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摘 要:“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业态中的“变”与“不变”是旅游形态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变”是与“互联网+”嵌入旅游业的具体体现,是为了更好地为旅客服务,“不变”则是旅游业自身意识的规律继承。在“变”与“不变”中去把握“互联网+”给我国旅游业态带来冲击和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复合发展;旅游效用;旅游发展
随着经济水平、交通能力和获取资讯手段的提升,旅游业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转型中:“互联网+”正在植入旅游业中,作为模式创新,旅游业互联网趋势愈演愈烈。学界认为,互联网会给传统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业界认为,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服务机构、游客都在改变……要加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应用,重视新媒体传播,旅游业加入到互联网营销体系中去。据估计,201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使旅游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产品更加物美价廉,也在逐渐转变中国人的旅游方式,其表现为,三分之二的中国游客不倾向团队游,不再喜欢疯狂购物,而是寻求更加独特和个性化的体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指出:“如果主动拥抱互联网,成长阶段的旅游产业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料不到的变化,带来一个全新的前景;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互联网产业的生长力也并不控制在我们手里,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还是依然会发生,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盲目和乱象,也会产生一些革命和颠覆性的问题。”更有预言:“互联网时代传统旅游模式该死了。”那么,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旅游模式如何突围?在传统旅游业向互联网旅游业态转型过程中哪些是旅游业态固有遵循规律?哪些是“互联网+”构成的旅游新业态呢?鉴于此,本文就“互联网+”介入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业态中的“变”与“不变”这一对矛盾共同体。
一、“互联网+”嵌入旅游业发展中的“变”
1.“变化”之一:旅游资源结构发生了变化
传统旅游资源主要是作为旅客短暂离开惯常环境是移动行为中的资源聚集,主要分为是愉悦旅游和商务旅游两类。在“互联网+”嵌入旅游业中,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特色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与全国甚至全球迅速融合,将各种旅游相关产品挂牌、销售、转让、融资和投资等旅游相关要素吸纳进来,将扩大资源的整合程度,将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聚集起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传统旅游资源主要是生产旅游产品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旅游资源密度和资源容量反映出旅游目的地的特殊资源形态。一般来说,传统旅游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为主,开发模式主要通过规划设计来完成,其资源聚集形态多位物理结构和历史文化逻辑结构。而互联网旅游的的规模水平是跨越了地域和时空,资源结构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它必须依赖互联网技术的介入,才能为旅客所识别和接受。
2.“变化”之二:影响旅游需求的重点因素发生了变化
影响旅游的需求因素有很多,一般可以归纳为市场自身特征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在传统旅游中,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收入、闲暇时间、出行动机在内的市场特征因素起到了“推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产品供给、抵达目的地的距离以及价格等,它们起到了“拉动”作用。传统的旅游者一般受到上述因素“拉动”或者“推动”的因素巨大。传统旅游需求研究中一般不把旅游动机进行重点关注。然而,而近些年来,随着在线旅游的发展,旅行也少不了互联网的参与。互联网的特点是批量处理多元化的海量需求,对于旅游行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提供大规模个性化的服务,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个性定制的趋势;旅游者的互联网上的“私人订制”凸显了散户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动机成为常态考虑的影响旅游需求的重点因素。
3.“变化”之三:旅游地的视觉表征发生了变化
旅游是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旅游地是视觉表征的结果,是被社会建构的;同时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是被建构的,无所不在的图像会不断规定和指导游客应该怎么旅游、该怎样欣赏景物、如何拍照甚至如何产生“合适的”情感。基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和共享性,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借助互联网进行旅游目的地新县查询、辅助旅游决策、在线信息搜索和交互。同时也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多方式发表旅游评论,表达旅游地的感知和体验。传统旅游地的视觉表达多在主流媒体或其官网上,而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视觉表达多呈现在游客网以及微信微博上,有研究表明两者通过摄影照片表征的旅游意象在很大程度上不相重叠,前者倾向于多方位完整地表达旅游地意象,后者更多表征则是基于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体现了游客对目的地的“观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4.“变化”之四:旅游产品的购买行为发生了变化
传统旅游地购买行为主要依赖旅行社的安排的线路,行业内部竞争多靠价格战,拉拢游客,尽管也使用网络来辅助旅游产品的购买,诸如网络预订酒店、推进线路等商业服务模式。而如互联网旅游者基本是在网上“打点”行程,网络将旅游产品一“网”打尽;对网络在线旅游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网络操控,实现在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整合服务。运行状态的变化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由提供信息服务向做好知识服务转变。
5.“变化”之五:旅游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嵌入旅游后,沿着产业要素链向上渗透,互联网旅游营销突出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实现了即时交互营销服务模式,线上与线下,酒店与线路、出行与娱乐的系统化不断升级,从格式化的从众旅游到个性化人性化的旅游订制,体现了旅游消费者的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传统旅游业的营销,通过传统的报纸广告、电视媒体、DM单派送发放、上门签订协议、大篷车等营销模式来完成,凸显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策略。两者的营销的重心确定和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
二、“互联网+”嵌入旅游业发展中的“不变”
1.“不变”之一: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产业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尽管传统旅游与互联网旅游有着显著的区别,勾连消费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的链条和平台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的基本特征。旅游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牵扯面广的行业;没有与旅游无关的资源、没有与旅游无关的产业、没有与旅游无关的部门,旅游资源、要素、消费和产品、管理、功能都具有显著的综合性。随着“互联网+”等科技元素的融入,创业创新的要素的嵌入,旅游业的综合性产业特征将更加突显,综合带动作用将更加突出。
2.“不变”之二:作为一种体验式消费经济的旅游发展趋势没有变
随着人们旅游经历的日益丰盈,旅游体验情绪和需求日益提升,传统旅游业日益向体验式旅游转型,人们更加渴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更转向体验化、休闲化、情感化和个性化审美旅游经历。换句话来说,旅游产业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消费经济是传统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互联网+”嵌入旅游业后,使得旅游各种要素资源、产品服务,管理理念都得以整合和优化,使得整个旅游产业向体验式消费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旅游体验消费需求。
