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化工产业集聚打造xx晨光科技园区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9:3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托化工产业集聚打造xx晨光科技园区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托化工产业集聚打造xx晨光科技园区的思考》。

第一篇:依托化工产业集聚打造xx晨光科技园区的思考

依托化工产业集聚打造xx晨光科技园区的思考

xx晨光科技园区建设是xx“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试点、扩权强先试点的试验区和高地,园区发展的成败决定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根据此次清华大学培训的内容,特别是根据李佐军老师的《国家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和臧日宏老师的《招商引资战略与实务》的讲授内容,结合对园区工作思考,提出几点加快园区产业集聚、打造特色化工产业园区的粗浅认识。

一、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xx晨光科技园区成立于2003年9月,是xx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实施错位竞争、集中发展工业的战略,依托中昊晨光院化工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在县城西南部成立的,规划布局分为综合加工区、化工新材料区、综合化工区、综合发展区和商贸区。

通过产业集聚和近6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确认的自贡“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新材料)基地”,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局确认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省政府批准的“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xx工业园区(省级园区)发展规划》也于2008年8月得到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到2009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53个(已建成投产32个),协议资金18.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总产值60亿元,利税7亿元。2009年,园区共集聚工业企业110户(其中化工类企业3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5.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4亿元。园区已经真正成为了工业强县的主战场、主阵地。

二、加快园区产业集聚的战略战术方法

(一)战略定位要更加突出化工园区、科技兴园、人才强园。只有具有特色的专业园区才能做大做强,特色才有生命力。因此,晨光科技园区必须集聚、培养、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在招商引资上必须具有化工概念才可优先入园。特别要围绕园区现有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这块金字招牌,创造化工新材料产业资本和要素集聚的条件,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向园区汇聚。在人才培养上,要突破现有的用人机制,通过招聘高级化工技术人才、大专院校培育人才、企业实战培养人才等多种渠道,真正培育一批能担负起产业规划、培育、建设和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园区建设要实现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率环境。在规划上,要接合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化工特色园区进一步修编完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配套服务规划等,并且要同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做到“三规合一”。在建设上,产业项目特色要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承载能力要进一步增强,企社、企群关系要更加和谐。在服务效率打造上,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把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工作做得更有特色、做得更好。

(三)园区发展的突破方向。一是实现承载能力建设的突破。要改变企业先签约、选地,后实施征地拆迁、配套基础建设的局面,通过加快征地拆迁进程,加大平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力度,使园区能及时满足项目落地的需要。二是实现服务平台建设的突破。服务平台建设,既是园区形象提升的需要,也是集中供给服务、节约资源的需要,更是园区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集中力量规划好热电供应、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垃圾处理、仓储物流、技术孵化、就业培训、员工宿舍、员工食堂等公共平台,根据入园项目的现状,创新投入机制,分轻重缓急进行建设。三是实现产业链规划的突破。产业链是产业集群化的根本,没有产业链的园区,特色产业无从谈起,特色园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要针对园区的产业特色、现有产品、特色资源进行产品链上下游延伸的规划和研究,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是引进项目能真正实现链式互补、配套发展、集约发展。

三、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立足特色,科学定位、完善规划、分步实施。园区功能分区规划完成后,要及时研究各项子规划,特别是特色产业链条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规划、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二是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研究特色产业链条规划。项目储备好了,产业集聚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重点以晨光院等重点企业现有产品和在建项目为重点,研究上下游产品链,择其重点、立足配套包装一批项目;依托园区和自贡及周边门类齐全的化工产品以及部分中药材原料,委托科研机构研究我县医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品项目;分析研究园区化工企业的“三废”,从资源充分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研究,推出循环节能产业项目。

三是研究政策扶持园区加快发展。要根据确定的重点特色产业,研究相应的扶持政策,包括在招商环节、项目建设环节、生产经营环节都要有特殊的促进政策。

四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对园区自身建设、引进项目建设有关问题,采取最大力度实行“一站式”审批,切实提高建设速度和办事效率。

(二)完善园区开发、项目管理建设的有关制度。

一是研究制定园区建设投融资管理制度。要积极探索实施BT方式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要创造条件,增强园区自我发展的能力;要确保园区筹集的有限资金要用在重点工作推进上。

二是研究制定园区招商项目评审制度。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税收贡献率,确定准入园区项目的投资密度、强度标准、用地优惠政策和中期、长期预留发展空间。

三是研究制定园区规划建设制度。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制定企业建筑、外观和外环境建设标准、规范,以保障园区在发展的同时,形象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是研究制定入园企业评审制度。对入园企业产业、产品、税收贡献及招商引资协议执行等进行全面、综合评审,以便更好地实现产业关联、配合、相融,以便更快捷地获得公共服务、更好地控制节约土地资源、更科学地保护环境。

五是研究制定园区“园中园”开发建设制度。委托大企业、大集团开发园区,特别是目前能否同晨光院合作,借助其研发实力,实行股份制合作,招商开发一片。

(三)加快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能源动力保障平台。园区要牵头组织重点企业投资建设热电联产项目,论证好建设规模,实现关联区域、企业集中供热、发电上网。

二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园区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联系,建立松紧有度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平台,还可以为园区集聚专门的人才。

三是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例如为园区企业提供产品信息、工业废物排放等信息,资源利用的技术信息,通过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促进企业之间以贸易方式实现废物交换(如水泥厂可以利用煤渣、电石渣、硫酸渣等),可以提高园区整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是发展其他生产性服务平台。如化工仓储物流平台、标准化厂房、技术孵化中心等。污水处理项目要充分论证,分析各企业的排放成分、化学元素相同或

