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建设及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提高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水平,使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文明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单位整体文明程度,把两个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获得的荣誉称号。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保证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第五条 各部门各单位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作为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列入议程,制度规划,定期研究,狠抓落实。要把“创三优(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活动贯穿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之中,要从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对创建活动给予支持和保障。党政工团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干部职工齐创共建。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是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组织落实、总结推广各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评选、表彰文明单位。其办事机构为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改革与综合管理司),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领导机构由党政主要领导兼任负责人,办事机构要配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好创建文明单位
活动的规划、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以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章 文明单位标准
第八条 申报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形成一套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完整思路、组织体系、工作格局和有效形式。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好,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讲政治、风气正,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健全。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责权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建立两个文明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的激励约束机制,创建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成效显著。
(三)机关作风建设好。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依法行政,文明服务,切实做到“态度好、服务好、廉政好”,形成人人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良好氛围。
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四)思想道德建设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行为规范和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措施到位。继续深入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遵守《首都市民文明公约》,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五)廉政建设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反腐倡廉学习教育活动经常化,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监督有力、制约有效的具体措施,无违反党纪国法的事件发生。
(六)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阵地。重视文化建设和智力投资,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要有一定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寓较于乐的文体活动,定期开展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动。
(七)安全稳定无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达标。
(八)环境整洁优美。完成义务植树和养护任务,因地制宜搞好庭院绿化美化,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黄土不露天,庭院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95%以上,环保工作达标。
(九)计划生育工作达标。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生育率、晚育率达到100%,晚婚率达到95%以上,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
(十)认真执行各项卫生法规。有健全的卫生制度和明确的卫生责任制,积极参与首都城市综合整治活动,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落实门前“三包”。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食堂卫生达标,无食物中毒事件。
第四章 申报审批程序
第九条 申报范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人数在30人以上的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总公司机关及各部门在京直属单位。
第十条 按照文明单位标准制定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持续开展创建活动一年以上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均可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报。
(一)根据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填写《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申报表》,并附30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和开展创建活动主要图片(图文并茂),在规定日期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由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对申报单位进行初审,推荐出参评单位,并在规定日期内将推荐单位的材料报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考核小组,对申报单位进行全面考核,确定初评名单,报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文明单位不分配比例,不下达指标,不照顾部门,严格按照条件评选。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届命名有效期为两年。评选工作一般在第四季度进行,根据批准机关的不同分别命名。
各部、委、直属机构级文明单位,由各部、委、直属机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命名,并报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由各部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从获得部门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报请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命名。
首都文明单位,由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从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命名。全国文明单位,由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从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中择优推荐,由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批准命名。
第五章 文明单位管理
