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

时间:2019-05-13 11: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

第一篇: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

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

学习日语已经两年,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日本人曾经那么热情深入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在学习中国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在人与人的交往方面日本人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交往准则。

对于我们大学生,特别是学习日语的我们来说,认清这些人际交往中的差异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及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此我想说一些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差异。

(1)人际关系差异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交友方面,日本人和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中国人较日本人外向,在社交时则往往显示出外向和主动。但形成的关系热得快,冷的也快。常常是时过境迁,人走茶凉。而日本人在与陌生人接触时感到拘谨,呈现出保守和自谦的态势。他们的人际关系,热的慢,冷的也慢,是经过长期接触,相互了解,互相办事才能建立的。一旦建立,不轻易中断,很难解体。最重要的是,和日本人交往,就要留出一定的距离,不要走得太近。

我想到日语老师曾讲过的一篇日本人写的文章,说的是他第一次到中国任教时,中国学生问问题时习惯到讲台上离老师很近的地方,这时候他就会非常的不习惯,不自觉的就会向后退,这

时候中国学生就会再向前,他再后退。

还有外教也曾经讲,他刚到中国时,看到校园里很多女同学手拉手一起走的时候很奇怪,他说在日本基本上是看不到这样的情况的,即便是很好的朋友也会留出一定的距离。

通过这两件事,我就感到“距离”在日本人的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一般见面时不能询问个人隐私的问题,他们通常讨论的就是天气情况。中日两国不同的人际关系准则,交友方式,形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交际距离和文化摩擦。

(2)餐饮酬酢中的习惯差异

餐饮酬酢,是人们常用的交际手段。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采用这种方式是与人沟通,增进感情,但在具体习惯上有很大不同。

首先,在日本人之间,付账时一般习惯于AA制。AA制日语叫做“割勘”。一般情况下朋友们一起上餐馆、酒吧,如果事先没有说好谁请客,就都采用AA制的付钱方式。“割勘”意思是按人头数分摊计算,各自分担自己的费用。AA制源于欧美,它的好处是各付各的,自用自付,心安理得,免得欠下别人请客吃反的人情债。不但上餐馆是这样,就连乘公共汽车也是如此,各付各的车费,相互之间清清楚楚。而中国人,通常是一个人付账,或抢着买单,以示友情。

其次,在饭菜数量上,中国人做东时,习惯于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以示盛情,客人也不能全部吃光。而日本人不论是在家

里还是在餐馆宴请客人,都根据实际需要的量来准备,客人一般必须都吃净,以示饭菜可口。如剩下,则显得不礼貌,有主人招待不周之嫌。

说到这两点,我就想到,有一次和日本外教一起吃饭,点菜的时候,他点的就只是每个人够吃的份,而且自己碗中的饭菜也吃得很干净,吃完结账的时候,按中国的习惯,理应我们请客,可外教还是坚持要AA制。

再者,在夹菜和劝酒上,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人习惯于给人夹菜,表现热情。日本人在就餐时绝对没有中国人的虚饰和客气,他们习惯于把喜欢吃的菜肴的盘子拿过来,拨到自己的吃碟里一些。在劝酒上,中国人习惯于想方设法让对方多喝,且认为白酒才能代表诚意,啤酒是上不了台面的。而在日本,他们一般习惯喝啤酒或日本清酒,度数都是很低的,喝酒只是代表一种心意,而中国的白酒都是高酒精度,日本人是喝不惯的。和日本外教出去吃饭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喜欢喝啤酒。

总的来说,在餐饮酬酢中,中国人往往显得过于热情,这固然表现出历史悠久的国民的大气,但如火候掌握不好,处理不得体,则不光浪费钱财,还会给对方造成不适感,形成文化交际距离。这让我想到一个笑话: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某高校,一些日本老师初次来中国任教,学校餐厅也没有接待日本客人的经验。一次给日本老师上了饺子,他们全吃光了,厨师以为不够吃,又煮了一些端上来,又吃光了。厨师暗想这帮日本人可真能吃,又

赶紧包了一些端上来,这次实在是吃不动了,只好剩下。事后双方都感觉不对,找人问明之后,不觉大笑。这就是文化习惯的错位闹出的笑话,所以我们在交际中,就要避免这些摩擦。

(3)赠送礼品时的差异

互赠礼品是古今中外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如此,但也有一些差异。

在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这就是“义理”。这种“义理”观念,要求人们时刻不忘自己得到的恩惠,在现代社会,便演化为想给予自己关照的人赠送礼品,并衍生出赠送礼品的规矩。

在日本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次的给人送礼的经验。如小孩出生、升学、结婚、乔迁新居的贺礼,也有每年7月的中元节和年末等送给恩人礼物的时节。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

日本人送礼品,与礼品本身的价值相比,更具有一种符号价值。即是向对方传达感谢、感恩的信息。因此,除了特殊的原因一般是不送贵重礼品的。与日本人的送礼相比较,中国人的送礼,具有更强的世俗功利目的性。

听在日本的学姐说过,在日本,有的中国留学生为求导师办事,采用中国式的送礼方式,被拒绝并形成恶劣印象。日本人的习惯,是尊重强者,凡事大都要靠本人的努力。只有自己刻苦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一味靠关系,靠送礼打点,往往行不通。

日本人在外出旅游时往往会给朋友带回礼物,但都是些小玩意,有的礼物在中国看来实在拿不出手。如非常精美的包装,打开一层又一层,最后看到里边是一双袜子或一个手绢。

日语系的学生,在元旦或一些节日的时候,也会给外教送礼物,但通常也就是一些茶杯啊,小工艺品之类的普通东西,当然中日两国的人际关系中的差异还有很多,虽学了两年日语,也学了很多关于日本的风俗文化,“走进日本”这门课也让我看到了更多面的日本,但对于大二的我来说还是不可能全部概括出来,这也将是我以后要继续学习的东西。当然,了解了这些也并不一定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管与什么人交往,相互的信任,情感的融合,真诚的态度,才是凝聚友谊的纽带。

第二篇: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 姓名:代鑫鑫 学号;0410110224 摘要:商务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商务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商务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商务礼仪的精髓。为解决在与日本人商务谈判时,中国人由于某些方面不了日本人解而被误解,介绍一些日本人的禁忌,以便于双方更好的交流,因此了解日本人是有必要的,要赢得日本人的青睐,必须围绕“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来展开。所以学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关键词:日本人 生活禁忌 中日交流

1.交际中的禁忌

1.1对日本人的称呼的禁忌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要叫他们的名字。口头上只称姓加上先生就行了。第一次见面之后,通过晚间的娱乐活动,同你的日本伙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表示尊重,这时你可称姓加上君,如山田君。这会使你们的关系更近一些,但是,“君”不应加在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姓名。如果对每一个都以君相称,在日本人眼里就是不真诚的表示。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日本经理,他的地位与你的相同或比你高,或是一位明显比你年长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你则不必进一步熟悉,应一开始就尊称他为某君。如果是一位女性,对谈判小组里的任何一位男性都应尊称为君。

