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陌生人交往的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品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
工农中心校 李艳玲(2013——2014下)
教学目标
1、知道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和原则,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 法。
2、树立社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遇到问题及时正确地处 理和应对。
教学重点
了解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遇到问题及时正确地处理和应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经常会与陌生人打交道:走在路上,可能会有人向我们问 路;在公共场所,有事会有一些不认识的人和我们说话、、、、、、当我们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既热情大方,懂礼貌,又能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方法和原则。
2、树立社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遇到问题及时正确地处理和应对。指名读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1.[播放动画:要不要搭话]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你会怎样回答?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陌生人敲门、问路,或者主动打招呼之类的事情?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小结:遇到陌生人,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盲从,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2.[播放动画:开不开门] 引导学生围绕情景进行讨论:遇到陌生人时到底该怎么做? 小结:当我们独自在家的时候,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学会保护自身和家庭财产的安全。
3.[播放动画:续写小故事] 小组派代表,将续写的故事表演出来。观众评议哪个组的做法好,并说明理由。
小结:我们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既要热情大方,懂礼貌,又能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
四、巩固运用
课件出示图片,说说遇到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做。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质疑
七、课堂检测
1、想一想,填一填
我们经常会与陌生人打交道,要努力做到既()、(),又能()、()。
2、想一想,选一选
遇到陌生人,我们应该()A、别人问什么就告诉什么。B、陌生人都是坏人,坚决不理他们。
C、有礼貌地回答问题,同时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D、发现情况不对时,要机智地逃脱。
板书设计
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
热情大方 懂礼貌 保护自己 不上当受骗
第二篇:在与专家交往时要注意的礼仪
让专家免费介绍他赖以维生的才能和经验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要这 样做这样的请求可以由许多形式进行,当专家答应的时候,这种过错是很让人无法 谅解的,因为他不太好意思拒绝,在某些方面,要求自由建议比随意表演来得更坏,例如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可以推托说他的合同不允许他作任何未经安排的演出,一位有名的歌手可以以保护嗓子为藉口,但是一位建筑师什么也不能做,只应允。他不应该被放在那个位置。一位有才华的专家同样也是人,他们也要抛开工作的压力,尽情享受自我。他不喜欢那些给他加以诸多要求的人。专业表演又是另外一件事,朋友愿意为他人表演或歌唱,这取决于当时的场合 是否正式和表演者的个性,他可以被预先要求或只是一时冲动,很自然的,观众们必须保持安静并聚精会神,不管他是不是爱听,有一个例外:观众的安静对想通过流行音乐来搞活现场气氛表演者来说是一个坏的讯息。人们可以唱歌、跳舞,自由谈论,因为钢琴家大部分是在自娱自乐,而不是为别人而演奏。当有人要求艺术家免费作慈善演出时,这样的请求应该是得体的和试探性的,无论是怎样温和的拒绝也应该立即接受。一个人不应该索取一位作者的作品的副本,作者越有名,就越值钱。信息来源:舞风十雨期刊网
第三篇: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
与日本人交往时的文化摩擦
学习日语已经两年,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日本人曾经那么热情深入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在学习中国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在人与人的交往方面日本人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交往准则。
对于我们大学生,特别是学习日语的我们来说,认清这些人际交往中的差异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及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此我想说一些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差异。
(1)人际关系差异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交友方面,日本人和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中国人较日本人外向,在社交时则往往显示出外向和主动。但形成的关系热得快,冷的也快。常常是时过境迁,人走茶凉。而日本人在与陌生人接触时感到拘谨,呈现出保守和自谦的态势。他们的人际关系,热的慢,冷的也慢,是经过长期接触,相互了解,互相办事才能建立的。一旦建立,不轻易中断,很难解体。最重要的是,和日本人交往,就要留出一定的距离,不要走得太近。
我想到日语老师曾讲过的一篇日本人写的文章,说的是他第一次到中国任教时,中国学生问问题时习惯到讲台上离老师很近的地方,这时候他就会非常的不习惯,不自觉的就会向后退,这
时候中国学生就会再向前,他再后退。
还有外教也曾经讲,他刚到中国时,看到校园里很多女同学手拉手一起走的时候很奇怪,他说在日本基本上是看不到这样的情况的,即便是很好的朋友也会留出一定的距离。
通过这两件事,我就感到“距离”在日本人的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一般见面时不能询问个人隐私的问题,他们通常讨论的就是天气情况。中日两国不同的人际关系准则,交友方式,形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交际距离和文化摩擦。
(2)餐饮酬酢中的习惯差异
餐饮酬酢,是人们常用的交际手段。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采用这种方式是与人沟通,增进感情,但在具体习惯上有很大不同。
首先,在日本人之间,付账时一般习惯于AA制。AA制日语叫做“割勘”。一般情况下朋友们一起上餐馆、酒吧,如果事先没有说好谁请客,就都采用AA制的付钱方式。“割勘”意思是按人头数分摊计算,各自分担自己的费用。AA制源于欧美,它的好处是各付各的,自用自付,心安理得,免得欠下别人请客吃反的人情债。不但上餐馆是这样,就连乘公共汽车也是如此,各付各的车费,相互之间清清楚楚。而中国人,通常是一个人付账,或抢着买单,以示友情。
其次,在饭菜数量上,中国人做东时,习惯于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以示盛情,客人也不能全部吃光。而日本人不论是在家
里还是在餐馆宴请客人,都根据实际需要的量来准备,客人一般必须都吃净,以示饭菜可口。如剩下,则显得不礼貌,有主人招待不周之嫌。
说到这两点,我就想到,有一次和日本外教一起吃饭,点菜的时候,他点的就只是每个人够吃的份,而且自己碗中的饭菜也吃得很干净,吃完结账的时候,按中国的习惯,理应我们请客,可外教还是坚持要AA制。
