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各种难

时间:2019-05-13 11:0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各种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各种难》。

第一篇:浅谈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各种难

浅谈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各种难

一、真记者,假记者

面对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现状,不难看出媒体舆论监督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近年来,记者频频遭到报复、扣押等可谓是屡见不鲜,作为新闻事业的主力军遭遇这样的事情,真是可悲至极,但更可悲的是相关负责人却迟迟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就反映了我国新闻法制建设存在制度上的缺陷:言论自由规定的宽泛、权利虚化;新闻活动的权利条款存在法律空白;新闻工作者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等。真正的记者没有真正的记者证和法律地位保障,而假记者却可以为了个人利益活跃在社会各界。而且,相关部门对于这些状况只是持着回避、包庇的态度。所以,更应该出台《新闻法》来弥补我国在新闻法律制度上的不足。

二、隐私可以自由吗?

2011年7月8日,以窃听闻名的《世界新闻报》被迫停刊,兴于丑闻也败于丑闻。窃听事件反映了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新闻事业现状之一。在新闻报道商业化的时代里,一些媒体为了获得独家新闻,多采取令人不齿的行径,已经远远越过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

在我国,正常的新闻自由时常被限制,但那些公民的隐私却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被传播,伤害到公民的合法权益。虽然,现在网络也是进行新闻自由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瓶颈还是很高。真正需要传播的事实被各种理由和手段拦截,所以,针对隐私与新闻自由的矛盾,应尽快出台合理的《新闻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水准,净化新闻事业的不良风气。

因此,为了使我国新闻法制得到完善,真正的得到新闻自由,放松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内容,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以及新闻行业之间的关系,出台合理的《新闻法》刻不容缓。

黄瑞霞 ***级新闻学

第二篇:新闻法制建设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查题(二选一)2000字

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又要符合法的精神。

(一)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法制建设的健全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西方国家最早提出新闻法,但是中国应以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的新闻法制模式。即应当建立与中国新闻传播活动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闻法律制度,包括新闻信源的管理与开采、新闻作品的生产与传播、新闻侵权的构成与救济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套而行之有效的法律机制,使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侵权必究,从而保障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真正做到及时迅捷、客观真实、公正平衡,以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现在已有了一些零散的新闻法律规定,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新闻法律机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拨乱反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虽然尚未出台过直接命名为“新闻法”和“出版法”的法律,但是在已经建立的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中,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法律规定和法律表述。

那么,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如何做到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法的精神呢?

(二)社会主义政治环境下的新闻法制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我国,立法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立法的过程,是深刻反映党对中国国情、民心民情民意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把握和规律性认识的过程。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后的执法司法,都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法治国,是党的既定方略。依法治国,体现为各个领域的法治,理所当然包括新闻事业。因此,我国的新闻法制建设体现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的党性原则,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的意见。它要求新闻法制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作为党的“喉舌”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起新闻法制,来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行为,使新闻事业能够保持党性。

(三)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如何符合法的精神?

法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自由,民主的精神。它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法是否合理?第二,法是否能得生最大程度的普及?第三,法的尊严能否得到维护?第四,是否需要变法?

(1)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实行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闻立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新闻自由;明确规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新闻工作者拥有采访报道权利、批评权利、评论权利和舆论监督权利。

新闻工作者的这些权力来源于我国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权、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人民监督和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即新闻自由。这些自由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新闻工作者是公民,当然享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

新闻工作者的这些权利,是公民行使表达权和知情权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一种职业权利。这种权利在正当行使时,如果遇到外界干预、阻碍,甚至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身体受到伤害,就要诉诸强力,及时得到法律救济保护,对侵害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利的种种行为予以严格制裁。

(2)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实行新闻自由原则。

新闻自由,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其表达自由与信息自由,是信息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公民知情权在新闻领域中的体现。

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实行新闻自由原则,那种认为实行新闻自由原则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主张,显然是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对国际态势的了解没有与时俱进。

但是,与此同时,新闻立法也明确规范了对新闻自由的限制。中国的新闻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而不是毫无限制的自由。即使传统新闻自由主义者,也没有人承认过绝对的新闻自由。即使在所谓新闻最自由的美国,也没有哪个有责任心和思维稳健的人希望新闻是完全自由的。理智的新闻传播者,在追求新闻自由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因此,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在维护公民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法律,对那些不利于国家安全保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