3.“不变”之三:作为一种审美观照,旅游所追求精神自由没有变
叶朗先生指出:“旅游活动从本质上就是审美活动,也就是超越实用功利的心态和眼光,在精神上进到一种自由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首先自觉或不自觉的衡量中,身心融入景物中的置身性;身心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超越自身的精神享受,开通人与旅游中各个元素中的神秘通道,达到“物我两忘”的非功利性的超越和自由审美。换句话说,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旅游多种因素介入,旅游在整个过程中要追求自由和超越的非功利的审美情趣没有变。
4.“不变”之四:作为一种文化行动的本质没有变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旅游活动的发展对旅游者自身和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会带来某种程度的相互影响。在传统旅游和“互联网+”嵌入的旅游中,两者都是最终通过双方的文化传播互动来增加旅游者的体验,通过旅游活动增加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也会形成相应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一种文化行动的旅游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并没有变。
5.“不变”之五:旅游产业发展中所循的规律没有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旅游产业也不例外。诸如旅游发展呈现阶段性规律,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阶段一般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自发阶段、政府主导阶段、市场运作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要相应遵循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空间集聚、产业集群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态,也是旅游发展所应遵循的重要规律。这些规律在旅游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嵌入旅游产业中,旅游综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没有改变旅游业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与基本特质,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没有变。
三、简单的结语
“变”与“不变”是在“互联网+”嵌入旅游业过程中,旅游业自身所呈现出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变”是旅游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更是为了在“互联网+”嵌入旅游业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旅游获得感和美感享受。“不变”则是业界有意识的继承板块部分,或是旅游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是旅游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内在固有规律释然。“变”突出了当前“互联网+”介入升级的特点,而“不变”则沉淀出了旅游业之所以为旅游业的独特价值和存在意义。如能统筹把握处理好这一核心的矛盾共同体,扬长避短,良性互动,将不难看到传统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共同体。这不恰恰是当前“互联网+”嵌入旅游业所正迫切需要的吗?
参考文献:
[1]杨彦锋.互联网给传统旅游业带来革命性变化[N].南方日报,2014,12(24).[2]杨军.“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业态发展[N].新疆日报,2015,4(30).[3]陈颐.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旅游经济[N].经济日报,2014,9(9).[4]杜一力.旅游业之变(上)[N].中国旅游报,2014,3(14):9.[5]佚名.互联网时代传统旅游模式该死了[N/OL].搜狐网,http://mt.sohu.com/20150309/n409537099.shtml 2015-03-09.[6]Mackay K,Fesenmaier D.Pictorial ele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4):536-567.[7]刘丹萍.“地方”的视觉表征与社会建构――西方旅游广告研究的“文化专项”思潮[J].旅游科学,2007,21(4):63-71.[8]王宁,刘丹,马凌.旅游社会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9]黄燕等.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地视觉表征:多元建构与循环[J].旅游学刊,2015(6):92.[10]Stepchenkova S,Zhan F.Visual destination images of Peru: Compar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DMO and user-generated photography[J].Tourism Management,2013,5(3):305-328.[11]马晓京.旅游观看方式与旅游形象塑造[J].旅游学刊,2006,21(1):87-91.[1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0.作者简介:文袅(1985-),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管理;丁向华(1980-),女,河南南阳人,四川大学博士生,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王真真(1984-),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四川旅游学院讲师,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第二篇:变与不变作文
人生的变与不变”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示例
世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同样,人生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比如,境遇变化,职业变化,财富变化,地位变化,声誉变化……但是,人生中有些东西却是不能变化、不会变化或无法变化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看法?请以“人生的变与不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范文:
人生的变与不变
列子曰:“有生不死,有化不化,不生者生生,不化者化化。”诚如是言,人生的一切多变,离不开不变,正如枝叶华实之美,不离根茎躯干之坚,唯有善于坚守本分,才能逢时而举。
孔子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困于陈蔡,不改礼乐,这是孔子不变的操守。孔子坚守这些品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道一以贯之。而其一生坎坷,四处求学,周游列国,到了晚年则教化子弟,这是他的变化,然而如若使他丧失原则,为了致仕蝇营狗苟,他也不可能有日后的成就。历史上因时势而改节操者甚多,相传明朝奸相严嵩少时有志于开创太平,耻与人合污,然而入仕之后,数逢挫折,一旦苟且,而为权势迷心,终究不得尽忠良之份。汉奸汪精卫令人唾骂,但他少时曾写出一句诗话“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谁能想到他日后的卑鄙?因此,时过境迁而志不可易。若不坚守心志,终究会使人日益堕落,欲成大业,反作小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志向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基督教传说耶稣死前曾预示他死后将有弟子否认他是耶稣门徒,众弟子都信誓旦旦说自己是忠实的,然而耶稣死后,有执刑者拷问民众,欲将耶稣门徒带走,结果在刑杀之前马上有门徒失口否认其身份,甚至不惜否认其认识耶稣的事实。人总是有情欲在心中,然而因为这些畏难之心、免刑之欲,对自己的志向改变,对自己的操守放弃,对自己的诚信否定,真的能使人更加安心吗?我看不然。因此上,不独在“利”字之前人要守节,在“害”之前更要无畏,否则人也枉为人了。安守本分其实不难,难的是立志。志心不坚,如何作为?一切机械,都有轴有承。轴之转动,在于承之稳固,立志就好比在轴里安置这个“承”。孔子十五而志于学,终其一生,矢志不移,因此他才能有所作为。人要立志,得靠实践,在劳作中“空其心志,劳其筋骨”,最终“行拂乱其所为”,这就是立志的关键。
因此上,人生之变与不变虽多,其实却并不繁难,有大志才作作为。所以说,君子外化而内不化。(787字)
人生的变与不变
山,若遇上春风,则换上嫩绿的新装;若沐浴夏雨,就变成葱郁的模样;若披上冬雪,就着上了素裹的银装。山在变,山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
水,跌入山谷就变成了小溪流,路遇悬崖就成了一帘如烟的瀑布,奔腾到了入海口,就欢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变,水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灵动。
人,在他乡是一个游子,在官场是一个宦海中人,在田间是一介布衣。人在变,其实人又未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心中那永恒的信念!
