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一、隆力奇——特色工会管理
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先进的日化产品、养生保健品的研究、开发和产销基地。公司创建24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日化行业的领军企业,“隆力奇”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被评为“全国化妆品制造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和全球华人企业500强。
近年来,隆力奇工会以争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为奋斗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隆力奇工会在企业中发挥的强大作用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自省,催我们奋进。
(一)必须增强工作责任感。考察学习使我们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舞台更大,发展机遇更多,决不是“无处下手”,无所作为。先进地区工会工作成绩突出,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工会人立足实际,真抓实干,面对困难敢想敢干。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增多,职工队伍扩大,工会工作的任务更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学赶先进的紧迫感,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既要学习好思路好做法,又要学习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对工会工作的满腔热情,争创一流成绩的高昂激情和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二)必须不断创新创优。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抓亮点、创特色、树品牌是隆力奇工会的一大特点。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他们没有为难发愁,而是立足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手段,这是他们工作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主要因素。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必须学习先进地区创新的理念,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求作为,以作为求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化,各乡镇、系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要全面分析,统筹兼顾,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加以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三)必须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是工会组织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隆力奇工会影响力大,社会地位高,是因为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立足企业发展开展工作。他们的很多工作想在了企业家前面,解决的许多问题是企业家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克服就维权而维权、就工会抓工会的倾向,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的理念,围绕中心,明确定位,发挥优势,把工会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认识、把握和运作。必须着眼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找准工作着力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新发展、务实争先的工作理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二、蒋巷村——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在常德盛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使蒋巷村从一个贫穷落后村发展为富裕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几乎所有的蒋巷村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村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村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三、无锡——领跑中国物联网
“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势下,迅速地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就定在无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8月7日在无锡如是说。
此后,无锡几乎成为中国物联网的代名词。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从技术角度又称为传感网。它是指给所有物体安装传感器,然后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无锡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布局谋篇:春江水暖鸭先知
无锡市在温家宝总理视察后明确目标,与研发部门、电信等网络设施建设部门全力对接,加大投入,共同争取和推动“感知中国”中心在无锡建立,打造继中关村、深圳之后的国内第三大信息技术产业园区。
无锡新区管委会积极努力,引入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重点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业应用等领域进行攻关创新。目前无锡市已集聚了一批物联网企业,编制完成了《国家“感知中国”示范区(中心)建设纲要》。物联网建设在无锡全面“引爆”,在国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渗透:统筹兼顾促融合无锡政府精心策划,公司适销对路,为全面拓展民生市场赢得胜券。融入,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踏准民生需求的节拍,根据天时、地理、人和,采取适合公众多样需求、提升群体品味的举措,来推进物联网衍生业务的发展。
(三)高瞻远瞩:授人以渔激智慧
如同互联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一样,并不是把所有难点都解决了才去发展,而是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无锡领导认为,物联网的发展,一是要靠规模化和应用化;二是要充分发挥通信网的作用,将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以应用的形式“返还给客户”,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培养“学习型客户”。
11月上旬,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无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物联网领域的产、学、研、用50多家单位的百余名专家聚集一堂,激发智慧,探讨推进传感网技术标准制定。
从无锡,放眼望去,一张独特的“智慧网络”正在“奔腾”而来。无锡将通过建立电信企业与多行业的战略联盟,从“授人以渔”起步,合力推进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进程;通过物物互联,最终赢得地球万物之间的“相得益彰”。
第二篇:江苏名校考察报告
江苏名校考察调研报告
朱阳关中学 莫正平
2010年5月
江苏名校考察调研报告
朱阳关中学 莫正平
为加强教育管理,深化课程改革,5月16日—20日,在翟局长和其他几位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赴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溧水县东庐中学、扬州市梅岭中学、泰兴市洋思中学进行了参观考察。为确保考察活动取得扎实效果,局领导要求每位同志都要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回,真正把考察学校的经验学到手,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考察过程中,大家不辞辛苦,认真听取所考察学校的校长介绍,深入课堂听课研讨,并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座谈交流,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本人此次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所考察学校的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的学校,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学校,它们在学校管理、新课程改革、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譬如南大附中和梅岭中学的德育管理、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四清”教学模式,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南大附中
南大附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市属重点完全中学。学校地处南京市中心,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师资队伍雄厚。现有53个教学班,学生2225人,专任教师224人中,硕士研究生24人,课班研究生11人,本科学历165人,高级教师84人,一级教师106人,特级教师1人。学校依托南大求发展,并创建了自己办学特色:强化外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社团活动是该校的德育特色,特别是京剧社团在该校得到了普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拓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二)东庐中学
