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民生新闻的发展论文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思考研究
【内容摘要】当今,在媒介发展的大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民生新闻的需求,同时也起到了塑造国家媒体报道事实接近百姓的公众形象。目前,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众多地方电视台都在积极兴办并争相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有些地方电视台也适时产生了一些社会效益比较好以及收视率较高的著名栏目和著名主持人。这些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都是能够植根于地方新闻的土壤,站在百姓的利益立场说话,积极行使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 问题思考
一、电视民生新闻
(一)定义
关于“民生新闻”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虽然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在内容上关注群众的生存状况、喜怒哀乐,在形式上充分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以期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拉近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趋向。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具体概念,而是一个新闻形式的综合概念
[1]。
(二)特点
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要归功于它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关注民生现场,贴近百姓生活,平民化色彩浓厚。其次,服务性强。民生新闻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以服务化的理念来关注民众生活,使新闻变得可看、管用。再次,报道领域宽广。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扫描。最后,地域性强。民生新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由于各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不同,民生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三)研究意义
通过对国内地方电视台发展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以此能促进国内电视民生新闻的极大进步,同时也能提高地方电视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既对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改革创新和更好的服务受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也对促进民生新闻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骤的加快,新闻界的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刚刚发生或是正在发生事件的信息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知识的需求、审美的需求、娱乐的需求等多方面的需求。近几年来,在境外新闻媒体的大量涌入和国内主要核心媒体—中央电视台的双重挤压下,各省市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都在寻求自己的发展出路。新闻内容的精品化与播报形式的创新化成了吸引观众眼球、增加收视率的最佳策略。
(四)前人研究
许娅在《中国民生新闻解读》中写道电视民生新闻不同于中国传统电视新闻的新闻操作理念,其勃兴发展不是偶然的,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的广受关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现实意义,因而有着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陈科羽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研究》中写道: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方式,有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新闻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中国政治架构、传播环境的电视民生新闻新内涵。
周璐的《审美视野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初探》写中阐述道:民生新闻取材于平民、关注市井百姓,彰显出大众化新闻的旺盛生命力。民生新闻给地方电视新闻赢得了更广泛的表现空间和更新锐的新闻视角,形成了与央视权威新闻的互补。这些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
还有路璐的《解析电视民生新闻的资源优势》;陈静的《民生新闻主持人的文化审视》和邬光照的《当前地方电视台经营战略研究》等等对电视民生新闻都有详细的研究。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深度 : 目前以“直播”、“快报”等命名的民生新闻节目占领了晚间新闻部分时段,以至于“千台一面”的现象日益突出,致使新闻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风格与表现形式都似曾相识。大量可以创新形式、挖掘题材、拓宽领域的新闻素材没有被真正被发掘。某些“民生栏目”只是一味地报道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琐事,往往仅仅满足于对事件进行简单的记录,使新闻流于表面,缺乏思想深度。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二)内容庸俗化、娱乐化现象突出 :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一些民生新闻对色情、暴力、凶杀内容趋之若鹜,在制作手段上存在娱乐化倾向。为追求视觉刺激,常常采用过程实拍、细节展现的报道手法,从而使低级下流、污浊不堪的东西充斥荧屏。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歪曲事实真相,曲解新闻事件,甚至将新闻事件庸俗化,而置媒体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于不顾,过度炒作,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三)缺乏求实精神,干预事件 : 在人文关怀理念的引领下,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感情的天平往往倾向于弱势群体,带上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缺乏“与人为善”的宽容态度,陷入一种狂热偏执的状态,经常处于激动或者浮躁情绪的状态下,只听信当事人的片面之辞,常常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便迫不及待地发出报道,或者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不问青红皂白对当事人大加讨伐,犀利尖锐却缺乏冷静细致的思考。“富士康诉记者案”便是一典型事例,我们应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媒体应该具备人文关怀,但是前提是保持头脑清醒,具有严谨的态度。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及思考
(一)贴近式报道,建构为市民服务的公共平台
民生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点就是它关注“民生”,因此,其节目的定位也是关注人民生计,关注市民生活,因此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注意在语言中体现人文关怀。要培养出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真正树立服务民众的传播观念,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主持人的基本功训练,做到播说结合,亲切自然,用正确的观点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价值坐标和行动参照。其次要形成个性化的播报风格。要认清民生新闻的“关怀民生”的特点,同时要具备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以及独有的表达。
