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jQuery的show,hide性能测试(xiexiebang推荐)
jQuery的show/hide性能测试
这篇文章是jQuery各种show/hide方式的性能测试。作者之所以测试这个源于Robert Duffy在SanFrancisco举行的jQuery大会上的一句话:“.hide()和.show()的执行速度会比直接改变css慢”。但由于未能找RobertDuffy问明原因,所以作者就自己去做了这个测试。下面的翻译并不是全文翻译,只节选了一些重点。
用作测试的是一个含有100个div的HTML页面,div带有class和一些内容。为了排除掉寻找这些div所花费的时间,所以把选择器$('div')缓存起来了。用作测试的jQuery版本是
1.4.2,所以测试结果也只是针对这个版本,在其他版本可能就不是这些结果了。测试的jQuery方法分别是:
.toggle()
.show()和.hide()
.css({'display':'none'})和.css({'display':'block'})
.addClass('hide')和.removeClass('hide')
改变
然后在javascript里:
1$('#special_hide').attr('disabled, 'true');
搞定!所有带有“special_hide”这个class的元素都显示出来了。要隐藏它们,你只需要……
1$('#special_hide').attr('disabled', 'false');
现在它们全部都隐藏了。总的javascript耗时在所有浏览器上都是0-1ms。你的javascript只是用来改变一个属性。当然,浏览器还是需要花费时间去重新渲染页面的,但是实际上你已经避免了javascript的处理时间。如果你调用了.toggle(),.hide()或者.css()这几个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就会失效。因为那几个方法会通过内联方式设置css样式,这些样式有更高的优先级。要重新使这个方法生效,只需调用.css('display', '')把内联的样式移除掉。这个方法同样需要花费你更多的精力,因为那需要去定义class,同时把这些class赋给页面上需要进行显示/隐藏的元素,但是如果你所要处理的元素数量是极其庞大的话,那么这也许是值得的。简要回顾一下,下面是改变元素显示状态的方法,按照最快到最慢的次序排列:
禁用/启用样式表
.css('display', ''),.css('display', 'none')
.addClass(),.removeClass()
.show(),.hide()
.toggle()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方法都足够的快了。当你要操作很大的jQuery集合时,那么.show()和.hide()方法在IE下就会变得很慢了,这是你可能要用addClass()或者.removeClass()方法。禁用/启用样式表的方法只有在很极端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用到。本文由 牙科医院 http:/// 提供,转载请注明!
第二篇:喷漆性能测试
6.4 喷漆性能测试(样品数量:每种颜色6套外壳)
试验条件:物理测试需要在注塑完成,产品放置72小时以后进行,化学测试则需6天以后。喷涂干燥 硬化后应在常温下放置48小时以后再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
1)把滤纸放于酸性(PH=2.6)溶液中充分浸透;
2)用胶带将浸有酸性溶液的滤纸分别粘在两套喷涂样品表面,确保滤纸与样品喷漆 表面充分接触,将样品放入试验箱。
3)测试时间以试验箱达到所需温湿度条件时开始计算。在24小时与48小时分别取 出一套样品,揭下滤纸,并放置2小时后,检查样品表面喷涂。
检验标准:样品表面无变色、起气泡、起皮、脱落、褪色以及其他与测试前状态不一致的现象。
6.4.5 镜面划伤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20~25° C);
测试目的:验证镜面耐硬物划伤性能的可靠性
样品数量:不少于2个
试验方法:将实验样品固定在划伤试验机上,接触部分为直径为1mm的碳化钨球,硬度为90.5~ 91.5,用载重(load)为500g的力在样品表面往复划伤50次,划线速度为3~4cm/秒,接触部分与被测面成90度角,对样品的X和Y轴两个轴向进行测试。每10次对镜面进行外观检查,并对镜面表面进行清洁。检验标准:镜面表面划伤宽度应不大于100μm(依靠目视分辨、参照缺陷限度样板)
6.4.6 紫外线照射测试
测试环境:50° C
测试目的:验证喷涂抗紫外线照射的可靠性
样品数量:不少于1套壳体
试验方法:在温度为50° C,紫外线为340W/mm2的光线下直射油漆表面48小时。
试验结束后 将手机外壳取出,在常温下冷却2小时后检查喷漆表面。
检验标准:印刷、电镀无褪色、变色、纹路、开裂、剥落以及与测试前不一致的现象。
6.4.7盐雾测试
测试环境:35° C
测试目的:测试样机抗盐雾腐蚀能力
试验方法:a.溶液含量:5%的氯化钠溶液b.将手机关机放在盐雾试验箱内,合上翻盖,样机用绳子悬挂起来,以免溶液喷洒 不均或有的表面喷不到。c.样机需要立即被放入测试箱。实验周期是48个小时。实验过程中样机不得被中途 取出,如果急需取出测试,要严格记录测试时间,该实验需向后延迟相同时间。d.取出样机,放置48小时进行常温干燥,对其进行外观检查。
