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园城市建设启示--狮城游记

时间:2019-05-13 10:3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花园城市建设启示--狮城游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花园城市建设启示--狮城游记》。

第一篇:关于花园城市建设启示--狮城游记

花园城市建设启示--狮城游记

安娜董林

日照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276800

职称论文代发表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风光绮丽,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全国耕地无几,人口多居住在城市,因此被称为“城市国家”。去年五月我有幸游历了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感受颇多。我生活的也是一个滨海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新加坡规划局我看到了这个国家的总体规划,对新加坡城市规划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确信了这是新加坡政府科学而而正确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才成就了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

一、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科学制定规划,严格保障执行。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面积为707.1平方公里,人口约498.76万。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资源匮乏,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治理者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优化,使有限的土地满足所有的需求;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建国初期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然后每5年修订一次,进一步细化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加坡政府控制了至少70%的土地所有权,并且是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宅和工业开发最大的开发商,能保证土地开发按照概念规划要求进行。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咨询和实施中,新加坡主管部门鼓励公众参与,实行民主决策,明确权责关系,对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序落实,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是高密度城市国家,新加坡政府确定了花园城市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充分尊重原有的自然资源,保留了城市地理位置中心的绿地,而将市中心移至南侧靠海的新加坡河水源保护区,以此作为市中心的起点,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设计。新加坡是世界上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之一,但却是把人居解决的最好的城市,在规划中吸取了很多西方的理论,在建国的四十几年中,政府建设了大量的新镇,规划师们开始采用一项分散的战略规划,将不必设在市中心的商业活动分散到四个区域中心,每个区域中心都有约150万平方米的面积,并且在各自辖区内都做到办公与住宅的平衡。

二、尊重历史,延续文脉,成功的旧房改造和再开发项目。

新加坡是一座只拥有约200年历史而其中包含150年殖民史的“年轻”城市,在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层面上,新加坡也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国度。在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是占人数最多的三个种族,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也形成了不同风格和各具特色的建筑。尽管历史短暂,新加坡政府在对历史保护和延续的态度上是值得所有国家学习的。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充分尊重现代建设与原有建筑的融合,如保留下来有时代意义的乌节路,实笼岗路等街道以及牛车水、小印度和古老房屋,殖民统治时期留下的总督府和高等法院,拉福尔大饭店老楼、火车站以及许多老教堂等历史建筑,对这些老旧建筑尽可能的原样保留、保护、改造和再利用。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1934年修建的旧禧街警察局,这座6层高的新古典风格建筑有911个木百叶窗,立面中规中矩,2000年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到了这里,并且很富创意地把这幢的911个窗户的木百叶漆成不同的颜色,建筑又有了新的活力。

新加坡政府主张少拆房,多修缮。在新加坡,很难从一片建筑的外面看出建筑建成的时间,尽管很多建国后建的现代建筑已经历经四十年的岁月,但整个城市仍然面貌一新,丝毫不显得破旧。原因在于政府不间断地对年久的建筑加以维修,基本上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小修是指外立面和室外铺地的更新,大修则是指增加面积或改善功能,使居民住宅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变化。修缮时政府会对建筑外观,公共空间进行重新粉刷和装饰,保持建筑的最好状态,也更好的节约能源,使每栋建筑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

三、重建中注重建筑品质和特色的增长,建筑和景观密不可分。

新加坡政府是一个有清晰目标的政府,花园城市目标制定后,所有城市建设都为这个中心服务。

(一)、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设由国际大师施展的舞台到有本土特征的建筑景观结合的生态建筑的转变。

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设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70-9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组织城市重建。新加坡的建筑受寸金寸土的土地资源局限,除了历史保留建筑外,多以高层建筑为主格调。丹下建三设计的大华银行大厦,萨夫迪设计的雅茂园公寓,迈耶设计的甘登医疗中心,黑川纪章在乌节路上的设计的伟乐坊等等,这些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在新加坡这个新兴的国度里发挥着自己的建筑才华,也创造出了新加坡城市发展的新时代,但均没有和新加坡本土文化结合。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今,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开始体现自己的独有标记,这个时期,新加坡建筑开始注重生态建筑的设计,强调本土文化的展现,看重景观和建筑的结合。在建筑形式继承了柯布西耶在1922年提出的“明日城市”的构想:高层发展,底层架空,也继承了南洋传统热带建筑底层架空的建筑语汇。新加坡是个多雨的、炎热的城市,他们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到这个特点,规定所有的建筑必须建公共的人行廊道,首层退界,这种类似中国骑楼的走廊是为行人遮阳挡雨的,同时形成的灰空间增加了地面层空间上的丰富性和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我们参观中心商业区时,发现几乎所有建筑底层都有局部架空,有的结合入口设置,有的结合景观设计,让人可以穿行于任一建筑到达另一栋高层建筑,人在其中视线一直可以保持连贯性,而且建筑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周围的景观和道路有良好的结合,绿化设计精致到每一个点,很多建筑都有空中绿化和屋顶花园,新建的金沙酒店就是三个弧形的塔楼举着一艘“空中花船”。2002年10月落成的滨海艺术中心,由于其奇特的外形,它被新加坡人昵称为“大榴槤”,它以现代的抽象形式体现东南亚文化,两个穹顶上由若干个遮阳板所形成的质感源自于东南亚传统民居中的草屋顶的编织质感,“榴槤壳”上的这些尖尖的刺是铝制遮阳板。这些遮阳板的大小和开启程度都各不相同,是根据不同的朝向通过计算机模拟而确定的。力求达到最佳遮阳和节能效果的同时,不妨碍从室内向外观看玛利亚海湾和周围城市景观的视野,也成了代表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

