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11:3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一篇: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全省旅游资源优势

黑龙江是一片神奇富饶的土地,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四大优势,即地理气候优势、生态景观优势、边境区位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一是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冰冻、降雪期达4个多月,冰雕、雪塑、冬泳、冬钓资源也十分丰富;二是森林旅游资源分布广。境内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等林区,森林复被率达41.9%,可开发系列森林旅游产品;三是江河湖泊网络四布。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扎龙、莲花湖等,极具开发价值;四是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三江平源湿地达200万公顷,松嫩平原湿地达123万公顷,迎春湿地和扎龙湿地、兴凯湖和镜泊湖湿地。五是西部和东部草原辽阔。草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1.2%,达7600万亩,草种1000多种;六是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全省耕地辽阔、畜牧业较为发达,有洪河农场等现代化大农场,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七是野生动植物区系繁多。陆栖脊椎动物482种、两栖类13种、水栖类22科近百种。共有高等植物183科737属2400多种,植被类型多样;八是历史人文资源特征明显。古生物化石出土点88处,远古人类遗址12处,唐代渤海国,辽代、金代、清代“龙兴之地”遗址丰富,还有现代历史纪念地近50处,另有自古以来士人流入的文化遗产;九是民族文化风情浓郁。黑龙江为满族世居之地,还有赫哲、鄂伦春等北方少数民族,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十是对俄边境旅游拥有优势。全省沿边共有35个市、县对俄开放,有20多个一类国际客货口岸;十一是城市观光富有特色。哈尔滨的欧亚大陆风情、大庆石油文化、伊春林都风貌,以及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城市各具魅力。加之我省是粮、木、煤、油、畜牧等生产基地和重工、军工地区,与内地对比鲜明,形成独特旅游资源和产品差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景区景点开发层次较低,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文化活力不强。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根基和灵魂,旅游品牌需要文化来打造。黑龙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但在深层挖掘、整理、包装、开发与运用等方面力度不够,与旅游产业结合不紧,旅游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大部分景区景点开发的产品处于低档次、初级化状态。新型体验式旅游设施极为缺乏,门票经济突出,龙江森林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文化遗产缺乏展示的平台和载体,是黑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市场概念上的重大流失。

(二)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旅游业是对宣传依赖性很强的产业,黑龙江除冰雪旅游资源等少数旅游资源知名度较高外,其他旅游资源并不为人所知,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许多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和神秘文化色彩的景区景点和民俗文化缺少力度和深度,导致游客对黑龙江省整体旅游形象印象不深。

三)旅游资源开发不注重环保,生态持续恶化,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黑龙江省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过程中存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包括规划开发不合理对资源的破坏,工程建设对景区的破坏,游客活动对资源的破坏等等。目前黑龙江省著名的冰雪旅游景区雪乡的生态环境就已出现恶化迹象,各地滑雪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逐年增加致使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损害等现象说明旅游资源保护不力。

三旅游资源开发几点建议:

(一)创新旅游产品,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一是大力开发有龙江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是大力发展工农业旅游。二是适应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的趋势,大力开发新业态、新产品。今年要重点突出温泉旅游、避暑度假、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商贸旅游六大产品建设,打造新特色,创造新优势。

(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拓宽客源市场。我们必须加大宣传造势力度,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营造强大的旅游宣传氛围。一要积极扩展宣传途径。加大在国际国内强势媒体的宣传力度,强化地域品牌,突出黑龙江整体形象。二要不断创新促销方式。要高质量、高水平开展节庆、赛事促销活动,充分利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啤酒节,哈尔滨音乐会,哈洽会等等机会扩大黑龙江省旅游的影响力,营造强大的旅游宣传氛围。三要大力开拓客源市场。立足国内市场,同时积极面向俄、韩、日、欧美和港澳台地区,全方位拓宽客源地市场。

(三)坚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旅游资源。注意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政府对一些企业不顾生态、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要严加防范。此外,还要建立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统一协调的有效机制。

