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昌打造航天产业集群 一批建设项目相继落地
文昌打造航天产业集群 一批建设项目相继落地
南海网 http:// 时间:2012-09-17 09:35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高虹 吴棉 特约记者许环峰 移动用户订购海南手机报,请拨打10086,早报+晚报,每天1角钱。详询66810815
本报文城9月16日电(记者高虹吴棉特约记者许环峰)丽日晴空,碧波微漾,清澜大桥犹如一道横卧海面的瑰丽彩虹,飞架清澜和东郊两岸,把文昌推向一个天堑变通途的新时代。2014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将实现首发。文昌紧紧抓住航天发射场的强力触媒优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突出打造以航天产业为最大特色的产业集群,为文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日,记者在文昌市政府办公大楼的电子屏幕上看到,今年全市计划投资续建、新建的162个重点项目一目了然,涵盖航天城配套、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旅游商贸服务等八大类,其中项目名称、投资额、建设用地规模、负责人名单赫然在目。该市发改委主任林方江介绍,文昌市为航天发射场项目设计了36个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10亿元,包括“两桥一路”、清澜新港码头改扩建、八门湾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等,目前开工项目已达13个。
“两桥一路”是文昌未来发展的大动脉,将实现与省会城市海口“同城”发展。根据规划,“两桥一路”为清澜大桥、铺前大桥、滨海旅游公路。清澜大桥是继海口世纪大桥之后的海南第二座跨海大桥,全长1828米。2010年2月份,清澜大桥开建,目前合龙在即。清澜与东郊之间,将告别千百年摆渡过海的历史。
就在4个月前,连接海口、文昌两市的跨海大桥——铺前大桥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铺前大桥位于文昌铺前镇和海口演丰镇之间,全长5739米,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
另一条全长约99.43公里的滨海旅游公路,犹如一个反方向的“C”字将清澜大桥与铺前大桥连接起来,其预计投资19.3亿元。目前,20多公里长的龙楼到昌洒段即将竣工,其他路段计划明年开工。
“现在,文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现重大突破。”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说,“5年来,我们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推进‘两桥一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2亿元。”
为放大航天效应,吸引大企业投资,文昌提出高标准、高起点、宽视野打造航天产业集群,邀请专家和专业规划团队重点研究航天关联产业,制定培育产业计划。据介绍,为了保证项目
建设的国际水准和视野,近年来文昌每年都投入3500万元和土地收入的5%收益用于规划策划。文昌市项目策划中心,就是一个专门负责重大项目策划和包装的“孵化器”,“两桥一路”、文城污水处理厂、月亮湾起步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是被它“孵化”出来的。
以航天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将拉长文昌旅游产业链,为这座城市带来勃勃生机。据介绍,在航天产业的带动下,一大批上规模的建设项目相继落地。融科技交流、科普教育、航天旅游、商业开发为一体的海南航天主题公园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与航天城毗邻的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热火朝天,213国际会所、鲁能希尔顿五星级酒店、海石滩近700套农民安置房、区内多条道路建设你追我赶;在月亮湾北部起步区,蜿蜒连绵的4公里海岸线汇聚了富力、世贸、雅居乐等6家大企业承建的多个旅游项目;华侨农场、清澜等片区和发射观光平台、八门湾西岸、新建市人民医院、文城路网改造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文昌河、文教河、珠溪河等河流的治理已经启动。
精心打好“航天”这张牌
短评
一个地方经济要脱颖而出,就要打造自身的特色优势产业。文昌市立足于航天发射场落户本地的优势,以大气魄投入超过百亿元,高标准、高起点打造航天配套产业集群,既夯实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又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同时,文昌培育以航天为中心的优质产业集群,其着力点不仅仅在于强有力的拉动经济,对于培育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文昌市精心培育航天配套产业集群,对于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高海南经济的科技含量,缩短岛内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航天产业本身就是一项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文昌以“航天”为特色品牌引进的特色优势项目,多是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技术产业,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文昌,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既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科技发展,对于提升当地乃至全省的科技进步,增加新型工业比重,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昌抓住航天产业这个特色,就是抓住了“科技”这个核心。
今天的项目结构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也决定明天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昌市以航天特色为品牌,在项目选择上无疑更加科学,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
产业集群是一种特定的产业聚集现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由众多企业组成的有机群体,称之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着持续、强劲的竞争优势,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和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市委、市政府的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如何因势利导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又好又快实现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始终摆在我们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地区成功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启示和借鉴。政府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服务引导、金融部门大力扶持,我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发展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找准产业定位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前提。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要找准产业定位,是本地的生产要素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充足,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交通区位优越,可节约企业的运输成本,并使产品更快到达目的地。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这个地方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选择性,它只选择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
