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农村基层干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一、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干部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任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防止一哄而上,防止急功近利。抓好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开车要靠方向盘,行船要靠舵定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二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农村基层干部是否熟悉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并且严格按政策办事,是衡量一个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对每个干部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参与者,必须熟知政策,吃透精神,切实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三要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恪守服务之责,多想富民之策,多出利民之招,多办利民之事。四要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做好工作的真本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随着农村基层民主的扩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管理、懂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职责,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排头兵、主心骨和领头雁的作用。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农村基层干部要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争当终身学习的模范。当前,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提高本领,干好工作。要深入持久地学习政治理论,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领会实质,把握要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就能站得高,看得远,遇到大事不糊涂。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及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政策理解了,精神吃透了,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把这些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执行起来才不走样。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识,学习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经济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带领农民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只有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情况,才能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吃透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深刻领会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同时,吃透本地的实际情况,包括乡情、村情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精神过程中,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群众多谈心,多请教,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要开动脑筋,善于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提出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决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农村基层干部既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能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照抄照转,而应当吃透“两头”,寻找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思路,深入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以保障新农村建设不走弯路、错路。搞好试点,探索经验,树立典型,以点代面,是建设新农村很重要的工作方法。要选择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班子力量强、发展基础好的村,作为示范村率先建设。要将土地开发整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通村公路改造、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生态家园建设等项目适当集中,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倾斜,促进示范村优先发展。要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衔接起来,在目标任务上统筹谋划,在资金投入上捆绑使用,在具体操作上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者系县人事局局长、干部)
第二篇:提高干部素质 推进自身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推进自身建设
科级干部是机关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枢纽上下级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桥梁。科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修养,扎实有效的推进自身建设。
一、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自身建设
1、政治素质建设。科级干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我们的党一贯倡导党的干部要多读几本马列主义的书,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阶段, 尤其要学习科学发展观。伟大理论的巨大威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学习理论在于武装自己,在于应用。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对改进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 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 增强预见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素质建设。高尔基说:人的知识越广,人就越完美。文化是进步的表现, 知识是力量的源泉。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能力和他的文化水平是成正比的。当然, 这不只是靠文化知识的力量, 而更主要的是由于这些人往往具有更开阔的眼界,更活跃的思维。科级干部应该学些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心理学、行政管理学、领导学等,以充实自己。凡有所学,且能以致用,则内化为素质。
3、能力素质建设。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存在既有一定的先天性,但最主要的是后天的实践培养,无论是任何人,只要在领导岗位上,就要具备顾全大局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高素质的领导,才能团结其他同志,带领其他同志去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作为一名科级干部,在自已的岗位上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抵制腐败及腐朽思想的免疫力,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中的指南,并且在不断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高个人素质。
