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情况分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1:2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情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篇: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情况分析

这次全国旅游市场工作会议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旅游市场复杂性增加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旅游市场形势,研究讨论应对措施,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促进我国旅游市场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一、全面把握当前旅游市场形势

2011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国内、出境和入境三大旅游市场延续“两高一平”格局。其中,国内旅游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总体看,国内市场、出境市场比预想的要好,但入境旅游要实现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难度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既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的复杂因素对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入境市场带来的挑战,又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有着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同时要善抓机遇,推动发展。

从不利因素看:

一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全球旅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增加了全球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8月份以来,美债上限调整、主权评级下降,意大利、希腊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金融事件已经从金融领域蔓延到整个经济体系。因担心美国经济会陷入新一轮衰退,近日美国纽约股市下跌,亚太与欧洲主要股市也相继下跌,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动荡之中。从历史经验看,国际金融动荡将影响居民消费,抑制居民消费意愿,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2009年全球旅游下降了4.2个百分点,超过了2003年SARS影响的下降幅度。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又急剧动荡,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定会带来新的冲击。

二是主要客源国家可能调整的经济政策,将进一步挤压我国入境市场增长空间。金融动荡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将影响我国主要客源地的居民出游意愿与旅游消费支出,同时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商务旅行减少。如国际金融市场继续动荡,有可能促使部分国家进一步实施紧缩性的出境政策与宽松的入境政策。有的国家已实施征收“出境税”政策,不排除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出境旅游采取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可能。另一方面,各国对入境旅游可能采取宽松政策,如对高收入人群发放多次往返个人旅游签证等,这将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对我国入境旅游形成新一轮挤压。

三是国内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

6.5%,创37个月新高。物价上涨相对降低了部分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旅游消费能力。同时,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等的持续影响,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加上股市、汇市、房市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

四是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都增加了旅游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全球“东震西乱、南升北降”,直接影响年初对全球旅游市场的预测。1-4月,东北亚因日本复合型灾害国际游客仅增长5%,中东地区的乱象使其旅游下降14%。近期,挪威枪击事件、伦敦骚乱等导致欧洲旅游市场下滑。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影响,韩国首都圈、国内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等因素都将对旅游市场产生影响。

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必须而且应该充分看到有利因素:

一是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难得的“黄金发展期”。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阶段,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这个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不会变;我国人均GDP持续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会变;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比重增加的态势不会变。这一时期,我国旅游发展大众化趋势更为明显,散客市场快速成长,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以及部分老年人等一般收入人群,成为旅游消费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将继续促进出境旅游较快增长,加上许多国家采取放宽签证政策、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中国旅游业至少有十年左右的“黄金发展期”,这个发展趋势不会变。

二是旅游发展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多地依靠扩内需、促消费的战略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强度、措施力度都将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已把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以培育,并且批准设立了“中国旅游日”,这都增强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更加浓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旅游意识不断提高。全国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北京、上海、江苏、云南、新疆等省区市提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各相关部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明显提高,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正在加快推进。

三是旅游产业化发展加速。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航线等不断增加,旅游通达条件进一步改善。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等旅游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仅今年二季度全国就新开业五星级饭店30多家。旅游投资持续升温,初步统计全国有近4000个在建旅游项目,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同比增长一成以上。新建项目总体投资大,质量、档次和综合配套水平更高,出现了一批数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投资项目。旅游供给的不断增加,缓解了旅游供求矛盾,进一步引导了旅游消费需求。

四是入境旅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我国入境旅游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基数的不断扩大,市场增幅有所放缓是正常现象。总体看,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一方面,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对各国和地区旅游者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主要入境市场仍然有很大拓展空间。如港澳台市场,港澳游客目前绝大部分到的是广东,台湾游客大部分到的是福建等沿海省市,内地很多省区市特别是西部地区都没去过。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提出到2015年三国间人员双向往来2600万人次,目前只有1700万人次。东南亚市场中目前来华游客80%是华人,开发非华人市场潜力很大。中美省州旅游局长会提出到2015年中美双向旅游往来500万人次,目前只有300万人次。印度出境旅游已近1000万人次,但是到中国目前只有60万人次。因此,无论是传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有很大发展潜力。我们应当对这些潜力市场多做工作。