生长,而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其本身又会成为发展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找准产业定位,使产业集群发展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政府引导培育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途径。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分为三种:一是自发生长型,政府介入较少,主要靠企业自发聚集生长;二是政府引导培育型,政府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培育,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政府强制培育型,政府通过催生产业化龙头企业,“制造”出产业集群。在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靠企业自发生长形成产业集群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强制培育产业集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多的是选择政府引导型的途径。一方面结合本地固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又要较好发挥政府的引导决策作用。发展产业集群,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把政府意志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三、培植龙头企业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
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没有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就没有“核心”,也就没有聚集力和竞争力。一个龙头企业的诞生,往往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发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性措施。龙头企业的培植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本地企业中培育,二是从外地企业中引进。在本地产业基地较差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敢于招大商,招强商,给招来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来的“凤凰”能不能留住,就看配套建设跟
不跟得上。一是抓基础设施配套,二是抓产业链完善配套。三是抓原材料供应配套。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产业集聚是推进食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
任何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从产业集聚开始的。产业集聚不仅可以降低某个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建立专门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伸产业链、培育精品品牌的措施,使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食品加工产业流动,加快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步伐。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促进产业集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特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园区各类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组合食品加工,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在园区内竞相生存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
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必须把优势环境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切实做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内涵丰富,既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如交通道路、园区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建设等;更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等。要不断加强行政服务环境建设,强化行政服务理念,提高行政
服务效率,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狠抓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维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企业化解瓶颈制约,特别是在招工、用电、融资等方面,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毫不手软地打击地方霸恶势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着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治安环境,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六、弘扬创业文化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证。
区域文化所孕育的创业精神,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人文基础。没有一批敢于冒险、不断开拓、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企业家,就没有产业集群的长久发展。只有他们市场意识强,吃苦耐劳,能走通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有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必须进一步发扬创业精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营资本准入条件,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健康、营养、安全的食品是消费者唯一的选择。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安徽兴牧畜禽公司将秉承“求实创新,安全为天”的经营理念,顺应市场发展,依托优势,作响品牌,拉伸家禽产业链,主打食品安全牌。为打造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担当企业应尽的责任。
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加工—食品饮料、优质粮食—加工—饲料、粮食—养殖—畜产品加工等循环产业链条。
为不断提高食品工业的档次和水平,该县围绕建设工业大县目标,根据县城发展总体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集面粉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为一体的食品工业集聚区。
第三篇:打造产业集群增加农民收入
打造产业集群增加农民收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明确提出把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作为广西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突出来抓,确保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包括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流通市场、技术推广、安全检测、信息服务等相关支持体系,通过产
业链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间的关联和协作效应,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群落。
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将优势农产品进行强势布局,集中最佳资源、最佳要素,生产最佳产品,形成规模,打响品牌。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实现土地、技术、资金、信息、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化组合,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从农业内部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带动保鲜、贮藏、运输、加工、营销等各环节相关产业发展,大量吸纳农民参与其中。
