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中心城市旧城改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中心城市旧城改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商政发〔2008〕3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商洛市中心城市旧城改造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2008年第1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商洛市中心城市旧城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旧城改造,是指对已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城市旧城区的房屋、基础设施、居住环境、道路交通、以及区域的功能,根据城市建设规划,按照城市化要求加以修建、改善和调整,为城市创造符合现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居住生活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开发建设。改造范围东至东新路,南至江滨大道,西至商鞅广场,北至北新街。
第三条 旧城改造要本着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典型示范,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实施成片旧城改造项目,对成片旧城改造项目,优先进行调查论证,优先实施项目储备,优先办理出让和报建手续。在城市旧城区范围内,不再批准零星插建及零星改造项目。
第四条 旧城改造拆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执行,切实维护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成立商洛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旧城改造有关政策、片区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改造开发项目,协调解决旧城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旧城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市旧城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旧改办”),市旧改办设在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旧城改造的日常管理工作,研究、拟定旧城改造的有关政策文件;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旧城改造中、长期计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建立旧城改造项目库;审核旧城改造项目;检查、督促、指导旧城改造工作。
第六条 旧城改造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划分为重点改造区域、支持改造区域和允许改造区域。
(一)重点改造区域:市重点工程、城市景观道路建设涉及的周边区域;严重影响城市布局和城市形象,必须进行改造的不协调区域。
(二)支持改造区域: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成片区域;正在形成的有改造潜力的城中村。
(三)允许改造区域:居民居住条件需要改善,城市配套功能需要提升,按照旧城改造规划应当成片开发的区域。
(四)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需要改造的区域。
第二章 实施与管理
第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会同国土、发改、市政、财政、房产、教育、环保等部门研究确定旧城改造片区范围,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项目用地受让人确定前,由项目前期实施单位负责完成项目前期实施工作,其费用可从项目前期总成本中列支。项目前期总成本可由前期实施单位垫支,项目用地受让人确定后,从收取的项目出让金中扣除按规定上缴部分后,通过安排支出用于前期实施单位的前期实施工作。
前款所称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是指经市政府批准的,进行旧城改造项目前期调查、编制项目建设条件及规划方案等项目前期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或经批准进行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发企业和经济实体。
前期实施单位根据旧城改造片区范围选择项目,对旧城改造片区的现状进行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土地使用权价格和被拆迁房屋补偿价格进行评估,提出旧城改造项目前期调查报告。
本办法所称“项目前期总成本”是指经审计或会计师事务所核定的项目前期调查费、委托评估费(含土地、拆迁等项目)和拆迁安置补偿费等项目前期必须发生费用的总和。第九条 旧城改造项目用地纳入本市年度用地供应计划。要加大安置住房建设用地的储备和供应,专项用于安置小区建设。
第十条 成片改造开发建设用地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通过净地出让、预出让、捆绑出让等形式公开确定项目受让人和项目出让金。
净地出让:指由市国土资源局出资,由项目前期实施单位负责拆迁补偿安置和场地平整、清理形成净地,按规划建设条件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出让土地给项目土地受让人。
预出让:指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等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并签订预出让合同,约定规划建设条件、分期方式、交付土地期限和优惠政策等内容。项目受让人按合同约定支付项目土地出让金,项目前期实施单位负责拆迁补偿安置和场地平整、清理,并按合同约定向受让方交付土地。
捆绑出让:指将项目土地连同项目拆迁安置、建设条件,以公开拍卖、挂牌交易等形式公开出让给项目土地受让人。
第十一条 采取各种开发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一)市财政、城建、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城市旧城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旧城改造的比例。
(二)鼓励社会资金及外资、外埠资金投入我市旧城改造项目。对搬迁居民数量众多,有重大影响的旧城区成片改造项目,可组建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向省内外招商引资,或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必要时也可采取财政贴息贷款的方式,解决项目拆迁安置资金。
(三)充分发挥市土地储备中心的融资作用,通过市土地储备中心筹资完成拆迁后,提供净地出让给项目受让人。
(四)通过城市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促进周边区域旧城改造。
第十二条 旧城改造应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保护相结合进行改造,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
第十三条 旧城改造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旧城改造项目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主要包括旧城改造项目的土地使用、住户分布、房屋用途、结构、面积、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房屋拆迁补偿价格等。
第十四条 根据旧城改造项目的不同情况,分别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法人实施拆迁或改造。异地安置时,安置住房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十五条 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旧城改造项目配套开发的商品住房中,建设部分小户型简装修住宅,作为过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出租给辖区政府,由政府统一管理。租用期内的房屋维修费用和物业管理费用由政府统筹解决。
配套建设的过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建设规模,作为项目建设条件附加于土地出让文件中,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予以明确。
配套建设的过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的租金标准、租用期限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第十六条 单位自管公房(含已售公有住房)因住房制度改革形成的房地产权属交叉、多元化,无法通过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行市场化模式改造的,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经房屋安全管理机构鉴定为一般损坏房以下或已达到使用年限、不成套、设施不全等简陋旧房,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原产权单位按照所在片区的旧城改造规划要求实施。第十七条 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出资改造的直管公房,安置被拆迁居民之外的多余房屋作为保障性住房。
由原产权单位改造的自管公有住房,安置被拆迁居民后,优先解决本单位其他无房和住房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仍有多余的房屋,由市人民政府有偿收回作为保障性住房。第十八条 旧城改造项目周边及相关的城市道路、绿化、环卫、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电信等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统一纳入城市市政和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
第十九条 旧城改造项目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项目前期总成本超出项目土地评估价格的,原则上以拆迁安置补偿费抵顶土地出让金。
(二)项目前期总成本超出项目土地评估价格,其超出部分大于项目建筑安装成本30%以上的,按实际拆迁的建筑面积减免报建费。
(三)凡旧城改造项目,涉及的城镇建设配套费、教育附加费、道路挖掘费、土地权属调查、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房屋安全鉴定费、以及各项政府性基金等在政府批准的改造实施期限内按下列标准收取:
1、建筑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下的,按80%收取;
2、建筑面积在30000-50000平方米的,按60%收取;
3、建筑面积在50000-100000平方米的,按30%收取;
4、建筑面积在100000平方米以上的,全部减免。
5、人防工程建设费全免。