1.2交谈的禁忌

同日本人谈话时,往往你说一句话,他就答一次“嗨!”(是的意思),这并不代表他同意你的意见,而是礼貌的一种方式,表示他在专心听,他听懂你意思了。在别人说话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也不可老看手表,或做申懒腰,打哈欠等漫不经心的动作。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的议论,也不与妇女无休止的攀谈,在日本,妇女的地位与男子有明显的差异,女子出现在谈判中的也很少。

在社交场合,不要高声议论,对于幽默的使用要十分注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幽默方式,切忌乱用。

同日本人闲聊是,不要盯着对方,他们会感到不自在,认为不礼貌,所以他们喜欢盯对方的脖子。

1.3.使用名片的禁忌

在日本,交换名片是一项顶重要的礼仪。你必须准备好几百张名片。如果日本人给你名片,而你没有名片给对方买就是最无礼的行为。

同时在自己的名片上,头衔要尽可能的准确地反应出本人在组织的地位,对日本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来说,即使是头衔的某些细节也是富有意义的。在日本,公司的一个部门里不会有两个头衔一样的人,不管他们的地位何等的接近,始终会有某些细微的差别,如进入公司的年限等。日本人十分重视这些细微的差别

拥有一个名片夹,对于一个经常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商人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你以前与一位日本人交换过名片或忘了对方的名字,这会被日本人看成是对他们的侮辱。

1.4.通信方面的禁忌

在日本,较高的信封多是双层信封,但对遭受火灾的公司发慰问信使,忌用这种信封。他们认为那是祸不单行的意思。

寄到日本的信要特别注意把邮票贴正。日本人忌讳收到倒贴邮票的来信。日本人在收到来信后,忌讳自己的名字被折叠的头朝下,认为那意味着倒霉。

1.5.约会的禁忌

同日本人安排约会时,除了用电话约定时间外,还可以用信或明信片去询问。要注意应随信寄去回信的邮票。一般与自己同级的人都用明信片代替书信。如果对方是上级,那么打电话时,最好不要直接让本人来接电话,而是把事情告诉接电话的人,请他去征求本人来接电话。

在日本,首次会面,一般总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进行。当客人们被单独留在房间里时,主要宾客就应该走向桌子中央的那个位子,这个贵宾位子是为主要宾客预备的,他正对着房间的入口。作为一种礼貌,客人应该一直站着等到日本人进来坐。

到达的时间应提前一些,不过太早到达,反而会给对方添麻烦,所以已提前十分钟为宜。

1.6.宴会及餐饮的禁忌

在日本,你会有同在韩国差不多的遭遇,如果别人邀请你去参加宴会,即使你时间很紧,那也不要拒绝他们的邀请,拒绝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如果你邀请日本人就餐,最好不要请日本人的妻子,你也不要带妻子,特别是不要让妻子参加最初时这类活动。但在正式的宴会上,要请日本人携妻子一同参加。如果想避免在宴会上谈生意,最好也这样做。在日本人的夫人面前谈生意,会使他们感到尴尬。

你宴请的时候最好不要在中午。通常日本人午饭时间很短,而且经常是在公司里的餐厅里吃。有很多人是边吃边工作。

你给客人点菜,他们会非常欢迎的,特别是在他们不熟悉菜单或中国的菜单,或者他们不懂的地方菜。象所有的客人一样,如果你把账单拿起来,会给他们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你的动作要快。

要记住,日本人的基本食物是谷物、蔬菜和大海的鱼。吃日本菜时要让主人先点菜。

2.中日交流,学习礼仪

2.1在现在的社会中,与日本交往已是必然的,因为它是我们的邻国,还有它那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我们要多与日本人交流。第三届中日物流技术交流会于2011年10月25日--26日在上海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CLEI)和日本物流系统机器协会(JIMH)联合主办。前两届成功召开的中日物流技术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日本的物流技术的交流,给国内物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参考。本届会议将报道中国和日本在快销品领域(医药、食品、烟草)物流系统具有影响与示范的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其目的是给从事医药、食品及烟草物流用户及系统、设备供应商提供正确的、有效的物流构建思路与解决方案,并通过报告会,让与会代表理解如何才能建设高效、畅通、节省成本的物流系统。会议将邀请中日双方具有影响的物流专家、企业代表和学者作专题报告。

2.2 2011年8月17日至23日,第九届中日韩童话交流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举行。这是这项活动在日本举办八届后,首次移师中国。本届活动由张书葵老师带队,这是第七次参加中日韩童话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以“天空”为主题。三国儿童借助熊猫、猴子、老虎三种动物,插上想象的翅膀,以10人为一组合作编织奇妙的童话。在童话的世界里,三国儿童架起了一条了解、交流、友谊的桥梁。加强邻国的交流,知己知彼,学习礼仪。

2.3日本人来中国执教,山口老师是我们的第一位女外教,负责教我们日语语音部分。她是我遇见的第一个日本人,长得相当漂亮,皮肤白皙,眼睛大而清澈,声音悦耳动听。上第一节课那天,山口老师到的稍晚,进教室后深深一躬,通过李教员的翻译做了道歉,说是找教室找了好久。两周后的一个周末,我到上海市场去买随身听,在公交车上意外的碰到了山口老师。我很激动,就用刚学到的几句日语和她打招呼。她问我去哪里,我告诉她去上海市场买东西。她又问我买什么,我却回答不上来了,因为还没学过那个日语单词。就用手比划了一下,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看懂。就这样比画着交谈着,公交车到站了,我却不知道。山口老师就提醒我“着いたよ”。于是我匆匆忙忙地下了车,竟然忘了说一声“ありがとう”。还记得山口老师和峰岸老师在元旦晚会上,一起用中文演唱了当时很流行的《流星花园》,很是惊呆了一帮年少。我们了解了很多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3.总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礼仪在交往中的重要性,懂得礼仪,你会发现人生又有了新的契机;商务礼仪杂商务活动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发展迅速、商机无限的社会中,展现你的人格魅力。著名教授金正昆说:“礼是尊重别人,仪是尊重的形式。”为了中日更好的交流,学习它们的技术,请了解它们的行为方式吧。参考文献:

⑴喻中春,张扬.商务谈判禁忌大观.1993.9 ⑵黄琳.商务礼仪.2009.8 ⑶李新实.如何与外国人做生意.1993.9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

常交往礼仪

姓名:代鑫鑫

班级:日语二班 学号:0410110224

第三篇:名古屋与日本文化

名古屋与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的传统文化,人们总会联想起樱花与武士道,似乎这两样事物,已经定格为东瀛的象征。还记得几年前,好莱坞拍摄过一部名为《最后的武士》的电影,汤姆·克鲁斯在里面扮演一位被武士精神感染的美国军官,那部电影里的唯美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在名古屋,我近距离了解了日本的武士文化。