(二)、充分利用本国地理优势,处处体现花园城市的主题。

现代城市景观是城市规划的延伸与发展,新加坡的城市景观则充分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建筑密度大,将建筑和道路以外的用地均用作城市绿地,所有农作物都从其它国家进口,最大限度地进行绿化。将国家的地理中心做为一片永久绿地,绿地结合城市交通设计,绿色网络遍及整个国家,目标明确,规划设计得十分具体,并在发展中严格执行。这些绿植净化着空气调节着温度,建筑掩映在雨树中,更显出其美感。从区域性公园、绿化带、街心邻里公园,到停车场、高速路、人行道、高架桥、楼房立面等,对绿化的位置、面积、标准、责任人都有明确规定,建房规定绿化面积纳入规划蓝图,作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法令固定下来,保证实施到位。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园林绿化往往给人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感。处处层次丰富,草地、灌木、乔木自然搭配,各种不同树种混种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绿化带也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极少剪成几何形状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长,但又不妨碍人行和车行的交通安全。无论是漫步花园绿地、城市街道,还是坐车在高速公路上,满眼看到的都是绿地的恬静和形态各异热带植被的色彩缤纷。

(三)、发展高新产业,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新加坡政府将污染区设置在一起,尽量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或是远离海岸的小岛上选址。加强引进新的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政府专门划出用地,建设环境优雅的高品质的建筑群。“纬一”工业园是新加坡政府设立的高科技生物工业园,这里远离市区,主要以科技研发为主,园区外面与城市干道连接,工业园内采用单行车道,以“模块式”的建筑单体进行园区内规划,建筑不退路,建筑之间的道路不宽,曲线为主,结合两边多变的景观环境,更像“街”的概念。建筑的平面形式更自由,形成很多有趣的空间,建筑全部采用现代风格,每栋建筑不讲求颜色、材质和样式的统一,建筑之间用钢结构作出空中连廊,增加了园区内的光影变化,也产生了很好的遮阳效果。底层架空的理念在这里也有很好的诠释。工业园绿地率高达40%,园区内的景观错落有致,工业园的建筑具有中心商业圈CBD的特征,又象建在花园中的建筑。

(四)、居者有其屋,注重品质的人性化新镇。

新加坡人民居住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上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令人窒息的拥挤时期; 上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公共住房计划; 80 至今侧重年代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的塑造,其中重点包括环境品质。新加坡规划部门配合国家更高的政治目标“居者有其屋”计划,借鉴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新镇、小区理论与模式进行调整、改善与深化,拟定了新镇发展模式。

从1960 年代以来新加坡已开发了23 个高密度新镇。新镇之间以绿带相隔,新镇大多离市中心10到15公里,居民可以通过穿越中央水源保护区和非建成区的交通网络迅速到达市中心区和其他新镇。新加坡约九成的人口都居住在新镇中,新镇采取三级规划构架,新镇-小区-邻里。公共住宅政府组屋是新镇的主体,许多私人公寓、别墅也有机地组织在新镇体系的框架中。新镇包括居住、商业、教育、机关、公园绿地、体育与康乐、工业、道路与交通转换站、基础设施与其他预留地,这些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每个大型商业和住宅组屋组团都和地铁或轻轨相连,避免了上下班高峰期间人们都从市中心涌进涌出,分解了市中心的压力。新镇住宅区空间组合形态大多是不仅从外观的有序错落、景观的开阔优美上考量,而且注重塑造舒适宜人的社区居民交流、活动的环境空间质量。强调住宅楼与多层车库的整合,人车分流,多层车库屋顶作为儿童游戏、人们休憩场所,增加垂直绿化,提倡生态节能,化社区精神、更私密的立体公共空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加归宿感不可忽视的策略与手段。有盖走廊的步行系统作为线型公共空间,将小区中心、邻里中心、公交车站、住宅楼架空层、多层车库等有公共活动场所连成一体,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生活,也在规划设计方面配合了终年暴雨、烈日的新加坡热带气候特点。而且增加了社区环境在地面层的空间上的多样性、感官的延续性。

