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亚巍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2010级交通运输、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题
第一章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包含那些方面?
3. 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5. 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有那些?
6. 论述题:人把握世界的方式有那两种?如何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哲学含义。
第二章:
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一语包含了怎样的哲学观点?你如何认
识人类的需要、利益与价值的关系?
8. 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
9. 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 “时势造英雄”、“识实务者为俊杰”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哲学观点?
11. 你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论观点?
第三章
12.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有那些?
1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什么?包括那些内容?
14. 什么是剩余价值?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15. 简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必备条件?
16. 试用级差地租理论说明为何城市中心区的房屋价格通常情况下总比城市边缘地区的房屋价格要高一些?
17.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什么是经济危机?
18. 你怎样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第四章
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现实的标志是什么?
20.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
21.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那些特征?
2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革本身也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五章
24.怎样理解必然性即是自由的限度又是自由的根据?(即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
25.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讲的“此岸”与“彼岸”这一范畴?
26.怎样理解“自由”的美学规定性?
27.孔子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观点与马克思所讲的自由与必然的观点有何异同?并以此来阐述你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的理解。
说明:作业本正面写作业,背面写读书笔记。
作业从以上题目中每章任意选择两道题目,共完成10道题即可。
读书笔记写不少于3000字,标明章节、页码,学习心得与笔记正文之间隔行书写。
考试复习范围为以上所有题目,请交通运输专升本和土木工程专升本学员相互转告,作业、笔记要在考试时交上来。
王亚巍
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第二篇: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附:自学指导)
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成人)教育学院
编印
杭州师范大学社科部
二O一三年十二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G21002,G3100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 学分:3 开课学期:
二、三学期 1.课程类别与性质: 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2.适用专业: 适用于所有专业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公共必修课,是对学员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员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员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把握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根本趋势;特别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孙正聿:《哲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吴晓明:《思入时代的深处: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严书翰 胡振良:《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8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韩毓海:《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蔡海榕 傅德田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教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6学时)
1.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学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学时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2学时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讲授绪论,使学员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系,从而领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信念魅力。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4学时)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6学时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6学时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从而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2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6学时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4学时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从而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6学时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学时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2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4学时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6学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0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6学时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学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4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学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学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学时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自学指导书
绪论
(一)教学主要内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文明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其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三)学习指导
1.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2.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系,明确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研究对象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的()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2.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E、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E、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新民主主义理论 E、中国哲学 3.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各个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何体现?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D(2)A(3)C(4)C 多项选择题:(1)BCD(2)CD(3)ABCD 判断题:(1)对(2)错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强烈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其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使物质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最根本的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质变和量变,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对立统一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呈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基本状态;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事物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或两种趋势。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事物的发展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是伟大的认识工具。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科学思维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
2.教学难点:
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2.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从而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4)承认联系就()A、必须否认区别
B、必须承认“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C、必须承认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D、表明事物之间没有质的差别(5)现实性是指()A、与过去的存在无关的结果
B、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C、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实际存在 D、是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多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表明()A、否定就是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 B、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C、否定是主观随意的
D、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因而它是绝对偶然的 E、否定就是循环(4)从起源上说,意识是()A、理念创造出来的
B、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社会发展的产物
D、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E、所有物质都有的 3.判断题
(1)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2)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必然有质变。
(3)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就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性?
