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时间:2019-05-15 00: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第一篇: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作者:

马如强

导师:魏鹏

[摘要]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年来,我国宗教旅游发展迅速,并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实践内容,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宗教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旅游业影响,指出宗教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 宗教 旅游 现状 问题 文化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宗教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宗教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推动第三产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宗教旅游实现了从纯粹的朝觐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并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宗教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信仰提升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旅游者选择宗教地区旅游的动机主要有:

1.回归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恬淡的生活方式,纯朴的生活情趣,古老的风俗习惯的向往,在现代都市生活“城内人”越来越向往那种天然的“城外人”的生活。绿色、环保、健康正在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生活理念,而宗教所提倡的正好契合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2.求知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城市人群普遍缺乏对信仰的了解,宗教朝觐作为重要的修学旅游方式,受到老人们欢迎。

3.复合型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宗教旅游也不例外,旅游者选择宗教地区,有的可能处于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身心调解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美食或购买土特产品的需要等等。

二、我国宗教文化旅游的现状 世界上信教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宗教信徒的信仰与求知欲望转化成旅游动机,形成了以探求宗教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潮流。各国各地区形成了许多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罗马、梵蒂冈、印度等都成为国际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宗教圣地成为旅游者到该地区必去的目的地。在我国,宗教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我国的道教共同发展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亿多人信仰各种不同宗教,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有几大宗教的很多宗教场所在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物古迹,它们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景观。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中,宗教古迹就有250多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佛教为例,在我国中原地区,游客可以感受到汉传佛教的魅力;到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游客感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深邃。同时,佛教根据派别不同,地域不同,其寺院建筑等景观也有所不同。宗教文化胜迹成为现代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

三、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关系

(1)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宗教作为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形式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人类文化。宗教包含着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阴山山脉发现的阴山岩画是较为古老的宗教遗存,贺兰山岩画也大量地记载了中国北方的原始宗教,这对游客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有着巨大帮助。现代寺庙中,各种宗教题材的绘画也成为人们了解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环节,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石刻,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到近代宗教题材的雕塑;从原始祭祀音乐到现代佛教寺庙的佛教音乐、基督教堂中的教堂音乐等。不同种类的宗教,其制度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法律制度不仅受本地区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宗教礼仪丰富而复杂,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有身处宗教文化浓郁的地区才能真正感受各种宗教礼仪的区别。到中亚地区,必定要接触到伊斯兰教教徒的饮食起居、社会交往、人生仪礼等,而我们必定要尊重教徒们的各种礼仪,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宗教的禁忌。所以,宗教对旅游地及旅游过程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我们不能忽视寺院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等。我国的各个佛学院、西方国家由教会开办的学校、神学院等构成的寺院教育;教会医院、育婴堂(孤儿院)等构成的医疗卫生机构;它们都是宗教的载体,对旅游也有特定的价值。

(2)宗教文化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宗教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条件,而旅游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3)宗教文化对人们旅游倾向的影响

宗教文化中的人物故事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传到千家万户。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述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有一些风景名胜区,如被誉为“孙大圣故里”的江苏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火焰山,等等。另外一部以佛教为题材的电影《少林寺》 影响更加巨大,无论是武术爱好者还是旅游爱好者,在影片播出之后更是大量来少林寺景区参观游览。宗教文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宗教文化对旅游饭店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弘扬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新时期,旅游者到宗教信仰浓郁的地区参观游览时必定要品尝该地区最具特色的饮食,如新疆、宁夏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可安排到当地清真餐厅用餐,感受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在五台山游览时,游客也可以品尝斋饭。这就要求投资一些与当地宗教文化相适应的旅游饭店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软件投入,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服务意识等。

四、存在问题

第一,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只看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没有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随着大众旅游的进一步盛行,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正严重破坏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宗教旅游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宗教旅游为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宗教文化交流,也对宗教文化遗迹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对景区的一些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游人到处乱写乱画,文化古迹遭游客践踏破坏;有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规划,无序的建设宾馆和商铺,严重影响了宗教庄严的氛围;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宗教景观都在名山胜水之间,环境清幽,而现在宗教旅游景区游客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文物古迹、建筑和花草树木人为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正经受着严重的威胁。

第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滞后我国对宗教的研究起步就比较晚,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研究就更晚了。由于宗教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在各地发展很快。然而,从中央到地方,尚未有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发展理念及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由于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具有风险小,回报高等特点,各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大兴修寺庙建佛像的热潮。新修建的世型佛像的代表如1997年完工的无锡灵山大佛,高88米;还有同年完工的浙江普陀山观音,高33米;1998年建成的广东西樵山观音,高61.9米等等,新扩建寺庙如杭州市灵隐寺景区等等。新建项目工程浩大,投资动辄数亿,形成了新的造神建寺运动高潮。

第三,宗教圣地旅游资源开发失调。我国的宗教圣地大多处在风光秀丽的青山绿水之中,堪称人间仙境、海市蜃楼。由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滞后导致了宗教圣地的城镇化日益加重,人口剧增,商业化气息浓厚,与宗教圣地不和谐的建筑不断增多,宗教氛围越来越世俗化。这一切导致了宗教圣地旅游资源开发严重失衡。