我们在不断地改变,随着时代,随着环境;我们也没有改变,因为信念,因为原则。其实,变与不变本来就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法宝,变的是思路、风格、方法,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
是什么让屈原毅然抱起石头跃入了汨罗江?是什么让文天祥在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之时仍坚持抗元?又是什么让鲁迅选择了弃医而从文?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爱国情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身正气,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沸腾热血!
时代在变,他们那一颗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却未曾有丝毫的改变。是啊,不变是信守的原则,心中的信念!
为什么尾生在洪水袭来之时抱柱而死?为什么张瑞敏不允许一件不合格的产品走出“海尔”大门?为什么谢延信毅然担负起了照顾亡妻家庭的责任?不过是与那女子的一个约定,不过是“让每一个用户放心”的工作理念,也不过是病妻榻前的一句承诺。
也许这都无足轻重,但他们却选择了坚守,不是回报多么重要,只是为了把握一份信任,信守一个原则。是啊,不变的是信守的原则!
曾有一位老师这样教导学生:“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自我,但是我们信守的原则是不变的。”原则之于人,就如同帆舵之于航船,翅膀之于飞鸟,根基之于大树。
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远航中;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 一种得失的平衡,不至于在生活的天空中摇摆不定;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为人处事的根本,不至于败倒在生活的土地上。
朋友,社会在进步,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地改变自己,可有一点万万不可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原则!(881字)
人生中的变与不变
一、人不能改变相貌,但可以改变笑容。
二、人不能改变命运,但可以调整改变心态。
三、人不能改变身材高度,但可以改变体态宽度。
四、人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往往成也朋友,败也朋友,关键要选准朋友,提协自我,善借人脉资源,才能成功铸大业。
五、人不能改变遗传基因,但可以改变生活习惯。远离不良嗜好,科学起居饮食。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体生物钟不紊乱,免疫功能强,才能养生促健康。
一、审题:
1、给材料命题作文;
2、此题目基本相当话题作文,只是命题而已;
3、题目基本结构为并列短语(属关系型话题)“变与不变”,不过是涉及“人生的”;
4、回顾复习资料: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A、对立统一关系;B、是非取舍关系;C、并非绝对关系;D、并列共存关系;
5、此处,“人生的变与不变”,结构并列,而要素之间应是什么关系呢? “变”是“变化、改变”“变迁”“变通”; “不变”是“保持”“坚守”。
----回归材料,看材料中所透露的信息。从材料看,应抓住两句关键的语句:“人生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人生中有些东西却是不能变化、不会变化或无法变化的”。第一:人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 第二:举各种外物变化例子;
第三:强调有些东西——精神内蕴——不变;
二者可理解为并列共存关系,即“要变,也要不变”,这就不是“是非选择”关系了,理解为“是变还是不变”,就不恰当了。
二者也可理解为对立统一关系,即“变,是为了不变”,“不变,才能变得更好”,“变必须以不变为基础”,“变有利于不变(坚守)”,或是“变为了更好地坚守。
7、进一步明确,材料中“变”与“不变”所指对象不同,作文中也应具体指明和区分: 时代变迁了,生活急剧变化了,我们的很多方面都会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同时,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变的,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原则,正直、真诚、善良、坚韧、乐观等美好的人格。
8、必须纠正这类作文的典型毛病(回顾资料):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误区三:不见“人生”,泛谈企业、民族、国家„„
二、根据以上分析与判断立意举例:
1、无论自己的人生怎么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不能变;
2、不管生活怎么变,自己那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变;
3、我们要积极改变人生,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
4、我们要应时而变,但不能改变“对社会尽有的一份责任心”(„„);
5、当变则变,该坚守就坚守,彰显人生智慧。(“变”是一种态度,“不变”是一种深度)观念要变,心境不要变。
方法、手段可以变,但追求不能变。„„„„
6、对做人而言,既要有变的进取心,又要有不变的操守。(变,才能感受人生的奥妙,追求生命的灿烂;不变,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彰显品格和修为。)
7、对处世而言,既要懂变通,又要会坚守。(变通,方能适时而动,适者生存。坚守,才可高处着眼,大处入手;只变通不坚守,可能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只坚守而不变通,恐会思想高远,却又惨遭淘汰。)
8、我们应时而变,就是为了坚守美好的人格(节操、梦想、品质„„);
9、不改变(坚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10、以“不变„„”应“万变”;(世间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变化。财富名利,荣辱得失,不过镜花水月,随时会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守高洁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变化中把持自己,完善自我)
11、生活在发生着改变,而有些东西不能改变; 构思示例:
我们要积极改变自己,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 为什么?
