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前景(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1:3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前景》。

第一篇: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前景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前景

一、我国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旅游业发展

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使中国人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变化,平民阶层开始步入旅游队伍。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旅游的空间形式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国际旅游交往频繁。为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为旅客服务的民间旅游组织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诞生,开始承担旅行代理业务。

1927年夏,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组织机构也相应扩大。中国旅行社建立后,把国内国际旅游事业的管理,纳入有组织、有领导的企业经营范畴,成为一种新兴的企业并能“有补于国民经济”。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

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的影响,制约了国人旅游的需要,从而使国内旅游业很难具备实现发展的条件。同时,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要,负责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

在这段时期,中国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国际环境的严峻,国内生产水平低下。中国人民仍旧处于难以温饱的状态,在这种局面下,要发展旅游业是很困难的。旅游活动的进行时需要一定时间和足够的经费的。在当时,全国人民都努力建设祖国,全国经济处于起步状态,人们根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和金钱去外出旅游。

所以,旅游活动在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随着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来华公务和旅游的外国宾客逐渐增多。在一些主要城市都陆续设立了华侨服务社,接待的对象为来大陆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

为了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管理,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国务院明确规定,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其次才是通过发展旅行和游览事业增加外汇收入。

这些事实表明,这一阶段内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动机仍然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但尽管如此,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

2.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作为全国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务院的重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自此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外汇。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采取“先国内后国际”的常规型模式,而是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对于国内旅游,国家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的政策。从客观的市场调节上讲,由于国门初开,很多外国旅游者对前来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当时我国的国内旅游比较落后,并未形成规模。

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房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增加发育并迅速增长。旅游业经营的市场结构也因此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国内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增幅惊人。

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1997年,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自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了我国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办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业务,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随着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并行成为中国旅行社经营的三大市场,这个旅行社行业经营的市场格局最终得到了全面完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详细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入境接待1.3亿人次,入境过夜达5472万人次,创汇419亿美元;国内旅游16.1亿人次、收入7771亿元;出境旅游40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旅游直接和间接安置就业6000多万人,累计带动700多万人脱贫致富。旅行社达到1.97万家,星级饭店1.3万家,全国县级以上旅游景区达2万个,优秀旅游城市306座,高中等旅游院校1641所。与1978年相比,入境接待、过夜人次和创汇收入分别增长了72、70和159倍;星级饭店增长了93倍,旅行社增长了数百倍。137个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目的地先后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逐步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得以实现,每年中外国际旅游交流由数万人增加到数以亿计。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国内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旅游投资规模扩大,产业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功能明显。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达1.34亿人次,同比增长5.8%。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

2011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一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约13.3亿人次,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约9200亿元,同比增长22%。入境旅游人数约6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约2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

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

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将逐步由观光旅游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自驾车旅游等等。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

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

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

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矗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

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三、编外总结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永不衰落的产业”等。

从事旅游行业前途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第二篇: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自我省07年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方针08年实施建设计划10年国务院针对海南建设发展“国际旅游岛”提出的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省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自建省以来便是我省龙头产业的旅游业。“国际旅游岛”这一重大的战略发展定位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也给海南旅游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小组为了响应号召通过社会实践分工合作来探究海南旅游业的现状在发展中存在的利弊以及整理资料并对未来海南岛的建设前景作出了展望。首先是海南旅游业的现状。

一、特色景点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海南新建、扩建和改建了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呀喏哒热带雨林风景区、兴隆热带花园、东山湖野生动物园、火山口公园、澄迈鳄鱼湖公园等一批集海南岛屿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旅游观光景区点并形成了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风格各异的度假休闲酒店群、高尔夫球场和以博鳌为中心的高中档会议旅游度假区。目前海南已初步划定国家级风景区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3个。可以作为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开发的山岭28处奇石异洞旅游资源18处江河湖泊旅游地21处野生动植物基地21处已确定的名胜古迹31处社会民俗风情9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潜力还很大。截止到2009年海南有星级饭

店4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已有250多家。客房3.36万间。环岛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一南一北两个国际机场电信基础网络全部实现 数字化。

二、旅游企业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各方面对海南旅游业关注不断增强投资不断增加。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9年海南省有旅游企业1360家比1999年增加850家增长65.7占第三产业的11.5占社会服务业的41.5。其中旅馆业668家。目前海南的星级酒店已经达到25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0家四星级54家。加上正在评定的五星级酒店据预计到20210年海南五星级酒店将达40家而5年内海南五星级国际水准的酒店将达到60家以上。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307家占全部旅游企业的29.5私营企业256家占24.6外国和港澳台企业151家占14.5有限责任公司129家集体企业90家股份合作、联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是28家、22家和51家。海南的旅游企业目前仍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私营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三、新兴旅游产业的雏形初现。近年来海南不仅在发展中逐步完善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而且根据我省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精心营造旅游热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展旅游、节庆活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自然、文化特色的各种综合型旅游项目。每年举办的三亚国际婚庆节、中国海南省欢乐节、横渡琼州海峡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

