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无用”题及例文20131031

时间:2019-05-13 11:4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无用”题及例文2013103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无用”题及例文20131031》。

第一篇:作文“无用”题及例文20131031

作文审题指导及习作评点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指导

1、关键词:文学苏格拉底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2、题目例举:①重拾敬畏之心②文学之大用

③向往朝圣之路……

3、立意之误区:把无用转化为有用……

三、同学习作例举:

夜里的母亲

高三⒄班 沈 佳

进入高三之后,日子就变得急促皮实起来,但比我更辛苦的,却是母亲。

放学回家后的流程不外乎晚餐与洗漱,在这之后,便要全身心地投入书桌那一块小小的空间里。秋冬的夜仿如轻盈却浓稠的黑雾,转眼间,便已浸蚀了整片天空。书桌前就是窗户,从窗口望出去,能看到对面的住宅楼里零星的光点,光点散发着单薄的亮,试图驱散一些夜的寒意。在这静谧清冷的夜里,一切都被笼罩在朦胧的轻绡中——除了我的母亲。

房门被轻巧地开启,有人踏着细碎的步,将一杯温水放在我的桌上,然后在屋中找了个地方坐下,静静地看着我的背影,热气从杯中袅娜地升起,在微冷的空气中纠缠缭绕,杯底晕开了一圈水渍,打湿一室寂静。“妈,我说过多少次了,不用来陪我,你去睡觉就好了!”“哎呀„„反正我睡不着嘛,正好可以陪陪你,给你倒杯水啊。”“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了,这么晚了怎么可能睡不着!而且你在这也没什么用啊,难道你在我这我就能思如泉涌下笔如神么?反而还会分散我的注意力,真是的,做这种没有用处的事还不如去睡觉吧,妈!”

也曾经这样多次地对母亲抱怨让她去睡觉,但母亲都执拗地留了下来。她觉得“哪怕帮不上忙但陪陪女儿总是好的”,我本以为今晚也会是一个固执的夜,却没想到母亲沉默了会儿,竟真的离开了屋子。我稍一愣神,但很快就被作业引回了注意力。妈妈这是想通了?无用之事本不值得花费精力,这样也好罢。

笔尖摩擦在纸上奏出的沙沙声跃入耳中,呼吸都仿佛吹出了声音。台灯的光亮闪烁了一下便暗沉了下来,想是电池没电了;我心下一惊,下意识地回头想呼唤母亲,可入眼的,却是空荡的屋,呼唤阻在喉间,如今只能将它咬碎,把“妈妈”放在唇齿间咀嚼。没有了平日里回头便能灌盈心间的安心,满室的沉谧突然就朝我压进,让人心悸不已。在这份慌乱中,我却突然醒悟,母亲至今的陪伴,怎能是无用的呢?是它给予我前行的勇气,让我不畏惧暗

意;是它点亮我信念的燃灯,让我温暖如春;是它坚韧我精神的壁瓦,鼓舞我步步登升。这“无用”却温馨的陪伴,竟是我最大的动力!

照亮这黑夜最光明的烛炬,正是母亲的陪伴与爱啊„„母亲的“无用”之举,却是最具

力量的守护。

稻香

高三⒅班余小燕

在水稻播种的时候,就和奶奶一起下田,纯粹地感受脚底接触泥土时的踏实感、厚重感;在水稻幼苗时,会和老爸一起去拔野草;在水稻收割的时候,会和爷爷一起去田里晃晃,然后坐在田埂聊天。

在别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件很无聊无用的事,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何必浪费这珍贵的时

间,但这对我来说却是深切感受自己的最真实生活的一种方式,最朴素最简单却又是最美好,我不该舍弃。

上两个星期回家,在邻近村口的时候,感到空气中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一种乡村

特有的气息,最自然也最直接,一下子就浸濡了我的身子,在身体内四处流窜,像一个熟识却好久未见的老朋友,紧紧地拥抱着我。我贪婪地吮吸着这股源于自然的香味,抬头望去,自家田里的稻穗在微风中像是大合唱,抬头、摇晃都是那么地和谐一致。我悄悄地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美妙的歌声。

这永远是一件惬意的事,当你脚踏厚实的土地,头上是蓝天白云映衬,身旁是稻穗相依,呼吸的是最新鲜的充满稻香的空气,一切烦恼都被稻香席卷丢在风中消散了,这难道不是释放自己很有用的途径吗?这难道不是贴近自然感受美的有用的途径吗?很多时候都不必太功利,只觉得学习工作赚钱才是有用的,不要为自己的虚荣而找借口,当你放下一颗浮躁的心,真正地去体验身边的生活中的美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人生难得的是清幽和朴素。

这世上无处不存在着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眼睛蒙上了一层利益色彩,均已“有

用”“无用” 来称量时,自然就不能发现生活中最真的美了,因为早已忘记了走近真实的生活,没有生活,何来生活之美呢?