(四)对以市政基础设施带旧城改造项目开发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将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计入项目前期总成本之中,并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五)按上述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后仍不能保本的,可以适当调整项目城市规划设计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以提高项目收益,或通过出让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的经营权、广告权和命名权等办法给予补偿;或在另外区域配套部分安置用地予以解决。
第二十条 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向旧改办提出旧城改造项目开发申请,经旧改办审核,报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符合条件的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核发旧城改造项目前期实施批准文件。
第二十一条 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持旧城改造项目前期实施批文及其他有关资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和项目建设条件。
第二十二条 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在市各有关部门、商州区政府配合下开展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并出具项目前期调查报告。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内容包括:片区内土地使用权情况;房屋的用途、结构、建筑面积、住户分布、市政基础设施、文物保护以及其他物权情况;具有房地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旧城改造项目房地产评估价格和房屋拆迁补偿价格,并分别向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城乡建设局申请备案。
第二十三条 市旧改办根据审核的项目前期调查报告和项目前期总成本,拟定项目建设条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作为项目出让、实施的依据。由市国土资源局按规定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等方式出让土地。
第二十四条 以净地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在土地出让前,项目前期实施单位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安置合同,约定市国土资源局支付拆迁安置补偿费用的期限和前期实施单位完成拆迁的期限。
以预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在项目土地出让后,项目前期实施单位与项目土地受让人签订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安置合同,约定项目土地受让人支付项目土地出让金的期限和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完成拆迁安置的期限。
实行捆绑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在项目土地出让后,由项目土地受让人办理房屋拆迁手续,依法实施房屋拆迁。市有关部门和商州区政府配合项目土地受让人做好项目房屋拆迁工作。
第二十五条 实行净地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在项目土地出让前应向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文,并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文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向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等有关拆迁手续。商州区政府负责协调辖区相关单位做好拆迁安置工作。第二十六条 项目土地受让人按项目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按时交付项目土地出让金后,向规划建设、国土部门申请办理规划、用地变更手续,将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手续变更为项目土地受让人。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有责任协助项目土地受让人完成手续变更工作。
第二十七条 项目受让人在规定时间内交纳项目出让金的,可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项目业主手续。对于项目受让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入资金,使拆迁安置工作无法进行的,项目出让人有权依法解除与项目受让人签订的项目出让合同。市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可重新寻找项目受让人。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4日 实施日期:2008年11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商洛市中心城市旧城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商洛市中心城市旧城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旧城改造,是指对已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城市旧城区的房屋、基础设施、居住环境、道路交通、以及区域的功能,根据城市建设规划,按照城市化要求加以修建、改善和调整,为城市创造符合现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居住生活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开发建设。改造范围东至东新路,南至江滨大道,西至商鞅广场,北至北新街。
第三条 旧城改造要本着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典型示范,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实施成片旧城改造项目,对成片旧城改造项目,优先进行调查论证,优先实施项目储备,优先办理出让和报建手续。在城市旧城区范围内,不再批准零星插建及零星改造项目。
第四条 旧城改造拆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执行,切实维护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成立商洛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旧城改造有关政策、片区规划、计划和重大改造开发项目,协调解决旧城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旧城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市旧城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旧改办”),市旧改办设在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旧城改造的日常管理工作,研究、拟定旧城改造的有关政策文件;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旧城改造中、长期计划及实施计划;建立旧城改造项目库;审核旧城改造项目;检查、督促、指导旧城改造工作。
第六条 旧城改造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划分为重点改造区域、支持改造区域和允许改造区域。
(一)重点改造区域:市重点工程、城市景观道路建设涉及的周边区域;严重影响城市布局和城市形象,必须进行改造的不协调区域。
(二)支持改造区域: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成片区域;正在形成的有改造潜力的城中村。
(三)允许改造区域:居民居住条件需要改善,城市配套功能需要提升,按照旧城改造规划应当成片开发的区域。
(四)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需要改造的区域。
第二章 实施与管理
第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会同国土、发改、市政、财政、房产、教育、环保等部门研究确定旧城改造片区范围,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项目用地受让人确定前,由项目前期实施单位负责完成项目前期实施工作,其费用可从项目前期总成本中列支。项目前期总成本可由前期实施单位垫支,项目用地受让人确定后,从收取的项目出让金中扣除按规定上缴部分后,通过安排支出用于前期实施单位的前期实施工作。
前款所称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是指经市政府批准的,进行旧城改造项目前期调查、编制项目建设条件及规划方案等项目前期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或经批准进行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发企业和经济实体。
前期实施单位根据旧城改造片区范围选择项目,对旧城改造片区的现状进行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土地使用权价格和被拆迁房屋补偿价格进行评估,提出旧城改造项目前期调查报告。
本办法所称“项目前期总成本”是指经审计或会计师事务所核定的项目前期调查费、委托评估费(含土地、拆迁等项目)和拆迁安置补偿费等项目前期必须发生费用的总和。
第九条 旧城改造项目用地纳入本市用地供应计划。要加大安置住房建设用地的储备和供应,专项用于安置小区建设。
第十条 成片改造开发建设用地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通过净地出让、预出让、捆绑出让等形式公开确定项目受让人和项目出让金。
净地出让:指由市国土资源局出资,由项目前期实施单位负责拆迁补偿安置和场地平整、清理形成净地,按规划建设条件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出让土地给项目土地受让人。
预出让:指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等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并签订预出让合同,约定规划建设条件、分期方式、交付土地期限和优惠政策等内容。项目受让人按合同约定支付项目土地出让金,项目前期实施单位负责拆迁补偿安置和场地平整、清理,并按合同约定向受让方交付土地。
捆绑出让:指将项目土地连同项目拆迁安置、建设条件,以公开拍卖、挂牌交易等形式公开出让给项目土地受让人。
第十一条 采取各种开发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一)市财政、城建、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城市旧城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旧城改造的比例。
(二)鼓励社会资金及外资、外埠资金投入我市旧城改造项目。对搬迁居民数量众多,有重大影响的旧城区成片改造项目,可组建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向省内外招商引资,或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必要时也可采取财政贴息贷款的方式,解决项目拆迁安置资金。
(三)充分发挥市土地储备中心的融资作用,通过市土地储备中心筹资完成拆迁后,提供净地出让给项目受让人。
(四)通过城市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促进周边区域旧城改造。
