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闻一加一
浅谈《新闻1+1》
《法院先审“大法官”》,大家一直在等待的足坛反赌、打黑这样的案件终于今天开庭了,为什么等待了很久,因为从事发到现在已经800多天过去了。第一个出 庭的是张建强,一个曾经主管裁判工作的人,裁判大家都知道,是足球场上的法官,作为在中国职业联赛当中主管裁判工作的张建强,可以称为大法官,所以法院先 审大法官也就成了我们今天节目的一个标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得节目中的其中一期。它谈论的是当天最热的新闻话题,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解析新闻背景脉络,这就是《新闻1+1》。
从每一期的标题例如:如何医治“医患之伤”?、中日如何“不惑”?···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些许黑色幽默,以及从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白岩松式的风格。的确,白岩松是节目的关键,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白岩松也就没有《新闻1+1》,因为他不仅仅是节目的主持人,更是栏目的策划人。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形式与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颇为类似。主持人、新闻观察员共同对重大的、热点的时事话题进行探讨,并以直播的形式播出。
《新闻1+1》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关注,能够成功,在如今众多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我想与它的革新与特色是分不开的。首先它突破了央视以往新闻节目的模式,大胆采用直播,节目在形态上寻求突破,由主持人与评论员的一对一访谈模式,改为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对新闻热点展开个性化的评论与报道。在报道风格上,新版栏目强化 “丰富的信息量”、“明快的报道节奏”与“鲜明的主题性”的融合,突出评论内容的多元化、深入性与媒体性特色;在关注题材上,栏目将进一步强化热点新闻的 跟进,依托各地应急报道点资源,第一时间采访新闻当事人,突出热点新闻的即时延展。配合改版,栏目以“主播制”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符号特色。
主持人是它的另一大亮点,白岩松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
它的意义引领了cctv电视评论的新时代,新闻立台是央视扩大国家级电视台影响力的核心举措,也是完善频道专业化,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步骤,《新闻1+1》开设时间虽短,但从它身上折射出了多年来央视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其在新闻频道系统话进程中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
第二篇:一、新闻语言
第一讲
新闻语言
广播台、通讯社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从今晚开始,我们用六个晚上的时间来对大家的新闻写作做一个简单的培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新闻写作的语言来展开交流。
一、新闻史概述
新闻对于全世界来说应该是一个新兴的事业,从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经历了1815年8月5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伦敦会的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刊的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发展到20世纪初的广播,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电视,直至今天的网络,也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意义,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宣称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而今天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却成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我们作为校园内的新闻传播者,担负者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为了提高我们所传播的信息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接下来这一个星期,我们将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共同的交流,相互促进。
二、新闻的理解
问:在英语中,新闻“NEWS”一词的含义。北、东、西、南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二)、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三)、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三、新闻的要素 一、五个“W”和一个“H”
新闻要素,一般被人简要地概括为五个“W”一个“H”,这分别是六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 母,它们的意义是:(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How)上述的六个要素对于每一篇新闻来说都是重要的。人们阅读新闻,无非是想知道什么时间在 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件,涉及了哪些人物,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这些要素不清楚或不完全,读者在理解时就会遇到障碍,无法准确地了解事件和它的意义。
但新闻要素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
四、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
准确性,包括以下含义:
①在时间、空间、形态、色彩等方面,语言的能指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高度吻合。②对事物属性、特征——也就是“质”的判断尽可能没有偏差。③对事物的数量、程度——也就是“量”的把握精确无误。④排除主观臆断和以偏概全。⑤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
为了做到准确无误,西方新闻作者用词十分谨慎。例:一名银行职员琼斯从他五楼的宿舍跳下来自杀身死,但记者赶到现场时,警察和法医都不敢做出肯定性的判断。这时如果记者写成“琼斯从五楼跳下去摔死”,一个“跳”字就意味着琼斯是自杀的。但是万一最后警方确认是他杀,报道岂不是失实了吗?如果说成“被推下来摔死”,就又肯定了他杀,排除了自杀的可能性。这时用中性词“掉下来”最为准确。
2、白描性
新闻不仅要准确,还要形象生动,在写作中免不了要使用描写手法。一般地说,描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修饰性较强的表达方式,与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有一定的悖离。但描写也可以是客观化的。
按照描写的风格和详略的不同,描写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两种类型。