检验标准:外观检查无异常:表面喷涂、丝印、电镀、装饰件、标牌等无脱落、起泡、腐蚀以及与测试前不一致的现象。
试验环境:温度20~25度,湿度65+/-20% 6.4.1 耐磨测试测试环境:室温(20~25° C);测试目的:喷涂/印刷等抗摩擦性能的可靠性 样品数量:不少于1套壳体
试验方法:将最终喷涂的手机外壳固定在RCA试验机上,用175g力队同一点进行摩擦试验。对于表面摩擦300cycles,侧面和侧棱摩擦150 Cycles。特殊形状的手机摩擦点的确定由测试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共同确定
检验标准:对于喷涂、电镀、IMD等,涂层不能脱落,不可露出底材质地;对于表面印刷类,印刷图案、字体不能出现缺损、不清晰现象。
6.4.2 附着力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室温(20~25° C);高低温箱
测试目的:喷涂附着力测试
样品数量:不少于1套壳体
试验方法:选最终喷涂的手机外壳表面,使用百格刀刻出25个1mm2方格,划线应深及底材;使用毛刷将划线处的喷漆粉屑清除干净;再用3M610号胶带纸完全粘贴在方格面,1分钟后迅 速以90度的角度撕下胶带,检查被测区域表面。
检验标准:有涂层脱落的方格数应不大于总方格数的3%;单个方格涂层脱落面积不大于单个方格总面积的50%。
6.4.3 硬度测试
测试环境:室温(20~25° C);
测试目的:表面喷涂硬度的可靠性
样品数量:不少于1套壳体
试验方法:将铅笔芯削成圆柱形并在400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铅笔硬度测试仪上,以500g 的力度,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在样品表面从不同方向划出30~50mm长的线条3~5条。对于喷漆表面的硬度标准为2H(三菱牌),500g的载荷;对于Lens表面的硬度标准为3H(三菱牌),500g的载荷;每划完一次都应将铅笔磨平。
检验标准:用橡皮擦去铅笔痕迹,目视喷漆、印刷、电镀、Lens表面无划痕。
6.4.4 汗液测试
测试环境:60° C,95%RH
测试目的:表面抗汗液腐蚀的能力
样机数量:不少于2套
注:部品由于使用场所、材质、色泽等有特殊要求时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标准。
7.2 整机状态下的可靠性试验
温度冲击测试(Thermal shock)
测试环境:低温箱:-40° C ;高温箱:+80° C
试验方法:将手机设置成关机状态放置于高温箱内持续30分钟后,在15秒内迅速移入低温箱并持续30分钟,为一个循环,共循环27次。实验结束将样机从温度冲击箱中取出,并在 室温下恢复2小时,进行外观、机械和电性能检查。
试验标准:手机各项功能正常;外观检验:壳体表面喷涂、丝印、电镀无气泡、褶皱、裂纹、起皮、脱落;装饰件无翘起、脱落以及其他与测试前状态不一致的现象。跌落试验(Drop Test)测试条件:1.5m高度,20mm大理石板。
试验方法:将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进行6个面的自由跌落实验,每个面的跌落次数为1次,跌 落之后进行外观、机械和电性能检查。对于翻盖手机,在跌翻盖一面时,应将一半样品合上翻盖跌,一半样品打开翻盖跌。
试验标准:手机各项功能正常;
外观检查:壳体表面无明显掉漆,无裂纹、破损、冲击痕以 及其他与测试前不一致的现象。振动试验(Vibration test)
测试条件:振幅:0.38mm;振频:10~30Hz;振幅:0.19mm;振频:30~55Hz;
试验方法:将手机开机放入振动箱。X、Y、Z三个轴向分别振动1个小时之后取出,然 后进行外观、机械和电性能检查。
试验标准:振动前5分钟内手机内存和设置没有丢失现象,后55分钟可以出现关机现象,手机各项功能正常,尤其是显示和SPL,外壳无严重损伤(如掉漆),内部元件无脱落。
湿热试验(Humidity test)
测试环境:60oC,95%RH
试验方法:将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放入温度实验箱内的架子上,持续60个小时之后 取出,恢复2小时,然后进行外观、机械和电性能检查。
试验标准:手机各项功能正常;外观检查:外观测试无异常(壳体、Lens表面无裂纹、气泡;Lens 无被腐蚀现象;金属、电镀壳体或装饰件无变色、腐蚀,以及无其他与测试前不一致的现象)。
高温/低温参数测试(Parametric Test)
测试环境:-10oC/55oC
试验方法:将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放入温度实验箱内的架子上。持续2个小时之后(与 环境温度平衡),然后在此环境下进行电性能检查,检查项目见附表1。
试验标准:手机电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功能正常,表面喷涂、电镀无裂纹等。高温高湿参数测试(Parametric Test)
测试环境:+45oC,95%RH
试验方法:将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放入温度实验箱内的架子上。持续48个小时之 后,然后在此环境下进行电性能检查。
