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黄圈小学姜朋 人生是一场旅行,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是这场旅行中的游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又是这场旅行中的某道风景线。无容置疑的是不论起点,又或是终点,真正的精彩将会在路途之上得以显现。起点之时尚未领悟;终点之时唯有遗憾。两相比较下来,我们其实会把那沿途走来的过程归结为最精彩的过程。因为那里有你我的欢笑;因为那里有你我的感触;因为那里有你我瞬间领略的唯美——这就是人生。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不是一本市面上惯见的旅行书,不是一本攻略。作为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一个既衷心热爱,又有能力去周游世界的人,作者没有刻意宣扬自己的旅行经历,标榜自己到过什么样的地方,有怎样新鲜的感受。
作者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观感的人,他勇敢地以实际行动,用他的双眼,用他的敏锐思维,用他的真情实感,用他的摄像机记录下了一部相约在路上的佳作。书中写出了我所不具备的见识和境界。写出了许多让我掩卷沉思,赞叹不已的话。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一个人对旅行的态度,折射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一个懂得旅行的人,必然比困守一隅的人,多了探究真实,了解未知的勇气和激情。
首先,这本书的编排让人耳目一新。序言之上一目了然地告诉着人们旅行的意义。尽管以往我也每年会有旅游的机会,但是我又何尝会有如此的震撼呢?以前是为游而游;此次是看了书后为心而游。心
情不同,感觉不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更是领悟到了以往或许只是埋藏于心却并无法真正透彻地明白的旅游心境。通过《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这本书,我却不期然地触及到了以往无法言表的感觉。其次,书中非常独特地将景和事分成两部分进行表述。文字下的每个景点是如此生动地印入读者的眼帘, 类似于嘈杂世界的静音键(缅甸,蒲甘);谁不暗恋桃花源(印度,喀拉拉);爱丽丝的另一处仙境(斯里兰卡)等等。虽然这仅仅是一些地名,在文字的表达中它们被赋予了生命;虽然这仅仅是作者曾经走访地景点胜地,在作者的描绘下你我恰似身临其境。在随后的部分,我们还可以读到浮生部分。这中间便是有关于事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国外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欣赏到了地球另外一端部一样的感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沦陷。
其次,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由景及事,由事及人,由人及人生。书中其实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经典人生哲理。“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旅行的过程中,你我在感知着人生;旅行的过程中,你我欣赏着人生的美妙之处。一路走来,我们历经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我们感知着人生的触动。暮然回首之时,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路途之上的美妙风光,我们更体味着人生的潜在魅力”。
第二篇: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1人这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封面的语言,令我动容,忍不住翻开。就这样,我的心跟随作者的文字来了一场旅行。
作者曾数度放弃500强企业的工作,放弃国内知名旅行杂志资深编辑的职位,通过长达10余年的自助旅行,走访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是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在他看来,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远方——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卸下在都市丛林里背负的重重铠甲,轻装上阵,随性而走,遂心而游,活力四射,宛若新生。
全书分三个部分,“境地”——记录了作者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柬埔寨、土耳其、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英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异国他乡,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存在。“浮生”——活灵活现地描摹了乌坪桥的小绅士、高棉小孩、禅师、女兵等旅途中遇到的人,在与他们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了作者的人生。“絮语”——在路上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那些平时生活里被我们忽视了的,遗忘了的,都慢慢浮现出来,坐在路边的咖啡馆悠悠地喝一杯咖啡,路人就是最好的风景,这样的幸福也只有在路上的时候才能体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小小瞬间,让自己的平淡时光显得更值得被回忆一些。
旅行并非只是吃和走,旅行的意义是找寻,找寻的不是别人,而是遗失迷失的自己。所以作者说:“旅行,修行,都是找自己,都是向内心深处的远游。”读后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我们总被各种各样的条件束缚着,或工作或生活,但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打破自我束缚枷锁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害怕失去,又害怕得到,害怕失去现在的所得,因为那是我们用尽气力才得到的呀。害怕得到自己不熟悉的感受,因为那会让自我失去安全感。于是,我们总是一边担心一边渴望、一边失望一边幻想,最终依然还在城市里庸庸碌碌过平凡的日子。能够像作者这样走在路上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所以看到这样的`一本书,怎能不让人感怀?