五、针对宗教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对宗教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近年来,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旅游收入的同时,一些素质低下的旅行者也给宗教文化旅游区环境带来了破坏和污染。如一些游人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甚至直接破坏宗教文化圣地的一些文物设施等等,都给宗教文物造成了很大损害。另外还有一些不经意的损害,像声名远播的佛教石窟文化的代表敦煌壁画,由于近年来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多,游人们的呼吸和汗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给壁画造成了很大损坏,引起了大量剥落。因此,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科学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名胜古迹和文物重建和修复,应尽力还原历史原貌,风景区内后设的人工景观,也要同旁边的文物古迹保持协调一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有好多地方在开发宗教资源时都发生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随意搭建临建、架设缆车等等,既破坏了名胜古迹所在的自然风光,又影响了旅游景点的形象,减少了游人只有在攀登途中才能体会和感受到的独特乐趣,减少了旅游的趣味。所以我们在开发宗教名胜旅游景点时,最好能保持住宗教文物古迹原貌、意境和特点,同时再多动脑筋,便利旅游活动的开展。也就是说,既不能“保”了旅游“,丢”了宗教文化遗产,也不能是“保”了宗教资源,“丢”掉了旅游发展,致使宗教资源无法开发和利用,不能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业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财富。

第二,要充分挖掘宗教旅游的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味,自然景观带给游客视觉上的美好感受远比不上宗教文化带给游客历史文化知识的厚度和深度。挖掘宗教文化的重点不应放在形式和规模上,要注重精神层面对人的震撼,突出文化内涵,要让自然景观和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书籍、宗教仪式活动展示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游客游宗教圣地,观宗教建筑,睹宗教活动,知宗教知识树爱国情怀。目前,许多地区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特色的开发。如四川省内的乐山大佛、峨眉山,以博大的佛教文化内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由此加倍地刺激了乐山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乐山的支柱产业;平凉崆峒山、洛阳白马寺、山西五台山寺庙群等都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景观,经过大力开发都成为当地的旅游亮点。各地的宗教名胜古迹资源开发,最好能充分体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根据它们的历史渊源、自然风光的独特特色进行旅游开发。但从当前我国许多景点来看,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难以整理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看点。今后,各地应根据自身特色,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开展一些群众参与性强,带有丰富宗教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来提高宗教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促进当地宗教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第三,要整合资源,整体规划,做出宗教文化旅游品牌。搞好宗教文化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体考虑、统筹建设、合理布局,不能各自为战,无序开发。对涉及宗教旅游的项目开发,应由当地宗教局会同规划、文物、旅游、园林、文化等部门及专家学者对方案先论证,这样既可以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整体风格,也可以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有计划地整合和挖掘。一是要注重布局规划。应根据宗教活动场所、遗址的特点和地理位置,规划出主要景点和辅助景点相结合的宗教旅游带。二是要注重提升品牌。应立足丰富当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突出特色,打造凸显当地特色的宗教旅游品牌,力争把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圣地打造成国际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逐步形成大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效益高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

第四,是注重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对宗教文化旅游的统筹安排,除宗教、风景区、文物部门外,公安、国土、发改、环保、建设、规划、林业等部门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尽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不仅在景点的建设上下功夫,而且在“行、住、食、游、购、娱”等方面的平衡配同的圣地、不同的神奇人物,不同的美丽故事和传说。因此,我们要注意利用现代的媒体资源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专题片、广告片、以及网络媒介等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进行宣传,以此提升宗教名胜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提升游人的参观兴趣。例如人们通过看电影《神秘的大佛》和《少林寺》认识了美丽的乐山大佛和少林古刹等等,这些都必然促进宗教胜地旅游业的发展。每个宗教圣地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都曾留下了许多着名人物的足迹和传说故事,因此可以通过拍摄风光电视片、组织撰写介绍宗教场所宣传册、节庆活动等推介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和包装。特别是要以宗教文化历史为背景,写出感人至深的有影响的人物故事作品,借名人手笔,提高旅游景区宗教文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景区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宗教圣地可以依托自身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选好主打项目,加大招商工作的力度,借助外力,利用和开发现有宗教文化资源,有计划地对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恢复和发掘,把一些待开发的景区和景点作为项目开发出来,逐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最终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大发展。参考文献:

[1]包大明。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5).[2]高晓亮。吉林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3]靳涛。辽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4]苏勇军.苏南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5]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沈祖祥。旅游宗教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8]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7)。

[9]李渌。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第二篇: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 杨松

酒店管理2班 学号;20153485 摘要: 宗教文化和旅游业具有密切的关系,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承、交流和研究。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业;相互影响

