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歧者读后感
分歧者读后感
选择一个派别,等于选择一种生活。
无私派、诚实派、友好派、博学派、无畏派,所有的人必须选择一个派别生存,如果不行沦为无派别人员,你将生活在生活最底层。好奇的是,个性测试的时候,主角首先排除了友好派和诚实派,在选择的时候又果断地排除了博学派,究竟是作者个人倾向问题,还是在作者看来,这几个派别的存在都过于极端?大概是因为这两个派别的冲击是大多数人会面对的困境。有的人强迫自己做无私派,但实际上,他们对无畏的追求深入骨髓。有的人看起来像个无畏派,其实只是避免伤害的伪装。在书里,无私派在作者看来过于压抑自己的欲望,追求忘我,倒不如像个无畏派一样,敢做改为,就算受伤牺牲,也要追逐真实的自己。无私派过于恭敬,无畏派过于无情。面对自己还是继续伪装?面对自己就难免要舍弃一些自己熟知的东西,例如家人。继续伪装却要埋没本性,保证一辈子不暴露自己。
在无畏派的训练里,主角和来自诚实派的克里斯蒂娜成为了好朋友,表达的也是一个意思—诚实面对自己。
从书里的几个派别里,主角的自我挣扎里,禁不住也会想,如果是自己,会选择哪个派别?如果能清晰地作出选择,大概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深刻。赞成主角的,反对主角的,都代表着你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
为什么在无私派和无畏派里,主角会选择无畏派?是因为过腻了无私派的生活,还是本来她就趋向于无畏派?
大概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从主角纠结挣扎的过程看到了自己。从选择派别,到面对朋友的背叛,克服恐惧,到最后挺身而出,都有自己的影子。虽然觉得唤醒那一章有点过于苍白,但是情感描述很有代入感。很适合处于迷茫期的人看。如同我们一开始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样,主角一步步从选择派别中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明白了不同派别之间的优缺点,一点点克服恐惧,越来越坚定走自己的路。值得庆幸的是,主角找到了陪她一起拨开乌云的人,让本来犹豫的脚步变得更踏实。故事最后,幸存的人投奔友好派。只是战况异常的惨烈,牺牲的人远比想象的多。当最爱的人倒下了,你却必须和讨厌的人一起前进。也许这就是生活。不知道在友好派,又会发生些什么意外,让看似渐渐明朗的形势陡生变化?
第二篇:分歧者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歧者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歧者读后感1选择一个派别,等于选择一种生活。
在无畏派的训练里,主角和来自诚实派的克里斯蒂娜成为了好朋友,表达的也是一个意思—诚实面对自己。
从书里的几个派别里,主角的自我挣扎里,禁不住也会想,如果是自己,会选择哪个派别?如果能清晰地作出选择,大概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深刻。赞成主角的,反对主角的,都代表着你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
为什么在无私派和无畏派里,主角会选择无畏派?是因为过腻了无私派的生活,还是本来她就趋向于无畏派?
大概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从主角纠结挣扎的过程看到了自己。从选择派别,到面对朋友的背叛,克服恐惧,到最后挺身而出,都有自己的影子。虽然觉得唤醒那一章有点过于苍白,但是情感描述很有代入感。很适合处于迷茫期的人看。如同我们一开始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样,主角一步步从选择派别中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明白了不同派别之间的优缺点,一点点克服恐惧,越来越坚定走自己的路。值得庆幸的是,主角找到了陪她一起拨开乌云的人,让本来犹豫的脚步变得更踏实。故事最后,幸存的人投奔友好派。只是战况异常的惨烈,牺牲的人远比想象的多。当最爱的人倒下了,你却必须和讨厌的人一起前进。也许这就是生活。不知道在友好派,又会发生些什么意外,让看似渐渐明朗的形势陡生变化?