细描也叫工笔,是一种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方法。它的色彩感和装饰性都很强,较多地偏重于某一事物所引起的主观感受,不太注意事物的原始形态。从遣词造句方面看,它较多使用形容词、副词,大量使用比喻、夸张、象征、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我们看一段细描的实例: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松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 了鹅黄的底 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能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 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朱自清《绿》
可谓极尽装饰、铺排之能事。这样的描写在文学中常见,要是出现在新闻中,就显得过于华而不实了。
新闻中用的描写是白描。白描是绘画的一个术语,指只用线条勾勒出来,不用色彩,也不讲究明暗层次,廖廖几笔画出事物形体姿态的绘画方法。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这种绘画的方法,只不过构成形象的质料不同罢了——绘画用颜料,写作用文字。
3、大众性
新闻语言的大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便大众阅读
新闻是写给民众看的,语言不能追求深奥、典雅和华丽,而要追求通俗化和朴素性。美联社在发给记者的《写作手册》上提出这样的要求:“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记住,美联社的工作并非在于扩大读者的词汇量。如果你不得不使用读者可能不熟悉的词,那就必须对该词作解释。”转引自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1997年10月版,第203页。
不仅如此,在一些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记者们还被要求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以保证语言的通俗、朴素和客观。我国的名记者也有类似言论。陆拂为在谈到他和穆青合作的那篇著名的长篇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时说:
‚我总觉得,形容词和修饰语的级别越高,效果往往反而越差。我们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可有可无的形容词删除。例如,《嘱托》第三段开头一句话是‘林彪反党集团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了’。有的同志看到清样后认为不解恨,建议添上‘万恶的’三个字。但我们认为事实本身已很能说明问题,不必再增加什么了。我们歌颂吴吉昌,通篇只用了倔强的(老汉)、纯朴的(老农)两个形容词‛——陆拂为:《谈谈两篇通讯的采写经过》。
朴素是大众的本色,也是新闻语言的本色。
西方还有一些新闻工作者进行“易读性研究”,并从词汇、难词、句子、人情味等几个方面列出易读性公式来。但这种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其实反而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了,并没有多大必要。但他们在通俗易懂上的认真态度,值得肯定。
(二)吸收大众语言中的精华 大众语言是活的语言,是一切文雅语言的基础,也是新闻用语永远的源泉。一位新闻作者在写到创业和守业的关系的时候,苦于找不到精炼而又鲜明的句子,后来听到一些群众语言:“我们不能光有搂钱的耙子,没有装钱的匣子”,“不能外边挣块板,家里丢扇门”,很是兴奋,觉得这样的语言很有活力,比自己平时用的那些苍白的语言生动得多,于是干脆把其中的一句用进了标题里。
现在,不少报道直接用百姓口语说话,如新闻言论《惊闻“公仆”傍大款》,消息《美、加有人找咱的茬儿》(报道美国等国有人找借口攻击中国),就在标题中直接用了口语。前文所引《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更是通篇都是口语,活灵活现,历历在目。
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
湖北省云梦县义堂公社建合三队王二婆讲,吴学标记
六月开了门,乡里喜盈门。我们超卖了菜籽油,平均每人还分九斤二两油。分油那天,我兴冲冲提着壶赶去,只听会计伢蔡后建在那里左右开弓,嫌李二婶壶小,怪张大妈不抱个大坛来,还说我的油壶是拿来‚做得玩‛的。我心想,你这伢是‚洋人的房子——光是门‛,就说:‚你这伢,去年拿这个壶来,是哪个笑话我‚心大壶也大‛的?‛会计伢忙陪笑说:‚二婆,您家把老花镜戴上看看唦!去年吃的是大锅饭,收的那点油还不够锅吃;今年分社吃饭,干活劲大了,收的油多了,壶就便小了呗!‛我这才想转来:是哩!今年分组作业、联产计酬的方法就是好,以后再不吃‚大锅饭‛的苦头了。《湖北日报》1980年7月4日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只是强调要学习大众语言的精华,并不是要求大家都用口语写作,新闻毕竟不是照搬日常生活,也不能照搬日常语言。新闻写作永远不能忽视对语言的提炼。
六、新闻语言六忌
一忌空洞
来看1985年第6期《新闻业务》转载了一篇题为《万能表》的讽刺短文: 在以来的大好形势下,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厂党委认真贯彻执行精神,组织党委一班人围绕专题,反复认真学习了文件。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大大增强了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他们针对本单位的特点,狠抓了的工作,做到了,从而有力推动厂里的生产。到为止,全厂已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之,总产值达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群众高兴地说:……。目前,厂的干部群众正在成绩面前找差距,为争取作出新的贡献。
点评:本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段落清楚,主题突出,适用所有工矿企业的新闻报道。大、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同志均可使用,使用时稍加填写就可成为一篇正规的 “新闻稿”。
又过去十几年了,这篇短文中所讽刺的现象,在新闻中仍时时能看到一些痕迹。例如最近的一篇会议新闻:
发扬民主 加强团结 坚定信心 继往开来
××××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本报讯××××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月×日上午在××胜利闭幕。省党政军领导×××、×××、×××、×××……到会祝贺。会议通过了××××、××××、××××……。
省××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上午×时×分,大会在代表们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闭幕。
点评:跟《万能表》又有多大别呢?这样的报道,谁会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
二忌混乱
一位伟人曾经提醒我们,说话和写文章都要注意语法、逻辑、修辞。这里所说的混乱,主要是指违背逻辑。逻辑混乱的文章,读者很难看得明白。我们来看一段逻辑混乱的文字:
为达到赚钱目的,竟私刻杂技团公章,从濮阳市少林武术培训中心带走6名少年到南方‚走穴‛,谁知原定返校期限成了一纸空文。1月底,记者从濮阳市区公安分局了解到,6名被当 成‚摇钱树‛的武校少年终于被救了回来。(发表时间2000年2月1日)点评:
这是一篇消息的导语。劈头一句话就漏掉了主语,让人搞不明白事件的行为主体是谁。经猜测,行为主体应该是犯罪嫌疑人——是他为达到赚钱的目的,私刻杂技团公章,骗走了6名武校学生。但接下来的一句是“谁知原定的返校期限成了一纸空文”,这很让人摸不着头脑。“谁知”表示没有料到,难道是犯罪嫌疑人没有料到吗?当然不是。这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倒越糊涂了”!那么到底是谁没有料到?读者只好再猜:是武校方面没有料到竟被人骗了。
这段文字的主要问题是叙事角度的混乱。在一句话中,作者一会儿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视角上说话:“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一会又站在武校的视角上说话:“谁知原定返校期限成了一纸空文”。读者因此找不到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了,感觉自然是一片混沌。另外,“期限成 为一纸空文”的说法也欠斟酌——期限是文书吗?