一个懂得旅行的人,必然比困守一隅的人,多了探究真实、了解未知的勇气和激情。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2夕阳西下,空旷的麦地中六个化缘归来的小和尚一路前行,其中一个孩子头顶鼓,边行边回头凝望,是否在像我们诉说,美好的时光在路上这一主题,这张照片贯穿封面、封底,以土地为主色彩的画面,让人感到一种凝重,或许这也正是寓指漫漫人生路,我们一直在路上行走……
淳朴的亚洲居民,旖旎的欧洲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视觉上的盛宴在这里拉开,面对一幅幅精美的照片,敬佩、震动、感动等各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或许这是一场旅行,有热闹处的孤独,有安静处的浮躁,叩问自己的内心,你的需求是在享受旅游的美好,享受每一次过程,还是向外宣称自己去过此地。
人生如旅行,当我看到柬埔寨遭受地雷伤害者,组成乐队的照片时,心中沉甸甸的,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死亡的记忆,还有活着的思考,无辜的贫民百姓随时都会被战争留下的地雷炸伤,面对残缺的肢体,我们能强迫,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吗?战争的始作俑者,如果你们的家人时时遭受这种痛苦,你们还会继续这种伤害吗?残缺的肢体,历历在目,难道不让我们反思,和平是多么的美好!
人生如旅行,当我看到在圣特里尼拍的照片,想起了李欣频《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中精美的照片,那湛蓝的海天一色,让我神迷,那慵懒的圣特里尼猫,让我惬意,白色的房子,蓝色的海,红色的花,让人产生想画画的冲动,在这蓝色中绽放出迷人的魅力,浪漫的感觉充盈全身。
人生如旅行,旅行是一场内心的出走;旅行是一场电影,笑中带泪;旅行是一首没有伴奏的歌,五音不全,旁人全听不懂,只剩下垂垂暮年的你,独自蜷缩在摇椅上的毯子下面,露出不易察觉的一丝微笑。
旅行让人自由,只不过旅行的时候,你可以拥有自己的世界。在不同的地方遇见的不同的人,他们各不相同的人性闪烁,在那个与你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着你的人生。
第三篇:《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
记不清是如何知晓这本书的,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让已经很久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的我能对它如此青睐,也许,封皮上短短的几行字就足以吸引眼球。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平实的语言,直白的描述、深刻的领悟充斥着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就连插图都透着一股清新、光鲜的味道,任何一张图片拿出来都是一幅精美的明信片。这是由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先生通过长达10多年的自由旅行,在历游世界各地、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后,行中思、思中悟,悟中记而沉淀出的发自个人灵魂的心灵佳句,这本书就是《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在总共205页的全书中,他不止一次地用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呼唤人们:上路吧,寻找那个更可爱、更勇敢、更真实的自己。上路吧,走出自己最美好的人生。
将人生当做一次真实的旅行,多么透彻的领悟和恰如其分的比喻。人生的顺境就如旅行中的通衢大道和美景花香,而人生的挫折就如旅行途中的沟沟坎坎和阴雨雾霾。行者迎风冒雪,跨过沟坎,迎接他的必是无限的风光;人类战胜各种挫折和失败,迎来的将是辉煌的人生。
读罢全书,不难看出,在他的旅行中,更多的是苦行,但却被他变成了人生的福行,因为他懂得,只有尝过苦,才会看到行的欢乐。在历经千辛万苦见到梦想中的美景之时,真正的行者定会明白,这美景并不是白白送到你眼前的,而是靠苦行一步步走出来的,为了迎接梦想的实现,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最好的时光,一定是在人生的路上,这条路就是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迎接曙光之路。
全书按照描写和叙说对象的不同,分为四部分,而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升华到对生活和灵魂深处的感悟,作者的用心之处和崇高的精神世界一览无余:
境地,通过对各地风景、环境和风情的描述,告诉人们,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存在,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浮生,通过对形形色色人物的描写,告诉我们,旅途中遇到的人,在与你擦肩而过、相向对视、航迹交错的瞬间,也同时改变、点化和充盈着你的人生。
絮语,通过对一些小事件的描述,通过详实的记录让其留存下来,告诉人们,我们都需要一个瞬间,而这个瞬间足以让自己的平淡时光显得更值得被回忆一些。回忆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跋,则是全书思想意境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作者将旅行和修行联系起来,将人类的共性勾勒出来。而孤独的旅行既是旅行又是修行,这样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总有一天,你会在孤独的旅行中,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变成一个最想成为你的你,一个理想的你,一个纯粹的你。
