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四大园区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

时间:2019-05-12 08:3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四大园区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四大园区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

第一篇:青海四大园区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

久久厂房网

青海四大园区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

记者获悉,今年,青海开发区将按照各园区的自身特色,着力打造有色金属、藏毯绒纺、造硅材料和特色资源精深加工四大产业基地,结合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加快打造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延伸、竞争优势强的产业板块和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甘河工业园区――将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打造有色金属延伸加工、煤及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加快建设氟化工业产业园、铬化工业产业园、碳(石墨)材料产业园,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把园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及延伸加工、煤基多联产氟化工、铬化工、碳(石墨)材料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园区工业销售收入2015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20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南川工业园――将加快园区规划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全力打造藏毯绒纺产业链、锂电池材料及储能电池产业链、光伏聚光电池产业链,积极推进昆仑玉文化产业园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世界藏毯之都”、我国重要的锂资源精深加工和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昆仑玉加工销售集散中心,努力实现园区工业销售收入2015年达到300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东川工业园区――积极推进产业整合重组,加快发展配套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全力打造硅材料及光伏制造产业链、铜精深加工产业链、钛合金熔铸及板管带材加工产业链、电子铝箔及延伸产业链,加快铝合金及型材、5X极草等重点项目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我省重要的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制造、轻金属合金及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园区工业销售收入2015年达到400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700亿元以上的目标。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力打造高原特色资源精深加工、特色中藏药、昆仑晶石复合新材料、环卫车、电动汽车等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中药材及生物资源储备交易中心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发酵虫草菌粉、枸杞和沙棘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园区工业销售收入2015年达到300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600亿元以上的目标。

文章来源:http:///news/hangyedongtai/Asryzu.htm

厂房出租 http:///

第二篇:贵阳欲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贵阳欲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日前,贵阳市拟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抢抓国发2号文件及省“5个100”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把园区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的主战场,通过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园区升级行动计划,培育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

按照《意见》要求,贵阳市将基本形成装备制造、材料、信息、医药食品健康四大产业集群。在乌当等区同步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促成产业园区、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景区一体化发展,打造“5个100”工程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在息烽小寨坝镇、清镇站街镇、修文扎佐镇等同步推进产业园区、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多个“双百互促”示范区。同时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确保每个产业园区形成1至2个主导产业,逐年提高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力争达到70%。组织实施好装备制造、材料、信息和医药食品健康产业四大行动计划,培育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露灬珈】

第三篇: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

产业集群是一种特定的产业聚集现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由众多企业组成的有机群体,称之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着持续、强劲的竞争优势,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和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市委、市政府的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如何因势利导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又好又快实现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始终摆在我们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地区成功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启示和借鉴。政府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服务引导、金融部门大力扶持,我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发展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找准产业定位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前提。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要找准产业定位,是本地的生产要素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充足,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交通区位优越,可节约企业的运输成本,并使产品更快到达目的地。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这个地方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选择性,它只选择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

生长,而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其本身又会成为发展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找准产业定位,使产业集群发展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政府引导培育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途径。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分为三种:一是自发生长型,政府介入较少,主要靠企业自发聚集生长;二是政府引导培育型,政府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培育,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政府强制培育型,政府通过催生产业化龙头企业,“制造”出产业集群。在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靠企业自发生长形成产业集群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强制培育产业集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多的是选择政府引导型的途径。一方面结合本地固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又要较好发挥政府的引导决策作用。发展产业集群,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把政府意志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三、培植龙头企业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

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没有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就没有“核心”,也就没有聚集力和竞争力。一个龙头企业的诞生,往往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发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性措施。龙头企业的培植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本地企业中培育,二是从外地企业中引进。在本地产业基地较差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敢于招大商,招强商,给招来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来的“凤凰”能不能留住,就看配套建设跟

不跟得上。一是抓基础设施配套,二是抓产业链完善配套。三是抓原材料供应配套。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产业集聚是推进食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