三忌语病
或许是由于新闻写作讲究出手成章,在语言的推敲上无暇过细的原因,目前在报刊广播中出现的病句实在太多,应该引起新闻界的注意。例如下面这些句子:
××国艺术家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
……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全县的每一个乡镇,开遍了每一个村庄。他们在全厂推广了技术革新。
点评:“演出”可以博得欢迎,但不能对自己给予评价,因此可见第一个例子犯了句子成分残缺的毛病,它的后一个分句缺了主语。第二个例句中的“春风”,可以“吹遍”但不能“开遍”,主语和谓语明显搭配不当。第三个例句中的谓语“推广”,只能带名词性宾语,而“技术 革新”是主谓词组,带有动词性,属于动宾搭配不当。
四忌含糊
语言含糊笼统,让人不得要领,这也是新闻语言的大忌。《湖南发现“妇女文字”》一文,就有这样的毛病:
湖南省江永县举世罕见的‚妇女文字‛,已由中南民族学院宫哲兵整理成书,即 将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
‚妇女文字‛是当地瑶族妇女都会写的一种奇特文字,属表音文字,有600多个字型,有些与甲骨文、篆书相似,有些与楷书相似。它记录的是当地瑶族群众使用的一种‚土话‛。由于这种文字只在妇女中流行,当地称为‚妇女文字‛,简称‚女书‛。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将引起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
1982年到1985年,宫哲兵曾六次到中国南方进行民族风情调查,其间发现了这种奇特的文字。
发现了一种只由女性使用的文字,这新闻确有惊人之处。也正因为它的惊人之处,人们便有更多地了解它的愿望。根据文中介绍,这种文字记录的是当地的一种土话,那么这种土话不可能只在妇女之间使用,为什么只有妇女会书写它们呢?男人们对它究竟是不得习用还是不愿习用?这其中必定有一些传统文化或习俗上的原因。另外,作用一种人类文化史上罕见的独特发现,它的发现过程也是读者关心的。宫哲兵是男是女?他(她)是怎样发现这一奇迹的?对此作者也没作任何介绍。总之,读了这篇新闻,感觉是作者也很糊涂,对所报道的事实所知有限。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应该调查清楚再向读者报道。
五忌堆砌
在阅读新闻时,有时能见到这样一些句子:“天空的彩霞映照得场上格外通红”,其中“格外”和“通”都是强调程度的副词,语意重复了。“胜利凯旋归来”,其中“凯” 就是胜利,“旋”就是归来,等于把相同的意思说了两遍。这样的废话说多了,篇幅大了,信息却没有增加。
除这样简单的语意重复之外,有时还会有不厌其烦地罗列细节和数字的现象,同样也是语言的堆砌。下面来看一段介绍一位农民勤劳致富的事迹:
×××种承包地55亩,去年收小麦1.25万公斤,稻谷1.15万公斤,黄豆1000公 斤,赤豆、绿豆等500公斤,山芋干1000公斤,花生2000公斤,共2.85万公斤,收入1.22万元;同时他利用余粮和稻种,饲养耕牛9头,出售小牛4头,收入2500元;出售6头肥猪,收入1 400元;出售100只家禽,收入300元;小四轮跑运输,收入1800元;利用板桥火车站一个货位,(三人合伙)出售砂石,自己净得1800元。全年总收入达2.28万元。
点评:简直是一笔流水帐,材料缺乏整理,语言更是缺少概括和提炼。这样写数字虽然很精确,主人公的事迹却很模糊。
六忌矫饰
有一篇人物特写,这样描写一个女诗人:
所以,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感觉到××身上那种早晨般的清新和傍晚般的浑浊。这,正是诗人在自我和世界之间构筑的最佳对应关系,有识之士预言,××的世界是一片晨雾,一片永远不会散尽的晨雾。
……是从人的本质构成,准确地说是从一个女人感觉的深处,去对生命原动力的把握和体验。……是一种神秘化的自然,是心灵更广阔的时空的冲撞,……
……她以恬淡而优美的诗篇,使自己的灵魂挣脱肉体的躯壳而获得了独立的存在方式,她以定向不定量、内涵十分丰厚的诗的语言为媒介,再塑了自己傲然独立,超群脱俗的‚内在生命‛。……