(3)中国新闻法制建设体现民主的精神。

中国新闻法制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部分,新闻法制是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原则而制定的,专门用以调整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党和政府与媒体及受众等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则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司法设施等运行机制。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的表现形式。中国新闻法制建设中最关键的,也是最中心的任务就是新闻立法。新闻法的建立,必须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即必须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投票裁定。因此,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充分体现了民主的精神。

第三篇:我国保密法制建设的历史

保密工作出台的重要文件

1926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组织部通知—加强党的秘密工作》(组织部通告组字第3号)

第一次从革命全局的高度,阐述了秘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全党把秘密工作“同当前政治斗争相结合”,并对文件移送等提出了明确保密要求。1928年,中央先后下发《中央通告第四十七号--关于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密工作》

1934年,《中共中央关于秘密工作基本规则》等文件,有力地扭转了党组织不适应秘密工作环境,以及党内同志的反动告密所造成的严峻局面。抗战爆发后,党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合法地位。

1934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不了《关于转移中的文电处理和保管办法》,系统规定了战争环境中文电保密工作的各项制度。

1937年,中央制定《保守党内秘密条例》,对党员保密提出具体要求。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面积的扩大,党以秘密斗争为主的局面开始改变,保密工作也逐步走向统一和公开。

1943年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阅读党内秘密文件的通知》,提出了以文件内容为条件、以下发文单位性质为依据,以客观环境为基础划分文电密级的统一标准,将文件划分为“普通件”、“普密件”、“机密件”、“绝密件”四类,并规定了每一级的具体内容范围,规定了阅读人员范围和纪律。1947年新华总社《注意在报道中不要泄密军事秘密》的指示

1947年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制发了《关于按重要性与机密性处理文件的规定》,就涉密文件的保密管理作了进一步规定。

1948年,中央印发《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章程》和《各级保密委员会章程》,对中央和各级保密委员会的性质、任务、组织及工作方法作了规定。1948年8月8日新华总社《关于严守军事与生产秘密,防止单纯新闻观点的指示》

1948年10月6日中宣部《关于新华社发电保密制度的规定》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机要保密工作规定《机要规则》,确立了党政军机要电讯工作统一领导体制,对电讯密件以及机要电讯人员的保密管理提出严格要求。

1949年,中央军委又制定了《关于机要工作制度》,对机要电讯保密管理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规定,并明确提出“电讯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确实、迅速、秘密”。1949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关于严防帝国主义分子反动新闻记者刺探政情军情的指示》,为正确处理保密与新闻自由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1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保守党与国家机密的补充决定》,明确指出:“保守党和国家秘密,乃是关系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的问题。各级党委必须重视保密工作,并将这件工作作为自己经常注意的工作”,这两份文件时新中国初期波阿米工作的指导性文献。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960年3月,中央保密委员会起草了《关于保守国家秘密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作为党内法规下发施行。《暂行规定(草案)》对《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作了细化和调整。

第四篇: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现状

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现状

摘要:坚持依法治体,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是我国未来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和任务。为此,需要对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体育法制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深入开展体育法制发展的战略研究。本文就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目标、方针、道路以及对策等基本战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关键词:依法治体、体育法制、发展战略、战略研究

我国体育法制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以法律为主导,相关行政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有机体系。其中法律是指历经25次重大修改于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填补了我国在体育领域的立法空白,结束了我国体育事业无基本法可依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开始进入了“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新阶段。《体育法》的颁布实施为保障公民体育权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为实现体育工作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体创立了规范,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建立了保障,也为制定配套的体育法规规章奠定了基础。除《体育法》之外,还有众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作为补充。据统计从1979年至今,各级人大和地方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颁布有关体育的法规和规章近千件,涉及体育的综合治理、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育产业化经营、体育纠纷解决、运动员体育权利保障等各个具体领域,为《体育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体育立法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应看到,我国体育法制建设仍是体育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体育法制建设滞后的状况仍然存在。例如体育立法的效力等级较低。现行中央级体育立法中,只有1件法律、3件行政法规和几件法规性文件,大量的是体育部门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行政规章。

1、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道路选择

我国当前任处在深刻变革与转型的历史期。体育法制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服从于尚不发达的现实基础和加速赶超的发展要求所形成的双重制约,充分兼顾综合利用多方面的发展变量,走出一条符合社会转型规律、反映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与体育法发展鲜明特色的依法治体之路。为此,要注意处理好以下诸方面的双向协调关系:

1.1坚持超前引导与渐进发展相协调

法律作为能动的行为规范,能够对社会事业实施前瞻性引导。市场经济“先规则后市场”的客观要求,更明确提出了以法律规范和引导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法治体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加速体育法制化进程的要求,尽快改变我国体育法制还不能很好满足现实需要的状况,从而使加强超前体育立法、加快体育法治发展具有极大地现实紧迫性、但是,由于受我国现有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体育发展水平的制约,现有体育法制的许多环节较薄弱,广大公民和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法制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依法治体又必须依赖于它所存在的客观基础,渐进式的向前发展。

1.2实行国家法制与地方法制相结合构建体育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对体育法制建设进行全国性的整体规划与部署,加强中央级的体育立法和统一执法与检查应置于体育法制工作的首位。但我国毕竟是幅员辽阔、地

域差异明显的发展中大国,为保证国家体育法制部署的具体落实和因地制宜发展各地的体育事业,必须加强地方的体育法制建设。特别在有些中央级体育立法意识难以出台或有些全国性体育法制措施尚未采取之时,发挥地方体育法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显重要。同时,中央和地方的体育法制都应加强人大、政府的统一领导,体育部门要主动争取,与有关方面搞好协调。

1.3制定组织规范与立法规范相补充

依法治体所依之法,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权威性、普适性规范。在我国许多具体的体育工作还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加快体育法的配套立法,仍是体育法制首要和长期的任务。而在国家立法一时难以满足体育发展现实需要的现阶段,还要根据体育活动与组织高度社会化、民间化的特点以及体育工作显著行业自律性的特征,严格体育部门特别是各类体育社会团体的依法治理,加强台体育组织的建章立制,完善体育组织的内部管理规范,以此作为体育立法的延伸和补充,共同促成依法治体的有序局面。

1.4适用专门立法和公共立法相配合体育法制建设能够相对独立的存在,在于有着反映体育特殊性的专门体育立法及其构成的体育法规体系。国际体育发展和我国体育法制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专门体育立法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性。然而体育法制有事置于整个社会法制系统之中的有机部分,需要国家公共立法和其他有关部门立法的共同调整。当前,在加强专门立法的同时,有必要特别强调在各类公共立法和相关部门的立法中,要对体育的利益和发展予以更多的考虑和体现。

1.5确保加快立法与有效执法相同步

立法与执法是法制工作两个最基本的环节,依法治体必须做到并保证体育立法和体育执法的同步发展。为了实现建立体育法规体系的工作目标,特别是在我国体育立法离完善配套还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必须对体育立法予以更大的关注和投入,调动更多的力量开展体育立法的调研和拟制工作。而在体育立法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加大体育执法及其检查力度的问题已被提上议程,并将在今后的体育法制实践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工作比重。为此要积极采取各种务实性对策,保证体育执法的规范性和体育执法监督检查的有效落实。同时,要注意在立法层面上更多的烤炉体育法规的实施效益,加强体育立法与体育执法的双向反馈。、加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战略对策

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必须体现和落实于依法治体的各项具体任务和实际举措,采取有利于战略发展全局的实施对策。从我国体育法制工作的现有状况和未来需要出发,当前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切实加强对体育法制工作的领导

2.1.1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法制意识,高度重视法制工作,将体育法制建设置于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对体育法制建设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计划。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对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规定,切实将体育法制建设作为实施体育宏观管理的首要内容。

2.1.2建立体育法制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主管体育法制工作的领导分工,保证体育法制工作在部署安排、机构队伍、制度措施、操作运转、物质保障等方面的全面落实。要将体育法制工作作为衡量体育部门领导素质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纳入体育工作综合评价体系。

2.1.3为保证体育法制工作的规范化运转,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体育法制工作的计划和年终总结检查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应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不同主题体育法制工作会议的做法,指导和推动全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发展。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人大、政府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体育法制工作的研究与交流,对体育法制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1.4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同级人大、政府及其法制职能部门汇报体育法制工作,与司法部门进行沟通,主动争取他们对体育法制建设的关心、领导和支持,并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团体的联系与配合,共同推动体育法制建设的发展。

2.2 强化体育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2.2.1要下大气力建设好全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指挥系统。国家体育总局对现有政策法规司的部门与人员配置,应进一步向加重法制工作的方面调整,扩大专职体育法制工作人员编制,扩大法制工作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实际效能。国家体育总局各司和各职能处室,都要有分管体育法制工作的领导和责任人员。