(二)互动式传播,加强民众参与意识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一定要提升节目的品位,这就要求节目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格调,而不是简单记录。因此,节目应该适时引入“公共新闻”的理念,将“民生”与“公共”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与社会品格。此外,还可以整合新闻资源,实现跨区域联合。这需要不同地区的民生新闻加强合作和互动,这样可以开阔本地观众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收视兴趣,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节目内容,减轻日常工作中的选题同质化、选题匮乏的压力。
(三)个性化播报,打造个性化的明星主持人
新闻节目的播报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有过去的新闻播报节目,还增加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专题节目等。这些节目不仅使播报的新闻事件更加具有新闻性,同时也更加突出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思维性。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促进重塑电视新闻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的作用。
(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记者要深入群众生活
这样才能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拍摄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
2.坚持“政治家办台”
增强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要务。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防止电视民生新闻低俗化,让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的民生新闻唱主角。
3.以正面报道为主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加强责任感的培养,以推进和繁荣先进文化;传播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批判腐朽文化。
开民生新闻先河的《特别关注》、《南京零距离》、《新闻夜航》等均以对社会的丑陋现象进行揭露和解析为其舆论监督的特色。电视媒体在进行监督性报道时,不能动辄以“救世主”、“包青天”自居,以判官的口吻,将个人化、情绪化的东西掺入报道之中。
媒介监督的过程主要是“监察”,告知以真相、真情,推动民意去督促,往往就造成了媒介的“越位”,特别是媒介的批评性报道,甚至会影响到司法程序,造
成“媒介审判”现象。因此,媒体应该坚持客观公正报道,杜绝主观臆断,弄清事情原委,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做到监督而不添乱,解决不包办,到位不越位,发挥电视特有的舆论监督功能。
四、结语
尚处在发展中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这类节目在诸多省市电视台的相继成功“打响”,无疑对国内电视新闻界的采编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民生新闻将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民生的内容及其精神理念将会贯彻于电视新闻发展之中。电视新闻从业者应该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当好“把关人”,使电视民生新闻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玉明.电视民生新闻及其长远发展探析[J].攀登,2009年04期
[2 ]陶涛.关于民生新闻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6期.[3]周小普.民生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2期
[4 ]张峰 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5]王雨霏.电视民生新闻的时代特征及地域性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侯迎忠 电视民生新闻研究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樊建军.浅论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J].新闻世界,2009年11期
[8]李永鹏.民生新闻在地方性电视台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11期
[9]王卉玲.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第二篇:浅谈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谈民生新闻的发展
兰州大学魏文晴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报纸民生新闻一样,电视民生新闻也取得飞速发展,民生新闻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宽,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兴盛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传播平民化的时代产物,是地方电视新闻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围与自我发展的重大举措,它不仅给地方电视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以平民化为导向,以记录百姓生存状态、现实需求、话语空间为主体内容,以人为本、接近性、互动性为传播策略,以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基本准则的新闻传播范式。
真正的民生新闻应该报道百姓生活中所做、所遇、所想、所获,以及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生活“零距离”。电视民生新闻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基层发生的事件。贴近基层,完全反映基层并适当深化引申开来。地方电视台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主力军。问题事件出在基层,精彩事件也出在基层,地方电视台更加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要求,从这方面说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民生新闻不仅仅局限于街谈巷议的小事,也应该包括影响重大的事件。对于小事要以小见大,在满足千重猎奇心理的基础上更要深化引申,让事件浅薄的背后增添一种审视的目光和冷静的思考。弱势群体和灾难在民生新闻要准确报道过去,过去,我国媒体总是报喜不报忧、报富不报贫、报强不报弱,结果造成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下降。而主流媒体对一些负面新闻开始报到后,不仅没有引起恐慌,反而增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我们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抓住典型的实例向公众打预防针,避免在发生大面积灾难的时候爆发大规模的恐慌。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在下午2点28分发生,中央台在第一时间并持续关注报道,各级电视台也做好了消息的及时发布。包括县级有线网都第一时间发布通告,稳定民心,稳定生产。灾难面前我们的媒体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齐心的祝愿,祝愿全国上下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渡过难关。民生新闻的报道要做到善始善终。有开头,更要有结果。特别是一些问题性新闻报道。有头无尾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民生新闻要做到善始善终,报道条理化,深度化。