与作者一样,我也喜欢近己所能的旅行,同时也喜欢图文并貌似的记录,但却从不曾上升到作者的思想高度来对待旅行。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路上的风景也唯美,也仅仅是记录了眼中的风景和自己面对美景的心情,而却从来没有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读了郭子鹰先生的美文,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的每一次旅行何尝不是人生的一次跋涉呢?或长或短,或深或浅,长短只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只要是旅行就会沉淀着人生,就会折射出对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和座右铭,而很少有人愿意去通过苦行而过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正因为如此,急功近利或不劳而获的思想吸引一些人偏离了人生的方向,走上了歪门邪道。这些人正是因为没有认清苦与乐的关系,没有明白乐从苦中来的深刻含义而遁入歧途。如果经历过一次艰苦的旅行,就一定能从苦行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去正确面对苦与乐。
被这本书所吸引,缘于书名的高度概括性: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是一句一语双关的语言,它不仅仅限于旅行路上时间的流逝和风景的唯美,更寓意了乐观豁达的劳动者人生的过程和态度。在路上,去体验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在路上,在陌生人面前扮演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在路上,见识大自然的壮阔和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在路上,活出更多的人生精彩。在路上,实现一种完全轻松愉悦的美好心情。如此看来,什么样的风景都不会好过在路上的感觉,什么样的时光都不会比在路上更加美妙。
被这本书所吸引,也缘于该书作者充满人性关怀的文字,图文并茂的解说,有趣而生动的讲述风格。读书过程中,仿佛自己随作者身临其境,深深地被作者的描述所吸引。读罢全书,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不断浮现眼前,而这一个个人物又组成了一道连接异域他乡风俗民情的独特风景。诚如作者书中所说,最美的风景不在各地的景色,而在组成这种风景的一个个人物所发生的故事。
被这本书所吸引,缘于作者全书贯穿的人生如旅行的深层理念。这种提法既通俗易懂,又不脱离实际,从某一方面说,该书是每个读懂它的人对待人生态度的良师益友。在所有的描述和叙述或者照片中,有象征着人生漫漫的凝重画面,有和平世界的不安宁记忆,有旖旎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饱受饥饿和苦难的难民生活记录,所有这些,都不能不让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扪心自问和思考,完美的人生似乎从来就不曾有过而又无时不在存在,这么说并不自相矛盾,全在内心的理解,正如自己努力了,便是自己完美的人生。
被这本书所吸引,缘于作者的描写不仅局限于地域上的行走,更来自于内心的行走,因而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和共鸣,作者表面上描写了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事情和景物,而从内心深处却表达了我尚未达到的见识和境界。所以说,一个人对旅行的态度,折射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一个懂得旅行的人,肯定比困守被窝,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的人拥有更多的智慧和见解,更容易与人沟通和彼此理解、赞同和欣赏。
人生如旅行,旅行既是一次特殊的人生,也是一场未知结尾的电影,更是一首绚烂多彩、美妙无比的乐章。从旅行中思考人生,从人生中体会旅行,就一定能够领略人生的风光,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充实的自己,一个充满希望的自己。
第四篇:《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近日,读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先生执笔的作品-----《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作者细腻的文笔和精美的照片,让我也跟随作者做了一次旅行。
缅甸蒲甘的小和尚,他们七岁便剃度出家就读佛教学院。化缘归来的他们如同五线谱上零落的音符,慢慢消失在夕阳落下的方向。那神情严肃的面部表情背后,蕴藏的却是缅甸是亚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东京郊外盛放着鲜红如血的“曼珠沙华”,血红色彼岸花,花和叶子不能见面,叶落花开,花落叶发,永不相见。就像命中注定错过的缘分,永远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日本人的鬼魅清洁,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村上春树的作品《1Q84》。