2.2.2在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中,有条件的应争取保留或设立体育法制工作的专门机构。不设立专门体育法制工作机构的,应明确管理体育法制工作的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各层次紧密衔接的体育法制工作组织网络。

2.2.3全国性和省级的体育管理中心、体育社会团体中,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处理法律 事务的职能部门或分管部门,指导本组织依法开展体育工作,协调各方面的法律关系,切实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4加强对体育法制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建立岗位培训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采取有效的组织和激励措施,提高体育法制工作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省市以上的体育行政部门和有条件的体育组织要积极招考和引进一定数量的法律专门人才。通过各种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能胜任工作需要的体育法制工作队伍。

2.3大力推进体育配套立法的步伐

2.3.1以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法规体系为目标,在现有体育法规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体育立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国家体育总局和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深入分析把握体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做好体育立法的预测和规划,特别是要努力争取和进入高层次的立法计划,并做好落实体育立法计划的督促检查工作。同时,要根据形势与事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体育立法规划与计划的调整和修订。

2.3.2根据我国体育领域仍存在着许多无法可依现象的实际情况,要继续把积极扩大体育法规数量作为当前体育立法工作的重点,加快进行体育改革与发展急需的重点与难点立法项目和重要领域空白立法项目的调研与起草,并根据建立体育法规体系的配套立法要求,尽快实现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的转变。同时,要努力提高体育立法的效力层次,争取在未来十年间再出台1~2部单行体育法律和10余部体育行政法规。另外,要建立灵敏的立法反馈机制,做好体育法规的清理、修改和编纂工作。

2.3.3要根据《立法法》和有关法规,严格执行体育法规的拟制规范,严格把握立法程序和立法审批制度,做好立法调研和论证,吸收专家、学者参与体育立法过程,加大体育立法中的科研比

重和科技含量,坚持立法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克服和避免立法中的任意、轻率行为,努力提高体育法规的内容和形式质量,提高体育立法的时间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4体育立法中要继续坚持“协同作战,立体进攻”的思路。一方面,要搞好中央体育立法和地方体育立法的相互促进与配合,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地方体育立 法的更大发展;另一方面,要主动加强体育部门与其他行政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克服和减少 部门立法上的冲突与脱节,努力扩大体育立法的社会范围和实施效果。

2.3.5根据我国未来社会与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立法应予以加强的重点,主要在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身、充实运动队伍和体育竞赛管理、强化体育设施建设与保护、加快体育经营与市场管理、促进体育纠纷解决、建立体育行业标 准等有关方面。

2.4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体育执法与检查监督制度

2.4.1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作为各级政府负责体育管理的职能部门,是体育行政执法的基本主体。要加强有关工作,履行法定程序,在现有部分体育行政部门或在部分体育工作中享有执法职权的基础上,使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普遍取得全面的体育行政执法资格,全面纳入政府行政执法体系,建立起通过政府培训考核确证的专门化体育行政执法工作队伍。

2.4.2积极建立各种体育执法工作制度。在总结和推广部分地区体育行政执法经验的基础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体育执法岗位责任制度、体育执法程序制度、体育执法检查监督制度、重大体育案件备案制度、体育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持 证上岗制度,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体育执法工作考评制度、体育执法职责分解制度、体育行政复议制度、体育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等。

2.4.3普遍开展各种方式、多方面内容的体育执法检查工作。体育行政部门除了要做好日常性的行政执法外,要主动会同各级人大、政府和联合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阶段性和 专题性的联合执法检查,加大体育执法检查的力度。要通过行政执法和必要的司法手段,有效解决各种体育纠纷,坚决追究各种体育违法行为,建立良好的体育法律秩序。

2.4.4加强体育行政执法的作风建设,严格体育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及时防范和纠正各种执法不当甚至滥用权力、徇私枉法的现象,加强对体育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增强体育行政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确实保障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的体育权利。

2.4.5建立多方位的体育法律监督保障,在体育行政部门以及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体育执法自我监督的同时,要充分争取和保证权力机关、检察机关、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体育 法的实施行使监督职能,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举报、信访、投诉等法律监督途径,重视和发挥新闻舆论对体育执法的监督作用。

2.5 努力探索多样化的体育法律服务途径

2.5.1随着体育法制建设的发展和体育活动与工作中法律事务的增加,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社会团体要主动联系、大力支持社会上的法律服务机构,或者与法律服务机构进行联合,积极开展面向体育工作实际的体育法律指导与服务业务。