东庐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薄弱。自1999年以来,该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大胆摒弃传统管理模式,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其教学过程是:让广大教师充分占有资料,根据各个教师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每位教师轮流主备部分内容,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形成初稿;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修改后定稿,形成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教师将“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会的教师不讲。教师主要引导全体学生边练习边订正错误,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高。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教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走近课堂,变从教师出发的题海训练为学生自主的先思考后练习,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东庐中学凭借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
(三)梅岭中学
梅岭中学是江苏扬州市区重点初中学校,现为公办民营。学校遵循“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宗旨,贯彻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一直把德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体验教育”为主的德育之路,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育人原则,(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学会学习—从学会思考开始,学会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学会礼貌—从学会敲门开始,学会文雅—从学会走路开始,学会生存—从学会自护开始,学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学会自律—从学会守纪开始,学会审美—从学会穿衣开始),避免了学校德育总是扮演“推销员”的角色,而真正成为学生的“服务员”,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开展“校园碰碰车”(以“学会乐群、学会自律”为主题)、“社会碰碰车”(以“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为主题)和“家庭碰碰车”(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为主题)以及“心灵碰碰车”(以“学会反思、学会感恩”为主题),实现了破解德育工作的难题。该校“体验教育”被央视制作成专题节目向全国推广,该片播出后,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四)洋思中学
洋思中学位于江苏泰兴市,是近年来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兵。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特色是: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即教师揭示教学目标后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步是“后教”,即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拔;第三步是“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2、“每节课都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学习”的课堂教学效率。洋思中学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的标志是“每节课都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学习”。每节课都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有意紧张来完成。每节课学生从上课到下课都是考试,教师讲课的实质是对考试的评价。
3、“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逐级教学把关制度。“四清”的实质是不停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堂堂清”、“日日清”是由任课教师和学生来完成的,内容就是教材上最基本的要求,过不了关的学生要用自习时间或课间同学之间补课,直至过关。“周周清”是由年级组组织进行的,过关内容就是本周所讲的教学内容,过不了关的利用休息日找教师补课。“月月清”是由学校组织进行的,是一种正式的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二、所考察学校的基本经验
(一)开放鲜活的办学理念
“江苏教育”品牌的真正魅力不仅表现在教学成绩上,其魅力还在于开放鲜活的办学理念。所考察的几处学校,在办学主体上,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主体;在教育对象上扩大了教育范围,家长也成了教育的对象;在教育内容上,除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增设发展型课程,如南大附中的心理教育课就颇具特色,教育效果显著;在教育空间上,把课堂搬到工厂、农村,让学生接受更全面的素质教育,如梅岭中学;在教师队伍上,长期进行聘任交流,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
(二)以校为本的课改实践
课程改革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名优教师带动一般教师,加强课程资源、评价、个案方面的研究,将课程改革植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都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学习”的课堂教学效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逐级教学把关制度,均称为全国关注学习的课程改革实验经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利用,将学、教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南大附中则以特色德育社团活动,形成素质协同教育,构建和谐教育体系;梅岭中学探索的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体验教育”为主的德育之路,解答了德育工作的瓶颈问题。
(三)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所考察四校教育之所以成功,关键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取得辉煌成绩的根本。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有强烈的教育发展意识,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来办,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与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这些学校名教师多,但是他们还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许多青年教师在名教师的“传、帮、带”下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拿到了解读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金钥匙”,使自己登堂入室。同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做到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定期进行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评选,初步建立了教师成长成材的合理梯队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活力机制,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奋勇争先,从而打造出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四)严谨务实的管理举措
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管理是学校的晴雨表。在所到的四处学校,给人的普遍印象就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
一是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考察学习中处处感受到各个学校的管理,都是在严格有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上作文章,充分体现了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二是环境优美。注重体现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及大量的格言警句充满校园各个角落,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的学园,生活的乐园。三是制度健全,制度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洋思中学编印的《学校管理制度》,大到学校总章程,小到保安岗位职责,均制定了科学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每个部门处室、每个人职责分明,使学校“没有制度外的人,也没有制度外的事”,同时,各学校严格按照规章抓好落实,确保制度的权威。
(五)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
所考察的四所学校,在各类评价改革上,都明显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对教师评价,按照教育教学、教科研、差生转化、教学常规、履行职责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教师上课、辅导、综合实践活动、兴趣小组等所有教学环节也都进行了量化细化,并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对学生的评价,则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整体发展质量的评价,坚持各学段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情况。