①想要丰富多彩的人生,必定要不断寻求改变,不断突破自身极限; ②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必然; ③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
④人生丰富多彩了,欲望也在膨胀,而想要避免自己迷失其中,就一定坚守自己的真性情、好人格。
三、典型问题
1、审题不当:要么单写“变”或“不变”,要么忽略“人生的”,谈企业、民族、国家等的“变与不变”。
2、无中心论点,议论分散,主体的几个层次不存在紧密的联系。
3、主体不再是几个分论点形式,又无破解之法,而仅是单一角度的材料堆砌。
变与不变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处总能展现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方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种人生,跌宕顿困中方显惊世骇俗的力量;一种精神,百变环境中彰显亘古不变的执着。
苏武牧羊,爱国之心未变。
当苏武身陷异国,不得归。当苏武面对与敌人威逼利诱,坚持不叛国,彰显在他身上的变与不变清晰可见。在敌国,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即便摆在他面前的是高官厚禄,他也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是为什么?这正是他那永恒不变的爱国精神啊!身处的环境虽然变了,但那爱国精神永不变!这种不变的精神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
白芳礼生活艰苦,助人之心未变
每天靠蹬三轮载客的白芳礼,把仅仅的微薄的收入都积攒起来,捐给贫困的孩子们上学。随着白芳礼老人年龄的增长,他做工作越来越吃力,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帮助孩子们。直至他病倒后,躺在病床上的他,仍不忘那样需要帮助的孩子,将留给自己治病的钱全部捐出。白芳礼的行为,让我看到他助人的精神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精神感染了全国的人,他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比尔.盖茨成功创业,奋斗之心未变
作为世界著名IT企业——微软公司的创立者,他身价上亿。管理公司的理念是“不断创新,再创新„„.”比尔.盖茨本可以享受豪华奢侈的生活,但他以一颗平常人的心,一直在奋斗,努力经营他的公司,使微软不断扩大不断变强,始终屹立于行业前锋。他那不变的精神正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息。外界的变化永远摧毁不了他不变的精神!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精神亘古不变。若想要成功,就必须保持一种不变的精神。这种精神将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使自己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会被潮流所掩盖。坚持一种精神吧!它会使你有不一样的人生,在平凡人中彰显不平凡的人生。加油!变与不变尽在心中!让生命拥有非凡的色彩,一起追寻那不一样的人生吧!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禹一改其父鲧的围堵之法,而采用疏导之法,变通让他终治天下之洪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通让赵国成为当时七雄中的佼佼者。商鞅变法,才有了秦国的强大,才有了始皇帝的一统天下。
北魏孝文帝穿汉服,说汉语,是变通让其融合各民族的文化,从而走向强盛。邹忌懂得变换一种方式劝谏齐威王,所以收到奇效。股市奇才巴菲特知道只有以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创造了世界股市的神话。当前的改革核心无外乎一个“变”字,是“变”让中国重新立于世界之林。
不知变通,因循守旧,只能坐以待毙。
清政府闭关锁国,无法接受维新,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最后不也落得个被八国联军欺辱,最辛亥革命赶出了历史舞台吗?那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企业,如果不知变通,那只能关门大吉。对于我们个人,解题时,变换一下思路,可能会柳暗花明;对于新生的事物,变换一下思维,可能认识会与众不同。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变而变,见时尚就好,遇明星就帅,有时,保持自己的个性是多么的重要。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我们不可不引以为戒,否则,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不光别人不认识你,恐怕自己都会认不出自己了。变有道,不变亦有道,当不可不思。
n 万事可变,良好的道德不能变n 除法律之外,良好的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保证: n 国家的稳定需要道德,没有道德,违法之事随处随时随地可见:坑蒙拐骗、伪劣产品、敲诈勒索„„n 民族的发展需要道德,诚信是民族的生存之道,德国总理为自己民族的罪恶下跪„„n 个人修养需要道德:诚信、孝道、助人„„使社会更加和谐
第三篇:变与不变作文素材
变与不变作文素材
关系型作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A、对立统一关系;B、是非取舍关系;C、并非绝对关系;D、并列共存关系; 此处,“变与不变”,结构并列,而要素之间应是什么关系呢? “变”是“变化、改变”“变迁”“变通”;“不变”是“保持”“坚守”。
二者可理解为并列共存关系,即“要变,也要不变”,这就不是“是非选择”关系了,理解为“是变还是不变”,就不恰当了。
二者也可理解为对立统一关系,即“变,是为了不变”,“不变,才能变得更好”,“变必须以不变为基础”,“变有利于不变(坚守)”,或是“变为了更好地坚守”。
进一步明确,材料中“变”与“不变”所指对象不同,作文中也应具体指明和区分:
时代变迁了,生活急剧变化了,我们的很多方面都会变。同时,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变的,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原则,正直、真诚、善良、坚韧、乐观等美好的人格。
根据以上分析与判断立意举例:
1、无论自己的人生怎么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不能变;
2、不管生活怎么变,自己那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变;
3、我们要积极改变人生,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
4、我们要应时而变,但不能改变“对社会尽有的一份责任心”(„„);
5、“变”是一种态度,“不变”是一种深度。观念要变,心境不要变。方法、手段可以变,但追求不能变。„„„„
6、对做人而言,既要有变的进取心,又要有不变的操守。(变,才能感受人生的奥妙,追求生命的灿烂;不变,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彰显品格和修为。)
7、我们应时而变,就是为了坚守美好的人格(节操、梦想、品质„„);
8、不改变(坚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9、以“不变„„”应“万变”;(世间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变化。财富名利,荣辱得失,不过镜花水月,随时会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守高洁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变化中把持自己,完善自我)构思示例:我们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为什么?
①想要丰富多彩的人生,必定要不断寻求改变,不断突破自身极限; ②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必然; ③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
④人生丰富多彩了,欲望也在膨胀,而想要避免自己迷失其中,就一定坚守自己的真性情、好人格。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30年前,我8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来的。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边,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20年前,我18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已经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大嫂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她最末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车窗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久?”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精彩评析】文章结构整齐,条理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雪地里的棉袄因为穿的人年岁的增长,颜色由红而蓝,由蓝而黑地变化着。虽然棉袄颜色在不断地变化着,但穿棉袄的人心地始终善良而无私,我对大嫂的感激和敬仰始终未变,“我”记忆深处如火焰一般的红色,其实是大嫂火一般的心灵。正如作者所说“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坚守自我,春暖花开
以前,夜幕低垂,在铁轨旁,我时常看到一个落寞徘徊的身影,他有一张苍白的脸,一双异样的眼睛。他是为了躲避尘世而离群索居的才华横溢的诗人——海子。
在一个黄昏,我试图接近他。
“海子——”在他面前,我似乎感到自己声音的飘忽。他慢慢地回过头来,干涸的双眼没有任何神采。
“你为什么要过这种远离喧嚣的日子?你完全有能力过你应该过的正常的生活啊!”