从战国时代开始,名古屋就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三位武士都是在这里称雄的,他们就是名满天下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战国时代的日本兵荒马乱、诸侯争雄,武士文化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成形。在那时,人们对武士精神的判断,还是以个人实力为最根本的准则,武士阶层也习惯于以下克上,反叛领主,他们信仰一种强者哲学。

为了达到对武士的控制,丰臣秀吉首先通过著名的“缴刀令”完成了武士跟农民的分离,并使前者成为贵族,逐渐将这个阶层转化为国家的基石。后来,当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他进一步完成了对武士道的改造。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幕府的利益,德川家为武者制定了不少新的哲学。例如,从日本的神道教中,武士学到了要忠于主君,尊敬祖先;从佛教的禅宗中,他们领悟到了平静、沉着与不畏死亡的哲学;随后,儒家的伦常秩序也被引入到武士气质的内核之中,至此,武士道被改造为一种视死如归的效忠精神。

作为枭雄的崛起之处,名古屋可以被视为武士精神的发源地,而在其城区内,也确实有不少景点与日本的尚武文化有关。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热田神宫,在整个日本的宗教系统中,这里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在日本的典故与传说中,天照大神曾经赐给天皇家族三件神器,作为皇权的象征,而这三件神器之一的“草雉剑”,就被供奉于热田神宫之内。根据《日本书纪》记载,这把神剑是从八歧大蛇(传说中的怪物)的体内取出的,它意味着“征服”和“勇气”,但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武力”的象征。

如此重要的宝物,普通游客是不能参观的。不过在热田神宫的博物馆里,收藏有很多名刀可供参观,在名古屋市内的德川美术馆中,也供奉着不少日本古代名剑。

每年的10月上旬,名古屋市会举行以“乡土豪杰”为主题的狂欢节。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传统的武士道表演。名古屋市周边的伊贺地区,是日本忍者的主要发祥地。每年此时,会有不少忍者爱好者专程来名古屋表演忍术。他们的表演虽以娱乐为主题,但也确实流露出不少杀气。在狂欢节的游行中,最为精彩的环节是对战国时那些著名战役的重现。演员们会通过表演,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称霸过程展现出来,通过半个小时的细致勾画,历史的脉络逐渐在观众眼前展开。

这就是日本的武士文化,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心怀着对它的崇敬。在历史上,武士道精神曾经犯下过屠戮的罪行,但是在其基本的要义中,还是能发现“义、忍、勇、礼、诚、名誉、忠义”等美好的词。在日本,评价武士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他们是否忠君爱国,而是看他们能否忠诚于上述这些作为武者的守则。也正因如此,对那些在明治维新中反对天皇的武士,后来的日本人也经常给予他们极高的评价。

第四篇:浅析日语季节性问候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定稿)

目 录

摘要...........................................................................................................................................ⅰ 关键词.......................................................................................................................................ⅰ 1前言..........................................................................................................................................1 2日语的季节性问候语..............................................................................................................1

2.1日常生活中的季节性问候语...........................................................................................2

2.2书信中的季节性问候语...................................................................................................2 3日语季节性问候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4

3.1对自然的敏感...................................................................................................................5

3.2对自然的崇尚...................................................................................................................6

3.3对自然的感悟...................................................................................................................7 4结语..........................................................................................................................................8 参考文献...................................................................................................................................10

浅析日语季节性问候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

摘要:本论文分析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书信中使用的季节性问候语,从中考察了日本人对自然的一系列感触和感悟。发现由于日本受惠于大自然,所以日本人对自然很亲和。在文化特征中,其对自然的亲近、情绪化、淡泊、简朴、纤细的倾向,注重余韵和空白,不喜欢不对称不完全的美这样的人工装饰,而喜欢与自然相协调的东西。对自然的变化进行细微观察,培养了对自然的敏锐感觉,以此为基础,产生了各种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人生观,而季节性问候语便是具体表现之一。

关键词:季节性问候语 敏感 崇尚 感悟 自然观

日本語の季節的な挨拶と日本人の自然観について

要旨:この論文は、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の中で、と手書きで使う季節的なあいさつの言葉を分析して、そこに視察した日本人の自然の一連の感触と打ち明けた。日本は自然に恵まれているので、日本人は自然に対して親和的だ。日本文化の特徴の中には、自然に親和的で情緒的、また淡白、いった人工的装飾ではなく自然と調和されたものを好む傾向がみられる。自然の移り変わりへの細かい観察が行われ、自然への鋭敏な感覚を育み、それを基に、さまざまな生活習慣、思考方式と人生観が生まれている。

この論文によって、日本人は日常生活と手紙の中で使われる季節的な挨拶を示す良い例を挙げ、自然に対する感慨と悟りを考えるつもりだ。日本人が自然に対する敏感、尊重と感慨という自然観を表すことを願う。

キーワード:季節的な挨拶 敏感 尊重 感慨 自然観

i

1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正如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在『日本語の視点』中指出的那样,「言葉はそれを生み出した社会的文化であり、文化的視点を離れて言葉を考えることは生きた本当の言葉を眺めることにはならないであろう」(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视点考虑语言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因此我们学习或研究日语,必须首先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特征。日本的社会文化特征内容丰富,最根本的要属日本的岛国农耕文化了。日本是个岛国,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四面环海,海岸线绵延曲折,佳景名胜不可胜收;境内山川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一块块独具特色的小盆地;列岛狭长,森林郁郁葱葱、覆盖率大,动植物种类繁多,一年四季从南到北景观各异。那里虽然没有大平原、大草原、大沙漠那样的辽阔,也很少高山和大河那样的雄伟,但也没有那么单调和乏味。可以说,小巧玲珑、富于变化是日本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另外,日本列岛属于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人类的生存来说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日本人,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的变化敏锐丰富、充满很高情趣的性格。日本人尊崇自然,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这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人本主义”价值倾向在西方文化中源远流长,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两希文明”,虽然在别的方面有许多观念上的冲突,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形成了合谋。在古希伯来,人对自然的绝对处置权是上帝授予的,是天经地义的,这在《旧约-创世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在古希腊,普罗泰高拉早就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这一名言。另外,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也有较大不同。中国人一方面对自然的威力表现出坚强的忍耐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甚至发展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这也与日本有着相当的不同。

日本人的这种独特的自然观以文学的形式来讲,不仅表现在描写等自然景色为主的和歌和俳句中,在日常生活中与书信中也表现的很突出。本文就是以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书信中使用的季节性问候语为例,研究日本人的自然观。

①2日语的季节性问候语

日本人通过自然的斗转星移来感知四季的变化,细心体会大自然得变化带给人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并且把对大自然和四季风景的热爱寄托于语言中,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情感。大体来说,日语的季节性问候语分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季节性问候语与书信中使用的季节性问候语两种。下面就分别说明这两种情况。