正确估价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建立了糖料蔗、水果、蔬菜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了粮食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培育了桑蚕、食用菌、烟叶、中药材等一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目前,广西糖料蔗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产糖量占全国的60左右,已连续13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去年全区糖料蔗产值82亿多元,拉动制糖、造纸、酒精等相关行业销售收入230多亿元,糖料蔗产业惠及全区2600多万农民,在优势产区对县域经济的利税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
但当前广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优势农产品布局不够集中;二是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三是相关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四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五是优势产业集群度不高,集群优势不明显。版权所有
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各级农业部门把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优势产业发展大开“绿灯”,今后农业方面的项目、资金、技术要重点向优势产业倾斜,在同等的条件下,与优势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优先评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区、市、县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向优势产业相关的重点龙头企业倾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要积极发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是优质粮食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650万吨。二是桑蚕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全区鲜茧年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全区生丝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三是食用菌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达70万亩,产量100万吨,产值70多亿元以上。四是烟叶产业集群。切实抓好烟叶生产基地建设,使广西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产区,逐步建成优质烟叶出口基地。五是中药材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大力发展罗汉果、田
七、苦丁茶、金银花、鸡骨草等各类中药材和“瑶药”、“壮药”等。另外,加强海产中药材的开发,形成陆地、海洋中药材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第四篇:贵阳欲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贵阳欲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日前,贵阳市拟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抢抓国发2号文件及省“5个100”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把园区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的主战场,通过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园区升级行动计划,培育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
按照《意见》要求,贵阳市将基本形成装备制造、材料、信息、医药食品健康四大产业集群。在乌当等区同步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促成产业园区、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景区一体化发展,打造“5个100”工程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在息烽小寨坝镇、清镇站街镇、修文扎佐镇等同步推进产业园区、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多个“双百互促”示范区。同时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确保每个产业园区形成1至2个主导产业,逐年提高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力争达到70%。组织实施好装备制造、材料、信息和医药食品健康产业四大行动计划,培育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露灬珈】
第五篇:“中国中小电机之都”打造500亿产业集群
“中国中小电机之都”打造500亿产业集群.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中国中小电机之都”打造500亿产业集群月19日,首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举办前夕,安波电机加足马力生产,厂区里装卸工人忙碌地装车,30柜铝壳电机、5柜IE2电机、5柜泵用电机,这些由安波自主研发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电机产品将分别发往欧洲、澳洲和美国等国际市场。据了解,安波电机的订单已排到年底。与安波一样,福安众多电机企业也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一季度电机出口额达到93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9%,行业实现产值32亿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福安,这个极具活力的“中国中小电机之都”正以昂扬的姿态,扬帆海西、乘潮环三,凝心聚力打造500亿产业集群。
集聚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面对台湾、毗邻港澳。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赋予了福安电机电器产业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动力。福安电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淀,已成为海西东北翼极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当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在国际金融危机逆境中坚挺的福安电机也迅速回暖升温,并谋划起新一轮的发展。年初,福安市提出了“2010年,电机电器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60亿元,到‘十二五’末,力争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并朝千亿规模的方向发展,成为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中小电机制造基地”的发展目标。
“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是福安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安的发展必须发挥已有的产业优势,积极对接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宁德市委常委、福安市委书记李转生对福安电机产业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
整合产业资源和平台资源,福安拉开了“产业优化提升年”活动的大幕。福安是闽东电机电器产业的诞生地。1958年首家电机制造企业闽东电机厂创办成立,开启了闽东电机产业发展的新纪元。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福安民营企业大举进入电机领域,异军突起,推进了电机电器产业蓬勃发展。历经半个世纪的培育和发展,福安电机制造业逐步成为宁德工业的主导产业,“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电机电器产业产值都实现翻番增长,成为宁德市首个百亿集群产业,并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至2009年底,全市拥有各类电机电器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完成工业产值133亿元。目前,福安电机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原材料供应、配件加工到整机组装、质量检测的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的生产经营网络,并建立起了管理、市场、研发、融资、人才等五大产业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逐步精专化和高度集聚化的优质集群,2008、2009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百佳产业集群”,获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授予的“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称号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称号。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福安人以其“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爱拼会赢精神,使福安电机一步一步成长为产业结构比较齐全、产品结构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全市800家电机电器企业中,电机、水泵整机企业占200家左右,电子医疗保健器械企业40家,配件及贸易企业560家,生产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较高,产品结构呈多样化。主要产品有2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电动机约占30%、发电机约占30%、水泵约占15%、汽油柴油发电机组占15%、电热电器、电子医疗保健器械、家用电器占10%。
