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3期我县五举措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3期
2012年2月28日
我县五举措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我县采取五项措施,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一是成立高规格指挥部。我县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县委书记工程、县长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任副指挥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规划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电业局、县文广新局、县广电
中心、县卫生局、县教体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人行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县委书记分包九重镇陶岔社区,县长分包厚坡镇饶西社区,其他县四大家领导按包乡任务分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点,督促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工作机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副职为直接责任人,切实抓好本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县直各重点服务单位也均明确了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二是组建专职办事机构。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导检查和工程质量监督四个组,抽调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办、规划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等单位业务骨干,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集中办公,县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办公经费,购置了桌椅、电脑、档案柜等办公用品;喷绘县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意见、指挥部成员、重点社区示意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间节点等版面上墙。三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指挥部办公室及各工作组结合实际均建立了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指挥部每周召开一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会议,听取汇报,掌握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具体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决定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总结和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二、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
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聘请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哈工大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资质设计单位,科学编制拟整合村的新型社区布局和建设规划。这个社区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立足各乡镇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并科学预测农村长远发展走势,适应农村发展需求。其基本理念是:按照城镇化的标准,实现农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三位一体”,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同步建设。依托区位、产业等优势,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城镇带动型、园区带动型、特色产业型、村庄合并型和移民搬迁型等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风格的多功能、高品位新型农村社区。
三、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一是研究出台扶持政策。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扶持意见》(淅发„2012‟3号),明确了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扶持办法和奖励办法。二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县级可控资源,集中投向今年启动的全县重点社区建设项目,要求各涉农部门的项目安排,必须征得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同意,优先保证今年启动的社区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采取同步推进的方式,配套跟进,原审批渠道、原资金用途、原实施办法不变。三是设立规划编制专项费用。对于县定重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费用,由县财政全额承担;其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由乡镇组织
编制,经评审合格后,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拨付前期启动资金。针对10个重点新型农村社区,县财政给予每个社区50万元、总计500万元前期启动资金,以支持先期建设。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整理收益,全部返还乡镇,用于社区项目建设,县财政每年对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的以奖代补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推动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积极浓厚的社会氛围,我县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型社区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召开动员会,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中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立群众参与的监督组织,让群众广泛参与社区选址用地、规划设计、施工企业选择、筹资建设等环节。
