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级无机化学作业四答案
中级化学作业
作业四:
1、判断方程式B2H6 + 2N(CH3)3=2BH3N(CH3)3是否正确。正确
2、判断方程式SOCl2 +Cs2SO3=2CsCl+2SO2是否正确。正确
3、判断方程式SbF5 + KF= KSbF6是否正确。正确
4、判断方程式Cr(CO)6 + C6H6=Cr(C6H6)(CO)3 + 3CO是否正确。正确
5、判断方程式Mn2(CO)10 + Br2=2Mn(CO)5Br是否正确。正确
6、.判断方程式Fe(CO)5 + 3KOH=K[Fe(CO)4H] + K2CO3 + H2O 是否正确。正确
7、判断方程式CrCl3 + 3Na + 6CO=3NaCl + Cr(CO)6是否正确。正确
8、判断方程式2CoCO3 + 8CO + 2H2=Co2(CO)8 + 2CO2 + 2H2O是否正确。正确
9、判断方程式Fe + 5CO=Fe(CO)5是否正确。正确
10、判断方程式 BF3NMe3 + BCl3 = Cl3BNMe3 + BF3是否正确。正确
11、.判断方程式 F4SiNMe3 + BF3 = F3BNMe3 + SiF4 是否正确。正确
12、(填空题)二茂铁比二茂钴稳定,原因是()。
答:Cp2Fe是18e,Cp2Co是19e13、(论述题)(CH3)3B和BCl3谁是更强的路易斯酸?
答:BCl3,因为Cl的电负性大于-CH3,而且是吸电子基,使中心原子硼具有更多的正电荷,因此路易斯酸性更大,故BCl3为更强的路易斯酸
14、(论述题)解释现象:Co(NH3)5F2+的稳定性大于Co(NH3)5I2+;Co(CN)5F3-的稳定小于Co(CN)5I3-。
答:根据SHAB理论,硬硬和软软结合稳定。其中酸或碱的硬度并非一成不变。如硬酸可以由于若干软碱配体的存在而被软化。因此,在Co(NH3)5F2+ 和Co(NH3)5I2+中,Co3+为硬酸,NH3和F均为硬碱、I较软。因此有五个硬碱NH3存在时,F配合物比I配合物稳定;但在Co(CN)5F3-和Co(CN)5I3-中五个软碱CN的存在使Co3+软化,从而使I配合物稳定。
15、(论述题)说明题:简述[Re2Cl8]2-的成键过程,并说明它的构象为什么是重叠式。答:Re3+:5d4,每个Re采用dsp2,与4个Cl形成平面正方形结构,剩下的d轨道之间分别形成d-dσ键、d-dπ键、d-dδ键,d键是两个dxy轨道通过面对面重叠形成的,所以[Re2Cl8]2-中Cl原子呈重叠构象。
第二篇: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级无机化学作业五答案
中级化学作业
作业五:
1、(论述题)你认为镧系元素的羰基配合物稳定吗?说出你的理由。
答:不稳定,理由有二:
(1)镧系半径大,不能生成强的σ配键;(2)次外层无d电子生成反馈π键。4f电子不参与成键。
2、上述各金属中可用羰化法提纯的是()。B
A:TiB:NiC:HgD:W3、下列提炼金属的方法,不可行的是()。B
A:Mg还原TiCl4制备TiB: 热分解Cr2O3制备Cr
C:H2还原WO3制备WD:羰化法提纯Ni4、下列元素中,可形成多酸的是()。D
A:NaB:FeC:AgD:W5、在单质金属中,最硬的是(),熔点最高的是()。A
A: Cr; WB:Cs,WC:Hg; CrD:Os,Mo。
6、在酸性介质中,Cr2O72-的氧化性比MoO42-的氧化性()。A
A:大B:小C:相等
7、下列哪种过渡金属具有低密度、高熔点和抗腐蚀的性质,而且强度高,能够制造军用飞机()。B
A:水银B:钛C:钪D:铬
8、(判断题)Mo与单质F2反应的主要产物是MoF6。正确
正确错误
9、(判断题)BCl3易水解则明显是因为B的缺电子性。正确
正确错误
10、Pr的磷酸盐为Pr3(PO4)4,其最高氧化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A: Pr2O3B:Pr2OC:PrO2D:Pr3O411、在可见区内La3+和Ce3+的颜色分别为()。A
A:无色, 无色;B:绿色,无色;
C:无色,粉红色D:绿色,粉红色
第三篇: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作业答案(中级无机化学)
1:[论述题]
1.解释CF3COOH的酸性比CH3COOH的酸性强.2.PCl3、AsBr3、SbCl3可顺利置换出Ni(CO)4中的CO,但NCl3、PCl5却不易,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是因为F是电负性最高的元素,F原子的极强的吸电子能力以及羰基的诱导作用,使CF3COOH分子中羰基O原子的正电性增强,从而对H原子的吸引减弱而使其易于解离。当H
4原子解离后,生成的阴离子CF3COO?中形成离域∏3,大大增加了该阴离子的稳定性。因此CF3COOH具有很强的酸性。
2.PCl3、AsBr3、SbCl3都有可用于 配位的孤对电子,也有空的d轨道可接受来自Ni的反馈的d电子,因而可顺利置换Ni(CO)4中的CO。NCl3虽然有孤对电子,但因N的电负性大,该孤对电子难以给出生成 配键。NCl3上虽也有反键空轨道,但能量较高,难以接受来自Ni的反馈d电子,PCl5其P原子没有孤对电子,所以难与Ni成键。
2:[多选题]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时,必须在少量盐酸中配制(而后稀释至所需浓度),才能得到澄清溶液,这是由于()A:形成缓冲溶液
B:盐效应促使SnCl2溶解 C:同离子效应 D:阻止SnCl2水解 参考答案:CD
3:[单选题]Fe3+与F-、Cl-、Br-、I-形成配合物,其稳定性最大的是()。A:Fe3+与F-形成配合物 B:Fe3+与Cl-形成配合物 C: Fe3+与Br-形成配合物 D:Fe3+与I-形成配合物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H2PO4-的共轭酸为()。A:HPO42-B:H3PO4 C:PO43-参考答案:B
5:[单选题]HCO3-的共轭碱为()。A:CO32-B:H2CO3 C:没有共轭碱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LiF、LiCl、LiBr、LiI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为()。A:LiF B:LiCl C:LiBr D:Lii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在水中TlBr的溶解度比TlBr3的溶解度()。A:大 B:小 C:相等 参考答案:B
8:[单选题]以HF为溶剂,醋酸为()。A:酸 B:碱 C:盐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HF、HCl、HBr、HI的酸性最强的为()。A:HF B:HCl C:HBr D:HI 参考答案:D
10:[单选题]硼酸H3BO3是一种()。A:一元中强酸 B:一元弱酸 C:三元弱酸 D:三元中强酸 参考答案:B
第二次作业
1:[单选题]下列氢氧化物溶解度最小的是()。A:Ba(OH)2 B:La(OH)3 C:Lu(OH)3 D:Ce(OH)4 参考答案:D 2:[论述题]
1.试从Jahn-Teller效应解释二价铜的化合物结构常常为4个短键,2个长键,近似为平面正方配位结构。
2.对配体L为P(CH3)3和P(t-Bu)3的配合物Mo(CO)3L3的合成而言,更易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体是(),原因为()。参考答案:
1.假设eg轨道采取d1x2-y2、d2z2的结构,即dx2-y2轨道上短缺一个电子,那么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小于z轴上的电子云密度,中心离子对x-y平面上的4个配位体的吸引力大于对z轴上的两个配位体的吸引。则x-y轴方向上的键比z轴方向上的键短。正八面体变成了拉长的八面体或四角双锥体。畸变结果体系获得一个分裂参数β的稳定化能。因为这时两个电子降低了β能量,一个电子能量升高了β。因此六配位的Cu2+配合物具有两个较其它4个为长的键。2.P(CH3)3,空间排斥力较小。