试验标准:手机电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功能正常;结构检查:装饰件、Logo及机壳 等无脱落,壳体卡钩无脱出、断裂,外壳无变形;
外观检查:壳体表面无明显掉漆,无裂纹、破损、冲击痕以及其他与测试前状态不一致现象。高温/低温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
测试环境:-40oC/+70oC
第三篇:性能测试工程师心得
高级性能测试工程师培训心得
--税务事业部 魏琳
从中国的软件现状来看,各式各样的软件层出不穷,但是好的却并不多,能够走向国际的更是少之又少。中国的软件要想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要完善自己的软件产业,使软件产业走向正规化、国际化,从而更加完善自己的软件产品,这就使软件测试工程师的人员缺口很大。很多人认为软件测试无非就是找错误,挑程序员的毛病,仅此而已,其实不然,测试并不只是单纯的挑刺,更多的意义是在辅助程序员,让程序员的程序更加完美,让公司的产品能够更稳固的占据市场,尤其是现在这个软件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只有公司的产品站住了脚,公司才会有更多的效益产生,只有公司有了效益,员工才会领到更多的工资,这样公司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而帮助产品能够更坚牢的站住市场的,就是软件测试人员。
这次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为期五天的高级性能测试工程师的培训,虽然课程紧密,内容繁多,但是我却乐在其中,受益匪浅。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天以来的学习心得:
首先,知识日新月异,不学则惘。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不难感受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特别对于我们IT行业,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日新月异”,更加深刻认识到,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是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因素。但是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我们,已经远离校园的我们,现在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常常是需要什么,急用什么,才想起来学什么,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临时抱佛脚,学习缺乏“挤”劲和“钻”劲,浅尝辄止,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老师那里学到了当今最流行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管理,当然这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在同行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分享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老师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本钱,我们应该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努力学。
其次,责任重于泰山,无为则殆。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做事。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清楚地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无论我们从事哪种行业,无论我们身兼何职,责任心、使命感和进取心是我们一辈子不能舍弃的东西。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岗位当中,提升自己的价值,当我们付出艰苦劳动得到的产品传递的客户那里,获得的是一份肯定,一份赞赏时,我们才可以如释重负,我们的努力才没有白费。
最后,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知识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把工作做好。NO excuse!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我们在工作中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的对待这些问题和困难?没有任何借口,只有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
北京学习虽然短暂,但是我们从中获得的东西却是受益终生的!