“民生新闻”概念的提出,标明了中国新闻业的一个进步,更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它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受众。但是不可否认,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民生新闻已经开始了阶段性的停滞,在当年全国电视收视调查统计当中,只有4个城市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是上升的,其他基本上是下降趋势,有的甚至下降幅度很大。民生新闻发展到现在这种状况是一种必然,也是阶段性调整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寻求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坚持百姓的立场与角度
这是民生新闻的定位问题,只有把视角放在老百姓一边看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言百姓之所言,才是真正的民生新闻。但是,作为媒体也不能简单地把百姓利益和其他利益对立起来,要在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引下进行民生新闻报道。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的基础结构细胞,是人们工作之余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因此,社区新闻应该成为民生新闻的重要阵地。从媒体竞争的角度看,社区民生新闻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深深植根于普通百姓之中,能够将发生在社会肌理中的新闻用最快的速度、最鲜活的方式传达出来。在鲜有“独家新闻”、多有“独家角度”的时代,深入社会基层、深入社区挖掘民生新闻,无疑开辟了一个新的新闻视角。
(二)增强内容的服务性
对于民生新闻来说,除了将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传达清楚,还必
须对新闻进行深度加工,使新闻事实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精神情感发生紧密和直接的联系,直至干预、影响、引导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说,民生新闻相比一般新闻而言带有浓厚的功能色彩,必须让老百姓觉得“有用”,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其一,将新闻的力量转化为对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促进问题的解决,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已经超越了一般性的热线投诉。其二,强化点评与解读环节,运用老百姓的语言对新闻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点评、分析,帮助观众了解新闻背后更多的蕴涵。成功的民生新闻之所以受百姓欢迎,是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新闻媒体的力量改变了一些事物的进程和状态,给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极大地强化了新闻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创新表现形式
在电视民生新闻中,普通市民不但是报道内容的主体,而且甚至可以成为报道执行的主体,形成一种“百姓拍百姓,百姓说百姓”的局面。互联网快速发展、DV的大量普及、通信技术的应用,都给这种互动和创新提供了可能。同时,相比于报纸杂志电台等,电视是形式感最强的一种传统媒体,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消费媒体之前的心理预期是有微妙差别的,电视的娱乐预期最高,目的指向性最弱。
(四)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市民化不等于庸俗化,随着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新闻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会逐渐形成逆反和疲劳心理。我们怎样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就是要体现出新闻栏
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体现出新闻记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如果说早期的民生新闻是跑马圈地的话,那么今天的民生新闻更需要精耕细作。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就要重视评论的力量,就要有媒体自己的声音。对同一新闻现象或新闻事件的评析、解读,不仅是主持人、编导、栏目的事情,而且代表着频道的品位、素养和思想。
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社会进步,走向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表象之一,而报道方法和技术层面的缺憾乃至迎合市场的“浅薄”,依旧是民生新闻必须正视和急需破解的问题。因此,要不断的创新,以创新去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才能使这股电视民生潮更长久。
如今的民生新闻已处于有意识的发展状态,并已成为新闻类节目新的利润增长点。客观地说,在当前传媒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每一种节目都会面临生存期限的考验。民生新闻能否摆脱此种局限,延续生存期限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从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和预期受众目标来看,它有充足的理由长期存在,因为中国的百姓阶层占据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而民生新闻总的宗旨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宗旨无疑是受百姓热爱和欢迎的,所以民生新闻有着最广泛、最坚定的受众,这是其不可抹杀的先天优势。如果能够克服种种不良倾向,勇于创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元素,相信民生新闻一定可以保持节目的生机和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和空间。
第三篇:电视民生新闻刍议论文
民本语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刍议
董平
【关键词】: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第一现场、民本传播理念
21世纪以来,民生成为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也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一年,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耳目喉舌的新闻媒体,应加强责任意识——贴近群众、紧扣民生、反映民意,办好民生新闻节目,重视和改善民生问题,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对确保改革进程健康持续地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借鉴公共新闻传播理念,以小为切入点、纵观大视野,深入阐述民本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状态及趋势。结合具体节目和近期实时热点,尤其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的新闻实践,从世界观方法论、新闻传播论等角度,着力探讨和解决民生新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办好民生电视新闻。