他不语,目光飘向了铁轨延伸的远方。
“为什么你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听到这句话,双唇有一丝颤动,微微开启:“这个世界不符合我的梦想,我也不适合生活在这里,生活在这样丑恶的庸俗的世界。”
“不,不是这个世界丑恶,而是你抱有太多太大的希望,你的个性超脱冷漠。其实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视角,积极地适应这个世界,真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去适应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束缚了我自由飞翔的梦想,让我的心眼变得世俗,我要用我的诗,用我的生命去改变它!”海子有些失控地吼道,蓬乱的长头发在飘飞。“海子,你是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况且世界还是充满温情的。你这样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使耗尽生命也只能注定是沉沦,你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活法,就可以迎来多彩的春天,换来十个海子的复活,海子!”
“明天,太阳能照常升起吗?” “海子!”
“这铁轨不知延伸到何处„„” “海子!”
“该得到的都没有得到,该失去的都早己失去了。” “海子!”
„„
最后,海子还是带着他梦呓般的语言追寻着铁轨的方向,走出了我的视线。
很久没有再见到他了。
几个月后,我在报上看到了他卧轨自杀的消息。我震惊,我默然。
他终于让自己挣扎的状态凝固成一种永远的休止。
海子,不知你如今在另一个世界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梦想的乐园,但是我要告诉你的,多亏你的坚守,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了十个,百个乃至千个海子的复活——你的诗,连同你的精神,一起活生生地出现在神州大地上,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大花园里爆芽吐蕊(在通往中国梦的大路上处处怒放)。
牵
手
妈妈,今夜可曾看见月光偷偷溜进我如诗的梦中?爸爸,是你那根笨拙的手指,硌痛了我流淌在岁月中的笑声?
妈妈,我想在天堂里游戏,可我怎么才能飞快地跑进天堂。前方的路太黑太暗,凄迷了我的双眼,我感觉到害怕,在彷徨无措中,我听不到你温柔的呼吸,我感觉不到你温润如玉的手指。妈妈,是哪朵丁香伫立在我的窗前?让我忧郁的梦中涛声起伏。妈妈,我记得你的绺绺秀发,那发丝是留在水墨江南里的一段思念,是你如瀑般倾泻下的一汪碧水柔情;不是韶光易逝的年华,不是弹指红颜的青春,在通往天堂的无期之旅中,你的青丝是缠绕我最后的热爱。
爸爸,我还能听到你的故事吗?你的声音好美,就像那克莱德曼指尖流过的琴声,就像月光挥洒下柔肠百转的亲吻,可是你的胡子扎疼了我的脸,我哭了。我记得你讲蒹葭,你说那是《诗经》中蹁跹起舞而出的美女,像你刚满三个月的小女儿一样;你说蒹葭独立水湄寒秋,听关关鸠鸣,可我怎么突然觉得那是秋水般一阕古典的归梦。灯火已远,流星已近,那一抹淡淡斜阳躲在哪片云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爸爸、妈妈,我想听你们讲夕阳下过去的事情。
孩子,你走得好快,妈妈还抱着你三月的温床,妈妈还在不停地为你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妈妈知道你不会再听《小燕子》了,可妈妈怎么还在唱?为什么?
孩子,你本来就是天堂的仙子,却不幸落入凡间的灾难。三月的柳絮不飞,因为春风恨你;三月的桃花不开,因为芳华妒你。于是你又回到天堂,你的身边有小朋友陪着,对吗?去天堂的路好黑,妈妈的目光照不亮你的前方。你走得太快,妈妈还没来得及吻你最后一次。
思汝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妈妈想你。
孩子,爸爸再也不会用胡子扎你的小脸,爸爸天天给你讲故事,行吗?你会听到吗?爸爸给你讲静立海棠花旁如海棠般遗世独立的黛玉;爸爸给你讲李清照的点绛唇歌;讲“一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老臣心”的史可法;讲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的岳阳楼。
可爸爸知道你再也听不到了,你在地动山摇中飞去了,爸爸还要讲,山里的老爷爷,他说„„
他说什么呀,爸爸,妈妈?
孩子,来世再牵住我们的手!
评:实在难以相信考场上会产生这样一篇充满文学韵味,同时又饱含作者深情的佳作!作者以一个三个月的女儿与父母对话的方式展开叙述。先以充满了古典韵味的“玉”“丁香”“青丝”“水墨”等诸多意象抒写对妈妈的爱恋,再通过怀念爸爸故事中的“蒹葭”“鸠鸣”“秋水”来表现对爸爸的敬爱。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听你们讲夕阳下过去的事情”将自己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高潮,同时又做一小结。然后,作者以妈妈的口吻点出三个细节:抱着三月的温床,不停地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还在唱女儿不会听到的歌谣。这三个似乎有点神经质的行为细节真实表现出母亲失去女儿之后的极度悲伤,读来令人落泪。第三部分,写爸爸对女儿的思念。有后悔,再也不会用胡子扎女儿的小脸了;有遗憾,太多文学的美好还没有来得及和女儿分享。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章的结尾,女儿与爸爸的一问一答之间,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灵魂可以永存!谁说阴阳两隔!有真挚的爱,我们会生死相依!
人生的变与不变
山,若遇上春风,则换上嫩绿的新装;若沐浴夏雨,就变成葱郁的模样;若披上冬雪,就着上了素裹的银装。山在变,山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
水,跌入山谷就变成了小溪流,路遇悬崖就成了一帘如烟的瀑布,奔腾到了入海口,就欢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变,水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灵动。
人,在他乡是一个游子,在官场是一个宦海中人,在田间是一介布衣。人在变,其实人又未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心中那永恒的信念!
我们在不断地改变,随着时代,随着环境;我们也没有改变,因为信念,因为原则。其实,变与不变本来就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法宝,变的是思路、风格、方法,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
是什么让屈原毅然抱起石头跃入了汨罗江?是什么让文天祥在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之时仍坚持抗元?又是什么让鲁迅选择了弃医而从文?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爱国情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身正气,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沸腾热血!
时代在变,他们那一颗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却未曾有丝毫的改变。是啊,不变是信守的原则,心中的信念!