不走近乡村,就不会懂的什么叫弥漫着青草芳香的泥土,就不会熟悉什么是最怡人心脾的稻香;如果不放下自己的功利之心,就无法体会生活中的最美,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闻到来自最真实最质朴的世界的稻香芬芳。

大用无用

高三⒅班 张春晖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的极限是无,大用的极限是无用。

根据有用与无用之辨,事物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看似有用,实则无用。这方面空心

萝卜是个极佳的例子,它最大的用处或许就是留与文人发发感慨——中看不中用啊。此其一。其二,看似有用,确实有用。此类无需赘言,多数事物皆有此属性。第三类亦是最高境界之看似无用,实有大用,这起码上升到艺术境界。谈及艺术,最大作用往往是陶冶情操,殊不知这只是其副产品。其最根本作用是提供一种诗意的途径,使人类能找到并叩开世界本质的大门。在本质上,艺术与其胞弟——科学不过是继承父亲哲学未竟的事业罢了。

在细谈“看似无用,实有大用”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个逻辑问题:不是因为其看似无用的对比,才使其有大用;而是其用之大,就像笼天的雨,覆盖了万物,却用润物无声而令我们感觉不到其大用,所以才看似无用。

莫言在诺奖典礼上说的关于文学没什么用但其没用却正是其用处的一番话,通俗而含蓄地点出了作为唯一被纳入诺奖的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用之用。文学无法直接增加GDP,官员鲜有爱者;文学不能当饭吃,劳动者无暇也无心去接触。文学无实用,那么在“虚用”上呢?你说它能慰藉心灵,可这已被公认为音乐的专利;你说它能增识广闻,一套大百科就完美胜出;你说它能放松身心,还有比席梦思更合适的吗?谈到这里,“文学无用论”已经在你脑海中跃然升起了吧。

但倘无文学,浩繁文明何以传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意画面与美妙情感感动

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使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学习文化,只为感受、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美。于是有一天,当他们要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时,墨汁便自然地流淌在早已铺开的宣纸上,于是美传承下来,文明便也传承下来。每当中秋,要表达对满月的美的情感时,一句古诗便自然地吟诵而出,这情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它是维系文明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都德的《最后一课》也告诫我们:只要文学存,民族便不亡。

因此,做你喜欢却无用的事吧,到你成功的那一天,就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这是有

用的”。

四、文科班同学习作例举:

桂 花 落

高三(3)班许赛飞

•学校的桂花初开之时,淡淡清香夹杂在各种气味之中若隐若现。这个香味那么俏皮,总

是在不经意之间告诉你,桂花开了。桂花开了。香。好闻。就这样,桂花成了秋天的象征。它没有梅孤芳自赏的勇气,没有竹高耸入云的魄力,它只在不经意间暗示你它的存在,却开得那样不卑不亢。

身边的太多不经意,提醒着你很多。或许,桂花的存在,你早已漠不关心;或许,桂花的那阵清香,只是在某一时刻触碰到你;或许,你以为的秋天,只是日历上每天都会被翻过一页的九月十月十一月。而桂花,不经意地开满了枝头,它象征秋天已无可取代。

一夜之间,千万个小花苞,争先开放;一夜之后,千万颗金色的繁星,缀满枝头;一日

之后,四季更替轮转的过程中,夏已挥手告别。无意的,你带来了秋;无意的,你香遍了整个校园;无意的,你洒下一地金黄。本以为是夜晚的骤风将你吹落,在我轻触枝条之时,你如细雨般轻舞飞扬,很香,也很好闻。我却心生怜惜之情,你落了,秋是否也即将逝去?你是否又在无意之中,传达出对秋的眷恋?来年秋天,你是否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告诉我秋来秋去。

这个秋天让我略略有些感伤,或许是因为那逝去的桂花香,告诉了我又一个秋的离去;或许是因为这是在这个校园度过的最后秋天;又或许是因为来年的我,无法再静静地驻足在这棵桂花树下话别深秋。

此刻,桂花的无用之处,便是最大的用处。它不仅用独特的方式告诉着我秋去秋回,岁

月更替;更在这片桂香中,用独特的方式为我留下了一份属于校园的甜美记忆。

桂花,来年待你语秋时。

思想向左,现实向右

高三(2)班沈薛阳

天空已经变得灰蒙蒙的,阴霾笼罩着大地。惨白的日光透过云隙,无力地洒落在枯黄的土地上,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甚至窒息的感觉,周边的世界已不再活力四射。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数学、天文,仿佛一切的发明都是物质的,功利的,精神已被人淡淡的遗忘,开始消亡,开始湮灭。