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三大市场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成功应对了如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对旅游业的冲击。这说明,无

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各种危机,包括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都将始终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在应对各种危机中,我们认识到,要善于在危机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善于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旅游业改革创新;要善于从危机中发现积极因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一定要充分总结、善于运用。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旅游市场带来的变数,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冷静观察,沉着应对。要及时分析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国旅游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是要全面认识和推动三大旅游市场协调发展。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的基本方针。针对当前入境旅游市场复杂性增强、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各地、各旅游企业尤其要将开拓入境旅游市场作为当前开拓市场的一项重点工作。总结借鉴国际上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等到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出现大幅逆差时,再来重视入境旅游市场。立足于中国国情,我国旅游市场主体是国内旅游,但入境市场事关中国对外开放,事关我国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各地在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一定要始终坚持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的方针。

二是要加强对重要旅游市场研究。港澳台是我国入境旅游基础市场,入境过夜人数约占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总量的62%,必须保持并且巩固这一市场的主体地位。入境外国人中,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北美是我国传统市场,占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俄罗斯、澳新是发展很快的新兴市场;印度、中东、南美等地来华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对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潜在市场”的方略,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市场的研究,针对新情况、新趋势、新变化,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以不断巩固和扩大这些市场的游客规模。不管国际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占全球国际市场份额不能减少。

三是要加大入境旅游宣传推广力度。要在继续用好传统的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办法和手段的同时,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推广方式,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各地由省级旅游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地州市在央视等媒体做捆绑宣传推广,效果很好。这种方式也可借鉴运用到对海外旅游推广工作中,由国家旅游局或驻外办事处牵头,联合有积极性的省区市进行捆绑推广。要积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优势,积极拓展网络、短信、视频、微博、手机等新媒体宣传渠道。要创新宣传推广手段,广泛使用客源地旅游消费群体看得懂、听得明、传播效果好的宣传推广方式。要整合各种宣传促销平台,推出国家旅游形象,推出若干国家旅游线路,认真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运用好各种国际会议、旅游展览会等促销渠道。

四是要充分发挥各省区市和旅游企业特别是骨干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总结近年来海外宣传推广的经验,经过认真总结,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品主打、品牌主旨”的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总体思路。核心是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重点是要采取各种鼓励措施,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入境旅游市场开发。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和国家旅游局在宣传推广尤其是广告营销方面合作,相对集中资金、集中区域、集中时段对重点客源市场进行持续宣传推广。鼓励各地出台具体措施,对旅游企业积极吸引入境游客予以奖励。要高度重视边境入境旅游市场开发。

五是要充分运用国际国内各种合作平台。运用各种合作机制和平台举办各种大型主题活动,是开拓旅游市场行之有效的方法。明年是中日邦交40周年,中韩邦交20周年及中俄旅游年,要积极借助这些机制和平台,研究大思路、策划大活动。在推动中日韩、中美、中俄、中澳、中国—东盟、海峡两岸、内地与港澳等旅游合作方面,要积极利用政府、中介机构、企业、民间的各种合作平台和机制,强化务实合作,推动大产业合作,继续推动旅游市场互换,鼓励企业“走出去”。要推动各国各地区秉承开放合作理念,务实推动区域和国际旅游合作,共同应对各类危机挑战,不轻易对本国出境市场采取紧缩政策。

六是提升质量,规范秩序,保障安全,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国游客将遍布全球,成为一种世界现象。加上活动在祖国各地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游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旅游安全事故、旅游质量问题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做好旅游质量、秩序、安全工作,尤其要加快推进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和旅游保险体系建设,增强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课题的研究报告

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课题的研究报告

——主要以山东、湖南、广西三省区为例

作者:中央党校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进修班一组 | 来源: 学习时报

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是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国务院专门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各省区市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最近,随着全国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的迅速上涨,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社会焦点,尤其在全国“两会”期间成为第一大热点话题。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问题,我们调阅了一些资料,先后赴济南、长沙、南宁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山东、湖南、广西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与当地有关部门深入座谈,回校后又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充分讨论。现将我们调研了解的有关情况和研究思考的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基本判断