一些特色项目也取得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如博鳌旅游度假区是世界上生态保存最完整的江河入海口作为举世瞩目的“亚洲论坛”永久性会址为海南会展经济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南山文化区则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旅游产品它既注重环境的保护又注意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是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结合较好的项目。以上是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同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甚至是弊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一、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混乱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旅游行业是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行业近几年由于扩大内需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再加上“黄金周”的实行以及“国际旅游岛”的提出。旅游行业得以迅速发展许多从业人员或缺乏必要培训、或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在经营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具体表现为部分旅行社业务操作不规范一些导游及服务人员素质差旅游市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价格竞争、服务质量差、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等问题如有的导游员解说内容低俗接待人员擅自改变旅游和增减旅游项目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以及向旅游经营者、旅游者收取高额回扣费用等形式损害旅游者利益引发投诉纠纷“黑社”、“黑车”、“黑导”等现象屡禁不止影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形象。同时旅行社的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旅行社内部管理松散由于旅行社多数原是国

有资产主管部门对低利润的旅行社重视不够管理的随意性大。新兴的旅行社本身就严重缺乏业务骨干而现存的业务骨干变动又多使旅行社的相当部分业务骨干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关心较少。在近几年缩小核算单位、明确经济责任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承包制。部分旅行社出现了从招徕、计调、接待到结账一手清的小而全的业务体制有的甚至出现了个人内部承包出现“部中部”的现象。这些一手清的个人承包方式致使少数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混乱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引发三角债等纠纷短期的经营行为严重影响旅行社的信誉和进一步的发展。而由此形成的恶性削价竞争则是导致当前旅游市场混乱诸多问题的根源。

二、旅游业带来的购买力仍然不足。海南是一个新兴的、远离客源市场的海岛型度假旅游目的地。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和本省旅游企业实力较弱对世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得不够对海外旅游促销对象缺乏详尽了解对国内旅游者的不同旅游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宣传活动很少导致海南旅游针对岛外客源地的宣传促销做得还很不够。从总体来讲海南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较少在互联网上、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上宣传力度不够难于形成较为系统、长久和较大规模的促销同时宣传促销手段和办法还比较单一如“大蓬车”等短期热闹一阵长期效果就不明显有经验的宣传促销人才缺乏使得旅游宣传促销上难于出新、出彩与岛外省区市政府部门或

组团社没有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是目前旅游部门和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在政府已经通过制定计划在全省各地打造市内免税店有望进一步加强“国际旅游岛”的商品输出。

三、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对生态环境不够重视。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和地球空间。因此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也同时受到自然界的约束。发展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我们在改造自然时必须注意遵循自然规律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只有不断提高现有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水平不断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并且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省的发展与建设。首先要提高对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保护的认识防止旅游资源开发的过度“耗支”海南的旅游业大部分是建立在对旅游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基础上如果环境遭到游人的破坏和企业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无异于“杀鸡取卵”海南旅游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对全民进行教育和宣传更新陈旧观念提高生态保护的自觉性。要改变长期以来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忽视旅游污染的思想观念。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旅游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旅游资源除人造景点、景观外一般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只不过它的耗损一时不易为人们所察觉而已。自然风光破坏后不复存在在开发旅游项目时需要认真进行环境效应评估。保护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环境关键在于把住旅游项目开发关禁止对生态破坏

严重的旅游项目的开发。随着“国际旅游岛”这个名号的逐渐打响海南的前景将如何呢

一、交通愈加便捷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到目前为止海南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海南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还远没有被释放出来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飞机的高交通费用和火车加轮船的长时间消耗将很多闲暇时间不多、收入有限的工薪阶层挡在了海南旅游市场的大门之外。“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业的六大构成要素由于海南是岛屿省份远离客源市场游客来海南交通费所占的比例较大。根据2002年对我省国内旅游者花费情况的抽样调查游客交通费占在琼花费的27.1。粤海铁路的修通将为进出海南的人流提供了一个比乘飞机省钱、比乘轮船省时的空间巨大的新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全国大部分省区的普通消费者来海南旅游的门槛儿因而势必极大地有利于海南境内旅游市场的开发尤其是对近距离的广东珠江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的进一步改善拉近海南与广大客源市场的距离海南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全国人民的度假村”促使海南整体旅游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繁荣、兴旺起来。旅游业将成为粤海铁路最直接的受益者。对外来说我省将不断申入多条国际航线构建通向世界旅游市场的便捷通道全面落实免签证、航权开放政策为游客来海南创造便利条件。