相近,不是简单的相对集中处理,而是依靠生物技术、化学反应技术、物理分离技术等进行综合处理。

以产业招商思路推进园区特色产业上档升级。

一是树立产业招商的理念。坚持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聚集的招商思路,力争多引进高创税项目、高投入产出项目、产业带动和配套能力强的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二是严格执行园区产业规划,科学指导招商引资和企业建设。园区组团功能分区划分,是根据园区的发展定位、区位条件和周边产业环境确定的,要严格按规划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入园企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度。

三是围绕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扶持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市场占有率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本低廉的生产环境,把园区打造为特色产业集聚的高地。

四是瞄准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上档升级。瞄准产业转移的机遇,培育和壮大化工新材料、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的梯次分布,增强园区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逐步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对其投入产出、用地规模、环境影响、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预审,确定其是否达到入园条件。

第二篇: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杨树产业

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杨树产业

泗阳县科技局

(2010年11月18日)

泗阳是最早引种推广南方型速生杨树新无性系获得成功的县(区)之一,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杨树之乡”称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以科技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大力发展杨树特色产业。目前,杨树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我县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全县现有速生杨树成片林60万亩,杨树年生产量100万立方米,农田林网100多万亩,林木6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8%,居全国平原地区之首。全县意杨深加工企业总数为43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达183户,资产总计19亿元以上,从业人员3万多人。近年来,杨树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2007年被全国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是全国首批的“平原绿化达标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2008年,杨树产业被省科技厅列为首批科技特色产业,县木业园区被命名为省级杨树产业园。我们在发展杨树产业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统筹推进杨树产业科学发展—1—

首先,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和独有的比较优势,我们以杨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以基地拓展、龙头带动、品牌建设、科技提升四大工程为抓手,制定了《泗阳县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规划》(2010-2012)和《泗阳县科技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构建杨树种植、深加工和技术研发三大中心。其次,依托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专家团队,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现状,编制《泗阳县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杨树产业定位、重点项目、主导产品和政策措施等。第三,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搭建行政推动平台。我县引种推广南方型杨树3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杨树产业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为杨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出台扶持政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木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杨树产业的决定》、《关于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明确了发展目标,为杨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大力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我县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杨树节,使更多的人了解泗阳,了解杨树,了解发展南方型杨树对推动我国木业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重要贡献。县政府每年从财政和税收中划拨500—800万元用于城乡绿化造林,每年植树300—500万株,林木资源得到不断丰富。

二、多方合作,科研攻关,着力解决杨树产业技术难题 我们依托高校院所,以科研攻关为核心,集中抓好杨树产业领域内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域,着力解决杨树产业技术难题。一是以科技项目为依托,逐步加大校企合作。积极组织县内木材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项目对接,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5项,其中承担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杨树产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技术合作,承担国家科技部“863”攻关项目《苏北意杨材性欲FRP符合结构研究》,与江苏省农林技术学院合作,承担国家林业局“948”攻关项目《杨木变色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三大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20多对,承担科技攻关项目30多项。“人造科技木大径材”、“板式家具工业化生产”和“漆化珍贵薄木贴面胶合板产品开发”等项目均被列入省星火计划项目,“杨木绿色(高档)家具表面装饰技术研究与开发”、“人造板无醛胶研究与开发”、“秸秆无醛家具关键制造技术研究”等项目均被列入省农业攻关项目。二是以院校为依托,全面开展院地合作。我们围绕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积极寻求高校院所与我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近年来,我县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签订《关于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框架协议》和《共建杨木技工利用

技术研究院》,通过一系列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合作。三是积极与高层次人才合作,着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聘请杨树产业方面的资深专家教授为我县科技顾问,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专家来我县开展木材企业调研活动,现场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企业与技术专家的零距离对接。

三、建立平台,强化服务,推进杨树产业向高层次发展 为了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推进杨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建立了四大研发平台。一是建立产品研发平台。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杨树产品研发力度。联合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签约共建“泗阳杨木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院”,通过科技创新,研制杨木新产品、开发杨木新技术,以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产品档次、拓宽产品用途、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建立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杨树深加工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杨木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木制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木制品检验检测服务,帮助企业组织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获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0多个。三是建立人才服务平台。我们联合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建立“泗阳木材加工技术服务与推广中心”和“泗阳木材加工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将适合我县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在“中心”进行展示,将技术人员作

为“团队”编入“中心”人才库。四是建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对杨木深加工技术、杨木改性技术、木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推动木材制品向多功能、高档次方向发展。近年来,我们根据县内木材加工产品小而散,没有区域主导产品的实际,结合我县现有的产业、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围绕杨木加工利用,在深入研究杨木精深加工的相关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重点推广“杨木复合地板、科技木和杨木单板层积材”等3种(类)以杨木为主要原材料、市场前景广、适合推广加工的产品,通过三类产品的推广,预计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多亿元,带动农民就业达2.5万人。

各位领导,泗阳杨树产业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求真务实的责任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奋力拼搏,不断开创特色产业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集聚区(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XX区产业发展情况及集聚区运行状况

调研报告

月 日至 日,我们几名科技副乡镇长参加了区委组织的调研活动。两天时间里,我们走访企业,考察园区,与、、、等乡镇办主抓经济的领导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了多次座谈,对我区产业发展状况及集聚区的建设运行情况有了些许了解和认识。现将这期间的所忧、所喜、所思、所感汇成调研报告,以期对区领导进行决策稍有助益,对同志们开展经济工作略有启示。