引言:作为人类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它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世界上信教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宗教信徒的信仰与求知欲望转化成旅游动机,形成了以探求宗教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潮流。各国各地区形成了许多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罗马、梵蒂冈、印度等都成为国际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宗教圣地成为旅游者到该地区必去的目的地。在我国,宗教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我国的道教共同发展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亿多人信仰各种不同宗教,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有几大宗教的很多宗教场所在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物古迹,它们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景观。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中,宗教古迹就有250多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佛教为例,在我国中原地区,游客可以感受到汉传佛教的魅力;到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游客感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深邃。同时,佛教根据派别不同,地域不同,其寺院建筑等景观也有所不同。宗教文化胜迹成为现代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1)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宗教作为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形式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人类文化。宗教包含着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阴山山脉发现的阴山岩画是较为古老的宗教遗存,贺兰山岩画也大量地记载了中国北方的原始宗教,这对游客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有着巨大帮助。现代寺庙中,各种宗教题材的绘画也成为人们了解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环节,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石刻,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到近代宗教题材的雕塑;从原始祭祀音乐到现代佛教寺庙的佛教音乐、基督教堂中的教堂音乐等。不同种类的宗教,其制度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法律制度不仅受本地区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礼仪丰富而复杂,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有身处宗教文化浓郁的地区才能真正感受各种宗教礼仪的区别。到中亚地区,必定要接触到伊斯兰教教徒的饮食起居、社会交往、人生仪礼等,而我们必定要尊重教徒们的各种礼仪,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宗教的禁忌。所以,宗教对旅游地及旅游过程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我们不能忽视寺院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等。我国的各个佛学院、西方国家由教会开办的学校、神学院等构成的寺院教育;教会医院、育 婴堂(孤儿院)等构成的医疗卫生机构;它们都是宗教的载体,对旅游也有特定的价值。

(2)宗教文化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执行,许多宗教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恢复和维修。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敦煌莫高窟等,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许多宗教组织恢复了活动,宗教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传播,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昔日的风采。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对宗教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开发,经过恢复和修缮的宗教文化遗产,如寺庙宫观,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欣赏各种宗教的文化艺术,增长各种宗教知识,使宗教这一人类传 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而随着海外各种宗教旅游团的到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加强联系、互相交流的机会,对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信徒和游客的不断增多,许多人捐赠钱款,为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通过旅游可以增长人们的宗教文化知识,陶冶性情、修心养性。到宗教名胜古迹的人不仅有一般游客,更有朝圣者、宗教信徒 和专家学者。因此,旅游活动的发展也是人们传播了解、探讨和研究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途

径。如古代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明代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播基督教。现代旅游更是一座沟通各种宗教文化交流、研究的桥梁。如来华的游客中,就有大量的宗教信徒、朝圣者和专家学者,他们所到之处,就提出对宗教名胜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最新的宗教文化信息。通过游览、考察和研讨等活动,促进了各国各地宗教文化的交流和研究。

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不只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了一些人为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游客在宗教旅游区内乱涂乱刻乱扔东西,大声喧哗,破坏了宗教名胜古迹独有的宁静和超凡的气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给宗教文物古迹造成一定的损害,如驰名中外的佛教石窟敦煌壁画由于游客人数的大量增多,游客的呼吸和汗水所起的化学作用引起壁画大量剥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遗产不只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旅游业与宗教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宗教名胜古迹的开发具有保护传播宗教文化和发展旅游业的双重意义,宗教文 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应尽量保持其历史原貌,人工建造的风景,也应与周围的宗教文物古迹相协调。如杭州韬光寺一带的茂林修竹,构成了一种幽雅超然的意境;西湖的保铛塔姿态秀美,钱塘江边的六和塔风格雄伟,两者分别与湖、江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相辉映。如果当初建造时地点互换,就难以形成今日两地的美景。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开发宗教文物古迹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宗教名山胜地随意架设缆车,匆匆上下,既无法领略攀登的特有感受,削弱了旅游的吸引力,又破坏了山岳的“神气”。总之,一是要注意保护宗教文物古迹原有的价值、意境和特点;二是要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两者不可偏废。

宗教文化遗产的开发,不仅抢救继承人类的传统文化,而且开辟了人文旅游景观。应该注意的是: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维修如不与旅游活动的开发相结合,最终只能是“保”了宗教文物,“丢”了旅游,宗教文化、“国之瑰宝”也无法为国家创造出新的财富、发挥应有的作用,宗教文化本身也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实践证明:宗教文化的继承、保护和传播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有赖于宗教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资源。

总而言之,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结合、互相影响、互 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四.对于开展宗教文化旅游的建议

根据宗教旅游的特点和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宗教旅游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澄清模糊观念,端正对宗教文化的认识。

丰富宗教旅游产品内容,加强对外宣传。

加强宗教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宗教旅游管理模式。参考文献:

[1] 宗教与旅游业

[2] 李星明:<<旅游文化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王文梅,黎美洋,陶华举:<<旅游宗教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沈祖祥,李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三版 [5] 宗教旅游文化

[6] 浅谈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7] 百度百科

[8] 龚学曾,《社会主义与宗教》 [9] 吕大吉,《宗教学纲要》 [10] 浅谈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

[11] 贺友桂,《我国文化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

[12] 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13] 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4] 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7).[15] 李渌。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第三篇:文化与科技——宗教与科技

文化与科学

—— 宗教与科学

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运用科学技术我们能很好的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我们也越来越开始注重我们的精神生活。宗教信仰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却难以克服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比如死亡、灾难以及因此产生的恐惧、绝望心理等。而宗教在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能弥补科学的不足。科学不能代替宗教,科学和宗教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不可替代。因而在社会生活中,两者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一、作为实用技艺的巫术、宗教与科学