分歧者读后感2上周六、周日一天半,读完《分歧者》,周一到周三读完《反叛者》(也就是第二部),周三晚开始看《忠诚者》(也就是第三部,16、17年会有同名电影的上下发行),到周六晚上读完,这大约是我这么多年来,看的最快的一套书,很佩服年轻的作者维罗妮卡。罗斯,年仅22岁就写出了《分歧者》,这不属于魔幻类作品,有点科幻,但又不完全,因为它涉及更多的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只不过把它们成像罢了,有点像梦境。
而这22岁女孩儿构思的作品的主角则一水的都在19岁以下,我不知道美国的孩子们是不是都很想早早的参政议政,至少在我的高中阶段,除了考大学这个目标外,确实也有同学在谈恋爱,其他都是大人们的事,当然如果小说里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的身上,也许我也会象小说中的人物们那样不得不重新考量,但能否坚持下去,能否像翠丝那样为了所爱的人牺牲自己,我不知道。
分歧者读后感3剧中把人类分成五种,每种都各有优势。而有两种人是超越于他们的`,那就是以老四妈妈为代表的无派系者和以翠丝为代表的分歧者。前者是无法融入任何派系,而后者则相反,可以融入多种派系。
分歧者之所以能够带领人类走向新生,是因为只有大家消除隔膜,相互交融才能让社会得到进步。皓皓说,那个简宁真是坏透了,做了那么多坏事。我告诉他,简宁并不是坏人,她只是在维护既定的规则,她不想看到世界大乱,她认为自己做的一切是为了人类生存得更好。
即使是那个阴森的打手艾瑞克,他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家伙,他也有誓死效忠的理想和信念。所以,不要用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是要看,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而不是反过来。
分歧者读后感4这个故事应该属于纯属虚构的一类,可看完之后,挺后怕的,甚至真的怀疑我们这个星球是不是就像《木星上行》里所说的不过是谁的后花园,人类活着不过是被某些更高级的生物或是神灵安排的,就如同我们养家禽、家畜、粮食一样,这些其实都是有生命的,而它们活着就是为了养活我们,然后我们活着是为了养活如《木星上行》中的那些神灵,让他们能沐浴后便恢复青春。
萌萌说历史是被人打扮的小姑娘,大约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知识是我们的本能,还是被别人灌输的?谁也说不清,也许就是因为罗斯意识到了这点,才会有了这部书,城里的人不知道外边的世界,一旦实验跑偏,那些自以为高级的cp就会重置大家的记忆,你以往的一切就会不存在,其实这说不上好坏,但至少有一点不是自己决定的,只有皮特决定让自己忘记过去,因为他不喜欢那个不羁的自己,但至少他是自己要这么做。
我不知道如果有这样的一瓶血清,我是否会愿意喝下,也许某个不开心的时候,想逃避的时候会想忘记曾经的一切,但那就意味着我将失去所有的曾经,说白了就是失忆,我们会记得所学的知识,但会忘记所经历的事件、人物,也包括自己,如同新出生一般,只是这次的出生一开始就已经很大了。
分歧者读后感5也许因为读得太投入,这一个星期的梦境似乎都是在翠丝的思维中,面对的都是小说中的一些事件,都是分歧者的故事。派别制度的缺陷在于每个人都太过注重派别的教义,而分歧者正是集大成者,他们的身上有至少超过两个派别的特征,也许转派生本身就拥有一部分分歧者的特点。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征,只是?多数人会按照别人希望的那样去生长,而非按照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可能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自己,虽因成长背景、教育背景有差异,但目标似乎都是一致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类似越发的趋同,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分歧者读后感6也许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即便有目标,那目标真的就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吗?而且我们的内心难道没被别人安排吗?
真相如同野兽,它因能量巨大而无法被关在牢笼里。
分歧者读后感7周末陪儿子去看了场电影,是他期待已久的《分歧者2》。自从去年看了第一部,他就念念不忘,经常念叨第二部什么时候出来。这次看完电影之后,好几天都处于兴奋之中,不停地跟我讨论剧情。正吃着饭呢,他会问:“妈妈,为什么翠丝第一次被注射时会晕倒再醒来,而第二次就不是这样呢?”。正准备睡觉,他又来一句:“老四的妈妈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她会当上女王吗?”
