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假设》教案1最新版
《1.假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
教学难点
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案情介绍(动画片、图片或者文字叙述)。学生准备:每组两张同样的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没有I?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回小侦探?
2、看一段案情或(一个场景),想想谁可能会是凶手?
3、师:你们觉得谁是凶手?是不是瞎猜的?(不是,猜测要有依据)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师小结: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是他们的猜测,猜测也叫做假设。假设的提出,往往都要有一定的依据才行。
5、如果你是侦探,接下来你会怎么办?(接下来会寻找证据来验证猜测。)
6、奖励爱动脑筋的学生,公布案件的真正凶手。
7、师小结:其实,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和侦探破案很像。先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与假设(猜测)有关的小游戏。
二、活动1:猜猜我是谁
1、游戏规则;一名同学的眼睛被蒙起来,通过触摸和声音,猜猜另一名同学是谁。
2、分别让几组同学上台游戏,猜的时候,要求说出自己的依据。(生借助外形、声音等特点为依据,猜测出同学是谁。)
3、师生共同评价刚才的活动。活动2:把两张同样的纸,一张揉成团,同时从高处丢下,谁先落地?
1、学生假设,并说说自己的依据。
2、师: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生讨论。
同样的纸,同样的高度,同时丢下,同一个实验要多做几次以求实验的准确性,实验中的变量是纸的形状,其它不能改变。
3、开展实验,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4、汇报交流。
5、得出结论。
三、总结
在实验之前,大家的假设都很有依据,这些依据往往来自己有的经验,从刚才的实验结果来看,有的同学的经验是正确的,有的同学的经验却并不完全可靠。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多的假设,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用一些方法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第二篇:《假设》教案
一、课题:
1、假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3、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4、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5、承认经验中可能的假象,信任实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2、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可以先对现象和结论进行假设。
2、认识问题不一样,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
观察瓢虫,然后提出你想知道的有关问题。
例如:瓢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爬行的?
除了瓢虫,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后交流。
可以先订计划,然后进行探究。例如:测量数据,观察形状„„用不同的方法
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
3、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具体观察、调查、实验之前作出有依据的推测。
引导学生对“杀树凶手”作出假设。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更多关于假设的学习点,如假设与证据。
4、学习给假设找依据。
通过阅读,看资料借助直观媒介,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
5、懂得经验可能造成假象,假象要经得住质疑。
通过做纸球和纸片从高处同时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充分表达自己的依据。
并且待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予以解释、评判。
引导学生把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进行比较,表现二者的相似形。
6、巩固
什么是假设?假设要依据,举例说明。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主导下,由学生总结
六年级科学《假设》教案
沙营小学 陈洪广
第三篇:《假设》教案
《假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假设是根据现象推测原因的猜测行为。
2、知道假设是需要有一定依据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懂得假设需要证据才能是科学的认识。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假设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假设是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2、经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假设,并会进行假设。
三、教学难点
懂得根据经验得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
四、课时安排
0.5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新课讲解:
一、活动一:怎样运用假设的方法。
1、要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
2、假设要有依据,不是胡猜。
3、要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要记录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要向同学们汇报我的假设及验证方案。
二、活动二:马铃薯的芽眼都能长出幼苗吗? 实验步骤:
1、在长方形花盆里装满土。
2、取一个马铃薯,观察它表面的芽眼。
3、取一个马铃薯切成小块,要确保每块马铃薯上至少有一个芽眼。
4、把所有的马铃薯块都埋在花盆里。
5、另取一个马铃薯,把它埋在花盆里。
6、将花盆放在一个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并定期的向花盆里浇水。
7、三周后,把所有的马铃薯块和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观察它们的变化。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你的假设是否一致?
结论:假设的基础是已有的知识,假设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第四篇:《1. 拓展》教案1
《拓展》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拓展的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回顾和解释
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让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理解拓展
第五篇:假设复句教案
《假设复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正确使用 如果......就......、即使......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区分 如果.......就......、即使......也.....的不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大家喜欢什么运动?现在每天都会做运动吗? 生:瑜伽、篮球、足球......师:假设大家每天都运动,会变瘦吗? 生:会/不会
师:有的同学,如果每天运动,就会变瘦。而有的同学是即使每天运动,也不会变瘦。
师:假设下雨天,你还愿意出门逛街吗?
生:如果下雨,有的同学就不愿意出门逛街。而有的同学们是即使下雨了,他也要去逛街。
师:假设大家在商场买衣服时,价格太贵,大家还愿意买吗? 生:愿意/不愿意。
2语法讲解 PPT(1).A 如果我每天运动,就会变瘦。
B 即使我每天运动,也不会变瘦。
(2).A 如果下雨,我就不去逛街。
B 即使下雨,我也去逛街。
(3).A 如果衣服太贵,我就不买。
B 即使衣服太贵,我也要买。
提出问题:找出三组句子中的语法点,谈一谈你的认识。老师讲解:如果
A
就
B
A 提出假设的情况,B是假设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
即使
A
也
B
A 提出假设的情况,B是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果,这种结果与假设的情况相反。
3.练习(1)选择题
(2)同学们用如果.....就......,即使.......也......造句
4音乐播放
“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5.情景设置
假设你是一名老师,你会如何做?(用上如果........就......、即使......也......)
6.作业
1.预习课文《如果我是一名老师》 2.找出文中“如果......就......”,“即使......也......”的句子
教学反思
1.导入提问环节,问题过多,过于简单,对于老师的提问,是选择疑问句,同学们只能回答愿意/不愿意,阻碍同学们的表达欲望。没有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2.语法讲解不透彻,不深入,举例不充分。老师在说“如果......就.....”和“即使......也”时没有重点突出难点和易错点。
3.板书不完整,过于简略,不能呈现出上课的主要内容。板书中只出现“如果......就......”
4.语速过快,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节奏过快,时间把握不准。
5.没有遵循“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中老师“讲”比重过多,忽视了学生的“学”。在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参与度低,思维不够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