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时间:2019-05-15 03:0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第一篇: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家界以她的美丽绝伦深深震撼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一篇题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章第一次向世人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从此,她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开启了从“养在深闺”到“蜚声海外”的新征程。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大庸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家界时,欣然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为张家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今,年轻的张家界市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二十年来,勤劳智慧的张家界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加快家乡建设和发展,不仅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而且开始了从“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到“世界旅游精品”的第二次跨越征程。

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张家界发展态势良好,已建设成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客源市场比较健全,2008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1800万,其中黄金周每天接待人数近20万,旅游收入突破74亿;各景区得到空前发展,拥有国家4A景区5个,成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然而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制约着张家界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开发缺乏整体性,精品路线单调。目前,各个景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各自为政,联系十分松散,依然处于简单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旅游这个整体版块之中,没有形成整体开发、整体发展的共识,既存在开发缺少统一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的现象,如江垭温泉与万福温泉,九天洞、龙王洞与黄龙洞等景点十分雷同;也存在景观单调、资源整合远远不够、胡乱拼奏的现象:张家界有许多精华景区,却没有形成一系列的精品线路,除去与凤凰、长沙线路比较成熟外,其他的区域整体发展还很落后。

(二)挖掘深度不够,景观缺乏人文性。

旅游的主体是人,灵魂是人文性,旅游者的目的是追求视野和心灵的愉悦,寻求一种自然与文化的体验和享受。基于此,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而张家界旅游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远远不够,可以说景观的人文性严重匮乏,其实张家界也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但没有象桂林山歌那样引人注目;张家界的宗教文化源缘流长,五雷山有“南武当”之称,但没能象衡山那样吸引游客:张家界也有红色旅游资源,却没有韶山开发的好。究其根本,是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人文底蕴的利用不够。

(三)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

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张家界虽有武陵源这一世界自然遗产,但从整体上看,将张家界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张家界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四)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

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张家界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漫步街头,商店里的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但能反映张家界本地特色的不多。张家界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基础设施滞后,服务缺乏流畅性。由于资金短缺,张家界部分景点存在基础设施滞后的现象,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不完善,服务功能不流畅。张家界的高星级旅游宾馆很少,五星级只有武陵源国际大酒店一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游客日益增长的需要。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一)是以资源保护为基础,确保自然遗产生态安全。作为张家界市核心旅游景区,我们要始终把保护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大保护工作科技投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树立 “运用科学理念,培育健康森林”的保护思路,贯彻强化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措施;积极策划森林生态优化(优材更替)培育项目,对老化的人工林进行林相改造;建立完善森林火灾预警、火灾报告和扑救制度,实现了防火公路、生物防火隔离带、电子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等防火设施全方位覆盖;严厉打击捕猎野生动物及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对动植物资源、石英砂岩峰林、大气和水体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积极开展名木古树普查。

(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营造和谐旅游经济环境。为树立一流景区、一流管理的新形象,要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中各个环节的行为;严肃行业规矩,经常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整顿工作,全面净化旅游市场;严格执法,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违章的人和事,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力争把张家界建成安全最有保障、服务最有档次的旅游胜地。同时,针对追、拉、赶、缠和贩卖假冒商品的不良现象,设立义务咨询台、抽调执法人员加强巡逻,并对扰乱正常旅游秩序并屡教不改的人员予以治安拘留等措施,有效遏制追、拉、赶、缠客和贩卖较慢商品的现象,使旅游环境秩序更加优化。

(三)是以拓展市场为动力,加大了市场营销力度。一是精心制作和维护网页,通过互联网将张家界旅游信息向外发布;二是尽快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特别是有关旅游方面的版块进行强势宣传,不断提高张家界旅游的知名度。如在湖南卫视《天气预报》栏目播出公园风光图片,与中国旅游报、深圳旅游消费杂志、北方传媒、潇湘新八景网站开展合作进行宣传促销。投放张家界形象广告,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巩固珠三角客源市场;三是积极开展或承办各种富有创意、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文体活动,尤其是利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以及张家界国际森保节做文章,全力造势,扩大影响。如承办了乡村音乐周的老磨湾现场演出活动;在公园举行了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四是积极参加全国、全省的旅游交易活动,加强与韩、日、港、澳、台等主要客源地的联谊。如今年年初,森林公园联合黄石寨、天子山索道公司组成旅游促销分队,赴珠江三角洲客源市场开展“生态张家界 情系珠三角”旅游宣传促销“春风行动”。