(一)所忧:土地、资金、劳动等要素短缺

我区企业和产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是土地和资本两大要素短缺。

1、土地方面。调研中,近郊所有乡镇办提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无一例外都谈到了用地矛盾。这个矛盾存在于两个层面:一是由于国家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征地手续报批周期较长,拆迁问题复杂等导致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二是土地需求刚性和存量土地有限之间的矛盾。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项目入驻,土地问题将由土地指标不足转化为客观上的土地资源严重稀缺。有乡镇办提到可以通过积极申报工业园区的方式获得更多建设用地。但是这只能缓解第一个层面的土地问题。长远来看,我区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整合建设用地、获得更多的用地空间的可能性很小,而以茶产业为代表的一产、以商贸物流、旅游为代表的三产是我区两大支柱产业,其用地面积只

能扩不能缩,这也制约了我区扩大建设用地面积的可能性。可以断定,我区在土地要素使用上能且只能走集约、节约的道路。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臵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集聚区和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集聚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

2、资金方面。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经营者大多提及贷款难的问题。但是他们也承认并不存在银行客意刁难的问题,只是贷款手续确实繁杂,办理周期长,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及扩大再生产。银行出于趋利避害的经济理性,倾向于贷款给信誉好、担保足、财力强、规模大的企业。这是银行机构降低自身风险的考量。这就产生了中小企业因贷款难而难以扩大规模,又再导致贷款难的恶性循环。此外,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的宏观环境影响,企业的融资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强。这是我们区一级政府难以左右银行的经营决策,但是可以在企业贷款中积极承担协调沟通的作用。调研中发现,各乡镇办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且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建设工业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平台,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工业项目建设,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

(二)所喜:政府职能发挥到位,中小企业潜力无穷

1、各乡镇办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全区发展环境很优越。调研中,各乡镇工作人员对经济工作的熟悉程度,工作热情,都让人印象深刻。全区上下已经树立起齐心协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和有效稳定的竞争机制,达成了借助外力发展XX经济的共识,在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中

成绩卓著。JJ集聚区的同志介绍了其企业零阻碍、企业零服务的工作经验,值得在全区学习推广。虽然有个别企业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颇有微词,但实际情形往往是政策、法规对办理事务的程序和周期有细致规定,工作人员照章办事而已。吃拿卡要是个案,在XX不具有典型性。如果逾越程序,僭越法律,导致程序混乱,无章可循,反而会造成效率低下。这就好比许多人以为排队的时候插队很快,但是打乱了秩序,影响整体的效率。

2、中小企业发展潜力不可小觑。调研中,企业、企业、的等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喜人。这些企业成立时间短,见效快,前景好,都被写入了我区的“十二五”规划,在今后五年必将大有作为。XX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达83种,拥有项专利。其企业经营者以炒制茶叶起家,逐渐涉足茶机械制造,亲自进行产品开发。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凭借其炒茶的技术,动脑子花心思,研制开发的产品远销安徽、云南等省,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等茶机械企业的迅速成长绝对离不开两个条件:某市毛尖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和品牌效应。以及、等茶机械制造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区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显示出茶产业强大的集聚效应。大力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为了放大产业发展的外部规模效应,培育形成集聚效应,这是一种政府主导及产业转移形成集聚的模式。而茶产业已经逐渐成熟到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即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资源优势,在较长时期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与传统产业相配合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东双河的恒信发制品企业是外出务工人员带回来的项目,但是目前这家企业产销两旺,发展迅猛。可见,能带来项目、研发技术的人才不一定很高端,特别是我区目前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这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能够吸纳较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反而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三)所思: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园区的水平

这里必须首先厘清一个问题:产业集聚区和传统的专业园区有什么区别。专业园区是政府出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考虑,为便于管理所划出的特定区域。发展园区其实也考虑到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因为经济学上认为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但园区的企业只是地域空间的接近,企业之间的发展几乎不存在分工合作等关联关系,所以规模效应不明显。而集聚区概念的提出则直接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集聚区是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减少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生产链分工细化,形成企业集群,提高谈判能力,获得更稳定的供货和销售渠道。

调研中我们发现,集聚区汇集了、公司JJ物流信息港项目、公司通讯器材配送中心、科技园以及中心等一大些重点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涉及不同的行业,并不存在同类企业分工合作关系。所以产业集聚区吸引资金、人才、客商和企业的磁场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尚停留在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JJ物流产业集聚区2009年正式成立,2010年才正式运行,起步较晚,面临全省100多个集聚区的竞争压力。我省各集聚区每季度进行排名,实行末尾淘汰制。目前我们的排名133位,并不具有明显优

势。目前,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驻同步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任务十分艰巨。集聚区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营业收入、税收、从业人员数量、环保、投资强度等(未查到全部指标),以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是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择商选资。集聚区招商引资要有总体思路,总体规划,不能来什么项目上什么项目,浪费集聚区土地等稀缺资源,为好项目大项目节约预留空间。选项目时应把好科技含量、效益、集约用地、环保、产业对接关,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XX发展实际和发展重点,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有特色的传统产业项目,又要专门针对集聚区评价指标,招引能迅速提升评价指标的项目,即那些有发展前景,资源能耗低,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简言之,当前,JJ物流产业集聚区正处在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变的阶段,我们要在集聚区全省排名中争先抢位,求生存而后谋发展。在这个逐渐过渡的特殊艰难时期,要确保集聚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发展中升级,逐渐发挥和放大集聚效应。

此外,“十二五”规划当中对集聚区的定位是“辐射南北的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现代化加工中心”。我区的茶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后劲、有前景,并且自发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区应当考虑重点发展几家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既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又能助推茶产业再上台阶。