福安电机还是福建省机械工业最典型的产业集聚现象,其产值约占全省电工电器行业产值的20%。它生产的中小型电机及出口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量约占全
省中小型电机出口量的80%以上,产品出口占全行业70%的优势凸显,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12家成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资本、技术、人力、生产资料等资源有效地凝聚到电机电器产业中来,电机电器企业风生水起。电机电器集群工业产值约占福安市工业总产值的55%,上缴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5%以上。“十五”、“十一五”期间,福安电机电器产值平均年递增22%以上,出口年均递增30%以上,发展态势良好。虽然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出口增幅回落,但企业生产能力未遭到实质损害,随着国际市场回暖,有了订单,集聚的产业资源优势立即发挥作用,企业生产很快恢复。当前,世界经济回暖,国家出台扶持政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渐好,福安市抓住机遇,出台相关政策,整合资源优势,鼓励企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向更高档次的产业集群推进。
从“传统低端”转向“高新高端”不久前,福安电机从福州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引进6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近千万元。福安电机更是借助每年的“6·18”科技成果对接,决意从“传统低端”转向“高新高端”,走上技术创新、科技强业之路。纵观闽东电机行业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JO2电机的生产到八十年代ST系列发电机赢得国家产品质量金奖,成为中国电机的王牌产品;从20 世纪九十年代水泵铝壳电机的开发,到本世纪初小功率汽油发电机组的投入市场,再到目前大功率无刷发电机、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的大批量生产以及各类特种电机的研发生产,每一次产品的创新都给行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机会,不断地扩张行业的规模。
福安电机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产业的规模、集聚度、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但产品多数以通用中小型电机为主,技术水平仍然处于中低档次,存在“三多三少”:“大路货”、粗加工、劳动密集型的多;名优特、深精加工、高新技术的少。“技术短板”显而易见,总量在市场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也偏小,产品及产业还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福安电机已经开始朝着高效能电机、专用电机、微特电机、电动车电机等高技术机电动力设备以及电控、光控等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作为福安电机电器行业的龙头企业,亚南集团积极谋划创新发展之路,通过成功开发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绿色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设备、混合动力汽车专用驱动系统等一系列高端产品,主攻国际电机电器高端市场,同时也改写了闽东电机行业只能生产小功率发电机的历史。亚南集团现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达34项(其中已受理发明专利3项),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资质。公司产值、利润年均增长在60%以上。
福建万达电机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WE系列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达到国际同类电机的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首家通过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国际认可的高效电机。万达研发生产的YGX系列高效节能异步电动机、NEMA标准系列高级电动机、应用于汽车冷藏运输的WSN系列电机及单相液压马达等产品,各项指标和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畅销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
只有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围之路。福安振中电器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总额的7%进行技术开发,企业创新的步伐越迈越大,2005年在全市电器民营企业中首家成立“汽车电器研究所”,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与高等院校、汽车研究所紧密配合,进行科研攻关,以科技带动企业发展;与长沙电器汽车研究所、南京大学、福州大学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所长为公司技术顾问;从全国最大的汽车起动及发电机生产企业———长沙汽车电器总厂引进5名高级技术人才;斥资千万,对原有厂房、设备进行改造,使年生产起动机、发电机从30万台攀升到了各100多万台。技术创新
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通过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百利通的各项考核,成为百利通在中国的电器供应商。
技术进步成为福安电机电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十五”以来,电机电器企业投入技术改造、技术研发资金30多亿元,建立了一批电机流水生产线、自动喷漆烘干生产线、数控模具加工生产线等,开发新产品150多项,其中多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平均达到30%以上。骨干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产品科技含量逐年提高,技术含量、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发电机组等产品出口欧美高端市场保持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112家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和出口质量许可证,2家企业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资格、1家获得国家出口免检资格,泰格、亚南、永隆、东大4家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70多家企业产品通过欧共体国家CE、GS、TUV认证,8家企业通过美国UL认证,70%的产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五”期间,福安电机累计出口5.27亿美元,年均增长46%;“十一五”前4年自营出口14.33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2.65倍。2008年,全市电机电器产业规模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超过51.6亿元,其中企业自营出口5.25亿美元。有13家企业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其中3家企业出口超过 2000万美元,1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