房地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直接关系到金融、建筑、建材、装饰、家电、家具、钢铁、化工等50多个行业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2008年11月,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迅速制定出台 18号文件,把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首要措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住房消费的政策,收到明显成效。2009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万亿元,销售商品房9.4亿平方米,实现销售额4.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6.1%、42.1%、75.5%。山东、湖南、广西3省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房地产市场迅速企稳回升,2009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91亿元,占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8%,相当于3省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25%;商品房销售面积合计达1283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合计达4156亿元,增速平均分别超过30%、50%,有力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承接去年快速发展的势头,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0.66万亿元,销售商品房1.54亿平方米,实现销售额0.8万亿元。鲁、湘、桂3省区合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894亿元,销售商品房336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835亿元,平均增速达 47%、59%、77%。

从北京、上海、深圳3个一线城市与济南、长沙、南宁 3个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价格变动情况看:2009年,北京市由1月份的每平方米10486元上升到 12月份的 18204元,上海市由10902元上升到 20144元,深圳市由11459元上升到22304元,涨幅分别高达73.6%、84.8%、94.6%;反观3个二线城市,济南市由3960元上升到5192元,长沙市由3713元上升到4286元,南宁市由4291元上升到5890元,涨幅分别为31.1%、15.4%、37.3%。无论是绝对价格还是涨幅,二线城市与一线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2009年以来,虽然局部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但从全国特别是山东、湖南、广西3省区的情况看,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的,不仅对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保八”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力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增加了就业机会,为维护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009年7月份至今,全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房价上涨偏快。这种上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房价的涨幅,不仅远远高于GDP增幅,更高于老百姓收入增幅。加之中小户型商品住宅比例过低,一套房子动辄过百万、甚至几百万,不仅普通百姓买不起房,城市白领等中高收入群体也感到难以承受。另外,由于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大城市相当部分的低收入群体无房可买、无房可租。这就导致房价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再加上新闻媒体尤其网络媒体高度关注,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这正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

那么,这究竟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认为,这是经济规律、中国国情、财税体制、宏观经济环境、城市发展环境、社会消费心理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规律。一是供求规律。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是市场普遍规律。以山东为例,今年一季度该省竣工商品房675.6万平方米,而销售商品房1316万平方米,其中期房978.2万平方米,需求之旺盛可见一斑。最近,各媒体纷纷报道,北京、杭州等地出现“抢房”狂潮,甚至一套房源几十人争购,青岛也出现“日光盘”。二是资产价格规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都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加之通货膨胀因素影响,资产特别是土地、原材料、房产的价格都是上涨的。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从长期看,房价上涨不可逆转。三是成本传导规律。成本因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面粉涨价,面包必然涨价,房地产也是如此。近年来,土地、钢材、水泥、人工价格都在不断攀升,加之房屋设计和建造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强制性推广应用也增加了成本,房价上涨在所难免。

中国国情。一是人口众多。13亿的人口基数,每年 1500万的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的人口分布,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都决定了长期旺盛的住房需求。目前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家庭户数1100万户,而新增商品住房大约 500万套,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土地稀缺。我国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适宜生产生活的并不多。为保证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非农业用地中,刨除工业、交通、水利等用地外,可供建设城市住宅的土地就更少了。这使许多城市不得不做存量土地的文章,拆旧建新,而拆迁成本是相当高的。城市住宅建设用地资源的稀缺和拆迁成本高企,导致商品住宅用地价格飞涨,房价水涨船高。三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6.22亿,城镇化水平46.6%,近5年城镇化水平年均递增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1170万人由农村转移到城镇。按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26平方米的住房建筑面积计算,每年需新增住房3亿平方米。专家预测,这种快速城镇化进程将持续15—20年。另外,全国每年还有 600多万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大部分涌入大中城市,他们的住房需求是刚性的。

