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人才市场的开发管理2
旅游人才市场的开发管理
[摘 要] 预计2010年全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可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预计春节黄金周全国将接待游客1.27亿人次,同比增长175左右;实现旅游收入接近600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却不能得到满足。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良好,但由于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惯性,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出路与对策,无疑对旅游业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才旅游业管理开发
引言: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与此相适应的是,其对高素质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旅游业来看,却面临着学历层次偏低,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但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使旅游单位和旅游人才出现错位。对于旅游单位是“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对于人才则是“人不能尽其才”。旅游业中无论是旅游管理机构还是旅游企业都很缺人才。
一、旅游人才开发与旅游业发展
1、行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随着全球旅游经济一体化,不论是国家之间的旅游竞争,还是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旅游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
2、人才开发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表现在:首先,通过优秀的人才可以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的旅游规划为旅游业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规划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规划,工作就只能盲目的蛮干,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旅游也不例外。其次,通过优秀的人才可以制定合理的旅游政策制度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符合实际的、易于执行的旅游政策才能为旅游企业所欢迎,也是旅游者所期望的。第三,通过优秀的人才可以实施良好的服务和管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旅游业的发展最终靠市场,没有客源、没有市场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发展。而实践证明,赢得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优质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
3、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为人才开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是会产生吸引人才的效应,比如这些年随着旅游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就有不少其他行业的人才关注旅游、投身旅游。二是旅游业发展了,有关部门重视了,对旅游人才开发会更为重视,教育培训的投入就会更多,比如近年来各地就大力加强了对旅游领导干部的培训。三是旅游业越发展,人才的才能发挥就越显重要,人才的作用就更为突出。
二、旅游业所需人才
1、懂旅游的领导(企业管理)人才
包括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旅游局局长,他们对于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懂旅游的领导(企业管理)人才已被列为紧缺人才之列。此类人才要求精通历史地理,熟悉风俗民情,心态平和,善于表达沟通。近年来,不仅一般的此类人才受到重视,尤其涉外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因为此类人才绝不类同于高职院校的导游员培养,就职岗位在层次上更高,覆盖面上更广,侧重英语教学和国际业务的掌握。
2、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企业 , 那么学生就是企业的产品。“产品”是否有销路 , 质量是关键。而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市场要求和生产产品的人的素质的高低。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 , 就必须拥有第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想造就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 就必须造就合格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旅游专业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人类学、人文学、管理学等众多的学科领域 ,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 , 尤其要掌握跨学科的知识联系的本领。同时 , 旅游专业的发展容易受到国内外的环境影响 , 它要求从业人员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师丰富的想象力 , 多方位的立体思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 , 只有当教师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 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鲜明的表象去想象事物 , 去产生联想 , 从而把想象融汇于抽象思维之中并形成创造性思维。另外 , 旅游教育的行业特征要求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要有较强的“旅游专业教师”的角色意识。他们不仅是教师 , 也应该是旅游从业人员。不能设想 , 一个既不懂得一定操作技能 , 也没有经营管理经验 , 教育方法上又没有独到之处的教师 , 能培养出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来。因此 , 教师是“老师”的同时 , 也应该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和一名称职的“师傅”。为此 , 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的教师每年应该花-定的时间下到旅游第一线去学习, 去体验生 活 , 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3、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职业)经理人
旅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带头人。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发展不快,集团化发展缓慢,与缺少能够熟练运作大企业的旅游经理人才有很大关系。
4、专业的旅游法律人才、旅游领队
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机会日益增多,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游客与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之间的纠纷和争端也日益增多,诸如有关价格、服务、保险、赔偿、违约等方面。这势必要求法律不断完善,旅游市场趋于正规。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在旅游活动中,当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发发牢骚,抱怨几句就算了,而是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旅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旅游法律人才,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安全管理暂行规定》、《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等旅游法规,各地方的旅游管理条例,以及国外的旅游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能够用法律来处理旅游中出现的国内、国际纠纷或投诉,从而净化市场,使旅游业健康的发展。
全球各国看准中国游客的潜力,都争逐成为中国认可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61个。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将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消费出境旅游将从目前的边境、港澳、毗邻国家等近距离的出境旅游逐渐向中远程的洲际旅游。
对中国开放旅游市场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公民走出国门旅游也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旅行社将需要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旅游专业领队,以便为出境游客提供优良的服务,维护企业形象。
专业的领队需要熟悉《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能够为出境旅游团提供旅途全程陪同和有关服务,向旅游者介绍有关注意事项。此外,专业领队作为组团社的代表,还要熟
悉境外旅游的各种程序,掌握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情况,协同境外接待旅行社实施旅游行程计划,协助处理旅游行程中的突发事件、纠纷及其它问题,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规范的旅游市场需要道德水平高,知识、能力各方面过硬,能切实负责各类相关事宜的专业领队人员。