第十三条 文明单位原则上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及全国文明单位委托所在部、委、直属机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管理,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包括:
(一)检查、督促本部门、本系统文明单位创建规划的实施,组织,指导、协调本部门、本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开展。
(二)宣传、总结、推广文明单位的先进典型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三)沟通文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四)建立文明单位档案。档案内容:创建单位概况,创建规划、有关文件、重要会议材料、文明单位申报表、检查考核记录、年终工作总结、奖惩记录。
(五)加强对文明单位的检查考核,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第十四条 为体现文明单位的先进性,保证文明单位的质量,对于发生严重问题已不符合标准的文明单位,命名机关及其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要求限期整改,直至收回文明单位标牌。
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如下年度未按规定的期限继续申报,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未推荐上报,均视为自动放弃下年度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机关将收回其“文明单位”标牌,但保留其年度“文明单位”的荣誉证书。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发生下列问题之一者,由命名机构视情节、后果及影响,决定是否取消该单位当年度的申报评选资格和是否收回文明单位标牌(保留上年度“文明单位”证书):
(一)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反党纪、政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二)发生赌博、封建迷信活动,影响恶劣的;
(三)内部发生责任性刑事案件的;
(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计划生育的;
(五)发生重大交通甲方责任事故的;
(六)发生火灾和被盗事件,损失较大的;
(七)申报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八)违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准》,经批评、指出、在整改限期内没有明显改进的。
第六章 表彰与奖励
第十七条 文明单位的表彰与奖励。对文明单位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原则,分别由批准命名机关授予相应称号的荣誉证
书和标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的荣誉证书和标牌,由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作。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酌情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部门要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994年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建设文明单位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包头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包头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把创建活动引导好、组织好、管理好,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文明单位的质量,发挥文明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经过地方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培养、推荐、考评、审核,由地方党委和政府授予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本级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单位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综合体现,创建文明单位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做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政领导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并将创建活动纳入目标管理,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大力培育群众创建意识,把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创建活动要建立明确的、操作性强的保障机制,以保证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完成。文明单位的创建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第五条
创建单位要根据文明单位的基本标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经干部职工广泛讨论通过,具体组织实施。第六条
创建活动要从基础抓起,基层抓起,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科室、文明班组、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十星级”奔小康文明户以及评选“四有”职工、文明职工等活动,使创建规划、目标、任务、要求落实到每个部门,责任到人。
第七条
文明单位要主动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任务,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文明单位在搞好自建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工农(牧)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第八条
凡是经济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开展社会活动,并能承担权力和义务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学校、部队、商店、医院、车站、机场、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嘎查)等均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范围之内。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基本标准是:
(1)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好。党组织和党政领导班子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持党的基本路线,勇于改革,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办事公道,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好,表率作用突出。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好。
(2)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活动;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得力;各部门(团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3)思想政治工作好。深入扎实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吸引力强,广大群众思想解放,精神振奋,积极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
(4)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好。“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职业道德教育扎实有效,制定健全,规范严格,行业风气正,服务质量高;尊老爱幼,助为人乐,见义勇为;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物;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婚丧事简办,积极有效地开展戒烟、戒酒活动;干部群众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企业能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创新,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文明生产,科学管理。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在同一地区或同行业中居于先进水平;党政部门和其他单位工作作风好,办事效率高,成绩突出,社会效益好,在同一地区起到典型带头作用。
(6)民族团结好。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能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精神蔚然成风;近年来从未发生有损于民族团结的事件。