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民为本的理念,平等、独立意识普遍增强和世俗化社会进程的迅速推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日益激烈,民生问题也随即凸显,关注国计民生,关心百姓生活已成为时代重要话题。民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转型期间民众的利益诉求,成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平台,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民生新闻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焦点,也由此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生存和竞争的有力武器。所谓的民生新闻,是关乎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由最初的社区新闻发展而来,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当下的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新闻样式,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体制话语向商业话语和大众话语共谋的产物[1]。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开播被看作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诞生,几年后在全国各地已形成的燎原之势。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并打造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如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齐鲁电视台的《啦呱》、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等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奇特景象,因此有学者把把这次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之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民生新闻颠覆了传统新闻节目以传者中心的传播理念,放下官架子,抛弃说教的腔调,记录百姓生活状态,化解生活矛盾,排解情感情惑为己任,以更贴近、更亲和、更有趣、更有用的方式和理念与观众亲切交流,勾勒百姓身边的生活场景。民本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正朝着“以民为本,以生为纲”民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即平民视角、平民情感、民生内容、民本诉求。
电视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核
电视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 1
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2]。因此,以民为本,以生为纲是民本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精神核心所在。因此报道题材要突出服务百姓,以平民视角的报道立场,民本意识的价值取向及民众话语的报道方式为范式,运用故事化叙事手段,平民化的主持风格,以“短、平、快”为特色,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激发了观众的收视心理。“民本”语境下的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为基点,始终围绕着“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精神核心报道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而基于而这种语境下的民生新闻,无论是在社会新闻还是在生活资讯,无论是在灾害报道还是在轶闻趣事,都能反映群众心声、维护社会安宁、吁求社会公平和正气意识,都能通过真实客观的的镜头、人性化故事、个性化叙述、犀利化点评,拉近了媒体与百姓的距离,同时达到凸现社会关怀,塑造市民主流价值观念。民生新闻也因此突破就事记事的层面,从而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风貌,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社会意义。
电视民生新闻,应坚持以“民”为本。新闻媒体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衙门思维,秉承以民为本的理念,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各界关注、政府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努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就是“平民视角、平民情感、民生内容、民众诉求、民本取向”。“民”是民生新闻的关注主体,属于“类的群体”的概念,即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服务的受众群体。新闻报道必须首先确定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价值,重点关注政策影响下的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新闻的选择要从人出发,而不是从事、或者物出发。比如齐鲁电视台《啦呱》报道了山东省某市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及经营性收费现象。它的报道角度是 “人”去行政事业部门办事,减轻负担,不用再交费了。这就是“人”和“事”在“民生电视新闻”中的关系。鉴此,民生新闻体现出鲜明的服务性,而这种服务与党和政府的政策服务也是相濡以沫,一脉相承的。
电视民生新闻,应坚持以“生”为纲。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求。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包含爱与被爱,归属与领导)、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按照这个层次论,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人是围绕生存、发展和享受需求而活着。“生”是生命之存活、发展的一种状态,不管是生老病死的生理欲望,还是喜怒哀乐的精神需求,一切都缘于“生”。人作为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符号,对人的关注则主要围绕“生”而展开。因此,“生”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追求和第一核心,重视民生的精义在于确保每位社会成员的“生”存底线,确保每位社会成员基础性的基本权利。媒体必须寻找和把握新闻 “生” 的落脚点,把老百姓的“生”放在心里,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聚焦公民的衣、食、住、行,记录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基本的发展平台,增强全体人民的发展活力。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收入分配、消费娱乐、就业求职、物价变动、健康状况、生活环境、医疗社保、教育学习、人际关系、权益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抓好。
电视民生新闻围绕“以民为本,以生为纲”,把“民”和“生”结合起来,扩大新闻所关注的视野,将新闻价值定位于老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民生新闻民本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老百姓着想,同样在形式上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服务百姓。在组织形式上大胆突破了“以传者为中心”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如东方卫视的《直播上海》“以平民的视角选取题材,以平民的审美趣味观察生活,取舍镜头,并用平民化的表现方式进行报道”,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打出了“心疼老百姓,为老百姓说话”口号,强调了将节目平民化进行到底。