四、完善的基础设施,整体有效的公路、轨道系统

新加坡城市密度大,人口多,因此城市交通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

(一)公共交通:在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中,新加坡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兴建,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使公路密如蛛网,地铁四通八达,铁路贯穿四方,尤其是泛岛快速公路,在全长不到36公里的路面上,建有13座立交桥和5座汽车天桥,加强了运输效力;地铁站和商业中心、住宅中心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由于公共交通的快速,便捷,市民减少了对私家车的需求量。从而减缓了城市交通的塞车赌车现像,提升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运载能力。

(二)、新镇的区域交通

新镇的交通组织也受到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的影响。道路分级组织沿自A屈普(Alker Tripp)1942年提出的道路分级原则;网格状快速道路、主要道路沿新镇周边布局演绎了L 大卫(LlewellynDavies)1960 年代提出的华盛顿新镇的“快速路网结构”;新镇中心、小区中心商业设施与地铁站、公交站等大众运输交

通相结合突出了P 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1993年提出的TO(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概念。快速道路或次快速道路间距约2.5~3km 在新镇的两个边缘提供大流量快速交通,不穿过新镇以保持新镇的完整性;主干道在新镇中成“风车”状,两端分别与新镇中心和镇边缘的快速路、主干道相连;主干道与次干道相连;次干道与地方道路相连;层层分级分工服务于土地使用;而快速路、干道、地方道路的节点形式由“立交”、“十字形”、“丁字形”依次递进。尤其是作为枢纽的地铁站、主干道、公交转换站与镇商业中心,不仅位于新镇的地理中心,而且整合为一体,由方便的交通带动了土地的增值和发展。

几天的游历,我感受颇深,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的城市在日益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历史街区和文化都消失殆尽,没有了自己的风格,只是不停的重复世界的流行。而即使是结合本土的风格,也是不停的做仿古设计,中国的古代建筑的成就是三分设计七分工匠,可现代的施工技术和追求效率的观念使重要的七分完全实现不了,新加坡对历史的继承是在本土文化中提炼的符号和精神去设计,这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新加坡在解决城市交通和拥挤的方式也很有特点,我们国家很多大城市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问题,也是可以借鉴的。还有城市绿地,新加坡的绿化是强调树和灌木在草上的比例,而我国很多城市大面积种植草皮达到绿化,结果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如果我们所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者在设计中也能不只将学到的先进经验流于形式,城市的管理者们也能制定一个正确的政策,一直执行下去,我们的城市建设也会更加美好,科学,宜人。

第二篇:韩国城市建设启示

韩国城市建设启示

作者:王光裕时间:2004-10-1

5一、韩国堪称世界上“第二个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腾飞轨迹和经济发展成绩令人折服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东濒日本海,西临我国黄海,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国上面积9.9万平方公里,占半岛面积45%;韩国人口众多,近43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韩国的自然资源相当贫乏,至今没有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石油和煤炭等能源基地,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矿产也寥寥无几。从考察中了解到,韩国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匮缺都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但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他们就打开国门,扬长避短,逐步优化了国家经济链,使经济发展步入捷径。

长期来,他们一是在国内实施经济结构重大转变,由农业国家转变为以轻工业、重工业为主体的国家;二是在国际范围实施产品出口和参与世界经济为重点的外向型战略,进口原燃料,引进加工技术,拓展新科技产业,出口工业产品、科技产品和有相当附加值软科技。这一方略,使韩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十年前一度达到顶峰,被称为世界上“第二个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一。

从考察中了解到,以往作为长期处于贫困线的韩国,通过奋发图强、精诚治国,现已挤身于发达国家,但毕竟片叶之地,且属多丘陵地区,地盘环境起伏复杂,平坦地区不到国土面积15%,从先天条件看,与世界上许多同类国家绝对不能相比,可想而知,其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难度。

韩国的交通设施相当发达、完善,城市间、城市内交通都如此。地上到处是绵亘在山坡间封闭式的公路、轻轨线,地下是城市地铁为主导的交通,就汉城而言,开通的地铁交通线有8条之多。韩国人出行多半自己驾车或者搭乘地铁,而市内宽敞的马路上整日车水马龙,全都是机动车(韩国马路不设非机动车道),以韩产轿车居多。据了解,汉城每个家庭拥有1.25辆中、高档轿车。从宾馆的高楼远眺,一条条大道上轿车似甲克虫有序地运动着,相当壮观。因此,在汉城的通衢大道很少见到行人,更见不到自行车族。只有到闹市、商业区、大型娱乐活动中心,才能见到人头簇拥的场面。