现代科学不是突然闯进世界并获得解释权威的,它经过了漫长的努力一点一滴发展起来的。科学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扮演过相似的角色:理解、支配和控制自然与人类。在这种意义上,科学与人文是一致的,科学是一种人文学术,人文学术也是一种科学。它们都是与人类追求知识和理智的努力分不开的。

巫术与神话起源较早,远非宗教、科学之类系统知识所能比拟,我们也可以把巫术视为原始宗教。巫术是古代人们面对大自然顽强生存下来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并且其“控制”自然的方式是直接的。巫术的背后有原始神话理论支援,神话对巫术之咒语提供解说,这好比当代社会中,科学对技术提供理论说明。因此,巫术之于神话及技术之于科学,是反馈互动的、互为因果的[1]。

在电影《始祖家族》中,多次提到巫术这一名词,巫女们通过从先辈哪里学来的巫术来维护自己的家族,抵御外来侵略者的破坏。在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流传着很多巫术。在我国的很多农村,大人们用巫术把失落的灵魂招回来。它不仅限于人自身,也适用于动物、植物。如基诺族为谷神招魂,苗族为牛招魂,汉族小孩病了,往往以为是灵魂失落在村外,妈妈则要拿着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为其招魂。彝族也有为出走多年或客死异乡的长辈招魂的习俗。由巫师主持,往往站在高山上,望着死者出走的方向,呼唤死者的名字,一面用麻线佯占死者的灵魂回来。

巫术与科学的不同,在若干方面是显然的,有一点重要的差别就是:巫术用幻想的因果联系取代对实在世界复杂作用网络中因果关系的刻画,因而利用科学能够方便地改造人以外的自然,而巫术却不能。

从功能的角度看,巫术、宗教与科学一样,仍然在发挥着它们特有的功能,虽然在控制自然方面,它们的能力远不如科学,但在控制人的精神方面依然游刃有余,相比之下科学时常抵挡不过。当“法轮功”引起政府注意时,人们简单的抛出“用科学战胜迷信”的口号[2]。这是相当肤浅的认识。一方面科学日新月异,而迷信一个也少不了,还不断在花样翻新。更深一层,迷信与科学属于不同层次的东西。迷信更多是由于信仰,科学更多是由于实践有效性。无论巫术还是宗教,其存在都有现实的合理性,也都是人们需要的[3]。革命导师说过,弱者总是靠相信奇迹求得解放,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二、宗教——当科学还没有开始的时候

早在科学出现之前,宗教就已经出现。与科学一样,宗教是人类想象力的空前发明。假如说人类发明艺术主要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话,那么,人类发明宗教,则除了追求永恒而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的——认识自然并征服自然[4]。

很多人说,宗教是统治者麻醉、毒害人民的“鸦片”,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所以宗教的教义是“骗人的鬼话”,把宗教视为“科学的敌人”[5]。其实,在宗教产生之初,即原始宗教阶段,大部分原始宗教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即使用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只要你不带任何偏见的话,也会理解当时人们的祷告、礼拜、歌舞、献祭乃至命令、恐吓、呼风唤雨,无非是为了让自然听命于人类的意志和愿望。无论是狩猎部落出发前模拟猎物的歌舞,还是农耕民族播种前祭拜大地的仪礼,都是当时生产手段或生产技术的一部分[6]。只是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这些人类初始阶段混沌不分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技术才逐渐发展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科学与宗教[7]。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混沌不分首先不是因为宗教与科学都还不成熟,而是因为人类本身还不成熟。即使在今天,很多人仍然希望用宗教来处理科学问题,用科学来处理宗教问题[8]。其实,宗教与科学都会面临自己的盲点和局限,某个农耕民族某次求雨的舞蹈没有招致降雨现象的发生,其实就像某个科学家某次科学试验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结果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能以此否定宗教与科学本身[9]。同理,原始部落巫医的咒语与现代大医院中昂贵的现代医疗器械同样都有成功和失误,也同样是“治病不治命”。还有一点是现代那些崇尚科学而贬低宗教的人常常忘记的,这就是宗教是许多科学的直接的源头。早期天文学的一切成果,其实都源于人们的一种“迷信”——即相信人类的命运与“天象”、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关[10]。如果没有这种“迷信”和宗教意识的巨大推动力的话,任何两眼与地面平行的动物都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仰着头一夜一夜地看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星星。化学的发展,也与道士们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和他们的“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11]。如果不是这些“迷信”的道士们一代一代地把精力抛掷在他们的炼丹炉前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不可能把火药写在小学课本上的“四大发明”中。

其二,宗教是人类对生命肯定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类探询生命根本意义的最大努力。拿佛教来说,“了生死”——参究生与死的本质,主张通过修行最终从生死轮回中解脱,不但不是对生命的否定,而是对生命无限的追求和对另一种更高形式的生命的肯定[12]。人们常常忘记,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的另外一种状态。对生死问题的洞彻和消解,是宗教对人类尊严和濒危心理的重大贡献。