2、JJ物流产业集聚区应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在对长通的工作人员访谈时,我们了解到该企业虽冠名“仓储”,并且建设了规模较大的仓储中心,但其业务主要针对本公司,满足本公司仓储、配送和流通的需求,是本公司功能和业务的延伸,并不对外提供这种业务。这是当前我区物流业的显著特点,即尚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还不能称为现代物流。目前我们在集聚区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以发挥其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易于与其他产业合作的优势,为日后真正完成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型打下基础。“十二五”规划即指出要“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产业升级,推进企业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从企业分离出来,实施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冷冻冷藏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3、乡镇办的应当从事经济服务而非经济管理

在东双河调研时,我们问到当地的财政收入情况。工作人员回答我们:东双河中小型企业比较密集,税收和财政收入不多。但是他们仍然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是小企业发展具有倍增效应,能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就业;二是因为这些企业刚刚起步,出于涵养税源,鼓励创业的考虑,不宜过度增加企业负担。而且,对于乡政府来说,最关注的是社会效益,而非财政收入。各乡镇办应该具有服务经济的职能,而不应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至少县区一级政府才有能力统观全局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有整体的思路,才能对产业发展有整体规划,能够以高站位、远视野实施经济管理工作。

我市引进竞争机制对各乡镇办进行定期排名,考核其工作情况,生产总值、税收、财政收入等都是重要指标。各乡镇办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拉项目,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乡镇一级政府面临着既要增加本地项目,又要顾全大局把项目落在集聚区的矛盾,不可能主动把自己招引的项目落到集聚区去,降低自己的指标。只有区级政府有能力谋划产业布局,并且前瞻性、全局性地安排项目落户地。所以,建议不以税收、财政论英雄,而将乡镇办的经济服务能力纳入考核指标,消除其经济管理方面的压力,使其得以全心全意做好服务。

(四)所感:戴着镣铐跳舞

我们的发展是戴着镣铐跳舞:要遵循上级政策,要顾全发展大局,要在与人竞争和自身发展中找的平衡,要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做出抉择。我们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放远眼光,放开思想,放活手段,把能做的做到极致。当前XX最大的优势在于全区上下发展经济的意识很明确,干劲很足。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必将打破一切不可能,创造出XX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2012年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园区办工作总结

功能设施带动

项目建设推动 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2年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园区办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园区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产业集聚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提升发展为主线,突出“四个强化、两个完善”(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强化统筹综合协调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四平台、一循环”建设(土地整理平台、资金融通平台、人力资源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破解“短板”、破解制约、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有效推进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年初以来,新增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三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2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同比增长28.2%;完成税收5.52亿元,同比增长 30.1 %;从业人员3.8万人,新增8000人以上。目前,已入驻企业 296家,规模以上89家,建成区面积达1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先后被省政府表彰为“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数字化”、“质量品牌”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最具投资法治环境”示范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十强”行列,县域排名连续两年第一。

二是综合配套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开工修建了魏武大道北延与郑州空港对接工程、连沿高铁的东外环路、与许昌交接的金刚路等主干道路,延伸和打通颍川大道、解放路、张辽路西段工程,目前,政府累计投入6.5亿元,规划主干道52条,已开工39条,其中完工27条45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六横”的环路网络,内联顺畅,外联畅通。同步实施绿化、亮化、桥涵建设、河道蓄水等提升工程,铺设水、暖、气、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实现了“七通一平”。二是完善服务设施功能。电力调度大厦全部投用,黄庄、葛新、杜村3个110千伏变电站已启用和连通;香港、飞鸿、蓝湾3个星级大酒店全面启动,正在加紧施工;启动了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4个职工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医院、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汽车站建设;占地6000亩的葛天生态园已完成投资8亿元,主体工程完工并初具规模,正在进行深度开发;四个水厂已投入 运营,市第三水厂正在施工建设。三是全面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完成集金融、信息、研发、总部、中介为一体占地500亩CBD(中央商业区)规划设计,启动了占地300亩的企业总部大楼建设。目前,20多家企业报名入驻,13家企业缴纳土地款,5家开工建设。四是适度进行扩区调整。按照省政府关于动态调整机制要求和三规合一(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集约节约的原则,采用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结合市产业集聚区土地即将用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扩区规划方案,已向省、市申请,正在协调审批。