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我记不清也搞不懂,只能应付:“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有好多情节被删掉了,所以显得那不那么合理。”这下他更来劲了,非得让我去买这本小说回来仔细研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实在是服了YOU。皓皓这次反正是较上劲了,为了回应我的质疑:“那厚厚的小说你能看得进去吗?”,他居然抱着《悲惨世界》的原著读了起来,以彰显他的阅读能力,实在是让人感到好气又好笑。
说起来,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女孩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势,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但当她发现得到的生活不是她所想要的时,又是如何推翻体制的。没有经历过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没有尽一切所能克服过自身恐惧,没有在到达后发现非所爱又在众人惊诧中勇敢跳出的人恐怕很难理解这一切内心纠结和女主的毅然决然。我想只要有过内心挣扎的人都能体会到女主角的心理,特别是那种以为自己是异类的孤单和无助,最后居然成为救世主,这种巨大的反差表现得尤为惊心动魄。
【分歧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1.分歧者读后感250字
2.《分歧者》观后感
3.利用分歧造句
4.吴莫愁分歧者3中文主题曲歌词
5.分歧者:异类觉醒观后感
6.电影《分歧者》插曲片尾曲Beating Heart的歌词
7.电影《分歧者3:忠诚世界》中文主题曲歌词
8.分歧作文500字
9.关于分歧的作文
第三篇:分歧者读后感250字
分歧者读后感250字1也许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即便有目标,那目标真的就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吗?而且我们的内心难道没被别人安排吗?
真相如同野兽,它因能量巨大而无法被关在牢笼里。
分歧者读后感250字2这个故事应该属于纯属虚构的一类,可看完之后,挺后怕的,甚至真的怀疑我们这个星球是不是就像《木星上行》里所说的不过是谁的后花园,人类活着不过是被某些更高级的生物或是神灵安排的,就如同我们养家禽、家畜、粮食一样,这些其实都是有生命的,而它们活着就是为了养活我们,然后我们活着是为了养活如《木星上行》中的那些神灵,让他们能沐浴后便恢复青春。
萌萌说历史是被人打扮的小姑娘,大约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知识是我们的本能,还是被别人灌输的?谁也说不清,也许就是因为罗斯意识到了这点,才会有了这部书,城里的人不知道外边的世界,一旦实验跑偏,那些自以为高级的cp就会重置大家的记忆,你以往的一切就会不存在,其实这说不上好坏,但至少有一点不是自己决定的,只有皮特决定让自己忘记过去,因为他不喜欢那个不羁的自己,但至少他是自己要这么做。
我不知道如果有这样的一瓶血清,我是否会愿意喝下,也许某个不开心的时候,想逃避的时候会想忘记曾经的一切,但那就意味着我将失去所有的曾经,说白了就是失忆,我们会记得所学的知识,但会忘记所经历的事件、人物,也包括自己,如同新出生一般,只是这次的出生一开始就已经很大了。
分歧者读后感250字3剧中把人类分成五种,每种都各有优势。而有两种人是超越于他们的,那就是以老四妈妈为代表的无派系者和以翠丝为代表的分歧者。前者是无法融入任何派系,而后者则相反,可以融入多种派系。
分歧者之所以能够带领人类走向新生,是因为只有大家消除隔膜,相互交融才能让社会得到进步。皓皓说,那个简宁真是坏透了,做了那么多坏事。我告诉他,简宁并不是坏人,她只是在维护既定的规则,她不想看到世界大乱,她认为自己做的一切是为了人类生存得更好。
即使是那个阴森的打手艾瑞克,他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家伙,他也有誓死效忠的理想和信念。所以,不要用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是要看,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而不是反过来。
分歧者读后感250字4上周六、周日一天半,读完《分歧者》,周一到周三读完《反叛者》(也就是第二部),周三晚开始看《忠诚者》(也就是第三部,16、17年会有同名电影的上下发行),到周六晚上读完,这大约是我这么多年来,看的最快的一套书,很佩服年轻的作者维罗妮卡。罗斯,年仅22岁就写出了《分歧者》,这不属于魔幻类作品,有点科幻,但又不完全,因为它涉及更多的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只不过把它们成像罢了,有点像梦境。
而这22岁女孩儿构思的作品的主角则一水的都在19岁以下,我不知道美国的'孩子们是不是都很想早早的参政议政,至少在我的高中阶段,除了考大学这个目标外,确实也有同学在谈恋爱,其他都是大人们的事,当然如果小说里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的身上,也许我也会象小说中的人物们那样不得不重新考量,但能否坚持下去,能否像翠丝那样为了所爱的人牺牲自己,我不知道。
分歧者读后感250字5周末陪儿子去看了场电影,是他期待已久的《分歧者2》。自从去年看了第一部,他就念念不忘,经常念叨第二部什么时候出来。这次看完电影之后,好几天都处于兴奋之中,不停地跟我讨论剧情。正吃着饭呢,他会问:“妈妈,为什么翠丝第一次被注射时会晕倒再醒来,而第二次就不是这样呢?”。正准备睡觉,他又来一句:“老四的妈妈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她会当上女王吗?”