2.1日常生活中的季节性问候语

由于日本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气变化无常,不仅雨雪多,还经常遭到地震台风的袭击。所以人们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情况成为人们每天必谈的话题。因此人们在见面时首先要谈论天气和气候的情况,然后再切入正题。这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见面时先问“吃饭了没有?”的道理是一样的。初学日语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了,跟熟悉的日本朋友见面时,要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先谈谈最近的天气情况。例如:

(1)よいお天気ですね。//今天是个好天气啊。

本当によいお天気ですね。//是的,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孙满绪2007:39)

(2)最近は本当に暑かったね。//最近真热啊。

そうね、台風が来る前ではないか。//是呀,台风就要来了。(孙满绪2007:39)

(3)もう立秋なのに、まだ真夏のような日ですね。//已经立秋了,天气还像盛夏一样热。

それはそれですけれども、暑さも寒さも彼岸までということわざもあります。//你讲得不错,不过有句谚语说暑不过秋分,寒不过春分。(孙满绪2007:39)

长期以来,独特鲜明的四季风情孕育了日本人微妙细腻的季节感。把气候状况作为「挨拶言葉」已经成为了日本民族约定俗成的交际手段和特殊的文化内涵。日本人见面习惯说「暑いですね」「寒いですね」一是出于共同的季节感,二是为了搞好人际关系。「暑いですね(だから上着を脱ぎなさいよ)」「寒いですね(だからどうぞ気をつけて)」。括号中的内容对日本人来说是不言自明的,表现出说话者对对方的体贴和关怀。从而酝酿出共同的气氛和感觉,为进一步深入交流创造条件。

2.2书信中的季节性问候语

日文书信的写法和中文有所不同,它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则,却有一定的格式。日语研究者王智新、江丽临合作编著的《日文书信手册》②中有概括,日文书信格式一般由「前文」,「主文」,「末文」,「後つけ」四大部分组成。一般人写信都从「前文」开始写起,而「前文」又大致包括「頭語」「時候の挨拶」「安否の挨拶」「そのほかの挨拶」四部分。我们把在书信中使用的季节性问候语称为「時候の挨拶」。「時候の挨拶」是日本人在书信往来中形成的一套固定的表达形式。双方通过时令问候,强带共有的季节感,从而形成同属于一个集体的共有的空间,增强了亲密感和信任感。下面介绍一下日本人经常使用的「時候の挨拶」。

1月【睦月(むつき)】

初春 新春 厳寒のみぎり 酷寒の候 寒威耐え難き折柄 寒さはまだまだこれから 雪に暮れ雪に明けます今日この頃 雪は豊年のしるし

2月【如月(きさらぎ)】

寒明け 余寒の候 春まだ浅く 立春とは名のみの寒さ 梅の花もほころび始め 梅のつぼみもそろそろ膨らみ

日差しに春の訪れを感じるこのごろ

3月【弥生(やよい)】

早春の候 朝夕はまだ寒く 春一番も吹き 春寒しだいに緩み 日増しに暖かさを増し 桃の蕾もふくらみ 木々の緑日ごとに色めく季節 春一番も吹きいよいよ暖かくなってきました

4月【卯月(うづき)】

陽春の候 花曇りの昨今 桜の木々にも緑がめだつようになり 花便りも伝わる今日このごろ 春宵一刻千金の候 桜もその盛りをすぎ 葉桜の季節となり

5月【皐月(さつき)】

晩春の候 緑したたる季節 風薫るこのごろ 新茶の香りがうれしい季節 初夏の風もさわやかな頃となり 牡丹の花が咲き誇り 晴れた空の日差しがまぶしくなってきました 青い空に鯉のぼりが泳ぐ季節

6月【水無月(みなづき)】

木々の緑も深みを増し 梅雤明けが待ち遠しいこの頃ですが 紫陽花の色も鮮やかになって 初夏の風に肌も汗ばむ頃 うっとうしい雤の日が続きますが

7月【文月(ふみつき)】

炎暑のみぎり まぶしいほどの夏 夏祭りのにぎわうころ 日々暑さ厳しき折から 蝉の声に更に暑さを覚え 軒先に七夕飾りがゆれています 梅雤明けの晴天がまぶしいこの頃

8月【葉月(はづき)】

残暑厳しき折から 朝夕涼味を覚えるころ 夏もようやく盛りを過ぎて 朝夕はいくらか過ごしやすくなりました 夜空に秋の気配を感じるころ 風鈴の音も寂しく聞こえ始め 虫の声に秋も近づいた事を感じる昨今

9月【長月(ながつき)】

秋晴れのさわやかな空の下月の明かりも美しくなる季節 秋の気配が次第に濃くなって 台風一過の秋晴れは抜けるように美しく 初雁の姿に秋を感じる頃

10月【神無月(かんなづき)】

秋冷の候 秋の日はつるべ落としとか申しまして 昨夜は仲秋の名月に夜のふけるのも忘れて見とれました 爽やかな天高く馬肥ゆる季節となりました

11月【霜月(しもつき)】

残菊の一輪が淋しく木枯らしに吹かれています 朝夕の寒気が身にしみます 12月【師走(しわす)】

初冬の候 いよいよ押しつまり 風にも負けずクリスマスも近づいて 本年も余すところ旪日に迫り 除夜の鐘

日本人对于季节性的一些用语已经成为一套固定的表达形式,以上十二个月中的用语中包含的「春」「夏」「秋」「冬」「花」「木」「空」「風」「雤」「雁」「虫」「蝉」等等,无不说明一个道理:自然界在每个特定季节里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日本人敏锐的洞察视觉。

接下来我就日语研究者王智新等编著的《日文书信手册》②中日文普通书信信例做参考来举例说明日本人中间普遍存在的季节感。

余寒見舞い

謹んで余寒お見舞い申し上げます。

残寒なお厳しい折から、皆様にはお障りもなくお過ごしでしょうか、お伺い申し上げます。

1989年晩冬

成都市中山路3663号

江一帆

恩師へお茶を

暑さも日ごとに厳しくなってまいりました。先生にはご機嫌うるわしきお過ごしのことと体系に存じます。私どもも無事でおりますのでご安心ください。

不难看出,书信中第的「残寒」「暑さ」总是有关于季节或者天气变化,可见日本人对于自然界的感触之深,已经无可救药地渗透进文化领域与社交领域中。

「銀杏落葉、桜落葉に居を移す」,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这封迁居通知中洋溢的季节感令世人惊叹,在日本成为传世佳作。由此可见「時候の挨拶」在日本人的心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正确使用「時候の挨拶」在人际交流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3日语季节性问候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