三、几点思考与启示
对照江苏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管理措施、一流的教育质量,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深深地感到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紧迫与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必须大胆改革,敢于创新,严格管理,精细求实,发展特色,打造品牌。
(一)走内涵发展之路应成为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
江苏教育能够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是与其坚持内涵发展分不开的。走内涵发展之路,应和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流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但这不能成为学校上等级、上台阶的根本标志。在确立发展规划时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定好位”,在“特色”和“个性”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办学理念要提升、管理模式要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要创新、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要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也要重新整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完全在规模上,而在内涵建设、科学管理上。惟有如此,才能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二)积淀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特色
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与理念。我们以往在学校的办学质量上强调了管理、师资和生源等要素,但却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表层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首先是师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课、论文发表等,其次,比如校园环境、学校建筑等等;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包括听课评课、学术交流等等;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常规制度等等;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团队风貌等等。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的学校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学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下一步,我们应当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涵发展的要素,如办学理念、治学风格、优质师资、优良传统等。努力积淀自己的校园文化,发展自己的校园特色,提炼出自己的学校精神内核,聚结成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激发出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情绪与敬业勤奋的精神,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
(三)抓好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
强化教学科研,夯实课题研究,让教研直接为教学一线服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下的教育科研(包括教学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因素,是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我们也要将教育科研作为重要工程来抓并强力推进,形成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大力推广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更多的教学骨干和教科研能手成长起来,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行列。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形成良性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兴教之本。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下一步,我们应当一方面要精心打造一批名教师,另一方面也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干部、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本基础。
(五)增强抓质量的意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始终坚定不移抓质量,但是要正确处理好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既不用成绩代替素质教育,也不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争创佳绩对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研究的就是学生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通常,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从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揠苗助长”——通过加班加点、针对考点,进行机械反复的“应试训练”,促使学生出好成绩,这是拼消耗;二是“顺其自然”——通过巧妙地组织、引导和必要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力,学生自然而然出好成绩,水到渠成。第二条正式我们必须要做的。
以上是本人此次考察的粗浅认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第三篇:关于江苏山东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江苏山东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
重庆市农机局赴江苏山东考察组
2006年5月29日—6月11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大军同志带领局有关处室和部分区县农机局负责人,赴江苏、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在江苏期间:考察组先后赴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参观考察了久保田、洋马、井关、富来威及东洋公司5个高性能插秧机、收割机现代农机制造企业,并就有关问题与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组全面了解了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对水稻机械插秧、跨区作业服务等情况进行了重点考察学习,并分别与江苏省农机局,南通、高邮、扬州等地农机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还考察了江阴华西村新农村建设。
在山东期间:考察组与山东省农机部门就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科技创新、农机产业化发展和农机监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交流;重点考察了青岛、威海、烟台、龙口、蓬莱5市的农机推广、社会化服务、教育培训、安全监理、产业化发展情况,就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习交流,并参观考察了龙口市南山集团及新农村建设情况。
二、两省农机化发展情况
(一)江苏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强省,也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一是农机保有量大:200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3100万千瓦,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达到44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42万台;联合收割机6.78万台,其中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4万台;高性能插秧机达到1.39万台,今年推广量达6000多台。二是农机化水平高:2005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其中机耕水平达82%,机种水平达40.9%,机收水平达71.9%,机械植保水平达84%。其中三麦机播水平达90%、机收水平93%,水稻机收水平达86%、机械化种植水平17%。三是经营效果显著:2005年,全省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达6000余个,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140亿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达23亿元,预计今年可达30亿元以上。