参观韩国的体育场馆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亲眼目睹了十余年前举办1988年24届汉城奥运会的大型体育馆、为举行2002年韩日世界杯而新建的可容纳6.7万人的大型体育馆,规模宏伟,结构新颖,技术先进,与中国上海的8万人体育场、北京的亚运体育场馆等相比,毫无逊色,真正体现了一个地理小国的坚强的综合国力。

韩国政府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推出《迈向2000年的国家长期发展构想》的报告,为韩国未

来的发展提供了一幅宏伟的蓝图。10余年间,韩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相当明确:国民生产总值(GNP)要达到7500亿美元,国民经济年增长率10年内保持大于7%;产业结构升级,朝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形态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积极进行地区开发,改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别,为此,要在全国构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进入高学历社会,实现义务中等教育和专科、大学基本普及的方针;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消费结构向发达国家转化„„。

但前几年,东南亚金融**的掀起,经济危机波及了韩国,受害程度着实极为严重。一度迫使许多企业财团倒闭关门,跳楼自尽事件屡屡发生。房地产业萧条,金融、贸易、商业市场冷落,国际、国内债台高筑,失业率上升,就业率不足,对韩国经济造成广泛的持续影响,至今还留有余痕。如目前失业人数还很多,社会就业和毕业生就业艰难,贫富差距还相当明显„„。这些都是社会发展存在的负面因素。

当前,韩国基本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已步入有序的发展轨道。制定新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调动国民的积极性,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大背景下,参与世界经济又一轮竞争,其成绩卓著,气势不凡。

二、韩国住宅建设成绩卓著,住宅小区颇具规模,建筑群体简洁明快,体现人与自然交融

在汉城、仁川市几天中,几乎没有见到过类似上海“二万户”及危棚简屋的简陋建筑地块,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尽是毗连的型式纷呈、具有不同亮点的街坊小区。韩国的住宅建设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主体性质和发展状况,由于韩国经济是以垄断资本集团为主体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拥有大企业集团的大财阀控制了韩国国民经济,它们的经济势力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住宅建设等。

韩国住宅小区建设似我国卫星城镇,建筑规模都不小,按经验估测,不下十几万平方米。选址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山丘间,一幢幢建筑物顺坡倚山而筑,错落有致。每个住宅街坊拥有自己的一种风格,但线条明快简洁、大透光、封闭式前后阳台,立面涂刷外墙涂料,非常鲜艳,非常亮丽是普具的特点。每幢建筑物两侧山墙高处有独立的标志和编号(韩国的现代、三星、大宇、乐喜金星、双龙企业标志),毋用介绍,这些住宅小区都是国内大型财团投资建设的。

韩国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数量颇多,公寓式高层建筑,或者2到4层的小别墅为主要住宅建筑,特别是15层楼左右类似沪上小高层居多。建筑物形体进深都较浅,房屋看上去格外薄,用国内的习惯眼光去审视,还有些不适应。住宅楼上看不到空调机,看不到衣物凉晒在室外等与环境不协调的场景,照例韩国家用电器产业相当发达,装上几个LG空调不在乎,可想其住宅的通风、采光、日照的条件多么优越。小区建筑间距较大,富有绿化和人们休闲空间,处处林木葱郁,鲜花盛开。作为国树的松树和汉城市树银杏树,生长葱茏,树冠嫩色碧透。到处间植的木槿花,品种不凡,花色有白、粉红、紫红单色的,花瓣有单、双、重瓣的,不

愧为韩国的国花。秋季韩国艳阳高照,正值群花争艳季节,这景色给人以活泼、与时俱进的情趣。韩国的住宅小区都是敞开式,区域栽植物篱为界,配以科技含量高的保安防范技术措施,红外线报警、摄象监控安保等,因此,见到的小区住户家都不设防范栏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住宅小区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韩国人对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氛围特别浓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毕竞其地盘小、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所以在低耗高效、节约能源、维护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等方面,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首位,从不懈怠。对此,在参观考察中深有体会。