五、强化督导,严格奖惩。县委、政府已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全县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评内容,实行半年一次全县观摩评比。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将分阶段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全县。同时,量化考评内容,细化考评细则和评分标准,年终对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好、任务落实具体到位的乡镇和部门进行表彰;对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的乡镇和部门要进行全县通报。
(此页无正文)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办,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刘满仓、市领导李文慧、穆为民、孙丰年、谢先锋、张生起、贺国勤,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
发: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各乡镇、街道办。
签发人:姚云亭责编:董星唐玉良(共印120份)
第二篇:立足两规划两转变 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立足“两规划两转变”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在县新型农村社区联席会上的讲话 ***
(2012年4月
日)
我们渣园乡现有25个行政村,3.3万口人,自2009年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来,我们立足本乡实际,先后规划并启动了***、***、***、***、***5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但由于各个社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新型社区建设初期,我乡部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起点不高、布局不尽合理、推动力量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发展瓶颈、挣脱束缚、跳出圈子谋突破,一直是摆在我们渣园乡干群面前的重要任务与艰巨课题,我们也一直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如果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决策是我乡社区建设的曙光,“十八谈”映像版·平顶山篇是方向,那么张县长到我们***调研所做的重要讲话就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强心剂。我们利用几天的时间,分别召开了4个不同层次的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中原经济区战略决策、“十八谈”映像版•平顶山篇,领会张县长讲话精神,查摆我乡新型社区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在此基础上梳理和调整、充实了我乡社区建设工作思路,基本达到了“想明白”。
具体的说,我乡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以中原经济区战略决策为指针,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切入点,通过“两个规划”实现“两转变一成果”,即通过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实现农村、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转变,使农民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成
果,即“干明白”。
要实现这个目标,第一仍然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广大干群思想统一到省委九次党代会上来,统一到市两会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要搞好学习宣传,动员大家尤其是干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使大家自觉自愿投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今年以来,我们**社区建设完成多层民居楼新增完成118套,占全年任务的69%,新民居新增完成77套,占全年任务的27%;全社区累计完成856户,目前入住社区农民359户,硬化道路15700米;绿化6900平方米,栽种绿化树2068棵;铺设下水道14000米,埋设自来水管道9600米;安装电力台区12个,电网入户573户;有线电视入户300户,宽带270户;安装路灯283盏,草坪灯20盏;建设垃圾收集点2处,垃圾箱6个;新建村室3个,卫生室3个,村级敬老院1所;拆除旧房139户,腾出土地69.5亩,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第二是规划提升,合理布局。规划先行,对现有5个社区规划重新定位,充分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本着简单、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以超前的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品位。如***社区、**社区聘请清华大学设计院做规划的全面提升,其他三个社区由周口规划设计院、平顶山规划设计院做规划提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水路电,学校、医院、养老、文化活动场所,要集中综合配套,突出 “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共建和谐”的服务理念,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低保及困难群体和社区家庭提
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服务,进而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建设和谐社区。
第三是扩大规模,稳步推进。根据《***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把482套新民居及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分解至五个社区,其中,**湖社区多层110套、新民居50户,打通村南小区入口通道,完成村南幸福小区休闲广场建设;**社区多层48套、新民居64户,新区道路、自来水、下水道各500米,完成中心路扩宽和入口桥建设工程;**社区多层20套、新民居88户,道路硬化1000米,自来水、下水道各400米;**社区新民居72户,道路硬化、自来水、下水道各800米,新建休闲广场1个;**社区完成拆旧60户新建40户,完成幼儿园一所、休闲广场一个。同时,明确任务进度和时间节点,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稳步推进,按照方案要求,一月一小结,季度一大结,年终总评。