福安电机基本形成了技术创新协作网络,现已和中科院电工所、广州电器研究所、上海电器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福建省电机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宁德福安电机工程研究院及6个研发中心、福安市电机产品研发中心、福建省电机产品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服务,6家企业列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多家企铸就“福安制造”的“金字招牌”
“”商标是闽东制造业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泰格人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福安电机人50年的梦想。泰格电机拿下中国驰名商标后,当年即创下销售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60.26%。目前“”商标已取得国内商标注册证45件,在香港、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156个国家和地区取得国外商标注册证。“” 商标估价达3亿元,品牌无形资产价值逾10亿元,被评选为“福建省最具影响力品牌”、“世界市场中国十大品牌”;同时还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品牌”、“中国汽油发电机组市场最具竞争力品牌”等称号。安波电机、亚南电机随后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与泰格电机一起,扬起了“福安制造”的大旗。
在沿沈海高速公路上,你可以看到安波电机、泰格动力、亚南电机、凯捷利电机、天工电机、永隆电机、银象电机、太平洋电机、一华电机„„一张张漂亮的品牌名片,它们凝聚了福安电机人50多年的心血。
福安电机曾经长期处于仿牌、贴牌生产的境地中,艰难完成着最初的原始积累。企业贴牌生产,尽管产量直线上升,但品牌开发商分走了60%以上的利润,企业获利微乎其微。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缺乏,使整个产业挣扎于价值链的低端。福安电机产业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福安电机人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打造品牌和提升技术至关重要,从“福安生产”向“福安制造”的转变就必须树起自己的“金字招牌”。
打造高端电机品牌,获得福安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福安电机人的广泛认同。2007年,福安市就提出了实施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为主导的品牌带动战略,实现福安工业国家级品牌“零的突破”。之后,福安市委、市政府不余遗力地推进品牌争创工作,出台《关于提升福安电机电器品质和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商标培育重点、五年发展目标和最高100万元的奖励措施,营造争创品牌、保护品牌、服务品牌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有力的保障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安波集团拥有了国内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出口免验资格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福安电机企业在创品牌道路上的一面旗帜,其生产的ABLE品牌铝壳电机成为
中国三大铝壳电机出口产品之一,60%的产品销往欧美及澳大利亚高端市场。亚南电机有限公司“亚南”商标获得了福安电机的第三枚“中国驰名商标”。凯捷利公司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资格证书,“凯捷利”品牌在海外100多个国家注册。有14家企业的25种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17家企业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品牌,4家企业获得福建省2009国际知名品牌。泰格发电机组、凯捷利电机、万德电机、安波“AEC”电机、亚南发电机、港发“GANGFA”电机、东方神按摩器等“福安制造”的产品在国内外均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福安电机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洗礼中也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中小电机之都”、”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全国百佳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的获得,更提升了福安电机的知名度。区域品牌的提升,增强了福安电机的整体竞争力。业建立了产品改善发展环境撬动产业勃发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海西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要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以信息、石化、机械、船舶、冶金等产业为重点,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将环三都澳作为海西重点开发区域加以规划建设,为两岸电机电器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福安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快福安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湾坞工贸集中区、甘棠工贸集中区、大洋中工业区、铁湖机电配套小区等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扩张。秦溪洋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投产,甘棠工贸集中区2000亩电机电器工业区、铁湖1660亩机电配套小区全面启动,畲族经济开发区1300亩机电配套小区、医疗保健器材工业小区完成详细规划,大洋中电机电器工业小区正在规划中,一批与电机电器产业相配套的硅钢、漆包线等配套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和进入实施;一批龙头企业正在着手征用大面积土地建设企业工业园;一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改项目陆续上马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在甘棠工贸集中区,鑫旺、永达盛、东明电机、华微、珠峰动力机械等5家总投资达4亿多元的机电类企业3月底奠基开工。至目前,该区域入驻电机及其配套企业已达29家,已投入建设资金2.59亿元,预计年底将有六成以上的企业实现投产,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多亿元。
在湾坞工贸集中区,鑫茂冷轧硅钢项目占地961亩、总投资28.8亿元,规划建成后年产能200万吨,产值125亿元,日前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初步形成年产20万吨冷轧硅钢生产能力,填补了闽东地区生产无取向电工钢的空白。规划总投资15亿元、用地1000亩、振中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即将启动,未来 3-5年内形成电动汽车30万台生产能力,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在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由福安市10家电机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福建益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征地1000亩,用3-5年时间建设内燃机、高效电机、高压电机、特种电机等六大功能提升区,形成年产各类电机(组)4369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福安市还按照《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的产业布局要求,调整现有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以电机电器、船舶修造产业为支柱,能源、冶金、物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闽东装备制造业基地。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福安电机产业的集群效应,吸引了海峡对岸电机界的关注。当前,福安电机电器产业优化升级还需要大力发展电容、轴承、绝缘漆、硅钢等上游产品和动力系统产品、电机衍生产品等下游产品;数控加工中心等电机生产专用设备以及高速精密冲压中心、模具中心、精密铸造中心等配套产业,而台湾电机电器产业具有这方面的优势。通过首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促进福安与台湾电机产业的广泛交流和深度对接,促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福安打造电机500亿
产业集群将不是梦想。
研发中心,11家企业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