任何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从产业集聚开始的。产业集聚不仅可以降低某个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建立专门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伸产业链、培育精品品牌的措施,使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食品加工产业流动,加快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步伐。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促进产业集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特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园区各类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组合食品加工,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在园区内竞相生存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

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必须把优势环境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切实做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内涵丰富,既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如交通道路、园区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建设等;更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等。要不断加强行政服务环境建设,强化行政服务理念,提高行政

服务效率,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狠抓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维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企业化解瓶颈制约,特别是在招工、用电、融资等方面,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毫不手软地打击地方霸恶势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着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治安环境,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六、弘扬创业文化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证。

区域文化所孕育的创业精神,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人文基础。没有一批敢于冒险、不断开拓、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企业家,就没有产业集群的长久发展。只有他们市场意识强,吃苦耐劳,能走通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有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必须进一步发扬创业精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营资本准入条件,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健康、营养、安全的食品是消费者唯一的选择。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安徽兴牧畜禽公司将秉承“求实创新,安全为天”的经营理念,顺应市场发展,依托优势,作响品牌,拉伸家禽产业链,主打食品安全牌。为打造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担当企业应尽的责任。

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加工—食品饮料、优质粮食—加工—饲料、粮食—养殖—畜产品加工等循环产业链条。

为不断提高食品工业的档次和水平,该县围绕建设工业大县目标,根据县城发展总体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集面粉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为一体的食品工业集聚区。

第四篇:打造产业集群增加农民收入

打造产业集群增加农民收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明确提出把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作为广西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突出来抓,确保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包括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流通市场、技术推广、安全检测、信息服务等相关支持体系,通过产

业链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间的关联和协作效应,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群落。

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将优势农产品进行强势布局,集中最佳资源、最佳要素,生产最佳产品,形成规模,打响品牌。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实现土地、技术、资金、信息、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化组合,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从农业内部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带动保鲜、贮藏、运输、加工、营销等各环节相关产业发展,大量吸纳农民参与其中。

正确估价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建立了糖料蔗、水果、蔬菜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了粮食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培育了桑蚕、食用菌、烟叶、中药材等一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目前,广西糖料蔗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产糖量占全国的60左右,已连续13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去年全区糖料蔗产值82亿多元,拉动制糖、造纸、酒精等相关行业销售收入230多亿元,糖料蔗产业惠及全区2600多万农民,在优势产区对县域经济的利税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

但当前广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优势农产品布局不够集中;二是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三是相关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四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五是优势产业集群度不高,集群优势不明显。版权所有

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各级农业部门把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优势产业发展大开“绿灯”,今后农业方面的项目、资金、技术要重点向优势产业倾斜,在同等的条件下,与优势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优先评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区、市、县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向优势产业相关的重点龙头企业倾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要积极发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是优质粮食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650万吨。二是桑蚕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全区鲜茧年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全区生丝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三是食用菌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达70万亩,产量100万吨,产值70多亿元以上。四是烟叶产业集群。切实抓好烟叶生产基地建设,使广西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产区,逐步建成优质烟叶出口基地。五是中药材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大力发展罗汉果、田

七、苦丁茶、金银花、鸡骨草等各类中药材和“瑶药”、“壮药”等。另外,加强海产中药材的开发,形成陆地、海洋中药材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第五篇: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

产业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作为一个特定的相对区域,其基本经济就是区域竞争力的弱势。青海属欠发达地区,要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它不仅能够优化配置区域内自身的资源要素,而且能够吸纳更多的区域外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转化。那么青海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是什么?这就是产业集群在青海的具体应用形式----园区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逐步取代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福特制模式。凭借其强大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和扩张优势,产业集群成为新时期组织工业化的一种新型而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成为欠发达地区快速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型而有效的发展道路。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一个政府起主导作用下的积极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竞争和分工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迅速流动,使欠发达地区在更广阔的区域和空间获取更多的生产要素成为可能。欠发达地区如何积极对接、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扩散效应,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这无疑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产业中的企业通过积聚方式所产生的竞争力,以抗衡大企业因规模经济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工业园区是多样的,但不论工业园区的形式如何,它实际是众多实现工业化途径或进程中的一种。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的青海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于要同时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青海跨越式发展不能像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只能选择有一定历史跨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报告)。一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这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二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这是发挥后发优势的核心。三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人本地位,这是后发优势的根本。