中国,这个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的国家,这个天朝上国的思想深入人心的国家。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之中,早已被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压倒在地。如一座大山,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赶超,是一个心中的梦,一个中国梦。于是,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就出现了,这种态势仿佛黄河的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赶英超美”、“勇往直前”。在这种心态之中,物质展露自身的獠牙,思想却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默默哭泣。

文学也逐渐没落,中国,开始了一场只有物质没有文化的噩耗。350亿的日消费量,在中国,绝不只是个双十一的奇迹,更不是一个令人惊诧的数字。在物质的海洋中,国人构建着心中的蓝图,想象着天下大同。而中国的年轻一代,抛弃文学,抛弃传统,跻身到报考热门专业的角逐中,投入到报考公务员争取高收入的热潮中。

文化思想慢慢远离,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思想与社会不再相濡以沫,不再携手同行,分道扬镳成了最终的宿命。思想向左现实向右,自此以后不再有交集。

社会之中现实残酷,八旬老太跌倒在地,有的不再是嘘寒问暖,而是冷漠以待;行人被撞于路,有的不再是上前搭救,而是调头离开。网络上,郭美美炫富;生活中,李天一坑爹。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一件件案例让人痛彻心扉,却没有人选择反省。中国,你到底是怎么啦?

思想是无用的,但是,现实的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无用的思想。它是精神支柱啊!没有了它,中华民族难以振兴;没有了它,中华民族难以昌盛。

是不是到了挥舞双手迎接思想,让“无用”登大雅之堂的时候了?

第二篇:作文“无用”题及例文20131031

作文审题指导及习作评点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指导

1、关键词:文学 苏格拉底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2、题目例举:①重拾敬畏之心

②文学之大用

③向往朝圣之路

……

3、立意之误区:把无用转化为有用……

三、同学习作例举:

夜里的母亲

高三⒄班 沈 佳

进入高三之后,日子就变得急促皮实起来,但比我更辛苦的,却是母亲。

放学回家后的流程不外乎晚餐与洗漱,在这之后,便要全身心地投入书桌那一块小小的空间里。秋冬的夜仿如轻盈却浓稠的黑雾,转眼间,便已浸蚀了整片天空。书桌前就是窗户,从窗口望出去,能看到对面的住宅楼里零星的光点,光点散发着单薄的亮,试图驱散一些夜的寒意。在这静谧清冷的夜里,一切都被笼罩在朦胧的轻绡中——除了我的母亲。

房门被轻巧地开启,有人踏着细碎的步,将一杯温水放在我的桌上,然后在屋中找了个地方坐下,静静地看着我的背影,热气从杯中袅娜地升起,在微冷的空气中纠缠缭绕,杯底晕开了一圈水渍,打湿一室寂静。“妈,我说过多少次了,不用来陪我,你去睡觉就好了!”“哎呀„„反正我睡不着嘛,正好可以陪陪你,给你倒杯水啊。”“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了,这么晚了怎么可能睡不着!而且你在这也没什么用啊,难道你在我这我就能思如泉涌下笔如神么?反而还会分散我的注意力,真是的,做这种没有用处的事还不如去睡觉吧,妈!”

也曾经这样多次地对母亲抱怨让她去睡觉,但母亲都执拗地留了下来。她觉得“哪怕帮不上忙但陪陪女儿总是好的”,我本以为今晚也会是一个固执的夜,却没想到母亲沉默了会儿,竟真的离开了屋子。我稍一愣神,但很快就被作业引回了注意力。妈妈这是想通了?无用之事本不值得花费精力,这样也好罢。

笔尖摩擦在纸上奏出的沙沙声跃入耳中,呼吸都仿佛吹出了声音。台灯的光亮闪烁了一下便暗沉了下来,想是电池没电了;我心下一惊,下意识地回头想呼唤母亲,可入眼的,却是空荡的屋,呼唤阻在喉间,如今只能将它咬碎,把“妈妈”放在唇齿间咀嚼。没有了平日里回头便能灌盈心间的安心,满室的沉谧突然就朝我压进,让人心悸不已。在这份慌乱中,我却突然醒悟,母亲至今的陪伴,怎能是无用的呢?是它给予我前行的勇气,让我不畏惧暗 意;是它点亮我信念的燃灯,让我温暖如春;是它坚韧我精神的壁瓦,鼓舞我步步登升。这“无用”却温馨的陪伴,竟是我最大的动力!

