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作业】《无用之学》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8:1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基作业】《无用之学》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基作业】《无用之学》读后感》。

第一篇:【马基作业】《无用之学》读后感

《无用之学》读后感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07计算机大类3班0723110120

--邓远飞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当然,也感受到了他的学术水平。这次,我有幸接触到这位作者的作品--《无用之学》,从而大概地了解了一下周国平。

读完周国平的《无用之学》。前个周从图书馆借的,但是,直到最近才完全把它看完。周国平很喜欢尼采,他大致梳理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尤其是日神、酒神学说。按周的说法,诗是宣泄,而哲学是思考。这两种方式用来释放内在的力量。

《无用之学》这本书分为四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哲学的魅力、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哲学的魅力、哲学与随感录、哲学世界的闲人、哲人隐语、智慧的诞生、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哲学的命运、哲学与精神生活、哲学与时代;尼采散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前言、阮籍与尼采、新版尼采全集的诞生、一位哲学家的诗、尼采美学概观、《偶像的黄昏》译序、翻译尼采作品有感;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世界究竟是什么?、能问“世界究

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吗?、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在空间上有没有边界?、时间之谜、因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自然有没有一个目的?、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什么是自由意志?、感觉可靠吗?、存在就是被感知吗?等详细内容。

由于是第一次完完全全地看学术性的哲学书,所以,很多东西虽然看了书,但是,仍然还是不懂。也许哲学可能就像我个人认为一样,它是玄之又玄的。一个人要在哲学方面自知其无知,前提是他已经有了寻求世界和人生之根底的热望。而他之所以有这寻根究底的热望,必定对于人生之缺乏根底已经感到了强烈的不安。仔细分析起来,他又必定是在意识到人生缺陷的同时即已意识到此缺陷乃是不可克服的根本性质的缺陷,否则他就不至于如此不安了。所以,智慧从觉醒之日起就包含着绝望。我就是本着这种想法想坚持看完这本书的。我想问题没有哲学家们那么深入以及考虑多方面情况,所以,很多事情可能我说的是错误的,但是,我只是讲出我的观点而已。生命本没有意义,只是在我们诞生以后,才开始为它寻找意义。或者说:生命的意义即在于为生命寻找意义,使生命更具有价值,让人生更加丰富和充实。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信仰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正宗的”或者“不正宗的”。信仰的确是人生的终极关怀,是生命意义之根本。然而,生命本没有意义,只是在生命诞生以后我们才开始为它寻找一种意义。所以信仰是自己找到的,不是从别人那里习得的更不是别人给的。

唯心是片面的,唯物也是片面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宇宙世界的本质。这个世界统一于物质和意识,而不是其中某一个。物质世界是有形的,而意识世界是无形的,宇宙即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如阴阳、如生死、如虚实、如南北磁极、如微观世界和宏干枯的种子,等待生命契机的来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活着,我们还活着。

睡着了会做梦,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正常人都能分清梦和真实,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如果有谁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继续把自己当作蝴蝶,张开双臂整天在花丛间作飞舞状。然而,两千多年的时候,就有个名叫庄周的人做过这种事情。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是很不可靠的,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想梦一样的假象。

从这,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存在就是被感知”是错误的了。但是,我曾经跟宿友讨论过,我们中国不是有句话叫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也就是说,你的梦未必不是真的,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或者是按照你心里所想的而发展的。也就是,存在可能是被感知的。

当书还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被弄糊涂了,当我接着往下去看的时候,不仅弄懂了,而且,也很好的解决了我跟宿友的讨论。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贝克莱提出的一个很有名的命题。为了弄清这个命题的意思,书中曾举过一个 贝克莱的对话,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这里就不重复了。通过那个对话,有人就说了:尽管我们无法离开被感知设想存在,但这不能证明存在和被感知是一回事。一个东西首先要存在,然后才能被感知。一个苹果的存在是因,它的被感知是果,两者不可混为一谈。不过贝主教会追问你所说的“存在”究竟是什么意思?当你谈这只苹果“存在”时,在你的心灵里岂不是出现了这只苹果的形状、颜色、香味等。所谓“存在”不过是它的可被感知的性质的集合,这些性质不过是在你心灵中的出现。因而也就是指它的被感知,那么,它的“存在”和它的被感知岂不是一回事,何谈什么因果呢?仔细想想,所谓“唯心主义”是否真正体现了人类的谦虚?