3:[单选题]已知配合物Cr(NH3)4Cl3的水溶液具有与NaCl溶液类似的摩尔电导率,且0℃时,每摩尔该化合物可以形成一摩尔的AgCl沉淀,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A:[ CrCl2(NH3)4]Cl B:[ Cr(NH3)4]Cl3 C:[ Cr(NH3)4Cl]Cl2 D:[ Cr(NH3)4Cl3]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估算配合物中自旋对磁矩的贡献最大的是()。
A:[Co(NH3)6]3+ B: [Fe(H2O)6]2+ C:[Fe(CN)6]3-D:[Cr(NH3)6]3+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Co(NH3)4Cl2]+系统命名和配位数正确的是()。A:二氯四氨合钴(III)配离子,6 B:二氯•四氨合钴配离子,4 C:二氯•四氨合钴(III)配离子,6 D:四氨合钴(III)配离子,4; 参考答案:C
6:[单选题]在晶体场理论中,在八面体场中Oh场作用下d轨道分裂为()和()。A:e,t2g B:eg,tg C:e,t2; D:eg,t2g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在判别高低自旋构型的参数有Δ和P,若()时为高自旋,反之为低自旋。A:P>Δ B:P<Δ C:P=Δ 参考答案:A
8:[单选题]下列配体能作为螯合剂的是()。A:SCN-B:NO2-C:SO42-D:H2N-CH2-CH2-HN2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ZnCl4]2-为()构型,[PtCl4]2-为()构型。A:平面正方形,平面正方形 B: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C:正四面体,平面正方形 D:平面正方形,正四面体 参考答案:C
10:[多选题]采用下列杂化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的有()。A:sp3d2 B:sp3 C:d2sp3 D:d4sp3 参考答案:AB
+11:[单选题][Co(NH3)4Cl2]有()种几何异构体。A:2 B:3 C:4 D:5 E:6 参考答案:A
第三次作业
1:[单选题]用作治疗癌症的含铂药物是().A:顺式-[Pt(NH3)2Cl2] B:反式-[Pt(NH3)2Cl2] C: H2PtCl6 D:PtCl4 参考答案:A 2:[论述题]
1.为什么羰基配合物中过渡金属元素可以是零价如Fe(CO)5甚至可以是负价[Co(CO)4]-?
2.你认为镧系元素的羰基配合物稳定吗?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由于CO 既可以给出电子对作为路易斯碱,与中心金属(或离子)形成配键,增大了中心金属的电子云密度;同时它又可以作为路易斯酸接受中心金属反馈于它的电子,从而分散中心金属的电子云密度,满足电中性原理。所以羰基配合物中过渡金属元素可以是零价如Fe(CO)5甚至可以是负价[Co(CO)4]-。2.不能。
稳定的羰基配合物中M-CO必须有反馈键形成,因Ln3+中不能提供电子形成反馈键,所以镧系元素不能形成稳定 的羰基配合物。或(1)镧系半径大,不能生成强的σ配键;(2)次外层无d电子生成反馈π键。4f电子不参与成键。3:[单选题]B5H9属于()分子。A:闭式 B:巢式 C:网式 D:链式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在直接氧化法自乙烯生产乙醛中()为催化剂,剂。
A:PdCl2, CuCl2 B:CuCl2;PdCl2, C:CuCl2;PbCl2,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硼氢化物B2H6,B10H14,B5H9中酸性最强的是()。A:B2H6 B:B10H14 C:B5H9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NO是()电子给予体。A:2 B:3 C:4 D:1 参考答案:B
7:[单选题]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特点有()。A:一氧化碳与金属能形成很强的化学键 B:中心原子总是呈现出较低的氧化态 C:大多数配合物服从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D:以上三种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下列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B B:C C:N D:O 参考答案:C
9:[单选题]下列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Cl-B:Ca2+ C:Sc3+ D:Ti4+ 参考答案:D
为助催化()10:[单选题]性质最相似的两个元素是()。A:Zr 和 Hf B:Ru 和 Rh C:Mn 和 Mg D:Cu 和 Cr 参考答案:A
11:[多选题]下列性质相似的元素是()。A:Al和Be B:B和Al C:B和Si D:Al和Ca 参考答案:AC
12:[单选题]估计Ru3(CO)12中共有()个M―M键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C
第四次作业
1:[判断题]判断方程式SOCl2 +Cs2SO3=2CsCl+2SO2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判断方程式SbF5 + KF= KSbF6
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判断方程式Cr(CO)6 + C6H6=Cr(C6H6)(CO)3 + 3CO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判断方程式Mn2(CO)10 + Br2=2Mn(CO)5Br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判断方程式Fe(CO)5 + 3KOH=K[Fe(CO)4H] + K2CO3 + H2O 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判断方程式CrCl3 + 3Na + 6CO=3NaCl + Cr(CO)6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判断方程式2CoCO3 + 8CO + 2H2=Co2(CO)8 + 2CO2 + 2H2O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判断方程式Fe + 5CO=Fe(CO)5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判断方程式B2H6 + 2N(CH3)3=2BH3N(CH3)3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
判断方程式 BF3NMe3 + BCl3 = Cl3BNMe3 + BF3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判断方程式 F4SiNMe3 + BF3 = F3BNMe3 + SiF4 是否正确。参考答案:正确 12:[论述题]
1.说明题:简述[Re2Cl8]2-的成键过程,并说明它的构象为什么是重叠式。
2.解释现象:Co(NH3)5F2+的稳定性大于Co(NH3)5I2+;Co(CN)5F3-的稳定小于Co(CN)5I3-。
参考答案:
1.1 Re(III)d4构型,形成4个dsp2杂化轨道,共接受4个Cl-配体,形成4个正常的键,Re的d2相互重叠形成键,同时,有两个d轨道相互重叠形成两个d键,最后一个dZ轨道面对面而形成一个键。为了有利于键的形成,Cl原子必须采取重叠构象。