意大利Stromboli火山岛,火山爱好者和火山恐惧者们历经危险,聚集在火山口,或满足自己最终的梦想,或直面自己最大的恐惧。喜欢作者那段话-----“喜欢冒犯危险之地的人,大多是这样吧,不为证明自己的伟大,只为明了自己的渺小,感恩活着的幸运,喜欢犯险,因为它能消磨你的不知足。” 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希腊式的简慢生活。希腊上班族,上午8时左右出门,9时达到工作场所,下午2时就离开办公室,回家了。作者说“这种希腊式的简慢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人生活在极其简单的环境中,把家务减低到尽可能少,因为他们懂得闲逸的价值,要腾出时间来享受生活,进行文学和艺术鉴赏。他们想使自己身心‘自由’,他们更注重精神的享受。”读到此处,我不仅莞尔一笑,想到古希腊文化,想到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正是这样的简慢生活,苏格拉底才有时间在街上和人辩论,才孕育了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和伟大的古希腊文化。
一场安静的旅途,的确会让人成长不少,嗅着那长满青苔的古树,尝着那流淌的江水,躺在沁骨的江石上,听着海鸥的鸣叫,吹着江边的风,走过落满桐花的小路,躺在草地上,看顶针草直直追寻天空的足迹,生命就在大自然中又获得了重生,那些失落,那些浮躁,飘到了天际。看那年过花甲的老人走过古镇的石板路,阳光从树缝中洒下斑驳的身影,看他们的银丝在风中飘过,纵然想着我们也将走这么一遭,但看着他们的安定慈祥,年迈又不再是那么可怕。
作者说,好的旅行是孤独的,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旅行是内心深处的远游。旅行,能帮助你遇到更好的那个自己。就让我们从心出发,去寻找最美的时光,从现在出发,趁着这美好的年华,不辜负青春,不辜负着芳华岁月,把最好的时光,抛洒在路上,出发吧。或短途,或跋涉,让初心在清风中荡漾,让灵魂在草地的露珠上闪亮,出发吧,我的朋友。
第五篇:《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1000字(精选)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1000字
八。二丁一凡
关注我们
这个假期慢慢翻阅着这本书,平实的语言,直白的描述、深刻的领悟充斥着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就连插图都透着一股清新、光鲜的味道,任何一张图片拿出来都是一幅精美的明信片。这是由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先生通过长达10多年的自由旅行,在历游世界各地、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后,行中思、思中悟,悟中记而沉淀出的发自个人灵魂的心灵佳句,这本书就是《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跟随着作者的旅行,我感受到了书的魅力,读书,也是一场属于我的旅行。
“境地”写的是看得见的风景,柬埔寨的落日红得会掉下眼泪,圣特里尼的恍若天堂的蓝白颜色,斯里兰卡的仙境之地,巴伦西亚的法雅节的焚城热情,这些别样风情,带来的是厚重质地的震撼,只有真正的触摸,才知道那份真实的存在感,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节目,节奏路线完全由我们定。
“浮生”写的是邂逅的人,如同在风中抖落的秋叶般的人事,旅途不仅仅是到陌生的地方,还要遇见陌生的人,看着他们的说话,才发现我们长时间在一个呆腻的地方,自己渐渐变得像一个口语笨拙的儿童,因为心灵早已积尘。在人群中,我们才能回归,找到那个迷失的自己。
“絮语”说的是专属的瞬间,点也踩了,人也见了,自己也不一样了,多了些想法,有了想诉说的欲望,所有的感触多来自于那颗行走的心灵。在旅途遇见的一些事,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关注点,才会多了份思考。
“跋”,而旅行既是旅行又是修行,这样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孤独的旅行中,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变成一个最想成为的自己,一个理想自己,一个纯粹的你自己。
世界上有很多的风景,我们来不及去欣赏,所以我们看自己最喜欢的,得到也是最喜欢的感悟。同时旅行也是一段冒险的过程,去一个之前没有踏足的未知的地方,不知道等待我们的是什么,那是一份多大的勇气。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经历,那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因为旅行,()是一个人的时间。而我们所做的是保存这份自己的珍贵时光回忆,偶尔去翻一下那些片段。有的人以为最好的旅行是抵达终点,以为到达目的地就表示旅行结束,却不知最好的旅行是启程出发,在旅途,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如果只顾着奔向旅行地,却忘记身边的风景,那是一大损失。而我们的回程,又是另一种旅行,如果有兴致,当你经过同样的地方,又会得到不一样的感触。希望不要忽略归路。当然每一段旅途,最终目标,不是看了多少的风景,而是认清和获取一个全新的自己,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现时忙碌的我们,总以时间不及,时间不够的借口,来告诉自己,旅行是一个不可能任务,其实我们的灵魂长期患着拖延症,等到暮年老矣或者身体倦惫,惊觉还未出行,不如现在,就在路上。
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就读书吧。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