媒体在不断增强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同时,更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节目中,市民的出镜率都超过了60%,有的甚至还高达90%以上。在节目当中,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大量现场采访、同期声的运用、鲜活的画面、市井化的语言使媒体与老百姓实现了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同时节目开通观众热线,接收手机短信,征集市民DV作品等多种参与方式,这不仅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电视民生新闻的瓶颈现象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精神内核,使其彰显出自己的魅力个性与独特品质。在操作层面上,它实行了个性化、开放化的直播和杂志化的编排,在传播理念层面上,以平民化视角关注百姓生活,实现了从社会精英到平民百姓的回归,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但如此火爆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的克隆与跟风,众多同质化的新闻栏目逐渐引起受众收视兴趣的下降。一些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过分追逐收视率,放弃了新闻应有的真实性、严肃性、责任感,沦为了市井中捕风捉影、闲言碎语的好事者。
电视民生新闻的瓶颈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监测的力度成为衡量媒体的风向标,有些民生新闻不能担当起社会“风向标”角色,孤立地报道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在相对宏观的层面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测,无形中转移了公众的关注视线。新闻记者永远要坚守社会良心,坚守价值观,关注人情冷暖。从芙蓉姐姐的火爆网络到天仙妹妹的成功树立“品牌”,从“艳照门”照片的广为传播到“兽兽门”的迅速扩散,新闻网络的便捷与虚拟性充分为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提供了平台,“鲍肆”大行其道,“兰惠”从此不芳,那么,我们的新闻记者需要做些什么?当每一次新闻事件突发时,我们是否在关注现象同时进行舆论监测?是否只要大众关注我们就关注?
传媒单纯大量报道灾难车祸、暴力凶杀、夫妻吵架、同性恋之类题材的内容,总体上缺乏引导舆论的正确观念,反而刻意迎合了受众的低俗趣味。
刺激人们隐秘的欲望和快感,是消费市场得以成型的起点。新闻媒体代表了受众欲望的眼睛,一边窥视,一边幻想。观赏本身正如自慰,也是自虐。对于一般人而言,各种新奇而隐秘性的生活场景吻合了心理补偿的理论。但这种补偿,依旧是一种巨大的幻觉。“牛人”凤姐那离谱的择偶标准,本应是私密中的幻想,如今各个电视台为了刺激和迎合受众窥视欲望,却将她一次次推置于公众的目光下,把个人隐私公众化,变成了一种可供观赏的表演“玩偶”。于是凤姐忙于制造各种新奇的“娱乐膏药”,涂抹在自己的伤口之上。带着伤残的灵魂,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走进“愚乐”的假面舞会。“凤姐事件”(包括层出不穷的类似新闻),犹如一面照妖镜,它举起轻柔的娱乐的小手,撩开了我们的面罩,照见了媒体所有人的鬼脸。
记者职能发生错位,违背新闻客观规律,介入、干预新闻事件,使得新闻成为传媒一手操纵下的主观“事实”的报道。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该台的编导(临时人员)雇佣人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并拍摄下来播出的,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个报道“传媒假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包括对媒体形象的冲击。《纸做的包子》报道中存在记者导演事件的行为。在报道中以制作纸馅包子这个社会真实(这个社会真实是被编导制造的)为基础,为渴求独家新闻进行人为策划和制造假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客观报道发生的事实,而不能自己制造事实同时又报道这个事实。
民生新闻报道的低层次导致理性深度的丧失。过分追求对事实报道的“短、平、快”,缺乏对事实本身内涵的深刻的思考,使新闻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3]。过去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大都是会议纪要,有很强的官方意识形态,而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要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于是民生新闻报道中出现很多生活中的烦杂事情。民生新闻并非拿百姓熟悉的内容作为他们生活中消遣的对象,它的实质是以贴近群众的身边事做为一个切入口,将暗藏在纷繁复杂新闻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寓意传达给受众。
民生新闻取材被局限在那些与市民相关的新闻信息上,农民被有意或无意地“边缘化”,导致农民在节目中逐渐失去话语权。误解民生新闻 “民”的内涵,将农民和市民两个群体隔离开来,农民很少有机会成为民生新闻的叙事主体,农民日益成为最庞大且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成了一群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4]。新闻媒体应该认识到“农民”作为民生新闻的主体是所有具有“市民资格”的公众,而非仅限于居住于城市的市民。另外农民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他们在媒体中却成为被忽略的对象,因而他们很少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媒体应承担起传授知识、教育大众、促进城乡融合的功能,使农民能够从民生新闻中得到自己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体现出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过多过滥致使节目形式雷同,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电视节目的模式的开发具有极大风险性,加之目前中国缺少相应的电视法律法规,这使得媒体探索开发新节目的热情不高,各个媒体之间相互克隆,恶性竞争,使民生新闻陷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之中。
电视民生新闻的“再探索”
电视民生新闻方兴未艾,作为电视新闻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瓶颈。探索新闻发展的出路,避免新闻走入误区,实现民生新闻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媒体空前白热化竞争的时代,在新闻节目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尤其是面临着本地台、境外台内外包抄与围困的局面,其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正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没有制胜的武器,就不可能突出重围立足于本地乃至全国。因此媒体必须尽快进行再探索,找准节目定位,以特色打造强势,形成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给节目再探索和再定位呢?当代著名战略家杰克·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提出“一个企业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战略方向的引导。战略是一致性的经营方向,战略决定产品规划,战略指导企业如何进行内外的沟通,战略引导组织工作的重心。简而言之,战略就是定位,借助持续的、简单的信息让企业和产品在顾客心中立足,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借用到民生新闻中,实质在于同质化中强化自己的异质性,通过找准节目定位建立独特的节目认知,拓宽视野,办出人无我有的特色节目,从而使自己的节目与众不同。
在媒介渠道过剩的时代,传媒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息的附加值。因此,新闻在内容提供上,挖掘特质就是努力打造信息的附加值,使新闻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自身在众多被选择对象中的受众选择率[5]。挖掘特质,营造信息的附加值,这需要在新闻节目制作上寻找与塑造差异点,由差异点产生信息附加值,提升节目的品质。民生新闻应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化,采取差异化策略,从多方面塑造差异点,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差异点的建立常常由独特的新闻策略构造而成,主要包括:
媒体应搭建区域化新闻采集和交流互动平台,在社区建立社区工作站,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里面,让新闻栏目与群众距离更近,充分发挥媒体服务社会、舆论监督的职能。媒体必须以“民本”思想作为制导思维和行动的指南,从关注民生,洞察百姓心理的角度出发,培养强烈的民众情怀,办出既遵循大众的审美情趣,又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的民生新闻。
现场报道以报道的连续性和纪实性,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媒体深入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在“第一时间”捕捉“第一现场”的新闻信息,将其原生态地呈现给受众。民生新闻以不同的叙述策略形成具有故事化叙述风格,便能营造差异点,增强可视性。一是对新闻进行故事化编排,关注事件发展的同时,挖掘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二是现场化叙事。记者在“第一现场”并以目击者身份进行“第一时间”的叙述,抓住事件中最富有悬念的地方娓娓道来,使其受众身临现场目睹新闻发生的过程。这种体验式和故事化风格的叙事,有利于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与可信度,让民生新闻更好看。
媒体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是人才,媒体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而占领人才竞争高地,就必须吸纳、培养新闻精英人才队伍。由于民生新闻节目发展速度过快,队伍建设跟不上,机制不够健全,导致绝大多数新闻者普遍缺乏一些新闻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严重制约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媒体必须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吸纳精英人才,提高队伍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培养一支精良成熟、训练有素的新闻队伍。
在纷繁芜杂的信息社会,如何获取具有个性而又吸引受众的信息呢?这需要拓宽视野,做好策划,纵深拓展,实现对新闻信息的分类加工,力求使新闻在深度和广度上,突破浅层的琐碎、深度的瓶颈,将暗藏在纷繁复杂新闻事件背后的理性的,深层次的寓意传达给受众,使之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提高他们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能力。北京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在有价值的新闻上下工夫,突出打造重头新闻。去年底,栏目陆续接到一些外地务工人员的电话,述说他们征婚被骗的经历。编辑部认为这是一个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选题,要求记者深入挖掘。这时,一个专门登征婚广告骗人的“婚托”,打电话要和盘端出骗人的内幕。这一“重大”线索令编辑部颇感兴奋,立刻制定采访提纲,策划采访步骤,设计问题,并派记者与当事人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在这个“婚托”的带领下,记者进行实地考察、暗访。在获得了大量的新闻事实后,经过采写编辑,12月10日《特别关注》推出了一组有分量的报道:《婚托良心发现:自曝征婚内幕》,播出后反响很大。可见准确定位,精心策划并着力挖掘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报道,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提升节目收视率[6]。
认清“民”在节目中的价值,把握“民”的内涵,运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公众的情感、情怀,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人文关怀。民生新闻不仅包括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等信息,还包括与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政策、消费、经济类新闻,民生新闻在快速反映民情的基础上,遵循“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理念,将时政、财经以外的社会逸闻趣事、环境保护等富有人情味与
公益味的新闻题材低视角软处理,开辟受众理性思考的空间,引导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及主流价值观念,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最终凸显媒介强大的文化整合力。
在中国的传播业已进入市场化营销的今天,品牌成为栏目成熟的标志。打造“差异化”策略也成为整合品牌的重要手段。品牌栏目要树立差异点,从而形成节目个性。而个性化节目往往有个性化的主持,个性化叙事,个性化表达,个性化题材等元素构成。塑造个性化主持人成为节目摆脱共性,凸现品牌的迅捷方式。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的真性情、个性化的点评,为信息增加了附加值。短小灵活、幽默调侃、寓庄于谐的新闻评论,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独特的新闻看点。吉林电视台《说实在的》节目大胆启用周全作为主持人,使其由一个“小气爱占小便宜,热心又善良”的“红男绿女”形象转变为“机智有点小聪明,敢爱敢骂”的“店小二”形象,每天绘声绘色地给观众讲述一个个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新闻剧,周全的解说带有浓郁的东北特色,点评本色犀利、幽默俏皮。总之民生新闻主持人以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突出的个人魅力,特色化的新闻主持和观点点评和栏目融为一体、使其在建立了差异点的同时相得益彰。在节目制作上,以CI战略树立差异化的形象,从节目名称、栏目标志、宣传口号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个性化包装。充分整合本地资源,对子栏目进行精办,以活动带动节目推广,同其他媒体互动,实现品牌的互借和延伸,从而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电视民生新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精神核心,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身边,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媒体对平民百姓的社会关怀。新闻报道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品质,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各地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其新闻以高收视率和高收视份额,从而孕育了“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成为我国电视产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一档民生新闻节目能否在众多媒体竞争的夹缝中生存,能否在维持很高的收视率?这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差异化策略作为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介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因此电视民生节目只有不断开拓创新,适时改变差异化战略,以创新去满足受众需求,才能使这股电视民生潮生存更长久。
参考文献:
[1] 周炯:《意识形态梳理与主流媒体构建――新意识形态下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世纪中国网站,2004年10月29日。
[2]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6月。
[3]陈力丹、瓮巍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民生新闻》,《新闻传播》,2008年第1期。
[4]任中峰:《民生新闻与农民话语》,人民网传媒频道,2005年03月09日。
[5]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的本质与竞争策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06月01日
[6]尧弘:《电视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记者》,2007年06月15日。