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固有神道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在神道信仰中,日本列岛及自然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其运动变化是神的自我展现,在自然中蕴藏着一种内在而不可见的、神秘的力量。古代日本人遇到或发现怪异的树木、峻峭的山岩、清澈的流水而感动,即将其视为神体,然后清洁四周,沐浴身体,对其进行顶礼膜拜。因此自然本身是神圣的,自然是敬畏和尊崇的对象,不能对其亵渎。另外,由于人与自然万物都是神灵的创造物,“山川草木皆有灵性”,人与自然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人与自然不是隔绝的,而是可以沟通的,可以通过沟通达到和谐。这是日本人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深层心理。国文学者西天正好③在《花鸟风月之心》一书中整理自然观点下日本人的美意识的文学作品。西田认为日本的自然具有净土般的乐园特质,隐士或流浪者从自然中寻找宗教式的救赎,自然本身就是救世主,这种“自然教”成为日本人信仰的主流。所谓的“自然教”,是指日本人心理底流中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自然神道。日本的自然就像艺术品一样,由具备超级造形能力与色彩感觉的“美丽之神”创作出来。

日本受季风影响很大,季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习俗和自然观、人生观取向。自古以来日本人对天气变化非常关心和敏感。直到现在日本人还总是以天气为话题互相问候,写信也首先要描写一番最近天气状况。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习惯吧。

千百年来每年一到樱花盛开时节,人们便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赏花。这在日语中称之为「桜狩り」或「花見」。大家在樱花树下铺好垫子,摆上酒饭,载歌载舞,彻夜不眠,感受人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快乐和幸福。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日本人对待大自然的这种态度也是日本民族的一大优点。

3.1对自然的敏感

日本的随笔散文可以说这是日本文学的一大宗。吉田兼好《徒然草》④中有一段,他说假如山野上的露水没有消去的时候,鸟布山的烟雾不升起,这个世界上永远是长生不老,一层不变的习俗,那还有什么星转物移,情情趣趣呢。正因为世事无常,命数不定,才让人感受不一,看一下有生命的杂物,没有像人如此长命的。蜉蝣不带细目,夏蚕不知春秋。只要深切的感受了仅仅一年的光景,也会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闲适的了。如果总为时光短促而息叹,即使生活了千年,也会有不过一觉梦醒来的心情。

这段话很重要,就是在这部作品里面,日本人对生命无常,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他揭示了人是活不久的,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会变的,因此你才会珍惜它,但是问题这个珍惜又不是说时光过的真快,相反的是因为时间如此短促,所以你反而要深深切切地感受它,就像他们喝茶道讲「一期一会」一样。

日本著名的山水画家东山魁夷在『一枚の葉』中也写道:「私たちの住んでいる近くに、たとえば、庭の一本の木、一枚の葉でも心を込めて眺めれば、根源的な生の意義を感じる場合があると思われる」(在我们的身边,比如院子里的一棵树,一片树叶,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根本意义)。这也是日本人对大自然的敏感的象征吧,他们可以从一棵树甚至一片绿叶中看到大自然的生命。敏感地掌握自然的微妙之处,是日本人独有的,这恐怕与日本人纤细的性格有关吧。

日本人视樱花为国花,早在远古,日本人就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花的神灵。日本语中的“樱时”(古语)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樱花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花蕾结得多少好坏,开花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开得灿烂,凋谢时能不能遇上春风,落瓣洁净。樱花是否开花顺利在古代日本人看来,意味着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每当花开时节,人们就聚集在樱花树下,放歌畅饮,用整个身心去赞美春天,祈祷神灵的保佑。日本人这种对樱花的这种特细微的关注和喜爱,不正体现了日本人对于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吗?

日本人一提到「桜」「夕立」「紅葉」「雪」便分别与春、夏、秋、冬联系在一起,眼前马上就会浮现出四季的不同景象。另外,从日语的季语和俳句中也能看出日本人对于自然的敏锐感。例如日本人一提到春天,脑海中就会联想到「馬酔木の花」「梅」「桜」「たんぽぽ」「椿」「野焼き」「花杏」「花衣」「遍路」「水温む」「桃の花」「花吹雪」「春雤」等等一系列词汇,可以想象日本人对大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确实是惊人的。

3.2对自然的崇尚

日本人崇尚自然的思想体现莫过于日式建筑。他们注重与自然共存,讲究与大自然融洽融合,在艺术审美观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即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自然秉性。日式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其结构设计得宛如置身于天然自然之中,作为住宅,其作用必须能拥有一种居住机能,抵御风雨霜露的侵袭和严寒酷暑的煎熬。要满足这种居住机能,必须借助于人工之手,在自然与人工的冲突面前,日本人在建筑样式上面匠心独运,别出机杼,把建筑住房而产生的人工痕迹最大限度地掩饰得含而不露,较完美地调和两者的对立。日本的住宅建筑不仅完全取材于自然,而且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原色原味。其中柱子和地板大多保持木头本身的颜色和木纹。室内与室外只有活动拉门,格子拉窗之隔。把它们一打开,室内室外的区别荡然无存。庭院里的花草树木,湖光山色也就尽收眼底了。虫鸟的欢叫声也听得真真切切。这就是日本人喜欢置身于自然,与自然共存的心愿在住宅建筑上的生动体现。

日本人崇尚自然,因此在庭园营造中也渗透着这种思想。西方国家的庭园构造多为几何形,或是直线或是圆形的道路,以花坛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布局,以强烈的几何印象配合人工喷水等等。而日本人的庭园大多是不加修饰的,要么就是做了很细致的加工,看起来极其自然,日本庭园营造的理念,是从自然中找出美的享受,人工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来实现这一理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在斯德哥尔摩⑤授奖仪式上宣读了《日本的美与我》的答词,其中历数日本文化崇尚自然的“无常”之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其中这样讲到日本的庭园:“日本的庭园也是用以象征大自然的。西洋庭园多半营造匀整,相比之下,日本的大抵不够匀整。然而正因为其不匀整,象征的含义才更加丰富而且深广。当然,这种不匀整,有赖于日本人纤细微妙的感觉得意保持均衡。试问哪种园林营造法,能像日本园林布局那么复杂、有趣、细致而难能?” 日本的传统主义自然派庭园艺术就是这样巧妙地把自然景色中的一部分融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热爱和崇尚大自然的思想。

日本人崇尚自然的另一大的表现是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日本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协调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环境保护技术上精益求精,尽量避免以损害自然界生存的方式谋求发展。当前,日本环境保护技术和产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社会结构开始从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社会,向降低环境负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社会转变。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终于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为了谋求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日本政府认为,应当抛弃传统的经济模式,代之以节能减排、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为目的,构筑起抑制自然资源消费、减轻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

日本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9%,其中这些森林中的54%是天然林,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⑥。日本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这么大面积的森林,尤其是在工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是因为日本人在合理利用自然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然。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梅原猛⑦就认为,解决当代环境危机,必须彻底放弃征服自然的观念和文明方式,与自然共生。这种独特的自然观不仅渗透于日本人的生活、宗教和文化之中,而且在日本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之中也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日本人的这种亲近乃至崇尚自然的感情。