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海南旅游整体新形象涌现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旅游业发展趋势今后将是越来越复杂化

和多样化旅游经营单位也将随之越来越专业化品牌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让海南真正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仅有良好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是不够的还要有细分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不断扩大的知名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刚起步前两天在具有500多年历史的高尔夫文化点化下沉睡在海口的万年火山岩地开始焕发出阳光健康、超越自我的文化魅力也展示出产业发展、财富创造的活力。海南虽然建省时间不长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域、民族的文化积淀。比如:有着三千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民俗文化去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流传三百多年的琼剧戏曲文化有以苏东坡“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为代表的封建王朝的贬官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蓝色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革命武装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革命文化有在中国现代史上享誉世界的宋氏三姐妹洋溢着女性靓丽与智慧的人文之美还有以世界小姐大赛、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这些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潜能。下一步海南将把创意策划、挖掘提炼、实业投入、包装推介作为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主攻方向。假以时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将展现出它特有的文化魅力。

三、海南旅游业对海南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做出的贡

献是显著的。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由于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旅游消费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部门。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据测算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3.02万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居民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业关联着70多个行业是带动面最宽的产业其发展本身也因此受到相关的行业的制约。孤军发展旅游业是不能持久的必须协调好它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比例、规模和结构。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小市县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在“国际旅游岛”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当中旅游业将会紧紧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拉动起整个海南的经济。可以说海南旅游业的前景是广阔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未来是无限的

第三篇:关于华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索

关于华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索

作者:华阴市副市长单根荣 来源:华阴市政府网 添加日期:11年01月10日

近年来,华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目标。如何利用好华阴独特而优越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就要统筹整合旅游资源,树立“大华山、大旅游、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依山兴城、以城带乡,旅游牵头,全面带动”的发展思路,规划围绕旅游、城建突出旅游、特色体现旅游、全市服务旅游,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山水城庙一体化的旅游大格局上来。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华阴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交汇结合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东眺洛阳,西望长安,辖三乡四镇三办一管区,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衙”之称,陇海铁路、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202省道(大华公路、华金公路)纵横南北,即将投入运营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更是将洛阳、郑州纳入1小时经济圈,北京、上海纳入4小时经济圈,是中原入陕的必经之地。

2、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境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同时构成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雄居五岳之尊,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号称亚洲第一索道的华山索道、“道教第四洞天”的玉泉院、“华山神庙、帝王行宫”的五岳第一庙—西岳庙、“天下杨氏第一村”,还有比万里长城早建百余年的魏长城遗址、华山御温泉度假村和华阴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景点多达210余处,形成了以自然风光生态游、历史文化游和温泉养生游为主题的旅游环线。华山景区名列全国风景名胜40佳,被评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并被国家建设部列为申报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3、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华阴春秋设邑,战国置县,是弘农杨氏文化的发祥地,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西岳庙、魏长城遗址、西汉京师粮仓、横阵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玉泉院、西关村遗址),有古墓葬16处,魔崖石刻500余处,碑石、墓志300余通,古遗址26处,古建筑15处,馆藏文物1503件(组)。历代人才辈出,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被汉相张良誉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中国历史上的三代帝王、四代后妃,皆为华阴杨氏人士,此外还有战国时期被称为“五国相王”的战国纵横家公孙衍,刚正不阿、名标青史的“关西夫子”杨震,才思敏捷的三国名士杨修,才华横溢、革新诗风的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五代时期大书法家杨凝式等人士名垂青史,历史源远流长。

4、经济支撑,发展强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旅游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开发、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有效推

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0年旅游直接收入仅为147万元,占全市GDP的4.4%和财政收入的9%;到2002年旅游直接收入为1.1亿元,占全市GDP的10.5%,是当年财政收入的2倍多,对财政贡献率达51%,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且带动作用日趋明显。2008年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10:48:42,形成了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69万人次,直接收入达到

6.5亿元。2009年全市旅游人数达到186.4万人,同比增长10.3%,旅游总收入达到7.34亿元,同比增长20.3%。

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所谓旅游业,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目前,我市旅游收入中门票占比重最大,而仅靠门票收入的旅游业是低端产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商品加工业与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文化等未能有效结合起来,旅游产业链尚未有效形成,拉动力还不够强。