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我记不清也搞不懂,只能应付:“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有好多情节被删掉了,所以显得那不那么合理。”这下他更来劲了,非得让我去买这本小说回来仔细研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实在是服了YOU。皓皓这次反正是较上劲了,为了回应我的质疑:“那厚厚的小说你能看得进去吗?”,他居然抱着《悲惨世界》的原著读了起来,以彰显他的阅读能力,实在是让人感到好气又好笑。
说起来,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女孩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势,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但当她发现得到的生活不是她所想要的时,又是如何推翻体制的。没有经历过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没有尽一切所能克服过自身恐惧,没有在到达后发现非所爱又在众人惊诧中勇敢跳出的人恐怕很难理解这一切内心纠结和女主的毅然决然。我想只要有过内心挣扎的人都能体会到女主角的心理,特别是那种以为自己是异类的孤单和无助,最后居然成为救世主,这种巨大的反差表现得尤为惊心动魄。
分歧者读后感250字6也许因为读得太投入,这一个星期的梦境似乎都是在翠丝的思维中,面对的都是小说中的一些事件,都是分歧者的故事。派别制度的缺陷在于每个人都太过注重派别的教义,而分歧者正是集大成者,他们的身上有至少超过两个派别的特征,也许转派生本身就拥有一部分分歧者的特点。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征,只是?多数人会按照别人希望的那样去生长,而非按照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可能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自己,虽因成长背景、教育背景有差异,但目标似乎都是一致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类似越发的趋同,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分歧者读后感250字】相关文章:
1.《分歧者》观后感
2.利用分歧造句
3.分歧者:异类觉醒观后感
4.吴莫愁分歧者3中文主题曲歌词
5.电影《分歧者》插曲片尾曲Beating Heart的歌词
6.电影《分歧者3:忠诚世界》中文主题曲歌词
7.分歧作文500字
8.关于分歧的作文
9.运用分歧造句的句子
第四篇:孤独者读后感
读《孤独者》后感
姓名:王腾飞班级:汉语言文学1班
我所读的《孤独者》是被选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节选,选文节选自《孤独者》的第一、四、五节。
第一节讲诉了“我”与魏连殳的相识,以及魏连殳的种种“古怪”。
第一节中塑造了第一个孤独者——魏连殳的祖母的形象,“听说她先前也曾经吃过许多苦,现在可是安乐了。但因为他没有家小,家中究竟非常寂寞……” 从此处可看出魏连殳的祖母是一个人居住多年,而且也不常与人交往,至少在精神和肉体上是一个孤独者。“山村僻陋,这些事便算大家都要打听的大新闻,第二天便轰传她病势已经极重,专差也出发了;可是到四更天竟咽了气,最后的话,是:‘为什么不肯给我会一会连殳的呢?……’”,寒石山的村民竟要等到她的病势极重,才派专差去叫连殳,由此可见,她的孤独并非一般,而她最后的话“‘为什么不肯给我会一会连殳的呢?……”也带着些对那些村民的谴责,“为什么不肯”,带着些怨恨,也夹杂些无奈,她亲手造成孤独,又放在嘴里去咀嚼。
第一节的第二段中讲到“一领薪水却一定立即寄给他的祖母,一日也不拖延。”从此处可以看出魏连殳对祖母的孝顺,或者说,在世人眼中,他是个孤独者,可是他还有祖母可以依偎,此时的他并非十分孤独,无论是精神抑或是肉体上,制止他祖母的去世,才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的精神是与其祖母相承传的,祖母的去世,无疑是告诉他一个事实——他,现在是一个孤独者,文中的“他们就姓魏,是连殳的本家。但他们却更不明白他,仿佛将他当作一个外国人看待,说是“同我们都异样的”。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作为先觉者的魏连殳,是不被社会上的庸众所容,在精神和肉体上均孤独无依的孤独者形象。
魏连殳回到家,“一进门,向他祖母的灵前只是弯了一弯腰”,直至后来,族人商议祖母的后事,他只是简单的回答道——“都可以的”,然后他静静地给祖母穿衣,井井有条,只是默默地,遇见怎么挑剔怎么改,神色也不动,在葬礼上,“连殳就始终没有落过一滴泪,只坐在草荐上,两眼在黑气里闪闪的发光”,“但
连殳却还坐在草荐上沉思”……如此种种,“暴风雨前的平静”,都为之后的“暴雨”坐下了铺垫,“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此时的魏连殳怕是真正的孤独了吧!