(二)山东不但是农机化强省,也是农机化发展最快的省市之一。一是装备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在“十五”期间,全省农机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农机装备总值、装备动力、拖拉机保有量每年平均增长20%、15%、21%以上,联合收割机每年以2倍的速度递增; 200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9199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490亿元。拖拉机拥有量206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8.2万台,农用飞机10余架,各类机引配套农具326万台。二是作业水平高,涉及领域广:2005年,全省机耕水平达到75.9%,机播水平50%,机收水平34.4%;其中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均达到了90%以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也大幅提高,机收水平达到10%,部分市县达到了80%;全省深耕、深松、覆膜播种等旱作节水机械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已达13.5万台,果蔬、设施农业、薯类及花生收获机械达6.1万台。三是产业化水平高,经营效益好:山东农机服务产业化在全国走在前列,全省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重要内容,通过政策扶持、搞好公共服务、加强标准建设、实行规范管理,农机销售、维修、作业市场日益完善,新型农机合作组织蓬勃发展。2005年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数量达到502万个,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40亿元,增加值213亿元。
三、两省农机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通过对江苏、山东农机发展的考察学习,我们有许多认识和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在发展阶段的把握上:两省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在发展重点的把握上:两省把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改变农业生产“三弯腰”劳动状况,作为农机化的工作重点。江苏70—80年代解决耕翻问题后,90年代以三麦机械化为重点,“十五”期间全省力攻水稻生产机械化;山东在上世纪95年以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基本解决了土地耕翻问题,95年以后力推小麦机收和精播,到2000年全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具相当水平。从2001年开始全省确定利用5年左右时间,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花生、薯类收获机械化。
(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是中国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共同特征。两省以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抓手,以不断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为重点,并通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后勤保障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使经营者、使用者和生产者有效益,形成了农机发展的良性机制。江苏以组织跨区机收、跨区机插作业队为主要形式,以开辟跨区作业市场,用较好的投资回报率调动了农民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山东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服务组织发展,通过打造农机作业明星服务队、农机培训、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农民满意农机产品等系列“品牌”活动,塑造了农机服务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注重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政策环境、经济条件、市场基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机械技术进步作支撑,农业机械化就是“无米之炊”,两省始终把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作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在引进国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搞好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改造,不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还使江苏成为了现代农机制造的强省;山东立足自主创新,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花生与薯类收获机械化、牧草以及旱作农业等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促使玉米机收、旱作农业技术等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四)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基本的体制机制,但在市场化初期、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引导和扶持,两省通过行政推动、财政补贴等系列措施,加快了农机化发展的进程。在市场的培育上:江苏省在培育跨区作业市场的初期,对购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农户不但实行高额补贴,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还实行油料补贴。在产业的培育上:山东省培育了以村级为主体的“龙口模式”,以乡镇为中坚的“安丘模式”和以县乡为龙头的“桓台模式”。三大模式构筑了山东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大的产业链。在政府的引导上,山东十分注重县级农机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合理利用大中型农机更新资金、购机补贴,增强县级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能力和服务能力。
四、重庆与两省的差距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重庆农机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推动力度上,优于其他省市。但在基础条件上,我们深深感到差距较大。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小,装备结构不合理。2005年底,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为776万千瓦,仅为江苏的25%、山东的8.4%,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远低于两省。特别是用于耕种收的农田作业机械动力,我市仅占农机总动力的5%,而江苏山东则高达50 %以上。没有装备作基础,作业水平自然就低。
二是农机作业组织少,社会化服务能力弱。2005年,我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数量为44.8万个,而山东为502万个;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我们还微乎其微,而江苏仅跨区作业组织就达6000多个。缺少市场主体的支撑,社会化服务能力就难以提高。
三是产品开发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小农机生产目前虽然在全国走出了第一步,但是多数产品趋同化严重、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规模小、服务水平低,随着国际技术、装备的不断进入,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加快技术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四是发展的信心不足,氛围不够浓烈。由于农机化的普及程度不同、行业人员的知识业务技能不同、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不同,以及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基础条件不同,各地农机化发展的氛围和推动力度不同,有的地方甚至差距很大。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示范,不能忽视。
五是农田基础条件差,农机使用效率不高。我市地形地貌复杂,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灌溉条件差、道路不通畅,与江苏山东存在明显的差异,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极大限制。要积极协调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发挥农机提灌资金的作用,加强对农田的整治,逐步实现粮食主产区和农机化重点作业区域能排能灌、确保道路畅通势在必行。
五、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通过考察学习和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快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做到“四坚持,三加强”。一是要坚持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我市确立围绕耕种收,解决“三弯腰”的指导思想是符合重庆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只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庆农机必将有振兴的那一天。
当前,全局工作都要重点围绕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个时代主题,全力扩大水稻机械育插秧面积、努力拓展机收作业领域、稳步提高耕作机械化水平。
二是要坚持以狠抓农机推广的思想不动摇。没有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就无从谈起,因此,抓推广提高装备水平是当务之急。目前要重点围绕耕种收加大推广力度,迅速改变装备结构不合理状况。