4、作风建设。加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建设。身处在为人民服务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和声望,甚至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要搞好业务工作,更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同时,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否定——肯定——否定的过程发现规律、创造性思维,开拓式工作,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获得个人执政能力的提升。
5、关系建设。即与上级主管领导和组织一般成员以及其他工作同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该做到待人予诚,与人为善,对待下级能够坦诚相对,在生活上多与下级同甘共苦,在情感上多和下级沟通理解;对待上级要尊重但不吹捧,请示但不依赖,支持但不奉迎,主动但不越权;对待其他工作同事一视同仁,避免亲疏有别。通过和谐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合作,有效地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二、扎实推进五个方面的培养
1、在领导能力上,注重提高统筹驾驭工作的本领。科级领导干部统筹驾驭工作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经过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逐步形成。具体包括:一是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领导学,拓展思维,开阔眼界,汲取经验,掌握领导方法和艺术,提高观察、预见、谋划、决策的能力。二是要砺练品行。做到心正、身正、公正。“心正”即想问题没有私心,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身正”就是要率先垂范;“公正”即按章办事,一视同仁。只有取信于民,工作才能有力度。三是要注重“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北宋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科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审视自己,取长补短,既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要具备过人的才干,才能带动影响他人,统筹驾驭工作。
2、在协调沟通上,注重正职与副职关系的和谐发展。正职与副职构成科级领导班子,正副职之间关系协调与否,对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带领干部完成任务至关重要。由于正职与副职在领导班子中担任的角色和职责不同,决定了他们有各自的行为取向。副职正确的行为取向包括:
1、服从正职指挥。即使工作中有不同意见,也不宜当面否定或顶撞,而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想法,以求达到思想统一;
2、强化绿叶意识。副职应正确对待分工不同的现状,强化自己的“绿叶”意识,一切从工作出发,积极配合正职工作;
3、做好分管工作。如工作中出现矛盾、难题可以找正职商量解决,但不可把矛盾上交,推给正职不管;
4、当好参谋助手,不越位。日常工作中,对正职一时考虑不周的事情,要主动提醒、出谋划策,但要清楚地把握自己的位置,努力做到积极补位不越位。
3、在角色转换上,要尽快适应职、权、责的变化。无论是转任,还是新上任,科级领导干部均面临着角色转换的问题。因此,必须找准位置,理顺工作关系,对于自己的职权范围、领导责任、工作方法等,在观念和行为上及时做出调整。同时还要充分信任下属,学会用人和放权,做到运筹帷幄,从而打开工作新局面。
4、在管理方式上,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管理工作并不像做物理实验或解数学题那样,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方法和量的规定,而是具有一定弹性和灵活性。就具体工作而言,严格依法执政,依法管理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管理方法中原则性的一面。但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就要运用到管理艺术,即展现管理方法灵活性的一面。实践证明,正确的管理应兼有原则性与灵活性两种特性,它既能保证各项工作合法有效地开展,又可在相同情况下节约成本、简化手续,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使用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掌握矛盾转化规律的艺术;善于统筹工作,利用决策向导的艺术;善于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艺术;善于依靠群众,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艺术;善于预测未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艺术等等。
5、在心态调整上,注重锤炼广阔的胸怀。科级领导只有具有广阔的胸怀,才能容纳各种意见、建议、批评,以妥善的行为对待各种持不同见解的人。此外,要怀有感恩之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如意的情况,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促使本单位中每名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和健康发展
做为一名科级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建设,扎实有效推进自身素质,着重强化自身执行能力,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级领导干部。
第三篇:建设新农村: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是当务之急
建设新农村: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是当务之急
秦礼兵
(中共新疆阿克苏地委党校 阿克苏 843000)
摘要:农村基层干部包括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之一。因此,本文从当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手,着重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
基层干部
提高
素质
(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建设一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干部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在法律素质方面,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遇到问题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处理,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农民,认为在农村办事就要“以恶制恶”;
在政策素质方面,凭主观想当然,对党的方针政策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他们讲的说的就是政策,进而造成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扭曲变形;
在道德素质方面,感情离农民越来越远,经常把好提意见、好上访的农民说成是“刁民”;
在科技素质上,旧的科技知识过时了,新的又学不来;
在经营管理素质上,思维方式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政府是农民当然的领导者,政府总比农民看得高,看得远,看得清,乡镇政府的干部总比农民强,所以凡事总以政府来推动,他们叫这是“政府为农民做好事”。
在文化素质上,基本的“听、说、读、写”都不能过关,在农村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会议开三天,传达一支烟。”离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民“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素质距离很大,由此看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呢?本文提供一些思路,仅供参考。