第四是项目为重,产业为先。千方百计抓项目、促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承接转移,充分保障就业,培育新兴农民。如青龙湖社区,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汽修、汽贸,目前青龙湖社区汽车销售及服务行业达到70余家,年创产值1亿元,这个市场目前是平顶山几个县市区中规模最大的。*******四个社区则在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土地流转小尖椒200余亩,烟叶大方1000余亩,**社区成立了专业蔬菜合作社,发展毛豆、甜玉米1350亩,**社区发展核桃种植400余亩,烟田2200余亩,朱庄社区则引进了总投资1.89亿元,拥有120座大棚、占地1000余亩的宝之绿现代农业示范园。这些产业项目,目前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其中大部分岗位吸收的是农村留守妇女,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
收益的同时,还获得了工资性收入。
第五是社区融合,管理引导。现有5个社区除了青龙湖社区外,其他几个社区都是以村名作为社区名字,群众都有念旧、恋家情结,这不利于辐射村社区融合。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几个社区命名工作,每个社区都要根据本地实际,综合考虑文化、历史、人文等综合因素起名,要有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周边辐射村农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社区建设提供不竭力量和源泉。同时,要抓管理,改善环境,改变社区脏、乱、差面貌,促进人员向社区集中,杜绝出现“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
总之,我们渣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诸多待破解的瓶颈和问题,我们将直面困难、矛盾和问题,继续努力、继续探索、继续创新、继续提升。
第三篇:四大举措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实施四大举措 实现四大目标 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麻城市公安局
今年以来,我们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发展的唯一途径,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实施四大举措,强力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全局上下大建设,实现公安信息跨越发展。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四项建设”的龙头,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保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以“两办”文件转发了《关于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将信息化建设由部门工作提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市委书记李开寿、代市长杨遥多次带领市委办、政府办、财政局、建设局、招投标办等部门负责人到我局召开座谈会,现场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先后四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五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若干事项。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政府办、政法委、财政局、公安局、电信局、联通公司等单位及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赴孝感、丹江口、杭州等地学习警务信息化建设。7月27日,市委常委会形成会议纪要,要求要大力加强全市公安信息化和城市报警与视频系统建设,同意采取“企业投资、政府承租、公安使用”建设模式。9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成立了视频监控 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公安、财政、综合招投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我局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委汪先启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所队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谋划、协调、督办。
(二)强化基础建设。通过向内挖潜、开源节流,向外运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夯实硬件基础。一是改造公安网络。针对公安网速慢的问题,我们对公安四级网进行增容改造,通往各所队的四级网,由以往的2M,城区提升到10M,乡镇提升到4M,拓宽了网络传输平台。克服困难,寻求多方支持,110接处警系统与警综信息平台系统实现了对接联网,为基层所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增加电脑数量。为满足基层工作需要,今年以来,想方设法,筹资120万元,先后三次共购置电脑300台,全局入网电脑达到494台,电脑配备率达到106%,做到人手一台电脑,解决了以往基层民警“抢”电脑用的问题。数字证书达到475个,民警拥有数字证书率达到102%。三是完善指挥系统。强化了对110指挥中心的科技支撑,先后投资190万元,率先完成110、122、119三台合一建设,实现指挥调度全程的数字化与图像化。安装警车GPS定位系统,加强无线通信系统建设,手持台数量达到117台,建成了350兆集群通信系统,真正实现了指挥调度一呼百应,快速反应。四是建成信息采集室。全面启动20个派出所和部分队室标准化信息采集室建设,目前15个派出所已完成信息采集室建设工作,配齐了微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手印足印印盒、活体指纹采集仪、“二代证”阅读器、住址追加器等必要的 信息采集设备。投资25万元添置了紫外照相系统和多波段光源等多种刑事技术装备,建成了指纹查询终端,刑事技术室达到二级标准。五是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步伐,全市共有18个乡镇建成了二级监控平台,安装监控探头6000余个,视频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公安机关调控重点要害部位和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已经招标,进入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三)强化督办检查。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局党委成员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情况去督导,着力提高督导实效。8月份以来,局领导带队,组成11个督导组,分赴所有派出所和机关相关队室,针对薄弱环节,对信息采集大会战开展督导调研,进一步掀起信息采集热潮。局每周对各单位信息采集率、准确率和应用率等指标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在网上通报排名。