财税体制。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增值税的75%、消费税的100%、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60%归中央,营业税、契税、增值税的 25%、所得税的 40%归地方。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除发展工商业、获取增值税外,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建筑业、获取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央不断向地方下放事权,大量地方财政收入被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只能依靠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加之单纯“价高者得”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使推高地价、拉高房价,成为城市政府的选择取向。

宏观经济环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地遏制了经济下滑,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这也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使货币流动性比较充裕。然而,因国际市场不景气,企业出口受挫,加之煤炭、石油、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不断上涨,许多制造业企业利润率降低,不少行业产能过剩,实体投资环境恶化,再加上股市投资风险大、收益低,以及国家鼓励支持住房消费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使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从证券市场流向房地产市场。

城市发展环境。近几年,全国所有城市都在不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投入,尤其是大中城市投巨资建设地铁、轻轨,改造道路,整修山体、河道、湖泊及滨海岸线,大搞园林绿化,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环境的改善,为城市土地、房产的增值创造了条件。同时,一些区域性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一些重大活动的承办,使部分城市及片区发展潜力凸显。比如,国家批准海峡西岸、辽宁沿海、长株潭、皖江规划后,所涉及的厦门、大连、长沙、芜湖等城市房价快速攀升;北京新规划将通州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后,通

州区房价由2009年7月份的1万元飞涨到目前的 2万元。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济南全运会、南宁东盟论坛,都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也使房价出现阶段性跃升。

社会消费心理。“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传统观念,让国人不爱租房爱买房;攀比心理、一步到位意识,让国人不买小房买大房;买涨不买落的从众心理,让不少人跟风抢购。佑护子女的传统观念,使部分还不具备购房能力的年轻人,靠父辈资助提前买房。另外,受通胀预期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购房置业来使财产保值增值,加之我国对房地产只是在交易环节征收契税、营业税、所得税,对保有环节没有征税,使老百姓特别是有钱人更愿买房。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正在我们对房地产市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讨论分析期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结合我们的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明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总体思路。从长期趋势特别是住房供求关系看,房价总体上是上涨的,但短期内上涨过快,则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切实履行政府社会保障职责,为该保障的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另一方面,应尊重经济规律,综合运用规划、税收、金融、土地等手段,不断改进和加强市场调控,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并区分不同地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现行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使住房保障制度惠及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体,即: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面向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条件的“夹心层”,提供限价商品住房;面向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范围,力求覆盖所有在职职工。对各类保障性住房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公示、轮候、退出机制,对骗取保障房的予以公开严肃处理,严防产生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各级政府应以满足城市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为出发点,组织编制住房建设规划,科学确定住房供应规模和比例,特别是重点明确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把各类房源落实到建设项目上,落实到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中,向社会公布,稳定房地产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同时,督促已出让土地抓紧开工,督促在建房地产项目加快进度,尽快形成有效供给。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针对旺盛的住房需求,必须加以合理引导和有效调节,总的方向应该是:让买大房、多买房的人付出更大的支付成本和保有成本。在税收和信贷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首次购房与非首次购房的差别化政策,支持合理的自住性购房,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为打击投机性购房,同时也引导居民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应积极探索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政策,对拥有多套房产、大户型房产的人课以高额税收,或实行累进税制,挤出部分存量住房,增加市场供给。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媒体客观真实地报道房地产市场状况,避免炒作。

探索改革财税体制。为增加地方政府可用财力,同时遏制“土地财政”,应对现行财税体制进行改革。可适当提高增值税、所得税的地方分成比例,并把契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同时把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适当提高上缴中央财政的比例。这样,既能为地方政府增加稳定的财源,降低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也不至于大幅度减少中央财政收入。

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完善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机制,大力引导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不断提高住房品质。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严格执行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要求,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依法查处囤地囤房、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行为。

因地制宜实施调控。各地在执行国家统一政策的前提下,应从当地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措施,不要搞“一刀切”,上涨过快的要“控”,健康发展的要“稳”,市场低迷的要“促”。建设、国土、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应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相互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作,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合力。