(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配套功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加速实现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市省的转变,在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综合提升,突出特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第二篇: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

优势及存在问题

摘 要

红色旅游主要就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辽宁省在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址十分丰富,建国后又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长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因此辽宁省在开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开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通过对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就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调查能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辽宁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红色旅游 资源 开发优势 存在问题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因而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广大干群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有利于把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这既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一项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关系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经济工程。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不仅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辽宁省在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址十分丰富,建国后又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长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因此辽宁省在开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辽宁省红色旅游开发现状 1.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首先体现为数量多。省内共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四大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景点50余处。其中,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处,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0。其次体现为分布广。我省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态势。全省各地级市都有红色旅游资源,其中沈阳、大连、抚顺、丹东、锦州等地是旅游功能比较完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旅游城市。再次体现为类型全。在我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中,有反映建党建军等重点事件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点战役的“锦州战役”纪念馆;有反映在我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里程、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的沈阳市周恩来少年时读书旧址;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彰显他们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最后体现为品位高。在全国的国家级红色旅游资源中,辽宁省占其中的10%。其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10个经典景区,被国家列入重点发展规划。还有雷锋纪念馆等10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1.2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强

省内六个机场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通航。京沈线、哈大线等铁路干线连接了省内各大城市。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沈大高速、沈丹高速、沈山高速等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已经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可进入的方便条件。同时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极大地改善了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红色旅游景区的通达条件。

1.3红色旅游景区收入不断增多,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以锦州为例,在“五一”黄金周期间,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使得锦州旅游火暴,共接待旅游者56.6万人次,同比增长77.4%,旅游总收入达1.45亿元,同比增长96.2%。2005年辽宁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同比增长40%以上,红色旅游已成为辽宁省旅游业一大亮点。1.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初成体系

2005年沈阳市与周边城市签署了《城际红色旅游合同书》,共同建立起红色旅游发展的协作体。同时以城际红色旅游为依托,以精品景点为主体,辅之以部分生态旅游景点,围绕“抗战之旅”、“缅怀之旅”、“励志之旅”、“寻根之旅”和“振兴之旅”等五个主题内容构建了辽宁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 2.1红色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特色鲜明

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特点鲜明,全省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个,省级35个,市级179个。其中,已经开发利用的约50多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四个时期的内容。其中“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线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连关向应纪念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黑山阻击战景区、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鸭绿江断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10个景区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中,而且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处在旅游功能比较完善的旅游城市中,已构成辽宁省红色旅游骨干体系,年接待游人规模在50万至100万人次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2.2区位交通优势

辽宁位于东北的南部,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邻,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与黄海,是东北唯一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辽宁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辽宁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通达世界的沿海港口和航空等各种运输网。全省交通以铁路为主,以省会沈阳为交通枢纽,呈放射状向东西南北延伸,是沟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及关内的纽带和桥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沈大线、沈吉线、锦承线、沈丹线等,还有不少铁路支线网络分布全省。公路交通在全国率先实现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市,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1700多公里。高速公路以沈阳为中心建成了京沈、沈大、沈本、沈哈、沈抚等高速公路和沈阳过境高速公路。沈阳市成为我国拥有高速公路最长、环城高速公路标准最高的城市之一,4小时内已能达到省内所有城市。海上交通方面,大连、丹东、营口等港口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通航。大连港是东北第一大港,有客轮发往天津、秦皇岛、蓬莱、烟台、威海、上海等地,鸭绿江口的丹东和辽河口的营口也是黄海、渤海上的重要港口。航空方面,辽宁省现有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辽阳和朝阳等民用机场6处,开通了联接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新加坡、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和国内80多个城市的定期航线以及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和中国澳门地区等地的不定期包机航线。