2、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由于整体服务设施较为落后,“山下留客”这一难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旅游景点周边的休闲、娱乐、购物等市场开发明显不足,尤其是缺乏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地的高档服务场所,大多数宾馆、酒店缺乏先进的运作机制和管理经验,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加之境内交通便捷,西潼高速来去方便,就造成了 “华阴一日游”,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产业链条。

3、新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全市210余处旅游景点中,开发较充分并有较好收益的只有华山、玉泉院、西岳庙等少数景点,其它景点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山大水小,山水互映的格局尚未形成。此外自然景观季节性太强,人文景观又开发不足,传统文化优势没能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居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旅游较少。

4、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华阴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道教文化、杨氏文化、民俗文化、武侠文化交相辉映,从历史上可追溯华夏民族的根。加之“华阴老腔、华阴迷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成为华阴的文化名片。但由于挖掘和宣传不到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特色品牌还没有充分唱响,客源以陕、豫、晋三省居多,国内其它城市游客相对较少。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建议

(一)总体思路: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围绕“山下留客”,以大项目为突破口,狠抓招商引资促规模发展,让华阴成为“大华山”观光休闲的承载区和旅游消费的聚集区。形成“四大板块”(东部以万亩莲藕

基地和西汉京师粮仓为主、西部以御温泉和鸵鸟王生态园为主、中部以华山和西岳庙为主、南部以金岩沟和赛华山为主)和“五大主题”(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温泉养生游、乡村生态游、探险考究游)的旅游环线,构建山水城庙一体化旅游发展大格局。

1、一体化战略。要充分发挥我市一流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打造山水城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推进华阴旅游由城区向周边辐射、由城镇向乡村延伸,形成山水城庙一体化的旅游大格局。要做到“三个一致”:与景区规划方向一致,抓住机遇,把华阴作为陕西打造“西部生态休闲城”的休闲度假基地;与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致,把旅游经济发展纳入各项规划修编的重点,确保风景区总体规划、休闲度假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事业发展等规划有机融合;与城乡统筹要求一致,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拓展延伸的重点领域纳入华阴旅游总体规划,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区块,科学指导、快速带动乡村旅游的兴起。

2、品牌化战略。牢固树立“品牌就是资产”、“品牌就是效益”理念,充分发挥华山品牌优势,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利用品牌,打造秦岭东部山水度假休闲胜地,力争进入全国山水旅游的第一方阵。一是丰富品牌内涵。要深度挖掘华阴的人文历史文化,着力构建“山水华阴、休闲之都”的整体旅游品牌与形象。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唱响“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二是打造品牌特色。要着眼不同层次的游客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旅游品牌。三是扩大品牌效应。要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树品牌、创品牌,带动更多的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促进企业、品牌、旅游互动三赢。

3、特色化战略。围绕“山水华阴、休闲之都”主题,着力构建山水城庙一体化旅游大格局,培育健康生活,逐步形成华阴旅游独特的资源特色和产品特色。一是形成山城辉映。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开发适应旅游市场化、不同消费者、不同季节的产品,突破“旺季游客多,淡季游客少”问题。二是建设特色城市。要着重提升华阴旅游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既要彰显特色山城、展示华阴文化,又要突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功能;既要服务好本地居民,更要服务好中外游客,把华阴作为一个系统的旅游景观来建设。三是打造亮点乡村游。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内容,以农家乐为载体,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要让都市游客到华阴体会到一种真实的农家生活。

(二)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依托名山,宣传造势。旅游经济是一个眼球经济。眼球经济取决于认知程度,宣传、促销是促使眼球经济形成的关键。依托华山世界名山和华阴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优势,宣传造势。一是积极做好华山景区“申遗”和“5A”景区创建工作。发挥“陕西旅游营销联盟”的作用,积极参与各类促销活动,加强与媒体、旅行社及各个景区的联系,继续开展“登山、戏水、论道”等系列活动,争取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演出,提高知名度,开拓更广阔的游客

市场。二是抓好西岳庙、玉泉院等人文景点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具有深厚民俗文化内涵的道教开坛、祭山大典、老腔和皮影演出活动,提高文化感染力。三是做好温泉产业的宣传促销。立足做大做强华阴温泉产业,采取先进营销理念,突出养生保健等亮点,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吸引游客。四是积极做好秦岭北麓的仙峪、瓮峪、华阳川等山水自然风光的进一步开发、管理和宣传促销工作。加紧制作一部集自然风光、休闲旅游、田园采摘、天然氧吧为一体的宣传片,争取在重大媒体上演播,彰显华阴“山水”魅力。