(7)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好。重视并采取实际措施,促进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尊师重教,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文化设施基本配套;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活跃、健康、有益。
(8)遵纪守法、综合治理好。法制教育搞得扎实,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强,能自学遵守国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低于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近三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不足千人的单位无重大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六害”等丑恶现象发生;超过千人的单位和地区,重大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低于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六害”现象少,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9)计划生育好。自觉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任务完成得好,无早婚早育、超计划和多胎生育现象,独生子女率高;优生优育措施落实。
(10)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绿化、美化、净化措施落实,制度健全;绿化覆盖面大,美化水平高,环境常年保持清洁,自觉执行环保法规,“三废”排放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治理环境污染效果显著。
命名程序:
第十条
文明单位分为旗县区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文明单位实行逐级升格制。旗县区级文明单位从旗县区范围内的单位中产生;市级文明单位从旗县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从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国家级文明单位从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创建文明单位要遵循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注重质量、稳步发展的原则。凡获得文明单位称号满一年的均可申请晋升上一级文明单位。
第十一条
创建文明单位,应由本单位申请,业务主管部门签注推荐意见后上报。创旗县区级文明单位的报旗县区文明办;创市级文明单位的,先报旗县区文明办,经旗县区研究后,再向市文明办推荐;创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的,先向市文明办提出申请,经市文明委研究后,向自治区文明办推荐;创国家级文明单位的,在征得市文明委同意后,向自治区文明办提出申请,由自治区文明委推荐。验收工作由各级文明办组织进行。验收结束后,将拟命名的单位提交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核,由地方党委、政府审定后,召开命名大会,并颁发牌匾和证书。
第十二条
市、旗县区级文明单位原则上每年命名一次。
管理与奖惩: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主管部门,文明单位由所属文明办和归口主管部门实行双重管理。各级文明单位、各级文明办和归口主管部门都要建立专项文明单位档案。文明单位档案材料要能够真实具体地反映本单位各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第十四条
各级文明办要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对所属文明单位进行复查,掌握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如发生一票否决或其他重大问题,要及时如实地向所属文明办汇报。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各级文明办对降低标准或出现问题的文明单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进的处理,认为应该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报命名机关审定后执行。
第十七条
文明单位自知己不符合文明单位的标准,可向所属文明办申请取消文明单位称号。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如遇单位撤销或合并,其称号自然消失;如在体制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要及时与所属文明办取得联系,文明办将视具体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如遇搬迁,由各级文明办负责转办档案材料。
第十九条
受到处分的文明单位,要认真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被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要认真吸取教育,改进工作,加强管理,重新开展创建活动,待条件成熟后可继续申请参加评选。
第二十条
各级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本地区文明办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对上一级文明单位的情况,下级文明办有责任向上级文明办反映。
第二十一条
各级文明单位要明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经常与文明办取得联系,反映工作情况,年终要以书面形式简要汇报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
对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既要给予精神奖励,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是地区、部门按文明单位的级别一次性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也可以由单位自筹奖金,按奖金或其他形式发放。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与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同样的奖励。
第二十三条
组织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要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文明单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选拔干部和企业参加上级行业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之一。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包头市文明单位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包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在市、旗县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由市、旗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实施。
文明单位基本标准
一、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好
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好
三、思想政治工作好
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好
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
六、民族团结好
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好
八、遵纪守法、综合治理好
九、计划生育好
十、环境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好
包头市文明单位评选细则
一、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好(100分)
1、重视党建工作。开展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4分);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3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8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10分)
2、坚持政治学习。学习有制度、有计划(5分);做到时间、内容、人员落实(6分);效果明显(4分)。
3、党政班子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实事求是,作风正派(5分);办事公道,作风民主,干群关系融洽(5分);政绩突出,班子考核获好评(15分)。
4、注重廉政建设,勤政廉政制度健全、落实(5分);班子成员无违法犯罪行为(5分)、群众威信高(5)。
5、有改革开拓精神,工作、生产有新举措,有实效(10分)。