点评:不要说在新闻中,就是在文学那种强调语言的“陌生化”、“反常化”的语境中,这也是雕琢过甚的败笔。别说新闻事实杳无踪迹,连抽象的概念也被撕扯成一堆玄虚朦胧的文字碎片。只觉一片华丽而浑浊的浓雾遮蔽了一切,真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在新闻写作中,按照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来分类,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在现代生活中,消息以实在、快速、新鲜、篇幅短等特点,赢得了受众的广泛欢 迎。从明天开始,我们将就消息的写作展开交流。今天晚上到此为止。
第三篇:新闻时评(一)
高三阅读材料·新闻时评
(一)其一:“人人自危”不是规避道德义务的借口
9月3日上午,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9月4日《成都晚报》)
一群人看着老人死在自己面前,无人伸手,人人自危。最动听的理由是,“彭宇案”后好人心死,复活不易;二是屡见不鲜的好心无好报,更灭了众生心中那一点善念——譬如9月4日《扬子晚报》消息说,江苏镇江六旬老人杨老先生晨练时帮扶醉酒男子,不想男子误以为杨老先生要偷自己东西,随即与他人一起将老人暴打至重伤,生命垂危。帮人、救人,似乎已经不单单是物质风险这么简单的事情,似乎无以复加的道德成本正在戕害社会道德行为。
事实上,所谓道德滑坡只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是打破旧道德体系、从而重塑道德的过程。经济社会不够发达的时候,是不存在救不救老人的问题的,因为都是乡里乡亲、左邻右舍,熟人之间的外部关系约束每个个体、不可能不讲道德,因为任何不道德行为都会被批评、被揭发,道德的它律说白了就是“大家都认识你”;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际流动的增强,陌生人社会则很少有道德的外部约束,大家对面不相识,即便见死不救,没人认识你、批判你,道德行为完全依赖自律,所谓“人心不古”,此为原因之一。
那么,人人自危的逻辑成立吗?对于本来就不准备帮助别人的人来说,“自危”不过是标榜自己道德优秀的“皇帝的新衣”,因为即便道德行为不存在被讹诈、被误解的风险,它也一样不会产生道德行为;对于心存善意、乐于助人的人来说,“自危”是一种可以忽略的成本,因为任何道德行为都要支付成本,比如扶老人过马路可能遇到交通事故、比如跳水救人可能有溺水的风险、甚至报警或打个120都可能改变人生的轨迹„„但恻隐之心大过了风险考量,因此你还是要伸出一双手,扶危济困;对于犹豫不决、想做好人又担心好人难做的人来说,“自危”之下,起码还有次优选择,比如拍照录像、自证清白,或者找三两路人、以示见证——总之,眼睁睁看着老人惨死街头,很难以“人人自危”的理由搪塞而过。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们吁求道德,却又用所谓“人人自危”的盔甲卸去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义务;我们渴望道德,却又在实践道德行为前放大了若干极端的风险成本——其实,最安全的道德就是“无道德”,见死不救、见危不扶,人人都可能毙命于马路、横尸在街头——这样的道德现实,果真是我们所欲所求?(江苏 邓海建)
其二:查奥数班反被驱赶证明利益链不斩不行
西安市7部门联合检查奥数班时遭遇尴尬,60多名小学生齐声将检查人员往门外轰赶。为什么赶检查人员?一名学生答道:“我不喜欢,但我们都想上好学校。”让人心酸。他们不是对奥数情有独钟,是逼不得已才钻进了名校与奥数培训班共同设的套。
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奥数加分政策,但孩子想要进名校,仍要过奥数这一关。因为很多名校的入学试题中都有奥数题,没学过奥数的根本无法通过考试。想进名校,就必须报名参加奥数班的培训。这也是家长和学生不愿意上奥数班受罪,却不得不咬牙交钱参加培训的原因。有关部门取缔奥数班的行动等于断了这些学生进名校的路,学生和家长能不反感吗?