2、加大投入,提升层次。华阴的旅游产业要大发展,必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抢抓旅游市场调整变化机遇,抢抓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机遇,加大投入,提升层次。一是搜集、整理、论证、包装一批重点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积极争取中、省文物旅游项目的专项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政府主导,各方联动,全员参与”的模式,多方筹集旅游开发建设资金。二是把招商引资作为旅游投资的突破口,创新招商方式,建设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邀请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家观光考察、洽谈投资,把招商引资的触角延伸到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到华阴投资旅游业。三是要积极探索建立旅游反哺机制,从旅游收入好的景区景点的门票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反哺旅游产业,促使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

3、彰显人文,突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载体,开发具有华山特色的旅游产品、纪念品。如沉香劈山救母、赵匡胤输华山等历史故事,金庸武侠小说中江湖侠士的多个故事片段等都可以发展成为游客参与的互动游乐节目;利用智取华山革命故事、第四军医大学英雄团体故事等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宝莲灯、皮影、名人字画、碑石拓片甚至华山门票、西岳庙门票等都可制作成纪念品或收藏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以城市建设为载体,在公共场所设置旅游地图广告牌、公共信息符号、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指示牌等。注重从细节入手,大到城市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城市雕塑,小到路灯、广告牌、保洁筒等环节,充分体现华阴风景型旅游城市的独特个性。

4、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全面树立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联合,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积极构建华山、西岳庙、主题公园、0五一军事休闲、华阳川精品旅游景区,逐步形成华阴境内旅游小环线的同时,要把华阴市放在关中城市群、黄河中上游、中西部地区、亚欧大陆桥的背景下,加强与省内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利用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打造西安—华山—洛阳—郑州线路;立足渭南“南山东水北人文”旅游资源基础,加快与全省旅游对接,形成西安—华山—洽川—韩城—西安的陕西东部旅游环线;积极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多方争取筹集资金,推动潼关—韩城龙门—黄河壶口瀑布的沿黄旅游防汛高等级公路尽快开工修建,加快秦晋豫旅游大环线的形成。不断开发跨地区、跨省域甚至跨国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优先建设和发展满足游客需求的一程多站式的线路组合,加快实现从单独的风景区、旅游点建设向整个城市作为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早日实现陕西省旅游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

第四篇:旅游业前景

背景:

中国旅游业已经从传统的旅游转入了以自助旅游为主的大众旅游发展时期。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旅游业交易)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旅游收入份额将近15%。(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自助旅游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日益成熟的旅游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对传统旅行社的依赖性逐渐弱化,网络成为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在线旅游目前存在着四种不同类型的运营模式:

第一种是以“同程网”为代表的旅游站点平台模式,它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顾客提供机票、酒店预订以及旅游线路比较搜索等全方位服务。

第二种是以“携程网”为代表的“机票+酒店”的网络分销模式。

第三种是以“去哪儿”为代表的垂直引擎搜索模式。

第四种就是传统的直销预定模式,直接与景点、旅社、酒店实时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类旅游网站层出不穷。但是,纵观整个在线旅游行业,没有一个网站能够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最为详实、可用性高的旅游信息。“我爱游”将网络旅游信息进行整合,致力于为自助旅游者提供一个集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方案策划、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景点历史文化特色介绍、乘车路线选择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海量信息服务平台。

市场分析及项目简介:

根据自助旅游者的计划时间灵活性,可以将游客分为两种,由此产生三种迎合市场需求的计划。

第一种游客的计划自助游时间不够充裕,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游览更多景点。针对这种游客,我们在强大的信息分析整合基础上,提供精心策划的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自助游行程计划,A计划。游客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消费能力,从景点特色、地域分布以及消费水平等方面搜索到最适合自己的自助游行程计划。

另一种游客的计划自助游时间稍微灵活一点,可以根据期望的观光景点调整旅游时间。这种游客往往侧重于期望观光的景点,对时间的要求不甚严格。对于这种游客,我们会提供两种自助游行程计划:

B计划:基于已有信息整合结果,推荐最受欢迎的自助游路线,同样地,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消费能力进行挑选。

C计划: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也提供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的服务。游客只需要输入期望的观光景点,网站会生成最优的旅游线路方案,同时提供各景点的详尽信息。

无论是A计划、B计划还是C计划,我们都会提供最人性化的线路选择方式,提供不同性质的搜索入口,例如文化历史类、自然景观类、宗教特色类等。所有的自助游行程计划,都将着重于各旅游景点及其周边信息的具体性、可用性,尽量为游客提供最详细的信息,让游客只需要浏览“我爱游”就可以秒杀所有必备信息。