(一)高效节能方面:我们住过的宾馆和参观过的公共建筑等场所,其建筑采用的电光源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为二次光源。特别是建筑内的公用部位和大型建筑配备的照明更是如此。尽管安装二次光源要比普通光源一次性投资要大得多,但发光效率高,显色波段完善,光污染最小的二次光源对节能、保护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象公厕设置,无论闹市区,还是偏僻的集镇,沿街的、进出便利的建筑物,如公寓、饭店、办公楼和住宅小区等,幢幢楼设计了明亮典雅的洗手间,市民和旅游者可随意免费如厕。这里笔者体会到两个侧面:一显得相当大度,二在消耗上又特别“小气”。例如冲洗水使用节约,全有感应器控制,人离水停;手纸使用定量,每一次由圈筒内切割锯片定长切断,可见其节能意识,也看得出韩国公益事业做得很出色。

(二)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韩国对此极为重视,街坊、活动场所、马路街市等都可看到有机物、纸盒、塑料和饮料金属罐分类投放的垃圾筒,而且标志一目了然,市民和旅游者都会按规矩自觉地投放废物。从减少白色污染和节约木材出发,在饭店、宾馆、旅游场所,不见泡沫塑料的一次性制品,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农作物禾杆、茎叶、马铃薯等制作的易降解的一次性用具、盛具。如用马铃薯精心制作的筷子、牙签、牙刷,用稻草、高粱杆制作的饮食盛具。

韩国在建造大型公共设施时,也狠抓资源利用和开发,汉城远郊建造在垃圾填埋场上的2002年世界足球锦标赛大型体育场馆,就利用城市埋填近半世纪的垃圾资源,通过地下的生化反应,陆续产出的甲烷、乙炔,来提供体育场所需的一部分能源。

(三)广泛推广运用绿色建材:除汽车、电子、造船工业特别发达外,韩国的化学工业、建材工业也相当发达。样式迥异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市政构筑物的饰面,看上去都比较简单,外包装以涂料为主,但涂料品种、色彩之多,质量之好令人陶醉。只要被涂料刷过的建筑,都有着清洁鲜艳、长夫俱新的感觉。这可说明韩国环境污染小的一面,又更说明涂料

品质的上乘。难怪北京故宫近年整治时,大面积采用韩国涂料。

韩国广泛运用化学建材。高档宾馆的卫生间、地坪和顶板,普遍采用“阿克力”(高档化学建材)作饰面,相当精致,有似马瑙、似翡翠,且与墙体结合特别牢固,有效防止渗漏弊病。还有市政、建筑、综多的给排水管道,普遍采用化学管材,且还要求必须是属于绿色建材,如高密度HDPE管被广泛运用,从小口径一直到大口径,直径120厘米的化学管作城市排水管,笔者目睹了其施工。

韩国考察之行,对我们启示颇多,韩国人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管理水平、人文素质,敬业进取,特别是卧薪尝胆的强国精神,都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上海卫百辛(集团)有限公司

文章出处:《上海房地产》

第三篇:《数学花园漫游记》读后感

《数学花园漫游记》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和数学有关的科普书。它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马希文教授所撰写的《数学花园漫游记》。可能好多人都不认识马希文教授,下面就让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马希文教授(1939年5月23日---2000年12月22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科普作家。少年马希文天资聪颖。他15岁就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虽然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不多,但成绩却很好,因此被人们誉为“数学神童”。后,他成为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数学花园漫游记》这本书,当我打开它、阅读它时,我就真的如书名所写的一般在数学的花园里漫步。我仔细地观赏了数学花园里的新景色,它和我们的生活好近,好像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新的了解。就马希文教授说的:“每当遇到一个新的问题,你应当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你能解决它吗?每当听到一种新的思想,你应当想一想,这种思想的本质是什么,对你有没有启发?每当看到一种新的方法,你应当想一想,这种方法妙在哪里,你能用它来解决其他问题吗?”。

以前,面对数学,我们总认为那是枯燥乏味的。可是现在,我又突然觉得好像数学不那么无聊了,不是我们为了完成学业的一种任务了,而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有趣的,值得我们去探索的了。同学们就让们一起在这有趣的数学花园里漫步吧!

第四篇:广东园林设计及生态花园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广东园林设计及生态花园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生态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1]。无论是筑山、理水,还是构物、绿化,在传统的理论和技法上融入生态工程设计的理念十分主要[2]。在地处南亚热带的广东,园林建设的条件得天独厚,认真研讨探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误区,对于在岭南文化的基本之上,建设独具特点的生态园林工程,有主要的理论和实际利用的双重意义。广东园林建设的现状和条件

1.1 现状

(1)广泛以为“城市土地十分可贵,而绿化的成本高、效益差”;

(2)在不合适建筑的小块零碎地进行“插漏补遗”式的绿化;

(3)在应绿化的处所,用“工匠”程度来进行“绿化”;

(4)建设的城市“广场”多具“低级”园林设计品味;

(5)途径和庭院的绿化树种单调、设计粗糙;