5、各领域里的旅游英语人才
加入WTO后,旅游日趋走向国际化,随着中国旅游市场不断的完善,英语在旅游的各个行业中将会变的越来越普及。无论是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部门的人员,还是旅游服务行业人员,都要对本行业英语水平的要求进行重新定位,能够熟练地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以满足职业的需要和市场的要求。
随着旅游行业的系统化,旅游英语的范围也将大大突破原有的会说几句问候语,懂几个旅游名词的传统界限。高等院校也将打破培养英文导游、饭店服务人员的旧模式,所涉及行业的划分将越来越细,专业性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涉及面将越来越广,包括常规的餐饮、接待、航空等等。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有关娱乐、美容、健身、摄影等领域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城市规划部门、大中型园林风景旅游区、饭店、酒楼、现代大型休闲娱乐设施管理机构、国际国内旅行社、文化遗产、历史遗迹所在管理部门、旅游产品开发企业等部门需要更加完善。
因此,旅游市场需要各个行业的专业旅游英语人才,规范管理,促进经营,与国际化接轨。
三、旅游市场人才的开发
1、宏观管理、行政开发与微观管理、市场开发
我国旅游人才开发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即:国家行政部门、地方行政部门、旅游人才开发培养机构(主要是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行政部门实施的是宏观管理、行政性人才开发,而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本身更多的是微观管理、市场化开发人才。由于其职能不同,两者应有各自的开发重点和开发职能,尤其是行政部门在人才开发方面不要去做那些自己做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情,更不要去管那些本该由市场规范的事情。
从宏观管理看,政府部门主要是制定人才规划和人才政策,为建立人才市场搭建平台,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人才市场平衡发展,培养旅游业发展急需的重点人才,提高旅游人才总体素质,调整旅游人才市场结构,使旅游人才供给更好地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微观管理看,旅游院校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教育教学要求和培训要求,大力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人才;各企业要从配置、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从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整体性开发人才。作为从事旅游人才开发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加强专业学习,了解和掌握旅游人才开发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旅游人才开发的专业化水平。只有这样,整体开发旅游人才的格局才能真正形成。
2、“请进来”开发与“送出去”开发
不论是就国家还是地区而言,开放的人才开发都有“请进来”开发和“送出去”开发两种方式。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的行业,因此,更需要有开放的思想和观念。旅游人才开发要突破区域,不仅“请进来”,还要“送出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一直持续进行,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不仅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旅游骨干专业人才,而且还为我们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和服务经验打下了较好的人才基础。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有关部门和单位与世界上多个国家以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国际饭店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旅游人才开发合作关系。当然,随着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旅游国际地位的提升,走出国门,面向其他国家培养旅游人才也必将成为我国旅游人才开发培养机构发展的一大趋势。
从国内来看,地区之间的旅游人才开发与交流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西部地区,近年来不仅派出了大量的旅游在职人员到东部地区进行挂职锻炼、考察学习、业务培训,而且每年还从东部地区邀请一些领导和知名专家到西部讲学。实践证明,这对快速提高西部地区旅游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效果较为明显。而这些年来国家旅游局对西部地区的人才支持也主要是通过举办“西部地区地县旅游局长培训班”(请出来)和为西部地区的培训项目“送教上门”培训予以体现。对西藏则开展专门的旅游教育培训援藏工作,2002年全行业共实施项目21个,资助金额达175.3万,并于2003年起,连续十年组织百名导游员援藏工作。
3、显能开发与潜能开发
对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显能开发和潜能开发都是比不可少的。所谓显能,就是指知识、技能、智力等方面,而潜能则是指情商、心态等非智力因素。目前在具体的旅游人才开项目中,重显能开发、轻潜能开发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而实际上,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态度、人际技巧、情绪控制等非智力因素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显能开发的基础上加强潜能开发,是旅游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
4、旅游教育:适应旅游业国际化的要求,同国际接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加入WTO后,旅游日趋走向国际化,随着中国旅游市场不断的完善,外语在旅游的各个行业中将会变的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小语种人才,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截至今年3月全球已经有19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小语种”翻译的缺口可想而知。
在各大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
“找小语种翻译难,找俄语翻译更难,找有专业背景的简直就是难上加难。”宁波市内几家翻译公司有关人士十分感慨而无奈:“俄语口译暂时还没有,尤其是同声传译,几乎没人做过。”所以我们的旅游教育必须倾向于行业的要求,与国际接轨。但如何培养小语种人才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愿意学习“小语种”这是与就业或职务晋升有很大关系。在职场上,英语已是必要条件,“小语种”是充分条件。很多单位对应聘者要求是必须具备充分必要条件。尽管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了许多“小语种”专业,但远远填补不了这个缺口。因此,旅游教育应责无旁贷地培训“小语种”人才的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对“小语种”培训急需进行理性的思考:
(1)言“教”,还是言“商”?搞“小语种”培训,首先应该考虑的“教书育人”,还是考虑利润?能不能“因利小而不为之”?
(2)言“大”,还是言“小”?搞“小语种”培训,是大事,还是小事?能不能“因量小而不为之”?
(3)言“长”,还是言“短”?搞“小语种”培训,是“长期行为”,还是“短期行为”?“小语种”培训一般都是短训班,一般的周期为几个月到一年。能不能“因其短而不为之”?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旦进入误区,就会影响“小语种”培训市场的发展,甚至走上歧途。培养“小语种”人才要有规范标准。欧洲语言测试协会(Association of Language Testers in Europe,英文缩写为ALTE)是由剑桥大学和萨拉曼卡大学于1989年共同组建的,目前它的成员已发展到27个,其语言范围涉及了23种欧洲语言。该协会从1992年到2002年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研究并制订了CANDOPROJECT和欧洲语言的测试的共同标准CEF(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现在其成员国都采用这套标准对非母语国家的外国人进行培训和考试。
一些国家将本国的考试也与欧标接轨。如俄罗斯为例:俄罗斯对母语不是俄语的外国人学习俄语有着一套完整的国家俄语水平考试标准,它与欧标的对于关系如下表:
欧洲标准A1A2B1B2C1C2
俄罗斯标准ТЭУТБУТРКИ-1ТРКИ-2ТРКИ-3ТРКИ-4
欧洲的做法值得借鉴。
四、旅游人才市场的管理
1、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2、实行合同管理
每位职工都要与本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合法和合同必须履行的原则上进行。特别是导游,目前,由于大部分导游不归旅行社管辖,无论是导游还是旅行社的责任感都比较低;加之不少导游素质不高,游客利益因此遭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为此,各旅行社须设立导游部,必须和签约导游约定劳动合同,接受劳动监察部门监督;并负责对签约导游的培训和管理。除旅行社专职导游外,其他导游也须选择一家旅行社签约,成为签约导游后方能带团;签约导游跨社带团须经签约社同意,由签约社和借聘社签定借聘合约,导游跨社带团须随身携带相关证明文件。