3.3对自然的感悟

我们再来看看《徒然草》,作者觉得正因为季节易变,世事才多情动人,物之情趣,秋为上,似乎人皆这么说。尽管言之确当,可更浮现在心中的,却当推春天的景致,鸟的鸣叫声,别具春韵,和煦的春日里,从墙根的草萌芽开始,春意渐浓,霞光洒片,樱花终于开绽,恰在此时风雨交接,花儿那些刚刚开的樱花心绪慌乱式的洒落而去了。春天就是这样,树木返青之前,让人牵盼万物真是费尽了心思,可是它说走就走了。

作者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珍惜一切眼前时光,但我们非常地深情地投入进去之后,却是有闲情的,因为这时候我们心无旁鹜,不会看着别的东西,只专心的看着这个花,到它死去,到我们要死去的那一天,也就死不足惜,它也落不足惜了。文章主题环绕自然和生命的无常以及自然的美等等,读来颇有趣味。

日本作家辰浓和男⑧在『紅山桜』中写道「「しず心なく」花の散るさまを、古人は歌った。だが、今、この紅山桜はまさに「しず心」咲き続けている。降り続いて雪や雤に動ずることもなく、散り急ぐこともない」(古人歌颂过樱花“匆匆”飘落的样子。可是现在这柱红山樱正“不匆不忙”地开下去。在连续不断的雨雪中无动于衷,也不匆匆凋谢)。「桜木の熱血伝説を信じた古人は、桜に霊性を見、その霊性の中にぶきみさと、あふれる生命力を見たに違いない、と私は勝手に解釈している。」(毫无疑问,相信樱花树热血传说的古人是从樱花里看到了灵性,从这种灵性中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面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任性地这样解释道)。作者描写了风雪中的顽强的富于生命力的红山樱,从中感悟出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易逝,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更应该要以平衡的心态来对待生命中出现的困难和厄运。

另外,樱花之所以一直被日本人所钟爱,除了她所表现出来的对待生命的顽强,最常为人欣赏的是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日本有“樱

花七日”的谚语,就是指它的花期很短。而日本人审美意识最合适的象征则是瞬间即逝的美,可见樱花如此短暂的生命已经影响到了日本人的精神。对多数日本人来说,樱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更迭。绽放10天后,美丽的樱花消失,绿叶接替了她的位置。既然生命如此短暂,那么谁不想让它过得更美好,谁不想努力记住更多的事情呢?人们要让这10天过得最好,并最大可能地享受樱花的美丽。所以当樱花初绽时,才会有前面所提到的集体赏樱花。“宁愿短暂,只要灿烂”是日本人将武士比做樱花所取的原意,因为樱花在最美的时候,也就是它将要凋谢的时候。因此,日本人把樱花与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相连,樱花的瞬间开放,瞬间凋零,就如同武士最光彩的时候,也就是他抛洒热血效命疆场的时候。因此,武士拥有樱花散去时的从容和镇定,即使他们面对的是死亡。真正的武士,即使在路上行走时,也散发着一种旁人所不及的气场;真正的武士,绝不会被惊愕所袭击,没有任何事物能搅乱他精神的平静;真正的武士,面对危险或死亡的威胁也不会失去沉着。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中冷静自若,面对暴风雨也仅仅报之一笑。他们认为人生和樱花一样短暂,应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迹。武士们如果失败,就在樱花树下剖腹自尽。日本的文学作品和现实的演艺圈中有很多英年自杀者,无不与日本人很喜欢樱花这种瞬时盛开、彻底凋谢的痛快淋漓的性格密切相关。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很多作品中洋溢着的都是自然的浓厚气息。他的自然抒写都着上了一种哀美的色彩。因为花开花落的季节流动常常创造出的氛围是无常、哀伤。在川端康成眼中,晶莹的雪片、皎洁的明月、缤纷的花朵,它们都是异常的美,可是美得无常、美得短暂、美得凄凉。冰雪会融化、月会缺花会落,这一切都蕴含着极其无常的悲哀。无论是以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还是以自然为主体,川端康成都不是客观、孤立、无情地描写自然,也不仅是用笔去描写自然,而是用心去描写自然,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理解自然和感悟自然,从而赋予自然以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美。川端康成笔下的自然意象都包裹着无常、悲哀、虚无的情愫。这种对于自然的透彻领悟、对人之根本的生命感悟和终极关怀,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悲美”的文学世界,更是让我们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4结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的背后有种种心理与文化的背景。本文主要列举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书信中常用到的季节性问候语,得出日本人已经将对于自然的敏感和热爱融入文化领域的结论。反之日本人的文化也折射出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日本人对于自然非常敏感和尊重,并且对于自然界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上的觉悟和升华。自然与自身一体化,把自然的心当作自己的心而产生的感情是日本人的哲学、思想、宗教等所有的精神活动的根本所在。

①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M].創拓社.1995年.②王智新 江丽临.日文书信手册[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年:4-53.③西田正好.花鳥風月の心こころ[M].新潮社.1979年

④《徒然草》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1392)。

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全书共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作者写时是兴之

所至、漫然书之,这些文字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死后由他人整理结集。

⑤川端康成1968年10月17日,作为日本人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11月,笔会主办获奖纪念祝 贺会12月10日,出席斯德哥尔摩的授奖仪式,12日,在瑞典科学院作纪念讲演《日本的美与

我》。

⑥来源于教科书《日本国家概况》(第二版)。刘笑明译.日本国家概况[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年09月.⑦梅原猛.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点[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⑧来源于教科书《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辰濃和男.紅山桜[M].朝日新聞社.2011年.181.参考文献

[1]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M].創拓社.1995年.[2]京田一之助.新明解国語辞典[D].三省堂.1999年.[3]西田正好.花鳥風月の心こころ[M].新潮社.1979年.[4]南博.日本人论:从明治维新到现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48-287.[5]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6]东山魁夷.美的情愫[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5-22.[7]王智新 江丽临.日文书信手册[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年:4-53.[8]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38-112.[9]陆静华.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81.[10]路邈.日本自然观浅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2期:81-89.[11]蒙雪雯.从日本庭园艺术看日本人的自然观[J].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期:125-126.