三是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围绕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两个主导产业,集中要素资源,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链纵向连接、侧相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建立项目进度台账和建设进度表,对在建项目倒排工期,限期投产达效;对待建项目实行分包领导全程跟踪制度,促其早日投产。目前,共有项目66个,其中,已投产21个(今年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13个,已确定地块未开工项目18个,正在规划论证项目14个。投资12亿元的森源电气从德国和意大利引进先进真空断路器生产线4条、高压开关成装线4条、低压开关装配线4条已安装完毕并投产,形 成年产240套铁路综合补偿装置、3100套轨道交通专用电气设备、2600套新型高压开关成套设备的生产规模。奔马二期年产5万辆电动专用汽车、1万辆电动流动警务室、2万辆电动环卫车生产线已投产,将目前10万辆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辆生产能力。众品食业热加工猪肉制品已被新加坡批准对其出口,同时也被AVA批准可为中国向新加坡出口热加工肉制品的9家企业供应原料肉,取得了我省熟食加工猪肉制品进入新加坡市场通行证。众品冷链物流领域跻身全国同行业第一方阵并被列入“全国农产品物流振兴规划”。11月份,在武汉召开“第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上,再次获得“2012中国物流业品牌价值百强企业”荣誉称号。北区集研发、检测及配套产业为一体年产10万吨肉制品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已开工。深圳裕同员工已达5000人,年产彩色手机包装盒5000万只,目前,正在洽谈购买第一工业孵化园事宜。二是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和产业转移,以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为主,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央企、外企和行业知名企业的对接,通过承接“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高端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尽快使传统机械加工业转向电子、电器等精密制造业。市委书记多次与珠海水务洽谈“中原陶瓷卫浴港”建设项目,与中汽零洽谈“汽车配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市长先后到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分别与富士康、远东集团、大中华旅游、裕同包装、天津股权交易所对接洽谈电子配件、印刷包装等合作项目。今年以来,引进项目10个,利用外资35亿元。占地600亩投资25亿元的黄河富士康1号车间主体已完工,2号车间钢构立柱已完工,年前安装640台CNC设备投入生产。投资3.6亿元占地96亩年产烟标80万箱和水松纸2000吨的金宏印业,与占地40亩投资1.6亿元、为“众品”、“洽洽”、“盼盼”进行配套包装的新港源包装和华美纸业,以及与原来入驻的裕同印刷、瑞阳印务、万顺包装、大阳纸业组成了占地500亩的包装材料产业园。目前正在与金红叶年产3.6万吨生活用纸及纸制品和小华年产2000台数控加工设备等10多个项目进行洽谈。三是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按照龙头带动、配套带动、品牌带动、技术带动的原则,强化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推动上下游、左右链快速发展,培育“大个头”,催生“小巨人”,壮大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2266”的发展格局,即2万亩发展规模、2个主导产业、6个区中园(食品园、机电园、金属制品园、建筑机械园、车辆及零部件园、新型材料园)、6个物流园(钢材市场、汽车及建筑机械市场、金属制品交易市场、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建材市场、综合会展中心)。其 中,进驻装备制造业企业及配套企业3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进驻食品加工业企业及配套企业1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众品食业、森源电器、鸿舟车业、易和电器14家企业获得许昌市百名重点企业和百户“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新天地药业、宇龙管业、定达铸造、三荣电器4家企业被许昌市政府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省发改委批准新增了以新天地药业为主的医药化工主导产业。四是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艺升级、价值链升级、产品质量升级、品牌升级,引导企业将传统冲压型装备制造向精密制造业转型,发展高成长性和新兴产业。森源电气新建柔性加工生产线和立体仓库等生产设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完成PDM、ERP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在“2012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发布会暨转型升级发展论坛”蝉联“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全国共五家企业),并获得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科技创新单项奖,被列入河南省50个工业和信息化重大产业升级示范项目以及“十二五” 首批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数字化企业试点单位”,在2012全省电子信息行业30强企业排名第四,在全省装备制造业30强排名第五,总裁楚金甫获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人物;众品公司通过“两化”融合,实现从“源头” 到“餐桌”全程食品安全的系统管控,SAP系统上线,信息化平台覆盖供应链上、中、下游和决策管理全过程;奔马公司由传统农用车转向皮卡、流动警务室、矿用车、洒水车、环卫车等特种车辆生产,能够生产旅游观光车、会所用车、平板车、牵引车等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5大系列30多个品种,“会说话”的智能电动巡逻车被定为2008年奥运场馆专用服务车,7YPJ-1150DQ和7YPJ-1450DQ清洁式三轮汽车(厢式自卸垃圾车)顺利通过工信部批准。目前,区内已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4家省级百强百高企业、4家上市企业、4家上市培育企业、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专利申请量突破1200件,被省政府命名为“知识产权优势产业集聚区”。

四是产城互动成效明显。一是统筹产城规划。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突破口,统筹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城区开发,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以魏武大道为轴,大道以东发展工业项目,大道以西为新行政办公区,形成东西呼应、同步推进的态势。规划了“四园一区两带”(生态园、工业园、物流园、教育园,创业园区及清潩河林水景观带和城际快速通道绿色走廊景观带),把配套建设服务网点一起与城 市发展规划相衔接,构建产城共建框架。二是实现基础设施互通。按照相互融合、同步建设的原则,对新城区、产业集聚区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先后完成产城之间6条主干道和20多条次干道(支路)和管网建设,开通老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公交线路3条,完成核心办公商务区、主体工业区、西工业区、北工业区、葛天生态园周边五大区域环形路网的贯通,启动公益设施和水系、水景观建设,实现区内设施和新城区设施的无缝对接。三是推动产城功能共享。以新区建设为中心,按照为企业、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的原则,围绕新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商住楼群,围绕骨干企业规划建设职工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新区10栋高层综合写字楼全部启动办公,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和行政服务中心陆续搬迁办公;宏基钻石城、盛和中央花园、盛亚葛天新城、香格里拉、远大瑞园5个住宅小区正在建设,已完成多层、高层住宅近100栋;海润铝业建设的职工服务中心一期1000套保障性住房已入住,二期1500套正在建设;大阳职工生活服务中心正在建设,森源、众品、黄河3个职工服务中心正在规划。四是加快村庄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群众满意”的原则,在村民身份转换、规费减免、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在产业集聚区内19个 村庄开展集中社区建设,加快迁村并点步伐。目前,英刘社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大户陈、金庄、木锨刘3个社区完成了19栋楼房主体,韩庄、坡杨、西黄庄、三合村社区正在施工。