第十二条 旧城改造应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保护相结合进行改造,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
第十三条 旧城改造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旧城改造项目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主要包括旧城改造项目的土地使用、住户分布、房屋用途、结构、面积、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房屋拆迁补偿价格等。
第十四条 根据旧城改造项目的不同情况,分别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法人实施拆迁或改造。异地安置时,安置住房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十五条 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旧城改造项目配套开发的商品住房中,建设部分小户型简装修住宅,作为过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出租给辖区政府,由政府统一管理。租用期内的房屋维修费用和物业管理费用由政府统筹解决。
配套建设的过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建设规模,作为项目建设条件附加于土地出让文件中,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予以明确。
配套建设的过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的租金标准、租用期限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单位自管公房(含已售公有住房)因住房制度改革形成的房地产权属交叉、多元化,无法通过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行市场化模式改造的,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经房屋安全管理机构鉴定为一般损坏房以下或已达到使用年限、不成套、设施不全等简陋旧房,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原产权单位按照所在片区的旧城改造规划要求实施。
第十七条 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出资改造的直管公房,安置被拆迁居民之外的多余房屋作为保障性住房。
由原产权单位改造的自管公有住房,安置被拆迁居民后,优先解决本单位其他无房和住房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仍有多余的房屋,由市人民政府有偿收回作为保障性住房。
第十八条 旧城改造项目周边及相关的城市道路、绿化、环卫、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电信等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统一纳入城市市政和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
第十九条 旧城改造项目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项目前期总成本超出项目土地评估价格的,原则上以拆迁安置补偿费抵顶土地出让金。
(二)项目前期总成本超出项目土地评估价格,其超出部分大于项目建筑安装成本30%以上的,按实际拆迁的建筑面积减免报建费。
(三)凡旧城改造项目,涉及的城镇建设配套费、教育附加费、道路挖掘费、土地权属调查、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房屋安全鉴定费、以及各项政府性基金等在政府批准的改造实施期限内按下列标准收取:
1、建筑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下的,按80%收取;
2、建筑面积在30000-50000平方米的,按60%收取;
3、建筑面积在50000-100000平方米的,按30%收取;
4、建筑面积在100000平方米以上的,全部减免。
5、人防工程建设费全免。
(四)对以市政基础设施带旧城改造项目开发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将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计入项目前期总成本之中,并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五)按上述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后仍不能保本的,可以适当调整项目城市规划设计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以提高项目收益,或通过出让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的经营权、广告权和命名权等办法给予补偿;或在另外区域配套部分安置用地予以解决。
第二十条 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向旧改办提出旧城改造项目开发申请,经旧改办审核,报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符合条件的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核发旧城改造项目前期实施批准文件。
第二十一条 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持旧城改造项目前期实施批文及其他有关资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和项目建设条件。
第二十二条 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在市各有关部门、商州区政府配合下开展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并出具项目前期调查报告。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内容包括:片区内土地使用权情况;房屋的用途、结构、建筑面积、住户分布、市政基础设施、文物保护以及其他物权情况;具有房地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旧城改造项目房地产评估价格和房屋拆迁补偿价格,并分别向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城乡建设局申请备案。
第二十三条 市旧改办根据审核的项目前期调查报告和项目前期总成本,拟定项目建设条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作为项目出让、实施的依据。由市国土资源局按规定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等方式出让土地。
第二十四条 以净地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在土地出让前,项目前期实施单位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安置合同,约定市国土资源局支付拆迁安置补偿费用的期限和前期实施单位完成拆迁的期限。
以预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在项目土地出让后,项目前期实施单位与项目土地受让人签订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安置合同,约定项目土地受让人支付项目土地出让金的期限和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完成拆迁安置的期限。
实行捆绑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在项目土地出让后,由项目土地受让人办理房屋拆迁手续,依法实施房屋拆迁。市有关部门和商州区政府配合项目土地受让人做好项目房屋拆迁工作。
第二十五条 实行净地出让方式确定项目土地受让人的,项目前期实施单位在项目土地出让前应向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文,并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文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向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等有关拆迁手续。商州区政府负责协调辖区相关单位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第二十六条 项目土地受让人按项目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按时交付项目土地出让金后,向规划建设、国土部门申请办理规划、用地变更手续,将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手续变更为项目土地受让人。项目前期实施单位有责任协助项目土地受让人完成手续变更工作。
第二十七条 项目受让人在规定时间内交纳项目出让金的,可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项目业主手续。对于项目受让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入资金,使拆迁安置工作无法进行的,项目出让人有权依法解除与项目受让人签订的项目出让合同。市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可重新寻找项目受让人。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本办法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
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中省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商洛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棚户区改造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是指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房屋密度大、建筑质量差、使用年限久、安全隐患多、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条件脏乱差的集中成片居住区域(包括国有土地上棚户区和集体土地上棚户区)。
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改造,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中心城市及各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棚户区进行综合改造的行为。
第四条 市委、市政府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审定全市棚户区改造有关政策规定、计划、实施方案和中心城市改造项目规划,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棚改办)负责研究、拟定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文件,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棚户区改造中、长期规划及实施计划,负责改造项目方案审核、计划下达、贷款申报和进度督查,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牵头棚户区改造考核奖惩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条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县区棚改办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供水、供热、供电、供气、通讯等经营企业,应当配合、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