二、全警参与大采集,实现公安信息高度扩容。建好平台,信息采集是基础,是前提。没有丰富、准确、鲜活的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我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警力,以开通“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契机,组织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全警参与,着力构建海量信息库,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态,推动信息化整体发展。今年元至9月,已签收常住人口1177155人,签收率达100%;共录入立案信息 份,破案信息 份,接处警 信息300份,犯罪人员信息328份,吸毒人员信息62份,暂住人口信息6308份,寄住人口273份,出租房屋信 息1230份,工作对象登记信息336人,重点人口信息275人,精神病人信息172人,缉控比中信息66份。
(一)“三专”强势启动会战。一是召开专门会议。针对基础信息量少质差、信息采集工作相对滞后的实际,8月24日,市局召开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动员会,部署从8月至2010年1月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要求年底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有明显增加。二是制定专门方案。根据全市信息数据采录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专门制发《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工作方案》,明确会战的采集内容和数据录入标准,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信息采集工作中的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形成了全警采集录入的工作格局。三是成立专门班子。从纪委、政治处、指挥中心、刑侦大队、交警大队、治安大队、后勤装备科等单位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上下联络、业务指导、督查考评等工作。
(二)“三定”指明会战方向。一是定任务。按照“基础信息先采、实战急用信息先采”和“应采尽采”的原则,结合平台建设进度和业务系统要求,确定信息采集项目,将采集任务一项一项地分解到具体单位和每一名民警,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份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人,齐抓共管,齐头并进。二是定标准。各警种根据业务特点制定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和录入规范,引导民警把入户调查、人口清查、治安检查、现场勘查、巡逻盘查以及各项执法服务工作中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全面地录入警务平台和业务系统,确保信息数据完整、准确、鲜活。三是定责任。实行采集录入“四级负责,逐级把关”制,即基层民警直接操 作,把好采集关;科所队长逐一核对,把好审核关;局全面检查,把好管理关;业务部门重点督导,把好监察关。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问责追究,对采集不力,把关不严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三制”强力推进会战。一是建立全警采集录入机制。严格按照黄冈市局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会战的采集内容和数据录入标准,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信息收集工作中的职责,并细化分解任务,形成了全警采集录入的工作合力。二是建立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依据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数据管理的标准,制定了《关于加强信息采集录入质量的规定》,对涉及到人、案件、物品、机构、地址等关键数据项和录入环节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力求采集的信息做到全面、准确、可靠。为保障采集录入信息的质量,我们规定,民警录入信息质量低于全局平均值的,个人不得评先,派出所录入信息质量低于全局平均值的,单位和派出所所长均不得评先。三是建立采集应用奖惩机制。我局继续完善《争强进位奖惩办法》,安排32万元,实行绩效考核,对立案、破案、接警、处警、犯罪人员、吸毒人员、暂住人口、出租房屋、重点人口等信息采集进行考核,将各单位信息采集得分情况在局主页公布,实行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兑现。派出所信息录入人平得分年终排名前六位的,分别重奖现金2万元、1.5万元、1万元,排名后两位分别惩2000元、1000元,年终兑现。机关单位录入信息在黄冈排名后三位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不评优。在打击、防范、控制违法犯罪和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按照“谁采集谁负责,采集与应用相挂钩”的原则,对原始信息采集人和信息应用人同时重奖,优先给予立功、评先。对编造虚假信息、以个人意愿篡改、删除信息和遗漏、延误、错误的信息,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一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强化岗位大培训,实现公安信息高效操作。针对民警普遍科技基础薄弱,对信息化有畏难情绪,学科技用科技意识不强的状况,采取集中培训小教员“领”着学,日常工作领导“带”着学,结对帮扶“帮”着学,建立机制“奖”着学,严格考核 “逼”着学等办法,使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实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截止目前,市局针对警务平台1.0版、2.0版应用集中开展了12期培训班,受训业务人员达800余人次。一是在培训范围上,突出全警参训。明确规定,不管职务高低、不分警种界限、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参加学习和培训,真正实现信息化练兵全警覆盖、全警考评、全警达标。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四会、四熟”。将“会打字、会采集、会录入、会应用”作为应用技能培训的基础,将“熟岗位、熟平台、熟规范、熟操作”作为平台操作培训的标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我们制定了派出所、刑侦民警日常工作流程、警务信息平台日常工作流程等操作规范。通过“四会”、“四熟”,推进系统应用由“初级应用”向“高级应用”转变,促使民警由“被动操作型”向“主动实战型”转变。三在培训方式上,突出分类培训。为使信息化应用训练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训练时,注重与各项业务工作相对接,注重与提高民警的应用和实战能力相结合,把训练延伸到各项警务活动和日常工作之中,做到边训边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学带用,以用促学。同时,根据民警计算机应用水平,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四、服务实战大应用,实现公安信息成果转化。坚持一切为了应用、一切为了实战,不断提高信息深度应用、高端应用,精确制导、精确打击的能力,有力地服务了现实工作。一是完善信息导防机制。