3、建立健全的等级评定与薪酬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等级评定制度,特别是导游,这样能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提高导游员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调动导游员钻研业务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为改革全国导游员管理体制,建立导游人才市场创造条件;为旅行社服务的等级化创造人员条件。而合理的行业薪资体系是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薪资体系存在低收入群体化、薪资政策不合理,分配体制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济缺乏、非理性的市场恶性竞争、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等。在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后,可对从业人员进行等级评定,不同的等级所享受的薪酬不一样。
4、从业人员资格准入与在职(提升)培训
对旅游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严把入口关,以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是许多国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举措。我国1989年开始实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1997年又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要求,对旅行社经理实行资格认证。目前全国持有导游员资格证书的达25万人,6.3万人通过认证考试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而饭店一般员工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参加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并持证上岗。饭店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制度,目前全国60%以上的饭店经理持有旅游行业(饭店)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证书。这些认证考试和培训对规范旅游人才市场,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和旅游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旅游知识的有效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旅游人才“一证永逸”已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个人自身发展而言,“终身教育,才能终身就业”已形成共识。在持证的基础上经常回炉,不断进步,已是多数旅游员工的追求。现在各种培训遍地开花,正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坚持持证上岗,一方面加强在职培训,全过程开发人才,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结论
旅游业要想取得大的发展成就,人才是关键。随着中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其地位将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旅游院校面对国际、国内旅游人才竞争激烈的挑战,应该把握市场脉搏,与时俱进,为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作业
[0386]《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作业
35、生态停车场
答:生态停车场其实是一种高绿化和高承载的停车场
是指有绿化停车线、绿化停车面、绿化隔离线的停车场。
36、全域旅游
答: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37、整体租赁经营模式
答:整体租赁经营模式将集团名下所属酒店(简称酒店)整体租赁给一家知名运营商管理,运营商定期缴纳租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酒店管理部负责资产监管。
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以整体租赁的形式获得景区30至50年的独家经营权,景区经营企业在其租赁经营期内,对开发和保护负责。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当地政府,开发权与保护权由民营企业行使。
38、游客中心
答:游客中心是游客集散的重要区域,满足游客安全和可进入性,保证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游客中心又称游人中心,或访客中心,一般位于景区的入口,是景区向游客提供信息咨询、导游、托儿、餐饮及零售服务,接受游客投诉的重要场所。
39、景区旅游流的特征
答:看山水风景首选:张家界、九寨沟、华山、三清山 看古迹首选:北京、西安、南京、敦煌
看古镇:苏州、平遥、丽江、凤凰、阆中、西塘、南浔、周庄 看大海:三亚、西沙、上下川岛
城市景点:苏州、杭州、桂林
新景点:万盛石林、武隆-荔波喀斯特世界遗产、广西贺州,全是新景点,石林不亚于路南,十八水,姑婆山瀑布群非常壮观,有30多个,有温泉,景点集中,吃住行门票价格低廉.贺州离桂林也近,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西部的百色地区,德天瀑布,乐业天坑都不错. 广州堪称国际购物的天堂,祖国开放的前沿:
40、旅游扶贫
答:旅游扶贫有个明确的定义,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41、旅游氛围
答:旅游氛围是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服务等综合作用于旅游者,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产生联想、联觉所形成的主观感受。
42、景区体验营销
答:景区体验营销是景区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
43、(景区)排队区
答:就是进入一个景点的等候区
在旅游旺季,或接待高峰期,在景区入口、热门参观点或乘骑设施前常常会出现游客排队等待的现象,这些区被称为景区的排队区,排队区是景区重点管理的区域,一般要设专人进行管理,提醒、疏散游客,保护游客安全,保护资源环境。
44、景区解说系统
答:解说系统的涵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它的形式多样,包括标牌、解说手册、导游图、语音解说、录像带、幻灯片等,其中标牌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导游图册也一直非常流行。
45、社区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活动有哪些主要形式? 答:社区参与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当前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主要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模式。直接参与一般指在直接参与到景区的经营中,例如景区导游、区间车司机、景区环保人员等。间接参与是社区居民依然会从事当地传统的活动,可以保证原有社区传统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生活生产场景持续存在,这一部分居民是在间接参与之中。在这两种模式中,社区参与由于发展程度低,所以存在一些问题。
(1)参与景区规划。专业机构在编制景区规划时,要征求社区意见,开发项目中要设计社区的盈利点;
(2)参与决策。经营中景区的重大决策,凡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要通过社区组织或宗族长者等征求社区意见,体现社区利益;
(3)参与景区经营。旅游景区的一些商业设施如有租赁、承包经营的,要优先、优惠租给社区居民,在统一规范约束的前提下,允许社区居民销售土特产品,开展家庭接待等;
(4)在景区经营管理部门就业。景区的经营管理机构在工作人员招聘、培训时要优先考虑社区人员。
46、景区游道的设计一般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游步道本身、游步道与旅游区内的主干道、次干道等路面要形成环路,不使游人走回头路,这是所有旅游区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是宽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依托自然资源开发建设的旅游区由于面积较大,景点分布广泛,游步道的宽度可以窄些,而依托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旅游区,由于面积相对较小,游客数量又较多,游步道要宽些;
三是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或过陡、泥石流等危险区域,如果难以避让,应建设安全防护设施;
四是要有利于保护资源。游步道建设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
五是同一旅游区内较近景点间的游步道应尽量延长,避免局促感,增强游客的期待心理;
六是游步道应有利于观赏景观,应选择最佳位置和角度。
本题参考答案:
1)游线步行道必须经过主景观的最佳的观赏点,把主景观最美的特质展现给游客,在主景观的不同观赏角度和距离,设计不同的观景点,让游客从不同角度重复观赏,强化感受。2)保持游线的多样性。根据景观的自然特点,保持自然风貌,使游人在游览线路上有登山、有越涧、有穿林、有涉水,不断变幻空间、变幻视线,丰富体验。游览线路可有多条,有险、有平,有索道线、有步行线等,以供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游人选择。
3)游线尽量为环形,尽量不让游客走回头路,始终有新奇感。
4)根据游览线路的长度和攀登的高度,适时设立休息点,使游客随处可安,灵活行止。休息点要设立观景的亭、台、廊,配备供游客休息的椅子、凳子等设施。
5)步行游览道要求配备相应的设施:与景观协调的垃圾箱、公厕、指示标牌等,距离适宜的饮料、小吃供应点。
47、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本题参考答案: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效益投资等。
48、简述景区游客服务性管理的方法。
答:1)信息传递:景区让景区的标牌系统、提醒文字发挥无声的引导作用,让景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发挥有形的引导作用。
2)行为示范景区的员工,特别是直接对客服务的一线员工,必须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的习惯,杜绝乱扔乱丢等不文明行为,在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行为为旅游者率先垂范,以自已的实际行动教育游客尊重环境,遵守规章。3)有效引导景区管理者应该通过游客中心信息发布、门票背面印制注意事项、发放宣传材料、利用交通工具上的视听设备、导游宣传讲解等方式把这些要求向游客介绍。
49、从详规完成到景区开工建设要经过哪些报批程序?