照亮这黑夜最光明的烛炬,正是母亲的陪伴与爱啊„„母亲的“无用”之举,却是最具力量的守护。

高三⒅班

余小燕

在水稻播种的时候,就和奶奶一起下田,纯粹地感受脚底接触泥土时的踏实感、厚重感;在水稻幼苗时,会和老爸一起去拔野草;在水稻收割的时候,会和爷爷一起去田里晃晃,然后坐在田埂聊天。

在别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件很无聊无用的事,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何必浪费这珍贵的时间,但这对我来说却是深切感受自己的最真实生活的一种方式,最朴素最简单却又是最美好,我不该舍弃。

上两个星期回家,在邻近村口的时候,感到空气中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一种乡村特有的气息,最自然也最直接,一下子就浸濡了我的身子,在身体内四处流窜,像一个熟识却好久未见的老朋友,紧紧地拥抱着我。我贪婪地吮吸着这股源于自然的香味,抬头望去,自家田里的稻穗在微风中像是大合唱,抬头、摇晃都是那么地和谐一致。我悄悄地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美妙的歌声。

这永远是一件惬意的事,当你脚踏厚实的土地,头上是蓝天白云映衬,身旁是稻穗相依,呼吸的是最新鲜的充满稻香的空气,一切烦恼都被稻香席卷丢在风中消散了,这难道不是释放自己很有用的途径吗?这难道不是贴近自然感受美的有用的途径吗?很多时候都不必太功利,只觉得学习工作赚钱才是有用的,不要为自己的虚荣而找借口,当你放下一颗浮躁的心,真正地去体验身边的生活中的美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人生难得的是清幽和朴素。

这世上无处不存在着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眼睛蒙上了一层利益色彩,均已“有用”“无用” 来称量时,自然就不能发现生活中最真的美了,因为早已忘记了走近真实的生活,没有生活,何来生活之美呢?

不走近乡村,就不会懂的什么叫弥漫着青草芳香的泥土,就不会熟悉什么是最怡人心脾的稻香;如果不放下自己的功利之心,就无法体会生活中的最美,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闻到来自最真实最质朴的世界的稻香芬芳。

大用无用

高三⒅班 张春晖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的极限是无,大用的极限是无用。

根据有用与无用之辨,事物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看似有用,实则无用。这方面空心萝卜是个极佳的例子,它最大的用处或许就是留与文人发发感慨——中看不中用啊。此其一。其二,看似有用,确实有用。此类无需赘言,多数事物皆有此属性。第三类亦是最高境界之看似无用,实有大用,这起码上升到艺术境界。谈及艺术,最大作用往往是陶冶情操,殊不知这只是其副产品。其最根本作用是提供一种诗意的途径,使人类能找到并叩开世界本质的大门。在本质上,艺术与其胞弟——科学不过是继承父亲哲学未竟的事业罢了。

在细谈“看似无用,实有大用”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个逻辑问题:不是因为其看似无用的对比,才使其有大用;而是其用之大,就像笼天的雨,覆盖了万物,却用润物无声而令我们感觉不到其大用,所以才看似无用。莫言在诺奖典礼上说的关于文学没什么用但其没用却正是其用处的一番话,通俗而含蓄地点出了作为唯一被纳入诺奖的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用之用。文学无法直接增加GDP,官员鲜有爱者;文学不能当饭吃,劳动者无暇也无心去接触。文学无实用,那么在“虚用”上呢?你说它能慰藉心灵,可这已被公认为音乐的专利;你说它能增识广闻,一套大百科就完美胜出;你说它能放松身心,还有比席梦思更合适的吗?谈到这里,“文学无用论”已经在你脑海中跃然升起了吧。

但倘无文学,浩繁文明何以传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意画面与美妙情感感动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使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学习文化,只为感受、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美。于是有一天,当他们要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时,墨汁便自然地流淌在早已铺开的宣纸上,于是美传承下来,文明便也传承下来。每当中秋,要表达对满月的美的情感时,一句古诗便自然地吟诵而出,这情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它是维系文明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都德的《最后一课》也告诫我们:只要文学存,民族便不亡。

因此,做你喜欢却无用的事吧,到你成功的那一天,就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这是有用的”。

四、文科班同学习作例举:

桂 花 落

高三(3)班 许赛飞

• 学校的桂花初开之时,淡淡清香夹杂在各种气味之中若隐若现。这个香味那么俏皮,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告诉你,桂花开了。桂花开了。香。好闻。就这样,桂花成了秋天的象征。它没有梅孤芳自赏的勇气,没有竹高耸入云的魄力,它只在不经意间暗示你它的存在,却开得那样不卑不亢。

身边的太多不经意,提醒着你很多。或许,桂花的存在,你早已漠不关心;或许,桂花的那阵清香,只是在某一时刻触碰到你;或许,你以为的秋天,只是日历上每天都会被翻过一页的九月十月十一月。而桂花,不经意地开满了枝头,它象征秋天已无可取代。