为什么尾生在洪水袭来之时抱柱而死?为什么张瑞敏不允许一件不合格的产品走出“海尔”大门?为什么谢延信毅然担负起了照顾亡妻家庭的责任?不过是与那女子的一个约定,不过是“让每一个用户放心”的工作理念,也不过是病妻榻前的一句承诺。
也许这都无足轻重,但他们却选择了坚守,不是回报多么重要,只是为了把握一份信任,信守一个原则。是啊,不变的是信守的原则!
曾有一位老师这样教导学生:“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自我,但是我们信守的原则是不变的。”原则之于人,就如同帆舵之于航船,翅膀之于飞鸟,根基之于大树。
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远航中;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 一种得失的平衡,不至于在生活的天空中摇摆不定;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为人处事的根本,不至于败倒在生活的土地上。
朋友,社会在进步,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地改变自己,可有一点万万不可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原则!
变与不变
上世纪美国猫王有一首著名的摇滚乐曲《时代在改变》,他声嘶力竭的演唱、放浪形骸的形体动作,无不昭示着新时代的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如海啸般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是的,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心在悄然改变。(以猫王的《时代在改变》开篇,说明这个时代的变化之大。)
犹记得那一场郭美美炫富的网络闹剧,手挎爱马仕、开豪车的少女在网络上宣称自己是红十字会总经理,引来网友恶批如潮,而其本人却不知羞耻地大放厥词,其行为让当代青年汗颜。时代在改变,过去的艰苦朴素、勤劳自强随着金钱的增多,荷包的渐鼓变成了高调炫富,嚣张自傲。那一代朴实憨厚的人们远去了吗?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感受这可怕的改变,我心中一片迷惘。
广州两岁女童小悦悦先后遭两辆车碾压,十八名路人竟真的做了“路人”,无一人上前救助。小女孩的血与泪和着社会的冷漠无情重重地击打着我的内心,时代的改变带走了激励着一代人的雷锋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互相警惕、怀疑的眼神和一双双迟迟不愿伸向弱者的手。时代之风呼啸而过,我却感受到彻骨的寒冷和悲凉。(在上文基础上,继续以反面事例说明时代变化导致人心的变化。引人深沉思考。)(反面事例,提出社会的变,表达作者的迷惘。)
就在昨天,杭州城所有市民送走的“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铁片击中肝脏的重伤情况下,他标准地完成了一系列刹车开门动作,保护了车上24名乘客的安全。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舍己为人,我仿佛看到烈士吴斌拂开重重迷雾朝我走来,他笑着告诉我人们心中的道德情操从未改变。他带给我一道向善的光芒。
顺着吴斌的手指,我看到90后孝女孟佩杰,八岁就独自一人照顾养母挑起一家重担;我看到“最美妈妈”吴菊萍,毫不迟疑地伸出双手救下女童,托起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我看到了香港义工黄福荣,自费去汶川抗震救灾,全然不顾自身的疾病。我开始激动起来,人心并没有变,美好的人性并没有变!无论时代怎样奔涌前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将继续绽放光芒。(作者在开头并没有按照常规,开门见山,而是娓娓道来,在文中明确中心:“我坚信,人心没有变。”由此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针对上文,正面提出吴斌事例,详细叙例,重点诠释。是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我坚信,人心仍没有变。)
于是我微笑起来,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驻足回望,来时,花香满径流;未来,一片光明。在变与不变之间,我已找到了我该走的那条路。
守护心灵的月亮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唯有空中之嫦娥,遗照千年。
境遇变了。李白从贵妃捧墨、力士脱靴的光耀中降到人世的饥寒苦乐中。不变的是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魄力和“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放。
世事变了。杜甫在太平盛世中穿行,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饱受苦寒,不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思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情怀。
时空变了。苏轼从京城辗转到黄州、惠州再到海南,从年少博学到饱经沧桑。不变的是“一衰烟草任平生”的旷达和“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气节。
朝代变了。李清照从旧都南渡,迎来了一个名曰“南宋”的朝代,从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变为一个“人比黄花瘦”的嫠妇。不变的是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斗志。
战场废了。陆游从真正的战场回到家中,且在梦中回到了战场。时光流逝,不变的是他“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心愿。
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这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守护着一轮心灵的月亮。月光皎洁,照我行万里。
守住青春。不让青春在时光里荒废,不让青春在岁月中虚度。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在泪和汗的洗礼中升华。
守住善心。任世人麻木,旁人冷漠,我自友一颗温热的心,给贫困儿童送去自己的关怀,给无助者带来心灵的慰藉。
守住情操。物欲横流,要有“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气魄,不再金钱堆里滚打,不再网络虚幻中沉溺,只求活得实在,活得高尚,活得潇洒。
守住„„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月亮,月亮的名字多种多样,但愿我们能以前人为榜样,守住自己心灵的月亮,但愿我们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我们留下的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我们心中每一轮月,不是水中月。
篇二:变与不变
斗转星移,世界万物的盛衰荣枯,沧海桑田的变化,花开花谢的轮回„„一切无时不刻不在变,也不知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生活的改变,还是二者相反。总之,生活也在无时不刻地变化。
水木年华在《一生有你》中写道:“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岁月流逝,悄然无息改变了一个人。岁月使人变老,使人变成熟,变稳重„„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原来过去与现在已是天壤之别了。也许有人真的无法去承受周围环境的变迁也随着慢慢的蜕变,这就是可怕的变质吧!变圆滑,变狡诈,变无情„„失去了原本的潜在,令人发指!就像契诃夫的《变色龙》,瞬息万变,很现实!