其三,宗教曾激发了人们超越物质生活的勇气并满足了人类的灵性生活和精神生活。我身边有很多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一心一意的爱主,把自己的一切罪过和恶行都告诉主,希望得到主的惩罚和原谅,从而得到内心的释然。真正的基督教徒往往不追名逐利,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精神生活[13]。每个礼拜按时做礼拜,和教会里的兄弟姐妹倾诉自己生活的好与不好,大家彼此都像亲人一样看待对方。一起诵读圣经,一起讨论自己的心得,那种精神上得到的满足远远超过了物质上的满足,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到的。

正因为此,许多人才会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之后,仍然会觉得空虚、失落、甚至痛苦。“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刻的道理。在现代发达国家,这一点表现得尤其突出,越来越多的对富裕生活不满的男男女女都希望能在艺术与宗教中找到迷失于物欲中的自己[14]。当然,与更依赖物质条件的艺术不同,宗教对处于任何物质条件下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吸引力和同样的作用。

宗教,也是人类伟大的发明[15]。而且,它仅在人类社会存在,是人与其它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家不断地发现人类以外的动物世界有语言、有情爱、有分工合作、有社会关系、有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与人类比较起来,它们当然显得很粗糙。不过它们毕竟有。但是,动物没有宗教[16]。动物没有对“灵性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不被“我来自何处,将去向何方”的问题困扰,没有渴望“终极真理”的冲动与热情,不探寻生命的意义与死的本质,没有己身必死的意识。宗教是一种文化。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人类才有文化,只有人类才能创造文明。

三、日益加强的科学怀疑精神,强化着人们的宗教信仰

“为什么希腊人偏偏要坚持在数学中运动演绎证明呢?为什么他们要抛弃像归纳、试验和类比这样一些有用、富有成效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呢?通过他们精神活动的特点,剖析希腊社会的本质,我们不难找到答案[17]。希腊人是天才的哲学家,他们热爱理性,爱好精神活动,这就使他们与其他民族有着重大区别。”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希腊人热爱理性、爱好精神活动呢?这恐怕就要在希腊的早期宗教中去寻找原因了。

我们知道,几何学上的“勾股定理”一直被人们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普罗克洛在《欧几里德〈几何原理〉注释》中甚至认为,就连“数学”这个词也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先使用的[18]。然而在历史上,所谓“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仅是一个学术团体,而且是一个宗教团体。“毕达哥拉斯教派是一个有着严密教规的秘密宗教团体。它的主要教义原则是相信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但是,可以通过宗教实践净化灵魂,使灵魂摆脱轮回而与天上的神灵合一。”作为此教派的他们,在入会的时候要举行一系列的神秘仪式,入会之后则有着很多的宗教禁忌,如不穿毛衣,不吃豆子等。他们过着简朴、禁欲、自制而又服从的生活,几乎将全部的身心奉献给数学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视为不可泄露的组织秘密。他们相信数学研究可以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与超验的宇宙主宰融为一体[19]。

人类在好前心和欲望的驱迫下从事科学技术的结果并不十分美妙;足以毁灭人类的武器库、能源危机、生态平衡的破坏等问题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或许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是科学技术的罪过,但却是科学技术支持人的欲望放纵的结果。这种破坏性结果导致人们生活理想的破灭和价值观念的混乱,并且自然地引致对科学技术的失望,由此把人重新推向宗教信仰。

四、宗教对科学认识活动的积极影响

首先,宗教为科学提供了认识动力和灵感源泉。有些督教教会如规正教会认为,人类应尽其一切能力,靠智慧来认知上帝的作品,荣耀上帝[20]。很多科学家坚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是为了体悟上帝创造物的完美,表达了对上帝的爱,这种信仰成为其进行科学活动的巨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以认识的,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基础。开普勒就是坚信上帝是按照完美的规律创造世界的,因而发现了天体运行的开普勒三定律。宗教对人与世界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论证,这些理解和论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认知水平,对科学研究起着一定的启发作用[21]。其次,在认知态度、认知方法上,宗教也对科学起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22]。宗教中对神圣实在的谦恭敬畏的态度同样适用于科学研究。科学似乎是以最崇高的、最有力的方式来传授伟大的真理,而这种伟大的真理正是体现在完全服从上帝意志的基督教观念之中:像幼童般面对事实,随时准备放弃任何先入之见,谦恭地跟随自然的引导,即使是坠入深渊也在所不情。否则,你就将一无所获。当然,宗教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其本身就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其内容和思维方式都来自于人类的智慧。