2.3与各类旅游资源融合较好

辽宁除了拥有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外,古文化遗址众多,自然风光秀美,山海景观壮丽、奇特,旅游项目丰富。山岳风景区有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龙首山、辉山、大孤山、冰峪沟等七大名山;湖泊风景区有萨尔浒、汤河、清河等;海岸风光有大连滨海、金州东海岸、大黑山风景区、兴城滨海、大笔架山风光、葫芦岛风光、鸭绿江风光等;岩洞风景有本溪水洞、庄河仙人洞;泉水名胜区有驰名的汤岗子温泉、五龙背温泉、兴城温泉等;特异景观有金石滩海滨喀斯特地貌景观、蛇岛、鸟岛、怪坡、响山等;著名的古文物遗迹(陵、庙、寺、城)50余处;古遗址和古墓葬已发现37处。由于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组合优势,从而有利于红色旅游与原有的山海风光游、宗教文化游、历史文化游等旅游类型相互衔接,满足游客的多种心理需求,有利于各地区之间进行区域合作,资源整合,从而产生聚集效应。2.4丰富的客源

从国内市场来看,辽宁距北京、天津近,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具有相对较高素质群体的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在全国的人均收入中属于高收入城市,人均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消费群体成熟。同时,辽宁省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现在有10个城市获得中国旅游城市的称号,辽宁平均文化程度仅仅低于京、津、沪三市,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素质的居民普遍出现了国内旅游的行为需求。从国际市场来看,辽宁与目前中国三大客源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而且由于历史原因,辽宁及部分中小城市与这些国家有着长期的联系,客源地对辽宁的情况更了解,更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的旅游客源市场日益扩大,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人次,以及旅游收入均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具备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条件。2.5政策扶持优势

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启动“红色旅游”工程。2004年11月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2005年2月,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红色旅游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第一次联合推介旅游产品,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包括资金扶持,为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辽宁省根据中央精神已成立了一个“红色旅游领导小组”,省发改委、旅游局已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及活动方案。根据省发改委的思路,辽宁将围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主题,打造辽宁中部、辽宁西部、辽宁东部、辽宁南部四大红色旅游区,将开发建设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区点在本区域或跨区域连点成线,将红色旅游线路与省内绿色生态、金色清文化、蓝色海洋、白色冰雪等资源进行科学组合,使其产生叠加吸引力,实现优势互补。已策划出勿忘国耻、抗日救国主题系列游,辽沈战役主题系列游,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题系列游,伟人风范主题系列游,浩气长存主题系列游和爱国将领张学良专题系列游六大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全省将着力打造“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和“雷锋精神”等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精品,并确定了辽宁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 2007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1500万人次,收入达到120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15%;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2500万人次,收入达到200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20%。3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景区方面

首先,有些景区游客稀少,门可罗雀,红色景区并不红火的现象很多。有些景区缺营销意识,宣传力度不够,又不能和旅行社很好地协调,造成旅行社在组织线路时并不把这样的景点包括在内,从而使其失去大部分外地游客。其次,红色景区趋同化严重,这就使得一部分散客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有些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感叹,这样的趋同化无疑给游客心理造成了误解,从而影响整个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3.2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景区的知名度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极不相称的,宣传投入较少,宣传力度不到。部分景区缺乏对自己景区的整体形象设计,缺少自我宣传。即便是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宣传依然不足,仅仅通过常规的营销手段是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快速持续发展的。3.3手段落后

目前辽宁省的很多红色景区景点是以革命遗址、故人故居为主,很容易出现形式单调,内容雷同的情况,造成吸引力不强,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刻,表现手法比较陈旧,不能对参观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情况。同时缺少多媒体展示设备和仿真实物。这些橱窗展示和静态观光的内容,使得文物的陈列和展示与游客的距离变远了。3.4票价偏高,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很多景点的票价较高。与其他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相比,作为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来说票价不宜定得过高,而且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要有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部分红色景区缺乏符合行业规范的接待设施和专门的服务中心,服务项目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3.5红色旅游产品