1、建章立制——从制度层面为提高村干部素质提供保障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必须首先从制度层面着手:第一,创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对村干部的约束机制。推进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建设,村内重大事项在实行民主议事协商、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进行决策;加快完善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或离任审计工作,积极推进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做到村民对 1 村干部工作评议和上级工作考核结合、民主评议结果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有效强化村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二,重点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三个组织”建设;规范村民自治实践活动,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村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高村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观念,提高村民群众的主人翁观念,保证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第三,完善村干部民选机制,落实农民群众的选择权。完善和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在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的同时,体现农民群众选择的民主权利,把农民群众的选择作为党组织选任干部的首要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克服暗箱操作和其他假民主的行为,真正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作风好、政治强的新型农民选出来,担当建设新农村的领头人。
2、优化组织——从组织层面上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供保障
一要明确用人标准。努力使农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注重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本领,把有无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致富能力作为选用农村干部的重要条件,从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情况、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二要拓宽用人视野。注意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优”,从专业大户、能工巧匠中“物色”,从先进村里“交流”,从机关干部中“下派”等,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配强农村干部队伍。三要创新村干部储备机制,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可实行地方与学校联合,重点培养部分成绩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和高中在读学生,为农村储备村干部人才;地方和军队联手,在保证军队人才需要的同时,对优秀的农村入伍战士开展农村相关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部队为农村有计划地培养后备村干部;基层党组织与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合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部分青年农民到沿海发达农村“打工”深造,培养后备村干部。
3、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
一是把握方向,提高理论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广大农村干部只有通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理论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从而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工作领域宽,工作内容丰富,随着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的变化,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不讲民主,就不能很好地推动工作,更有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更多的学一些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善于把法律手段、民主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疏导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把对国家、集体负责与对农民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违法施政、不越权行事,做到处事公正、作风民主,继而带领农民群众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二是紧扣主题,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任务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既是为新农村建设创造物质条件,又是支撑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的动力。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一定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围绕发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发展,使培 2 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始终着眼于发展、服务于发展,把推动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培训工作的全过程。
三是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培训工作一定要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增强对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和领导水平。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对农村干部来说,根本的是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如何把农村经济搞上去,除了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驾驭经济工作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能力和领导水平。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下大力气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不断研究和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只有把握、学会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办实事、搞服务才有财力,农村干部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效力,刹住歪风邪气才有威力,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协调地发展。
四是注重实效,结合当地特点。各地培训农村基层干部,要坚持以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进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切实防止培训中的形式主义。要通过培训,使他们开眼界、换脑子、拓思路。
4、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农村干部乐政、勤政增添动力
首先,政治上激励。一方面对奋力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实行重用提拔,解决农村青年干部政治成长问题,使村干部感到工作有奔头;另一方面要坚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其次,待遇上保证。乡镇要对村干部实行工薪制和规模效应报酬制。为了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农村干部工资统筹发放,村干部工资应由镇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数额由乡镇党委和政府根据村干部年终实际考核结果,将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干部工资挂钩,激励农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使他们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有利于更好地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再次,生活上关心。这主要是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农村干部离职后待遇保证不了,是部分村干部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村干部工作无劲头,处于应付状态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积极推进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欲善于事,必先利其器。”总之,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才能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也才能带动广大农民提高其自身素质,从而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德珠: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人民日报》2006年05月19日)[2] http://www.xiexiebang.com/show.asp?id=2711 [8] 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联系方式:
地址:中共新疆阿克苏地委党校 新疆阿克苏市栏杆路26号
邮编:843000 联系电话:(0)***
0997—2124841(办公室)邮箱:qinlibing2234@sina.com 4
第四篇: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升干部素质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他们引领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协调农村各种组织关系,把农村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民主治理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及时发现矛盾,正确、妥善地化解矛盾。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农村的各类矛盾纠纷,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引领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主管理,强化村民自治,使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融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出现了一面又一面带领群众致富的鲜红旗帜,促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仍存在一系列与建设和谐农村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领导发展,驾驭经济能力不强;化解矛盾,构建和谐能力不强;社会建设,服务群众能力不强;依法办事,民主法治能力不强。从理论上讲,农村党 1
组织应当是农村社会中的领导核心,而且这种地位也得到了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护。但是,农村党组织能不能在事实上居于领导核心,关键取决于党组织自身的状况及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导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放不开手脚,跟不上形势。第二,村干部文化素质低,工作能力较弱。思想和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农村新形势要求,难以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第三,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徇私舞弊,贪污集体财产。一些地方在宅基地划分、土地承包、农村低保安排上优亲厚友,以权谋私,严重影响党的形象。第四,从目前来看农村党组织干部选拔难,监督管理不规范。由于发展党员难,导致村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不足。而且在农村存在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党员基于家庭利益考虑不愿当村支书,少数想当村支书的党员,又缺乏致富本领和群众信任,出现 “有本事的不想干,想干事的没本事”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党的组织书记是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注重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创新选拔任用方式,采取多种方法选人。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个好的党支部,一个强的支部书记能带动一片、带富一方。因此,选任素质高、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支部书记。注重 “能人效应”,积极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优秀分子中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充分发挥能人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共同致富,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外也可采用从乡镇干部及工作人员中择优录用的方法,配备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近年来,咸阳市许多县实行乡镇整合,出现了一批乡镇富余人员,由于这些人员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熟悉党的农村政策,有一定的法律素养,工作能力较强,可在这些人中,通过公开选拔的形式选出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的人充实到农村基层班子中。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层面要特别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党组织书记的执行政策能力、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维护一方稳定的主心骨、发展一方经济的排头兵、富裕一方百姓的领头雁,大力提升村干部的政策执行力、工作推进力。也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支部书记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切实增强农村干部“带领群众干”的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发展经济水平。
(三)强化考核评价,加大软弱涣散党支部干部的整顿力度。落实村级民主管理,不断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严格执行定期谈话、述廉述职、群众评议等制度。每年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由广大村民评出思想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基层领导干部,凡在一年一度的评议中满意率达不到50﹪以上的村干部,建议他主动辞职。对党支部不团结的村,通过批评
和自我批评,帮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增进团结,形成合力,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干部素质。
(四)建立多层面关爱体系。针对从政治前途上讲,村支书很难进入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队伍。从经济收入上看,咸阳地区村支书年人均报酬仅有四千元左右。由于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想头,造成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很难安心工作。要建立多层面关爱体系,一要在政治上关爱。要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熟悉农村工作、农村情况的优势,依法推荐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农村干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让他们传递农民心声,为“三农”工作出谋划策。在公务员招考、领导职务公开选拔时,有意识地倾向于农村基层干部,尤其要注重选拔特别优秀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二要在生活上关爱。在加大落实村干部报酬的同时,要探索农村在职干部的养老保险办法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着力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要在工作上关爱。乡镇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农村基层干部做好工作,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五篇: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
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
