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发展培训[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1: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旅游发展培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旅游发展培训》。

第一篇:民族旅游发展培训

【课程名称】促进民族旅游发展的成长培训

【问题的提出】 2010年9月下旬,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部署我省旅游业发展工作。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甘肃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旅游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面对这一切应该如何应对?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观念沟通和理性的分享,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丰富的案例,帮助学员了解旅游产业的背景、民族旅游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等知识,使学员能够松开抑制的力量,拥有心境的支持,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意义。

【课程大纲】

§1.旅游产业的背景

§2.我国(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3.发展民族旅游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旅游对民族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5.旅游与民族认同及地方文化再建构

§6.旅游行业的管理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

§7.政府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8.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战略定位

§9.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模式

§10.民族旅游目的地城市化问题

§11.民族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影响因素

§12.民族旅游目的地成功发展的案例

(以上课程根据时间和需要可适度调整)

第二篇:关于全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推动我县民族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县政协主席办公会议和年初工作计划安排,10月23日,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县政协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了情况通报并进行了讨论交流。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全县民族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民族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中国雪地风筝之乡”“黑龙江省门球之乡”等荣誉称号。2018年1到9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73%,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14.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人,间接拉动就业20000人。

(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扎实推进景区景点建设。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蒙古族风情,差异化、梯次化、标准化开发县内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拳头旅游产品。连环湖温泉景区是省内临湖而建体量最大的室内外温泉景区,景观温泉、别墅温泉和康养温泉闻名遐迩,特别是今年新启动的蒙医药温泉养生苑,填补了我省此类旅游产品的空白。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成为省内唯一、国内最大的以哈布图?哈萨尔祭祀文化为主、以东北民俗文化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相融合为切入点的民族文化景区。富裕正洁寺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园林,被批准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大庆研究院,现正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此外,吉禾民族赛马场、多克多尔山等民族文化景区景点均有力拉动县域旅游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有景区景点14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3处。连环湖温泉景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景区、银沙湾景区荣获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龙江10大美景和大庆10景等殊荣。

(二)把握旅游发展新动向,稳步推进旅游营销策略提档升级。紧跟当前国内外旅游客源新变化,主动与旅游中介机构对接沟通,不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确保游客接待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发挥“旅游+互联网”作用,深化与新浪黑龙江、网易等网络媒体线上线下合作,特邀旅游达人对旅游产品进行即时性描写,在“新浪直播”“映客直播”平台开展网红直播,“水韵草原、渔牧之乡”线上宣传话题点击量突破3千万。在大庆市委党校、县天湖宾馆、阳光温泉假日酒店、客运总站、富裕正洁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旅游咨询触摸查询台屏,方便了游客线上旅游查询。结合县域旅游资源特点推出了杜尔伯特草原风情自驾游、自助游、主题游、定制游等精品旅游线路14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美誉度和吸引力。

(三)举办大型文体赛事,提升全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丰富个性化旅游产品,开拓多元目标客源市场,不断探索尝试将体育赛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县域旅游业多元发展。近年来,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3次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2届国际雪地风筝大赛、3届省级垂钓公开赛、2次龙菜烹饪大赛。同时,我们还举办了那达慕大会、民族文化节、开湖节、渔猎文化节、帐篷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湖节和渔猎文化节正申报省级最具品牌价值生态鱼文化项目。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节庆活动,拉动每年新增游客20万人次,助推杜尔伯特旅游向四季均衡方向发展。

(四)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助力旅游地服务功能大幅提升。按照建设特色美丽乡村、打造现代草原新城和旅游名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市政、交通、安居 “四大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6%,城乡广场公园等群众休闲健身场所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高铁每日经停23对,城乡公路里程达252公里,村屯巷道硬化达119公里,城镇化率、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分别达到38.9%、69.5%。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全县发展旅行社(门市部)5家,建有宾馆、旅店165家,拥有床位5000张,其中准星级以上15家、4星级2家。全县有特色农家、牧家、渔家、林家乐等260家,其中省三星级旅游家庭旅馆26家。拥有各类特色田园风光采摘园300家、特色蒙古包7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3个,有效支撑了休闲观光游的蓬勃发展。

(五)加快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旅游惠民红利不断放大。持续推进旅游业与三产深度融合,努力带动广大农牧民致富增收。突出“土地围绕旅游种、畜牧围绕旅游养、生意围绕旅游做”这一主题,全力推动农产品进景区,全县以绿豆、荞麦为重点的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增加至50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60万亩,已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土鸡、蛋鸭、肉鹅等饲养量达数百万只。这些农副产品很多都通过景区营销推介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县共有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70余家,主要销售农副产品、畜产品、工艺品、地工产品等6大类100余种,切实丰富了游客的“购物袋”“后备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民族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客源市场不稳、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民族旅游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民族文化挖掘不深。最具民族特色的“乌力格尔”“好来宝”、民族婚礼演绎以及四胡演奏等民族文化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