本题参考答案:
(1)详规——建筑设计——建设项目报批——建设项目批文(2)环境影响评价,获行政许可(环保部门)(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
(4)办理林木、农田用地手续(林业、农业主管部门)(5)建设用地许可证(土地管理部门)(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景区管理机构)(7)放红线(景区规划主管部门)
50、景区的设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景区的设施管理按照时序可以分为前期管理、服务期管理和更新改造三个阶段。
前期管理包括调查研究、项目规划、购买与安装和调试三个部分。服务期管理包括日常维护保养和修理。
更新改造根据设施更新改造项目的规模大小,可分为全面改造和更新、系统更新改造、单机改造和更新等。
51、景区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答:(1)内部标准
景区服务质量的内部标准是指员工的工作符合服务工作规律、适合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具体体现在景区各个岗位提供的服务与职务说明书中要求的岗位职责标准的符合程度。内部标准主要考核服务工作的规范性,是景区提供有效服务的基本保证。
(2)外部标准
外部标准是指旅游区服务质量应符合并满足游客的期望,是游客对实际所提供服务或共享到的服务的评判。评价结果通常以游客满意度来表示,一般会产生三种情况:当体验到的质量等于预期的质量时,游客感到满意;当体验到的质量小于预期的质量时,游客感到不满意;当体验到的质量大于预期的质量时,游客感到非常满意。
52、我国公共资源景区管理模式有哪些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
(1)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结合,属地管理为主(2)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产权主体缺位
(3)属地管理为主的体制造成全民福利性资产地方经济资源化(4)多样化与变革中
53、试论述旅游景区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答:(1)确定质量管理目标景区质量管理是围绕着质量目标展开的,因此必须确定合适的管理目标。景区要根据国家《旅游区(点)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确定本景区的质量管理目标。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围绕质量等级标准,建立一整套为贯彻实施这种质量标准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责任体系的建立,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3)开展质量管理教育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质量意识、质量标准、服务技能、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投诉处理、职业道德、礼节礼貌等方面教育。
(4)组织质量管理活动具体主要包括接待服务活动本身的组织和质量管理活动组织两个方面,前者以贯彻服务质量标准,在服务准备、迎接客人、现场服务、善后服务等方面认真执行标准、遵守操作规程为主;后者以开展服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比活动为主。
(5)评价质量管理效果:其评价内容有:各项具体服务操作是否贯彻服务质量等级标准;服务程度、服务方法和操作规程是否符合客人的消费需要;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是否深入人心并在服务操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客人的满意程度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54、结合景区旅游流的时空特征,论述景区旅游流调控的主要措施?
本题参考答案:
旅游流是指旅游客流,旅游者从常驻地和各个旅游集散地向旅游景区汇集,到景区进行参观、游览、度假、娱乐等活动后,离开景区,在景区内外形成一定强度和流向的旅游流。从时间上看,景区旅游流的强度在一年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淡季游客较少,大量设施设备闲置,旺季人满为患,景区资源环境承受较大压力。在一天当中,景区旅游流的强度也是不均衡的,表现出明显的时段性。高峰时段会形成游客排队等待,低谷时段则游客稀疏。一年中景区旅游流的季节变化和一天中旅游流时段差异为景区客流调节、游客管理提出很多问题,如客流季节性的调节,旅游旺季游客出入景区高峰期游客的疏导与管理等等。
从空间变化看,景区内游客的空间位移呈现出线性多向流动与节点汇聚的空间特征。线性多向流动是指在景区活动过程中,游客的空间位移过程是线性的、连续的。从流动节奏看,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甚至是静止的,如静静欣赏某个景物时、观看节目时、就餐时。从流向看,由于景区内部游道布局、游道宽窄不同,游客对出入口、游览线路选择不同,游客游览速度不同,游客的流向有时是单向的,有时是双向的,有时是混杂的。节点汇聚是指在景区内部游客空间移动过程中,在景区出入口、高级别的吸引物、主要游乐设施、表演场所、购物场所、就餐地点、游道的交汇处等节点会形成人流汇聚,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高峰期,这些节点会承受游客超负荷的压力,会出现游客排队、等待,容易产生各种事故。客流汇聚超过游客的心理容量,会降低游客的体验质量。
游客时空分布不平衡,给景区资源环境、设备设施供给带来了压力,潜伏一些安全隐患。景区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结合,调节游客数量、调控景区容量。
从供给方面看:从长远着眼,要解决旅游者的过量问题,旅游景区应通过投资建设以新增设施、改变旅游活动方式等来实现;还可通过加大景区内温、冷点景点的开发,引导游客的流向来增大旅游景区实际容量。在景区不增加建设投入的情况下,扩大景区日容量的方法包括:延长景区开放时间,或一年中增加开放天数;在旅游高峰期开放备用旅游通道,而在需求减少时关闭备用通道;调整景点工作人员,增派工作人员到瓶颈旅游点工作;设置免票人员专用通道等。
从需求方面看,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市场营销两种手段来调节旅游者数量。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游客数量主要是采取淡季低门票策略和旺季高门票策略来控制游人数量。除价格外,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其它因素也可以起到调节旅游者需求的作用。旅游淡季可通过广告或与旅行社等关联企业联合促销,刺激潜在的旅游者采取旅游行动。为减少旅游者对热点旅游景区产生的压力,要减少热点景区的宣传,以分流热点景区的旅游者。
55、你认为景区应如何解决游客排队等待问题? 答:1)设置合理的游客排队队列
我国的不同的景区根据游客流量、游客集中度、排队项目特点、排队区地形特点等采取不同的队形和接待方式,一般有单列单人型、单列多人型、多列多人型、多列单人型、主题或综合队列型等5种形式。2)利用技术手段加快游客进入过程
游客等待时间过长必然影响游览或游乐活动时间,产生焦虑、烦躁心理。排队区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减少或杜绝游客排队等待。一些大型景区率先利用高科技或独特的管理手段,如使用电子门票、设立电动快行通道等缩短游客进入时间,一些热点项目实行提前预约,以分流高峰期游客。3)设计排队区环境
如果不能杜绝等候现象,设计良好的排队区环境可以转移游客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至于感到无聊或浪费时间。
56、环球嘉年华这种传统的游乐场经营方式在欧洲已有数百年时间,香港汇翔公司注册了“World Carnival”品牌后在营运模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迪斯尼”和“环球影城”的独特营销理念。汇翔公司只有20多个员工,为了降低成本,环球嘉年华走“移动”和“巡回”之路,移动游乐场的土地、设备都是临时租借的,既有效压缩了成本,也能很快地更换设备,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场地搭配不同的设备和游戏的组合,使每一次嘉年华都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吸引力。巡回的方式摆脱了季节和国界的限制,在合适的季节出现在适合的国家。无论是以代币代替货币的模糊消费方式,还是看似简单、让人感觉奖品触手可得的游戏规则等,都是用刻意营造的氛围不断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它独特的欢乐氛围和大量持币消费的人流,给本土的企业和周边的商家带来了绝好的商机,也给主办单位提供了理想的商业运作空间。在2003-2006年,环球嘉年华带着60台大型机器,80多种竞技游戏挥师进人中国内地不少大城市上海、重庆等,创下了10余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人。
结合案例回答如下问题:
2、环球嘉年华与一般主题公园或游乐场相比,运营模式有何优势?