一夜之间,千万个小花苞,争先开放;一夜之后,千万颗金色的繁星,缀满枝头;一日之后,四季更替轮转的过程中,夏已挥手告别。无意的,你带来了秋;无意的,你香遍了整个校园;无意的,你洒下一地金黄。本以为是夜晚的骤风将你吹落,在我轻触枝条之时,你如细雨般轻舞飞扬,很香,也很好闻。我却心生怜惜之情,你落了,秋是否也即将逝去?你是否又在无意之中,传达出对秋的眷恋?来年秋天,你是否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告诉我秋来秋去。

这个秋天让我略略有些感伤,或许是因为那逝去的桂花香,告诉了我又一个秋的离去;或许是因为这是在这个校园度过的最后秋天;又或许是因为来年的我,无法再静静地驻足在这棵桂花树下话别深秋。

此刻,桂花的无用之处,便是最大的用处。它不仅用独特的方式告诉着我秋去秋回,岁月更替;更在这片桂香中,用独特的方式为我留下了一份属于校园的甜美记忆。桂花,来年待你语秋时。

思想向左,现实向右

高三(2)班

沈薛阳

天空已经变得灰蒙蒙的,阴霾笼罩着大地。惨白的日光透过云隙,无力地洒落在枯黄的土地上,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甚至窒息的感觉,周边的世界已不再活力四射。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数学、天文,仿佛一切的发明都是物质的,功利的,精神已被人淡淡的遗忘,开始消亡,开始湮灭。

中国,这个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的国家,这个天朝上国的思想深入人心的国家。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之中,早已被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压倒在地。如一座大山,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赶超,是一个心中的梦,一个中国梦。于是,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就出现了,这种态势仿佛黄河的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赶英超美”、“勇往直前”。在这种心态之中,物质展露自身的獠牙,思想却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默默哭泣。

文学也逐渐没落,中国,开始了一场只有物质没有文化的噩耗。350亿的日消费量,在中国,绝不只是个双十一的奇迹,更不是一个令人惊诧的数字。在物质的海洋中,国人构建着心中的蓝图,想象着天下大同。而中国的年轻一代,抛弃文学,抛弃传统,跻身到报考热门专业的角逐中,投入到报考公务员争取高收入的热潮中。

文化思想慢慢远离,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思想与社会不再相濡以沫,不再携手同行,分道扬镳成了最终的宿命。思想向左现实向右,自此以后不再有交集。

社会之中现实残酷,八旬老太跌倒在地,有的不再是嘘寒问暖,而是冷漠以待;行人被撞于路,有的不再是上前搭救,而是调头离开。网络上,郭美美炫富;生活中,李天一坑爹。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一件件案例让人痛彻心扉,却没有人选择反省。中国,你到底是怎么啦?

思想是无用的,但是,现实的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无用的思想。它是精神支柱啊!没有了它,中华民族难以振兴;没有了它,中华民族难以昌盛。

是不是到了挥舞双手迎接思想,让“无用”登大雅之堂的时候了?

第三篇:读书是否无用作文

读书是否无用作文

9月1日,是许多大学开学的日子。在新生忙着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19岁的玲玲出生在川北农村,父母和所有的亲戚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5年前,只读完小学的父母觉得成都是大城市,好赚钱,便带着玲玲和弟弟举家搬到了成都,在槐树店路附近全款买了套房,还买了个小铺面,做着小生意。“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玲玲说,父亲反对主要是认为上大学没什么用。去年,玲玲考上了三本,她觉得不理想,决定复读,与父亲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谈判”之后,得到了父亲的同意。

复读一年,她终于考上自己中意的成都某高校本科。然而,父亲再次反对她读大学。他认为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可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拿去做首付买房子,或者开个店做生意都比上大学合算。而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个工作每个月就两三千元,得四五年才能赚回这16万。玲玲却不这么想,她认为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不想成为只会做小生意的人,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摘自2013年9月1日《成都商报》,有删改)观点

一、知识就是力量

读书是否无用,不在于是否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赚到更多的钱,重要的是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也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知识是通过读书和学习获得的。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目光短浅的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其实读书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可以提高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要想在社会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认真读书、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二、应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

作为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

由于年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是难免的。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逐渐长大,学会了独立思考,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也日渐成熟,所以,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家长都应该大力支持,不能横加阻拦,要学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三、读书的价值是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 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将来有好的前程,也不仅仅是为了升官发财。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功利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中,一切东西都去用金钱衡量,即使提升自身素质的读书也要看划不划算。有些人把读书当成了改变命运的途径,这就使读书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其实,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完善自我。时文链接