第六条 棚户区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分级负责,依法征收、安置先行,配套建设、整片推进”的原则进行。
第七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纳入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八条 市、县区棚改办应会同同级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经批准的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九条 棚户区改造涉及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且项目用地基本具备建设条件的,应当优先列入城市建设计划,与棚户区改造同步进行。
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配套设施应与安置项目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主体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同级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主要地段、文物景点周边等重要地段的改造规划(包括城市设计内容),应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后报同级政府批准。涉及文物保护的应按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 对确需调整规划指标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参照《商洛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实行异地安置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应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合理规划选址,科学设定户型面积。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市棚改办根据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全市棚户区改造实施计划。
对存在社会公共安全隐患或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确需改造的棚户区项目,可以优先纳入改造计划。
国有企业实施或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应按有关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申报确定程序为:
(一)项目建设单位向同级棚改办提交书面改造申请和改造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改造模式、投资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方案、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方案、建设方案与实施计划、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及成本测算等附件。
(二)县区棚改办审查申报资料,提请县区政府研究审定,审定通过的由县区人民政府统一报市棚改办。
(三)市本级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市棚改办审查申报资料。
(四)市棚改办汇总全市棚改项目并报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审定后由市棚改办向省建设厅申报,争取列入计划。市棚改办根据省建设厅下达的计划,向各县区人民政府下达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持项目实施计划批文及其他有关资料,向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申请办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环评报告等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应建立健全用地情况调查、房屋确权测量、征收安置补偿等档案,实行台账式管理,并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将征收房屋的图文影像资料同时建档,一户一档。
第十七条 已列入计划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得擅自变更调整。确需调整的,须按程序报批。
第四章 土地利用
第十八条 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优先安排,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应在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单列指标。市县国土部门应在每年第三季度末汇总次年棚户区改造用地规模并编制计划,提前申报用地指标。
第十九条 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政公用设施通过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用地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
第二十条 按照节约土地、集约用地的原则,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棚改项目周边少量非棚户区地块可以纳入项目规划,合并改造。
第五章 征收补偿
第二十一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与安置补偿标准按照中、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按《商洛市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执行,各县可参照标准自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补偿方案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按程序公示期满(不少于30日),并得到改造区域多数群众同意后,由市、县区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征收补偿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房屋征收决定应当及时公告,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
第二十三条 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合法的,市、县区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第二十四条 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拟征收项目的名称、范围、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选定方式等相关事项在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并告知被征收人有协商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权利,被征收人应在5日内协商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被征收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可组织被征收人协商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
被征收人在5日内协商选定评估机构不成的,按照《陕西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房地产评估机构选定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必须入户对被征收房屋进行实地查勘,必要时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取得相关资料,逐户出具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予以公布。
第二十六条 被征收人对评估报告无异议的,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约定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被征收人对评估报告有异议,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在规定期限内达不成征收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人房屋产权不明确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机关依法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棚户区改造范围内予以公告。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棚户区改造房屋补偿安置实行“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被征收人可以自主选择。鼓励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由被征收人采取购买现房的方式进行安置。
第二十九条 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的,按照先签约、先搬迁、先选房的原则进行实物安置,同期签约、同期搬迁的以抽签、摇号等随机方式确定安置房选房顺序。
第三十条 产权调换实行就地安置和异地安置,实行异地安置的可享受一定的政策奖励。
第三十一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征收、招商、建设相分离的办法。县区政府是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的实施主体,招商、建设主体由市县区政府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第六章 建设管理
第三十二条 棚户区改造房屋拆除工作由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房屋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清理应严格按照城管部门审批的时间、路线组织清运,不得随意拉运倾倒,影响市容环境,妨碍交通秩序。
第三十四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商品房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执行国家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
第三十五条 安置房小区应保证供暖、供电、供气、供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并做好小区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确保功能完善,环境整洁。
第三十六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综合验收。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回迁安置户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商品房开发部分,应执行预售许可证制度。