五、小结

在对宗教的信仰理由中,德尔图良式的“惟其荒谬,我才相信”在今天也没有失去它的市场,但是,随着科技的进的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信仰宗教更多是基于理性的选择和监督自身的需要。宗教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认 识活动的成果,是人类对人与世界及其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源自于人的需要,其内容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人类文明都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从历史上来看,原始宗教与原始科学是交融互渗、难分彼此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二者逐步走向分野。近代以来,现代科学与宗教出现过尖锐冲突,但是即使在冲突中,欧洲教会也并不是反对一切科学活动,而只是反对那些可能动摇其神圣根基的科学理论。在其余的时间和地域中,宗教与科学并行不悖、相互交融。世界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就是由教会创立的。在欧洲,教会学校曾一度是科学文化的最主要的传播和研究的场所。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如哥自尼、牛顿等。很多科学家都肯定宗教的价值,比如爱因斯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教义也随之做出了一定的修正;科学真理也不是确定不变的,它也需要不断地检验、不断地修正完善。从历史上来看,科学与宗教这两个思想领域的内容都有增补、分歧和修正。因为一个系统只有在同其 他系统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才能永葆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封闭的系统只会走向灭亡。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产物。科学技术侧重的是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利用,宗教则侧重于人的价值和终极意义,为人提供心理上和价值上的依靠和保障,二者属于不同的层面和领域,都关系到人类发展的走向和命运。如果说科学技术为人类的身体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宗教则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为人类的灵魂提供了永恒的安身立命之所。借用西 方的一句谚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风的方向,但是却一定可以为自己的心灵导航。也许宗教的存在不仅是一个长期的现象,而且会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不管怎样,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审慎地对待宗教与科技的关系,认清宗教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长虹,陈爱华.科技背景下宗教存在的基础和依据[J],云南社会科学,2009(04).[2] R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M],钱福庭,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3] 金正耀.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与人类的未来[J].科学学研究,1987,5(3).[4] 姜延军.科技发展与当代宗教信仰热[J].世界宗教文化,2003,(1):

[5] 田青.科学、宗教、艺术-兼谈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J].艺术评论,2012(5).[6] 张果.科技与宗教:实现生态和谐与活力社会的仆从[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13(4).[7] 孙长虹,陈爱华.中西方宗教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科技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5).[8] 高王凌,熊月剑.宗教与科学的双重失败—耶稣会士刘松龄研究新论[J],中州学刊,2012(1).[9] 段德智.宗论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宗教的科学功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4).[10] 郝会丽.谈谈伴随着传播科技发展的准宗教意识[J],国际新闻界,2000(4).[11] 刘华杰.科学作为一种文化[J],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文 [12] 杨振宁,饶宗颐.中国文化与科学[M],人文讲演录,2003.[13] 默逊.中国的文化和科学[M],世界文化丛书,1998.[14] 段德智.试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宗教的科学功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4).[15] 罗素.宗教与科学[M],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10.[16] 王智慧.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当代审视[J],人文杂志,2014(3).[17] 大卫·R.格里芬,曲跃厚.宗教、科学与自然主义[J],求是学刊,2012(2).[18] 王智慧,魏崎东.宗教与科学关系发展的新趋势[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4).[19] 汪萌.近代早期宗教与科学对话之探析[D],南昌大学,2012.[20] 王萌.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性略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6).[21] 陈炎.宗教与科学[J],文哲学,2008(8).[22] 闵丽.论宗教与科学的认识差异及其功能互补[J],宗教学研究,2011(4).

第四篇:宗教与文化论文

从文化方面对宗教的探讨

学院:建艺学院

班级:工设09.2

姓名:李贝贝

学号:120094701024

序列号:1

32从文化方面对宗教的探讨

大二上学期听很多同学说“宗教旅游文化”这个选修课挺有意思的,担任讲课的老师很幽默,而且懂得很多东西。于是在下学期选修课的课表里就专门选了赵亮老师担任的“旅游宗教与文化”。转眼间这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在这八周的时间内我在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有关宗教旅游方面的知识,下面就文化方面谈谈我对宗教的认识。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宗教和文化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交叉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性、形象性和幻象中的满足等方面。研究宗教对我国文化艺术影响的原因,有利于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有几千万各族劳动人民信仰不同的宗教。宗教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认真地分析、研究宗教对文化艺术、审美的影响,宗教与文化艺术、审美的共同点、交融点,研究宗教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社会作用,对于我们正确贯彻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宗教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信教群众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宗教与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留在文化景观中的印迹十分明显,构成了具有特色的宗教旅游资源。

宗教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的影响。宗教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许多常用艺术手法一直影响着千百年来的建筑形式,具有特别的表现力。宗教影响宗教建筑的形式、朝向和稠密程度及分布状况。在那些与生态关系联系紧密的原始宗教中,宗教建筑的分布不广泛,其地位也不突出。民族宗教体系中的宗教建筑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宏伟壮观。如看伊拉克战争,在阿拉伯人的城乡,精美华丽,宏伟壮观的清真寺比比皆是,即使在僻远的小村落里,穆斯林们也要建造清真寺以便祈祷、奉献。

宗教与文化景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宗教影响着不同区域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在不同宗教影响下形成的文化景观所具有的特殊宗教气氛也使得宗教更加有吸引力、神秘感,从而促进了宗教的发展。

天下名山僧占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被佛、道教徒占后经过多年的修建成为宗教名山,正是这些以宗教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景观构成了宗教发展与依托的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宗教发展之源地,从这里流传、扩散到各地。