6、群团组织健全,制定完善,职能作用发挥得好(10分)。
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好(200分)
1、党政主要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对精神文明建设有较高的认识(20分)。
2、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18分)。
3、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领导小组),有工作机构,有专兼职人员负责(14分);创建活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12分)。
4、精神文明建设有专项经费或重大活动有专项经费(20分)。
5、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长远规划、计划、近期安排和工作总结(24分)。
6、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职工等评比表彰活动(24分)。
7、积极支持、参与上级、本地区组织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成绩突出(20分)。
8、“窗口”单位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社会效益好,加10分。
9、培养、宣传、推广、奖励先进典型(18分)。
10、创建档案资料(录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齐备、完整、规范(30分)。
三、思想政治工作好(100分)
1、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针对性强,有特色,有成效(30分)。
2、制定本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方案或细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效果好(25分);重要分场、会议室、领导同志办公室按规定规范地插、挂、放国旗(15分)。
3、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凝聚力强,两个文明建设积极性高(30分)。
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好(150分)
1、有行业特点的职业规范(守则)(10分);“四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想、职业技能)教育有规划、有安排(20分)。
2、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措施落实,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效果明显(30分)。
3、坚持“五讲十不”宣传教育(20分);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市民”评选表彰活动(20分)。
4、行业(单位)风气正,干部群众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30分)。
5、移风易俗好(20分)。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150分)
1、工作有计划、有安排,年终有总结(20分)。
2、企业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10分);产品质量高(10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20分);利税指标完成计划(20分);经济效益在同地区或同行业中属先进水平(15分);安全生产有制度、有措施,指标达到主管部门要求(10分)。
3、党政部门和其他单位工作作风好,办事效率高,业绩突出,社会效益好,在同一地区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20分)。
4、积极兴办第三产业,解决职工住房、子妇女入托、入学、就业等后顾之忧(25分)。
六、民族团结好(50分)
1、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15分)。
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10分)。
3、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10分)。
4、近年来未发生损于民族团结的事件(15分)。
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好(50分)
1、科技、文化教育有计划、有场所、有教材、有设施,有一定数量的文化、体育用品(30分)。
2、经常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20分)。
八、遵纪守法、综合治理发(50分)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组织、有机构、有队伍(10分)。
2、普法教育面达100%,考试合格率达95%(10分)。
3、社会治安秩序好,无重大刑事、经济案件、责任事故(15分)。有重大案件或综合治理不达标取消参评资格。
4、无卖淫嫖娼、吸贩毒品、传播淫秽物品、赌博、拐卖妇女儿童、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15分)。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取消参评资格。
九、计划生育好(50分)
人口出生数在上级下达的指标(25分);无早婚、早育、多胎出生现象(25分);计生各项指标未达标取消参评资格。
十、环境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好(100分)
1、绿化面积大,在人行道、庭院部分硬化,门前“三包”落实好(40分)。
2、室内外物品摆整齐有序,无卫生死角,无乱写乱画,无乱堆乱放,净化、美化好(35分)。
3、“三废”排放达标,治理环境污染效果显著(25分)。环境未达标取消参评资格。
第三篇:文明单位管理暂行办法
《文明单位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使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是根据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原则,结
合我省开展文明单位建设活动的实践和实施管理的经验制定的。
第三条 本暂行办法由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四条 实施本办法要密切联系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并力求有所创新。
第二章 文明单位
第五条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经过群众评议和主管部门考核、评选,由县以上(含县,下同)党委和政府审核批准、命名的单位。
第六条 文明单位称号是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称号。
第七条 文明单位包括: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和被命名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居委会。
第八条 文明单位的级别分为:省级文明单位、地(市)级文明单位、县(市、区)级文明单位。
第九条 文明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按时完成党委和政府交付的任务。
(二)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成绩和主要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稳居于当地或同行业前列,事故发生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三)重视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经常进行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法律常识教育,有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好,文化教育设施比较完善,并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基层民主制度健全,民主气氛浓厚,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强,能够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和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
(五)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第一流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计划外生
育,大办婚丧和赌博、封建迷信现象能得到有效制止。
(六)重视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坚持净化、绿化、美化制度,成效显著。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十条 凡符合文明单位基本条件的下列单位均可参加评选:
(一)县城、乡、镇、行政村、党政群机关、企业(包括职工在百人以上、固定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乡镇办、村办企业和私营、大中型中外合资企业)、事业单位、街道居委会;
(二)中央和国家机关驻我省的企业、事业单位;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我省的军工单位;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及所属各军分区、警备区、人民武装部的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北省总队所属各支队、中队。