(6)公园的建设重“构物和绿化”,轻“筑山和理水”;

(7)某些处所还处在“见缝插楼”阶段,甚至连“见缝插绿”的阶段尚未达到;

(8)园林建设的经济动力严重不足。

1.2 园林建设的生态基本

广东省地处南亚热带,热量、雨量充分且雨热同季,进行园林设计的条件得天独厚。无论是“筑山”还是“理水”、“构物”还是“绿化”,这里河流密布,水网纵横,山岳起伏,岩石形状怪、类型多,或雕或锉,有许多北方不具备的方便条件。

在园林绿化方面,植物的多样性较北方更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用于绿化的植物种类高达数千种,尚有地带性乡土植物数万种作为后备资源,比北方的植物种类多10~100[2-5]。

在植物的栽培方面,由于水热和土壤条件的优胜,绿化植物的成活率高、生长快,生物量和生产力高,生态功效强。

在筛选抗各种城市空气、粉尘、噪音等污染方面,广东省的绿化可供选择的植物种类较多,只是目前并未有多少在这方面下功夫的园林设计计划而已。

1.3 园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基本

在广东,园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基本较好。岭南人素爱小桥流水,庭园种花,如今富甲一方,在这方面的需求不断看涨,只是缺少准确的领导和典范的示范典范。准确地认识园林建设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

当今,依照传统的美化、装点、怡情、造景的传统园林建设的观念去进行园林设计和建设是存在相当大的误区的,我们必需从更高、更远、更新的“理念”和“思维”来进行园林建设,使之真正地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必需放在十分主要位置的主要内容之一。

2.1 从“视觉辨认作用和景观后果”来懂得园林建设[3]

城市园林建设确切能够起到“美化、装点、怡情、造景”等等的设计后果,但这还十分不够,应当从城市整体形象的设计高度来进行园林建设,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视觉”代表,彻底贯彻“从在城市建设公园到把全部城市建成公园”的建设理念。

2.2 从“生态效益的发明和生态容量的支持”方面懂得园林建设

城市建设中可以用“筑山”、“理水”、“构物”和“绿化”来调节吝啬候,以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更主要的是,可以进步城市的净化大气、减少污染、防风抗灾、交流氧气、杀菌消毒等等的生态效益,并同时进步城市的生态环境容量。

2.3 从“各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示”来懂得园林建设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无论是科学文化还是宗教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均占领一席之地。而现代城市建设中,通过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的设计伎俩把以上几个方面的“文化内涵”充足、奇妙地表达出来的作品尚不多见。相反,设计急躁、建设仓促的作品却比比皆是。

2.4 从“城市生活质量的最直观的指导标记”来懂得园林建设

广州市的城市交通体系“手脚发达,心肌梗塞”十分严重,数年来一直是采用建设立交桥和高架路来解决问题,刚刚通车的“内环路”高架桥,给予广州市民在城市的生存生活感到用四个字来权衡就是“大桥下面”。加上那密密麻麻的“防盗网”,则又有“笼子之中”的感受。

笔者近年来在广州市多次建议,缓解广州市城市交通状态的最基本、最彻底的措施是,通过建设城市绿地的方法下降城市建成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以取得最终永久性下降

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的后果。目前,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多在每km25万人以上,最高高达每km213人[3]。如此的人口密度,建设多少立交桥、高架桥都解决不了基天性问题,因为随着生活程度的进步,拥有汽车和对汽车依附性大的人群数量增大,这个被耗资宏大的高架路带来的暂时性“缓解”的后果,将被冲淡或被淹灭。

如果从“城市生活质量的最直观的指导标记”来懂得园林建设,则应当多建设园林绿地,也许这才是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的最好措施、缓解交通状态的最基本办法。

2.5 从“减低城市灾祸的人类生存生活的风险”方面来懂得园林建[6]

城市是人类生存风险最高的地域,当然也是人类对付风险的技巧、方式、装备、资金、投入最多的地域。这两者之间在大多数时光内是趋于平衡的,缓和的迹象往往给我们以假象,使我们误以为城市是人类生存最安全的处所。其实不然,在城市之中生活的人们,遭受火灾、水灾、风灾的危险性大大高于生活于人口密度较低的乡村。地震灾祸更为显明,云南丽江的地震和唐山的地震相比,前者比后者逝世亡的人数小得多。因为前者是产生在乡村,而后者产生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据统计,地震中伤亡人数中95%以上是由于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地震中城市的空旷地往往是邻近居民的“救命”之地。

因此,从“减低城市灾祸的人类生存生活的风险”方面来懂得园林建设,将大大加速目前从“见缝插绿”到自动自觉地“计划建绿”甚至“拆屋建绿”的园林建设过程。建设生态花园城市问题