2.根据SHAB理论,硬硬和软软结合稳定。其中酸或碱的硬度并非一成不变。如硬酸可以由于若干软碱配体的存在而被软化。因此,在Co(NH3)5F2+ 和Co(NH3)5I2+中,Co3+为硬酸,NH3和F均为硬碱、I较软。因此有五个硬碱NH3存在时,F配合物比I配合物稳定;但在Co(CN)5F3-和Co(CN)5I3-中五个软碱CN的存在使Co3+软化,从而使I配合物稳定。
第五次作业
1:[单选题]上述各金属中可用羰化法提纯的是()。A:Ti B:Ni C:Hg D:W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下列提炼金属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Mg还原TiCl4制备Ti B: 热分解Cr2O3制备Cr C:H2还原WO3制备W D:羰化法提纯Ni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下列元素中,可形成多酸的是()。A:Na B:Fe C:Ag D:W 参考答案:D
4:[单选题]在单质金属中,最硬的是(),熔点最高的是()。A: Cr; W B:Cs,W C:Hg; Cr D:Os,Mo。参考答案:A
5:[单选题]在酸性介质中,Cr2O72-的氧化性比MoO42-的氧化性()。A:大 B:小 C:相等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下列哪种过渡金属具有低密度、高熔点和抗腐蚀的性质,而且强度高,能够制造军用飞机()。A:水银 B:钛 C:钪 D:铬
参考答案:B
7:[判断题]Mo与单质F2反应的主要产物是MoF6。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BCl3易水解则明显是因为B的缺电子性。参考答案:正确
9:[单选题]Pr的磷酸盐为Pr3(PO4)4,其最高氧化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 Pr2O3 B:Pr2O C:PrO2 D:Pr3O4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在可见区内La3+和Ce3+的颜色分别为()。A:无色, 无色;B:绿色,无色; C:无色,粉红色 D:绿色,粉红色 参考答案:A
第四篇: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年教育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年教育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是非学术性的学习结果,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无意的、隐含的和非预期的。潜在课程包括学校文化方面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等:学生在学校各种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影响;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的影响,如学校与班级的传统、风气、舆论、仪式、规章制度等;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物质文化的影响,如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
2.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5.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2.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能让学生从中受益,提高教学水平以及有助于团体良好运转。(1)展示热情。(2)熟知你的教学内容。紧跟本专业领域前沿。(3)组织化。(4)活跃教学。(5)态度友好。
(6)建立成功的班级管理体系。(7)有步骤地教学。(8)掌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9)清晰交流。(10)有效提问。有区分的教学。
3.潜在课程的特点:内容的渗透性和差别性。潜在课程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由于学校间客观条件和长期形成的传统不一样,潜在课程又具有了差异性;内容上的全面性。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全面地包括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概念上的相对性。潜在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相互联系上的非系统性。潜在课程在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步骤,没有前后相继的知识线条等。
4.教育评价主要有五个功能:(1)诊断功能。(2)反馈调节功能。(3)鉴定总结功能。(4)科学管理功能。(5)激励导向功能。
5.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2)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三、论述题
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论述如下:
(一)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
生产力是人类凭借的应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所发生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即人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和劳动对象三个方面.其中,劳动力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只有通过劳动力才能制造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当一个人尚未掌握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有只是未来的可能劳动力.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要实现劳动力的在生产,就需要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她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通过教育发展的智力,使之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生产知识和技能;通过教育发展人的体力,使之获得适应生产需要的精力和体魄,从而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由此可见,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是劳动力实现生产必须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生产活动得以继续和发展,只有通过教育使人获得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成为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得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育生产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上述作用伴随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愈益明显和重要.