(四)整合旅游资源,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等文化旅游资源。张家界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土家“傩戏”、“板板灯”等民俗文化艺术,可以大力发展。此外饮食文化也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人们不再只立足于吃饱喝足,而是追求吃精品、吃环保,而张家界有不少土特产或小饮食(如岩泊渡的鱼、高峰的酸和渣)令外地路过的人或游客大为赞叹,我们可以赋予这些特产、饮食人文的包装、文化的品位,使之更加诱人、更加令人回味,让游客们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享受到我们饮食文化的乐趣,并将这种饮食文化推介给他们的朋友或亲人,从而形成“后旅游经济”。目前张家界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旅游文艺活动,如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周等,这些大型的综艺活动有效的扩大了张家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多开办此类大型活动,突出本地特色,结合土家的民风民俗,如天门狐仙项目的成功策划就是如此,既有现代的舞台灯光技术,又结合土家文化及桑植民歌等。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流后勤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开发的基本前提,是旅游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应竭尽所能高标准建设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公路,开通旅游专线客运,同时,要继续完善各主要景区景点的水、电、通讯、电视信号传输、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各旅游线路每一个环节上的饮食、住宿、出行、购物、如厕、医疗、邮政等相关设施,力争为每一个过往游客提供一流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后勤保障服务,要让游客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恋人般的温馨,要使他们今后还想来张家界旅游观光,并进而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城市。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张家界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主。所以,张家界未来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只有这样,张家界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开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发至今,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了许多的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旅游资源开发者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甚至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情况,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被限令整改,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也使得自然资源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根据以上建议,避免并改善已存在问题。

姓名:贺炜炜

学号:20074141050 班级:07旅管本二班

第二篇: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直观的体现在旅游经济收入的各项指标中,如何利用湘潭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增长优势,是湘潭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简单阐述了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本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

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曹玲艺,袁亚忠.试论湘潭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R].潭社科研[2006]7号.[2]刘双娥.试论湘潭民俗因是自愿的深度开发[J].学术纵横,2008,(5).[3]谭业.试论湖南红色旅游的开发:第7卷[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4]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编.漫话湘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5]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EB/OL].http://number.cnki.net/cyfd/.[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湘潭[EB/OL].湘潭旅游网,http:///gov/stat/default.aspx.

第三篇: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直观的体现在旅游经济收入的各 项指标中,如何利用湘潭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增长优势,是湘潭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 一个重要问题。简单阐述了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本市旅游资源开发的 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参考意见。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 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 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 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 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 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 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 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 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2005—2007 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 98.2 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 41 324 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 22 062 万人次,港澳台同胞 19 262 万人次),年均增长 78%,旅游外汇收 入 1 704 万美元,年均增长 79%。接待国内旅游者 2 187.18 万人次,年均增长 15%。国内旅游 收入 97 亿元,年均增长 18%。仅 2007 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42 亿元,相当于全市 GDP 的 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 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 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 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 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 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 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 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 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

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 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 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 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 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明 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 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 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 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 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 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 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 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 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 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 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 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

策体系, 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 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 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 精神文化内涵。(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 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 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 业的发展。(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 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 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 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 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

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 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 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 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 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 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 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 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 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 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 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

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 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 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 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 艺的传承。(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 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 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 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 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 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 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 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 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曹玲艺,袁亚忠.试论湘潭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R].潭社科研[2006]7 号.[2]刘双娥.试论湘潭民俗因是自愿的深度开发[J].学术纵横,2008,(5).[3]谭业.试论湖南红色旅游的开发:第 7 卷[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4]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编.漫话湘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5]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EB/OL].http://number.cnki.net/cyfd/.[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湘潭[EB/OL].湘潭旅游网,http:///gov/stat/default.aspx.转 贴


第四篇: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实习报告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年06月21日——2011年7月4日 2.实习地点: 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 3.实习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6月21日——6月27日):实习资料的搜集。(2)实习过程阶段(6月28日——7月2日)

A.6月28日,从学校出发,前往黄龙洞和宝峰湖印证地下岩溶景观。B.6月29日,前往天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欣赏石英砂岩峰林地貌。C.6月30日,游览金鞭溪风景区,学习旅游生态系统和峡谷地貌。D.7月1日,沿着鬼谷栈道欣赏天门山神奇美丽的云海,攀登天梯到天门洞欣赏独特的天生桥。

E.7月2日,驱车前往土家老院子,学习土家民族特有的木构干栏式建筑,见证土家人民的智慧与传奇。(3)后续阶段:整理资料,实习总结。4.实习目的: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现状观察,分析的能力,有助于扩大学生眼界,开拓思路,丰富实际感性知识,并为巩固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任务搜集资料奠定基础。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1)资源本身价值:

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由张家界公园、索溪峪、天子山大景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风景奇特,最具特色的是大面积石英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这里溪谷纵横,群峰罗拜,千山迭列,“雄、奇、险、峻、幽、秀、野”兼具,构成无与伦比的绝妙景观,素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之美誉。1992年12月,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张家界又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所处的大湘西,集聚着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瑶族等五大主体少数民族各自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与传统。这当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说、戏剧、歌舞、服饰、工艺、习俗等都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的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舞、苗家鼓舞、江永女书、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交通区位

张家界市自开发以来,已基本形成水运、陆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进出十分便捷。程控、微波通信随时可直拨世界各地,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较好。(3)经济区位

张家界市地处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之地,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强。2.自然环境(1)气候条件

规划区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霜降:无霜期平均为270天左右,基本上全年都适合旅游。

全年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山中多云雾,增加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2)水文 张家界市域溪河纵横,水系以澧水和溇水为主,可开展与河流相关的游览,观光,漂流等旅游活动项目。(3)土壤

市域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市版图总面积的76%,全市水稻土面积59.54千公顷,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由人类长期耕作活动熟化而成;全市红土壤面积235.89公顷,分布在黄土壤之下;潮土全市面积4.15千公顷,主要分布于澧水河及其支流两岸谷地,此类土宜种粮棉、蔬菜、花生、甘蔗、柑桔;山地黄壤土全市面积187.3千公顷;菜园土全市面积0.184公顷,菜园土是旱培高度熟化的一种园艺土壤,其农业性状具有四个特点,即厚、肥、柔、温。可以说是土壤类型多种多样。(4)动植物

其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300多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银杏、红豆杉、珙桐、伯乐树四种,二级保护树种19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云豹、金钱豹两种,二级保护动物28种。其中,张家界特色动植物资源有猕猴、娃娃鱼、武陵松、中国鸽子花、龙虾花、天门山杜鹃、大庸酸竹等。丰富的动植物更加增添了旅游资源的魅力。3.客源条件

(1)客流分布的时间变化

淡旺季仍是明显,总体上呈“三峰三谷”型特点,客流高峰分布在每年3月、5—6月、9月、10月四个时段,而9月底10月初则为绝对高峰,主要是因为秋季是出游的最佳季节;低谷主要分布在12—2月、4月、7月3个阶段,而12—2月则为绝对低谷。分析原因,主要是与我国的休假制度有关,“十·一”是黄金周,7—8月是教师和学生暑假。由分析可知,境外客流过多受季节影响,而国内客流则受季节和休假制度的双重影响。(2)客流分布的空间变化 A.境外市场

张家界的境外客源市场主要由4大板块构成,即:港澳台市场,日韩及东南亚市场,西欧及北美市场及其他市场。由于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同种同根又同文,加上其经济发达,旅行空间距离较近,所以这一板块仍将在张家界境外客源市场中占重要地位。据统计,1995年,这块市场占当年张家界境外市场的80·42%,而2001年仍高达89·64%。日韩两国同我国地理相邻,文化相近,近年经贸往来日益加深,旅游抗阻力小。B.国内市场 a.一级市场:

一级客源市场(核心客源市场,游客数占目的地接待总人数比例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最大,一般达 40-60的客源市场)安徽、浙江、福建、上海五省一市)、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这个区域范围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 58.98,其中尤以江苏、浙江、福建、上海、湖北、湖南五省一市客流量最为可观,永定区应把这五省一市列为当前重点开拓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b.二级市场:

二级客源市场(基本客源市场,即游客人数在目的地接待总人数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中占相当比例的客源市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西、内蒙古二省两市一自治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三两省一自治区)省一市一自治区)。这个区域范围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 35.52,其中以北京、山西、广东、四川四省一市为核心层,是永定区需进一步开拓的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由于此区域包含着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游客的收入高、出游动机强、出游范围大,如果开发效果好,可以转为一级客源市场。

三.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问题

(1)动植物种群结构有所改变,外来生物入侵案例增多。

①.植物种群结构改变明显:因建设旅游设施而导致大量植被被砍伐,因道路硬化导致生物群落被隔断,因大型实景演出导致生物昼夜难分,栖息紊乱;景区内宾馆搬迁后补种的植被与原生性植被存在差距,补种的植被组成的生态不健全,物种单一,生命力不强,在人工引种的部分观赏植物存活率不高,部分地段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空气负离子含量下降。

②.外来生物入侵案例增多。如金鞭溪内已出现龙虾(又称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有理由相信,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足够重视的话,那么这种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有可能对著名的金鞭鱼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又如,张家界市区的大庸桥公园也曾经发生过红蚂蚁伤人的事件。