选文的第四节讲诉了,在一个下雪之夜,“我”收到了魏连殳的来信。
第四节中有两处连殳说到了“我都可以的”,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在努里奋斗却什么收获都没有之后,归于无力,很无奈的一种说法,对现实生活或是说对一些庸众的无力的反驳,对一切都无所谓了。
“我已经躬行我以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首先要说明的是魏连殳在被现实彻底击败以后,不再为爱他的人而活,而是以表面上的敷衍于现存体制而复仇与他的敌人,付出了戕害自己身体以及灵魂的代价。因此也就可以理解连殳所说的“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相同手法的还有“我现在已经‘好’了”,都运用了反语,表达了连殳此刻的孤独和无比的讽刺……
随后的第五节中,“我”在阳山呆不下去了,辗转大半年回到S城,去拜访魏连殳。
文中第二段首尾都提到了:“一切是死一般静,死的人和活的人。”,与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惋惜了先觉者魏连殳的死,又痛恨于活着的庸众。
第三段中:“大良们的祖母谈的可高兴了,说话滔滔的泉水似的涌出……”,在连殳的葬礼上,大良们的祖母仍谈得如此高兴,不可以说不是一种悲哀,先觉者的去世,对这些庸众来说不过是少了一个茶余饭后可谈论的话题而已,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关切,是如此的讽刺。“到入棺,是连殳很不妥帖的躺着……”中的“很不妥帖”也是对魏连殳的讽刺,作为先觉者、孤独者的他,连死后都是如此的不安稳、很不妥帖的躺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正是因为没有亲人,少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切,所以他才会以如此的姿势入棺、长眠……“三个亲人扶着棺沿哭了一场,止住拭泪”“口角上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着可笑的死尸”连殳的一生都是如此的孤独与悲剧,连最终围绕着他冰冷的微笑的死尸的,依然是那些庸众以及那些并不理解者的虚假的哭泣,除了“我”。
最后要讲到的就是第三个孤独者——“我”,“我”是一个 处处与魏连殳遭遇相似,一样受时代新潮流的影响试图改革、反抗旧社会、反抗庸众,而不被社会所容的知识分子、先觉者的形象。
魏连殳在祖母的葬礼上出人意料的哭,就如“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而在送别魏连殳后,在潮湿的石路上走着的“我”,耳边响着的正是“长嗷,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这暗示着什么呢?或者说鲁迅如此写作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我”就是魏连殳,甚至可以说“我”和魏连殳都是鲁迅的不同侧面的所幻化出来的,各自表达着鲁迅的不同思想,传承者异样的态度。当时的鲁迅,由于对现实状况的思考与探索,内心世界充满苦闷、孤寂而又渴望冲破这种桎梏寻求希望,从而陷入迷惘、困惑、虚空的孤独的世界中。文章最后一句写到:“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的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在祖母和魏连殳都走了以后,“我”还要继续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继续反抗绝望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鲁迅在四面受敌,“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情况下的一种态度,“心的就轻松起来”是否可以理解为此时鲁迅已找到一种解决当时现状的方法?或是当时的他也仅仅是自我安慰中?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都会继续反抗……
《孤独者》是鲁迅在一特定社会环境——“五四”落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在我看来,文中的孤独者,无论是魏连殳的祖母、魏连殳、亦或是“我”,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在他们身上无不充斥着讽刺,在力图改造强大飞旧势力的这条道路上,他们尽自己的一切努力,甚至于献出生命,只为了一个目的。但“孤独”却时刻徘徊、充斥在他们身边,使他们倍感彷徨与无奈,最终以死亡的悲剧收场。