名校之所以热衷于奥数,除了可以借此抬高入学门槛,显示自己高质量外,还因为很多名校都与奥数培训班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另外,教育部门的一些官员都能从奥数班拿
到这样那样的好处。因此,深受公众痛恨的奥数班才能在有关部门的一次次禁令下顽强的生存下来。
要让奥数不再“绑架”学生与家长,光取缔奥数班没用,必须同时对名校下手,禁止其在入学考试中再出远远超出小学数学课难度的奥数题,让小学生不用上奥数班也能考上名校。对取缔奥数班不力的教育官员必须严厉问责,才能真正斩断奥数班背后的利益链。
(江苏 杨国栋)
其三:给父母洗脚,是愚教不是愚孝
曾经亮相央视《百家讲坛》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近日做客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谈及时下中小学喜欢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习感恩,她表示反对,称“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推翻,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孝道本身是什么?洗脚就是尽孝吗?我不这样认为。”(8月21日《广州日报》)
说实话,对眼下一些学校蜂拥出现的洗脚感恩教育,我也很反感。孝道原本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教育形式一旦简单化、平面化,就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容易成为舆论的笑点。现在,这种呆板的模仿,惹来高校教授的痛批。可冠之以“愚孝”的帽子,似乎又言过其实了点。
父母年纪大了,弯腰不方便,子女打来热水代为洗脚,又或者父母在外劳累了一天,子女打来热水让他们泡脚解解乏,这其实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亲情流露。如果硬要说这是愚孝,那不如说看着父母拖着蹒跚的步伐自己打水,然后艰难地弯腰洗脚,又或者对劳累一天归来的父母没有任何行动上的抚慰,更是一种不孝。
蒙曼更该知道,鲁迅那个时代批“愚孝”,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的。那时的鲁迅,为了反对僵死的封建礼教传统,可以将一些孝道的具体表现形式,诸如《二十四孝》里提到的那些,作为批判的对象,进而推翻“孝治天下”的封建文化。但如今的时代,这样的背景已不复存在,倒是家庭关系的松散和亲情的淡漠,越来越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以鲁迅反愚孝来反对洗脚,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不仅错误理解了孝,更错误理解了鲁迅。实际上,鲁迅自己就是个孝子,尤其是生活上,对母亲的照料相当细心。
包括孝道、感恩教育在内的国学教育,如今确实相当流行,但由于未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小学开展这类教育也确实一直浮于表面。但批评这种教育形式是一方面,探讨我们是否需要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精华则是另一方面,而不能因为教育形式的刻板,则连一些我们应该继承和学习的东西也一并摒弃。这不是一个学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倒像是为了迎合某些世俗口味而故作犀利之举。
回到洗脚和孝道这件事上来,洗脚和孝道应该提倡的对等的尊重,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应该被批判的是把洗脚当感恩教育唯一形式的僵化的教育思想,而不是为父母洗脚本身。而就像鲁迅知道他那个时代需要什么,该抛弃什么一样,现在的学者也该知道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应该抛弃什么。别在浮躁的观点传播和浅阅读中,放弃了对前人思想内涵的探索,更放弃了对时代内在的思考和自身内涵的追求。(湖北 丁寅)
其四:“烧钱”的暑假谁最“伤不起”
暑假之际,家长纷纷给孩子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而这些“补”都表现在了
人民币数额的不断增加上。孩子暑假比上学还烧钱,当家长的个个直喊“伤不起”!在9月开学来临时,不少家长晒出账本,孩子的暑假消费开支大多上万元,最多花了4万余元。家长都盼望快点开学,结束这烧钱的暑假。(8月21日重庆晚报)
与“每周一歌”一样,放暑假的惯例早已约定俗成。不仅中国放,外国也放。美国从6月中旬开始放暑假,学生可以享受2-3个月的假期,我们满打满算大约才两个月放假时间。不同的是,美国人比咱们有钱,可人家既没有晒暑假账的“爱好”,更没有暑假“烧钱”的痛感。同为暑假,差距咋就那么大哩!
“烧钱”的暑假谁最“伤不起”?表面看,无疑学生家长莫属。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尤其是“姜你军”、“豆你玩”横行,工资却原地“踏步”,多数家长挣钱不易。按说,暑假应该是家长喘口气的时候,毕竟孩子休闲在家花钱有底。不曾想,如意算盘居然打错了,暑假消费开支大多上万元,最多花了4万余元。多少家庭会“无所谓”?多少家长“不受伤”?