答:环球嘉年华走“移动”和“巡回”之路,移动游乐场的土地、设备都是临时租借的,既有效压缩了成本,也能很快地更换设备,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场地搭配不同的设备和游戏的组合,使每一次嘉年华都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吸引力。巡回的方式摆脱了季节和国界的限制,在合适的季节出现在适合的国家。
57、案例材料2001年6月九寨沟向社会公布 “从7月1日起,九寨沟严格限制每天进入沟内的游客数量,超过12000人,景区将不予接待”。九寨沟成为全国首个实行“限游”政策的景区。经过拆迁重建,景区容纳能力提高以后,2005年开始执行的是20000上限的管理政策,采取柔性容量管理措施,即在每个黄金周来临前,管理局通过网络和媒体公布提前预订日期和每日1万张的预定上限,并限定高峰时段进入景区的门票的上限,对现场散客现金售票数量并没有严格限制。由于九寨沟游客中团队比例较大,这种柔性调节起到了实质性的限制游客人数的作用。实行旅行社网上预订上限政策后,九寨沟日接待游客量的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为19737人,而实行网上预订限制以前的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十一黄金周”的第四天,达2.26万人,而2007年的年接待量较2004年增加了36.7%,预订限游政策产生了实质性效果。
问题:
1、理论上,旅游景区容量如何确定?以设施容量为例,九寨沟景区的容量如何计算? 答:根据旅游容量测算原则,重点测算最大空间容量、最大设施容量和最大生态资源容量,这三种容量是从不同角度考虑的:最大空间容量主要测算景区的游览空间(即游客游览过程中所到达的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量,主要适用于以陆地为主的景区;最大设施容量指景区的游览设施(如水上游船)、娱乐设施、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厕所等所能接待的最大游客量;最大生态资源容量指景区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不遭受破环的前提下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比较
58、案例材料:2001年6月九寨沟向社会公布 “从7月1日起,九寨沟严格限制每天进入沟内的游客数量,超过12000人,景区将不予接待”。九寨沟成为全国首个实行“限游”政策的景区。经过拆迁重建,景区容纳能力提高以后,2005年开始执行的是20000上限的管理政策,采取柔性容量管理措施,即在每个黄金周来临前,管理局通过网络和媒体公布提前预订日期和每日1万张的预定上限,并限定高峰时段进入景区的门票的上限,对现场散客现金售票数量并没有严格限制。由于九寨沟游客中团队比例较大,这种柔性调节起到了实质性的限制游客人数的作用。实行旅行社网上预订上限政策后,九寨沟日接待游客量的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为19737人,而实行网上预订限制以前的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十一黄金周”的第四天,达2.26万人,而2007年的年接待量较2004年增加了36.7%,预订限游政策产生了实质性效果。
从与其它遗产型景区容量控制的比较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其它景区真正严格实行容量控制。例如根据国务院审批公布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第十八条黄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日游客容量为1.2万人次/日,但2009年十一黄金周7天,黄山风景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37080人,日均近2万,日接待游客量最多的10月4日达到26828人,景区管委会称“仍然处于最佳游客接待量范围之内”,《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第18条规定风景区最大日游客量为18864人次。但2008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最高日为2.9万,2009年2.3万,武陵源区相关管理部门称“没有出现大幅‘井喷’现象”。
问题2:限游政策实施后,景区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你认为值不值?为什么? 答:限游政策实施后,从表面上看失去了收入,但是实际上每天有稳定的上限人数,景区的收入不减反增,另外景区也得到合理的运营不再超负荷运行
59、案例材料:环球嘉年华这种传统的游乐场经营方式在欧洲已有数百年时间,香港汇翔公司注册了“World Carnival”品牌后在营运模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迪斯尼”和“环球影城”的独特营销理念。汇翔公司只有20多个员工,为了降低成本,环球嘉年华走“移动”和“巡回”之路,移动游乐场的土地、设备都是临时租借的,既有效压缩了成本,也能很快地更换设备,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场地搭配不同的设备和游戏的组合,使每一次嘉年华都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吸引力。巡回的方式摆脱了季节和国界的限制,在合适的季节出现在适合的国家。无论是以代币代替货币的模糊消费方式,还是看似简单、让人感觉奖品触手可得的游戏规则等,都是用刻意营造的氛围不断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它独特的欢乐氛围和大量持币消费的人流,给本土的企业和周边的商家带来了绝好的商机,也给主办单位提供了理想的商业运作空间。在2003-2006年,环球嘉年华带着60台大型机器,80多种竞技游戏挥师进人中国内地不少大城市上海、重庆等,创下了10余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人。
问题1:环球嘉年华与一般主题公园或游乐场相比,运营模式上有何不同?