第十一条 上述符合基本条件的单位要求参加文明单位评选的,必须按照党的隶属关系向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及其领导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第十二条 各级文明单位的报批程序:
(一)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由乡镇或相当于这一级的主管部门从申请单位中择优推荐,经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核后,报请县(市、区)委、政府批准。
(二)地(市)级文明单位:由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从提出申请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经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核后,报请地委、行署或市委、市政府批准。
(三)省级文明单位:由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从提出申请并连续两年享有地(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中择优推荐,经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核后,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
(四)党的关系隶属省直、地(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或隶属有关部门的单位需要申请文明单位的,可由机关工委或直属主管部门向同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该委员会与机关工委或主管部门协商、考核后,可批准命名为相当于下一级别的文明单位。
第十三条 申报文明乡(镇)的单位,其所辖行政村必须有60%以上是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申报后由县(市、区)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核和党委、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申报文明县城的单位,其所辖区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村庄必须有50%以上是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申报后由地(市)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核和党委、行署(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遇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评选文明单位
时,一般要从省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批准命名后,在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备案。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的申报和审批,必须由申报单位对照文明单位所列条件和有关规定进行自查,填写文明单位申报表,按照文明单位的不同级别逐级申报。文明单位的审批权在县以上党委和政府。各系统、各乡(镇、街道)以及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可在所属单位中评选、命名精神文明建设单项活动先进单位,但要认真进行检查,保证质量。
第十七条 省级文明单位的审批、命名不定期地进行。凡具备申报条件的单位,按照规定的申报手续报省,待有一定数量后,予以审批、命名。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获得文明单位荣誉后,分别由批准、命名机关或由其委托的同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相应称号的匾牌和证书,同级电台、报刊要刊播文明单位名单及简要事迹。文明单位门前只悬挂最高一级文明单位匾牌,其他文明单位及单项先进匾牌一律移入室内。〖HTH〗第十九条 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企业,根据冀办[1987]6号文件和冀政[1986]8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奖额由所在地(市)党委、行署(政府)决定。
第二十条 被命名为地(市)、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的企业,可由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奖励金额,但最高数额必须低于上一级文明单位的奖励金额。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包括:
(一)建立文明单位管理档案,掌握文明单位的级别、性质、隶属关系、规模、主要事迹、基本经验和历次检查评比的情况;
(二)结合本地实际,修改和补充各类文明单位的标准;
(三)制定两个文明建设活动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
(四)协调文明单位之间、文明单位和其他单位之间参加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相互关系;
(五)监督和检查文明单位建设活动的进展情况;
(六)总结和推广文明单位建设的工作经验;
(七)组织并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类竞赛活动;
(八)接受文明单位申报材料,并负责加以检查和推荐;
(九)对文明单位的先进模范事迹进行表扬或推荐给有关部门和报刊予以表彰;
(十)对违反文明单位条件或发生严重问题,要提出警告、批评、通报,直至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第二十二条 省、地(市)、县(市、区)三级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
第二十三条 省、地(市)、县(市、区)三级文明单位的管理实行上下结合以下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都要向上一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报告本地文明单位建设活动情况。
第二十五条 不搞文明单位终身制,对于需要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要视其文明单位的级别,向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写出报告,经核实报请命名机关审批后,收回匾牌和证书,并予以通报。
第二十六条 对非命名机关“命名”的“文明单位”要通报批评,并令其摘掉匾牌,收回证书。被“命名”的单位如果确实符合文明单位基本条件的,可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七条 对于我省推荐、由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命名的文明单位,凡属被命名机关取消荣誉称号的,要查清原因,报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地(市)、省直各部门也可根据本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我省的军工单位和省军区系统的单位被省、地(市)、县(市、区)命名为文明单位的,如出现特殊情况,报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处理。
第三十条 本暂行办法解释权属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所作的解释条款与本暂行办法有同等效力。
本暂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安庆市市级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
安庆市市级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践的重要举措,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有机结合并落实到城乡基层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基层单位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条 市级文明单位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经过群众认可和有关主管部门考核、评选,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的先进单位。
第二章 文明单位条件
第四条 市级文明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各项工作根本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纳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
2、建立了一把手抓两手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
3、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4、坚持科学管理,实行文明生产(工作)。生产经营性单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市政府所确定的计划目标。非生产经营性单位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