再者,在夹菜和劝酒上,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人习惯于给人夹菜,表现热情。日本人在就餐时绝对没有中国人的虚饰和客气,他们习惯于把喜欢吃的菜肴的盘子拿过来,拨到自己的吃碟里一些。在劝酒上,中国人习惯于想方设法让对方多喝,且认为白酒才能代表诚意,啤酒是上不了台面的。而在日本,他们一般习惯喝啤酒或日本清酒,度数都是很低的,喝酒只是代表一种心意,而中国的白酒都是高酒精度,日本人是喝不惯的。和日本外教出去吃饭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喜欢喝啤酒。
总的来说,在餐饮酬酢中,中国人往往显得过于热情,这固然表现出历史悠久的国民的大气,但如火候掌握不好,处理不得体,则不光浪费钱财,还会给对方造成不适感,形成文化交际距离。这让我想到一个笑话: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某高校,一些日本老师初次来中国任教,学校餐厅也没有接待日本客人的经验。一次给日本老师上了饺子,他们全吃光了,厨师以为不够吃,又煮了一些端上来,又吃光了。厨师暗想这帮日本人可真能吃,又
赶紧包了一些端上来,这次实在是吃不动了,只好剩下。事后双方都感觉不对,找人问明之后,不觉大笑。这就是文化习惯的错位闹出的笑话,所以我们在交际中,就要避免这些摩擦。
(3)赠送礼品时的差异
互赠礼品是古今中外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如此,但也有一些差异。
在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这就是“义理”。这种“义理”观念,要求人们时刻不忘自己得到的恩惠,在现代社会,便演化为想给予自己关照的人赠送礼品,并衍生出赠送礼品的规矩。
在日本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次的给人送礼的经验。如小孩出生、升学、结婚、乔迁新居的贺礼,也有每年7月的中元节和年末等送给恩人礼物的时节。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
日本人送礼品,与礼品本身的价值相比,更具有一种符号价值。即是向对方传达感谢、感恩的信息。因此,除了特殊的原因一般是不送贵重礼品的。与日本人的送礼相比较,中国人的送礼,具有更强的世俗功利目的性。
听在日本的学姐说过,在日本,有的中国留学生为求导师办事,采用中国式的送礼方式,被拒绝并形成恶劣印象。日本人的习惯,是尊重强者,凡事大都要靠本人的努力。只有自己刻苦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一味靠关系,靠送礼打点,往往行不通。
日本人在外出旅游时往往会给朋友带回礼物,但都是些小玩意,有的礼物在中国看来实在拿不出手。如非常精美的包装,打开一层又一层,最后看到里边是一双袜子或一个手绢。
日语系的学生,在元旦或一些节日的时候,也会给外教送礼物,但通常也就是一些茶杯啊,小工艺品之类的普通东西,当然中日两国的人际关系中的差异还有很多,虽学了两年日语,也学了很多关于日本的风俗文化,“走进日本”这门课也让我看到了更多面的日本,但对于大二的我来说还是不可能全部概括出来,这也将是我以后要继续学习的东西。当然,了解了这些也并不一定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管与什么人交往,相互的信任,情感的融合,真诚的态度,才是凝聚友谊的纽带。
第四篇:《 陌生人》教学设计
课题:《陌生人》
教学设计
单 位:邹平县特殊教育学校
执教教师:张延红
陌生人
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复读学校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语文
――第三册――第13课――陌生人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生命教育使教育回归促进人的发展的本位。提升残疾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无论什么学科,都可渗透生命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认识,教师应在教学中去实践它,让他们在各学科的学习中领悟生命。
2、设计理念:弱智学生的课堂,由于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学生反应迟缓,老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收获的喜悦。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困难,老师应对学生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实例教学,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习知识,从生活中认识生命。
在智障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应挖掘教材,深入研究生命教育和语文知识的整合,让语言与生命、心灵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增长生命知识,提升生命质量,体会生命真谛。
三、教材分析:第13课陌生人课文只有一句话:我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课文内容很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对陌生人提高警惕。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警惕陌生人,课文内容一句话是不够的,课文内容仅仅是个发展学生语言的范例,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出:我不随便跟陌生人走;我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两个句子。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进一步了解某些坏人欺骗小孩的常用手段,教育学生不上坏人的当,掌握自我保护知识。4、学生分析:启智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多数能按老师要求学习,但注意力易分散,需老师注意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在学习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不断用新的学习形式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学习。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较差,对说的不完整的话,老师要及时纠正,对他们多加鼓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句子,让学生都能会读读、说说。能学以致用。
2、过程与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讨论,激发,分享,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弱智学生的快乐心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前提。
四、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智慧袋、多媒体、墨镜、糖点、蘑菇形词语卡片、白板、1、教师自制智慧袋:运用教师自制只会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智慧袋里有学会的知识卡片,从中体会收获,喜悦、满足、成功。
2、多媒体的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强化学习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看到送东西给儿童是坏人惯用的一种手段,如果要了陌生人的东西,会上当受骗,身处危险境地。从而让学生对陌生人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墨镜、糖点:教师情景表演中的道具,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增长警惕陌生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4、蘑菇形词语卡片:有绿色和黄色,绿色词语卡片组成学习的课文句子:我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黄色词语卡片组成拓展的句子:我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词语卡片主要是在游戏《小兔子乖乖》中进行趣味复习和拓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同
样能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七、教学过程:
我主要采取如下步骤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一)1、激发学习积极性:出示智慧袋,告诉学生把他们学会的知识卡片放在智慧袋里,学生就会拥有更多知识,变得更聪明,每个学生都想让老师说他聪明,他们就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这样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易于集中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提问复习,轻松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陌生人?让学生答出:不认识的人是陌生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陌生人的概念加以巩固强化,并配以多媒体图片,形象展现不认识的人是陌生人。导入并板书课题:13.陌生人
(二)学习新课:
1、配合多媒体的课文插图图片,学习理解课文:我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运用生活讲述的方法,让学生们和小红一起看看小红遇到的陌生人,陌生人送东西给小红,小红能不能要,先让学生来判断,老师在说出小红的做法:没有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是非常好的。教育学生面对陌生人送东西时,要提高警惕,提防坏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随便要陌生的东西。指出让小红要陌生人东西的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让其改正。学习课文句子:我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
2、让每个学生都能会说句子。并把他们会说的课文卡片放入智慧袋,让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老师感受整首儿歌内容,师生共同读儿歌,学生自己读。
4、动画片向学生展示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会上当受骗。让学生找出动画中的骗子、坏人,教育学生不能上坏人的当。教育学生要憎恶坏人。
5、讨论:遇到坏人时,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从中也掌握遇到陌生人或是坏人时的自我保护办法。
(二)学以致用和拓展知识。情景表演:让一名学生不熟悉的老师戴上墨镜扮演陌生人,对班中的某一名学生进行送糖果给学生,检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做到不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陌生人”进一步哄骗学生要带他出去卖新衣服,来试探学生是否跟他走,表演完毕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引出拓展知识:我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三)复习巩固和拓展知识。游戏:《小兔子乖乖》。进一步复习巩固和拓展知识。在唱唱、玩玩中,演一演小兔子不给大灰狼开门,拓展我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增长警惕陌生人知识,在在兔妈妈发给小兔子们蘑菇时,进一步复习课文内容:我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
(四)对学生表扬鼓励:学会了三个句子:我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我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我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每个学生都会说了,三个句子的卡片都装在了学生的智慧袋里。让学生有种收获的成功感。
(五)老师课堂小结: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即使遇到坏人时,要学会自我保护,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六)老师的心愿:祝每位同学学会自我保护,增长智慧,时刻注意人身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七)作业:把学会的《陌生人》知识说给亲人、好朋友听,让我们关心的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
第五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交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孩子们,大多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还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但是,这篇课文寓意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设计理念:
课文《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了新课程的明确指导,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学习方法:
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指导学生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感情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动手实践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从读中感悟道理,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学生想象创编动作,理解词句。(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通过课件游览小鸟所到之处,然后想象小鸟还到过的地方,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理解寓意,深化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着重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知道青蛙和小鸟各自对天的大小的看法,理解青蛙和小鸟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4.发挥想象,理解寓意。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寓意。
2.通过实践操作和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什么,说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2.知道青蛙和小鸟各自对“天的大小”的看法,理解青蛙和小鸟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二、回顾复习。1.复习生字词。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三、图文结合,确定青蛙和小鸟争论时所在的位置。
1.青蛙和小鸟争论时,它们各自在哪里?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们一起读第一自然段。2.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教师在黑板上画水井的简笔画。3.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四、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划出青蛙的话,用“~~~”划出小鸟的话,然后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文,做批注。
(二)感悟朗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1.想象朗读青蛙的话。
(1)师引读: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
(3)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青蛙一个人天天呆在井里的感受。(寂寞、孤独、难过等)
(4)想象突然来了小鸟这位朋友时,青蛙的感受,体会青蛙的开心与惊讶。2.细读感悟小鸟的话。
(1)师引读:听了青蛙的提问,小鸟是怎样回答的?