二是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精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不强。敖包祭祀、篝火晚会、安代舞、民族美食流于一般形式,优秀的民族歌舞还停留在舞台和广场,没有走进旅游景区。作为我县主打品牌的蒙医药温泉养生产品起步时间短,知名度小,没有形成产品号召力。

三是整体性不强。我县的民族旅游景点不少,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个景区都各自为战,缺乏整体的规划,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串联,很难给游客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力度,突出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发展的渊源所在。我县民族旅游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弘扬。要保护好那些体现着民族特性、属于杜尔伯特文化的精华部分的文化,包括民族的习俗、礼仪、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遗迹、体现民族特色的景观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旅游文化的保护涉及面广,政府要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多种职能。旅游企业作为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从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利最多,是民族文化保护理所当然的主体,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保护性开发,变资源优势为旅游发展优势。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引导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到民族旅游发展中。在民族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寻求一种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调动更广泛的社会主体成为民族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受益者,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农民对旅游影响态度消极和参与度不高问题。

(三)做好旅游品牌营销策划,充分发挥旅游活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我县民族地区优势,把民族文化旅游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特色旅游品牌纳入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计划,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宣传营销辐射面。充分释放“开湖节”“渔猎文化节”“雪地风筝赛”等活动的独特感召力,同时,提升那达慕大会、多克多尔山祭祀、民族赛马等活动的参与度,扩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我县旅游新名片、新爆点。

第三篇: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于迪

2013-3-28 9:34:41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01期

摘要:黑龙江省富有美丽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古老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应该合理全面的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旅游特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产业,加快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增强民族间、地区间稳定发展,实现各民族、各地区繁荣昌盛。

关键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旅游文化;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谐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绿色无烟产业的旅游业,正以朝阳产业的殊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创旅游业,力争早日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迈进。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具有多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不容忽视的一个新亮点。尤其是以满族、达斡尔族、回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一.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黑龙江省拥有很好的观光旅游景区,如冰雪覆盖的山川、平原、森林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冰雪世界,夏天的森林原生态旅游以及火山地势景观、水域景观观光旅游等。这些旅游地区,均有少数民族的居住。黑龙江省现有53个少数民族、1772537人口。其中有满、朝鲜、蒙古、达斡尔、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柯尔克孜、回等10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04%。据史料记载,赫哲族是我国北方以捕鱼为主、狩猎为辅的民族;鄂

伦春、达斡尔等民族是我国北方以狩猎为主、捕鱼为辅的民族,渔猎是其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他们生活的无处不存在渔猎文化的鲜明痕迹。因此,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发展等,都存在很多潜在的优势,前景极其可观。

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效应

(一).经济效应

通过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建设小康开辟新的资金积累渠道;可以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达到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如,牡丹江市民族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在2007年一年,该市民族旅游业总计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该市还深入挖掘了民族特色鲜明、饮食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产品。黑河市逊克县发挥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做好民族旅游产业。逊克县新鄂沾河漂流和新兴库尔滨漂流很有特色,自开发至今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优美的风光给游客以美好的印象。几年来该县累计接待上级及外国友人23次166人,接待国内游客1万余人次,民族旅游项目正在形成优势,今后必将成为该地区鄂伦春族乡经济新增收亮点。

(二)生态效应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还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点的开发和建设,可以广泛重视生态资源并

能更好地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质量;可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地区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三)社会效应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业的一种有效表现。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体育项目竞赛以及传统文艺等民族文化表演和结合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等都具有很大的社会效应。一般来说,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将健身、娱乐、学习等内容融为一体,不仅可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认识,更可增强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意识、促进本民族自身发展。这不但对各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以及提高黑龙江省的知名度很有利,同时对增进地区间、国家间、各民族间各种各类文化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也很有利,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少数民族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系统研究和科学评价,并帮助其在发展方向、市场定位、开发步骤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以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宝贵资源;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搞好重点旅游景区的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投资环境。

(二)丰富民族旅游文化内容,打造旅游产业精品

在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上,应形成以特色民族村为龙头,民族聚居地为重点,进而辐射全省的开发格局,深入挖掘、整理最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等旅游资源,以便向游客推介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

(三)以文化为本,突出民族化与地方化

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与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突出旅游资源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命力之所在。

(四)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一方面,利用各种政策大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我省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入,建立开放性、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为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四.黑龙江省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事业的几点展望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点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为目标,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光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促进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和民族地区间和谐发展。