(1)缺少特色,开发简单,发展趋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旅游产品单一,在经营上停留在遗址参观、图片展示的阶段,并且未能与当地自然资源、民族风情相结合,降低了经济的利用价值。这些都是景区项目建设水平不高,开发深度不够的体现。同时对于那些单一性比较强的小景点,因为小的缘故,无法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人为的破坏。(2)景点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结合不紧。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大多隶属民政、文化部门管理,引入旅游和市场意识严重不足。(3)景点可说的多,可看的少。对革命遗址的合理包装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要,看后总感到不够味、不解渴。(4)文字介绍和讲解内容忽视观众需求。目前各地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词大都是由不熟悉旅游的党史、军史专业的研究人员撰写的,大多就事论事,严肃说教有余,生动有趣不足,一般游客听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不符合旅游业所要求的老少咸宜,雅俗共赏。(5)展示方式落后、制作粗劣。不能运用时尚现代的科技手段充分诠释红色内容,难以真正有效吸引旅游者,从而达到感染效果。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的建议

4.1创新红色旅游内涵的展示方式,提高产品吸引力

首先,可以实行陈列馆解说方式与高科技演示方式相结合,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通过图片、文字材料、实物和声光电等形式和手段,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陈列馆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线,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画面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形象地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画面高16米,周长132.6米,配置地面塑型、灯光和音响效果,艺术地再现了壮观的战争场面和恢宏的战争气氛。其次,可以创作特色性强、旋律优美的红色歌曲、编排经典的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在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定时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肢体语言、现场向游客展现辽宁革命斗争史的经典场景。再次,可以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加大体验性的分量。比如说,在展览以后可设置游戏馆,以色彩鲜明的动画、绘画、拼图、电脑游戏等方式,吸引众多的青少年和旅游者动手动脑。正确完成者可获得纪念品,让其在轻松、娱悦的过程中获得军事体验和红色传统教育。4.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水平

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旅游产业,同样需要解决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各行业的密切配合。目前应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加大执行监督力度,使饭店的卫生标准达到要求,各饭店还应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在特色上做文章,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餐饮方面,要增加具有辽宁特色的食品菜系,例如锦州的烧烤、沈阳的老边饺子等都应被大力推广,做出特色,与此同时还要加快自助餐馆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者的需求。4.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强竞争力

首先,要搞好媒体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主流媒体上,如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等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媒体。其次,搞好网上宣传。组建辽宁省红色旅游信息专业网络,建好“辽宁省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辽宁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再次,搞好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组织有关力量编制精美的《辽宁红色旅游》画册、光盘、导游词、纪念品等宣传品,并组织旅游企业走出去参加旅游交易会和展览会,逐步拓展客源市场。最后,搞好重大节日、节庆营销活动。例如结合建党、建军、建国及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抗日战争胜利、辽沈战役胜利、抗美援朝胜利等周年纪念日,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系列活动。

4.4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目前,旅游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红色旅游一定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不能像自然景观和一般的人文景点那样人为地尽情演绎发挥,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导游员和讲解员的讲解至关重要,他们是旅游文化的直接传递者,肩负着传递红色文化的使命,因此,要使他们熟悉革命历史,了解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必须请专家撰写标准的导游词,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做到在不偏离历史的情况下,深情并茂,把游客带入到那段特殊的岁月中去,从而保证红色旅游的教育效果。此外,旅游景区管理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实施导游、景点管理人员、规划、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等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4.5理顺管理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辽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清除制度障碍,理顺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其协调职能,加强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其次,要制定好红色旅游景点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标准,在发挥政府指导作用的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实行景点、企业统一管理,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之间的关系,使红色旅游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总结