第四篇:性能测试学习总结
性能测试学习总结
一、明确性能测试的范围
例如:以iptv系统为例,是需要测试bss页面、中间件具体接口、boss/crm具体接口
二、明确性能测试的指标 例如:
1、支持最大并发用户数是多少?(压力测试)
2、每秒n个用户并发,能正常持续运行多久?(负载测试)
3、在系统用户为n个的情况下,每秒x个用户并发,持续运行y分钟,查看系统硬件io、cpu、内存;查看软件平均吞度量、tps、平均响应时间、事务成功率、事务失败率、错误率等(性能测试)、响应时间:事务从开始到完成所花费时间
平均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用户的请求数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服务器单位时间处理的事务数(事务数/运行时间s)
事务:指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例如订购操作,它含有多个请求
事务成功率:成功事务数占完成总事务数的比率 事务失败率:失败事务数占完成总事务数的比率
三、定义数据模型
1、目标系统用户数、目标每秒并发数、硬件系统配置情况,如下:模板
IPTV-BSS 性能指标.docx
四、设计性能测试方案
IPTV BSS四川电信版本性能
五、搭建性能测试环境
1、尽可能模拟现网的环境与组网结构
2、前台应用和后台数据库安装在独立干净的服务器上。
3、当前性能测试环境分别为:192.168.12.11(前台)192.168.12.31(数据库)192.167.12.177(Loadrunner)
六、构造性能测试数据
1、使用LR、QTP自动化工具构造(比较慢,不需要了解表结构,但是需要了解业务流)
2、编写存储过程构造用户、包月、订购数据(比较快,需要对相关表结构和数据库了解)
七、录制、调试测试脚本
1、中间件接口目前是web services协议,因当前测试指标均超过100个并发,故使用web(http/html)协议录制。中间件接口录制页面:
2、boss接口当前有两种协议,一种是web services协议,一种是sockets协议,因当前测试指标最大为100个并发,故可以使用web services协议或http/html协议录制。
3、bss页面基于ie运行,故使用web(http/html)协议录制。
注明:当前中间件接口,四川boss接口,浙江电信bss部分页面均有现成的脚本,如果其它局点需要测试可使用原有的脚本调试即可。
详细参考:LoadRunner性能测试_刘双林_20110115.doc
2.3/2.4章节 进行学习
八、执行性能测试场景
1、按照测试方案文档中的测试用例执行即可。
2、在执行性能测试过程中会具体使用到性能测试工具LR。关于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网上有大把资料。请自行学习:场景设置、参数化等
详细参考:LoadRunner性能测试.doc
3章节 进行学习
九、监控并记录性能测试结果
1、硬件性能:bss应用服务器cpu、内存;数据库服务器cpu、内存、io 内存、cpu 不高于70% ;IO不高于80% 否则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统计方式:
(1)通过命令在服务器上查询
内存 sar-r 5 120
(每5s刷新1次共刷新120次)cpu sar-u 5 120 io
iostat 5 120(2)在服务器上安装rpc.rstatd工具,通过LR客户端窗口监控记录
2、软件性能:平均吞度量、tps、平均响应时间、事务成功率、事务失败率、错误率等(场景运行完毕可通过loadrunner工具导出性能测试结果),是否达标是要与性能测试指标进行比对。
详细参考:LoadRunner性能测试.doc
4章节 进行学习
十、分析性能测试结果输出总结报告
1、将实际测试结果和性能测试指标进行对比,总结出不达标测试对象及具体测试数据
2、测试与开发人员根据性能测试数据,从硬件环境和软件本身进行分析。例如:优化硬件配置、软件处理逻辑、数据库架构脚本等。