在文章中,我们能感觉到透彻心扉的寒冷感,“寒石山”、“冷静的月光”、“冰冷的死尸”、“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潮湿的石路” ……
形成了整篇小说透骨的冷……
以上就是我对《孤独者》的读后感想。
第五篇:《孤独者》读后感
?孤独者》收于鲁迅小说集《彷徨》,这部小说集在开头便引述了屈原《离骚》里的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部小说正是反映了鲁迅当时在探索中彷徨的心境,想求出路却到处都找不到路,表达了一种无路可走的苦闷。写下《孤独者》的时候,正是1925年10月17日,当年鲁迅正处于受敌的状况,对现实状况的思考与探索,内心世界充满苦闷孤寂而又渴望冲破这种桎梏寻求希望,从而陷入迷惘、困惑、孤独。鲁迅对社会、对人生冷静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外在环境的压迫,让他感到孤寂,感到苦闷,不得不如“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以这种嗥叫的方式反抗社会的压迫,反抗内心的绝望。?孤独者》通过以“我”的口吻讲述了三个故事:魏连殳的祖母的故事,魏连殳的故事,“我”的故事。在这三个故事中,描绘了三个变化:孩子的变化,魏连殳的变化,“我”的变化。孩子本是天真烂漫的,心性应是纯净的,内心世界应是充满儿童所应有的童真、简单。然而,在《孤独者》里的孩子并不是这样。故事里的大良、二良开始时愿意和连殳玩耍,会经常到他家玩,只要磕响头,装狗叫,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说孩子初始还有那天生的调皮,好玩,而到了后来逐渐被环境同化成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失去应有的尊严。魏连殳成了“异类”,孩子在大人的教化下,已不再和他玩,连魏连殳的东西也不要吃了,甚至是一个很小的小孩,拿了一片芦叶指着他,喊“杀!”。此时的孩子们,俨然是像周遭的大人们一样看待魏连殳,一样逃避他,戕害他。这是怎样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与愤怒,养熟了他们,寄予希望于他们,到头了却是遭到这种残酷的背离。从《孤独者》这里对孩子变化的描述,可见出鲁迅内心对待孩子是如何凄凉的悲愤。魏连殳的变化可通过他对孩子们的态度和自身行为的转变体现。魏连殳起初对待青年和孩子是热情的,把他们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也总喜欢逗小孩。他认为“孩子总是好的,他们全是天真”,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孩子。当“我”反对他的看法,他竟至于“气忿了”,便又显出许久不见的“冷冷的态度”。魏连殳总认为孩子是天真的,没有大人的势利与贪婪,有不好的变化也是环境教坏,因此更得注重爱护教养。可惜三个月之后,连殳竟也被“天真”的孩子仇视了,他对孩子的态度开始憎恨,也默认了“我”的观点。此时的连殳已变得愤怒,更显出他的孤独,因而会有后来对待孩子们的报复:要他们装狗叫、磕响头。与其说是连殳对背离了自己的孩子的报复,不如说是连殳对庸众势利与贪婪的报复。魏连殳对孩子的态度由充满爱,继而怀疑,最后是绝望甚至是报复。他的愤怒与悲哀正是由于自己对孩子们爱得太深,希望启蒙孩子们去反抗大人们那样的庸众的麻木,最后却以悲剧收尾。这又何尝不是鲁迅的真实写照呢。“我”是小说里的经历者,也是一个旁观者,是一个叙述自我。从《祝福》到《伤逝》,再到《孔乙己》,鲁迅的小说里多出现这种“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叙述视角。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态度来叙述,实质上是隐藏着的作者在冷眼旁观,平静的语气里透着无尽的悲哀。因此,故事中“我”的变化不得不说更像是鲁迅先生灵魂的自我解剖。?孤独者》的篇写道:“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鲁迅在小说里不停地重复着“走”,其实就是他在冲破桎梏的过程中思考得出的结论:以永不停止的行走彻底反抗绝望,在孤独的荒漠中,如苍狼长嗥般悲切而坚定的抗争。用他无情之笔批判着敌人同时也解剖自己,带着愤怒与悲哀,审视着这无法直面的冷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