其实,“烧钱”的暑假谁最“伤不起”?恰恰不是学生家长,而是学生自己。一来,家长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极大导致了孩子高消费理念的膨胀。二来,暑假本是孩子休整、发展个性的大好时机,获得放松、快乐和休息的“季节”。可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纷纷给孩子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暑假,俨然成了“第三学期”,而过度的“进补”孩子能不得“肥胖症”、“厌食症”吗?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暑假,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段宝贵的幸福时光,更是一段难得的心理缓冲和释放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一场“烧钱”嘉年华;作为家长,只要为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则足矣,不必事事钱上前,更不能拼命吃河豚玩“烧钱”游戏。现实一点,理智一点,节省一点,无论有钱没钱,“烧钱”的暑假谁也“伤不起”!(江苏 陈文祥)
其五:设“县长特别奖”的县长该回家卖红薯
河北省盐山县设立了一个名为“县长特别奖”的奖项,获得这个奖项的必须是“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在下一为这些单位相关负责人或个人的一位子女在事业单位安排工作(8月28日《北京晨报》)。
盐山县的“县长特别奖”,不仅奖项怪异,奖品更怪异,居然是安排获奖者子女到事业单位工作。原本需要公开招聘的事业单位岗位,在这里竟然变成了县长大人随意授予的私人奖品。而且,因为是“县长特别奖”,除了县长大人的意愿之外,当然没有任何硬性的评奖规则,可能跟谁关系好给谁,也可能谁官大给谁,更可能谁付的“拍卖款”高给谁。换言之,“县长特别奖”的全部规则就是:县长负责给官员子女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官员负责巴结讨好县长,全心全意为县长服务。
看一下盐山县2010年“县长特别奖”的获奖者:获奖单位是县公安局和县商务局,获奖个人是县国税局局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盐山中学教研处主任和孟店乡东帽圈村党支部书记。无一例外,全是官员,而且基本都是一把手——我们总算明白了什么叫“突出贡献”,原来官越大贡献就越突出。于是,这六家单位的高层都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县长特别奖”安排自己的子女到吃香喝辣的事业单位就业。不出几年,县里各单位主要官员的子女就业问题就能全解决了。
最近,事业单位专招官员子女的“萝卜招聘”新闻可谓比比皆是,有的专门为子女量身打造奇异的招聘条件,更多的则大搞暗箱操作走形式,为了应付上面和下面,可以说想尽了
招数,但总归还是偷偷摸摸地走后门;与之相比,盐山县就技高一筹了,只胡乱设一个奖,就光明正大地将领导子女们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而且排排坐分果果,今年这些单位明年那些单位,今年一把手明年二把手,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高明哉?只是人家不屑于偷偷摸摸地走后门,略施小计就大摇大摆地走前门。
绝对的权力造就特别的奖项,私下的利益交换变成公开的集体腐败,盐山县的“县长特别奖”不仅是官员谋私安排子女就业的登峰造极之作,更是集体疯狂徇私腐败的恶劣典型。这位县长大人设下一个特别的奖项就随意封赏群官,将紧缺的公共资源尽数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此当官只为官做主,设“县长特别奖”的县长请趁早回家卖红薯。(湖南 舒圣祥)
其六:税收在“规定”之外还该有“伦理”
这几天“月饼税”和“婚前房产证加名税”成为热点。有评论说,这听起来就很荒唐,这是见缝插针,与民争利;税务部门则说,这是老百姓不明真相,大惊小怪——中秋节发月饼属于员工福利,早在1998年,国税局就出了一份文件,规定“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应当并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至于武汉市对婚前房产证加名按“赠与行为”对待,按加名方取得房产份额征收4%契税,做法也“合乎国家相关规定和法律条文”(综合近日扬子晚报、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
既然能找到法律依据,人家这税似乎也就收得。而民众持有不满,除了当下整体税负较重、纳税人享受权益不足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收税不确定感”——大家不知道,到底在哪些环节“有些部门”还可以见缝插针地坐地收税;可不可以收税、按怎样的比例收,解释权又到底在谁手里。前些天南京推出“房产证加名税”,比例3%,舆论哗然;现在武汉推出比例4%,也“合法合理”:相互效仿,又能奈何?所谓“月饼税”也一样,1998年就“可以收”,但税务部门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征税,一直到了2009年经济危机背景下财政“钱紧”,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各自下发了一份文件正式开收……收,还是不收,这成了一个具有可塑性的选题,甚至“领导一个电话”,就可以给出一份答案!
既然地方税务部门拥有如此多的解释权,甚至下个文件就成为“收税权”,民众自然忧虑:地方财政可能经常缺钱,地税部门压力永远都是巨大,这种压力会不会转换成对民众的压力,成为无孔不入、甚至重复建设的“征税”?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称,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而GDP的同比增长仅为9.6%,征税又一次跑赢了GDP,谁来遏制这种不匹配的增收游戏?
税收不能成为橡皮筋,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些“弹性”刺激着民众的神经:同样是福利纳税,那些享受了最多福利的官员们是否“被纳税”了?同样是所得税,为什么工薪阶层成了纳税主体,而大量的灰色收入黑色收入逃之夭夭?同样是纳税人,普通老百姓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是否享受到了公平公正的待遇?同样是纳税人,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要有完全不同的待遇?如果怎么征收、怎么使用,都充斥了不确定性。
税收,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需要严肃对待的公共事务。谁可以被授权、应该怎么确定收税范围、怎样监督使用、怎样向纳税人负责,都是一连串需要理清楚、讲明白、宣讲透明的重要命题,大家不能容忍它神神秘秘地被视为专业性机构的专业性行为——可以被选择性使用,可以被选择性解释。
重塑税收伦理,时不我待,这也是理顺民心的重要内容。刚性的税收政策,尽量让利于民,给民众一个弹性的生活空间;而不是弹性的税收条款,总是与民争利——唯有如此,纳税人的尊严与权利,才可以被充分地保障。(陕西毕诗成)
第四篇:新闻基础知识(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是(B)
A 小报 B 邸报 C 开元杂报 D 报房京报
2、小报在南宋时期风行并扩散到京外地区,时人隐称为“(A)”
A、新闻 B、进奏院状 C、朝报 D、阁抄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地点和时间是(C)
A、1815年8月15日,马六甲,B 1815年8月15日 广州 C、1815年8月5日 马六甲,D1815年8月5日,广州
4、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B)。
A、徐宝磺 B、邵飘萍 C、戈公振 D、李大钊
5、五四运动时期创办于北京的一份时事政治性周报是(D)
A、《新青年》 B、《京报》 C、《时事评论》 D《每周评论》
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其创办的刊物是(A)
A、《新闻周刊》 B、《新闻研究》 C《新闻战线》 D《新闻学》
7、《向导》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其创办时间为A
A、1922年9月 B、1927年 C、1921年8月 D、1923年2月
8、邹韬奋创办的日报是在香港创办的(D)
A、《生活周刊》 B、《大众生活》 C、《抗战》 D、《生活日报》
9、《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的作者是C
A、斯诺 B、斯特朗 C、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10、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党报是(D)
A、《解放日报》 B、《红旗日报》 C、《人民日报》 D《新华日报》
二、多项选择题
1、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也被别称为(ABCD)
A 邸钞、B、朝报、C 进奏院状 D 除目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办人为(AB)
A、马礼逊、B、米怜,C、麦都司 D、梁发
3、中共建党后,陈独秀领导创办的党的机关报有(ABC)
A、《向导》周报、B、《前锋》月刊 C、《新青年》季刊 D、《共产党》月刊
4、李大钊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其早期代表作是(ACD)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劳动节专刊》 C、《庶民的性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中国人自著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是(C)写的(A)
A、《新闻学》 B、《实际应用新闻学》 C、徐宝璜 D、戈公振
6、“向反革命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是(B)在(C)文章中的话
A、李大钊 B、毛泽东、C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 D、《我们关于最近时局的态度》
7、《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时期创办的通俗政治报纸,是中共第一种日报。其主编是(A),副刊是(C)