三是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结合的思想不动摇。“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是我们实践的结果,在机耕、机收上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机插秧上要继续坚持,并加大力度。还要积极培育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和作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同时也要积极培育跨区作业市场,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是要坚持以狠抓质量跟踪的思想不动摇。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跟踪,是提高重庆农机制造水平的有效措施,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促进技术进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做大做强农机工业。
五是要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农机维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持农机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后续力量,目前我市农机维修的市场主体、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都不健全,必须力求尽快突破。
六是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的力度。无论是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推广人员、农机管理人员,还是农机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机械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更是如此,要下决心、花力气,抓出成效。
七是要加强农机目标考核的力度。市政府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是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措施,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机制,真正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努力方向。
第四篇:江苏上海考察报告
电气专业阶段性收资报告
2011年10月23日,沅纸十二万吨项目电气专业组在彭牧的带领下张祖富、张世璆三人前往江苏、上海进行了电气专业阶段性收资,先后考察了西门子上海电气有限公司、上海通润电气集团、上海大全电气集团、正泰电气集团、向荣电气有限公司、江苏长城电缆有限公司六家单位,并与以上单位就项目介绍、技术要求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同时现场观看了公司生产制造现场。
收资单位1:西门子(上海)电气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西门子(上海)电气传动设备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东工业园区内,厂房面积55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5000多平方米。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研发人员。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高压变频器,多样化的应用和综合完整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高效的生产力,最佳的实用性和环保节能。
主导产品A、低压开关柜SINERGON的主要优点:SINERGON把低压开关柜带入了一个新的安全和技术等级,其带有安全门装置的抗电弧型全封闭垂直母线系统,双向滑动机械传动装置,线性全啮合防爆门锁装置,全新的现场总线连接系统领先于电气行业。
主导产品B、低压开关柜SIMODRAW,其灵活多变的低压设备满足了建筑和工业领域中标准的解决方案,其模块化技术保证设备可靠的长期运行,其具有的先进设计引领新的标准。
收资单位2:上海通润电气集团公司成立于1984年。公司占地面积83000m2、建筑面积32800m2,注册资金7715万元,拥有总资产2.18多亿
元人民币。公司在2009年7月股权结构进行了重大变更,成为上市企业江苏通润工具箱柜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公司管理体系也重新进行了调整,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篇:赴江苏等地考察报告
关于赴江苏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办公厅(室)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州政府办公厅组织学习考察组于10月19日至11月6日,赴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和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学习考察,现将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省一市六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两省一市六地,处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经济和社会在较高平台上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特点为:
一是经济总量大、发展成就大。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看,南京市、苏州、扬州、无锡、南通、杭州和上海市均已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苏州的经济总量占到整个江苏的四分之一,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五位,2009年,全市实现GDP77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2亿元,增长11.4%。总量和增量位居全省首位。无锡是中华民族工商业和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2009年全市实现GDP4992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1061.99亿元,增长16.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5.91亿元,增长13.8%。从百姓收入看,无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3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25027元,增长10.2%。在收
市建设起点之高、标准之高、档次之高,也令大家赞叹不已。苏州环古城保护工程投资达47亿元,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无锡蠡湖整治投入30亿元,使昔日的臭水湖变成了水清景美的新景观。我们所到之处,无不为鲜花绿地,“花园城市”、“园林城市”而赞叹。苏州、扬州、杭州市的城市建设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化城市气息,达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开发的高度融合、和谐发展。
五是城乡统筹好、群众生活好。他们以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逐步实现了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的目标。六地城市化率都在50%以上,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苏州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以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五道保障”,提出了建设“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工程。全面实行城乡一体垃圾集中处理、城乡一体污水集中处理、城乡一体饮水工程,农村生活面貌大为改善。
这次学习考察,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六地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起点高、手笔大。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思维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满怀激情干事创业。两省一市六地之所以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
思想解放,观念常新。在他们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承载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1985年昆山市率先圈出土地自费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县办国家级开发区。在工作思路上,他们措施多、办法活,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在发展定位上,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和宏大气魄,瞄准国际一流的水准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始终坚持借力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江、浙、沪地区的经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积极接受上海辐射实现借力发展的历史。他们始终如一的在探索和寻求自己在“大上海”经济圈中的定位,加快接轨上海经济圈的步伐。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瞄准上海的人才、技术、物资资源,把上海大量的技术人才以“星期日工程师”的形式请过来搞横向协作,搞联营,推动了与上海的第一波经济合作浪潮,乡镇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九十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六地无一例外地提出了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与上海相呼应,与浦东相配套,推动“一区两沿”(工业园区和沿路、沿江)开发。特别是利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平台,招商引资,承接项目,推销产品,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昆山市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完成了由乡镇集体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彻底转型,成为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中的一个耀眼亮点。苏州高新区依托区位优势,主动服务上海、融入上海,主动承接产业转移,2006年当年引进项目163个,利用外资近10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80亿元。嘉善历史上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很薄弱,6