(一)旅游与环境一体化模式

建立人文、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村,以当地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观为依托,加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该地区自然景观旅游和少数民族人文旅游相互协调互动发展。如,建立满、朝鲜、达斡尔等民族风俗文化村时,以镜泊湖、扎龙自然保护区、金上京博物馆、滑雪场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开发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传统文化精髓、突出个性。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直观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感受。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可增添绿色内涵。在观光区,游客可以根据季节参与一些种植、耕作绿色农产品或摘果菜、掰玉米等活动,可以现场尝新。还可以在观光区内,参与有些传统饮食的加工作业。如,在山区可以参与采集、加工山野菜活动。这样,可以增加民族地区农业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使游客感到新鲜并收益。

(二)传统节日庆典模式

这是一种参与型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它以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活动为主题,以节庆和集会的形式,定期向旅游者展示民俗文化的动态旅游吸引物。节庆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旅游者参与节庆活动,可以最直接地了解、感受、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获得丰富的旅游审美享受,是现代生活方式下的一种文化旅游消费。

(三)民族型主题公园旅游资源模式

在一定区域内兴建的、将各民族民俗文化按照一定的风格和方式加以集中反映的人造景观。这种开发模式是民俗旅游资源的移动、仿制和浓缩,可以使旅游

者在短时间内领略民俗文化的精华。

总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旅游,不但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各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熊正贤,杨艳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民族学刊,2011.[2]井方,吴瑶.关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研析与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3]相华.鄂伦春族文化发展的困惑与思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4]汤莉萍,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5]华夏经纬网.文化遗产日周年反思:火了“商品”丢了“保护”.

第四篇:关于全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推动我县民族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县政协主席办公会议和年初工作计划安排,10月23日,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县政协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了情况通报并进行了讨论交流。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全县民族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民族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中国雪地风筝之乡”“黑龙江省门球之乡”等荣誉称号。2018年1到9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73%,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14.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人,间接拉动就业20000人。

(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扎实推进景区景点建设。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蒙古族风情,差异化、梯次化、标准化开发县内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拳头旅游产品。连环湖温泉景区是省内临湖而建体量最大的室内外温泉景区,景观温泉、别墅温泉和康养温泉闻名遐迩,特别是今年新启动的蒙医药温泉养生苑,填补了我省此类旅游产品的空白。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成为省内唯

一、国内最大的以哈布图?哈萨尔祭祀文化为主、以东北民俗文化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相融合为切入点的民族文化景区。富裕正洁寺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园林,被批准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大庆研究院,现正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此外,吉禾民族赛马场、多克多尔山等民族文化景区景点均有力拉动县域旅游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有景区景点14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3处。连环湖温泉景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岛景区、银沙湾景区荣获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龙江10大美景和大庆10景等殊荣。

(二)把握旅游发展新动向,稳步推进旅游营销策略提档升级。紧跟当前国内外旅游客源新变化,主动与旅游中介机构对接沟通,不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确保游客接待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发挥“旅游+互联网”作用,深化与新浪黑龙江、网易等网络媒体线上线下合作,特邀旅游达人对旅游产品进行即时性描写,在“新浪直播”“映客直播”平台开展网红直播,“水韵草原、渔牧之乡”线上宣传话题点击量突破3千万。在大庆市委党校、县天湖宾馆、阳光温泉假日酒店、客运总站、富裕正洁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旅游咨询触摸查询台屏,方便了游客线上旅游查询。结合县域旅游资源特点推出了杜尔伯特草原风情自驾游、自助游、主题游、定制游等精品旅游线路14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美誉度和吸引力。

(三)举办大型文体赛事,提升全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丰富个性化旅游产品,开拓多元目标客源市场,不断探索尝试将体育赛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县域旅游业多元发展。近年来,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3次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2届国际雪地风筝大赛、3届省级垂钓公开赛、2次龙菜烹饪大赛。同时,我们还举办了那达慕大会、民族文化节、开湖节、渔猎文化节、帐篷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湖节和渔猎文化节正申报省级最具品牌价值生态鱼文化项目。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节庆活动,拉动每年新增游客20万人次,助推杜尔伯特旅游向四季均衡方向发展。

(四)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助力旅游地服务功能大幅提升。按照建设特色美丽乡村、打造现代草原新城和旅游名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市政、交通、安居 “四大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6%,城乡广场公园等群众休闲健身场所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高铁每日经停23对,城乡公路里程达252公里,村屯巷道硬化达119公里,城镇化率、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分别达到38.9%、69.5%。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全县发展旅行社(门市部)5家,建有宾馆、旅店165家,拥有床位5000张,其中准星级以上15家、4星级2家。全县有特色农家、牧家、渔家、林家乐等260家,其中省三星级旅游家庭旅馆26家。拥有各类特色田园风光采摘园300家、特色蒙古包7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3个,有效支撑了休闲观光游的蓬勃发展。