这是因为,现代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者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发达国家的统计材料证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因此,通过教育培养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之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向受教育传授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有目的.有选择地以系统.概括的形式,用科学的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从而可以在短时间把人类社会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用同意时间向很多人传授科学知识,使知识的传授具有最高的效率,这是教育巨大作用的集中表现.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在生产,是一种最高效率的扩大在生产,学校是缩短在生产科学知识的“工厂”,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在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一方面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一方面对已经投入生产的劳动力进行在教育,这就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为先进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三)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授人类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即前人已经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但同时也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现代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既是已有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工厂”,也是新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基地,负担着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任务。
由于学校人才集中,科研设备较好,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有利于各门学科的协作,开展综合性课题和边缘科学的研究,以及可以从学生和研究生中不断补充后备力量,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因此.不仅可以直接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而且由于科学一技术一个生产体系的逐步形成,还可以创造出许多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例如,我国国务院发明奖励条例颁布后,近年被批准的全部发明项目中,来自高等学校的占有相当的比例(约三分之一左右).可见,教育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为物质的生产过程生产出新的科学技术一生产能力,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手段。
(四)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
在社会生产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因数.只是构成它的主题或实体部分,并没有把生产力系统包罗无遗.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新因素。
科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它还没有被应用到生产中去的时候,是作为意识形态而存在的社会精神财富,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当它被劳动者所掌握,转化为新的更高效率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扩大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时,就成为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一直接的生产力。
科学知识作为潜在的生产力,使之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需要经过“物化”的过程:需要通过技术发明.技术改新和技术推广,转化为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需要劳动者掌握科学知识,劳动技能,把新技术,新工艺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智力的物化,即科学知识转化为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转化为新的技术,工具和工艺,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一点也离不开驾驭客观存在的人,而人的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技术人才培养,是依赖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现在生产力发展上具有重大作用。
如前所述,学校教育进行科学知识的在生产,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知识.生产技术,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同时学校还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并把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既潜在生产力为直接的生产力.通过这两种转化,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名词解释)题目说明:(10.0 分)1.1、物质
2、辩证矛盾
3、社会存在
4、马克思主义
5、科学发展观
6、社会基本矛盾
7、哲学基本问题
8、矛盾分析方法
9、认识运动总规律
10、民主
11、垄断
12、资本
13、价值规律
14、资本积累
15、资本的有机构成
参考答案: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相互对立、排斥、反对,又相互联结、统一、贯通的趋势与属性。