第三十七条 安置房小区公共服务物业用房应按《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相关标准设置,并与安置住房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三十八条 安置住房设计方案经审定后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变更设计的,应当经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正式变更文件,由项目实施单位报同级棚改办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实施。变更内容较大的,应提请同级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第七章 资金筹措管理
第三十九条 市、县区建设(棚改)、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应积极支持配合棚户区改造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中省专项补助资金支持。
第四十条 市县区财政应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支出,也可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
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房屋征收货币补偿、安置房建设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第四十一条 市、县区棚改办和棚户区改造贷款用款人应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市、县区城投公司应创造条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多渠道筹集棚户区改造资金。
第四十二条 市县区有关部门应积极落实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各项支持政策,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第四十三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应将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本付息数额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确保按期还本付息。
第四十四条 鼓励企业出资参与棚户区改造,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的,对企业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第四十五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原则上由项目业主单位自筹,自求平衡,自负盈亏。属非经营性项目的,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
第四十六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的原则,加强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专项用于补助政府主导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包括拆迁、安置、建设以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开支,不得用于其它住房开发和经营性设施建设支出。
第八章 优惠政策
第四十七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第四十八条 市、县区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国务院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税收优惠政策。
(一)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改造安置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与改造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安置住房的个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设安置住房的,依据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或棚户区改造合同(协议),按改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三)对经营管理单位回购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继续作为改造安置房源的,免征契税。
(四)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改造安置住房,按1%的税率计征契税;购买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的改造安置住房,按法定税率减半计征契税。
(五)个人因房屋被征收而取得货币补偿并用于购买改造安置住房,或因房屋被征收而进行房屋产权调换并取得改造安置住房,按有关规定减免契税。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按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四十九条 电力、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及供水、供气等企业要按照相关政策对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给予50%的减免。
第九章 督查考核
第五十条 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实行月检查排名、季点评通报、考核奖惩。
第五十一条 对未按进度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或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责任单位,除目标责任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市政府将按照有关程序对县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第五十二条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棚户区改造资金的审计监督。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等行为的行政问责力度。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棚户区改造应当依法征收、文明搬迁。实施单位在改造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弄虚作假,侵占、私分国有、集体资产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和征收补偿方案与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不符的,同级棚改办应书面告知编制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
第五十五条 棚户区改造实施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改造,未按照方案进行改造,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方案的,由同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 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违反土地、建设、规划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十七条 棚户区改造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至2017年3月19日废止。
第四篇:商洛市中心城市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商洛市中心城市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规范个人住房建设审批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和《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住房建设是指在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居(村)民个人新建、改建住房行为。
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北至二龙山水库,东至沙河子镇柴湾村,南至刘湾街道办事处周磨村,西至南秦水库,包括城关、大赵峪、刘湾、陈塬四个街道办事处和杨峪河镇、沙河子镇(以下简称“四办二镇”)部分所辖行政区范围。
城市建成区范围东起东龙山,西至构峪收费站,南起龟山,北至金凤山。城市旧城改造区范围东至东新路,西至商鞅广场,北至北新街,南至江滨北路。
第三条 商洛市城乡建设局是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审批行政主管部门。
市城建监察支队负责中心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住房建设的行政执法工作。
“四办二镇”六个规划建设管理所是市城乡建设局派出的工作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个人住房规划管理的前期审查和建设监管工作。
市国土资源、房产管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个人住房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 审批规定 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要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
城市规划区个人新建房屋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配套建设”的原则,集中连片建设城市新村和住宅小区。
第五条 个人住房建设实行分级控制区审批制度。一级控制区:旧城改造区范围。
在一级控制区内,不准新建、改建个人住房。控制区内的个人房屋应按规划实施搬迁建设。原有住房暂时不拆迁又确属危房需要维修的,应持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单位的危房鉴定结论,按程序经批准后在原基础、原面积内维修加固。
二级控制区:旧城改造区以外,城市建成区以内的范围。
在二级控制区内,不准个人新建单户独院式住宅。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由建设单位(社区、村委会或办事处)直接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住宅小区。
本区域内个人改建住房原则上不准增加原有建筑层数、建筑层高和建筑面积。
三级控制区:建成区以外,规划区以内的范围。
在三级控制区内,符合条件且经审查批准,可以新建、改建个人住房,但应结合老村改造统一编制城市新村建设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审批;
(一)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近期规划建设的;
(二)影响消防安全的;
(三)影响市容观瞻和环境卫生的;