第五篇:家族制度与日本人的忠诚集团心

家族制度与日本人的忠诚集团心

汤晓黎

台州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起着深远的影响。它以“家”为核心,“家”的观念是日本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了忠诚集团心。“君臣一家”、“劳资一家”这种日本特有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生活家族化的情况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家族制度;“家”的制度;忠诚集团心

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起着深远的影响。在日本,实行的是“家的父家长制”,[1]血缘关系相对淡化,故很早就形成了超家族、超血缘的社会集团 这一传统为日本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组织资源和个人对组织的忠诚心,使其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一体化感觉,全国从上到下全体动员之快,确是天下无双的。

一、以“家”为核心的传统家族制度

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在幕府时代产生并不断巩固,在德川时代达到顶峰。明治维新之后,《明治民法》的制定,把这种充满封建色彩的、原通行于武家社会达到家族制度推行于全体国民。这种家族制度的突出特征是“家”的制度。所谓家,是以家为中心,以家名为象征的家族经济共同体,是“依托于祖先之灵、纵式的、连续的观念式存在”[2]和“超越个人生命的、祖孙一体的永[3]远的生命体”。也就是说,这种“家”有着远远超出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具体家庭的深刻内涵,它除了组成家的人员之外,还包括作为住居的房子、家产、维持家业的生产手段和埋葬祖先的墓地等等。不管家庭成员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观念上的“家”都保持其第一义的存在,一切为了“家”,“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便是人们的行动准则。

为了家族永续的目的,实行长子继承制,长子娶亲后与父母及祖父母共同生活,家庭的中轴是亲子关系。长子具有绝对的优先继承权,目的是保证长子的“子嗣”地位,财产也不致分散。次子以下子女结婚后要作为“分家”另立门户,秉属于长子的“本家”。分家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但与本家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要对本家念忠诚和服从的义务,本家要扶助和保护分家。因此,在日本的家中,没有兄弟之间平等相处的横向关系,只有因维护家业需要而产生的本家与分家的纵向关系。这样,就构成了主干与分枝相互认同的总本家—分家—孙分家的同族团。另外,由于“家”是超家族、超血缘的社会集团,所以,在日本人的家族中,除血缘关系外,还包括非血缘关系的成员。长期忠实服务于本家的佣人亦可分得部分财产,获得分家的地位,属于同族的一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分是非血缘的干亲子关系。

日本人有认干亲的习惯,例如出生时认“接生亲”、“奶亲”,举行成年礼时认“加冠亲”、“系带亲”、“改名亲”,加入“青年组”时认“宿亲”,入村落户时认担保人为干亲。一个人往往一生中都处于复数交叉的亲子关系之中。干亲是干子的社会生活后盾,从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而干子对干亲要尽为人子的一切社会义务。干亲子关系是亲子、主从关系的扩大和补充,是日本家族的一个特色。

自永久不灭的“家”的观念产生后,为了维护和发展家业,人们对继承人的选择非常严格,往往不惟长子,而是先要看继承人的才干,像1306年武士中原中道“守器量,以四郎秀赖为嫡子”[4]之类的例子在日本历史上屡见不鲜。若以无能不才的长子继承有可能危及家业的话,宁可废嫡而另择他人,甚至以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或女婿取而代之。在整个封建时代,将主从关系模拟为家族父子关系的作法成为日本的一种普遍的社会习惯,人的性格的棱角被磨光了,习惯于以服从为本份,这一点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历史的发展。在日本家族道德中,“孝”是核心。由于家长权是至高无上的,子女的孝就是报父母的恩,孝是以恩为前提的。日本的家族道德要求人们知恩、报恩,以尽孝作为回报,实际上是以更隐晦的办法强调家长权,让家庭成员心甘情愿地去服从家长的统治。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终生的恩与孝的关系使得

在“家”之内形成一种永久的恩义关系,即本家对分家有庇护之责任,有永久的恩情,分家对本家永远有报恩的义务。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是“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5]

总之,“家”是基于家族之上的超家族、超血缘的集团。在“家”制度下,家长就像是一场接力赛中的选手,他的任务是接过父祖手中的接力棒,再传给子孙,毫无疑问,作为“家”的象征和祖先神化身的家长权是至高无上的。在一切为了家的信念下,家长即使怎样行使家长权也不为过。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战前的日本人来说,家族制度可以与万邦无比的国体并列,作为日本的美德而夸耀于世界”。[6]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这种制度是多么的引以为豪。

二、忠诚集团心及其两个表现

在日本,集团是家族的延伸,个人生活的集团化,一个人孕育、出生、成长、死亡的整个过程,始终被置于集团的规范之中,各种集团活动强化了人们的集团意识。马克思说:“抽象的人只是作为法人即社会团体、家庭等,才能把自己的人格提高到真正存在的水平。”日本人的“自我”是以社会群体的方式体现,而并非以个人或血缘家庭为主体。“日本人同美国人或一般西方人之间的最大差别,莫过于日本人那种非常强调集体、难免要使个人受到一些牺牲的倾向了。”[7]因此,日本民族是具有较强烈的团结心,集团观念较强的民族。在日本社会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伦理,“社会并不以个人为本体”。[8]而个人生活在各种集团之中,个人属于不同集团的一员,因而形成了日本人的集团习性即集团意识。“即使在现代社会之前,这类团体也是凌驾于家庭之上的,虽然有时用家庭的称呼来表达这些关系。”[9]如,称统治者为子民之“父”等等,把行帮老板称作老头子,随从称为下辈。如同在家庭内一样,各个集团的社会成员必须对所在的集团尽忠。

首先,日本民族的“忠诚集团心”,并不是什么小团体主义,它是同爱国心联系在一起的。在日本历史上,大唱爱国主义高调的是大有人在,尤其是在统治阶级的宣传中,总是把尊王忠君与爱国连在一起。日本家族道德中,“‘恩’在用之于第一位和最大的恩情,亦即‘皇恩’时,是在无限忠诚的意义上使用的。„„在整个日本历史上,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大恩主就是他那个生活圈内的最高上级。”[10]在这种国家大家族是观念下,天皇与国民的关系便是本家与分家的关系及父子关系。“国君之于臣民,犹如父母之于子孙,即一国为一家之扩充,一国之国君指挥命令臣民,无异于一家之父母以慈心吩咐子孙。”[11]因此,就要求国民要像奉戴父母那样服从天皇的统治。家族道德中的“孝”的扩大,便成为国家道德中的“忠”。“个人对家之观念的厚薄关系到人民对国之观念的厚薄,爱家之心能成为爱国之心的基础。”[12]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观念,就是完全抛弃个人利益,抛弃私欲,无条件地绝对地服从天皇和国家,正如当时有识之士讥讽的那样,“什么都是,蚊子也是为了国家,一是国家,二是国家,三、四都是为了国家。”[13]这种家族国家观,实质上是维护天皇制的统治和推行对外侵略的思想武器,目的是愚弄民众,使其安于统治,绝对服从。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这种剥夺自我、抹杀人性的家族国家观别作为舆论工具,酿成狭隘是民族主义,造就了无数无知愚昧、野蛮疯狂的法西斯军人。他们只知尽忠于天皇,一切为了圣战。许多人都是抱着“为君而死,此乃报恩于万一”的信念喊着“天皇陛下万岁”而丧命战场的。日本法西斯创造并推行的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肉弹战术”和“特攻战术”,曾被日本法西斯军人引以为豪,特攻队员活着回来就被视为不忠,多少人为了“尽忠”而成了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炮灰。而在同时,法西斯妇女团体“大日本妇人会”动员了全国2000万妇女及其家庭参加“大政翼赞”运动,支持战争,承担后方生产的重担,连结婚、生育都被赋予“报国”的使命。对于无论怎样喜欢疼爱的孩子,一旦应征,都感到无比的荣耀,高高兴兴地把他送上战场,“在感谢的同时痛感日本的家庭的重大使命和责任”。[14]