五是要素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完善土地整理平台,促进土地集约。首先是规划了“2266”战略布局,有效整合土地资源,统筹集约利用。其次是严把项目入驻和建设进度关口。对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不符合投资强度、达不到税收标准的项目严禁入驻。并要求入驻项目必须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化厂房区,实现“立体化”管理;第三是对已入驻但预留土地过多、闲置时间过长的项目,要求其对厂区内剩余土地及时利用,对闲置1年以上的征收土地闲置费,超过2年的,坚决收回。第四是制定出建设用地供地总量控制、城市建设用地集中供应、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等制度,完善了一套与招拍挂衔接、配套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目前,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6300亩,集约节约土地1000多亩,标准化厂房面积已达265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一。二是做大资金融通平台,拓展投融资渠道。首先是集中使用中央、省、市扶持资金,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亿多元。其次是政府牵头组建正源、丽园等4家投融资公司,引入合众、安信等9家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并把三年来产业集聚区获得先进奖励资金1250万元全部用于投融资平台建设,目前,投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资金40亿元。第三是建立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省级平台、金融机构、企业四方合作的运作模式,对专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补偿,鼓励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对产业集聚区新增贷款35亿元,市政府与省农业银行签订了30亿元信贷资金框架协议,黄河旋风、众品食业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10.5亿元。三是健全人力资源平台,确保用工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和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数控加工中心、印刷包装材料、肉食品分割储存等方面的人才培训,累计培训技能人员4000人。以许昌技术经济学校为依托,全面启动“校企合作”工程,定向为企业输送人才,并设立社会民生栏目,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累计为黄河富士康、许昌裕同等企业招聘各类职工5000余人。定期举办专题招聘活动,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目前,举办招聘会5次,招聘人员3000人。

六是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实行领导责任制,市长兼任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3名副县级领导常驻产业集聚区,设置园区管理、综合、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城 市开发、财政审计6个办公室,分别承担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入驻及管理、土地收储、迁村并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税收征管等工作,各室主任全面负责承担的工作任务。同时健全完善了五项制度,加强管理。一是定期走访制度。每周定期召开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例会,对重大问题以政府会议纪要形式进行通报;严格实行了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制度(长办[2012]7号),按照分片管理的原则,将产业集聚区在建、待建项目分为3个片区,分别由园区办企业一、二、三科分包,经常性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快速反应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服务性项目等入驻工作流程,制订了应急预案。三是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督促并完成了国土、住建、规划、环保、统计、质监、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的派驻工作,协调成立了执法中队。建立联审联批联席会议制度,对项目入驻前后应办理的安评、环评、土地证等联合协商解决。四是督促检查机制。建立了领导定期督查和综合办周督查、园区办日督查制度,每周定期编发督查简报。五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建立定期排查、定期汇报制度,成立了专项治理小组,深入开展企业周边环境和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治理活动。今年以来,排查共发现各类隐患矛盾36起起,协调解决36起,治安处罚6人,逮捕9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多个项目正在排队入驻,建设用地紧张。二是个别项目因为调整规划、资金短缺等问题,以致建设进度迟缓。三是公租房、廉租房及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已投产企业的员工生活需求。

三、下步打算:

进一步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将长葛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产业高度集聚、服务业高度集中、“三化”协调发展的新型集聚区,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极、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展示城市形象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60亿元,税收收入预计突破6.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万人,继续保持全省“十强”和县域第一。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企业总部基地和黄河富士康建设步伐,加强对接与协调,开通项目入驻“直通车”,实行“一对一”工作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在建的总部基地、奔马年产4000辆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等重点项目,加大督查力度,促其早日投产,早见成效。对黄河集团超硬材料复合片及工具生产、万向汽车零部件生产等18个谋划项目跟踪服务,促其落地建设。完成电子、建筑机械、车辆制造及配件、印刷包装材料、不锈钢5个专业园区建设。二是主动开展招商选资。围绕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 电器产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选资,争取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6个,引进与富士康配套的项目20个,利用省外资金突破50亿元,争取培育许昌市“大个头儿”、“小巨人”企业10家,将三荣电器、定达铸造、新天地药业、宇龙管业4个许昌确定的上市培育企业在1-2年内全部培育上市,再培育奔马车辆、众品冷链、裕同印刷3家上市后备企业。三是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统筹新城区、产业集聚区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督促市委市政府加快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搬迁入驻,加快医院、学校、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游泳馆建设,加速产城融合。加快区内19个行政村的集中社区建设,重点完成大户陈、金庄、木锨刘、英刘等8个社区建设,启动8个村社区建设,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四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村民身份转换、规费减免、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产业集聚区民生保障政策,切实解决产业集聚区社区居民医疗、保险、养老等问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发挥人社局派驻机构职能,组织开展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吸纳从业就业人员新增1万人,输入劳动力5000人。五是壮大投融资平台。继续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督促引导专业银行加大放贷力度,并与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深化合作,支持集聚区工业项目发展。以金财、正源、丽园、合众等为投融资和担保平台,年内融资15亿元,计划为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及担保8亿元。引导森源电气、万顺包装2家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形式实现融资15亿元。六是提升整体形象。高度重视并支持项目入驻把关和企业形象提升工作,年内要完成所有企业大门、标志牌、车间亮化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企业办公场所、停车场、院内装饰布局的规划设计。七完成扩区规划。协调完成彭花公路以南、高速公路以东6平方公里的扩区审批,同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并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租赁入住的方式,统一管理。八是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产业集聚区执法中队作用,联合市优化办和园区、老城、和尚桥、长兴派出所,开展项目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对发展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园区办

2012年12月10日

第五篇:自贡晨光科技园区2008年工业园区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自贡晨光科技园区

2008年工业园区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2008年,在市县委、市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结合自贡晨光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实际,园区管委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县列为“统筹城乡”和“扩权强县”双试点的机遇,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落实资金和加强自身建设为保障,强力推进园区快速、高效发展。

一、2008工作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园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占目标任务40亿元的87.5%,同比增长40%;实现税金6000万元,同比增长13.9%;启动生产性项目14个,占目标任务的77.8%;招商引资协议总投资8.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41.67%;新增规模企业4户;建成投产项目8个。园区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经济聚集示范作用更加明显。