对于我来说,看似无用的哲学是非常有用的,“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哲学之用体现在生活的不经意之间,我们很少能够感受到,因为我们经常会误认为哲学是玄之又玄的,所以,没有完全感觉到哲学在生活中的有用。看完《无用之用》,我虽说不是全部懂,但是,我想,看总比没有看过的好吧。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

第二篇:【马基作业】《无用之学》的读后感

《无用之学》的读后感

班级:计算机07级1班姓名:彭思惠学号:0723110056

在老师给的书目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无用之学》这本书,刚开始是因为好奇,所以找了几个与我一样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研读讨论。

上网寻找发现,原来《无用之学》的作者是周国平,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这更燃起我读这本书的兴趣,细看这本书,一共分为四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哲学的魅力、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哲学的魅力、哲学与随感录、哲学世界的闲人、哲人隐语、智慧的诞生、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哲学的命运、哲学与精神生活、哲学与时代;尼采散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前言、阮籍与尼采、新版尼采全集的诞生、一位哲学家的诗、尼采美学概观、《偶像的黄昏》译序、翻译尼采作品有感;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世界究竟是什么?、能问“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吗?、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在空间上有没有边界?、时间之谜、因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自然有没有一个目的?、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什么是自由意志?、感觉可靠吗?、存在就是被感知吗?

“哲学是一切学科中最没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那么,哲学与生活竟然毫无关系吗?我的回答是:哲学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统领全本书很经典的一句话。从高中开始学哲学,一直只知道哲学只是爱智慧,哲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最准确的定义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无用之学》的“哲学是一切学科中最没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那么,哲学与生活竟然毫无关系吗?我的回答是:哲学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细想,感觉这与我们的生活似乎真的很有关系,周围都存在哲学,就算是看到一个很简单的东西都可以联想到他的一些存在规律,就好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哲学难题。

其实在《无用之学》很多句子都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以下是我自己认为很值得品味的句子:

“一个人要在哲学方面自知其无知,前提是他已经有了寻求世界和人生之根底的热望。而他之所以有这寻根究底的热望,必定对于人生之缺乏根底已经感到了强烈的不安。仔细分析起来,他又必定是在意识到人生缺陷的同时即已意识到此缺陷乃是不可克服的根本性质的缺陷,否则他就不至于如此不安了。所以,智慧从觉醒之日起就包含着绝望。”

这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因为要认识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当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却只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他们对于形而上学问题有独立的思考,而他们思考的结果却要让从不思考这类问题的民众来表决,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民主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哲学家却总是少数,确切地说,总是天地间独此一人,所需要的恰恰是不服从多数也无需多数来服从他的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是一种超越于民主和专制之政治范畴的精神自由。对于哲学家来说,不存在最好的制度,只存在最好的机遇,即一种权力对他的哲学活动不加干预,至

于这权力是王权还是民权好像并不重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哲学家,只是在不同的方面,不管我们地位的高低。

一些很经典的话:

“天才的痛苦是“一种非个人的,超个人的,面向一切民族、人类、全部文化以及一切受苦之存在的感觉”。”

“没有开端意味着世界在到达今天的状态之前,已经走过了无限的路程,而无限的路程也就是走不完的路程,世界怎么能把这走不完的路程走完呢?”