2.5.2创造条件,摸索经验,积极探索并创立由法律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组成的专门体育法律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内部运行机制,为广大体育工作者、体育组织和其他组织与公民

处理体育法律事务提供各种帮助、代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2.5.3逐步完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多层次结构的体育纠纷处理体系。健全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内部纠纷处理机构和制度措施,完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行政复议管理部门和工作规范,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仲裁机构和配套制度。

2.6广泛开展体育法制的宣传教育

2.6.1按照国家的普法规划,继续在体育系统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在各个体育部门和单位普遍建立体育法制学习和培训制度,加强广大体育工作者一般法律知识和体育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队伍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全员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体育法制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学习与培训,逐步将体育法律知识作为任用、晋升、提拔体育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和基本条件。

2.6.2加大体育法制的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咨询、讲座、比赛、重大体育纪念活动等多种媒体和活动形式以及出版有关的普及读物等,传播体育法律知识,宣传体育法制建设形势。各体育报刊和电视体育频道以及其他媒体的体育专栏和专题,应安排一定的体育法制宣传内容,尤其要注重做好体育新法规、体育法制工作先进经验、典型 体育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宣传报道。

2.6.3体育院校要把体育法制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体育法制的必修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对体育大学生进行体育法制的基础教育,增强体育大学生的体育法制观念。有条件的其他院校也要尝试进行体育法制的专题讲座。

2.7深入进行体育法制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

2.7.1体育法制工作机构以及承担体育法制任务的其他体育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体育法制的理论研究,并将其与体育法制的工作研究、政策研究以及其他工作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注重对体育法制实际问题的法理分析,建立和坚持实行对重大体育法制问题决策的科学论证制度。

2.7.2组织体育院校和体育科研单位中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开展体育法学研究和承担体育法制工作项目的研究任务,并动员和吸引法律、法学工作者及其他理论工作者对体育法制 工作的积极参与,形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和学术水平的体育法学研究队伍,提高研究数量和质量,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法学体系。

2.7.3加强体育法学研究的组织建设,逐步在全国建立2~3个体育法学的研究基地,积极筹建隶属于中国法学会的体育法学分会或专业委员会。同时,要发挥好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教材委员会在组织体育法学研究和体育法学教材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2.7.4加强体育界和法学界的联系与合作,在体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组织的支持 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法学研究和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拓宽体育法学研究的立项与经费渠道,国家社科基金的体育学项目和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项目应保持一定数量的体育法制选题,对重大体育法制问题应组织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做好体育法学研究成果向体育法制实践的转化工作。加强与国外体育法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对国外体育法学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吸收。

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事业也必须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实现依法治体。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J].1996,3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J].1995.8

[3]国家体委,关于加强体育法制建设的决定[J].1997.1

[4]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2000,12

[5]王勇飞,王启富,中国法理纵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97

[6]周旺生,立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47

[7]袁伟民,在全国体育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体育工作情况,1996;(9·10):16,19

[8]任建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M],北京:法律出版社.[9]王建中,《体育法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10]吴宋姣,大学生对体育法规的认知现状研究 湖南大学,2006,D922.16;G645.5

第五篇: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对于新中国来说,法治还很年轻还不够健全,但是我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工作不断加强。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同志亦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之处,必须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的建设正是在铸造这个国家的规矩。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为了保证国家公职人员不变质、不变色,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准绳,处理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许多问题才好解决。

我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实现全面进步。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作为上层建筑总体上是与我国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法治的建设,是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正如江泽民所言:“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下载浅谈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各种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各种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加强道德与法制建设 构建和谐和谐社会 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论......

    加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必要性(5篇)

    加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体育法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调整体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制定体育法是体育战线酝酿已久和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1988年国......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

    我国福利彩票法制建设的思考(精选5篇)

    我国福利彩票法制建设的思考 一、我国福利彩票的发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我国的福利彩票于198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门负责唐政秋 发行,其宗旨是“扶老、助残、救孤......

    我国的航天新闻(定稿)

    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我就和大家谈一谈有关我国航天科技方面的事情。想必大家听过或看过一些关于火星人的故事,说火星人曾经拥有很高的文明,但是由于环境的原因,灿烂的文明才消......

    法制建设

    《教师法》等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教......

    法制建设(汇编)

    政治建设:法制建设 2006年 由“开门立法”谈起——如何理解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 当前建设法治社会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制建设

    尹灵芝镇阳坡村法制建设 示范村材料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我镇法治建设,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工作经验,按照县政法委相关文件精神,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