A、瞿秋白 B、蔡和森 C、呼声 D、鼓吹录
8、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A),它由中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B)主持建立。其呼号为XOH,A、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B、刘瀚 C、奥斯邦 D、“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
台”
9、国民党在20到30年代建立起的主要媒体有(A)(C)(D)
A、《中央日报》 B、《中国日报》 C、中央广播电台 D、中央通讯社
10、人民日报诞生于()的河北省平山县,当时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由晋察冀
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A)人民日报迁至北平
(今北京)。
A、1948年6月15日、1949年3月; B、1945年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 C、1947年6月15日,1949年3月,D、1948年6月15日,1949年10月
三、简答题
1、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主要办报经历。
2、范长江的新闻活动经历。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
四、论述题
1、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经过以及对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作用。(P123)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历史沿革。(P130)
1、答:延安《解放日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1941年
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和新华社《今日新闻》合并而成。对开4版,为根据
地第一份大型日报。第一任社长博古,后为廖承志,第一任总编辑杨松,后为陆定
一、余光
生。从1942年8月起兼作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该报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
不断改革进步,1942年4月1日,该报在中共整风运动中改版,刊登中共中央宣传部《为
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将原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抗日根据
地新闻为主。在整风运动中,该报开展了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讨论,先后发表《党与党报》、《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等社论,刊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胡乔木的《报
纸是人民的教科书》等文章对党报的性质、作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新闻观和资产阶级新闻的界限以及新闻文风等基本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奠
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中共中央许多领导都为该报撰写过文章,毛泽东为该
报撰写了发刊词,其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首先在该报发表。该报副刊曾发表大量文艺稿件。1947年
3月27日出至2130期停刊。
2、答:(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前身是中央广播事业局,简称广播事业
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1949年10月成立,当时属中央人民政府
新闻总署领导。1952年2月新闻总署撤消后,由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宣传业务由
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1954年11月起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第二办
公室(一度由文化部)领导,宣传业务仍由中宣部领导。主要职责为领导和管理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制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代表国家参与相应国际行业组织等。历任
局长有:李强、梅益、邓岗、张香山等。1982年5月,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该局,其职责划归新成立的广播电视部。
(2)、广播电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1982年5月,根据第五次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属国务院领导。
历任部长为吴冷西、艾知生。1986年1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4次会议决
定,将管理国家电影事业的职责也并入广播电视部,该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影电视事
业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正部级),是全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1998年3月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方案
和经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设置方案,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而成。同年4月8日正式挂牌并启用公章。
《广电新闻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参考答案
作者:记者考试网时间:07-06-29
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B;
5、D;
6、A;
7、A;
8、D;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B、C;
4、A、C、D;
5、C、A;
6、B、C;
7、A、C;
8、A、B;
9、A、C、D;
10、A。
以下简答与论述题的答案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做适当详略调整和角度变换。
三、简答题:
1、答: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年甲午战败后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任《时务报》总撰述,大力鼓吹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并主编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主张保皇立宪。在维新运动中其主要的贡献是主持《时务报》。《时务报》是清末维新派的重要言论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汪康年、黄遵宪策划创办。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梁曾在该报发表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等宣传变法思想的名作。以《时务报》政论为代表的报刊政论文章,被誉为“时务文体”,风行各地、群起仿效。该报为旬刊,线装书式,每期32页共三万多字,其中近一半篇幅为译介西学和外国时事的《域外报译》。后由于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排挤,梁启超离职,由汪康年继续主持。1898年8月8日停刊。
2、答:范长江,中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4000余里。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
1936年夏回天津后,成为《大公报》的正式记者。1937年初西安事变采访后,又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讯后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
3、答:《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晋绥日报》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该报1947年曾以揭露新闻工作中的“客里空”现象而闻名。
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前身是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战争时期,该台撤离延安,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迁址北平,曾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名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英文译名为CHINA NATIONAL RADIO,英文缩写为CNR。
第一至九套节目分别为:中国,经济,音乐,都市,中华,神州,华夏,民族,文艺之声。
第五篇:2015级加试卷(一)
加试题训练
(一)一、语言实际运用(共18分)
1、请根据下面意思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词(2分)
有人曾戏言:人类的祖先是从树上下来的,树都被砍光了,人类岂不自断了归路?