第四篇:民生新闻策划案
《百姓身边》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策划书
一、节目梗概 1.节目主旨:
《百姓身边》栏目是一档日播的小型谈话节目。本栏目关注成都民生,关心百姓生活,风格生动活泼,以宣传精神文明为宗旨,以百姓热议的话题为内容,以幽默新奇的故事为承载,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支撑。主持人独树一帜的聊天风格,用幽默与温情为百姓精心烹制出一道适合大众口味的甜点。同时,节目最实用的生活小妙招,最独家的专家权威发布,最具亮点的民间智慧服务于观众。
2.栏目形态:
栏目采用主持人播报讲解加新闻现场采访视频加片花的方式,营造一种别样的新闻播报方式,主持人播报采用的是“说新闻”的方式,不像正规新闻播报那样用很书面的形式播新闻,而是一种说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多采用大白话,还可以适当的加入地方口语,让栏目气氛轻松活跃,具有接近性和地方特色。
3.栏目时段及时长
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9点到9点半 4.栏目人员配备
本档栏目以8-12人为主。监制、制片人、主持人、编辑(记者)、摄像、灯光及辅助人员:
(1)监制: 是栏目的总负责人;(一人)
(2)制片人:主要负责栏目选题的选择和整体策划;(一人)
(3)编辑、记者:栏目的选题、内容、形式的选择、与台里联系等。直接在一线采访、线索收集整理和追踪,是栏目的具体负责人。汇报栏目内容、选题、新闻事实等相关情况。编辑、记者负责新闻线索的收集整理和新闻的采写、编辑,起到新闻现场与演播厅沟通的桥梁作用。让新闻栏目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现场真实的报道,让新闻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四人)(4)主 持 人:(三人)
此栏目需要三个主持人,一男一女一位手语主持。手语主持主要负责民生新闻播报时以画中画的形式出现,这样能方便聋哑群众。男主持主要负责出镜采访,女主持负责室内采访,主持人总的风格应该是大气而不失于幽默、随和、机智、严谨,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在与受众互动这一环节,要有很强的应变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女主持人要有极强的亲和力。在前期准备阶段,主持人应明确针对性,必要性和导向性,了解相关的政策精神的同时要沉下去,真正的了解百姓生活,了解民生疾苦,走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为老百姓说实话,为老百姓的生活服务。同时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能设计开场白、串词和结束语等等。(5)摄像、灯光及辅助人员:负责栏目拍摄,灯光以及主持人化妆。辅助人员在主持人指导下协助整理受众来信、来电和留言等
注:(摄像三名,掌管三个机位;灯光、场务、场记、化妆、后期人员若干)
二、栏目版块 1.片头
2.百姓新闻:主要是报道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且是老百姓所关注的民生新闻。主要是一些关于地区范围内的服务性信息,包括:天气服务、菜价市场、招聘信息、教育信息,这些新闻都是小而贴近百姓生活的。(本版块主要在演播室由主持人播报为主)
3.百姓关注:主要内容是反映民情,通过一些百姓来电来信或留言中的线索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百姓关注点来展开报道。其中主要报道那些侵犯老百姓权利,影响老百姓正常生活的违法乱纪行为,以此来向上反映民情,并邀请相关部门的权威人员做为嘉宾进行采访并对事件进行评论,从而为服务于百姓。
注:(主要在演播室内进行,有相关的事件,需要出镜外采,采访对象主要为大众,采访内容主要为大众对本期民生事件的看法)
4.生活小妙招:(本版块环节主要为外景采访)到居民家中进行采访,让居民为观众介绍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涵盖健康、饮食、居家、日常美容、减肥、穿着打扮等生活各方各面。生活小窍门版块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方便,便捷,科学,提升生活质量。5.片尾
三、节目包装
1.节目片头和片花要制作精良突出节目的定位和主旨,不能粗糙,要亲民并绝对美观。记者出镜时,话筒上要有节目标识,给节目做个LOGO,让整档节目成为品牌,并让让品牌亮起来。
2.节目的音乐分版块制作,栏目的板块要有专属的音乐,音乐采用大众亲民型。字幕在特殊的新闻要显得突出,手语主持人主要以画中画的形式出现,便于聋哑弱势群体观看节目。
第五篇:民生新闻稿件
《直播临汾》第396期
【演播室】欢迎大家如约而至,收看我们《直播临汾》节目。我是主持人„„。一起来看看今天节目,都有哪些精彩内容。
1、临汾到底有多美
农民画展看精彩
2、猴年春节书香浓
各地都有啥活动
3、车辆为啥突然失火 节日安全注意什么
【演播室】咱们临汾现在到底有多美?恐怕我们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几位农民朋友,用他们手中的画笔,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一起去看看。《“画”说美丽临汾》贾志楠 郜金龙
【出镜】记者 贾志楠:我现在是在临汾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一楼展厅内,那现在在我的身边,大家看到的这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并不是出自名家、大家之手,而是由我们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画家创作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画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内容可以说丰富多彩,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吸引了很多的书画爱好者们前来观看。
【解说】王改莲、梁建光、丁铁中、徐怀记四位画家,长期生活在农村,家乡的变化,让他们情不自禁挥动画笔。这次联袂举办“美丽临汾”画展,也是他们在新春时节,送给家乡的一份祝福。
【采访】农民画家 王改莲: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告诉大家农民也可以画画。
【解说】这次画展,共展出四位农民画家42幅作品。
【采访】临汾尧都画会会长 吕思明:现在的农民呢更多地重视文化了,尤其在书画方面。
【采访】学生 闫芋君:让人感觉到很亲切。
【演播室】猴年春节,咱们临汾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书香浓郁,全市各地,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
《过文化大年
建书香临汾》
《市区新华书店 读者云集》(崔洁 春升)【同期】新华书店里一群孩子看书的镜头。
【出镜】记者 崔洁:我现在是在新华书店的四层,在这一楼层呢,分布的都是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工具书。来到这里,我们看到有很多的学生在这里挑选着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解说】李佳乐是临汾市第四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在新华书店看书学习是他假期里最喜欢的事情。
【采访】李佳乐:来到新华书店里,我可以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可以看到很多我喜欢的课外读物,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解说】书店给了孩子们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那么我们来听听新华书店的负责人陈伟丽是怎样看待孩子们在书店度过寒假的?
【采访】新华书店负责人 陈伟丽:人多的时候都坐在楼道里看,学习的氛围特别的浓。
《读书过节“充电”忙》韩胜 通讯员 究柱 令慧
【解说】在洪洞县一家儿童图书馆,记者看到,地垫上、台阶上、桌椅上到处都坐满了学习和看书的人。
【同期声】洪洞台记者 令慧:小朋友,你现在正在看的是什么书呢? 小学生(张一诺):《谁动了我的奶酪》。记者:你平时喜欢看那些类型的书呢?
小学生(张一诺):可以告诉我们人生哲理或者是有寓意的书。
【解说】像张一诺小朋友一样,很多小学生趁着寒假来图书馆里“充充电”,一些家长也忙里偷闲,陪孩子一起来看书。
【同期声】学生家长 田瑞(两个人一起培养阅读习惯,慢慢地孩子能够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
【解说】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寒假期间,为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图书馆还开展了DIY手工作品、剪纸、阅读电子读物以及观看儿童电影等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激励孩子们读好书,用好书,春节期间,襄汾县还举办了少儿书画展。共展出200多名少儿的500多幅作品。