不读大学等同于“读书无用”吗 杨耕身

离9月7日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玲玲(化名)依然无法改变父亲的决定。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玲玲父亲反对女儿读大学,一是认为这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4年至少赚8万,加上支付的上大学费用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二是不想让女儿受伤——如果女儿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她肯定会觉得很痛苦,他不想让女儿“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原点”。

同样作为即将报到的大学新生的父亲,我希望玲玲能够如愿进入她心仪已久的大学校园。我的理由很简单:其一,对孩子而言,这是她愿意做的事情;其二,我固执地认为,大学仍旧是目前看来最适宜于学习的场所,换言之,尽管学习是伴随终身的事情,但大学期间的学习无疑是不可替代的训练、经验或记忆;其三,尽管我从来不迷信所谓“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如果没有知识,或许我们将蒙昧得连命运是什么都无从得知。尽管如此,但我并不试图以此来说服玲玲的父亲放弃他的“道理”。

实用或现实主义作为读书的一种定位或目标,实在谈不上大错,而这是玲玲父亲全部的道理所在。在玲玲与其父亲的僵持过程中,或许最终仍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我仍旧希望玲玲能够如愿。她应当有选择的权利,而且国家应当有相应的机制,以保障玲玲们的入学权利。如果能够这样,那么此事无疑能有一个最好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仍必须直面一个问题:不读大学等同于“读书无用”吗?在玲玲事件中,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1万多名网友在参与大成网专题调查投票时,“71网友赞成不读”。

一方面,不读大学显然不能等同于“读书无用”,毕竟玲玲已完成高中学业,这是需要舆论厘清的。而另一方面,我之所以一直对所谓的网络民调保持本能的警惕,正是因为一些调查本身的似是而非,结论的模棱两可。在玲玲上大学这件事上,真的有逾七成网民站在玲玲的父亲一边吗?当我点开大成网的调查,发现该调查仅提供了三种选择:一,赞同,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二,不赞同,多读书受益无穷;三,在哪里都可以学习,看自己。但我想知道的是,其中“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是对上大学的反对吗?而“在哪里都可以学习”可作为对在大学学习的不同意见吗?然而相关报道径自将此两条目的投票,视为对玲玲不读大学的支持。这无疑是充满误导以及让人遗憾的结果。

我们今天的大学不论是体制还是教育本身,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总觉得,可怕的不是玲玲父亲对“读书无用论”执拗的认识,而是某种舆情不明所以的推波助澜。在谈到“读书无用”的问题时,有人同样引用另一个来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6月上万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但这可以拿来作为“读书无用论”的证据吗?事实上,论者往往主动地忽略那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比如在中青报的调查中,尽管34.7的人后悔上大学,但是当问到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时,其中60.1的人表示仍然会选择上大学。

玲玲们或许不一定非得上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无用”。如果说承认现行大学教育存在许多有待改良的地方,仍不失为对大学教育的一种期待,那么警惕“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则是因为它根本是一种反智主义的动向。无疑,这种反智情绪,不应当得到散播。

第四篇:作文:有用与无用(范文模版)

作文:有用于无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构思点拨】

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以为金钱可以实现现代化;后来发现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核心技术;现在我们又发现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我们依然实现不了现代化。【写作范文】

有用与无用

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无用之用

庄子道: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相较于有用之用的物质性和利益性,无用之用则过于虚弱了。

人们从切身利益出发,以是否带来实际价值为标准来判断事物的有用或无用。笔可以用来写字,自是有用之物,花,似乎只能悦目赏心,算得上是无用之物。中国老农认为养花是有钱人的玩意,是件奢侈事。他们没有看到花的无用之用:花作为一个大的概念范畴,关乎生物圈的稳定性,没有花,生物多样性将严重锐减。花虽不能带来物质上的直接利益,却一点点改变我们的心情,美化我们的生活。

可以说,无用之用在被人们忽视的角度散发着它们特殊的幽香,这些香气,丝丝缕缕,迷散人呼吸的空气中,真正地与人类相帖相依,也因此容易被忽视。

无用之用是透明的,看不见的,它们的价值只有在“假设不存在的情况下”方能体现。正如庄子对子所说的,大地对人类有用的部分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由此推之,大地是无用之用的,可若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部挖掉,直挖到黄泉,那么人类岂不成了孤岛,我们又该如何诗意地行走,自由地生活。人类生活的金字塔上,基座是无用之用,越往上有用之用愈加显著,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中一步一步向上走,也渐渐淡忘了那基座上的无用之用,并对之嗤之以鼻,却没有想过若基座不存在了,人岂不摔得粉身碎骨。

历史证明忽视无用之用就像一天天在积累着病毒,这些病毒终将毁掉人类一切华丽的美梦。长久以来,我们过于重视GDF的增长,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忘了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围湖造田,砍树造屋,今天我们也尝到了相应的恶果,各种极端天气的爆发一天天加剧人们心里的恐惧。令人欣慰的是,中学课本上终于出现了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我们知道潜在价值在于其直接价值,即有用之用。