也许该讲讲《红楼梦》中荣、宁国荣盛至衰的重大转变。花巨资建造大观园,每逢节日,喜事、丧事,都讲究排场,然而在金钱名利享受的熏陶下,渐渐地变化了一些人,他们变得骄奢淫逸,豪门世家也渐渐走向衰败。其实无论有多少座无虚席的辉煌,都应该有个心理准备——总有一天曲终人散,将面对的是空空的席位,或多或少。
可是我仍然相信天地间会有亘古不变的东西,有一句话叫“情比志坚”,没错,就是“情”,亲情、友情、爱情„„这些生命中最真挚的感情。人生短暂,“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是的,一个和睦相爱的家庭,一对恩爱的夫妻,一对形影不离的生死至交,他们希望用一辈子的时间,守护着家人、爱人、朋友,或许他们的生命跟漫长的年代相比,只算是瞬间,然而他们付出的感情,却是瞬间的永恒。
有些人也许会感叹生活中的千变万化,会抱怨生命中悲惨变数,也有人厌倦生活方式的一层不变。不满足于现状,有这样的一句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也许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了。
在繁华的世界中,想不变也有点难,只希望能够守住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迷失自己。
变与不变,变的是心,不变的也是心。
篇三:变与不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可分明又听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变,会有流逝的美好。时间难寻,它让小树枝繁叶茂的同时,让车轮越来越粘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驼了背。周围的环境难再,一座座高楼大厦耸起的同时,昔日宁静的乡村,涓涓流淌的小溪却消失了踪影。
不变,就会有亘古的永恒。敦煌莫高窟那已飞扬了千年的壁画,那自由灵动的飞天,那一叠叠工整的经书,将一个时代的辉煌化为永恒。
人的一生中真的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变的只有变化。麦田正在收割,树叶正在飘落,花儿正在凋谢。有人说,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它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人生又何尝不是呢?生命悄悄流走,美好慢慢消逝。不过即使诗已遗忘,花已失落,我们仍可以自不变中感受人世的伟大。
屈原魂归汨罗,却以一颗不变的爱国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传奇;建安诗人早已远逝,魏晋风流却依然撼人心神;苏子以不变的情操与姿态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高尚的精神不变,美好的灵魂不灭。
埃德加·基诺逝世了,可是他的哲学却跃出了坟墓,在高远的星空注视着人们;米谢莱逝世了,可是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高高地耸起,见证一个个传奇。
万物都在变化中渐行渐远,但那些消逝的美好却以另一种形式在历史的土壤里埋下种子,在现在与未来的心灵萌芽,绽放出永不凋谢的美丽,滋养着我们的情感、慰藉着我们的灵魂。那深入中国入骨髓的儒家思想,那传统的“礼”与“义”,那扎根于心中的民族意识,无不穿越历史的烟云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鲁迅说:“那些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者。”正是因为变,所以他在“好的故事”中期待的理想生活实现了。而也因为不变,所以我们的祖国大陆与台湾虽形式万变,但不变的爱国心、不变的民族认同感最终会让我们在一起。
变化中消逝的美好,在我们的回忆中缱绻成朦胧的风景。不变中美好的延续,在我们的心灵里驻扎为亘古的永恒。
篇六:变与不变
世界日新月异,新技术席卷着社会发展的风暴疾速而来,很多东西都悄然改变。不过,也有一些在逝去的时光中定格,成为不变的风景。
变的是科技的日益更新,不变的是人们之间的真情。傅雷家书至今仍被奉为经典,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言语无不饱含对孩子的爱意,循循善诱的教导自然地从家书的字句中流淌出来。“读书足以明智,足以怡情,足以成才”这些名句也给我们启迪。科技发展了,家信也渐渐被取而代之,但我们的情意不变。一条用心编写的短信,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张节日快乐的贺卡,都是情真意切的体现。这些切实存在的情意是不能被新科技取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不再是遥想,一个电话就能把相隔很远的情谊连接起来。人们之间的真情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永存。
变的是环境的日益喧嚣,不变的是人们心里的纯真。社会发展带来了灯红酒绿的城市,静谧的氛围被喧闹取代,可史铁生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真。他摇着轮椅来到安静的地坛,把外面的吵闹隔离开来,用心感知生活。在许多人对名利趋之若鹜之时,他以孩子般真挚的心灵看待世界,忘了身体上的疼痛,用心写作,为读者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给我们感动和支持。国家变富了,可我们的心不能变,勤俭节约不能变成铺张浪费,脚踏实地不能变成好高骛远,坚守自我不能变成左右逢源。环境可以变,心内的纯真不能变。
变的是名气的日益增长,不变的是不忘本的朴实。温暖的阳光散落在朱之文黝黑的脸庞上,浓浓的笑意染亮了天空。“大衣哥”朱之文凭着在舞台上出色的表演逐渐为大家所知,名气增加了,可他却完全没有“星样”,一心把“草根”文化贯彻到底。有记者去采访他,他却早已跑到老家干起农活,辛勤的汗珠在他幸福的笑脸上流淌,不少人为之感动。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最美的人生姿态么?我们不管在怎样变化的环境中,都不能忘本,改变自己本身的意愿。
日子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变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可有些不能变的东西,无论经过多少时光的洗涤,都应该不改本色,永葆常青。
第四篇:人生的变与不变
人生的变与不变
变化是世界与人生的常态,就像是流水潺潺,不舍昼夜。而不变的是智者观水般的心态,不随物动以动,不随物止以止,即使世界变化无常,又如何?
股市天天波动,职位时时调动,关系常常不同,人事慢慢改变。大千世界,无时不变。虽然外在的境遇不断变化,但我们还是可以保持悠然不变的心态,淡看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真正做到宠辱偕忘,又有几人能做到?智者为之也。
近日画坛掀起轩然大波,原来是著名画家塞尚的《打牌者》创下价格新高。也许梵高的向日葵已深入人心,但崇尚自由主义的塞尚却鲜为人知。与梵高一样生活潦倒的他,喜欢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当遭遇画坛着重表现客观事物的主流时,他依然我行我素,自成一派,成为坚守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的孤独者。也正是他的这种不肯改变、不会改变,成就了他无可比拟的作品,使他终成大家。
保持悠然不变的心态,是对变化着的境遇的一种面对,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人格与处世原则的坚持?