(二)主要工作

1.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包括路基建设、路面硬化、平场、变电站建设以及返安房等十几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总投资5000万元。一是新建安和东路、宋渡路南段、宋渡路北段、锦程路接光明路段、滨江路平澜段等路基2.5公里,实施光明路、宋渡路南段、安和东路、安和西路等道路硬化3公里;二是实施项目平场工程125亩、完成土石方70万方;三是晨光35KV和锁江110KV变电站已经启动前期基础性工作;四是同西部燃气公司一道实施天然气管道建设约5公里;五是完成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安装道路步行砖1.5万平方米;六是新建排水管道2500米、排污管道2000米;五是总投资4000万元的石头坡农民返安房、井子滩农民过渡房建设已经顺利启动。

2.招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一是招商思路进一步明确。确定了“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产业、突出园区特色”的招商原则,着力引进规模大、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能为群众就业和财政增收作贡献的项目。二是出台翔实、科学的招商方案,明确招商任务、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了全员招商机制。三是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派出专业招商人员赴上海驻点招商;强化招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招商力量。四是积极组织并参加上海、浙江、广州、西博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拓宽了招商视野;包装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招商项目30个。五是成功引进浙江先锋化工医药中间体项目,项目一期协议投资总额6亿元,开创了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先河。截止目前,已成功引进华平制盖、商品混凝土、特种塑胶、先锋化工等13个生产性项目,协议总投资8.5亿元。

3.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有序推进。园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针对项目不同的进展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促建措施,有14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其中上千万元的项目有11个。对商品混凝土、红泰农化、华平制盖、特种塑胶、新型墙体材料、氟硅酸钠等6个在建项目,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对项目加强督促、全程服务和跟踪;对500千伏高等级变压器、氟橡胶、中粮包装、辉腾科技4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速度;对称重设备、众信化工、博威化工、聚四氟乙烯分散液4个新开工项目,积极帮助协调理顺关系,解决项目开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顺畅。目前完工投产项目5个,红谷皮饰、东光电碳、中粮包装、正林磨料等4户企业可实现入统。

4.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园区国土分局成立后,人员和工作及时到位,在县国土资源局、富世镇政府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国土、社事中心干部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断解决遗留问题,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一是清理并解决了华平制盖、东变二三期、特种塑胶、红泰农化、晨光院602亩范围内乳胶和氟橡胶等10个项目用地遗留问题,涉及用地面积180多亩;二是新征众信、宏达金具、兆祥车业、锁江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5个项目土地近100亩,签定了补偿协议、兑现了补偿资金;三是紧紧抓住纠错调规、灾后重建土地调规的机遇,争取灾后重建土地指标200多公顷,完成新征地报批737亩,其中先锋化工用地353亩,另有2200亩已具备报件条件,只待国土资源局完善相关手续即可报件;四是扭转拆迁难局面,今年共拆迁农房95户。

5.园区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一是《四川**晨光工业园区(省级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顺利通过省发改委批准,园区已被省发改委视同为省级园区进行管理。二是园区《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环评》、《自贡市晨光科技园区分区规划》等4项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审批;《釜江大道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邓隆路片区和永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县规委会审查,修改完善后送县政府审批。三是高度重视执行规划的严肃性,共办理“一书两证”20件,查处违章建设30户、强制拆除2户,确保了园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6.资金和能源要素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重视融资工作,以商业用地融资方式加大同信用联社、城市商业银行和省开行的融资合作力度,以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主体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5000万元进展顺利,向省开行贷款3000万元已经通过审贷会批准,目前正在争取资金计划落实。二是能源供应保障力度加大,分别与富益电力公司、富洲水务集团、西部燃气公司签署了关于供电、供水、供气的合作备忘录,能源供应近期内基本得到保障。

7.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是行政效能建设力度加大,大力推行“平行作业”、“首问制”、“一站式服务”等举措,在第一时间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咨询和帮助,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二是面向企业公开承诺,即:“凡是入园企业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做主,企业围墙外的事情,园区全权负责”,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同时,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五是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促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确保了安全稳定。

8.各项管理更加规范。一是理顺体制机制,在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大会后,园区人员迅速调整到位,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管事,机关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二是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建立了县级考核指标、园区考核指标、园区逐月考核指标等三大考核指标体系,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将工作任务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兑现奖惩依据。三是强化园区户籍管理,努力化解矛盾和问题,共清偿债务39万元,解决信访案件6件,促进了园区和谐发展。四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五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在园区内新组建3个党支部和4个企业党支部。

(二)存在问题

尽管园区管委会在2008年中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管理体制仍然不太顺、建设资金短缺、能源保障不足、返安房建设速度跟不上拆迁的需要等急时解决的问题。

二、2009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推进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手段,全力打造项目落户平台,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努力促进园区跨越发展,为把**打造为西部化工之城、硅氟之都打下坚实基础。

(二)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其中生产性投入4.5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2个,确保建成投产项目8个;引进招商项目10个,协议投资6亿元;实现入库税金6800万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项目促跨越发展。一是大力引进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捕捉商机,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结合园区实际,在重点巩固和做大做强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产业,大力推进仓储物流和生活配套区建设。瞄准沿海发达地区资金充裕和加工制造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引进上规模、上水平的加工制造类项目。二是抓住重点区域招商。紧紧抓住浙江台州、临海的医药化工企业转移机遇,全力以赴做好先锋化工项目建设投产工作,以其成功引领台州、临海医药化工企业入驻园区,形成台州、临海医药化工园。三是瞄准知名企业、跨国集团的投资项目,努力争取实现其企业集团“总部”或研发中心迁到晨光园区,借势打造园区品牌,实现园区长久的经济效益。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完善的硬件促跨越发展。一是继续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宋渡路南延伸段、宋渡路北段、滨江路平澜段、钟秀长街、白果路、安和西路北段和南延伸段、安和东路北段和南延伸段、高和路、顺达路等道路工程建设,力争完成路基5公里、路面硬化2公里,实现园区整体面貌的改观。在完成骨架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核心区域重要路段的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程,形成化工园区特色景观。二是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力争水、电、气、通讯、排污、排水工程随路配套,进一步优化项目入驻条件。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力争建成垃圾库2座、公厕1所。三是加大土地平场力度,完成商储物流区、综合加工区、化工新材料区、综合化工区平场1000亩,确保签约项目实现快速开工、尽快投产见效。