(组长:杨焕彩 山东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组员:张恩亮 黑龙江团省委书记;唐昆 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焦明启 新疆兵团六师政委、五家渠市市委书记;周宁 中央政策研究室国际研究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刘建敏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刘正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执笔人:张恩亮)

第三篇:中国旅游市场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旅游业概况研究第一章旅游业相关概念和投资特性分析第一节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

一、旅游的定义

二、旅游业作用

三、旅游类型的划分

四、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产业的特征

一、综合性

二、关联性

三、敏感性

四、季节性第三节行业的投资特性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二、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三、我国发展旅游产业基金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四、旅游业进入壁垒和退出机制第四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世界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三、旅游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第二章旅游相关行业发展现状第一节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行社行业规模分析

二、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析

三、旅行社细分业务分析

四、旅行社总体结构分析

五、我国双百强旅行社状况分析第二节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游饭店行业规模分析

二、旅游饭店经营情况分析

三、旅游饭店业总体结构分析第三节我国旅游交通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民航旅游交通业

二、铁路旅游交通业

三、公路旅游交通业第四节我国旅游商贸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三章国际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第一节国际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世界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世界旅游业市场的预测分析第二节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旅游业概况

二、日本旅游业

三、新加坡旅游业

四、韩国旅游业

五、香港地区旅游业

六、澳大利亚旅游业第三节欧洲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欧洲地区旅游业概况

二、英国旅游业

三、德国旅游业

四、法国旅游业

五、意大利旅游业

六、俄罗斯旅游业第四节美洲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北美洲旅游业概述

二、美国旅游业

三、加拿大旅游业第五节非洲旅游业市场分析第二部分中国旅游业市场发展分析第四章我国旅游业市场环境分析第一节我国旅游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二、行业环境

三、政策法律环境第二节我国旅游业SWOT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优势分析

二、我国旅游业劣势分析

三、我国旅游业机会分析

四、我国旅游业威胁分析第五章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中国旅游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游收入分析

二、旅游业产业规模分析

三、旅游业从业人员分析

四、旅游业教育培训情况

第二节旅游业经营主体运营情况

一、旅行社经营情况

二、旅馆业经营情况

三、各省会城市接待游客情况第三节2008年中国旅游业的热点问题第六章中国旅游业细分市场分析第一节我国入境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二、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外汇收入分析

三、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四、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分析第二节我国国内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二、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收入及人均消费分析

三、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四、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黄金周”分析

五、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我国出境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二、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国分析

三、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趋势分析第七章旅游消费者研究

第一节旅游业消费者特征分析

一、异地性

二、闲暇性

三、享受性

四、消费性

五、地域性第二节我国入境旅游消费者分析

一、我国入境旅游者客源结构分析

二、我国入境旅游者入境方式分析

三、我国入境旅游者性别年龄结构分析

四、我国入境旅游者旅游目的分析第三节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者分析

一、我国国内旅游者目的地分析

二、我国国内旅游者出行方式分析

三、我国国内旅游者出行目的分析

四、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及出游率分析

五、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第四节我国出境旅游消费者分析

一、我国出境旅游者目的地分析

二、我国出境旅游者出境方式分析

三、我国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分析

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表现

五、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消费动因

六、出境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分析第三部分中国旅游业市场竞争分析第八章中国旅游行业竞争概况第一节中国旅游产业竞争现

一、产业竞争环境的演变

二、旅游产品竞争现状

三、旅游行业竞争模式及特点分析

四、资本竞争及盈利模式第二节中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及评价

一、国内旅行社的竞争力评价

二、国内旅游饭店的竞争力评价

三、国内旅游景区点的竞争力评价

四、国内旅游运输企业的竞争力评价第九章重点旅游城市市场分析第一节北京市旅游市场分析

一、旅游业概况

二、旅游业规模分析

三、旅游设施规模分析

四、旅游业经营效益分析

五、旅游者分析第二节上海旅游市场分析

一、旅游业概况

二、旅游规模分析

三、旅游设施规模分析

四、旅游业经营效益分析第三节山西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旅游业概况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四、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五、旅游业发展对策选择第四节深圳市旅游市场分析