“其实上帝创世说的真正含义是,我们可以理解的这个世界是必须有一个开端的,在此之前的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永恒,我们不该去追问,“上帝”便是标志这个神秘的永恒的一个名字。”

“对于个体来说,个体的解体是最高的痛苦,然而由这痛苦却解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源,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的快乐。所以,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

“日神精神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执著人生,后者超脱人生,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与日神精神相比,酒神精神更具有形而上学性质,且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若问何为智慧,我发现古希腊哲人们往往会反过来断定自足即智慧。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自觉限制对外物的需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人已被神遗弃,全能和不朽均成为梦想,惟在无待外物而获自由这一点上尚可与神相攀。苏格拉底说得简明扼要:“一无所需最像神。””

“当代宇宙学家提出了一个关于宇宙开端的令人震惊的假说,按照这个假说,发生在大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是宇宙的开端。不过,对这一假说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去读一读当代最权威的宇宙学家霍金写的《时间简史》,他在这本书里清楚地告诉我们,之所以把“大爆炸”看做宇宙的开端,仅仅是因为“大爆炸”彻底消灭了在它之前可能发生过的一切时间的痕迹,使它们对我们而言永远失去了任何可观测的效果。所以,严格地说,即使发生过“大爆炸”,它也不是宇宙的开端,而只是我们可能观测到的这一段宇宙历史的开端。”

其实这本书确实很值得细读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很有哲理的话语,有些值得我们用很多时间去体会,也许有些人就是用他的一生去体会一句的真正意义!现在我可以很自豪的回答一个问题“哲学是一切学科中最没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那么,哲学与生活竟然毫无关系吗?”,哲学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篇:【马基作业】《方与圆》读后感

《方与圆》读后感

班级:07城市规划

姓名:吴华斌

学号:071603001

4小时候爸妈就对我说: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却也是最难学的。

很小的时候我就接触了《方与圆》这本书,当时并没有仔细的去读,只是很喜欢去读那些案例故事,觉得很有趣,很生动,其中有一个例子我记得特别——当你去跟别人借钱,如果你想借50元,就跟他说借100元,成功的机会会大得多的!很有趣的人间现象啊!

《方与圆》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我想,人生就如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意与这种人打交道呢?这种人自然也是人生的失败者。正是如此,我认同作者丁远峙的观点:做人就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也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您见过清朝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铜钱所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要外圆内方。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很精妙啊!

“方是做人之本”我们从小在家庭学校受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可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却发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纯真的梦想开始在现实无情的墙壁前碰得粉碎,于是我们犹疑彷徨,怀疑我们接受的思想,怀疑做人之方是不是一种傻气,实质上“方”的确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那些人物无不具有“方”之灵魂,武侠小说之所以倍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歌颂了一种侠义精神,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方”之灵魂的人,有悖于社会论理,只会遭到大众的唾弃,永远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功,但人仅仅依靠主是不够的,还需要圆的包裹,需要掌握为人处事,有效说话等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圆”是处事之道。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关建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以后,人们普遍意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举一个例子,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不一定会帮助你,但如果你换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我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就会高高兴兴地来帮你剪花,同一件事,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当老板,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

一个人失去金钱,损失甚少;一个人丧失健康,损失甚多;一个人失去勇气,则失去一切。

成功,是否真的很遥远呢?我看这个答案是见仁见智吧。

书中有提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过研究,全美国有百分之八十的财产掌握在少数的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而另外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却只拥有百分之二十的财产,如果今天把他们全部打散,所有财产平均分配的话,经过一段时日之后,还是会回复成原本的情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少数百分之二十的人把握了成功的秘诀。而他们把握住的秘诀是什么呢?知识,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影响成功的重点是取决于知识,但是他们这些人看的更远,他们不但看见了知识他们更把握得是「如何运用知识」。这个是我们现代的教育所缺少的,而他们看见了所以他们自然成为成功的一员。而这就是能力(方)的重要;而美国一位著名的人际关系专家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有百分之十五是他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际、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表达方式的取决与应用就必须看你的外交技巧(圆)了。