第五篇: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是山东省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而且是一个商贸城,有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的批发市场,城区日流动人口量达37万人。目前,我市国内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1998年至2002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至2003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8%和29.1%。在全省的位次逐年提高,2000年,我市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居全省第9位;2001年均提高到第8位;2002年人数提高到第7位,收入居第9位;2003年人数提高到第6位,收入居第8位。去年虽受“非典”影响,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比2002年有较大增长,2003年我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1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和34.7%;接待入境游客9196人次,增长34.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06.7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3.36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2%。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加快。预计2004至2010年我市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将加快,预计2004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960万人次,2005年1200万人次,2006年150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本世纪头10年,临沂市的旅游业将是快速发展的10年。

2、国内游客结构进一步优化。预测全市国内旅游人数在数量提高的同时,国内游客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的国内旅游者以省内游客为主,比例占到六成。随着我市主要景观的开发和软硬件的改善及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省外游客所占比重将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0年省外游客的比例将由目前的四成提高到八成。

二、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临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集中表现在以蒙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资源;以沂水地下溶洞群、沂蒙石林、指动石、莒南卧佛等为代表的自然奇观资源;以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山东战工会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人民政府诞生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红嫂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大书法家颜真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银雀山汉墓为代表的人文历史资源;以盛能农牧观光园、费县石林梨乡、莒南万亩板栗生态园、郯城万亩银杏园等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我市旅游资源的规模、种类、品位和布局均居上乘水平,素有“沂蒙山区好地方”、“天地造物钟沂蒙”之称。

(二)临沂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临沂是山东的南大门,处于北京、上海的中间地带;山东省两大旅游线“山水圣人旅游线”和“黄金海岸旅游线”,临沂处于联接地带。东邻青岛、日照港口,海运便捷。临沂飞机场目前为鲁南最大的民航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和沿海铁路纵贯南北,日东高速公路和兖石铁路横跨东西。另有4条国道及18条省道结网相连,便利、快捷的海陆空交通网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三)临沂具有较好的商贸优势。人口的流动是旅游和商贸的共同点及结合点,临沂作为中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商品购销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连续8年批发城规模为全国第一位,成交额为全国第三位,日均30多万人的流动人口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力的促进了我市旅游业全面发展。1999年底我市正式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1、旅游产业的地位明显提升。以创优为总抓手,旅游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区(点)、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和服务单位发展到20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发展到1万余人,其中991人取得了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临沂旅游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假日旅游经济自2000年“五一”黄金周以来不断升温,成为省内旅游人员、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以创优为动力,认真实施旅游产业化和旅游品牌战略,按照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和专家进行策划,设计和建设了一批规模大、特色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大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蒙山是我市近年来旅游开发的重点,现已成为生态健身旅游和展示“沂蒙好风光”旅游形象的重要亮点。其中投资3980万元、利用蒙山主峰龟蒙顶北侧高约300米的裸岩雕刻而成的蒙山寿星巨雕,高218米,为世界之最,是蒙山旅游开发的标志性景点。沂水地下奇观旅游区以其惊世神奇的旅游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五一”期间游客数量仅次于青岛海滨,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地下大峡谷可进行洞内漂流,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费县沂蒙石林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埋藏型石林,各种天然象形石,千姿百态,为国内所罕见,被专家们称为“天下

一绝”。今年4月份,石林梨乡旅游区和盛能农牧观光园以较高的分数通过了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验收。位于沂河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橡胶坝上游形成了回水10多公里、面积1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湖水碧波荡漾,赋予了临沂北方“水城”的灵秀风采,成为临沂城重要的观光区,并于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目前,我们正在下游投资6亿元,再建设一处回水11.5公里的水利枢纽工程。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是临沂旅游的重要名片。2003年市政府投资8000多万元对王羲之故居进行了整修和恢复性扩建,故居总面积由21亩扩大到98亩,是书圣瞻仰游和书法修学旅游的好去处。2003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了“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临沂首届书圣文化节”。孔明文化旅游区项目以“孔明故里”为主题,力求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地体现诸葛亮成长的文化氛围,展示其一生的辉煌业绩,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是我国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画像石墓,银雀山汉墓以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而闻名世界。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经过重新整修,目前已成为展示临沂厚重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景点。依托临沂汤头优质的温泉资源,开发了以知春湖(国际)温泉度假村为主的温泉度假旅游。另外还重点抓了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都市旅游、农业旅游等,使我市的旅游既有优势性拳头产品,又有适合不同消费层面的旅游“小品”,形成了民俗气氛浓郁、各具特色、丰富多采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步,现代旅游功能逐步完善。为全面提升城市的旅游综合功能,我市不断加