若有用之用是璀璨的宝石,无用之用就是蒙尘的珍珠,宝石的闪亮固然炫目,珍珠温润的内蕴才最贴近生活本身。

第五篇:成功例子--------------无用

1、优秀青年教师李有翔个人成长经历

1999年我从南京师范专科学校电化教育专业毕业,被分配至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原名:南京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六年。2005年9月,很荣幸的被评为南京市第五届优秀青年教师。回顾一下几年来的成长过程,与大家共勉。作为一名电化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小学,刚工作的前两年,教过除了音乐以外所

有的小学科。直到2000年,省市都有文件对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有了要求,校长对这学科

很重视,自筹资金改造了机房,后来又新建了一个机房。我才开始担任四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区里也渐渐有了信息技术的教研活动,当我们区教研员问谁愿意执教公开课的时候,我第一个报了名。当时想法非常简单,我就觉得我当了近两年老师,到底能不能上好一节课

自己都不知道,想试试看。就这样我执教了我们区历史上第一节信息技术研讨课。对我个人

而言,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心里没有底,非常的紧张,为了能把课上好,只好一遍又一

遍的磨课,先请校内其它学科的老教师帮着备课,再请学校领导听试讲,再让教研员帮着听

课,连续几周都是在这种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中渡过,现在想想正是因为这一遍又一遍的磨课,对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有了这第一节,后面就有第二节,6年来我执教的各

级研讨课共有10节。通过不断的磨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只关注技能的传授,到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力求创造完美无缺的课堂效果,到让课堂成为学生发

展的天地。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能有这么多执教公开课的机会,要特别感谢我们区教研员姚卫东老师,从2002年起,他

就一直坚持双周在本区搞教研活动,从不间断。为了让我们这些又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电教

员的学校“忙人”能来参加活动,姚老师帮我们顶住了很多来自学校的压力。同时姚老师也

积极帮我们争取执教市级公开课的机会,我们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能获得开设市级研讨课的机会。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通过不断参与教学研究,经历了从不知道什么是好课到主动研究怎样能把课上的更好这样一个过程。每次上完研讨课自己都觉得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2003年,经过姚老师的推荐,我有很荣幸的加入了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研中心组,作为中心组成员,有机会从市教研员那里领会最新的精神、获取最新的信息,有机会向中心组内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有机会去听一些老师的试讲,感觉对自己的提高特别有帮助。陈平老师对我也特别关心,也曾经专门找我谈过心,为我的发展指明方向。在中心组的工作上,陈老师放手让我们实践,把很多重要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给我们。在中心组,我有机会去听全市各区县老师的教研课(包括试讲),有机会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工作,有机会加入到南京信息技术教育讲师团,给南京市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参与到这样一些工作中,就要求自己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得扎扎实实进行实践。我发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的欠缺。为弥补这一不足,我曾经为一个讲座中知识点的定义在网上搜索了几百页的相关资料,仔细研究,曾经到利用周末时间到书城,在很少有人问津的教育理论书籍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工作锻炼,感觉自己的收获特别多。特别是去听一些老师的试讲,虽然自己课也不是上的多么出色,还跑去对别人的课指手画脚,现在想来挺汗颜的。不过,我是抱着一颗很真诚的心,属于那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就算言语上有得罪,想必大家也能谅解。这种听课,和参加普通的教研活动不太一样,在听

课过程中,要听、要记,关键还要想。既能吸取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注意发现不足(其实平时参加教研活动也应该这样,但是往往做的还不到位)。

通过这些活动的磨练,2004年9月,我被评为建邺区第三届学科教学带头人,2004年底参加南京市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

2005年,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工作。从教材方案的制定,到具体每一课的创作,从教材方案的调整到自己负责部分教材的审定。使自己能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认识了信息技术教学。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觉得特别幸运的是从校长到区、市教研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争取从每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益。认真做好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一定能有所有所发展。

2、我叫李先洪,于1999年毕业于成都师范学校,被分配到同安小学校工作至今。

第一年是在村小任教一年级,班里只有22个孩子,但课程却很多,语文、数学、思品、体育,且担任班主任,每天只有一节空堂时间,感觉很累。当看到“老教师们的尽心尽职”,当想到毕业时的憧憬,当看到孩子们的快乐,知识的积累时,我坚持了下来。每天在不停地忙碌着,当教学遇到困难时,就请教前辈,并做好教学反思,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坚持了一学年,所教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平时的工作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由于工作上的努力,获得的成绩,和学校撤并,第二学年我便调至中心校。来到这个“大家庭”,压力更大了,学校的管理更严了,虽只教一个班的语文,带班主任工作,但班额增大,却感觉更累了。只有尽快适应班级,适应学校,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此我认真学习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积极询问前辈,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我很快的适应了中心校的管理。