60、环球嘉年华这种传统的游乐场经营方式在欧洲已有数百年时间,香港汇翔公司注册了“World Carnival”品牌后在营运模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迪斯尼”和“环球影城”的独特营销理念。汇翔公司只有20多个员工,为了降低成本,环球嘉年华走“移动”和“巡回”之路,移动游乐场的土地、设备都是临时租借的,既有效压缩了成本,也能很快地更换设备,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场地搭配不同的设备和游戏的组合,使每一次嘉年华都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吸引力。巡回的方式摆脱了季节和国界的限制,在合适的季节出现在适合的国家。无论是以代币代替货币的模糊消费方式,还是看似简单、让人感觉奖品触手可得的游戏规则等,都是用刻意营造的氛围不断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它独特的欢乐氛围和大量持币消费的人流,给本土的企业和周边的商家带来了绝好的商机,也给主办单位提供了理想的商业运作空间。在2003-2006年,环球嘉年华带着60台大型机器,80多种竞技游戏挥师进人中国内地不少大城市上海、重庆等,创下了10余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人。
结合案例回答如下问题:
3、假设2016年环球嘉年华拟进入中国西部的某三线城市,请从4P组合的角度为公司做一个营销策划方案。
第三篇: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目前,全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划之中。而保护区中出现的“旅游热”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景区内人工痕迹过多等等。面对这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发生的矛盾,自然保护区该何去何从?本文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入手,针对保护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并倡导生态旅游的开发。笔者希冀本文能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的协调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 反思
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757处。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所要保护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目前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备。但与这热潮相对应的是却出现了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遭破坏、动物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规律受到人类干涉等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相违背的后果。据“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调查表明:全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甚至出现旅游资源退化1。既然如此,还要不要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保护区发展建设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
1、开展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保护区资金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区内保护功能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按照国外的经验,保护区费用应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自然保护区实行垂直管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保护区的开发、保护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基金。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 而资料显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40%位于西部地区。截止1997年,在我国592个贫困县中,183个县共拥有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保护区228个。发达国家在自然保护区上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我国却仅为52.7美元,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几乎是最低的。2002年的夏天,许智宏、阳含熙、李文华等22位两院院士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2但我们必须清楚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资金需求,因而只能在现有的格局下努力改善。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保护区自身积极寻求发展资金,走以区养区的道路。
2、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保护区保护功能的实现。
世界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保护区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否则,自然保护往往只能是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都位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设立保护区、林场等形式的保护机制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发展进一步受到限制,无形中加大了这些地区同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经济差距的压力和外界资源需求的激增,使地方居民在致富热情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合法或不合法手段利用和消耗现有资源,不能考虑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贫穷,而非贫穷者,才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3 因此,帮助当地居民脱贫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而发展旅游业却可以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为保护区自身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正是散发旅游魅力的核心。旅游开发不但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为保护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应该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濒危、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不应因“保护”而剥夺了人们欣赏独特自然景观的权利。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的机会越多,才能越自觉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保护区适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更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魅力产生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
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本身也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开展何种形式的旅游?人们已经注意到旅游已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无烟产业”,游客的大量涌入、任意丢弃产生的垃圾、排放的废气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保护区的资源又尤其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至少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独特性和相当程度的珍稀性,是属于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因此,这种利用必须置于“保护第一”的原则下,这在保护区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保护区要提倡的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根据1992年第一届旅游与环境世界大会的定义,是促进保护的旅行。为了避免传统旅游所带来的负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低投入,计划性强的旅游活动,对于游客的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路线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做出能充分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严格控制生态容量和经济容量,避免旅游区超负荷运载;不以人为的方式去破坏景区的自然风貌,不能在景区盲目地建盖与环境和地方文化不协调的设施。就资源的利用而言,要采用新型的、无公害的能源和资源,以及能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技术、新设备;就旅游商品而言,其使用过程要尽量节约原料和能源。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扮演当地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这双重角色,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消费者。
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在保证人们享受大自然,游览观光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系统不受破坏。而且,生态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也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5—1/4。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投入从另一角度也相当于增加了保护区的收益。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川九寨沟景区为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景物的破坏,实行游客限量,规定最大接待量为每天1.2万人等,但总体看来在旅游得开发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做的努力也还有很多。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保护,在一些地区,保护区内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极其严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发展旅游业,竟违反河道管理规定,在二道白河上游河段拦河修建综合旅游馆,迫使河流改道、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土流失。这种违反规划,盲目兴建的旅游设施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于其它保护区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
1、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