“人生何处不可休?”它是那么的惊艳,它代表的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原则。而这句话出自苏轼。他本人的境遇十分坎坷,多次被贬谪,失意官场。然而他总是淡然地面对得与失,在诗词中渗透着一种达观豁然的人生态度。如果苏轼面对困厄满腔悲愤、愁情万丈,那么他也只能沦为终日哀鸣的迁客骚人罢了,又怎么能写出妙手文章、做出不凡政绩?
又假使,幸运的金苹果终于砸到了你的头上,你又是否应该欣喜若狂、洋洋得意? 在2006年的超级女声结束后,一夜成名的李宇春开始面对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欢呼声与陌生气息的世界。准备进入娱乐圈的李宇春笑言:“环境变,心态不变。”如今她已闯过了风风雨雨,拥有了自己的“玉米”,名气颇盛。她的成功轨迹正正诠释了人生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外在的一切,而我的心,不变。何必在意那浮动不定的名与利,何必在意那反复无常的幸与不幸,悠然的心,足以抵挡风雨,成就自我。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时间的轨迹,不能扭转时代的趋势,更不能停止历史滚滚的车轮,时代在发展,但我们仍能够持着永远不变的那颗心,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留下最坚定的背影。
第五篇:学生演讲稿:变与不变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江涛,我发现我和这“三”特有缘分,比如说:我的名字江涛二字,都有三点水,我又是零三年入伍,现在是三大队三中队,马上又要接近三十岁的一名学员,经历了三年的军校生活,哎,说起这三年,我发现了太多的变化,是的,《变与不变》就是我的演讲题目。
记得去年刚开学的时候,走进教室,我的眼前突然一亮,不知什么时候装上了多媒体,看着惊心动魄的灭火视频,还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军人服务社的学员之家开业了,为战友庆祝生日,班里的聚会有地方了,吃着香喷喷的烤串,和战友谈天说地,您说,能不高兴吗?再看,课程改革了,我摇身一变当上区队长,经过半年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有勇气第一个站在这给大家演讲了。哎,变化实在太多了,但是,什么没有变呢?老师们“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的奉献精神没有变,战友们血浓于水的感情没有变,赛场上永不服输的精神没有变!
回首过去,三年的苦变成了甜,三年的心酸化成了美丽的回忆,曾有着训练场上激昂澎湃的豪情风采,也有着烈日当头、身心疲惫的厌倦;曾有着成绩突飞猛进的喜悦,也有着考试前一筹莫展的难耐;曾有对烈火浓烟的从容不迫,也有对灭火救援的不知所措!正所谓:“来校学习已三年,精神面貌已改变。有了前途和梦想,职责使命永不变!”
有人说,当灾难袭来的时候,当死亡降临的那一瞬间,出于人的本能:这个时候,可以变!消防官兵却说:这个时候,说上就咱就得上,不能变!
2011年1月2日晚8点30分,原一大队八中队学员张宇,正在新疆乌鲁木齐特勤一中队实习,阳历新年的喜庆还未散去,突然,警铃响起,德汇国际广场发生火灾,只见火魔肆虐的席卷着12层的高楼,那个时候,你看那现场浓烟夹杂着火舌吞噬着每个窗口,群众们都扒在窗户上,嘶声裂肺的哭着、喊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宇主动请缨参加搜救队,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浓烟越来越大,火势更加的猛烈,得知七楼还有人员被困时,他没有下楼,紧接着冲了上去。对讲机里不停的呼喊:张宇、张宇,收到请回答!张宇。收到请回答!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回应。
由于吸入过量毒气,张宇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险情,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张宇顾不上自己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危险,说上就上,他没有变,他那救民于水火的坚定信念没有变!学长虽然走了,但千百个消防战士正沿着他没有走完的路,再一次用有力的臂膀、用无私的大爱,给了他人生的希望。
汶川地震中,在映秀镇小学的废墟上,他连续奋战104个小时,挖出36具遗体,救出一条鲜活的生命!他的军旅生涯也因此改变,荣立一等功,被保送入学,在校的半年里,那个被他救出的孩子,常常能在电话里听到他熟悉的声音,常常能在信纸上看到他鼓励的话语。2011年2月,当我们还在享受悠闲的假期时,他就匆匆的告别了妻子,还有他刚满周岁的儿子,又回到了汶川。当他再一次看见那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和面临沉重负担的家庭时,他不由自主的把身上不多的500元钱都给了他们,他还答应那个孩子:以后每个假期叔叔都会来看你!
他就是二大队八中队学员李小磊。一个爱民之心没有变的军人,一个给予孩子父亲般关怀的消防战士,一个用无私奉献弘扬着消防精神的昆指学员!
灾难已经过去,精神定当永存!衡阳大火中二十位英烈的亘古豪情,学长张宇的壮志凌云,只为再多救一人而屈膝下跪的荆立杰,地震面前从容不迫,地震以后不忘灾民的李小磊……我在你们身上,看见的不是闪光的军功章,不是光环下的英雄,我看见的是不变的信念,不变的警魂,不变的忠诚!
从军六年,一路走来,身边的一切都在变,消防部队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装备变得更先进了,但消防官兵忠诚于党、奉献为民的心会变吗?消防学校的环境变得更好了,规模变大了,但祖国、责任、厚德、博学的校训就会变吗?当然不会,作为学员的我们,即将面对生活的改变,工作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肩负的责任更重了,如何在履行职责的漫道中忠心不变、不辱使命?我想,只有从眼前做起,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坚定自己的信念,体现一个学员的价值所在,体现一名当代军人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不愧于母校的培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大家都看见了,我是第一个上场的选手,都说第一个上场的选手不占优势,但我已经感觉出评委给我打出了高分,而且这个分数就目前来说是全场最高分,冲着这个第一,我得写副对联送给大家!
为理想,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磨砺枪剑,不惧兵临城下!
为使命,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当以全力以赴!
烈火丹心!
……
感谢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我的演讲结束!
(原创稿件,演讲者以另类的特色和幽默的风格给领导和广大官兵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作为唯一一篇没有获奖的稿件发到校网上,我很欣慰!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