3、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包含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尊重规律,理性发展;坚持联系,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永恒发展;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6、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
7、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对此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队此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8、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9、认识运动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循环之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阶段,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10、民主:是一种管理国家的形式,其本质就是体现民意至上,即代表社会的主流意志的公意,又体现社会大多数的众意。
11、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产生垄断,这是是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1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
1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整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14、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这种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15、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决定价值构成的变化,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就会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第二次作业(简答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它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答:辩证的否定观强调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强调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成是外在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和全盘的抛弃。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
答: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的观点;一切对人民负责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这种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5、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它体现了质与量的对立统一。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1)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2)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坚持适度原则。
6、什么是货币?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答:(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概括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9、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基本面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主要性质,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的变革发展。
10、机械反映论与能动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尽管它们都坚持反映论,但机械反映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简单的复制和机械地模写过程,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则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既从根本上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又克服了形而上学反映论的机械性、直观性、狭隘性,克服了人们在认识上的直观化、凝固化、片面化;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内在本质,实现了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方式有哪些?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第一,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第二,国家与私人共同投资的共有或合营企业。第三,国家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第四,国家运用宏观和微观的手段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12、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
1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什么?
答: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调整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文化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选择实践的方案,作用实践的对象,评价实践的结果,反馈实践的过程。
14、承认相对静止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平稳安定;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是渐进道路;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途径是妥协意识。
15、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坚持什么标准?
