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数量是多少,求这个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3的6倍是多少?
2、比3的6倍多4的数?
3、比3的6倍少4的数?
4、x个5是125,求x5、公鸡x只,母鸡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用方程和线段图怎样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6、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2、审题,理解题意。识别哪些信息是解决“求黑色皮块数”
学生讨论分析白色皮鞋数与黑色皮鞋数之间的关系。
可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画出线段图)
3、提问:哪个数量是未知的?怎样设未知数X?
4、问:能列方程解答吗?请大家自己列方程解答,然后小组相互交流,讨论方程是怎样列出来的,并且说说检验的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解题过程,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5、让每个学生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让学生列在书上)
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数量间相等关系,再说一说哪一种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容易思考,便于列出方程。
引导总结:裂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⑴弄请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⑵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⑶解方程
⑷检验、写答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2题。
2、新学案。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存在的问题。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3-5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1)来自费尔教育。点这里回到顶部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
A、9、8B、7、6C、7、55、下列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书写正确的是().1x×5写作5x○2x+y写作xy○3a+b写作ab○
1、小明身高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身高()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米
3、一堆煤有a吨,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吨。
4、在自然数中,与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它们三个数的和是()。6、2.8比()的5倍少1.2。
7、已知x
4是方程ax186的解,a的值是(),6a=()。
8、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9、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9、解1.7x=8.5时,需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
二、判断
1、㎡>2m()
2、5x+5=5(x+1)()
3、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2个面。()
4、如果盒里有8个白球,2个黄球,小明先摸一个,一定是白球。()
5、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
1、下面()说法是正确的。
①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②a2一定大于a。
③方程4÷x=0.2的解是20。
2、爸爸今年a岁,比妈妈大3岁,表示妈妈明年岁数的式子是()。① a3② a3③ a31
3、下面各式不属于方程的是()。
① 3a>2b② x31③ 82b134、已知△+△+○=19 △+○=12,那么:△=()○=()。
三、解下列方程。
5X+28=486X-12=3013(x+5)=169
3X-4×6=4842x+25x=134(x-3)÷2=7.5四、列方程解应用题.1、一幅画长是宽2倍。做画框用了1.8米木条。这幅画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2、小芳买了2本笔记本和5枝圆珠笔,共用去7.5元,每枝圆珠笔0.5元,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第三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
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计20分)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对齐,也就是()对齐。2、0.47加上()个0.01是0.5;()加上7个0.1是1。3、6.53至少加上(),才能得到整数。4、11.67比()少8.49;41.74比()多17.45。
5、比9.25吨多500千克是()吨;比1.95米少8厘米是()米。6、7.5与0.61的和比它们的差大()。
7、小丽带了15元去买一本10.2元的书,她还剩(两本,那么还缺()元。
8、两个数的和是3.79,如果一个加数增加4.2,另一个加数减少3.5,和是()
9、两个数的差是2.51,如果被减数减少1.3,减数增加1.2,差是()。
10、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比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大()。
11、根据6.4-2.47=3.93,请写出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减法算式()。12、2.17+3.84+6.16=2.17+(3.84+6.16)应用的运算律是()。
13、一桶水,倒去3.2升,剩下的比倒去的多2.8升,这桶水原()升。
14、李师傅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米的绳子接起了捆扎报纸,接头处用去0.2米,接好后的绳子长度是()米。
二、缜密思考,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计5分)1、44个百分之一加上0.56的结果是1。()
2、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3、一个两位小数加上另一个两位小数,和一定是两位小数。()
4、一个三位小数减去一个一位小数,差一定是三位小数。()
5、和是小数,两个加数一定都是小数。()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一根电线长20米,第一次剪去3.8米,第二次剪去4.15米,这根电线和原来相比,短了()米。)元,如果他想买A、12.05 B、7.95 C、3.8 D、7.23
2、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增加2.6,另一个减少1.2,和就增加()。
A、2.6 B、3.8 C、1.2 D、1.4
3、两个数的差是4.5,如果被减数减少0.6,减数增加1.4,差是()。
A、5.3 B、3.7 C、2.5 D、6.5
4、把0.5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比原来的数大()。
A、0.522 B、5.22 C、57.42 D、574.2
5、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2,减数是4.8,差是()。
A、7.2 B、1.2 C、16.8 D、10.8
6、甲乙两数的和比甲数多2.7,比乙数多3.5,甲数比乙数多()。
A、6.2 B、0.8 C、3.5 D、2.7
7、一支钢笔和一本练习本共12.7元,已知钢笔的单价是8元,一支钢笔比一本练习本贵()元。
A、4.7 B、3.3 C、8 D、20.7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5米,宽是0.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A、2.9 B、1 C、5.8 D、10
9、在十位上的2比在十分位上的2大()。
A、9.8 B、9.98 C、1.98 D、19.98
10、莎莎在计算1.39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A、5.89 B、6.34 C、4.5 D、3.23
四、注意细节,认真计算。(共计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计6分)
3.6+4.8 = 5.2+0.48 = 1-0.01 =
4.7-0.47 = 0.76-0.6 = 0.64+0.46 =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计12分)
35-18.6 = 12.7+3.47 = 17.6-6.9 =
10.6-6.98 = 6.7+5.89 = 5.07-4.890 =
3、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计12分)
26.75+8.32+3.25 3.64-2.57-0.43
5.37+10.9-2.37 19.38-(3.25+4.38)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红红在计算5.42减去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减号看成了加号,结果得到6.5,这个减法算式的正确得数是多少?
2、一筐水果连筐重11.45千克,卖了一半后,连筐重6.45千克,原来筐内有水果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3、维修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6.25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1.05千米,还剩6.45千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4、(1)各自从家到学校,小月比小强多走多少千米?
(2)小月从家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5、张老师买一件物品,付给营业员50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标价的小数点看错了一位,找给张老师46.75元,张老师说找多了,那么应该找回多少元?
2.13km少年宫0.86km小强家学校3.65km小月家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陈照崇
一、整体评价:
1、知识的覆盖比较全面,各种知识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
2、试卷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查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
3、试题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如解决问题的三道题,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4、注重试卷的人文性,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了有新意的试题,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 题,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五年级共有9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是550分,平均分是61.1分;及格率为66%,优秀率为25%。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判断题、应用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反思及改进措施: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2、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应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第五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运算、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被减数小数部分位数少于减数时和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课前调查,发现有90%学生能在布列小数加减法竖式时能把小数点对齐,但只有50%左右能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有些学生过去在做整数加减法时,进位的忘记加,退位的忘记减。
3.本节课学生有可能受整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在布列竖式时把“末尾对齐”。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要解决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以及根据小数的意义理解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把计算方法迁移,避免把“末尾对齐”。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难点: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