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城市交通、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崭新形象相结合,与建设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相结合,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游客咨询中心”和一批具有较高档次的公共厕所,有效净化、处理了城市污水和垃圾,明显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结合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接待设施和档次明显提高,开发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建成了大陆旅游商品批发城、古玩字画集邮市场、奇石根雕市场三处大型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和兰田购物步行街,发展了喜来居、九州商业大厦、广场世纪城等旅游购物商店,以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工业品、民俗工艺品等,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配套完善,接待能力大大增强,初步形成了旅游各要素完善配套的接待服务体系。

4、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临沂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沂蒙好风光”战略,突出“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三大主题,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旅游宣传促销费保持逐年增加。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临沂首届书圣文化节”,较好地宣传了临沂。市党政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分别赴日本、韩国和北京、杭州、合肥、烟台、大连等海内外宣传推介,通过多渠道开展的多种形式旅游宣传促销,扩大了我市在海内外的影响,使临沂旅游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5、行业管理水平明显加强,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新形势,我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不断改进旅游行业管理手段,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明显加强,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健全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依法加强旅游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广泛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使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加快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城市旅游产业定位与扩大规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制定了旅游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临沂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从目前我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看,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与我省先进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对照临沂市要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标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切实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推动促进旅游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加大城市旅游投入,加强宣传促销。近年来,我市对城市建设、旅游功能配套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

财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我市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经费投入情况看,资金投入少,特别是与省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目前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的需要。临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宣传促销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非常重要,建议多渠道融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实行重大外宣、招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世界性的交易会、博览会,举办层次高、规模大、轰动效应强的会展、旅游节庆活动,烘托旅游气氛,营造旅游氛围,打响临沂旅游品牌。

(三)、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合力。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的建设已趋于成熟,各项硬件建设也逐步得到完

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合力上。要以我市著名景点为龙头,以其它富有特点的景点为辅助,形成大蒙山的旅游景点网络。根据各旅游景点的主体特点及特色,制定合理及相对固定的旅游路线,统一协调和管理,重点要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相拆台的不良经营行为,形成团结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合力。要加大各县区的协调配合,强化同周边市地及周边省份的强强联合,发挥旅行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立体旅游网络,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

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65年前,八路军一一五师从延安挥师挺进沂蒙山,与这里的抗日军民一起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山东抗日政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在当时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中,有120多万群众参军支前,6万多名革命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这块奉献的热土逐渐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她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革命老区珍贵的政治资源和文化品牌。

1、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临沂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在中国革命史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外界增强对其“革命老区”的认识。特别是要弘扬沂蒙精神在继承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使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更进一步为世人所景仰。通过宣传,进一步拉近临沂与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距离,使之亦成为国内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

2、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协作。为了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即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具体设想是,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推进“红色旅游”意义重大,既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更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临沂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同江西瑞金、赣州、井冈山、于都等红色旅游区的协作,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逐步解决交通、体制等各项障碍问题,形成粤东、闽西、赣南红色旅游协作区,打造一条中国最长的红色旅游线。

3、向延安等较知名的红色旅游区学习。延安是较早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区,取得了较好的经验。革命纪念馆

是延安最主要的景点之一,该馆在国内首创“说、唱、跳”相结合的讲解方式,使珍贵的史料成为鲜活的延安精神传统教育课堂。他们还组建“延安精神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宣讲,受到广泛好评;在学校里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小小讲解员”,请他们利用节假日为观众做义务讲解,得到了参观者的普遍赞誉;聘请研究延安精神的专家、学者和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组织开展报告会、读书会、“重走转战陕北路”等活动,增加大家对延安这座红色城市的了解与热爱;挖掘、整理一大批革命史料,丰富陈设内容,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采取场景复原、雕塑、绘画等各种形式,使广大观众身临其境。我们要以多种形式丰富临沂的红色旅游。

4、积极开拓思路,在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行红

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外部资金、融集民间资金,保证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资金的充足,采取合作、合资、租赁、转让等多种灵活的经营方式,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尽快产生红色旅游的带动效应。

(五)、进一步规范城市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市始终把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发展旅游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顿,打击各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不断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旅游商品无明码标价,城市“一日游”服务存在站点少、发车密度低,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建议适当增加“一日游”车辆和站点,进一步方便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搞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服务水平;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强化“亲旅”意识,营造“亲旅”氛围,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不断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展开中国地图,齐鲁大地宛如一只雄鹰:东西绵延700余公里,构成雄鹰的“躯体”;南北展开420公里,鲁北、鲁南就像雄鹰的“两翼”。雄鹰背依广阔腹地,面向浩瀚海洋,振翅欲飞。最近,省委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按“一体两翼”的布局展开。“一体”,就是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我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