5、精神文明教育阵地稳固,市民学校教育功能齐全,活动开展经常、活跃、有效。
6、坚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干部、职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崇尚先进、积极进取的风气,单位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和整体形象。
7、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活跃,坚持开展文明科室(车间)、文明家庭(楼院)、文明职工(市民)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效果明显。
8、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计划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9、开展经常性民主法制教育,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无计划生育,无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各种丑恶现象,治安状况良好,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规定指标。
10、重视环境综合治理,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全面实行垃圾袋装化,做到环境清洁优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五条 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宜部队,驻宜单位(包括“三资企业”),街道居委会、农村行政村及独立支部以上单位,均有资格参加市级文明单位评选。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级别分别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文明单位原则上在两年以上的县、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在两年以上的市级文明单位中选拔;申报省级文明单位的必须是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特别突出的,也可提前申报,但必须手续齐备,按程序上报审批。
第七条 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评选,自1998年起实行届期制,每届四年。(如:1998年命名的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至2001年届满;1999年命名的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至2002年届满。届满后必须重新申报,经检查验收合格,方能成为新一届市级文明单位(标兵)。
第八条 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评选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每两年评选一次。凡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的单位年初向市、县(市)、区文指办提出申请,接受日常考察,年终由县(市)、区文指办提出申请,接受日常考察,并由县(市)、区文指办在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中好中选优,逐步推荐,报经市文指办审查验收合格后,提请市文指委研究审批,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九条 文明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在接受所在县(市)、区文指办的监督的同时,其日常管理由市文指办负责。省级文明单位由省、市文明(指)办双重管理,以市文指办管理为主。
第十条 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要有专项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制定建设,创建活动规划、计划、方案、检查考核、奖惩、总结,社会各界及群众反映等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材料。文明单位应做到材料齐全,编目清楚,整理规范,保管安全。
第十一条 县(市)、区文指办要对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市文指办有重点进行抽查。复查结果作为每届文明单位评选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如改变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合并或分解,须由市文明委重新按条件验收、确认。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十三条 凡被命名的市级文明单位由命名机关行文表彰,授予荣誉称号,颁发牌匾。省、市级文明单位在命名后的当年,按单位在册职工一次性给予人均月工资30%的物质奖励。
奖金来源:企业单位可从奖励基金或企业税后留成中列支;行政事业单位可从预算包干结余经费或预算外资金中列支。
第十四条 按照文明单位标准,对质量下降或出现严重问题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自然淘汰,直至撤销荣誉称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1、单位主要领导,因错误行为开除党籍或判处实刑的;
2、经营管理不善,经济连年亏损,已停产或面临破产、兼并的;
3、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
4、出现计划外生育的;
5、环境卫生差,未实行垃圾袋装化的;
6、申报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第十五条
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两年以上时间创建,达到标准的,可重新申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文指委负责解释,并自颁发之日起实施。庆办发[1993]7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篇:贵州省 文明单位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 文明单位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 文明单位管理暂行办法
(黔文明委〔2000〕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把全省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是对城乡实行综合治理,把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条 文明单位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卓有成效,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逐级申报”的原则进行评选,由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进行命名表彰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是同级或上级党委、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红旗文明单位是文明单位中的标兵单位,是贵州省的最高荣誉称号。
第四条 申报文明单位必须是经济独立核算并能独立地承担权利和义务的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等。
第五条 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管理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章 文明单位的基本条件
第六条 文明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组织领导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分工负责、团结协调、开拓进取、廉洁勤政、作风民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道德风尚好。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团结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三)业务工作扎实有效,工作业绩好。生产经营方向端正,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经济效益在当地处于领先地位。非生产性单位的工作效率高,服务(工作)质量好,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达到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搞好安全生产,伤亡率低于行业主管部门指标,无重大责任事故。
(四)注重科技文化教育,队伍素质好。重视智力投资,坚持对职工进行职业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五)社会治安措施落实,遵纪守法好。民主与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群众遵纪守法、勇于同各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无重大恶性案件、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赌博、迷信、大操大办婚丧等问题得到有力制止。道路平整,设施完备,畅通无阻。提倡优生、优育,杜绝违反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的现象。