要将有辽宁特色的东西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改变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的情况,将能够映衬红色旅游资源的有辽宁特色的民族风情、季节风情、自然风情、人文风情与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的融合起来。通过联合开发,改变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升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对红色旅游的补充,同时也可以来提升其他旅游资源的实力,完善旅游产品的布局,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其他旅游产品占有较大比重的旅游产品体系,全面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等年轻群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好网络资源,建设红色旅游资源网站,形成图文并茂的网上宣传态势。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介,通过专版、专栏、专题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对青少年参观游览要提供便利条件,在参观门票和讲解服务上给予倾斜。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红色旅游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结合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把红色旅游资源建设成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愿意来,有能力来,参观后还想再来。在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坚持做到四个转变。第一,努力把红色旅游由静态展览转变为动态演示,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和高科技手段再现革命历史场景。第二,努力把“只看只听”的单向信息接受方式转变为参观者可以参与互动、体验性强的活动,彻底改变红色旅游的枯燥与单调。第三,努力把一般展览、遗迹“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旧形式转变为着重表现历史过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的故事性强、趣味性浓、人性化深的形式。第四,努力把一些传统产品进行升级改造,转化为设计水平高、观赏性强、参与性广的新资源。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正气,促进辽宁人民斗志昂扬的建设和谐辽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 考 文 献

[1]吴霞,付帮道.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1):29-31.[2]刘红芳,梁留科.河南发展红色旅游的分析与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68.[3]邓卓鹏,路紫.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8-112.[4]盛正发.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1):51-53.[5]熊继红.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3):196-197.[6]王东峰.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4):210-211.[7]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8]胡翠柏.发展红色旅游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9]吴翔.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红色旅游掀起热[EB/OL].http://

第三篇: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一.目前的总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已成为我国国民的重要消费方式,旅游收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旅游收人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环境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没有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从而导致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恶化。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然导致旅游资源损害和浪费,甚至致使旅游资源枯竭或消失,最终影响旅游发展,如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泉水干涸,温泉已不复存在;大建楼堂馆所的张家界因其对风景区自然环境的破坏,受到鸯界旅游组织的警告,面临摘掉“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危险;人满为患的九塞沟,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由此可见,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十分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旅游资源的价值,还最终影响到旅游的发展。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或冲突关系可以理解为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消极影响,是环境与经济之间不协调的具体表现。它主要表现为旅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旅游污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来自旅游和其它方面的有害物质和废弃物质排放到自然环境之中,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状况的恶化,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废水、废气、噪声;二是指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对旅游接待地的人文或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称之为社会污染或精神污染。不论是自然生态环境,还是人文社会旅游环境,如果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质或人为造成的不良影响,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旅游环境污染,从而使旅游环境质量下降。

旅游环境破坏,是指不是由排放有害物质和废弃物质对旅游环境造成的不良和消极影响。如过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界的平衡。旅游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是两个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旅游环境被破坏,就会损害环境资源,加深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反过来也会破坏旅游环境。

由此可见,旅游业并非是“无烟工作”,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同所有工业一样,对环境也有不同的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更为明显,旅游开发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

就是指那些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但由于缺乏知识或考虑不周,即进行了一些不适当的工程,它们看似在建设,殊不知,其后果却是破坏性的,这是最不应发生却屡见不鲜的事实。

例如:紧临海滨或湖滨修建大量外形呆板的旅游接待设施;在风景区内建造不相宜的、破坏景观的设施;为修建道路而大规模开山劈石,舍弃自然的登山步道而铺设拙劣的水泥台阶;在古城中修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旅游开发中的房地产化倾向,旅游度假规划中的城市化倾向,自然风景区规划中的园林化倾向以及中西杂陈、古今混杂(例如在古寺庙中将林木修剪成西方园林中常见的规则造型、布置了西式陈设)等等,都破坏了旅游资源各自应有的风格。例如当年杜甫穷困潦倒,依赖友人帮助才在成都筑一草堂勉强度日,有了这种切身的体验才得以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今人所看到的杜甫故居却是雕梁画栋,门外还蹲着两只石狮,这哪里是“草堂”,简直成了官绅之家。再如,明明是以自然山水取胜的旅游地,却大建牌楼,大搞亭台楼阁、曲桥假山。