我们须要建设一种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才干使生活环境质量不断稳步地进步,获得经济社会的高速、稳固、健康地连续发展,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城市建设模式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花园城市,从园林设计的角度来看,真正能够使我们统筹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综合最优的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是用生态园林工程理论树立起来的生态花园城市的发展模式。

3.1 建设“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造的和平途径》出版于1898年。那时,英国的舆论界正对“人口不断流入已经过火拥挤的城市,而农村日趋荒芜”的现象觉得不安。霍华德于是就针对农村居民流入大城市的问题提出了他的建设花园城市的建议。他以为可以“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长处同乡村的漂亮和一切福利联合在一起。”霍华德写道:“城市和乡村,应当订婚,并从它们的幸福的结盟中发生新的愿望、新的生活和新的文明。”霍华德以广阔的田园(园林)地带围绕城市,把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左右,所以有人又称他的花园城为“田园城市”。

3.2 建设“山水城市”

钱学森在研讨“城市总体设计”、“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和山水城市”等问题之后,明白

指出:“山水城市的假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联合,是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的联合”。“社会主义中国应建设山水城市”[5]。陈传康以为:“传统的城市计划请求城市建公园供居民和观光客游玩,其实城市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景致精美的公园。到处绿茵如画,建筑作风精美和谐,名胜古迹得到维护,使城市成为一个观光旅游的空间。山水园林城市应是城市计划发展的方向。”

[6]

实际上,无论是“田园城市”还是“山水城市”都应当做到:

(1)应用当代最新的生态科学的定量定性测试及评价手腕和方式评估预测后果;

(2)雪杜绝大气、水、垃圾及其他各种工业、农业、商业等环境污染;

(3)把自然生态体系中无废无污的秘诀“物资的开放式闭合循环”通过园林生态工程的伎俩表达出来。

3.3 建设生态花园城市

在传统的、具有朴实生态思想的“田园”、“山水”城市的基本之上,赋于当代园林生态工程及其他相干学科的最新科学内涵,使生态花园城市建设进入一个以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无废无污、高效协调的现代城市建设的科学模式的崭新天地。我们应当应用园林生态工程的思想领导我们的城市建设。

(1)生态经济物资循环规律给予我们的启发

生态经济物资的开放式闭合循环给我们的仿生学启发是自然生态体系中没有废物。因此,我们的园林生态工程应把那些人为的生态经济循环被割裂的环节(也是发生废物的环节)再人为地把它们用园林生态链工程手腕联结起来,使之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协调[7、8、9]。

(2)准确认识城市绿化的生态经济功效

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只是计划者或建设者插漏补遗的手腕之一。实际上城市绿化体系是城市之“肺”,担当着城市空气生态循环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源的宏大作用。是城市保障人类吐故纳新的空气循环体系中的主要环节。也是生态花园城市的最直观、最显明的标记。

(3)用园林生态循环工程的思想结构生态城市的科学模式

用园林生态循环工程的思想结构生态花园城市,最重要的一条是按生态链关系树立起无废无污的、开放式闭合的各种新型的筑山、理水、构物、绿化的园林生态循环体系。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讨院人文社会科学研讨赞助项目(编号 99xa79001),广东省自然学基金项目(编号 974083)和国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编号 96ajb042)。

参考文献:

[1] 钟晓青.“绿色建筑”系统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建筑学报,1996,2:44~46.[2] 钟晓青.从田园城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

第五篇:相关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动态及启示

相关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动态及启示

童明荣

“智慧城市”是目前国内最前沿、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深圳、南京、昆山等城市纷纷推出以“智慧城市”命名的发展战略,希望取得先发优势。为此,我们综合整理了智慧城市的相关内涵,了解并归纳了相关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动态和做法,并对宁波率先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给出了简要述评。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

为了将公司业务重点由硬件转向利润率更高的软件和咨询服务业务,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而“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2009年,智慧城市这个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IBM在中国召开了 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超过 200名市长以及 1700多名城市政府官员交流。智慧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南京、沈阳、成都、昆山等国内许多城市已经与 IBM进行了战略合作。关于智慧城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解释。

1、企业(IBM)定义

IBM给出的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IBM给出的定义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能化、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有学者认为,IBM公司更多的是从其公司战略转型的目的出发,针对部分城市的现实需要,迎合地方政府心理提出的一种营销策略。

2、专家观点

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提出,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环境、和谐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它包括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指挥中心、能源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

3、城市视角

深圳在建设过程中提出,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信息通信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南京提出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它是一个智慧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智慧技术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城市。

深圳和南京提出的智慧城市定义都涵盖了智慧产业、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等内容。

4、本质内涵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和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它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既定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二、相关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重点