(五)加快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旅游惠民红利不断放大。持续推进旅游业与三产深度融合,努力带动广大农牧民致富增收。突出“土地围绕旅游种、畜牧围绕旅游养、生意围绕旅游做”这一主题,全力推动农产品进景区,全县以绿豆、荞麦为重点的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增加至50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60万亩,已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土鸡、蛋鸭、肉鹅等饲养量达数百万只。这些农副产品很多都通过景区营销推介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县共有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70余家,主要销售农副产品、畜产品、工艺品、地工产品等6大类100余种,切实丰富了游客的“购物袋”“后备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民族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客源市场不稳、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民族旅游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民族文化挖掘不深。最具民族特色的“乌力格尔”“好来宝”、民族婚礼演绎以及四胡演奏等民族文化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

二是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精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不强。敖包祭祀、篝火晚会、安代舞、民族美食流于一般形式,优秀的民族歌舞还停留在舞台和广场,没有走进旅游景区。作为我县主打品牌的蒙医药温泉养生产品起步时间短,知名度小,没有形成产品号召力。

三是整体性不强。我县的民族旅游景点不少,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个景区都各自为战,缺乏整体的规划,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串联,很难给游客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力度,突出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发展的渊源所在。我县民族旅游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弘扬。要保护好那些体现着民族特性、属于杜尔伯特文化的精华部分的文化,包括民族的习俗、礼仪、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遗迹、体现民族特色的景观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旅游文化的保护涉及面广,政府要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多种职能。旅游企业作为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从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利最多,是民族文化保护理所当然的主体,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保护性开发,变资源优势为旅游发展优势。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引导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到民族旅游发展中。在民族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寻求一种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调动更广泛的社会主体成为民族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受益者,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农民对旅游影响态度消极和参与度不高问题。

(三)做好旅游品牌营销策划,充分发挥旅游活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我县民族地区优势,把民族文化旅游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特色旅游品牌纳入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计划,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宣传营销辐射面。充分释放“开湖节”“渔猎文化节”“雪地风筝赛”等活动的独特感召力,同时,提升那达慕大会、多克多尔山祭祀、民族赛马等活动的参与度,扩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我县旅游新名片、新爆点。

第五篇:民族发展

民族发展

一、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的,比如:生态环境恶劣,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够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我国政府如何解决民族发展问题

(一)民族平等团结

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二)民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l%。因此,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大开发就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二是开展“兴边富民行动”。这一行动是国家民委落实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三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四)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在发展少数民族科技事业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

(五)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六)尊重民族民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

(七)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有一些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如我国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二、我的建议

首先,要狠抓经济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是确保工作持续性的重要保证,是经济发展能否有效推进的重要基础。要以扶贫开发和经济发展为中心,项目落实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实现脱贫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为快速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进经济快速发展。

其次,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过程中,必须把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水、电、路、房和基本农田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实行定额补助制度,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支援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最后,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整体素质。通过派遣和邀请技术人员深入贫困村组现场指导生产、召开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科学种养殖水平,转变生产观念。推进“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广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经济信息,用健康文明、积极进取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增强自我争先发展的紧迫感,开拓进取、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三、结论:

总之,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搞好扶贫开发和经济发展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必然出现,因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时发现和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逐步脱贫奔小康,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下载民族旅游发展培训[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旅游发展培训[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关于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关于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湖北武当山旅游景点游览之所感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旅游部门对发展国内旅游重要性认识不够,发展国内旅游的方针、政策、措施不具体和缺......

    发展民族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发展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引起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我国,西方文化正以强劲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代青年热衷于过洋节并同时表现......

    浅谈宁德地区民族旅游[大全]

    浅谈宁德地区民族旅游 中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腾飞阶段,近年旅游人数和创汇都呈现较大程度的增长, 宁德地区也不例外。宁德地区位于福建东北部,东临东海,西邻武夷山,俗称闽东。面......

    民族旅游调研报告

    浅析如何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因此,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张扬民族文化个性、突出民......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优秀范文5篇]

    世界围棋源地 太行风景之都 --陵川旅游情况介绍 陵川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雄居太行山南端之绝顶,北靠上党盆地,西连晋城市泽州县,东南可俯视冀豫平原,与河南省辉县市、修武县接壤......

    基于旅游视角下云南民族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旅游视角下云南民族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09经济学20092035陈宏伟摘要: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与时尚,茶文化旅游是指以体察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旅游......

    云南民族旅游文化作业

    学院:资老师:顾专业:生物科学学号:姓名:付 环 学 院老 师2011162177 林 学科:云南民族旅游文化美丽的雨林之地——西双版纳 引言: 早期人们对热带雨林的认识,来自于15、16世纪欧洲......

    试论发展乡村旅游(优秀范文5篇)

    试论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作为满足城市居民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具有优越乡村旅游资源的上犹县应当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 上犹是全国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