一一一

一、产业集群在推动青海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机理

1、产业集群在化解青海经济总量小、投资能力不足矛盾方面的作用机理。首先,由于集群内部复杂而强大的企业间联系,使得该地区内一个企业或部门的增长,带动区内相关企业和部门的增长。其次,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大,其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对区外企业和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加,新的中间投入的使用者、生产商和供应商不断加入,这些反过来又将导致新的加入者和更强的专业化,形成强大的累积效应,促使集群化的良性循环发展。此外,在集群化的过程中,群内企业会不断从周围地区就近获取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的供给,集群化的深入发展还会导致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其扩散作用将带动越来越多的区域加快发展。

2、产业集群在形成企业竞合关系、提高青海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机理。青海企业特征是规模普遍小,产业层次低,融资渠道少,缺乏竞争力。产业经济学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路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本优势、技术优势扩大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形成寡头垄断或近似的寡头垄断来占领市场。青海经济总量小,资本和人才相对匮乏,加上知识贫困的固有特征,短期内要在这一条路径上有较大作为极为困难。二是通过联合协作方式扩大产业规模,利用整体竞争优势抗衡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逐步抢占市场份额。这种路径不受单个厂商资本、技术条件的约束,不受行业进入退出壁垒的影响,对青海更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路径的有效实现方式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网络化优势在于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各厂商只是该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面对市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业。

3、产业集群在促进要素导入、增强青海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机理。①产业集群的前提是开放型发展,通过要素的流动实现关联产业集中化,形成产业聚集平台,有利于改变青海开放程度低的状况,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导入。②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区域按劳动分工理论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集群通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产业区,使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以生产经营性企业为主,同时包括关联类、依附类、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劳动分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③产业集群战略能放大“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集群战略强调企业在本地的“根植性”,在发展形式上,不仅强调大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尤其重视中小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不易发生区位移植,更具有地方“根植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避免了过去一些专业化地区产业和区域经济相脱离的“二元制”结构,即专业化大企业和区域经济关联度很小的情况发生。

4、产业集群在克服青海知识贫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机理。首先,产业集群有利于增强产业的有效需求与供给。集群内相关产品众多,不仅降低了顾客对产品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增加了作为买方力量的议价能力,降低了交易费用,使集群利用整体力量通过共谋或串谋的方式形成产业集团,容易增强政治力量,获得政策支持。其次,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创新。集群依靠本地企业与关联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形成“区域创新系统”,形成一个由完善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挑剔的客户群、有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之间共同作用的综合体,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极其有效的扩散系统。再次,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形成共同进化机制,克服产业衰退。产业的发展通常要受产品生命周期的约束,而产业集群是由众多企业构成,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类似于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机制,企业容易通过收购兼并、战略联盟、业务整合,实现价值链活动的空间分工,使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继续维持价值链活动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从而延缓产业衰老,或尽早实现产业转型,维持产业的持续发展。

5、产业在加快青海农村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方面的作用机理。发展经济学理论表明,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紧密相关、互为支撑的,工业是城市化的首要驱动力,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产业集群、人口聚集,必然推进城市诞生、变迁和繁荣,而城市化又为产业栖息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和市场,从而推动工业化向横向扩展和向纵向延伸。推进农村工业化是加快青海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一一,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途径有多种,便捷可行的是引导农民就地创办小企业,促使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这一路径已经在浙江、江苏等先发展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但青海农村创办小企业面临着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等问题,可谓困难重重。而产业集群中技术溢出和衍生企业的便利性能够促进新企业不断产生,公共服务部门的职业培训、技术支持有效地弥补了农村企业的先天不足,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改善本地基础设施条件与经济发展环境。可以说,产业集群是促进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工业园区是青海实现产业集群的基本载体