(四)影响交通(包括影响邻居出入通道)的;
(五)占压城市道路或不符合道路退让红线要求的;
(六)产权不明,四邻有纠纷的;
(七)影响城市防洪防汛的;
(八)与城市公共设施有矛盾的;
(九)侵占城市公共绿地的;
(十)影响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保护的;
(十一)供电高压走廊范围之内的;
(十二)紧靠易燃易爆源,属禁建范围以内的;
(十三)公路、铁路沿线控制区范围内的;
(十四)其他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鼓励个人依照城市规划联合修建单元式住宅楼。
联合修建单元式住宅楼由社区(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
第八条 三级控制区内农村村民个人使用宅基地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制度。宅基地使用面积严格按照有关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执行。
村庄内的建筑间距、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及其他空地属集体所有,公共使用,个人不得占用。
第九条 个人新建、改建房屋的外观、色彩应充分体现民居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风格应突出商洛地方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内涵。
第三章 审批程序和收费标准
第十条 二、三类控制区范围内,个人改建或参与连片新建房屋的,应先向所辖区社区、村(居)委会提出申请,社区、村(居)委会收到个人住房建设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建房户的家庭人口、原住房情况、申请建房理由以及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旧宅基地处理情况和申请宅基地的面积等内容进行审查。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建房条件的,由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提出选址意见,在申请人所在地公示后报镇、办事处。
镇、办事处结合当年国土部门下达的用地指标确定宅基地使用意见,由个人填写《商洛市村民宅基地审批表》,同时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后,连同以下资料报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初审。
(一)个人住房新建、改建的申请报告;
(二)申请人户口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回);
(三)土地使用权属证明或用地批准文件,新建的附《商洛市村民宅基地审批表》;
(四)房屋产权证明或相关证明;
(五)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审查意见;
(六)四邻意见;
(七)确属危房的,应提供有资质的危房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书;
(八)法规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一条 规划建设管理所对个人建房审查同意后,将上述资料报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法定审批程序,办理“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开工前,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放线,经现场放线后方可施工。集中连片住宅小区房屋竣工后,应当按规定向市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及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第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应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其标准为:建成区范围内按20元/平方米收取,建成区以外区域按10元/平方米收取;低保户、危房户、移民搬迁户免收配套费。
村委会(社区)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楼、住宅小区,除技术服务性收费外其它所有规费减半收取;涉及城市重大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的费用全免。
个人住房建设收取的配套费统一上缴市财政,由市财政返还市城乡建设局,用于城市建设。
第四章 质量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个人住房建设应当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确保住房质量和安全。
(一)建设规模在二层及二层以上,或投资30万元以上或300平方米以上住房以及新建、改建房屋应当遵守质量安全的规定。
(二)集中连片统一建设的住宅小区应当进行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验收。验收合格的,应向所在区域国土、房管部门申请产权登记。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不得进行产权登记。
第十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应对个人建房户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增强个人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意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提出建议,进行监督,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七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可处建设工程造价5%—10%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应当拆除。
第十八条
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十九条 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查封施工现场、予以强制拆除。
第二十条 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商洛市公安机关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库
关于印发商洛市公安机关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库.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
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
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关于印发商洛市公安机关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商洛市公安机关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三月九日
商洛市公安机关民用爆炸物品 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管理责任,预防各类涉爆案件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章 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目标
第一条 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民爆物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局面,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使民爆物品日常检查、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涉爆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有力地打击,确保我市民爆物品销售、运输、储存、使用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第二章 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职能
第二条 公安机关负责民爆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和民爆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爆物品流向。
第三条 市公安局对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职能:
1、指导各县(区)公安机关按照《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和中、省、市有关规范性文件开展民爆物品安全管理。
2、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全市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
3、按照中、省、市部署,在全市安排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
4、对各县(区)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进行督导检查。
5、指导、参与开展涉爆案件查处和爆炸案件事故的调查处理。
6、对中、省、市交办涉爆案件和群众举报案件进行督办和参与调查处理。
7、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许可职能。
第四条 各县(区)公安机关对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职能
1、按照《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和中、省、市有关规范性文件开展民爆物品安全监督管理。
2、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县(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
3、按照中、省、市、县(区)安排部署在本县(区)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
4、进行涉爆案件查处和爆炸案件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查处、打击非法销售、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5、按照法律规定,对生产、销售民爆物品的企业运输民爆物品进行审批,监控生产、销售民用爆炸物品流向。
6、按照法律规定,对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资质进行审查,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件,对涉爆单位购买、运输民爆物品进行审批,对爆破作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监控购买、使用的民爆物品流向。
7、对各派出所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进行检查。
8、对中、省、市交办涉爆案件和群众举报案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章 公安机关对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程序