为了促进宗教发展,宗教势力竭尽全力把精湛的艺术技巧运用到神圣的事业上,使神圣的灵光增添艺术的光辉。雕塑、绘画为神灵塑造庄严慈祥的形象,为教徒提供了顶礼膜拜的对象。音乐、舞蹈和诗歌为神灵注入热爱、关怀和拯救人类的灵性和情感,这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景观是通过形象、声乐、诗歌、造型等感性的情感形式,来强化人们宗教心理和宗教感情,吸引更多的信徒,促进宗教的发展。

二、宗教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宗教有佛教和道教。随着社会对外交往的增多,基督教

也在唐太宗贞观 9年传人我国,并在鸦片战争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我国的历史来看,到了汉代,儒家思想就占优势。到了南北朝时,佛教兴起了。佛教传入我国大约是在西汉末年,势力兴盛则是在东晋之初,到了隋唐时期则为鼎盛时期,在那一段历史时期里,大量的佛教经典被翻译过来。传说在唐朝贞观9年时,唐玄奘就有传门译徒3000余人,可见译传规模之大。仅玄奘从西域带回的经论就多达657部。而早在隋朝隋文帝即位之年,就下诏翻译经文,广设译馆,立翻译学土,并广求中外着名僧人对东晋时代南北两地的佛典译着,作出了许多超越前代的业绩。如《河含》、《河毗县》的译创,以及大乘重要经论的译出和一些密教经典的译出,便是如此。因此大量翻译佛经,便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在这种佛教文化盛行的地方,就构成了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的中心。佛教的经论讲习,也是在最为鼎盛时期。如岁时节日在寺院举行的俗佛,用通俗的语言或结合着故事等作宣传,俗讲法师游走村落,向民众说教。这些都说明了佛教文化在社会中的巨大影响。此种影响,在文学艺术中影响尤甚。如东晋时期的佛教文学,经历代伟人的努力,创造了一种融洽华梵的新体裁,形成一种新的翻译文学。如《金刚》、《维摩》等经,文笔的空灵,辞藻的优美,如我国文苑中盛开的一朵奇葩。除此之外,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了无数的庙宇殿堂,以及北朝时期的云岗、龙门石窟、敦煌等各种佛教遗址。我国古代建筑得最多最着名的也要数佛教寺塔,如现在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等。还有东晋道安在襄阳擅溪寺铸造的太六释迦金像,产生了顾恺之、吴不兴、晋卫协等着名的佛画家等等。而道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设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就勿需多言了。总之,中国这些宗教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哲学、历史、文化、绘画、雕塑、建筑、医学、武术等诸方面都可以看到其紧密相连的。

三、宗教文化对我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巫术的出现比原始宗教要早得多。早期的巫术就是包含了原始艺术、原始科学在内的一种准宗教现象。例如:一些原始部落在出发之前,全氏族和狩猎队伍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集体跳着模仿动物的舞蹈,模仿动物的叫声,用这种形式来祈祭丰收,就是舞蹈和歌曲的起源。戏剧在我国起源于傩,这是一种驱神赶鬼消灾祈福的祭祀,人们戴上木傩的面具,手拣各种器械,念起表达意念的咒语,伴以歌舞。之后,身心就得到满足、愉悦和解脱,这就是戏剧的起源。在战国时代,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九歌》就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组祭神时演唱的歌。而近代我国着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早年就是一个小道土,他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演奏各种民间器乐的技能,为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这样美好的乐曲。在隋朝,充分利用佛典的理趣、风格而写作诗歌的就有隋文帝、隋炀帝。唐朝,俗讲流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经变图画,在图画中综合地表现了经文的内容。宋代,禅宗盛行,各家语录接近口语,影响了一代文学;俗讲变文一直流行,并逐渐演变为唱曲。到了明代,宗教意识反映在文学艺术上的东西就不胜枚举了。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一大批文学名名著中就有大量的宗教内容。

四、宗教对我国文化艺术的积极影响的原因

概而言之,宗教和艺术审美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交叉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性、形象性和幻想中的满足等方面。

宗教和艺术审美一般都具有十分强烈的情感性。也就是说,情感既是宗教生成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内在动力,也是艺术审美的巨大的内驱力、内在动力;情感渗透贯穿于宗教观念、宗教形象、宗教信仰等各要素和宗教活动的全过程,同样也

渗透于艺术、审美的各要素和全过程;情惑既在宗教活动中,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寻求表现并且待以化解;宗教活动自身和艺术、审美活动自身都具有激发情感的作用。如虔诚的宗教徒的感情是狂热的、炽烈的、如癫如狂、如醉如痴的。艺术、审美活动也常常出现那种狂热的、炽烈的、如癫如狂、如醉如痴的情感状态,当宗教情感达到高峰体验时,自我与对象、主体与客体、个性与神性交相融溶,无已无我,就很接近于艺术、审美的情感体验了。

形象性是宗教和艺术、审美的又一交叉点和共通点。宗教中有大量的形象,包括至上神形象、众神形象、妖魔鬼怪形象、彼岸世界形象等等。文学艺术要有形象,以形象感染人,这是文学艺术的最根本的特点,而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信仰、宗教仪式等等,往往也离不开形象。宗教常借形象宣传教义,激发情感,巩固信仰,扩展影响,从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宗教艺术”,不可否认也有一般的、层次较低的、为数不少的宗教艺术中的形象是类型化的,个性特征并不突出,而那些比较精美、层次比较高的宗教塑像,无不塑造得各具情态、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姿态万千、形象感人了。如罗汉、罗刹等实际上已转化为“艺术形象”了。