2.超负荷接待所造成的影响

在经营管理中,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追求高利润,也有时是为形势所迫(一般出现较短的时日,例如在某个节日,在某旅游点刚开放的日子),游人数量超过了合理容量,破坏了环境资源,降低了环境质量。例如,2000年“五一”期间,我国首次集中放7日长假。此时气候正适宜外出旅游,媒体又大加鼓动,因此各旅游点、各旅游环节,几乎都出现了“爆棚”现象,很是被动;再如,中国旅游大发展初期,峨眉山曾因接待设施不足,游人被迫挤在寺庙乃至厕所中过夜,游人拆了其门窗燃火取暖;苏州园林中曾因游人过多以致有的人被挤得落入湖中,假山也受损。旅游容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敦煌莫高窟的监测实验表明,如果40个人在洞窟中逗留37分钟,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就超过了正常含量的6倍。而每个游客每小时呼出的水气的67%,约21克水,呼出的二氧化碳的52.3%,约4.7升,这些由游客在旅游时所产生的酸性气体,必然会引起珍贵壁画的颜料变色。

3.旅游管理中的失误

由于旅游管理部门的失误导致旅游资源的污染与破坏也屡见不鲜。例如在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塔林中,曾充斥着各种摊贩、算命者、乞讨者和粗俗的摄影摊;在天坛这一按照原建设意图应是神圣、肃穆的场所,有关部门却在这里举行商品交易会,还曾将废土和建筑余料堆成远高于祈年殿的土堆;在沈阳故宫的大殿中,曾搞过射箭项目,且不说射箭同故宫风马牛不相及,单看到一支支射在凛梁上的箭,谁人能不为珍贵的文物遭破坏而惋惜。所幸的是上述行为有些已经得到及时纠正。

4.伴随着游人的到来而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影响

由于大量的游人到来也对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例如,北京故宫因游客过多曾将大殿内的金砖踩出凹坑,广场和通道的金砖也损坏得厉害。再如在黄山,众人的脚踩实了地面,影响了黄山松吸收水分和营养,导致部分名贵松树的衰变和死亡,这也是一些旅游点内古树生长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他有害气体和水分,以及散出的体热造成了封闭空间的环境变化,对其中的文物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敦煌石窟和十三陵地宫内都存在这一问题。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废气、噪音的危害更是尽人皆知。游人的到来惊扰了野生动物,打乱它们的生活规律,以至被迫迁徙。为防止上述情况,除了严格限制游人数量外,最好不允许任何汽车过于接近旅游点的中心,用围栏等将古木附近保护起来。

5.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

由于我国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例如,黄果树景区附近到处有游人舍弃的塑料雨衣。游人随地抛弃废物垃圾,随地吐痰,在禁烟区内吸烟(这是造成旅游地火灾的重要原因)、在树木、碑亭上乱写滥刻等大煞旅游风景;另外游客的不文明举止还包括在公共场所衣着不整、有伤风化的举动等。这些都会败坏其他游人的游兴。对此,一方面应加强检查监督,及时禁止上述不良现象,一方面应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素质,自觉地防止不文明行为。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法制建设

由于人们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所以国家应加强旅游法规的建设,用法律手段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我国目前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两部重要法律,这对旅游开发建设中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及环境,防止旅游资源及环境的破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立法后还要加强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

2.加强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旅游规划是针对旅游未来状态的一种构想,或者说是旅游业发展的长远的、全面的计划。1985年6月国家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的各项内容,其中4条(项)内容与环境保护有关。为了保证风景区不受污染,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要严格按照条件要求,对保护区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3.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宣传,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新闻媒介和其它形式,向公众传播有关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是有所提高,但这种环境意识或与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相比,还相差太远。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园不收门票,游客自由出人,公园清洁工不多,但总是非常干净;荷兰如果哪一家没有种花,邻居就会报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就会马上要求其把花种上。环境意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府,应及时采取措施从民众的宣传和教育上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可通过新闻、媒介各种知识竞赛、夏令营、生态旅游教育等形式开展。

此外,还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要树立对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气污染,森林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日趋扩大;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海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生物多样化日益减少等等。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回旋余地已十分有限,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积极、谨慎地做好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的方针。