第五条 申请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按照规定,向所在县(区)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1、申请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提供需要实施爆破作业的证明文件、材料,经辖区派出所审查,提交县(区)公安机关审核。
2、经县(区)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后,进行民爆物品储存库房建设、配备相应的安全员、库管员、爆破员,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使用条件的有关材料由辖区民警和派出所长审查,在《爆破作业单位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县(区)公安机关。
3、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由县(区)公安机关在法定时限内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1)爆破作业属于合法的生产活动;(2)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民爆物品专用仓库;(3)有具备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具备国家规定执业资格的爆破作业人员;(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5)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爆破作业专用设备;(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公安机关应对申请使用民爆物品单位建立档案,档案应一式三份,一份治安部门存档,一份辖区派出所存档,一份申请单位存档。档案内容应有:
1、爆破作业单位审批表;
2、民爆物品使用单位的申请和使用民爆物品的地点、品种、月使用量及用途说明;
3、国土资源部门核发在有效期内的采矿权证复印件(采矿企业)、国土资源部门核发在有效期内的探矿权证和勘探单位地质勘察资质证书复印件(探矿企业);
4、安监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非煤矿山采矿企业)、安监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通过的批准文件(非煤矿山建设企业)、煤炭管理部门核发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煤矿采矿企业)、安监部门核发的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探矿企业);
5、工商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6、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复文件或其他合法使用民爆物品的证明;
7、法人证书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8、安全员、库管员和爆破员许可证和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9、县级主管部门批准建设民爆储存库房文件(正式库房)、建设民爆储存(临时)库房选址的审批表;
10、民爆储存(临时)库房平面图、建筑结构图、安全设施和四址安全距离图、专用储存库房技术防范设施设置情况说明;
11、民爆储存(临时)库房验收记录;
12、民爆储存库房气象部门的防雷设施验收报告;
13、使用单位和公安机关签定的安全责任书;
14、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5、使用单位民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文件;
16、使用单位的银行账户证明;
17、《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复印件);
18、其他材料。
使用单位提供的复印件和有关材料应由提供单位盖章并加注意见,并对材料的真实合法性负责。
第七条 县区成立爆破公司(民爆服务队),专职负责本县区爆破作业,并按照公安部制定的《爆破作业分级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申报审批。
第八条 经批准使用民爆物品的爆破作业单位申请购买民爆物品,应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1、《县(区)民爆物品购买申请表》
2、《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副本
3、购买的品种、数量和用途、用量说明;
4、申报时实际库存量。
爆破作业单位申请购买民爆物品的,应先向辖区派出所申报,首次购买民爆物品的,要按照批准的库房容量和使用单位申报的用量进行审核,再次购买民爆物品的,辖区民警要实地核查使用单位台帐、电子信息和实际库存,审查无误后由辖区民警和派出所长在《购买申请表》上签署意见,《购买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派出所存档,一份报县(区)公安机关。经县(区)公安机关对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民爆物品购买许可证》。购买审批实行四级审批制度,由辖区民警、派出所长、治安大队、主管局领导分别按照管理权限签署意见。
第九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凭《爆炸物品购买证》在专营公司购买民爆物品,在民爆物品买卖成交之日起3日内,将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派出所和县(区)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条 民爆物品运输必须由民爆专用运输车辆按照规定运输。
第十一条 对不具备爆破作业单位条件,但因生产、经营等活动需要使用民爆物品的,由需要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提出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民爆物品合法用途的文件和材料,委托爆破服务单位(民爆服务队)代为提供民爆物品购买、运输、储存和爆破作业,经使用地辖区民警和派出所长签署意见后,报县(区)公安局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并由使用地辖区派出所进行日常监管。
第十二条 对安监、国土资源、工经、工商等部门通报公安机关的不再符合生产条件要求或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或停产整顿的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停止对其民爆物品购买进行审批,其剩余民爆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必须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民爆专用仓库,民爆物品应贮存在民爆专用仓库。长期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设立正式专用民爆库房,临时使用单位(一般不超过6个月)或流动作业的爆破作业单位可设立临时性民爆库房。设立正式专用民爆库房,应报主管部门批准。正式专用民爆库房和临时性民爆库房应经当地县(区)公安机关审查同意,方可建库,库房建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准贮存爆破器材。
第十四条 民爆库房,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有关爆破器材库房的安全规范;
2、配备符合要求的专职守卫人员和保管员;
3、有较完善的防盗报警设施;
4、具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民爆库房的贮存量,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地面总库的总容量:炸药不应超过本单位2个月的生产用量,起爆器材不应超过3个月生产用量。地面分库的总容量:炸药、起爆器材不应超过1个月生产用量;
2、硐室式库的最大容量不应超过10吨;
3、井下只准建分库,库容量不应超过:炸药一昼夜的生产用量;起爆器材二昼夜的生产用量;
4、乡、镇所属以及个体经营的矿场、采石场及岩土工程等使用单位,其集中管理的小型的民爆库房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一个月的用量,最大贮存量应不大于炸药2吨、雷管5千发、导火索1万米。
5、临时性民爆库房最大贮存量不大于炸药1吨、雷管2千发、导火索5千米。
第十六条 民爆正式(临时)库房的设置应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要求,结合安全允许距离标准和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系数、库房间安全距离标准、库房面积确定核准库存量。库区的布局与道路、消防设施、电器照明要符合《爆破安全规程》要求。
第十七条 民爆库房的日常管理
1、建立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帐目和双门双锁。
2、建立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收存和发放民爆物品必须进行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
3、储存的民爆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性质相抵触的民爆物品必须分库储存,严禁在库房内存放其他物品;
4、民爆物品的贮存、堆放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5、专用仓库应专人管理、看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区内,严禁在仓库区内吸烟和用火,严禁把其他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区内,严禁在库房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
第十八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爆破员、安全员、库管员和押运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爆破作业人员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考核合格,取得《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
第十九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要对爆破作业人员进行日常考察,发现不适合继续从事爆破作业或有下列行为的应及时报市、县(区)公安机关吊销其《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停止其从事爆破作业,并由县(区)公安机关将其列为受控人员。
1、因违法犯罪受到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3、爆破员私自代领、代发爆炸物品的;
4、因违规、违章涉爆行为被检查发现或警告两次以上的。
第二十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如实记载领取、发放民用爆炸物品的品种、数量、编号以及领取、发放人员姓名;领取民用爆炸物品的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作业后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当班清退回库;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将领取、发放民爆物品的原始记录保存2年备查。