(六)洁净绿美设施完善,环境建设好。单位内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因地制宜绿化、美化,处于本地本行业(系统)前列。“三废”治理达到省环保标准。
第七条 各地区、各行业可根据文明单位基本标准和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提出具体标准和量化指标。
第三章 文明单位建设
第八条 要根据文明单位的条件,结合本行业的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由职工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讨论通过,使之成为本单位干部、群众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
第九条 目标规划,任务具体,落实到基层、岗位和职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完成的期限,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条 教育职工树立创建文明单位的意识,使每个职工了解本单位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和目标,了解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的具体任务和措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纳入到整个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去。
第十一条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开展创建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岗位、文明楼院、文明家庭以及争做文明职工等活动。
第十二条 要本着“自愿结合、因地制宜、互助互惠”的原则,开展军(警)民共建、城乡共建、工农共建等各类共建活动。共建各方有共建协议,定有共建规划,落实共建措施有力。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十三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要严格掌握标准,推行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按照自愿申报和组织推荐相结合,主管部门考核和群众评议、舆论监督相结合,日常考核和年终检查相结合以及条块相结合的原则,增强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评选质量。
第十四条 省级文明单位原则上每四年评选一次,地(州、市)级文明单位和县(区)级文明单位原则上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的申报。凡按照文明单位标准,制定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持续开展创建活动两年以上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向所在地区、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党或行政关系隶属贵州而地处外地的单位,党组织关系在贵州的中央部委及外省市驻黔单位和委托贵州代管的单位,在黔的三资企业,可以申请参加所在地区或系统的评选。
企业的车间、分厂、机关的处室,自然村寨,街道居委会,乡镇及科级以下单位(行政村除外),村办企业及30人以下的商店、旅馆等单位,原则上不列入省级文明单位的评选范围。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原则上由省、地(州、市)、县(市、区、特区)三级命名。
县(区)级文明单位,由乡镇、街道、公司或相当这一级的党政主管部门从申报的单位中择优选拔,经县(区)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报请同级党委、政府命名。
地(州、市)级文明单位,由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从县(区)文明单位中择优选拔,经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报请地(州、市)党委、政府(行署)命名。
省级文明单位,由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从地(州、市)级文明单位中择优选拔,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报请省委、省政府命名。
第十七条 文明单位的命名一般要逐级升格。省级文明单位一般应在地(州、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但有特殊情况或者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位,经省文明委审核并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可破格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表彰与奖励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原则。
第十九条 文明单位分别由批准、命名机关发文通报表彰并授予相应称号的牌匾和证书。
第二十条 对文明单位的表彰实行申报制度,凡命名表彰文明单位须逐级进行申报。
第六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文明单位建设活动的领导。被命名的文明单位要再接再厉,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做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和文明单位的检查、验收、评选、表彰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文明单位的管理原则上实行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省级文明单位和地(州、市)级文明单位委托所在县(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管理。
第二十三条 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包括:
(一)建立文明单位档案制度。档案内容:创建规划,申报文书,审批表格,检查考核记录,工作总结,奖惩记录,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反映。
(二)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督促制定创建计划。
(三)监督检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总结推广文明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
(五)沟通文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协调文明单位与其他部门、地区间的共建、联建活动。
(六)对不符合文明单位标准或发生严重问题的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理。
(七)制定本地区、本系统文明单位的标准、创建规划和实施办法。组织、协调本地区、本系统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
(八)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可依据系统工程和目标管理的原则,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第二十四条 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可组织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文明委成员单位或新闻媒体对管辖内的文明单位进行视察和检查考核。要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至少每年复查一次。日常考核结果计入年终考核成绩,如果一些单项工作已经业务、技术部门同期检查合格并有证明材料,可不复查。
第二十五条 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主动听取,收集群众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
第二十六条 文明单位工作下降或发生严重问题,命名机关及其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处分。
第二十七条 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权力分别由相应的命名机关行使。省级文明单位的撤销程序:由所在县(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查核实后,逐级报地(州、市)级和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作出撤销决定。特殊情况,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可直接作出撤销决定。被撤销的文明单位要认真整改,重新创建,待符合条件后,可继续申报参加评选。
第二十八条 申报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一经发现,立即撤销其荣誉称号,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文明单位如合并、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须由命名机关重新确认。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