成功,是否真的遥远呢?只要把握住方与圆,他与你的距离又更靠近了一大步了。

通过阅读,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人性,把握人性的弱点,帮助我树立信心,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正像书中所言,刻意改变自己去掌握某种技巧,是永远无法取得成功的,而优秀的品质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对着镜子的时候多一些微笑,那么你看到是就是一个自信的,快乐的,充满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方乃人的本性,而圆乃人之处事。人的本性是个轨迹,百年不变,甚至是千年不变的轨迹,圆呢?它完整透露出成与败的前提基础。人要成功就要会处事,比如会创新、会广交朋友,但你不能带某种利益去处事,那你就彻底越轨无法回头了。圆只是方轨迹上的润滑剂,使人成功之快,品质提升之快,不再是所谓的做作了。

每个伟人的历史让后人读得不厌其烦,正是因为他们各自的方与圆各得其所,让人深得其益。所以后人是越来越精明。现代人都知道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当然这只是对中国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在我们下层百姓眼里中国腐败,但中国腐败是一个整体,其中某一分子是局部。所以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洁身自好,走向振国强民的道路。有时我觉得我处事过方了,因而我常保持沉默,我确信真理就在眼前,无需辩解。然而我不让他人下不台,在他人眼前是我过圆的表现,我无奈以笑至之。

读了《方与圆》的前言,略有所感,愿我能领悟得体,以后处事能得体。多多是倾听他人的意见,创出自己的天地,不畏权利,排除万难,端正自己。

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方与圆》,你肯定大有所获!!

第四篇:【马基作业】《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

机电学院 07机械1班

0715060038**炜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邓小平同志曾经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对《实践论》的研读,我联想到其实自己对部门的管理,特别是对干事的培养以及干事们平时的表现是和社会发展中所应遵

循的规律事是一样的,即认识和实践

其实在开始管理一个部门的时候也犯过很多的错误,比如会只看到干事的表面,而没有真正的去了解每一个人,只是对他们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而没有上升到理性上去。只是以他们的外表和平时做事情去看待他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每个人,去发现每个干事优秀的方面,精彩的方面。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通过心智的逐渐成熟和对辩证唯物认识论的逐步了解,我不断的调整对部门的管理策略,同时也调整自己的状态,尝试着很多的方案,不合适的逐步该进,合适的留下来,逐步的完善,以得到一个更适合对我们部门干事的培养以及管理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干事们真正做到打成一片,到了什么都说的地步,我才逐渐的了解到每个人的专长和优秀的方面,知道了每个人的精彩,这样也方便了我对干事的管理与培养。同时在对培养与管理方案的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不怕错误,每个错误过后,我们会一起找出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那样我们才有了逐步的完善,同时在那个过程中,大家也做到了互相了解,增强之间的友谊,也增强了部门的凝聚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这样我才了解到原来实践是这么重要与有效。

在部门干事平常的做事与自我锻炼中我更加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发言和做事中,有些干事是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怕丢脸,而不敢去做,不敢去发言;而另一些人是因为感觉什么都会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已经很好了,并不需要那样的机会去锻炼。但是我现在却发现这两种人在部门一年却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也并没有成长多少。但是那些原来有些胆小和不自信的,平时注重自己的锻炼,虽然平时做事和发言中也闹了很多的笑话,做了很多的错事,但是他们却一再的坚持,不放过每次可以提升自己哦机会,锻炼自己。现在他们已经很成熟了,发言的时候也可以侃侃而谈了。

其中一些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实践,错过了验证一些事情的机会。在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就错失了第一步,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接触,怎么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哪。还有一些人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了,不用再去实践,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光景。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更看轻实践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斯大林说得好:“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想要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我的另一些干事在平时的在工作和发言中就不怕出错,出丑,很注意锻炼自己,也懂的很多事都付诸实践,同时在平时中我也会给他们很多机会,不在乎他们犯太多的错误,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在一次次的错误中学到东西,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成长,我想我也是遵循了实践的科学规律的。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即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都更好的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致能更好的完善自己。这就是我对实践论的感悟。