答:辩证分析法,必然趋势与偶然机遇相统一,历史分析法,社会发展与历史环境相统一,阶级分析法,时代潮流与阶级立场相统一。
16、”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三次作业(判断正误)
7、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错误)
6、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的矛盾。(错)
4、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错)
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
5、事物的假象就是人对事物产生的错觉。(错)
3、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错)
2、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错)
第四次作业(论述问题)
1、结合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答:①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②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其重要意义是:
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
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
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第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长期、艰巨的过程。切忌犯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切忌简单、机械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的单一的纯粹的过程,它会受到国际关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充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3、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首先,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其次,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而个性只能与共性相联结而存在,相比较而显现。脱离共性的个性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第二,两者是相互贯通的。共性与个性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关系,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针基础。这不仅是认识和解决矛盾的出发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基础。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第三,它具有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推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5、怎样正确地区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波动?二者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 答: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主要源自内在传导和外部冲击。内在传导主要是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外部冲击是指外贸和国际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克服。而后者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到了一定的周期就会发生。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认识、再实践”思想,对于实际工作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是: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群众观是一致的。第二,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发展的过程。总之,“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在根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7、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近七十年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都反复证明,无产阶级事业只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前进。任何别的思想理论、别的政党都不能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解放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8、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有什么重要的理论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共同的理论基础。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事求是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为了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两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次作业(材料分析)
1、案例 二十四节气与生产实践:
1)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什么? 答: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本来源。正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的长期实践与观察,日积月累才逐渐形成了这些谚语。
2)你认为这些谚语符合科学规律吗?为什么?
答:这些谚语只是经验的积累,还不能称之为科学规律。谚语通常是通过感性认识的方式积累形成的,虽然有其实践的客观依据,但毕竟是直观的、表面的、生动的认识,它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才能是真正的科学。因此,这些谚语作为经验的积累,还不能称之为科学规律。
2、案例 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
1)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阿拉伯之春”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任何政党、政 治集团和政 治人物的任何决策、管理行为都必须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凡是违背人民利益,必然会被人民所反对和抛弃。“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因为一个小贩的自杀而引发民众的抗议,事件爆发的真正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对。
2)通过这个事件,说明当前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这个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政党是一个警示,那就是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正开展持续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3、案例 苏联解体已经15年了,在这期间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让俄罗斯老百姓感到自豪,倒是苏联的一些成就至今在俄罗斯人心中仍引以为荣。近日,《消息报》刊登了全俄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列举了苏联时期俄罗斯人引以为豪的十件大事。
1、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
(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第二,苏联的建设也存在严重弊端,如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等。长期执行这一政策,会带来极大弊端。
2、前苏联的解体与社会主义制度有必然联系吗? 答:前苏联的解体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这是因为前苏联社会存在着四大矛盾: 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实践上的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扩大; 理论上的民族团结和实践上的大俄罗斯主义及严重的民族问题;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实践上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推行;理论上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实践上的苏共领导特权腐化严重丧失先锋性。因为没有解决好这些矛盾,才导致了苏联解体。
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遵循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以上经验,就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4、案例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透析
1)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必须批判的?
答:近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任命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的执政党通常主导和独占国家权力,并为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谋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其他政党作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由于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往往对执政党采取对立的态度和做法,为反对而反对,使其执政效果受到很大的牵制和影响。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谓“跛脚总统”、“跛脚内阁”屡见不鲜。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明确赋予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两党制、多党制和议会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实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选举方式实现政党轮流执政,以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有时为了选票也会考虑民众的意愿,但其本质是金钱政治,有钱人的游戏。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民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人民政协则按民族、界别、党派和人民团体,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推举产生委员。这种广泛的代表性,使我国的政治制度建构于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使中国特色民主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包容性和广泛性。2)根据上述材料,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
答: 从本质上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就是政党体制。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2、政党通过竞选成为控制议会的多数党并由此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3、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党制度的优点:
1、国会由不同政治观点的党派组成,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必须获得国会的批准才能履职,也就是说国会拥有对国家机关的负责人任免的权力,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人事安排过程中的权钱交易;
2、由于执政党与在野党在政治利益上的天然对立性,天然的结成了廉政监督机制,由此形成了对于公权力部门(政府)的执政监督,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公权力执行过程中的腐败滋生;
3、由于执政党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因此执政党出台的政策、方针就必须关注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否则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就无法实现,甚至在以后的选举中被人民用选票抛弃。政党制度的缺点:由于政党具有各自不同政治主张和利益,因此在政策、方针上常常是对立的,由此导致政党为了捍卫自身利益对反对党派进行打压,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将国家、人民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