3、具体分析的方法:一般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找瓶颈时按以下顺序,由易到难。(1)服务器硬件瓶颈
(2)网络瓶颈(对局域网,可以不考虑)(3)服务器操作系统瓶颈(参数配置)(4)中间件瓶颈(参数配置,数据库,web 服务器等)(5)应用瓶颈(SQL 语句、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算法等)注:以上过程并不是每个分析中都需要的,要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分析的深度。对一些要求低的,我们分析到应用系统在将来大的负载压力(并发用户数、数据量)下,系统的硬件瓶颈在哪儿就够了。
十一、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操作文档
LoadRunner性能测试.doc
loadrunner8.1教材.pdf
第五篇:聚酯及泡沫性能测试操作
聚酯及泡沫性能测试操作
粘度计操作
1.先将加热器打开(开关在后面);再按加热器的SET键,按上下键设定需要测定的温度,再按SET键确定,最后再按RUN键;主机开关打开(开关在后面)后,再按任意键直至出现主界面。
2.查看转速和转子型号,预估样品黏度,调整转子的型号,按SELECT spindle,再按上下键设置转子型号(S34号小转子测定黏度较大样品,S31号大转子可以测定较小黏度样品),再按SELECT spindel键确认;按上下键调整转速(黏度越高,转速越小,一般接近10万设置转速为0.3%,黏度1万多设置为1.5%左右,不确定一般先设置转速为0.3%(每分钟转0.3圈)(比例越小,量程越大),后面根据OFFRPM的比例进行调整(一般占比50±20%为合适,比例小了,按上键和SET speed键提高比例),再按SELECT speed确认;最后按ENTER键查看转速与转子型号。
3.按ON/OFF键调整挂钩方向朝向自己;将连接头与杆连接(有黑点的挂钩朝下)后,将保温盖盖住样品口防止接头掉下样品槽,再将连接头与主机的接头相连(扶住主机的接头,微上提,将连接杆接头对准主机接头,逆时针转动连接杆接头(从下方看),观看界面OFFRPM的数值不要超过50%,直至接头间无缝隙。
4.将样品倒入铝制称量瓶(一般液位为1/3-1/2即可),再将称量瓶放入样品槽(自然下沉),再用夹嘴钳转动瓶子使之处于最低和固定位置(观察主界面的OFFRPM数值小于30%);观察主机的底座处于水平位置,再进行调整。
5.将保温盖盖住样品口防止转子掉下,安装转子,数字那侧朝外(微提连接杆);下降主机,观察主机的卡位是否与底座的卡槽处于同一垂直位置,进行调整,下降至转子尾部处于测量瓶中且卡位接近卡槽,观察主机是否处于水平位置,上下微调节主机使之处于水平位置。
6.一般需10min加热使物料黏度相对稳定,再进行测定,按ON/OFF键,当挂钩转至左边螺钉读取数据(当OFFRPM的比例过小,按上键提高转速, 一般占比50±20%)。
7.当挂钩转至朝向自己偏右,按ON/OFF键停止;并按RUN键停止升温;升高主机,取下转子,将称量瓶中样品倒出;取下挂钩与接头,关闭主机与加热器的开关。
水分仪操作
1.点击小手将搅拌开启
2.按返回键 “←”,点加液,按住加液键,加1ml以上(一天未测,要将一管子的卡尔菲休试剂排完),再按加液,再按吸液将管子里试剂吸满。
3.按返回键 “←”,点击界面sample,仪器会自动滴加平衡,当界面出现”平衡正常”或右上角出现打钩(<10µm)时,按 “△”进行加样(18s以内)。
4.称量样品质量(一般0.5g左右)输入参数,会自动计算。
5.按“□”键停止,再按返回键 “←”,再点击小手,搅拌开启,按排液(排完后多停几秒,倒吸冲洗),最后加甲醇至电极,停止搅拌并回到主界面。
氧指数测定仪操作(放置24h)
1.泡沫切割:将挡板调至底标线8cm,底部紧贴挡板进行切割;再将挡板调至底标线15cm,切割后的底部紧贴挡板进行切割;然后再将挡板调至底标线10cm,对准泡沫的中间位置切割(自由泡的竖直方向);再将挡板调至1cm,切割成厚度为1cm的2块泡沫;在泡沫底部划一条与底部平齐的线,样品方形块紧贴挡板,底部紧贴方形块,切割3次后开始取样(1块切割7根),共切割14根。(自由泡要放置一夜再进行切割)