一、深圳市旅游业总体概况

二、2008年游客市场的特点分析

三、2008年入境游市场

四、旅游企业经营分析

五、发展深圳旅游市场的对策措施第五节苏州旅游业

一、2008年苏州旅游概况

二、2008年苏州旅行社经营情况

二、2008年入境旅游

三、2008年国内旅游

四、2008年出游情况

五、发展苏州旅游业的政策建议第六节昆明旅游业

一、2008年旅游接待总体情况

二、2008年旅游市场客源结构

三、2008年旅行社经营情况

四、2008年饭店旅馆经营情况

五、2008年景点经营情况

第七节珠海旅游业

一、2008年珠海旅游业总体概况

二、2008年珠海饭店业经营情况

三、2008年珠海旅行社经营情况

四、2008年珠海景区点经营情况第八节南京旅游业

一、2004-2008年南京旅游收入情况

二、南京出境游市场情况

三、2008年黄金周市场

四、2008年旅行社经营情况第九节广州旅游业

一、接待游客情况及游客构成二、旅游业收入情况

三、广州旅游业经营情况第十节其他南方旅游城市旅游业

一、2008年杭州旅游业

二、2008年三亚旅游业

三、2008年海口旅游业

四、2008年厦门旅游业

五、2008年桂林旅游业

六、2008年无锡旅游业第十一节北方其他主要城市旅游业

一、黄山旅游业经营情况

二、2002-2008年洛阳旅游业

三、2008年西安旅游业

四、2008年大连旅游业

五、2008年青岛旅游业

七、2008年成都旅游业第十章中国旅游业领先企业分析第一节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一、企业概述

二、经营分析第二节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

一、企业概述

二、经营分析第三节中国旅行社总社

一、企业概述

二、经营分析第四节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

一、企业概述

二、经营分析第五节首旅集团

一、企业概述

二、经营分析第六节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

一、企业概述

二、经营分析第七节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

一、企业概述

二、经营分析第十一章中国热点旅游市场分析第一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分析

一、春节“黄金周”市场二、五一“黄金周”市场三、十一“黄金周”市场第二节会展旅游业市场分析

一、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会展旅游业存在主要问题

三、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第三节奥运会旅游市场分析

一、奥运会旅游业概述

二、奥运会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效应分析

三、历史经验对北京2008奥运旅游的启示第四节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一、生态旅游业概述

二、我国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第五节自助旅游市场分析

一、自助旅游业概述

二、我国自助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三、我国自助旅游市场存在主要问题

四、我国自助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商务旅游市场分析

一、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二、我国商务旅游细分市场分析

三、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竞争状况第四部分旅游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分析第十二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第一节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二、国际旅游业未来几年前景看好

三、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四、全球蜜月旅游市场的前景诱人第二节世界部分地区旅游业的前景

一、泰国旅游业前景将蓬勃发展

二、摩洛哥旅游业市场前景看好

三、南非旅游业大有发展前途第三节中国旅游业的展望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我国旅游业有

着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三、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业发展预测第四节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旅游市场趋势瞻望

二、现代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旅游服务的文化趋势

四、未来10年我国休闲旅游市场趋势第十三章中国旅游业发展策略分析第一节入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二、加入WTO后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三、旅游业迎接加入WTO的对策建议第二节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发展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

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三、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分析第三节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策略分析

一、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二、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策略

三、主题公园的园址选择策略

四、主题公园的产品开发策略

五、主题公园的营销策略第四节我国中小旅行社发展策略分析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现状概述

二、我国中小旅行社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中小旅行社业发展策略分析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业投资建议第一节我国旅游业投资趋势分析

一、西部地区将成为旅游投资的重点区域

二、社会资本将成为旅游业的投资主体

三、传统领域和产品创新具有不同投资价值

四、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业未来投资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节我国旅游业投资建议分析

一、投资基本方向

二、投资建议

第四篇: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来源:奥古特咨询机构 苍石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调整,民生基础更加稳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这便为旅游商品市场的繁荣打下了经济基础。