宗教和艺术、审美都追求幻象中的满足。艺术所创造的“艺术真实”是一个虚幻世界、幻象世界,与客观的现实世界相比,是一个带有虚拟性、幻象性的主观世界、想象世界。艺术品虽然是物质形态的,即不同于物质世界的客体存在,不同于它所赖以构成的物质媒介材料,只能对其作精神性的欣赏,而不能作物质性的享用消耗,如饮食男女等;艺术中的时空不是客观存在的物理时空,不是时钟标示的时间如三维存在的空间,而是一种心理时间、心理空间,人们就在这种幻象世界中体验生活、陶冶情感,寻求对现实缺憾的补偿,求得心灵的平衡和满足。宗教同样创造的也是幻象世界;宗教徒经由宗教的幻象世界以祈福、求助或者避邪、免灾也能得到慰安、得到解脱和满足,当然也只能是幻想中的虚假的慰安、解脱与满足了。在这种状态之下,人的精神实质上是“开化”了的。相比之下当然是转化和升华到艺术的幻象世界的创造和幻象世界中的满足才能真正给人带来心灵的解脱和精神的自由。再说,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其强大的渗透性、广袤的弥漫性与阔大的涵摄性。其渗透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之中;弥漫于社会生活、浩渺自然和广袤亘远的时空之中;其可以将芸芸众生、万事万物、芥豆之微、宇宙之宏统统涵摄于自身之内。宗教中的一些积极的正面的价值当然不例外。这也就是中国宗教能够流传至今被广大教徒崇拜的原因之一,也是能够“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语)的内在原因之一。至于某些宗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用来作为号召起义反对专制的工具是众人熟知的了。而对宗教意识、经文内容中那些消极的负面价值无疑是应该批判抛弃的。

上面这些就是我从文化方面对宗教的理解,我知道以我的知识对宗教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宗教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杂说:宗教文化卷.关立勋.北京燕山出版社.2.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刘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2003.

第五篇:宗教文化

姓名:王显柒学号201010201122班级:冶金101

我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从人类进化的那一天开始,他便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教的思想时刻贯穿在在我们的思维和遗失当中.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统治者利用宗教统治人民,同时也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普通劳苦大众用它来作为精神支撑,自宗教文化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未知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满足,共同的宗教信仰也让 人们的生活更加有序,让人们培养了共同的精神追求,他与民间道德相依相存,与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依相存,他们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也对不同的民族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在远古时期,人类力量机器有限,人们对自然怀着崇拜和恐惧,不断延续着生命和文明,宗教的意识和文化.也帮助人们在传承 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让人们看到希望,在人们面临困境的时候让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宗教文化中正义,平等,仁慈,友爱,修身,牺牲等一些高贵的品质也得益于宗教文化的力量在原本野蛮的人类社会得以成长,让人类在几千年的生存进化中变得更强大,才拥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地球文明。

但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局限于但是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滋生了一些阻碍人类健康发展,文明进步的东西,对自然的愚昧和恐惧,对神灵的盲目崇拜,在宗教信仰的同时,主观上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力量,是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受到了制约。那些跟宇宙和自然规律相背离的价值观也让人们变得愚钝,更有不法之徒利用宗教的幌子蒙蔽群众,宣扬暴力,破坏了社会安定,让人们的思想扭曲,一直污蔑和蚕食了我们的优秀文化成果。

宗教是伴随人类社会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背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资源,也是历史留给人类解决的难题,他吸纳 了人类文明的精华,但也在很多方阻碍了人类向前发展,是人类有了信仰,但也使人类沉迷于虚幻,我们应该正确 的对待这笔资源,让他有益 的东西为人类所用,与此同时,要摒弃他的糟粕,不能让他蚕食人类灿烂的文明,让他为人类服务。

下载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宗教文化与旅游1

    摘要: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

    浅析我国旅游业的文化营销(共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浅析我国旅游业的文化营销作者:李 庚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3期[摘要]文化营销是利用文化力进行营销。文化营销对旅游品牌塑造的影响是长远的......

    宗教文化:澳门宗教文化

    澳门宗教信仰较自由,多个着名的国际性宗教的信徒在这个小地方和睦共处。在澳门街上穿梭来往的人群中,可以见到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道教徒、儒教徒以至无神论者,他们......

    浅谈宗教文化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浅 谈 宗 教 文 化 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班级:热能11-A1班 姓名:孙克庆 学号:120113206029 浅谈宗教文化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

    宗教旅游文化

    宗教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

    泰山宗教文化

    泰山宗教文化 泰山传说1*泰山传说2*泰山传说3*泰山神*泰山宗教在泰山浩瀚的历史文化中,如略加留意,你就会发同,它的宗教文化是那样的绚丽多姿。泰山以其高耸雄伟的自然特征和悠......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一、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综述 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宗教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