《少儿书画庆新春》通讯员 蒋永波 柴孟孟 【采访】参观者 程子萌
“我觉得这些画儿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想法独特,还有的画儿不仅是服装设计,还融入其他的艺术精髓。”
【采访】家长 郑秀丽
“看到孩子这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做为家长来说,我特别开心。” 【解说】这次书画展,分为素描,板画、水粉,花艺,创意等多个展区,每件作品都透露着小作者们对生活的热爱。【采访】襄汾小学生 秦嘉璟
“我对它挺满意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创造更好的画儿。”
【演播室】文化过大年,春节期间,一场精彩的小提琴音乐会,也在临汾上演。《小提琴音乐会 新年演出新风尚》记者:刘帅 郜金龙 【同期】小提琴齐奏《新春月》
【解说】这场音乐会由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葛巧换和他的40多位学生为大家联袂演奏。
【采访】997GN00演奏者 王文宇:就是来带给大家欢乐,让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
【采访】983XH00葛巧换:我和我的学生用这种音乐会这种形式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2016年里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期】958CG00师生四重奏《茉莉花》
【演播室】元宵节就要到了,一些文艺爱好者和爱心人士,把市区夕阳红公寓里的老人们接出来,一起过了一个团圆快乐的春节。《爱心走进夕阳红》李春升 【同期声】唱歌
【解说】文艺爱好者和爱心人士,特意为老人们在餐馆定了可口的饭菜,还送给老人们一人一条取暖的围巾。
【同期】(送围巾镜头)微笑 行啦,谢谢你。
【采访】敬老院老人 梁桐轩:开心,今天更开心。我自己是个离休干部,我觉得活到这个时间、时代,无比的幸福。
【采访】爱心人士 张立洁:我们也希望敬老院的老人们可以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健康康的,心情快快乐乐的。
【演播室】春节过后,很多商铺开始开门营业,位于东关大十字的一家商户,却正为没法开门营业而闹心,他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了解。
《管道漏水门前结冰 商铺闹心没法经营》记者:崔洁 李春升
【解说】接到商户的求助电话后,《直播临汾》记者迅速赶到了现场。(路面结冰镜头)
【出镜】记者 崔洁:来到了这里我们发现,在这个商户的门口一直到这个马路上面将近20米的距离,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商户告诉记者,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采访】网吧老板 贾吉锁:从2月2日这个开始漏了以后,首先我先自个儿先闹,看看如果我觉得很简单的话我就收拾了,就不需要找任何人了。
【解说】商户告诉记者,他清理了路面后,第二天又是一层冰,担心是门前化粪池往出溢水,他把化粪池也清理了。清理了以后还在漏。【采访】网吧老板 贾吉锁:
没有办法我就又找物业,又给他打电话,他一听说是下水道掏了以后还漏,这下再没人管了。
(指引记者看漏水的地方)
【采访】网吧老板贾吉锁:闹得我就没办法营业了,门都上不去,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冰。
【解说】既然商户已经找到漏水的原因,那物业为何不管呢,记者和商户一起找到了门房师傅。
【采访】门房师傅 侯福忠:我是初五才上的班,初五以前的事儿我不知道。(你来这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看门房的(那么来了以后,那儿的事儿发生了以后你们头儿怎么委托的你?)让我给找人修那个,(那你找了没有)他找了好几伙子,都看一下就走了,(为啥)干不了,它在钢筋混凝土里面打着哩,都看一下就跑了。(看了一下走了你们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先把那个水先不要漏了么)我打了电话联系人,过来临时把那个水先不让往门口流了么。(那不让往门口流,他门口结的冰那些水啊怎么处理啊?)我肯定要给人家要弄就要全处理了。那门口哩,那人出来进去害怕把人家人滑的摔了。(那你们预计多长时间能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呢?)哟,好家伙,我都不敢保证。
【解说】门房师傅的回答,令商户十分无奈,只好又给物业打了个电话。【同期】网吧老板贾吉锁:乔师傅吧?这漏水的事儿你计划咋办啊?怎么没有动静呢,我这门口的冰一大堆,你好不容易今天还接了个电话,这一大堆这滑倒人怎么办啊。(咱共同问题必须要解决,但是呢咱共同找工人,咱是要共同解决问题。咱不说那些套话,咱解决了问题就完了,有啥呢?)
【演播室】物业答应解决问题,但由于工程难度较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人,商户还得等等,在这里,我们也希望这个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好,一起来关注《直播临汾》直通119节目。【《直通119》片头】
【演播室】节日安全不可忽视,春节期间,在襄汾县车站街康祥苑门口,一辆轿车就突然失火,大火还引燃了附近另一辆车,让车主受惊不小。《车辆着火 殃及无辜》记者 徐振华 通讯员 张文杰 【同期】轿车燃烧
【解说】轿车着火后,路人迅速报警。接警后,襄汾公安消防大队官兵迅速出动。【同期】消防官兵:喷水了哦„„注意
【解说】现场,消防官兵利用水枪对着火车辆进行紧急扑救,但由于火势过猛,车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消防官兵将现场移交后返回中队。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演播室】过节期间,车辆使用频繁,司机朋友在驾车外出时,应注意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安全。为确保消防安全,节日期间,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一刻也没敢放松,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全力做好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排查整治消防隐患
百姓开心过大年》 记者 徐振华
【同期】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 政委 张美峰:(你们平常多长时间演练一次?演练过么?)演练过,基本上每个月两三次吧(原来有没有记录下这个)有,都有,这个啊,不是看的,这都是要用的,不会用,人员不培训,都成摆设了,起不了作用。
【解说】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过程中,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工作人员不仅对节日期间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器材设施进行了抽查,还重点检查了微型消防站队员处理灾害事故的程序和组织人员疏散的过程,并督促各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日常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采访】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 政委 张美峰:这次行动我们将重点对电影院、KTV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突击检查,重拳出击,对于发现的火灾隐患,坚决予以查处,绝不姑息。
【演播室】关注消防安全,春节期间,临汾市解放路小学还组织少先队员们来到消防部队,开展“微行动、正能量”实践活动,通过与消防官兵互动、学习交流,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长了见识,也让自己的假期充满了正能量。《做个小小消防员》记者 徐振华贾志楠(稿件另附)《一周警情》
【字幕+配音】2016年2月7日至13日,全市共接警出动29起,出动车辆60辆,出动警力383人,抢救被困人员10人,疏散被困人员96人,抢救财产价值30.2万元
【演播室】看《直播临汾》,赢收视奖品,参与我们节目互动的朋友,看到获奖名单后,请及时和我们栏目联系,领取奖品。好,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本期《直播临汾》,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或意见、建议,请与《直播临汾》热线电话联系,我们的热线电话是2220110,观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