指挥中心坚持做到每日警情即时研判,每周系列案件重点研判,每月发案规律特点综合研判。今年以来,通过局网警情研判栏目及时发出指令性、指导性、参考性研判信息62条,指导基层调整警力部署,切实增强巡逻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完善信息导控机制。紧紧依托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车辆维修等各类信息的及时录入,广泛收集“人员、物品、案件”等基础信息,通过建立信息丰富的资源库,为加强治安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建立详细的分类管理数据档案,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场所,提高管理频度、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两劳”释解人员、涉毒人员、“两抢一盗”人员、本地抓获人员、缠访闹访人员等各类工作对象,切实提高熟悉率、提高录入率,确保将各类信息要素、数据全部录入到位,并导入分析工具,与平台数据进行自动碰撞比对,实时自动报警,切实提高发现率和管控力。6月7日凌晨,我局利用旅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在城区一旅馆内成功抓获广东省重点督办网上逃犯贾平。三是完善信息导侦机制。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理念,建立网上缉捕、网上查证、网上调控、网上摸排、网上串并、网上追逃等一系列的信息运用机制,确保网上作战有序、有效 运作,充分发挥信息导侦的作用。今年以来,利用信息录入资料,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3起,抓获网上逃犯83名。2009年10月9日上午8时许,我市将军北路供销商场门口,发生一起命案,两“摩的”司机为争抢客源发生争执,何某(男,39岁)被人捅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后,专案民警通过查询现场丢弃的摩托车牌照,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为陈某(男,37岁),随后通过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快速查出嫌疑人的户籍地、暂住地。上午10时许,在出租房屋布控时,一举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该命案在两小时内成功告破。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各种系统整合共享、信息综合利用、更好地服务实战等方面,与市局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局统一规划,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措施,更大的力度,强力推进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促进全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泸州强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泸州强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根据泸州市安全社区建设“十二五”规划,该市于2012年相继启动了创建安全社区工作,首批启动的20个化工、酒类行业以及具备条件的区县创建单位已按规定时间完成启动备案。为保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泸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于4月12日在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泸州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培训会,强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培训会传达了四川省安全社区推进会精神,安排部署了下阶段的工作任务。要求各创建单位提高思想认识,抓好学习培训,加强督促指导,按照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实行分类定位,依据不同类别制定创建计划。在创建过程中开展自查完善,找出存在的问题,逐个提出整改意见。在下一阶段的创建工作中,泸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要求各区县至少要创建一个安全社区,同时在人力、财力和物资上要提供保障。市人民政府也将对创建成功的单位根据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不同的类别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
会议期间,还邀请了专家就如何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作专题指导。
第五篇:社区居委会村庄建设强力推进“六有五化”建设
社区居委会
强力推进村庄“六有五化”建设
我英刘社区居委会被列入推进区“村庄建设”示范村,是打造推进区“五朵金花”的村庄之一。居委会下辖9个居民组,576个居民户,1982口人,耕地160亩,企业48家。今年来,我们按照村庄“六有五化”建设标准,围绕打造“宜居型”、“功能型”、“生态型”、“产业型”社区的总体思路,举社会之力,聚群众之智,健康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建设“宜居型社区”。以水通、路通、电通“三通”为主抓手,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新的生活环境。多方融资240余万元,铺设安装了自来水管道,576户居民全部用上了放心水。对9条主次街道路面进行了补修和拓宽,水泥硬化了34条背街小巷,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还对电网及路灯等供电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豫南首个“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
二是建设“功能型社区”。我们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按照现有基础改造,房屋外观别致,门庭整齐美观的基本思路,以居委会大院为中心,对居委会以南的住宅进行统一标准改造,建成以“农家乐型”为特色的休闲娱乐区,北侧建成步行街、服务区、街心花园等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高层居住区。投资35万元,建设占地11亩的体育健身广场和集图书室、娱乐室、健身房、电教室、戏曲茶座、卫生室为一体的文化大院。
三是建设“生态型社区”。发挥居委会盛产樱桃的特色优势,沿清潩河东岸发展以林、果种植为主的“农家乐”庄园,规划有与葛天生态园接壤的100米宽采摘带、一条商业街和一条宽10米的观光路,把英刘打造成住宅小区与农家乐园于一体的景观带和生态型社区。
四是建设“产业型社区”。英刘工业聚集区已成雏形,占地面积1100亩,现入驻企业48家,形成了纺织、发制品、建筑机械、体育器材等9个行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工业聚集区拉动了“三产”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搭建起新的平台,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居民生活宽裕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