第五篇:【马基作业】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0723110094李亮07计2

我觉得接触了一种文化或观点,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被它染色了。然而染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后,我们很难分辨出对自己重要的颜色。也许是为了避免这种彷徨显露出来,生活和思维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模式,就是所谓的大众化。走大众普遍的行为方式,得到大众普遍得到的利益。我们很难说满足,又容易安于现状。

看村上春树的书,不如说是看一种独特思维模式….或许我这么看着,突然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眼睛圆鼓鼓的,她就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起打滚好么?”……村上春树的书就是这么让人突兀,而且充溢着古典和浪漫,幽雅和恬静。许许多多的对白,看似理所当然却又不可思议。其实,我们也原有这种想法,但是想法出来前,就被模式包装了,包装的太快,以致我们都无法发现曾经有这样一种想法。然而,村上春树的书就这样去掉了大部分的包装,让人看着似曾相似。

说回挪威的森林这本书。

主角渡最先而最好的朋友木月。木月的死看上去是个谜,但一直被提醒的似乎他的离去是个必然和迟早。

如果对于死去的人的感情太过沉重,那么于生者只会是身体的完好,精神的腐蚀,就像直子,她永远活在对木月的爱下“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了灵魂。不能做坚韧 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如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刻骨铭心的爱如何释怀呢?

绿子,一个热情似火的女生,邂逅渡后,明知渡喜欢着另一个人,仍毫不犹豫的走进他的生命,后来在主角迷失着放弃她的时候又毫不犹豫的离开了。

毫无选择地,渡边爱上最好的,唯一的朋友的恋人.爱她,在爱与痛的边缘挣扎,毫无选择.如果撒哈拉能长出森林,那么他就可以选择和她长相守.可是,它能长出森林吗?它终是由一粒粒沙石堆成的漠.所以,不可选择.木月不可选择地死在自家的车库 里;直子不可选择地死在隐忍下,死在伤痕累累的记忆断章里,死在孤独的期盼里,死在棋盘的绝望里.玲子不可选择地活在记忆的伤痕里,活在逝去的青葱岁月 里.我们可以选择吗?如果世上没有飞扬的尘埃,我就肆无忌惮地可以选择.可是世上没有尘埃吗?看到那心了吗?蒙上了灰尘擦也擦不掉.原来心也可以蒙上灰还有哪里没有尘埃?所以至今我不可选择地活在我虚妄的痛楚里.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时间的跑道上又有谁能赛过生老病死?木月没有,直子没有,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的知识须臾,死者永远埋在地里.时间哗啦啦流淌,流过我们憧憬的花园.一回首,我们就错过,错过心花怒放的季节.错过一时也就错过一生.渡边错过直子,直子也错过渡边.原来,错过是相互的.我们彼此错过.抑或,错过是凄美的畅想,留下狭小的空间让心停留.沐浴,穿过爱情的活差.可是,我们就那么傻,明知道河的两岸无法相连,却心甘情愿站成两岸,纵使被河道凿开,对峙,却不曾分离.是的,无法抗拒.他们都无法抗拒.可依然错过,为什么?

如果爱情会终止,那么它当初还是爱情吗?如果它真的是爱情为什么不能继续呢?