(2).地质结构和地理条件受到部分破坏,隐患增多。

①.因人工修建索道、户外巨型电梯、鬼谷栈道等大型建筑,当地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石英砂岩地质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主要表现在:因建设需要,炸山取石,导致部分地区岩石结构被迫改变;因部分建筑物的拆除,地面附着物难以恢复,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保护等。

②.因在景区内尤其是金鞭溪上游修建宾馆和小拦河坝,导致金鞭溪溪水富营养化明显,溪内苔草大量繁殖,岩石多被覆盖而变色。

③.因投资商“重效益,轻管理、轻保护”,资源提前耗费,过早退化。如黄龙洞才经过几年开发,其钟乳石已逐渐枯水,几乎成为“死洞”;如“战斗机穿越天门洞”事件,若不是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制止,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后果。

(3).视觉污染严重

如大型实景演出,金鞭溪沿途的各种小卖店等,导致景观原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张家界向来是以其“神、奇、幽、野、秀、险”闻名于世,但是,因景区内建筑物过多,旺季时游客数量过大,本来原始的景观越来越凸显出一种不伦不类的现代气息,与人们的预期产生了极大的落差。2.对策

①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争取在关立法部门的支持,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张家界市政府本身也可在这方面开辟先河,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②政府要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旅游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宠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参与,政府应不断加强旅游环境管理的宏观调控,旅游管理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加大合作力度,搞好协调,有力推进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宣传部门要加强旅游环境的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引导,防止味金主义、短期经济效益思想抬头,阐短期效益与长期利益的利与弊。③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通过旅游企业、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及景区固定标示牌等加大景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家界在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调动居民对景区的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④加大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补偿费,即从门票收入中取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⑤加强科学研究,严格执行规划,实行分时、分区管理

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制订旅游规划。要严格执行科学规划,确保环保费用专收专用,防止“有规划不执行,用规划不严格,违反规划不处理”事件的产生。必要时实行环境准入标准,把环境治理与官员政绩考核、与企业经营资格等挂钩,进行综合考察,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⑥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第五篇: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10-1班

尹涛

[摘 要] 20多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十分严重,已影响到了云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云南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云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云南旅游业

生态

环境

问题

措施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本文首先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张的工业生产体系在给云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工业“三废”排放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云南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城市附近河流和湖泊的水污染呈加剧趋势,城市和部分城镇的大气污染逐渐加重。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随之而来的是云南省大面积的旅游资源也遭到了被污染的命运。云南省其它著名旅游区的不少名山胜水也处于伤痕累累的生态恶化困境。旅游活动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带来多种污染,其中包括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旅游者在住、食、行、游、娱、购等消费活动中,很容易打破自然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平衡和协调。

三、与桂林市相比较

1989年10月,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的《桂林旅游发展前景研究》公开出版,提出了强调桂林山水这一主题,并不排除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合理开发风景资源,抓住游览主题,重视人文资源,扩大游览范围,丰富游览内容,建立大桂林风景游览体系等极富远见性的措施。在此景区开发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桂林旅游产品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兼有多种游览方式的游览格局基本形成。1999年以来,以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为主的国内旅游规划专家,着手编制《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提高桂林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与升级,构建桂林山水为核心、以观光度假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空间体系。开发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项目,如乐满地、愚自乐园、印象·刘三姐、“两江四湖”等景区。

四、云南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资源

1.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云南跨越7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全国从南到北的各种气候类型,独特的气候多样化孕育了植物的多样性。云南有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密集、种类最多、时代最早的恐龙动物群化石的“恐龙之乡”(禄丰县);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软体动物化石群地(澄江县);以及世界闻名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猿人化石地(元谋县)。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省先后建起了92个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区,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网络,占全省面积的38%,国家级、省级及地(州)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和保护范围居全国第一。

2.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云南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富饶秀丽的边塞风光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在国内独树一帜,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云南是亚洲几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以形态多样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自立,兼容汉、藏、巴蜀、荆楚、南亚、东南亚文化的精华,形成异彩纷呈的多元民族文化。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云南共有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2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景观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典型、最为集中的,这也是云南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五、云南旅游业发展方向的设想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旅游开发和发展似乎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尊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4.增加环保经费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5.加强科学研究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刘 瑞 苏维词 滕建珍: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构想[J].生态经济,2005(6)

2刘德谦: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一一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诊释[J].昆明大学学报 刘振礼:《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旅游学刊》,1989,4 4 傅文伟:《发展旅游与环境管理》,《旅游科学》,1992,5 5 楚义芳:《超载、旅游污染及其控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1,1 谢彦君:《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旅游学刊》,1994,7黄家城:桂林旅游史略[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下载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