(一一一一)青海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我省自1992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园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区、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等四个园区。“十五”期间园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软环境建设的力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据商务部《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中西部15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我省园区综合指数为12名;综合经济实力为15名;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为15名;经营成本情况为7名;人力资源及供给为15名;社会及环境情况为10名;技术创新环境为10名;体制建设情况为10名;发展与效率为9名。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我省四个园区规划总面积48.4

42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已全部形成开发用地,90%的用地已完成各类项目建设或正在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具备了引进大工业的条件。

----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较快经济增长。目前园区累计批准入驻企业442户,其中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182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146户、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90户、甘河工业区24户。入驻企业注册资金28.33亿元,从业人员达1.05万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8亿元。

----园区外向型经济取得初步发展。四个园区共批准引进境外资金项目13个,投资总额9918万美元,合同外资9454万美元。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包括加拿大、德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投资商和省外的投资商,省外企业占入园企业的比重达70%。初步形成了包括机械加工、纺织、生物制品、藏药、特色资源开发、食品和精细化工等产业在内的生产体系。

(二)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依托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青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工业园区是新时期工业化的一种有效形式。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在新经济条件背景下,工业化的组织方式正在实现以下转变:从割裂区域经济活动的整体性,企图通过某一所谓的主导产业发展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转到重视产业联系,注意产业协调发展和跨部门整体的发展;从政府管理的视角,转到企业发展的视角;从片面强调硬环境转向发展软环境,逐步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培养;在发展政策上,已从国家和区域内部的视角,转向从地方和全球相互作用的视角;从游离的企业个体,转向地方产业集群;从片面强调培育大集团,转向促进大中小企业形成生命共同体。在这一转变中,因工业园区作为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相关机构的栖息地,政府职能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示范基地,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流动资本的黏合区,地方产业集群的载体,中小企业的孵化地,世界各地大都把工业园区作为适应这种工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变的载体,工业园区日益成为新的经济条件下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另一方面,工业园区还是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较好着力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政府把这一块区域分割出来作为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窗口,进行一系列的体制革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园区发展软环境的优化;把这一块区域作为政府掌握的资源的集中投入之地,通过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发展硬环境的优化。因此工业园区成为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参与区域竞争的一个着力点。

(三)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

产业集群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相关产业和支撑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因而,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发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性。工业园区就是政府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量企业进驻和发展,使工业园区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远远高于非工业园区,这样就为形成产业集群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准备了条件。另外要使包括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扩张优势等方面的内容在内的产业集群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还应具备一些条件,例如,形成产业配套,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技术联系;企业间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环境;形成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从而构建区域文化。而工业园区恰恰有利于这些条件的形成。政府组建班子,有针对性地按照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工业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在企业引进上就考虑到产业的配套和企业的联系;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和提供各种交流场所、交流机会,规范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秩序,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设立研发机构,通过政策激励,推动企业联合技术创新;把园区当作社区来经营,加强工业园区文化建设……从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工业园区都能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培育和发展,在政府的作用下,工业园区有利

于产业向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工业园区是形成集群的有效载体。

(四)工业园区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环境

首先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政策环境。工业园区是以园区为单位,以提高区域经济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并相应实施系统的促进政策和引导政策。园区企业一方面可以享受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等成本,提升园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园区企业还必须接受一些特殊政策和法规的约束,以规范其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其次为一种特殊的生产环境。园区内企业分工合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产业配套、集中经营以及资源共享,也能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为一种独特的创新环境。工业园区利用其具有的强大物流融通能力方便科研开发,吸纳高技能、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流入,为产品相关科研、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

最后为一种特殊的市场环境。工业园区容易形成群体优势和突出的产业特色,从而引起市场的关注和重视,激发消费群体的信任感和亲和力,园区中各个生产者形散而神合,可以共享区域品牌效应,自然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

三、青海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一一一一)工业园区建设

1、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地建设园区。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培育园区经济增长点。