第二、近年来我国旅游法制化进程加快,与时俱进,颁布实施及修改一些列旅游法律条文,有效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规范性,为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打下了法制基础;

第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一些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为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打下了坚定的群众基础;

第四、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的缓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信息化在旅游业的普及应用等,这都使游客的旅行、居住和相关消费变得更加方便,为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打下了社会基础;

第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十二五”规划对于旅游业的部署,加之今年新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这无疑为新时期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的政策基础;

第六、不断加强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深化等,也都为旅游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促进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在今后的五年,我国旅游既要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也面临后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等中长期挑战,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公共卫生等不利事件对旅游业的阶段性冲击,这些问题的应对及解决又将影响到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是战略性的,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也是空前的。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各省市区根据《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2、我国将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的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有利于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旅游消费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4、“十二五”期间,政府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有利于居民消费预期的形成,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

5、高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将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

6、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我国旅游业的开放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旅游交流合作蓬勃发展,我国已提前兑现“入世”关于旅游业的各项承诺,目前国际上著名旅游集团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呈加速态势,并向二三线城市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增长,也将推动我国旅游企业更快地“走出去”,使得中国旅游业越来越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当中。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调整发展结构,这是“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转变发展方式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发展要走内涵式道路,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科技支撑,进一步促进就业,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目前虽然有复苏的迹象,但是何时全面恢复增长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各类危机和隐患始终使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许多因素可能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冲击,需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应对机制。

第五篇:中国旅游产业分析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形势趋向好转,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将得以回升,尤其是包括欧美市场在内的远距离市场的复苏和部分公务/商务旅游的增长,有望使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停止下滑。国内旅游政策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2010年旅游市场形势总体看好:国内旅游市场更加红火,出境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入境旅游市场增幅加大。2010年,中国的入境旅游连续下跌的状况可以扭转,并可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亚太

地区新的亮点。

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基本上以观光旅游为主,未来各地会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打造休闲度假产业,从而使旅游更深度发展,产生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对中国的旅游产业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2010年,旅游业总体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总体会有一个上扬的趋势。2010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将会出现比2008年、2009年更高的增长率,2010年全国国内旅游总花费的增长率不仅有望超过2009年的16.1%,甚至还可望超过2006年的17.9%,从而以20%左右或更高一些的增幅与2007年共处“十一五”时期的最高水平。展望2010及其随后的几年,中国国内旅游定将迎来它发展的第二阶段,其发展速度将重新迅

猛起来。

下载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情况分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情况分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国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市场现状与 发展趋势班级:12级旅游管理(1)班 学号:1214011001 姓名:崔梦君摘要: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

    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关 键 词】旅游行业市场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的调研分析

    为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业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居民进行合理住房消费,保持我市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营造良好的住房消费环境(一)对符合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申请贷......

    中国旅游市场未来发展四大趋势

    中国旅游市场未来发展四大趋势 全球旅游业技术合作伙伴艾玛迪斯(Amadeus),发布了委托Frost & Sullivan完成的研究报告,揭示了四大决定中国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趋势。 这四......

    中国旅游度假地产分析(北京)

    中国旅游度假地产分析 一、 旅游度假地产概况 1、旅游度假地产的定义 2、旅游度假地产的特征 二、 中国旅游度假地产的发展背景分析 1、 经济背景 2、 社会背景 3、 宏观调......

    2012-2016年中国旅游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如何才能全面了解旅游保险行业的市场情况?如何才能深入挖掘旅游保险行业的市场潜力?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市场方案?中国报告大厅推出《2012-......

    2011年上半年威海市海参产业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海参孕妇能吃么?孕妇每天吃一条海参有没有问题?孕妇吃海参需要注意什么 野生意大利欧然海参,是典型的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低胆固醇、零嘌呤的食品。孕妇食用欧然海参,不仅......

    如何分析市场[精选合集]

    如何分析市场 如何制订工作计划 一、如何分析市场。 1、为什么要进行市场分析。 作为经理,我们常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决策。而决策只能是建立在对市场的精确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