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介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海洋、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等9 大类型,前5种属林业部门主管,数量最多,达1538处,国家级的164处,后4种类型中,草原归属农业部,海洋属于国家海洋局,而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的行政管理权则属于地矿部门。四大行政管理部门之外,又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综合协调,往往导致权力交叉、责任不清。
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业务指导与实际管理权的分离。目前,自然保护区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行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实行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区的人员组成、工资待遇、经费开支等,全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中央行政主管部门,只对保护区进行业务指导。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导致了当地方利益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保护向开发妥协的结果。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被青海省视作发展旅游的两张王牌之一后,在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上,省里明显有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倾向。不仅将自然保护区的人力、财力主要投入到旅游开发中,还建设了敞开式的观景台,游客可直至正在孵化产卵的鸟近前10m左右的地方。
2、对保护区的开发经营权缺少限制和监督,致使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普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的黄山上,现有常住人口六千多人。西海景区海拔2100米处,有宾馆和招待所21处,床位近万张。为了满足供水需求,就地拦截山泉溪流修筑水库;北海景区的万松林,大部分已被酒店、商店、职工公寓和宿舍所取代而成为百松林;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及职工的生活区就建在桃花溪上,从党政军、文教卫生、工商税务、邮政通讯、交通金融、学校医院到电视台、水电站、变电所、垃圾处理厂等等一应俱全,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市。据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大都存在这一现象。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为了满足旅游需求,都以经济收益为中心,热衷于在风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和兴建桑拿、舞厅之类一应俱全的星级宾馆、饭店,导致景区“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严重,极大地破坏了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风光。
3、保护区的开发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更为关键的问题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对于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破坏,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相关法律对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的保护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在经济利益优先的情况下,都被公然违反。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观景台就设立在其核心区内,而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本应严禁游客进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竟也成了旅游的特区。近10年内鸟岛上的鸟种群数量下降70%的理由的也就不足为奇了。2003年破土动工的天门山索道工程部分也位于被当地旅游部门称作“空中原始花园”的天门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而且这种滥建滥造的现象大量存在于各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因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其他特别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内及外围保护地带修筑有关建设项目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试问,这些人工设施建设之前是否真正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明明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工程项目又是如何能一路过关斩将?地方政府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对此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三、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加强规划与管理。
多头领导、条块分割,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是长期以来阻碍自然保护区开发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的重要原因。为此,自然保护区应建立起统一的纵向分级管理体制。以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区)级林业厅(局)管理,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林业局管理。国家局仅管理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对象、核心区的审批;省级主管部门负责二级保护对象、缓冲区的审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省级保护对象、实验区的审批,并且各自有一定范围的林地审批权。同时由省级主管部门监督实施总体规划,直接管理包括规划、审核、计划、投资、评价、人事、考核、培训等内容。
在开发时,应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规划一经审批,要分、分项目“按部就班”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实,年年积累,循序渐进,而不能敷衍了事,监督部门也应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权责分明才能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落到实处。
2、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分离出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既然要对保护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某种程度上讲就要将保护的主体推向市场,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那么,其经营运作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又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资源。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管理。这样,就要求将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剥离出来,将经营权交给有经验、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如黄山旅游股份公司成立后,其保护费投入由原来一年的200万飙升至上市之后2500万。而保护区管理机构由于专注于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也强化了管理职责,加大了保护力度。原先管理机构同时拥有开发和保护两项职权,在开发过程中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当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本该以保护为第一天职却因考虑到眼前利益而舍弃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出让景区经营权并不一定造成资源破坏,而真正的破坏往往是规划不周、认识不足、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我国目前对景区经营权的转让问题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通常的做法是企业与景区所在地方主管部门签订开发经营协议,其他利益主体并未参与协议的商定,这样一来,很容易引发生态资源利益受损或寻租行为。因此,首先要根据各保护区的不同情况,确定哪些可以转让。在转让时,应让各方利益主体都参与进来,对经营者的资质要科学审核,合同中也应对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应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比如规定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景区保护;合同期满后,景区保护水平必须不低于一定的指标;经营期间,应严格遵守景区总体规划,应根据环境承载力来合理确定客流量;在项目增设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且必须经过国家有关方面及专家的严格论证等。
3、建立起相关的政策引导机制。
在保护区的投资开发上,政府的投资应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及民间资本不愿意介入的公益性领域,而经营性投资则可以由民间资本来实现。民间资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可以通过利益机制的引导,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充分发挥其有利于资源保护的方面。从一些用景区资源上市的公司经营报告中可以发现,获得经营权的公司要上交营业税和所得税,而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又必须尽早赢利以回报股东们,因此公司不得不把资金投向最能并且最快赢利的领域,主要是宾馆、游乐场等。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又要求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的痕迹。对此,相关部门应当赋予开发经营主体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拉动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如银行贷款、减免税费、技术辅导等。
而在控制污染方面,则可以通过环境经济政策迫使企业减少污染以及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就是对涉及到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征收排污费。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保护区内废物的循环利用,最大地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废物回收再利用者也应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奖励。据经合组织(OECD,1996)统计,OECD国家押金—退款制度主要应用于饮料包装方面,返还率介于40%-100%,平均返还率近80%。5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区基本还没有推广押金制,可见其发展空间还很大。