(2)指名交流。(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3)指名交流从这句话读懂了什么?(抓住“一百多里”、“口渴”体会小鸟飞的路程长、天大、小鸟累等)
(三)研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1.细读感悟青蛙的话。
(1)师引读: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青蛙相信吗?(3)理解“大话”的含义。(吹牛)
(4)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在吹牛?青蛙觉得天有多大?(因为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一百多里。)(5)青蛙觉得天有多大?(板书:井口大)(6)分析句子:“还用飞那么远吗?”所表达的意思。(用不着飞那么远。)(7)给句子“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换个说法。
2.细读感悟小鸟的话。
(1)师引读:小鸟听了青蛙的话,它又是怎样说的?(2)指名交流小鸟的话。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师板书:无边无际)(3)小鸟觉得天有多大?(板书:无边无际)
(4)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天很大)。(5)想象说话:除了天无边无际,你还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的?(6)课件带领学生体验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等并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7)想一想:小鸟去过这些地方吗?除了这些,想不想看看小鸟还去过哪些地方?(看课件)(9)小鸟去过这么地方,它看到的就多,知道的也多,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板书:见多识广)(10)理解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原因。(11)指名朗读,读出天的无边无际。
(四)抓住“笑”,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动手操作理解青蛙和小鸟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1)师引读: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2)指名交流青蛙的话。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3)自己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青蛙天天在井里看到的天都是井口大。
(4)做实验,理解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筒,然后用左手遮住左眼,把纸筒放到右眼上,看看天花板有多大。放下纸筒,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②指名交流。我发现从纸筒里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③现在想一想,青蛙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究竟有多大?(井口那么大)的确,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空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说这句话的时候笑了,它为什么笑了?(6)这是一种怎样的笑?(骄傲地笑,自信地笑)(7)指名读出青蛙的骄傲和自信。
(8)理解青蛙和小鸟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①去掉纸筒,再看看天花板有多大。(很大)
②同一块天花板,同一个人,为什么看到的天花板的大小却不一样呢?
因为纸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去掉纸筒,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看到天花板很大。
③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④小青蛙坐在井里,它观察天的范围小。看到的少,知道的少,所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目光短浅)⑤你认为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大,这种认识正确吗?(不正确)(9)继续理解青蛙的笑。
五、小组合作展开翅膀,想象说话,理解寓意。
2.青蛙听了小鸟和你们的劝说,终于跳出了井口,这时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六、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七、再创情境,表演故事。
八、揭示寓意,悟出道理。从《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九、总结全文,升华寓意。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阅读“管中窥豹”等成语故事。
十二、课后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本课共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含道理,得出寓意。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以段落教学为主,集中注意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内容,明白寓意。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比较流畅。1.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一百多里、无边无际”、“大话”、“笑”四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四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生抓住“一百多里”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体会,说明小鸟飞的路程长,天大。实现了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在第二次对话中,我先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的意思,围绕“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在说大话?”这个问题来理解青蛙的观点,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二次对话的理解。通过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2.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体会课文内容,明白寓意。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教学育人的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中,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多走走,多看看,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高大的雪山,飞过热闹的城市,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目光短浅,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它们认知不同的原因,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二)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
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从开始导课到最后结束,不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挖掘文本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让学生快乐学习。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所以,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1.以读为本,把“读”贯穿始终。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引导学生揣摩它们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抓重点词语,体会感悟,指导朗读。如我在教学中抓住“一百多里、无边无际、大话、笑„„”等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联系实际,真切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整堂课中,我尽量把学生带入文本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些补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比如:从《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今后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谈感受,达到语文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五)想想说话,拓展思维,深化情感。
为了深化情感,突破难点,我设计了青蛙跳出井口时,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