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1、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如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积极向有关部委申请作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近日已获批),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重点

武汉城市圈与IBM合作的重点是,利用IBM全球领先的软件工程技术、平台、管理经验等,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 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明和IBM公司的合作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正致力于加快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共同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昆山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经济发达,但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昆山与IBM公司合作,通过实施“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等三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解决城市管理现实问题。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重点

杭州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把“绿色”和“智慧”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路径,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建设“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实现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重点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三、相关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举措

建设智慧城市是涉及众多领域和环节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相互配合,在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来引导和推动。由于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多数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进度还限于举办研讨会、与IB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重庆、海南等省市邀请专家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召开研讨会,听取专家介绍智慧城市知识理念和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动态,属于普及知识、统一思想阶段。

昆明、湖北等省市政府已经与IBM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正式启动了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合作。

沈阳、昆山等城市则在与IB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之后,进一步组建了相应的合作机构。比如,沈阳市政府、IBM 及东北大学共建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共同运用绿色科技打造生态沈阳;昆山市政府与IBM公司在昆山软件园共同设立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展示中心、实验室和服务中心等。

深圳则已经将建设智慧城市写入今年5月份的党代会报告中。根据最近发布的《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公共服务白皮书》,9月底前将制定“智慧深圳”建设规划及配套的实施意见,12月底前将召开落实建设工作动员会,并在科技研发资金的合适计划中对“智慧深圳”有关技术进行部署。此外深圳市高度重视三网融合,专门成立了“深圳市三网融合试点工程领导小组”,近日已成功获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南京则在有关政府调研报告中提出,要尽快组建市委、市政府等主要领导挂帅的构建“智慧南京”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智慧南京”规划的研究和推进,强化对构建“智慧南京”的组织领导;要研究出台构建“智慧南京”的战略规划,出台吸引相关人才和智慧产业的优惠政策等。

四、我们的简评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创建步伐走在全国前列。去年以来,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以来,宁波市围绕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研究起草《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意见;开展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了规划的基本框架;积极筹划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申报工作等。近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IBM公司就“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启动仪式,标志着宁波市建设“智慧城市”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近期,宁波创建智慧城市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先进的智慧产业基地、具备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城市和智慧应用标杆城市,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城市行列。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长期目标,每个城市都是在摸索中发展和前行。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城市实践调查,我们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要高度重视。建设智慧城市绝不是搞噱头、喊口号,它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第二,要明确定位目标。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如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深圳提出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华南和全国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为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新标杆和南京都市圈、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枢纽等。明确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定位和分阶段目标,选准近期突破重点,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

第三,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要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的关系,智慧城市与信息化、数字化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与创新型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息安全建设的关系等,要尽可能地把已有的各种建设资源整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

第四,要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吸收其他城市的有共性的解决方案,但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完全照搬,必须根据自身基础优势和实际需要,打造建设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创新牌。同时,目前许多国内城市采取的都是与IBM公司战略合作的纯商业化推进模式,如何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寻找适合城市特点的智慧支点也值得研究探索。

下载关于花园城市建设启示--狮城游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花园城市建设启示--狮城游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胡雪岩故居游记的启示

    胡雪岩故居游记的启示 “为政要学曾国潘,经商要学胡雪岩。”或许有人并不了解曾国潘、胡雪岩,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听过这句俗语。怀着对一代“商圣”的敬仰,我和同学来到了胡雪......

    中国古代思想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我国古代雨水利用系统对 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王艳芝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中国古代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的基础为“天人合一”,在这一思想的指......

    大连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及对兴山县的启示

    大连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及对兴山县的启示一、大连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通过对大连城市建设管理实践的考察了解,我们认为其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理论前瞻是基础。为进一......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推荐五篇]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澳期间,学习了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理论,政府战略远景规划、城市规划与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护......

    我国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及启示(合集5篇)

    我国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及启示“智慧城市”是目前国内最前沿、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深圳、南京、昆山等城市纷纷推出以“智慧城市”命名的发展战略,希望取得先发优势。建......

    在江阴市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主持词

    封 晓 春 副 市 长 在江阴市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 动员大会上的主持词会议时间:2012年1月31日(星期二) 9:00 会议地点:江阴大剧院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滨江花......

    《徐霞客游记》的史学价值及其对现代史学的启示

    《徐霞客游记》的史学价值及其对现代史学的启示 关注“壹学者”微信 >> 第一作者:谢家放 我是第一作者 >> 人大复印:《历史学》1995 年 10 期 原发期刊:《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

    中国古代自然型城市模式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中国建筑史》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国古代自然型城市模式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读《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有感 中国古代自然型城市模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