2.将通风关闭,开启氧气钢瓶(减压器压力0.2-0.4Mpa),反时针调节面板上右上角的氧气流量旋钮,流量显示为10±0.5L/min,调整满度旋钮使氧指数为100;然后调小氧气流量旋钮,开启氮气钢瓶,调节左上角氮气流量旋钮,保证N2、O2混合气体流量为10±0.5L/min,调节流量旋钮至所需的氧指数。
3.点火器操作:将点火器上部和下部的旋钮顺时针拧紧关闭,然后缓慢打开上部旋钮,调节火焰长度。测试结束后,将上部与下部的旋钮都反时针拧松。
4.将底部划线的泡沫插入燃烧柱的试样夹,盖住玻璃套,等待30s再将泡沫的顶部的四个角都点着。当燃烧的长度超过5cm,调小氧指数直至不超过5cm为合适氧指数值,再按这个氧指数测试一遍。
5.测试完毕后,关闭氧气钢瓶阀,待管线氧气排空,氧指数接近0时,关闭氮气阀,将通风打开。
万能拉力机(压缩强度)操作(放置24h)
1.泡沫切割:先将泡沫底部左侧对准标线7.5cm,沿锯条切割方向在泡沫顶部画对半分割线,再沿分割线将泡沫一分为二;再将挡板调至5cm,底部对准挡板,切割掉5cm底部;再将竖截面对准挡板,切割成厚度为5cm的泡沫;将底部紧贴方形块,边沿紧靠挡板,沿底部垂直方向将外边沿切掉,重复操作再切割掉边沿1.5-2.5cm;剩余泡沫紧贴挡板切割成5cm×5cm的方型底面泡沫,在一块泡沫上画竖线,标注X1、X2、X3,另一块上画横线,标注Z1、Z2、Z3,将泡沫底部紧贴挡板,切割成3块5cm×5cm×5cm的正方形泡沫(自由泡要放置一夜再进行切割)。
2.先将拉力机开关(右后角)打开,等开机后再打开电脑;安装好夹具及所需要的传感器(传感器接头与拉力机正确接上,不要与拉力机自带接头相接);确认好后运行软件,用户选择管理员,密码输入sans;进入联机界面,传感器选择500KN(通常选项),再联机;进入主界面,修改实验方案,选择:聚氨酯硬泡压缩强度;点击上方实验部分,选择编辑实验方案,设置压缩距为7mm(50mm×50mm×50mm正方块)(正方形宽度的10%)、10mm(100mm×100mm×100mm正方形),保存并退出;在界面方框中输入样品的长、宽、高(事先切割好后将长、宽、高纪录在实验记录本);将上方力、距离全部数据清零;点击右边三角形开始按钮(如果实验中力和距离不跳动,可能死机,及时拔掉拉力机与电脑主机的数据线,再立马接上);结束后生成报告,读取压缩宽度为10%的压缩强度(Mpa);开始下一组点击界面上方实验部分,点击新实验开始下一组测试。
Instron texter操作
1.泡沫切割:事先将挡板与锯的间距调至杯子的高度;切割开始时间定为自由泡开始3min30s,切割所花时间为13s(开始时间必须每次都要恒定,因为不同切割时间导致横截面与室温接触的时间不同,从而会导致横截面熟化程度不同,最后所测数据误差较大),切割完后在横截面内圆上标上5、6、7、8、9、10(表示开始检测熟化的时间/min)(泡沫的3个时间尽量保证一致)
2.实验前需将电脑和Instron texter机(开关在后方)先开机(需预热30min防止死机),运行配套软件,点击text,再点击next,修改样品的批号及日期,再点击next,进入主界面;将木板紧贴设备,将泡沫底部对齐木板上的圆弧划线,压缩头对准5数字处;点击Balance Load 和Reset Gauge length将所有数据清零;再点击Start;将泡沫调转到6数字处,6min检测时再次点击Balance Load 和Reset Gauge length,再点击Start,依次检测7min、3.8min、9min、10min;下拉下方数据框,纪录实验数据;开始下一组点击Save,调转到输入样品批号界面,再依次操作;实验结束后点击Finish,关闭软件、电脑及实验设备开关。
FOMAT操作
1.打开电脑与搅拌器开关(电脑下方操作台红色按钮);运行FOMAT软件,点击YES,再点击界面上方杯泡图标,出现Zero measurement设置界面,将发泡杯子置于传感器中心的一条垂直线上(对齐圆弧),点击Start,然后点击YES进入主界面;修改物料名Article、批号Batch、Mixing time混合时间、Texting time测试时间,(起发时间较快的物料一般搅拌6s,凝胶时间较短的测试时间一般为120s,起发时间较慢的物料一般搅拌8s,凝胶时间较长的测试时间一般为200s,),然后点击measurement;用脚踩搅拌器开关(未用连接FOMAT设备,需一直脚踩开关)仅向一边倒,如果凝胶时间较快来不及自流平导致发出的自由泡一边会高一些)。