家族制度观是将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功能运用于国家政治,宣扬“所谓日本是家族国家,并非把家集中起来形成国家,而是国就是家,各个家族作为国之本而存在”,[15]天皇与臣民的关系是“义为君臣,情为父子”,要求日本国民忠君爱国。以至于在战后民主改革时,麦克阿瑟发现“天皇是胜过二十个机械化师团的战斗力量”,并将其依然作为“刺激国民忠诚和爱国行动的中心”[16]而保留下来。

其次,“忠诚集团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日本已成为高度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但就“日本人的十分之八是在农村长大的”[17]和近代前期数百年封建武士阶级的统治来看,传统的群体观念对现代日本人的价值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模式仍然具有重大影响。事实上,“在日本,不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工人来说,雇佣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公司是家族式的,在雇员中间,在雇员与经理人员之间,流行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团结感情”。雇员要对企业忠诚,“当一个雇员在没有获得雇主完全同意的情况下离开企业到另一个企业去,便将看作是‘在不和睦的背景下’离开公司的人,会被打上‘叛徒’的烙印”[18]。企业对于成员来说是荣誉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汇聚着成员的义务、责任、忠诚,决定着成员的一切。“这种工人同其工作团体的一致性,对日本企业和经济的经营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巧妙地运用日本人的家族传统与家族道德,将战前日本人的“一切为了家”的观念和家族主义经营传统移植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劳资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人们将它称作“集团主义经营”或“公司主义经营”,被誉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在国际竞争中以优取胜的“秘诀”。

这种经营方式,是将传统的家族制度原理和家族道德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也可以成为以人伦关系组合的大家庭,最高经营者社长、厂长就是家长,所有从业人员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在雇佣关系上,实行终身雇佣制,一旦被雇入某一企业,只要没有严重损害企业名誉,只要不对如父亲般的经营者进行反抗,企业就不会轻易解雇工人。这样,不仅增加了职工的安定感,也增加了对企业的忠诚心,同时,使企业有了稳定的职工队伍。作为家族道德中“孝”与“恩”的观念的延长,在日本的企业中除了要求职工服从和忠诚,也提倡企业的经营者讲究“恩情主义”。“‘爱’这个词在日文中特指上级对下属的爱,在日语中,它的意思不仅是庇护,而是一种亲爱之情”。[20]实行企业内福利制度,对职工的住宅、休假、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各种家庭事务加以关心,乃至对职工家属、子女统统给予福利待遇,这些都被视为经营者“恩情”的表现,使企业更带有家族色彩。在劳资关系方面,推行家族主义意识形态,宣扬有了企业的繁荣才有从业员的幸福,要求大家在企业这个“命运共同体”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经营方式的实质就是将雇佣关系和劳资关系家族化,变劳资双方的根本对立为协作。它赢

得了工人与企业方面的通力合作,雇佣关系稳定,使企业很少面临欧美那种大规模工人斗争造成的困境,能够建立并实现长期事业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是以“家”为核心的,“家”的观念是日本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尽孝、报恩思想深入人心,于是形成了忠诚集团心。“君臣一家”的家族国家观、“劳资一家”的集团主义经营方式这些日本特有的政治关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族化的情况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曾经的忠君爱国已经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而灰飞烟灭,而如今,“企业一家”仍伴随着日本人的传统家族意识和家族道德存在于企业管理当中,并作为处理劳资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至今发挥着令人瞩目的影响。

注:

[1]川岛武宜:《作为意识形态的家族制度》,岩波书店1957年版,第40页 [2]福岛正夫:《日本资本主义与〈家〉制度》,东京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6页 [3]福尾猛市郎:《日本家族制度史概说》,吉川弘文馆昭和52年版,第1页 [4]羽下德彦:《总领制》,至文堂昭和41年版,第69页 [5][10][20]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68、70、72页 [6]福武直:《现代日本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页 [7][9][19]赖肖尔:《日本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第134、138、139页 [8]史太因:《日本工业和对外贸易》,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八年版,第55页 [11]石田雄:《明治政治思想史研究》,未来社1964年版,第164页

[12][13]明治43年(1910)国定修身教科书高等学科,前引石田雄《明治政治思想史研究》,第13、10页

[14]羽仁本子:《今日日本家庭的最高使命》,《妇人之友》1943年10月号 [15]《家族制度》,《日本妇人问题资料集成》,家庭出版社昭和51年版,第5卷第174页 [16]井上清:《天皇制》,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页 [17]福武直:《日本社会的构造》,东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 [18]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7页,第168页,第158页

注:此文发表在2006年第7期《中国科学学报》

下载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找工作时本人的自我介绍参考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面试。我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与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毕业在即,收获在望,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我十分珍惜......

    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样例5)

    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一)见面日本人十分注重礼节,讲究言谈举止的礼貌。鞠躬是日本的传统礼节,行礼时双手扶膝,躬身九十度。妻子送丈夫、晚辈送长辈外出时,弯腰行礼至看不见其......

    与陌生人交往的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品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 工农中心校 李艳玲 (2013——2014下) 教学目标 1、 知道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和原则,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 法。 2、 树立社交中的自我保护......

    网民交往文化趋势分析思考(五篇材料)

    网民的交往文化是人们在互联网上以语言为媒介的交往行为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一中国网民的交往行为主要是通过新闻跟帖、bbs发言、贴吧讨论、......

    日本绳文时代与木文化

    日本绳文时代与木文化 绳文文化也被称为“木的文化”,因为在那个时代,木材不但是日常生活用具,还被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和仪式上的装饰品。绳文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12,000年前。已......

    公务员、事业单政审时,工作单位对本人的工作鉴定材料

    关于对***同志的综合鉴定 ***同志于***年***月抽调到***工作,在其工作的一年里,能协助组长、配合同事完成组内和办公室领导交办的所有工作,做到了学习勤奋上进、工作踏实肯干、......

    入党志愿(新党章入党志愿标准写法,本人成为预备党员时用的原稿)

    入党志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

    公务员、事业单政审时,工作单位对本人的工作鉴定材料

    关于对李芳同志的工作鉴定李芳同志于2011年3月到正定县联社实习,由于工作需要将其安排在资金运营中心学习实践。在其实习工作的半年里,该同志能协助同事完成所交办的所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