式、园林化绿色生态城市。他们突出“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全面加快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步伐,近年来投巨资,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工程以及体育中心、图书馆、国际会展中心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城市的承载力不断提升。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整个城市靓丽多姿、景致美不胜收。
二、政府办公厅(室)工作的主要做法
这次学习考察,既开阔了眼界,又加强了办公厅(室)之间的交流,感受到了两省一市六地政府办公厅(室)工作的一些好做法。
(一)“三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高,工作枢纽、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办公厅(室)作为省(市)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有着十分特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委、省(市)政府战略部署、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认真做好政务接待、会务服务、公文流转、文字综合、信息报送、督办落实、信访处理、应急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厅为省(市)政府领导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和全省(市)政务运转的桥梁枢纽作用。他们团结拼搏,埋头苦干,身在兵位为帅谋,服务中心创一流,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确保了省(市)政府政令畅通,确保了省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各办公厅(室)高度重视队伍建
设,编制人员充足,分工精细明确,如:各秘书处分工细、力量雄厚。研究室、应急管理、电子政务等机构规格高,人员编制多。经过多年努力,各办公厅(室)较好地完成了厅管干部的竞聘上岗和年轻干部选调、交流等工作,切实把一批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了领导岗位,为各办公厅(室)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使各厅(室)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员结构,既有利于发挥工作阅历丰富的中年以上同志的中坚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年轻同志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的优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勤奋敬业、团结奉献的精神得到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风气日益浓厚。
(三)广泛形成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讲责任、讲奉献的良好风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办公厅(室)建立了较规范的工作规章制度,促进了办公厅机关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办公厅(室)内大力倡导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厚积博学,持之以恒地向实践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办公厅(室)全体同志以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以事业为重,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对事业强烈追求的热情和激情,自觉忠诚于党的事业,乐于为做好“三服务”工作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例,充分体现了办公厅同志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可贵品格。
(四)全面推行无纸化协同办公,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作用发挥明显。为了降低行政成本,规范行政行为,增
托,强力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建设产业特色更明、科技含量更高、配套能力更强的产业带。三是做“强”的文章。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制订鼓励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力度,力争在我州建成一批科研基地和研究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开发区要积极建立一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或科技创新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
(四)必须自觉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紧紧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内地产业调整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建设全疆或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化工、水电煤电、矿业开发和传统工业。充分利用伊犁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霍尔果斯、都拉塔两个口岸和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强化中心服务功能,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在吸引一批企业、资金、项目落地上实现重大突破,逐步做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使外向型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对接县市要在发展规划、产业调整、体制机制、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交通网络对接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平等互利,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对口联姻”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地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五)必须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把握全局性,增强主动性。一要在围绕州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上狠下功夫。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
加快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为州党委、州政府出主意、谋思路,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使办公厅决策服务参谋“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二要把综合协调作为发挥办公厅整体功能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改进协调方法,加大协调力度。不论办文、办会、办事,必须要做到把握全局、考虑周全,将综合协调贯穿其中,使协调出凝聚力,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三是大力弘扬苦练内功,悉心钻研业务,把握工作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径;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各类书籍,持之以恒地学理论、学历史、学业务,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增长才干,勇敢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挑战。做到钻研业务,精通业务,正确掌握相关政策规定,把各项政策弄懂弄透,做到熟记于心,运用自如;积极了解认知新事物,掌握新理论,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六)必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促进伊犁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按照国家、自治区电子政务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基础网络、统一管理机制”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办公厅现有机房的网络和交换设备,构建一个先进、开放、安全、访问便捷的州直统一电子政务核心平台。建设形成“上下一体、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全州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和信息安全体系。实现各类政务资源的可互连、可访问、可交换、可共享、可整合、可管理的建设目标。逐步实现州直县(市)、口岸和州直各部门跨部门、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OA协同办公,彻底消除信息孤岛,节约人力物力,杜绝重复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州直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对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