近年来,郧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利用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地理优势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产业引领型、移民安置型、生态旅游型、扶贫开发型”等几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并成功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示范村。
1、产业引领型:增强优势农业,建设特色新村
郧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占全县人口的80%,我县紧紧抓住特色农业,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加大“一村一品”发展力度,通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植产业新村。通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全县建成特色农业基地70万亩,特色产业专业新村65个。每个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推进特色新村建设中我们坚持做好“推、带、促”三篇文章。一是政策推动。出台支持特色专业村建设政策,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近年来,全县每年用于扶持特色产业村各项资金上千万元,在政策上支持,在资金上投入;二是典型带动。为了抓好特色产业新村建设,通过积极支持,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产业新村:杨溪镇刘湾柑桔专业村,胡家营镇土地沟桑蚕专业村,青山镇九里岗茶叶专业村、全村农民仅茶叶一项年纯收入近万元;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促动。为了切实把特色专业村建设工作做实、做精,我县把大量产业建设配套项目放到产业村中,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全县累计向20个重点特色村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对村级水、电、路、沼和村庄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2、移民安置型: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移民新村
郧县是南水北调中线、郧房高速、十白高速等工程移民安置大县,全县规划安置移民涉9500多户安置人口2500多人,其中需要搬迁集中安置5000多户。为了把各类移民安置工作做好做出特色,郧县坚持把移民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行“一个集中、二种机制、三个把关、四个统一、四个结合”的建设机制,即:对搬迁移民实行集中安置,实行县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一线督办机制,严把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时间节点关,统一规划社区房型、统一工程队施工、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四周绿化,现实与长远相结合、规划设计与新农村建求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移民内安的资源配置相结合、群众参与和重点引导相结合。共规划南水北调移民集中安置点79个,其中:500人的中型点13个、800人的大型点4个、1000人以上特大型点2个。通过对柳陂镇舒家沟、刘家桥,谭家湾镇十方院,青曲镇董家湾、曲远河店、巷子口等示范安置创建,白桑关镇白桑关村、鲍峡镇姚家湾村等十白、郧房高速集中安置创建,成功打造了一批“山上花果园,居住生态园,田间特色园,集镇工业园,一个山洼一片景,一处农舍一片园,整齐的房屋,优美的庭院,整洁的街道,便捷的交通,文明的乡风”的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3、生态旅游型: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村
自然造就的青山绿水,人工营造的生态家园,都是现代人的最爱。为适应城市生活需要,发展观光农业、乡村休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兴模式。郧县樱桃沟村地处“郧十”结合部,属典型的城郊村。近年来,借助全县“一区两带”综合开发战略实施,全村大种水果,山林果林逐渐连绵成片,山清水秀成为生态家园。在县政府扶持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现已拥有家居与旅店合一的“农家乐”
13户,初步形成集吃、住、游、采、购、娱为一体的新兴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在推进生态旅游新村建设中我们狠抓了“五改一建两提高”建设,并逐步实现“五化”。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好沼气池,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序,实现农户庭园美化、经济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多样化、村组道路标准化、农民生活城镇化。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县嬉建成生态旅游新村12个。在这些村,呈现出农村环境面貌大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民文明素养大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大加强的局面。
4、扶贫开发型:实施搬迁安置,建设扶贫新村
郧县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实现脱贫为目标,连续4年把扶贫搬迁作为全县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成效十分明显。十一•五年期间,全县共落实扶贫搬迁2458户10325人。在推进扶贫安置工作中,我县精心组织、全面动员,积极探索创新安置方法,提倡梯度搬迁、插花搬迁和外迁安置等方式,同时兼顾集中搬迁,以示范试点引导带动。确保迁移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典型的贫困户——鲍峡镇东沟村村民赵国信,曾住在红山林场半山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娶不到媳妇,通过国家扶贫搬迁政策,梯度搬迁到公路边,如今媳妇也娶了,还有了发家致富的小加工项目。安阳镇冷水庙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抢抓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的机遇,鼓励农户利用投亲靠友的方式外迁。目前已有8户33人通过投亲靠友,摆脱了贫困。青曲镇洪门铺、南化塘镇黄柿坪等一批扶贫搬迁亮点突出,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彰显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风貌。
5、园区驱动型: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工业经济兴村
近年来,郧县充分发挥十堰市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汽配、农产品等加工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产业园区开发。重点从“产业、项目、基础”三个方面抓好起,做大园区,做强经济,增强带动新农村建设能力。一是做大产业。依托全县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产业平台,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兼顾发展附加值高、休闲观光项目和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关联产业;二是做足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引企,提高园区准入门槛,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入园开发建设,实现高新技术项目聚集园区,创造品牌形象和规模效应;三是做强基础。重点强抓园区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拉动周边路网、商贸、城镇化等建设,把园区建成重要的加工集散地、商贸中心和就业基地。通过园区建设与发展,园区自身优势得到良好发展,达到产业优势明显、配套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资金人才保障有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已初步建成三大产业集群或园区:谭家湾镇建成了与中国二汽相配配套的汽配加工产业集群,县经济开发区建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谭山镇建成以大理石加工为主的石材加工园区(石材城),通过园区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功能开发建设,相继带动了谭家湾村等四个村的快速发展,村民转变成为企业工人,实现了传统农村向工业新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