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要全省一盘棋,一体推进,两翼展开,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8月29日,在由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社科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大学五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构筑“一体两翼”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一体两翼”构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省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从“横向”到“纵向”——区域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滞后,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部过渡带,这是我省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在认识和决策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颜世元在发言中指出,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即着手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形成了适应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从“东中西”梯次推进,到“五大板块”竞相发展,再到“一体两翼”统筹把握,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1年,提出并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主要内容是搞好点片开发,实行横向联合;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2年,提出并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其基本要点也是自东向西,梯次推进;第三阶段,2003年到2007年4月,提出并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战略。所有这些,都着眼于统筹东中西部发展,是一种横向坐标的思维和布局。在8月7日举行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和8月13日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省委领导同志就新起点上全省区域发展格局讲了重要意见,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新概括。这一概括,在过去主要从“东中西”横向坐标考虑全省区域发展的基础上,侧重于从“北中南”纵向坐标观察和思考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我省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各区域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区域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我省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的思路,对于加快实现工作指导的进一步转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指出,当前,我省区域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就全国而言,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文件,将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一体化的轨道。就区域而言,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苏北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中原城市群加速崛起,我省南北两翼如不抓紧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将面临着被“抽离”和边缘化的危险。就我省自身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到今天,既有一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显神通、竞相发展的问题,更有一个围绕增强全省总体实力,统筹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一体两翼”构想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部署,符合我省区域发展的实际。下一步,我省将抓紧制订、优化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等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开发。“一体”带“两翼”——“五大板块”连成有机整体具体来讲,“一体”主要是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两翼”则分别是北临渤海湾的黄河三角洲和南接苏豫皖的鲁南经济带。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张华从板块经济的角度对“一体两翼”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海洋经济“五大板块”,“一体两翼”是对五大板块的进一步科学概括和提升:“一体”是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乃至海洋经济的整合,形成山东经济的脊梁;“两翼”是山东的两大软肋,亟待加快发展。“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其区域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7.1%、59.5%和71.1%。专家形象地把这一区域称为“七带”:交通发达带、主体产业带、城市连绵带、创新密集带、前沿开放带、资本聚集带和人才荟萃带。“两翼”是我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傅汝仁认为,欠发达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发展优势,而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省南北两翼,具有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等特点,是“一体”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托和重要支柱。这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农业、能源、电力、建材、盐化工及海洋化工等基础产业比较发达,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好的基础,是全省可开发利用土地最集中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为“一体”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对外开放和竞争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一体”和“两翼”,不仅各具优势,而且“体”、“翼”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具备互动基础,在发展要素、产业层次、功能定位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整体。不仅如此,这“一体”与“两翼”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面临海洋,具备发展以港口为龙头,以疏港铁路、公路为骨干交通体系的出海大通道。这非常有利于内陆欠发达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一体两翼”撬动区域协调杠杆“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合力撬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但由于“一体”与“两翼”区位不同,资源条件与发展水平有别,因此在具体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模式上也必然不同。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林认为,对于“一体”,主要是做优做强。只有“主体”强壮了,才能带动“两翼”。除了要高水平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动胶济铁路两侧产业聚集带建设外,针对外围层经济欠发达的实际,还必须加大要素投入,促进资源开发,推动紧密层和外围层良性互动,提高一体化水平。率先突破“北翼”,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今后实现突破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国家区域发展重心由南向北梯次转移,环渤海经济圈开始呈现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北翼”面临的机遇不言而喻。记者近日在采访时看到,无棣等地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已经颇见成效,东营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潍北开发也搞得有声有色。“南翼”需加快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地区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增长势头也不够强劲。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落后地区有后发优势,必须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争取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较高位置,把“南翼”打造成我省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南北两翼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专家们提出,要以港口和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为重点,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能力,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关键在于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加快共同市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加强政策制定、组织协调、沟通联系工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在规划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协调动作,统一行动,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下载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前景(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前景(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作者:马如强 导师:魏鹏 [摘要]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

    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概况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我市拥有全部7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83处,自然旅游资源24处......

    浅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合集五篇)

    浅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内容摘要:关于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前景,和研究组员对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旅游资源;规模概况;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建议一、旅游资源......

    新华农场发展旅游业前景看好

    新华农场发展旅游业前景看好 图为新华农场天然旅游区的美丽景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风徐来,水面泛起阵阵微波,让人心情惬意。初夏时节,游客已是络绎不绝,一些......

    浅谈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论文摘 要]婚纱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婚纱的成衣率在逐年上升,婚纱的生产与销售 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热点。我国婚纱企业应把握时机,从容应对......

    我国与旅游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与旅游有关法律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一综述 1、我国旅游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部门,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带动和促进有关行业的发展,促......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傅勇林发表于2006-3-12 16:25:00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有了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