第二十一条 实施爆破作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在爆破作业现场临时存放民爆物品的,应当具备临时存放民爆物品的条件,并设专人管理、看护,不得在不具备安全存放条件的场所存放民爆物品。
第二十二条 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其资质等级承接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其资格等级从事爆破作业。在城市、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附近实施爆破作业的,应当向爆破作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爆破级别在D级以上的爆破工程,应经有关部门审批,未经审批不准开工。
矿山常规爆破审批不按等级管理,一般岩土爆破和矿山常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由单位领导人批准。
第二十三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必须按照民爆信息系统规范进行操作,如实将本单位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第四章 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区)公安机关和派出所依据法律、法规对民爆物品从业单位销售、运输、储存、使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安监、国土资源、工业、工商等部门对本部门管理的单位不再符合生产条件要求或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或停产整顿等处理的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
第二十六条 县(区)公安机关管理措施
1、汇报县(区)党委、政府,落实县、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和网络。
2、针对本县(区)工作特点和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研究采取得力措施,使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3、民爆物品使用、购买审批、许可程序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4、分管局(股、队)领导及专管民警掌握、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对治安民警进行一次涉爆业务和安全管理培训;
5、每季度对所有民爆物品使用单位购买、储存、运输、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6、每季度对派出所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每年对涉爆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按规定期限对涉爆单位和爆破作业人员进行审验;
8、督办、转办、对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及时组织人员认真查处,并登记查处结果。涉爆案件、事故倒查责任追究到位。
第二十七条 派出所管理措施
1、及时开展本辖区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
2、经常性组织所民警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3、每月对辖区涉爆单位进行2次检查,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4、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并有记录。
5、每半年对涉爆从业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对违法违规涉爆案件发现、查处工作及时,处理到位。
7、对有非法制造、买卖、使用爆炸物品历史的重点人员建立档案,并跟踪管理。
8、对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查处,并登记查处结果。
第二十八条 派出所包片民警管理措施
1、在片区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
2、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3、对片区涉爆单位每次申报进行检查,实地核查库存、使用记录和台帐,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4、结合检查对涉爆从业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5、对片区涉爆重点人员能够掌握,并跟踪管理。
6、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并向所领导汇报。
第二十九条 县(区)公安机关和派出所日常监管内容
1、落实民爆物品从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的制度。
2、督促落实民爆物品从业单位依法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治安保卫人员,设置技术防范设施,防止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被抢。
3、督促落实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民爆库房管理制度,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4、监督民爆物品从业单位按照规定建立民爆物品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民爆物品领取登记制度,按规定保存领取登记记录,如实将本单位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5、对违反规定购买、储存、使用民爆物品,实施爆破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按照规定予以处罚,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许可证;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6、对违反规定未经许可购买、运输民爆物品或者从事爆破作业的,责令停止非法购买、运输、爆破作业活动,按照规定予以处罚,并没收非法购买、运输以及从事爆破作业使用的民爆物品及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7、对违反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民爆物品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后果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对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民爆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五章 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责任
第三十条 各县公安局(分局)局长是民爆物品安全监督管理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是主要责任人,治安大队(股)长和派出所所长是直接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各县公安局(分局)每年与治安大队(股)长和派出所所长签定本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书,派出所所长和责任区民警签定管理责任书,派出所和责任区民警与辖区居民、使用单位签定不非法制造、储存、购买、运输、使用民爆物品责任书。对没有逐级签定责任书的县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将在全市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二条 除中、省、市安排部署外,各县公安局(分局)每季度要自行安排部署一次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每年11月到下春节前,必须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未按期开展工作的,市局将在全市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各县公安局(分局)治安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局(分局)安排,制定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管辖的涉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各派出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涉爆案件进行查处。对没有按照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检查不彻底,涉爆案件查处不到位的,由县公安局(分局)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四条 各派出所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对辖区民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管辖的涉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涉爆案件进行查处。对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工作,检查不彻底,涉爆案件查处不到位的,由县公安局(分局)给予所领导通报批评。
第三十五条 对辖区存在非法制造、销售、储存、使用、运输民爆物品案件,派出所和辖区民警不掌握,未及时打击处理的,由县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派出所主管领导和辖区民警通报批评;对辖区民爆物品管理混乱存在严重问题的,由县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派出所领导和辖区民警政纪处分。对县(区)民爆物品管理混乱存在严重问题的,由县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治安部门负责人政纪处分。
第三十六条 对不按照规定进行管理或因监管、收缴工作失职,乱审批、乱发证导致发生民爆物品爆炸、被盗等责任事故的,市局将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并进行责任倒查追究,给予有关责任人政纪处分。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按照中、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督办、转办和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未及时组织人员查处,由县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因未及时查处案件,导致发生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非法制造、销售、储存民爆物品的案件必须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够刑事处罚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罚代刑。对因处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商洛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