3.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坚持以投产增效促跨越发展。一是继续做好顺达药业服务促进工作,实现顺达药业一期顺利竣工投产,二期项目顺利启动。做好红谷皮饰二期工程建设服务工作,确保建成投产。二是继续做好晨光院项目服务推进工作。重点协调企业资金、能源保障问题,力争液体硅橡胶、PPS项目建成投产,1万吨特种高品质氟树脂开工建设,为打造西部“硅氟之都”奠定基础。三是做好东变、称重设备、商品混凝土、博威化工、众城氟塑、电力绝缘子、氟硅酸钠、新型墙体材料等项目的建设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实现如期建成投产,力争进入在统行列。四是做好其它项目的服务促进工作,推进锁江110KV变电站、顺达医药、干法旋窑水泥、宏达金具、祥云化工、764钼加工、氟硅酸钠、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顺利投产增效。五是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根据县委、县政府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结合园区自身财力,建立企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用于鼓励、支持、帮助企业改造设备、节能减排,挖掘发展潜能,力争使进入园区企业都能做大做强。

4.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坚持以科学持续促跨越发展。一是加大省级园区申报工作力度,配合县级相关部门编制好园区的用地规划,完善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申报成功。二是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并重。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与产业布局,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整体功能形象。三是加快返安房建设速度,加快其配套设施建设,力争适应拆迁需要。探索“返安房街道”建设,允许农民在“三统一”的前提下集中划地自建,节约政府投入,为大规模拆迁打下坚实基础。

5.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坚持以拓展空间促跨越发展。一是加大土地报批力度,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支持,力争180公顷用地指标批文。争取综合化工区用地规划,启动该区域征地报件,为项目落地争取更大空间。二是加大已批用地指标的拆迁补偿力度,确保2009年所有生产性、非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三是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对农村土地政策调整,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加大用地研究力度。四是整体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占地、占用耕地挖田养鱼和擅自挖沙取石等行为的严肃查处,确保园区用地和建设有序进行。

6.拓宽融资渠道,坚持以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跨越发展。一是加强与开发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合社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全力做好融资基础性工作,力争2009年向银行新融资8000万元。同时,争取县财政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和上级项目贴息资金支持,使近期内园区融资利息偿付能够得到保障。二是依托科技投资公司建设融资平台,通过开发整理商贸用地,实现土地增值,增强融资抵押能力。进一步争取县上政策,力争再规划一部分商住用地用于园区融资抵押和商住开发。三是加强园区财税征管。增强纳税服务,规范园区税收征管秩序,确保园区税收及时、足额到位。继续实行部门财政预算制度,严格支出管理,通过调结构、保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划拨的河道砂石标段,加强砂石开采与管理,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原材料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园区有限财力投入的压力。

7.提升功能形象,坚持以优良的环境促跨越发展。一是加大项目合同执行力度,在投资总额、投资强度、产业政策、用地政策、规划许可、环保要求、工程进度、优惠政策等方面严格审核,确保项目达到合同约定要求。二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加大项目手续办理力度,切实实行“一站式”服务,力争做到园内手续办理不出园,为项目加快落地、快速建设、迅速投产创造最优条件。三是按照“深度参与、贴近服务”的要求,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和促进工作,着力解决项目在报建和在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四是严厉查处服务态度恶劣,向企业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人和事,切实保护入园企业的合法利益,确保入园企业能留下来、长得大。

8.解放思想,坚持以优良精干的队伍促跨越发展。一是切实加强对全体机关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弘扬“园区效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各部门的考评,建设一支精干优良的园区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园区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二是广开就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民拆迁、土地补偿、环境保护等引发的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三是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下载依托化工产业集聚打造xx晨光科技园区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托化工产业集聚打造xx晨光科技园区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型办公园区开发推动区域产业集聚5篇

    科技型办公园区开发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当前,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其最大的好处是获得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传播。企业集聚还......

    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的对策研究

    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的对策研究 长宁县工管委课题组 为进一步推进百亿元工业集中区建设,把集中区打造成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我委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先进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就相......

    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2010年是定南摆脱全球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寻求定南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了差异化发展战略,建立了“三进区、......

    关于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4-11-15 9:05:46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636 为探索区域合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

    河北馆陶新型化工产业园区14年工作总结(大全)

    河北馆陶新型化工产业园区 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以来,园区全体人员一起紧紧围绕建设邯郸东部工业强县的发展定位,以“安全、绿色、循环、特色”为取向,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化学......

    承德市全力打造文化休闲创意产业集聚区

    承德市全力打造文化休闲创意产业集聚区本报讯(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见习记者 赵瑞 通讯员 檀少琴)为进一步壮大承德市文化产业规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承德市文广新局以承德剧......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定稿)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谋划和培育的一个重要发展平台,是为了努力推进存量优化调整,着力拓展新的增量空间,通过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5篇

    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提要 本文对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资源禀赋和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提出河北重点建设的十个旅游产业集聚区及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