结束语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我国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独特的自然风貌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给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应该肯定的说,旅游资源要开发,但如何开发以及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保护区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尤其注重保护,必须走生态旅游的路线。由于我国目前保护区的旅游产业无论从开发上还是运作上都远远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标准,因此,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机制,建立起完善适用的法规体系就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1、全华,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5
2、刘代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6
3、李江玲,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6.5
第四篇:“旅游开发”策划书
策
划
书
韩克堃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市场环境
旅游,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游人接待量,各旅游景区以特色、档次、风格、文化、服务等极大限度地招揽游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州大瀑布旅游将如何在众多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如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1、游客决策信息来源:在调查中发现,口碑对消费者选择影响较大,旅游存在跟风现象。游客信息来源于依次排序:经历介绍;网络、论坛;电视广告(电台);促销宣传等。
2、游客决策影响:已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非常大,占41%的被调查者选此项;有34%的被调查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了新奇;出行安排计划上,有6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节假日(包含公休假),有3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重要纪念日;有41%的被调查者选择度假;有48%的被调查者对服务、设施和生态资源作为选择目的地因素之一。有79%的被调查者对周边设施较好、服务较高、价格一般、交通方便的度假村、景区选了重复旅游;有76%的中青年被调查者对参与性极强的主题公园、旅游项目选了重复旅游。
3、旅游不满意因素:排名第一的为服务,如卫生、质量、态度;第二为设施,如旅游安全设施、进出通道、没有充分考虑游客体力分配等;其他还有价格、体验游乐项目等因素。
4、万州大瀑布旅游形象调查:有6%的被调查不知道万州大瀑布;有11%的被调查者没去过万州大瀑布;普遍万州大瀑布反映设施落后、服务差、价格偏高,交通不便;对夏天万州大瀑布季避暑有较高的认同,有34%的被调查者选择夏季避暑重复旅游;对万州大瀑布生态旅游资源给予肯定,认为万州大瀑布人文历史少、文化底蕴薄。
三、目标市场细分
1、按照参与旅游主体关系划分:个人、夫妻(情人)、家人、朋友、同事。
2、按年龄结构划分:青年旅游市场(15-24岁)、成年旅游市场(25-34岁)、中年旅游市场(35-54岁)、老年旅游市场(55岁以上)。
3、参加旅游活动方式划分:组团、自驾、商务考察、自发组织、散客。
4、按旅游满足需求划分:认知型旅游者(历史故居、自然文化遗产、科普科考)、体验型旅游者(主题公园、刺激游乐项目、互动游乐项目)、观光型旅游者(新奇)、度假型旅游者(避暑、休闲)。
5、按地域划分:重庆主城区、西南地区、国内、国际、重庆市区县(万州)。
6、按游客对价格敏感度划分:高、偏高、中、低。这
主要取决于游客的收入状况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如果游客收入高、产品吸引力强对价格的敏感就低,反之则高。
四、目标市场选择
1、选择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主要客源市场,逐步向周边、全国、世界推广
2、选择满足度假旅游需求的客源市常
3、选择通过商务活动、组团、自发组织、自驾游的旅游客源市场
4、选择中老年客源市常
5、选择价格敏感相对较低的客源市常
五、价格范围确定
门票价格控制在50—100之间。住宿、就餐价格要高中低兼顾。减少收费环节。游乐项目的收费要低。
六、宣传促销模式
1、开展“万州大瀑布—快乐旅程”广告系列宣传。
2、在重庆设立万州大瀑布旅游前置服务点,主要提供旅行团、个人、团体等咨询、定点服务;展示万州大瀑布旅游形象,开展宣传促销。
3、建设万州大瀑布网站,随时公布季节性,特殊纪念日等促销活动。
韩克堃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旅游开发合同
找律师就上律师36
5旅游开发合同
甲方:**县人民政府
乙方:李小东法人代表身份证号:(*********)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投资开发期限、项目内容及投资规模
律师36
5乙方在**县杨树乡界牌村(大堰寺山场)分两期开发别墅群、会厅、特色小吃楼、果园、养殖场等旅游项目(涉及湖区开发以65米水位计算),面积为45亩,总投资为1000万元(具体界址以乙方与权属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国土部门发放的土地证为准)。整个工程建设分两期开发:
第一期开发时间为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开发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果园、养殖场、会所、特色小吃楼,开发林地面积为15亩,投资500万元;
第二期开发时间为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开发内容为:别墅20幢,开发林地面积为15亩,投资500万元;
第二条投资方式及合同期限
1、乙方采用独资方式投资,开发区域内的土地、水面、林木风景资源采用租赁或出让方式。
2、乙方投资**旅游资源开发土地出让的期限为40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租赁(出让)期满后,乙方如需继续延长使用时间,双方可再行协商,在同等条件下,乙方可优先取得开发地的使用权。但应与甲方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支付使用费。
第三条土地、林木、水面出让(租赁)标准
(一)土地出让标准
旅游项目开发范围内购买土地应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由乙方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出让合同,到国土部门依法办理征地报批手续。征地补偿费、报批规费、土地出让金概由乙方缴付,土地出让金标准按评估价执行。
(二)林木植被处理
1、乙方在林地上进行基本建设时,须报经甲方书面同意,并须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如需间伐林木的,还应履行相关的批准手续。
2、乙方在土地上种植其它林竹和观赏植物,免收植被补偿费。
第四条双方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
1、甲方在合同签订生效后应按合同要求及时将乙方所需土地交付给乙方经营使用。
2、甲方保证乙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负责乙方享受有关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的一切优惠政策,并帮助协调乙方与当地各有关部门的关系。
3、甲方负责协调有关部门为乙方适当优惠安装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等,费用由乙方负责。
4、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开发区内的有关资料,在乙方不能按本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开发时,有权单方终止本合同的未履行部分(不可抗力因素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直至废除合同,收回土地、林地、水面的使用权。
(二)乙方
1、乙方全权负责项目开发及生产经营管理。乙方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县旅游开发管理若干规定》,并受其制约和保护。依法自主地开展业务,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干涉。
2、为加快项目开发进度,确保项目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乙方开发的项目必须符合**县旅游总体规划,建设项目须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正式批复后方可实施。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应在二个月内拿出项目可行性报告、开发总体规划和平面效果设计图,按规定程序上报市计委批准立项后方可动工兴建,一期工程必须在2年内全部完成投资,并建成对外开放。
3、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在一年内未动工建设,甲方将收取乙方10元/m2的闲置费,2年内未动工或开工建设未达到合同投资总额1/4以上或未达开发面积的1/3,甲方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4、乙方必须在合同签订后15日内一次性向**县旅游局交纳履约保证金10万元(履约金为投资总额的1%),未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合同自动失效。履约保证金在乙方按规定程序完成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动工后返还50%,在一期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再返还50%。
5、乙方注册登记费缴纳期限和标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武发(2005)3号文件有关招商引资的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办理。乙方按国家税法规定在甲方指定地点依法纳税,税收优惠按国家税法和武发(2005)3号文件的有关税款优惠政策办理。
6、乙方与土地、山林、水面权属单位签订好出让(租赁)协议后,应及时交付征地补偿费、土地出让金和报批规费或租赁费。出让(租赁)的土地费用必须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全部付清。
7、乙方必须有效保护开发区域内的林木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未经批准不得破坏开发区域原有植被,对所排放的废水要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排放。乙方在开发期间按国家环保标准对生活、建筑垃圾进行处理或配合县有关部门对废水、废气、生活、建筑等垃圾进行处理。对开发范围内的文物、各类古树、各类珍稀动植物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给予保护。
8、乙方所需员工,应优先聘用所在地居民,也可由乙方根据国家有关劳动用工规定进行招收。须按国家规定办理员工的各项保险。
第五条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条款,如有违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处理。
第六条其它事项
1、本合同修改与补充,应征得甲、乙双方同意,经协商一致,形成书面材料,双方签字后方可生效,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有关土地报批、水面使用、证照办理等相关手续由杨树乡政府和旅游局负责办理,费用由乙方负责。
3、甲、乙双方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本合同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4、本合同一式八份,正本二份,副本六份,均具有同等效力。甲、乙双方各执正本一份。县旅游局、招商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产局、杨树乡政府等各执副本一份。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或代表签字:法定代表或代表签字:
二oo六年元月十四日
文档来源:律师365(http:///)合同栏目,找律师就上律师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