2.观察混合物料是否出现乳白状(发泡剂挥发产生气泡及反应开始,出现不互溶状态),纪录乳白时间(几秒后泡沫会开始起发);泡沫快上升至杯子顶部,用吸管插入泡沫1-2cm(太深还没凝胶起发过程中顶部会裂开),测试能否拉起细丝(此时为拉丝时间),能拉丝后几秒会戳不动,纪录凝胶时间;用吸管快速碰触泡沫边沿(固定每次检测都是相同位置),测试表面不粘,纪录不粘时间(泡沫顶部温度高,相对不粘时间相对较短);待测试完毕取下泡沫,将另一杯子置于传感器下方,依次输入物料名称、批号等,开始下一组实验。
自由泡及模具泡操作
1.配置白料(注意称量误差尽可能小,倒料切记先快后慢,黏度较大的物料需要至少多配30g),将白料和黑料置于23℃恒温箱中2h以上;发泡前用测温枪检测白料和黑料温度并记录(开盖中发泡剂会少0.4g,因此需多放一点发泡剂);将白料和黑料混于小纸杯中(一般先倒黑料再倒白料);倒好后立即将杯子置于搅拌头中,脚踩搅拌器开关,同时秒表开始计时,搅拌6s或8s后立即均匀倒入大纸杯中(搅拌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发泡剂,但也会带入一部分空气)(对于密度相对较低(25-30),总量控制在240-270g(可以提高Index和降低凝胶时间来防止顶部裂开),防止泡沫顶部四周散开,密度30g-40g/cm3以上,总量控制在280-300g左右)
2.模具泡:将模具(竖直模具需要提前将脱模剂涂好)和水浴开关打开,设置水浴温度45℃(实际模具表面温度为42℃右);物料混合好后立即均匀倒入模具中(固定倒料的时间保证相同的质量,在同一水平线倒,保证相同的往前伸长的起发速度),立即关紧模具盖,10分钟后取出泡沫。(模具泡过填充量一般为1.1-1.2,实际黑白总量为375g左右(密度在35g/cm3左右))
导热系数测定仪操作
1.泡沫切割:模具的尺寸为60cm*30cm*20cm,但泡沫尺寸偏差为±1cm。将挡板调至29.7cm,切割成2块相同大小的泡沫;然后将挡板调至4.6-cm,将泡沫的4边分别切割4.6-cm,得到20cm*20cm泡沫,再将挡板调至0.8cm,切割2面得到厚度为2.5cm的泡沫,得到2块20cm*20cm*2.5cm的泡沫。(黑白料总量为375g左右(过填充为1.1-1.2),倒进模具为320g左右,10min脱模后泡沫为310g左右,泡沫体积为8700cm3,密度为35g/ cm3左右)泡沫切割好后需立即检测,以免表面收温度和湿度影响。
2.打开水浴(设定温度为18℃)和FOX200(后面的按钮,运行30min保证温度恒定);双击“win therm32v 3”,在确保FOX200里面没有泡沫的情况下,点击“calibration”;如果测试是聚氨酯泡沫,在“start text Run”窗口中,text mole选择“Normal”,选“user Type calibration”,“Instrument calibration”,“Auto thickness”按钮;将泡沫放入仪器中间位置,不能碰壁;点击Run按钮,后出现“Enter Text Setpoints输入上下板温度(上板为0℃,下板为20℃),点击Ok,进入测试;正常测试时间为40min,测试结束后出现结果窗口;下一块泡沫点击Start,点击calibration重复以上步骤,实验结束后,先关闭软件,再关闭FOX200、水浴。(放置泡沫前确保FOX200内部无泡沫灰尘和冷凝水)
流动性测定仪操作
1.发泡:按聚酯100份配置白料(无需恒温);减1.3m长度的塑料薄膜,称取其重量m1,将其挂在通风橱上方的挂钩上,底部沿外侧往上拉13cm,沿底部往薄膜吹气3次,使其膨胀,敞开;将薄膜底部20cm处倒置,并将薄膜口敞开;将一定质量比的黑料倒入小杯中,再倒入50g白料,搅拌6s后,沿薄膜底部倒入一定质量,并立刻将倒置后的底部迅速恢复,保持薄膜不要褶皱,将底部上拉部分打结,任其自由上升。
2.计算:称取流动管的重量为m2,量流动管的总长度L(按无变形处作为起点与终点);再从下至上量流动管4个点的周长为C1,C2,C3,C4;流动性指数F=L/(m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