4.运用经济手段,加强旅游环境保护

随着在我国市场体制的建立,经济手段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旅游业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应更多的运用经济手段来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的目的,实现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协调的管理目标。

旅游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是以资金运作影响被调控对象的经济行为,并且达到保护旅游环境目的的若干措施,如向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风景名胜区资源税,限制风景名胜区的过度开发;对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旅游资源有功人员和单位进行补贴;对污染和破坏旅游环境的个人和单位加大罚款、赔偿力度;在旅游高峰期,提高服务收费、价格控制游客的流向、流量,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总之,只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采取适当的和必要的措施,在旅游开发中是可以减少或避免对旅游资源破坏,甚至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的设立,推动了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旅游发展还使得京剧、杂技、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焕发青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国家、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确立,为文化古遗的保护做出了贡献。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和当前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这才是促使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关键所在。

第四篇: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直观的体现在旅游经济收入的各项指标中,如何利用湘潭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增长优势,是湘潭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简单阐述了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本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

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曹玲艺,袁亚忠.试论湘潭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R].潭社科研[2006]7号.[2]刘双娥.试论湘潭民俗因是自愿的深度开发[J].学术纵横,2008,(5).[3]谭业.试论湖南红色旅游的开发:第7卷[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4]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编.漫话湘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5]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EB/OL].http://number.cnki.net/cyfd/.[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湘潭[EB/OL].湘潭旅游网,http:///gov/stat/default.aspx.

第五篇: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直观的体现在旅游经济收入的各 项指标中,如何利用湘潭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增长优势,是湘潭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 一个重要问题。简单阐述了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本市旅游资源开发的 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参考意见。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 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 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 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 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 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 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 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 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2005—2007 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 98.2 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 41 324 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 22 062 万人次,港澳台同胞 19 262 万人次),年均增长 78%,旅游外汇收 入 1 704 万美元,年均增长 79%。接待国内旅游者 2 187.18 万人次,年均增长 15%。国内旅游 收入 97 亿元,年均增长 18%。仅 2007 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42 亿元,相当于全市 GDP 的 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 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 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 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 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 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 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 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 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

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 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 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 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 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明 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 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 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 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 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 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 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 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 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 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 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 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

策体系, 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 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 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 精神文化内涵。(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 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 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 业的发展。(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 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 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 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 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

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 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 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 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 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 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 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 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 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 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 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

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 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 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 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 艺的传承。(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 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 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 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 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 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 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 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 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曹玲艺,袁亚忠.试论湘潭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R].潭社科研[2006]7 号.[2]刘双娥.试论湘潭民俗因是自愿的深度开发[J].学术纵横,2008,(5).[3]谭业.试论湖南红色旅游的开发:第 7 卷[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4]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编.漫话湘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5]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EB/OL].http://number.cnki.net/cyfd/.[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湘潭[EB/OL].湘潭旅游网,http:///gov/stat/default.aspx.转 贴


下载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10-1班 尹涛 [摘 要] 20多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家界以她的美丽绝伦深深震撼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一篇题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章第一次向世人撩开了她......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工商管理学院管理10-1班尹涛 [摘 要] 20多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

    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目 录 摘 要 „„„„„„„„„„„„„„„„„„„„„„„„„2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2 二、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应该如何去做......

    论湖北荆州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

    论湖北荆州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逐步得到改变和完善之后,人们对旅......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概要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 10-1班 尹涛 [摘 要 ] 20多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在云南省很多 地区,自然生......

    旅游资源开发复习题

    书本复习题 1.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 A.工厂 B.民俗 C.文学作品 D.图书馆 E. 博物馆 F.劳务 2.旅游资源具有( )特点 A.区域性 B.世界性 C. 文化性 D. 自然性 3.旅游资源评价标......

    宜春开发旅游资源[范文大全]

    宜春开发旅游资源1月12日上午,宜丰县政府举行投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签约仪式。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有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省农垦办主任唐安来,宜丰县委书记赖国根、县长邓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