或许,这就是宿命.冥冥中一切早已注定.他的生命中注定没有她,她的生命中注定错过他.直子死了,绿子留下了.在最后的最后他放弃她了,在哪里也不是的处所呼唤另一个她了.在不是最后的最后,我们终会消失在彼此的视线中.37岁的我端倾盆大雨在波747客机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夹雨云层,俯身向汉堡

机场降落。11月砭人肌肤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 片阴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呆然垂向地面的候机楼上的旗,以及BMW广告板等的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佛兰德派抑郁画幅的背景一般。罢了罢了,又是德 国,我想。

飞机刚一着陆,禁烟字样的显示牌攸然消失,天花板扩音器中低声传出背景音乐,那是一个管弦乐队自鸣得意演凑的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那旋律一如往日使我给以自己。不,比往日还要强烈地摇撼着我的身心。……全文是这样开头的。

嗳,渡边君,真喜欢我?”

“那还用说。”我回答。

“那么,可依得我两件事?”

“三件也依得。”

直子笑着摇摇头:“两件就可以,两件就足够了。第一件,希望你能明白:对你这样前来看我,我非常感激,非常高兴,真是——雪里送炭,可能表面上看不出来。”

“还会来的。”我说,“另一件呢?”

“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可能一直记住?”

“永远。”我答道。

树梢间泻下的秋是的阳光,在她肩部一闪一闪地跳跃着。

“真的永远不会把我忘掉?”她耳语似的低声询问。

“是永远不会忘。”我说,“对你我怎么能忘呢!”

直子当然知道她在我心中的记忆迟早要被冲淡,惟其如此,她才强调说: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想到这里,我悲哀得难以自禁。因为直子连爱都没爱过我。

这是他和直子

我可爱到什么程度?”

-“山崩地裂,海枯石烂的可爱。”

“和我在一起快乐到什么程度?”

--“就像春天抱着小熊在原野上打滚般的快乐。”

“我的发型好到什么程度?”

--“好到世界上的树木全部倒下来的程度。”

“喜欢我到什么程度?”

--“到了世界上所有森林中的老虎,都溶化成奶油的程度。”

“那你愿意跟我一起死吗?”

--“我想现在还有点难度!想死的话,你一个人死就可以了!”

“你好冷酷绝情!”

--“总不能才吃了你一顿午饭就要我陪你死吧!至少再吃一顿晚饭!”

“嗯,那再抱我一下好吗?”……

这是他和绿子的。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很恶心,主要是太多人说,然后我又讨厌那名字,但这里用还是很恰当的,挪威的森林很细腻绵长,与其描述其过程,不如截取其对白。

下载【马基作业】《无用之学》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基作业】《无用之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基作业】《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大全5篇]

    07机械1 黎焕贤 0715060069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记得很早的时候,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就知道有这样的一篇伟大的经典——《共产党宣言》。一直来都非常清楚地记得别人引用......

    【马基作业】《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然后知不足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07计算机1班陈焯然0723110025 读了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后,感触很深,他提出的‚十大‛观点完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马基作业】《马克思的复仇》读后感

    《马克思的复仇》读后感 这本书全名我没有写全,后面是“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与资本主义的复苏”。这本书是兼具经济学理论与历史介绍的书籍。在谈利润的一章,对于劳动价值......

    【马基作业】0715060121张沛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机制0710715060121张沛薪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没人只有一次”.回首从前,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后悔;临终时,能够说:我的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我......

    马基读书笔记《潜规则》读后感

    《潜规则》读后感 阅读吴思的潜规则,的却是收获了很多惊喜。说到最开始的惊喜呢,没看书以前本猜测《潜规则》必然是一部教人如何适应现代职场生活或如何学习现代潜规则之类的......

    【马基作业】《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看完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7月第7版8月第五次印刷,在扉页中前言道:“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七年八月继《实践论》之后,为了......

    【马基作业】关于80后和90后的比较

    调查报告 班级09中文3班 洪慧敏 0906010115 杨结莹 0906010105 叶延霞 0906010112 尹明 0912030043关于80后和90后的比较 80后和90后都是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两代,他们代表了......

    【马基作业】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07城规 邝文杰 针对广州大学一年级学生感到的学习很迷茫、前途无目标等实际情况,举行了关于大学生学习态度问卷调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本次调查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