2、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以现有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以组建股份制或私营企业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形成多产业多门类的综合性园区。科学规划、适度扩容、着力提升、培育特色,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3、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进行创新。以政府为主导,分为三个管理层次,第一层是决策,即领导小组,由政府的领导组成。第二层是管理层,即管委会。管委会是政府派出机构,实施园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和入驻企业的审批,并管理园区企业。第三层是经营服务层,由开发建设总公司、创业服务中心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组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为创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项目,降低创业成本、促进创业发展。

4、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难点:①园区是政府主导型,缺乏自主发展潜力。因为主管政府的级别不同,各园区所能享受的政府条件差异巨大,造成发展机会不平等;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在“条块分割”的体制下产业缺乏特色、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园区内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发展平价指标片面,重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从而进一步助长了粗放型的工业园区。②园区存在外来经济成分与本地产业网络如何相互融合的问题。③园区内企业之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实际情况是企业之间的关系如同现代高楼公寓里的邻居,几乎不产生任何关系,园区管理机构偶有的促进企业交流的行为也只是浮于表面,无法促进企业和其他机构之间产生真正有实效的交互作用。④园区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际上结构调整是在市场资源配置的条件下,政府引导扶持的行为。要使外来投资企业本土化,和当地形成一个产业链,来实现产业化,应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本土产业国际化,这是园区建设互动体系。二是建设中高起点和可行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集中和分散的问题,园区建设的目标是集聚产业,是一个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4(二)产业集群发展

1、政府应及时发现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企业集群,要为业已形成的企业集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施行鼓励政策,培育和发展其优势产业;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专业化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快速升级;重视吸引与本地产业有关联的国内外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来园区落户。

2、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推进优势企业集群化。青海更多的是具有矿产资源、水资源、畜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此,要充分认清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持续集群。与此同时,要不失时机的积累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不断地提升比较优势,促进企业集群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升级。

3、迅速扩大企业集群规模,以取得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产业规模作支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主线,推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企业集群成长,形成一批新兴的企业集群。

4、产业基地建设的落脚点是产品和企业集群。以产品创新作为促进基地建设的切入点和基本导向,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研究开发基地重点扶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的产业化,产值规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位次达到中等水平。

5、按照经济规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机制。对有条件的企业集团,组织扶持一批产、学、研联合的示范基地,争取在近几年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为创新提供全过程的服务。

6、企业集群只有根植于本地,才能获得高效率的竞争力。有关专家认为,企业集群有利于获得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但是,即使形成了企业集群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企业集群是产业应有的生态,它不是靠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优惠政策所能培养和复制的。因而在吸引外来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重要的是培养本地人才、培养本地供应商和孵化本地企业。

下载青海四大园区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四大园区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中小电机之都”打造500亿产业集群

    “中国中小电机之都”打造500亿产业集群.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长龙乡产业集群

    强化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 (长龙乡人民政府) 产业集群是当前统筹城乡建设的关键点,把产业集群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是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欲把加大招商引资作为新农村建设......

    打造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五篇]

    打造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 在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物联网有一个生动的名字,叫“感知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科技厅正积极推进无锡“感知中......

    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的对策研究

    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的对策研究 长宁县工管委课题组 为进一步推进百亿元工业集中区建设,把集中区打造成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我委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先进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就相......

    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 打造百亿元林业产业

    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 打造百亿元林业产业 贺州是典型的华南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市总面积1725万亩,林业用地就占了1316万亩,森林覆盖率70.39%,活立木总......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五篇材料)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邵培仁 杨丽萍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依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

    “海洋智谷” 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大全5篇)

    “海洋智谷” 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积极吸纳京津冀高端产业与创新资源外溢、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将自身建设为京津冀产业融合先行区,形成多种形式的京津冀区......

    文昌打造航天产业集群 一批建设项目相继落地

    文昌打造航天产业集群 一批建设项目相继落地 南海网 http:// 时间:2012-09-17 09:35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高虹 吴棉 特约记者许环峰 移动用户订购海南手机报,请拨打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