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二课时 耕海牧鱼教案 人教版
课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七上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三课时耕海牧鱼
【课程标准】
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要通过日本渔业的发展和海洋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人要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开展生产和生活,并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本的渔业的发展和鱼文化的形成,知道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比较“水”在不同沿海岛屿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沿海岛屿在发展渔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傍海而居的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沿海岛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过程】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浏览了水乡孕育的城镇——周庄,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这里是不是有别样的风景?
第一环节——走近日本
新课:
一、认识日本(板书)
T:要了解日本,我们首先要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运用地图(出示世界地图,再链接日本地图),来介绍日本的位置。
说说日本多什么?少什么?(多海港、少陆地或者说国土面积小,海岸线长)
T:海港多是日本的一大优势和特色,那么海岸线长是否一定会拥有优良的渔港呢? 学生讨论,然后观看视频:日本渔场的形成。分析得出日本的渔场形成的原因。
二、探秘渔港:
再以铫子港为例分析海洋对日本渔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图上4—20图,说一说: 这些工厂与渔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
三、鱼文化揽胜:
T:丰富优良的港湾早就了日本渔民的生产方式,那么对日本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呢?
请学生观看图片和书本材料,归纳出日本的鱼文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然后教师再展示日本鱼文化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感受和认识自然环境即海洋对于日本人们生活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T:如此看来,人们靠海吃海,安居乐业,过着早出晚归、满载而归的幸福而简单的日子。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情况,出示图片日本40万渔民全面罢工,(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矛盾的情景)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渔民们的烦恼是什么?产生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四、渔民的烦恼:
那么日本政府为保护渔业资源、解决渔民的烦恼,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么多措施中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做法,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解决之策 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活动略。
出示日本政府的做法。
拓展延伸:联系浙江,以浙江的渔民的生活作为探讨的话题,再进一步地认识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说说中国的鱼文化),播放视频夜排档海鲜、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文字材料—渔民的行动(休渔期延长)。
说一说:靠海而生的沿海地区的人们,发展渔业是不是唯一的生财之道呢?他们是否选择其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关键是有没有为他们营建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异己私利而影响了整个资源的衰退、资源的保护和保护环境等。
然后老师出示幻灯:渔民的选择与行动:
• 2009年东海伏季休渔时间有所调整,将比往年延长了半个月。这意味着多年来宁波象山渔民呼吁延长东海渔区休渔期的建议终于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东海渔区鱼类产卵期普遍提前,休渔期前一个月的捕捞作业对幼鱼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象山石浦镇的渔民们反映,5月至6月,东海渔区的带鱼、鲳鱼基本上是幼鱼,只能当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或者送鱼粉厂加工鱼粉,不但价格低廉,而且严重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这些幼鱼如果长到9月份,就会变成大鱼,以鲳鱼为例,售价为每公斤四五十元,“现在的一筐等于那个时候的几十筐”。
1998年,象山渔民率先提出休渔期延长的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并从2000年起延长为3个月。此后,象山渔民不但积极参与鱼苗增殖放流活动,而且还多次呼吁进一步延长休渔期。
请个学生小结一下收获!
再用普希金的诗来总结点题!由此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太湖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密切关系。它是学好第三课至关重要的第一节课,它右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的知识结构为:
农业以及其他行业发展
太湖流域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水
建筑与居民的生活
今日太湖流域的发展
2、课程标准
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分析“水”对太湖流域生产、生少的影响。
通过对太湖流域的形成、发展、人们生产和生少特点的分析,理解它们与“水”的密切关系。
能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太湖流域的现状或家乡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设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太小朋友流域的人民生活、生产及城镇的发展与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以“水”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
4、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求索—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和发展—新问题的提出等。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有:愉快教学策略,如利用歌曲创设情境,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愉快导课;置疑策略,紧扣教学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思、质疑;迁移和扩容策略,在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的同时,要促进外在教学向学生个体内化,从而成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容。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湖流域的有关图片,反映太湖流域发展近况和太湖流域水资源的现状的资料,中国著名水乡乌镇、周庄等有关音像材料或图片。
学生准备:组织学生课前开展对家乡水的考察、调查或水样的采集。
二、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展示图片观察思考----师生共同讲座分析----展示图片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住处交流加深了解
三、学与教的过程
播放:歌曲《太湖美》片段。
问: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太湖美吗?美在哪里?
为什么说太湖的“水”美?
承转: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与水息息相关的太湖流域支走一走,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那里的城市、河流、居民、生活、生产等。
展示:《太湖流域图》。
问:大家数一数太湖流域一共有多少河流、湖泊?
总结:通过同学的发言,我们右以看出太湖流域具有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的特点。总之,水多。
问:大家看看图中有一条比较特殊而非常有名的河流,它是哪条河流?
你们知道京杭大运河专心起于何处?通往何处?是谁修建的?有什么意义?
用心爱心专心2-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耕海牧渔》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耕海牧渔》评课稿
xxx老师上的公开课《耕海牧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印象一:情景导入,引人入胜,点题恰当。
x老师用国宴菜单三张图片导入,设问:从国宴菜单反映了该国的什么特色?
――以鱼为主;接着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该国是日本,让学生对照地图描述日本的位置;然后展示东京筑地鱼市场的系列图片,问:哪个产业占一席之地?
――点题:渔业为日本的主要产业;再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这样充分运用情景导入,一环紧扣一环,既恰如其分地点题,又能很快地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印象二:把课堂交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x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通过独立思考及同伴互助解决问题。如,探讨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和图册资料,让学生运用手头的资料思考问题。提示可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人合作,通过独立思考及与同伴讨论让不同的学生讲,从不同角度回答。
而后教师提示答题的思路:从地形上的劣势、位置的优势及经济的支持等不同层面入手。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散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印象三:注重知识的联系,注意不同案例的对比性教学。
x老师的`课上的活,活在信手拈来、活在融会贯通。如日本地形的特点与瑞士的山地联系,找出共同的不利农业生产的特点;从日本工业对渔业的支持与美国的机械化生产相联系;把日本的特色渔业与楠溪江的特色联系起来;再如,把日本发展渔业的措施与舟山的渔业联系起来,为舟山渔场振兴修复计划提建议。这样注重了把不同知识的融合,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x老师的课知识落实到位,教学目标达成合理,给我们很好地上了一堂常态课。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一、上海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具备的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它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城市。
2、交通便利。发达的公路和铁路、国际性港口和机场。
3、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高楼大厦林立,商场多,拥有众多的外资金融机构。
4、历史悠久。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5、经济、文化等国际交流频繁,在国际上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有目共睹。
二、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一座天然的博物馆和艺术宫殿,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因素:
美丽的塞纳河孕育了很多名胜古迹,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巴黎是座文化古都,历史悠久,到处是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随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历代君王和总统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保存、收藏和建设;巴黎人对艺术的热爱、欣赏、接纳、传承,使各种艺术流派在巴黎生根。
三、巴黎的城市艺术包容了不同时代的风格,这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历史文化城市的改造,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城市品位的定位;城市特色的营造;政府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对城市文化及文化遗产的态度;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城市居民对城市特色的认同等。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
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
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6、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