可新的问题是如何搞好教学,而这一年又是“注提”实验,只有边学边教,学习前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实验方法。

在课余,我认真学习“实验”的要求,实验方法,实验措施,在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我积极参加学习区“注提”实验讲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认真听取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地反思、总结,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还积极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课,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成长。

除了勤学实践,还有就是实干。“注提”实验要求拼音直呼,每分钟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为此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是必须要有所保证的。除了课堂上的叫,还有课后的辅导。因为要求高,所以每天不过关的学生也多,卡片不够用,我就写了不少的卡片,叫过关学生教,自己也亲自教,中午,下午放学,不断地辅导,训练,那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着实累人,不过“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努力,全班学生顺利通过了学校的测试,使本班的实验,我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拼音教学的顺利,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教学成绩,让我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我的进取心。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教学环节。

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我要求严格。

1、要学会整理书包,学习用具,给书包好书皮,作业本填好每一栏,2、是书写,每天坚持书写字帖,做到工整书写,作业本整洁,不乱涂乱画,3、做好课前预习,勾出生子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并要求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4、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5、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6、做完作业检查的习惯,7、写日记的习惯,8、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

在教学方面,我更加严谨。

抓住课改之风,我认真学习课改理念,课改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听取专家讲座,吸取经验,改变自己落后的教学模式,努力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了解本班学生的基础上,我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充分发掘教材因素,备好课,课堂上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课改的经验,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自我探究学习等教学,以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课后做好反思总结,认真辅导,批改作业,充分利用

好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正是课改让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业绩也凸显了出来,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作为班主任,我关心每一位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关爱下快乐地学习,成长。我积极与家长们交流谈心,与他们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得到他们的支持,有利于我开展好班主任工作。

闲暇之余,我认真学习课改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反思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先后有多篇论文获奖。

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学历提升,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通过自学,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参加了汉语言本科学历进修,也已顺利毕业。

现在我还在教师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前面的路还很长,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我努力使自己由工作型教师转变为学习型教师,在教科研道路上有所成就。下面是我的教学成果和荣誉:

2002年3月 论文《三结合促进农村拼音教学》区二等奖,市教育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三等奖

2002年10月 论文《浅谈师爱的传递方法》市三等奖

2003年9月 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省三等奖

2004年12月 论文《浅谈“注提”实验教改中的错别字问题》市三等奖 2005年10月 论文《善意的谎言》区二等奖,“三话育人”课题二等奖 2007年3月论文《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探微》市三等奖 成都市“十五”课题“三话育人”课题一等奖

2007年12月 论文《浅谈课堂教师的提问》区三等奖

2008年9月论文《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省二等奖

2009年7月 论文《刍议农村小学生听的能力培养》市二等奖

2003年11月 “三话育人”课题第一届赛课二等奖

2005年10月 区课堂大赛二等奖

2003年4月 同安街办“优秀团员”

2003年9月 同安街办“优秀教师”

2003年11月 区“注提实验”“先进教师”

2005年4月 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006年9月10日 同安街办“先进教师”

2007年9月 同安街办“优秀教师”

2007年区第二届骨干教师

下载作文“无用”题及例文2013103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无用”题及例文2013103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相思无用[推荐五篇]

    作者:小怜(xiaokedou@371.net) 夜已深沉,深秋的冷雨仍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独坐在窗前,看雨珠在窗台上跳跃,仿佛一群不知忧愁的小精灵在欢快的舞着。玻璃窗上渐渐起雾,朦胧了......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 (1) 初二学生家长鲍先生说:“中小学课本中能不能少些无用......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2(共5则)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范文一篇 作文材料—— 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其实读一些“......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的分析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学......

    “二战最伟大工程”几乎无用?

    “二战最伟大工程”几乎无用 图注:史迪威公路上运输物资的卡车 一、丘吉尔、陈纳德反对修筑中印公路,主张提高驼峰航线的运输量 如《短史记》第172期所述,在日军发动空前规模的......

    多读无用之书

    多读无用之书——与陈平原教授对话 时间:2012年8月17日 作者:吴永熹 来源:新京报 关键词: 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 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作家王安忆......

    多读“无用”之书

    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 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 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复旦的同学提出三个嘱附,希望他们“不要尽想着有用”、......

    浅谈哲学的无用之用

    浅谈哲学的无用之用概要:哲学是非实用的学科,但哲学到底还是有用的。学哲学,是使人能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一种人。儒家、道家和佛家是中国思想的三个主流,它们共同陶冶了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