名老师》 2.找出文中“如果......就......”,“即使......也......”的句子
教学反思
1.导入提问环节,问题过多,过于简单,对于老师的提问,是选择疑问句,同学们只能回答愿意/不愿意,阻碍同学们的表达欲望。没有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2.语法讲解不透彻,不深入,举例不充分。老师在说“如果......就.....”和“即使......也”时没有重点突出难点和易错点。
3.板书不完整,过于简略,不能呈现出上课的主要内容。板书中只出现“如果......就......”
4.语速过快,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节奏过快,时间把握不准。
5.没有遵循“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中老师“讲”比重过多,忽视了学生的“学”。在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参与度低,思维不够活跃。
第五篇:假设 教学设计
《假设》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假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体现过程技能显性化,是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本单元在全套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顺序中的位置在最后第二位,说明假设是探究中较为高级过程技能。
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经验的人会对事物进行解释和假设。解释是因为觉得我们的认识已经有把握贴近事实,但当我们期望贴近事实与真相,又由于事实的因果关系复杂,难以确定,依据不充分时,我们就会做出假设或猜想,来引导探究的方向。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是说明猜想与假设的关系,通过侦探破案和寻找杀树凶手,引导学生做出不受任何限制的猜测。第二是介绍“大陆漂移说”和“恐龙灭绝假说”,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家做出的假设,学习给假设找依据,并尝试做出自己的假设。第三是让学生回忆以往做过的假设的内容,为强调有依据的进行假设做好铺垫。第四让学生在找杀树凶手过程中,懂得假设要有依据,并说明依据中的经验也会造成假象。要证明经验是不是正确,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为下一课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做过假设。但要明白假设的提出要有依据以及假设依靠的经验未必可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重点: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难点: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想。
三、学法
实验法、互动讨论法
四、说课教学过程
假设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原则,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探究,如分析鱼缸少鱼事件。为体现“做中学”,根据魏格纳的假设让学生拼接地图,从活动中懂得假设是要有依据的。
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首先我创设一个情境:鱼缸少鱼事件,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为什么少鱼的问题上寻找原因,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学生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猜想,这时学生就在对问题作出假设,从而引出课题——假设。为了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假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其中有科学家已经提出的假设,也有同学们自己的假设。提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介绍了魏格纳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介绍魏格纳的故事,让学生走近魏格纳提出假设的这个情景。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依据去支撑。下面我就让学生去寻找依据,其中有一个很直接的依据,就是把地图剪一剪拼一拼。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寻找依据的过程。学生也在拼接过程中发现,确实有很多陆地可以贴合在一起。仅这样一个依据是不够的,也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所以魏格纳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在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结合课本的两个实例,即在两个大陆上都发现了中龙的古化石和格陵兰岛当时在逐年地漂移欧洲大陆。通过这些证据来证明魏格纳的假设是正确的,然后通过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最后回到鱼缸少鱼的事件中让学生明白,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去寻找证据。而对于学生提出假设的依据的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还需要去调查研究,通过实验等方法证明。这样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