2、认真阅读,完成下列各题(5分)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都在船上张网捕鱼。有那勤奋聪明的,就捕得多些;有()的,就捕得少些。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到时大家都得扔掉网上岸,翻检个人的捕获。在20世纪的作业中,有(a);有(b);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好手,创造了物理的新纪元;有毛泽东这样的人,创造了一个共和国。而空手上岸的人也不在少数。21世纪,我们将有什么样的创造,将出现什么样的世纪人物呢?这将对有幸站在世纪门槛的人,至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诱惑。
①根据语境,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一个词语是(1分)②从文中找出一个和“20世纪的作业中”的“作业”意思相同的词语:(1分)
③模仿画横线的句子,以“历史”和 “时间”为本体,写一个句子。(1分)
仿写④给文中a、b处的横线上补上两个例子,要与后面的两个句式相同或相似。(2分)
补写的例子:
a:b:
3、写出下面两人的言外之意(2分)
老张和老李下棋,第二盘棋下完了,老张说:“这一盘你又输了。”老李说:“不!这一盘是我没赢。”
他们的言外之意是:
4、李明与罗洁同学多年,李明的母亲在图书室工作,罗洁写信向李明的母亲借一本参考资料。下面是罗洁所写的短信的正文部分,阅渎后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①我虽没有跟您晤面,但我和李明是多年的同学。②今有一事相求:中考即将到来,离中考的时间不远了,我急需一本有关中考复习的语文资料,不知你们图书室有没有这样的资料。③如果有,请李明带给我;如果没有,要立即告诉我。④多谢您的协助。
(1)上文语段中,有一处是多余的,应删去。这一处是(1分)
(2)上面语段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两处来并加以改正。
①第一处不得体的词语或语句是,应改为(2分)
②第二处不得体的词语或语句是,应改为(2分)
(3)请在文中找出一个短语,并仿写一个同类型短语。(2分)
短语:仿写: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二、课外文言文(11分)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1.按要求完成下面三个小题。
(1)解释下列黑体的词语。(3分)
①黄口从大雀()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
③全身之阶()
(2)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故君子慎其所从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人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2.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出师表》中亲_____而远_____的观点有相似之义.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三、古诗文鉴赏(9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2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4分)
3、“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3分)
四、现代文的阅读
心里的天鹅
林清玄
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
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
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
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的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
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鸽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的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或由于起飞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天空的心了。
自由的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或燕子、麻雀。
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或者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道悟道诗:
空阔透天,鸟飞如鸟。
水清澈地,鱼行似鱼。
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
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是被养在池塘,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方飞来(有鸿鸽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1.“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2.文中说,看到天鹅向游人乞食,“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试分析一下作者“感慨”的内容是什么。(3分)
3.“燕雀安知鸿鸽之志?”这是哪本书里谁在什么情形下所说的话?表现了说话者的什么思想?(4分)
4.谈谈你对人心里的“天鹅”的理解。(4分)
5.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略(以环保、保护地球为主)
2、懒惰愚笨
4、(1)离考试的时间不远了(或中考即将到来)
(2)①“晤面”改为(见过面)②“要立即告诉我”改为“麻烦告诉我一声”或“请告诉我一声”③“多谢您的协助”改为“谢谢您的帮助”或“谢澍您”
(3)偏正短语:多年的朋友语文资料仿写 略
5、D
二、课外文言文
1.(1)①跟随,跟从②回头看③保全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人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3)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害。(惊:警觉)
2.一是不要领略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要谨慎择友。
三、古诗鉴赏
1、巍峨(高大)
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四、现代文阅读 1.现在天鹅不会飞的原因:人们有意缩短了水面的起跑距离,使天鹅无法起飞,久而久之,丧失了起飞能力。
2.天鹅曾经自由飞翔于天空,但现在却沦落到乞食的地步,可怜可叹。
3.这句话见于《史记·陈涉世家》,是陈涉在与人佣耕时说的,表现陈涉早就有着不同一般人的远大志向。
4.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但都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和飞翔的能力。
5.引用道元禅师的诗,进一步说明鸟飞翔于天空,鱼游于水,人自由的思想,这才是文明世界的基本格局,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