(2)如何理解矛盾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3)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C(2)C(3)C(4)C(5)B(6)D 多项选择题:(1)ADE(2)ABDE(3)AB(4)BC 判断题:(1)错(2)错(3)错
简答题:(1)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性,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2)矛盾两个基本属性是统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然后分析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及其辩证关系。(3)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思维方法。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产生、发展、目的、检验都依赖于实践。认识指导实践。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认识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2.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真理原则(真理尺度)和价值原则(价值尺度),价值和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作为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揭示;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及其不断反复性和无限发展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2.教学难点:
实践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性,以及认识的能动性。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3.在实践上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矛盾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2.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它是()A、人类的纯思维活动
B、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活动 E、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2)认识的任务在于()A、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取得规律性的认识 C、达到理性认识
D、取得真理性的认识
E、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3)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A、人们的需要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C、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的 E、理论的指导决定的 3.判断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3)错误认识不能反作用于实践。
(4)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群众意见都是正确的。
4.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怎样理解认识的发展?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B(2)B(3)C(4)D 多项选择题:(1)BCE(2)ABCDE(3)BC 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
简答题:(1)从认识的产生、发展、目的和检验去分析实践决定认识。(2)从认识的两次飞跃、真理与谬误关系、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关系去分析。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认识是从谬误走向真理的过程;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它们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是对社会制度或体制的某些环节、方面进行局部调整。社会主义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是把双刃剑,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等。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2.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和历史的参与者,都对历史的形成发生着某种影响作用。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的作用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2.养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A、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B、人类自身各种生产条件的总和 C、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关系
(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 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2.多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E、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规律(2)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 C、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 D、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 E、否认个人历史作用
(3)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E、文艺、道德、宗教 3.判断题
(1)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
(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规律,因此,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4.简答题:
(1)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如何理解科技的现代作用?(3)简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D(2)D(3)A(4)D 多项选择题:(1)AB(2)ABCD(3)ABCE 判断题:(1)错(2)错
简答题:(1)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去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还是把双刃剑,要发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防止和解决科技的消极作用。(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第四章 资本主义形成及其本质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资本主义所有制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生产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与新变化。
2.教学难点: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价值规律。
2.把握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2)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剩余劳动的生产 D、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贱买贵卖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剩余价值 D、不变资本 2.多项选择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E、科技已经决定所有社会劳动
(2)通过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可以得出()
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C、简单劳动只能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D、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答案:A, B,E(3)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由基本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E、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4)对资本应该这样理解()A、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不是永恒的现象,它是历史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C、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关系
D、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机器等,所以一切机器设备都是资本 E、资本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3.判断题
(1)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4.简答题:
(1)请简述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2)简析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绝对规律。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D(2)B(3)B(4)B(5)B(6)C 多项选择题:(1)ABD(2)ABE(3)BD(4)ABCE 判断题:(1)错(2)对
简答题:(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2)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然后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的输出。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经济全球化及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动因、后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做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从历史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教学难点: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特点;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新变化;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2.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2)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有()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中加入了更多非经济的手段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E、竞争真正消解
(3)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A、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金融的全球化 E、政治全球化
(4)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理念是人类的普世价值 E、推进了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3.判断题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4.简答题:
(1)金融寡头如何统治资本主义?
(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有哪些新变化?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A(2)D(3)A(4)D(5)B 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ABCD(4)ABC 判断题:(1)对(2)错
简答题:(1)金融寡头的统治主要是通过经济上的参与制、政治上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2.列宁、斯大林对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形成苏联模式。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飞跃。4.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1.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4.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苏联模式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2.教学难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关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生命力。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2.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用 D、国家政权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E、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
(2)下列哪些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 E、法国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E、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判断题
(1)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让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
(3)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4.简答题:
(1)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C(2)A(3)C(4)C 多项选择题:(1)AD(2)ABD(3)BD 判断题:(1)错(2)错(3)错
简答题:(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2.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3.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
4.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能否实现;“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2.教学难点: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与主观追求的统一。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2.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2)“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5)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2.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E、共产主义是一种幻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E、是从人的依赖关系走向物的依赖关系 3.判断题
(1)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4.简答题:
(1)共产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B(2)B(3)D(4)D(5)C 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 判断题:(1)对(2)对
简答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专题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专题作业
一、单项选择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揭 示的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 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正确答案是】:A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 【正确答案是】:C
3、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无产阶级先锋队
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民主 【正确答案是】:B
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是】:D
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正确答案是】:A
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正确答案是】:A
7、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正确答案是】:C
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数据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正确答案是】:A
9、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是】:D
1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唯物史观的创立 【正确答案是】:C
11、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是】:D
12、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是】:D
13、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是】:D
14、“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A.矛盾的 B.两回事 C.有内在联系D.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正确答案是】:C 15、16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A.《大同书》
B.《太阳城》
C.《乌托邦》
D.《自然法典》 【正确答案是】:C
1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正确答案是】:A
17、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是】:D
18、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是】:D
1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正确答案是】:B 2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正确答案是】:C
二、多项不定项选择
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正确答案是】:AD
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原始共产主义 【正确答案是】:ABC 3、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为代表 A.托马斯·摩尔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正确答案是】:BCD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建设中
C.改革开放事业中
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正确答案是】:ABC
5、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
A.唯物史观的发现
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 C.剩余价值的发现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创立 【正确答案是】:AC
6、空想社会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正确答案是】:AC
7、加强党的先进性,必须()
A.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B.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 运
C.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 律
D.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正确答案是】:ABCD
8.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但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 放中却迅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社会主义只是历史发展中的偶然现象
B.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暂时的倒退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C.马克思主义学说过时了
D.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虽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正确答案是】:BD
9、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正确答案是】:CD
1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正确答案是】:BD
11、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 【正确答案是】:ABCD
1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部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正确答案是】:ABC
1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即()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议会斗争 【正确答案是】:ABC
14、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是因为受到()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咋还你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德和规律的探索与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正确答案是】:ABCD
15、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主要的手段有()A.军事压力
B.政治压力
C.文化渗透
D.经济、科技领域的控制 【正确答案是】:ABCD
16、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主要是()A.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B.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
C.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正确答案是】:ABCD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正确答案是】:否
2、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正确答案是】:是
3、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 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正确答案是】:否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正确答案是】:否
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表明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正确答案是】:否
6、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正确答案是】:是
7、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因为这一社会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 以实现。
【正确答案是】:是
8、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有内在联系的,是不矛盾的。【正确答案是】:是
9、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应该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正确答案是】:是
10、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确答案是】:是
11、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正确答案是】:是
12、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答案是】:是
13、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历史课题。【正确答案是】:是
14、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正确答案是】:是
15、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正确答案是】:是
16、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正确答案是】:否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材料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
材料2: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材料3:2002年 9月中旬,英国外交部国务大臣麦克沙恩博士访问重庆,当他看到餐饮业还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时发出一声惊叹:“难道他们还在„吃森木‟吗!”(见9月16日《重庆晚报》报道)的确如此,仅重庆市每天使用的一次性木筷至少有200万双,而一棵成材大树只能制作4000双木筷。也就是说,每天重庆人至少“吃”掉500棵大树,一年就是18万多棵树,就是整整一片1800亩的大森林啊!而就全国来看,数量就更惊人了——据资料介绍,国人一年要吃掉一次性木筷450亿双,且每年还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约150亿双,算下来就要砍1500万棵树!对此,有关专家们已经多次
作出预警:照此目前的木材消耗速度,我国现存的森林资源将在10年内消耗完。 据说我国目前出口木筷能换1亿多美元的外汇。其实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买卖。据专
家测算:一棵50年的大树,能为人们创造生态价值、社会价值20多万美元,而如果将其砍掉做成木筷出售,仅能换回2000多美元。就因为出口能换回一点“现利”,就不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而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此举太短视了。
根据材料1、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作业1:
按照下列两个小题目完成一份作业:
1、哲学.生活.社会;
2、学好哲学,受益终生; 要求:
1、根据这两个题目,自拟一个题目进行分析;
2、题材不限,参考篇幅1000字或展示6分钟。
3、第12周提交,有展示意愿的可以提前进行。
作业2:经典著作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的集中体现,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习近平同志2012年6月19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就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出了三点希望:要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看待事物、看待历史、把握发展方向;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永葆理论之树常青。
一、阅读方法及要求
1、学习形式: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研读经典原著。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采用通读、精读、讨论等方式阅读原著内容,可以分工完成查找资料、交流心得、撰写读书报告等环节。
2、学习内容:每组在下列阅读书目中选择2篇著作进行研读。其中,1篇为马克思、恩格斯或列宁所著,另1篇作者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原著在5千字以内的篇目全文阅读,5千字以上的选择部分内容阅读,最后上交时间为第12周。
3、学习要求:在了解原著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原著历史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撰写总共4000~5000字的读书报告,2篇分开写,A4纸打印上交。每班可以推荐2~3组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
二、阅读书目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
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2篇序言、六、七),《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 7.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恩选集》第1卷,1995年版;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恩选集》第2卷,1995年版; 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马恩选集》第2卷,1995年版; 10.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节选),《马恩选集》第2卷,1995年版;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马恩选集》第2卷,1995年版;
12.恩格斯:《反杜林选》(节选)(一、概论;第一编哲学,三、分类。先验主义;
四、世界末世论;
九、哲学和法。永恒真理;
十、道德和法。平等;
十一、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第二遍政治经济学,二、暴力论、三、暴力论(续)、四、暴力论(续完);第三编社会主义,二、理论),《马恩选集》第3卷,1995年版;
13.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马恩选集》第3卷,1995年版; 14.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马恩选集》第3卷,1995年版;
1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第一版序言;
九、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马恩选集》第4卷,1995年版;
16.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选集》第4卷,1995年版;
1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马恩选集》第4卷,1995年版;
18.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文的书信(恩格斯1890年8月5日和10月27日致康·施米特的信,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1893年7月14 日致弗.梅林的信和1894年1月25日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马恩选集》第4卷,1995年版;
19.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1卷,1992年版; 20.列宁:《唯物主文和经验批判主文》,《列宁选集》第2卷,1992年版; 21.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1992年版; 22.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1992年版;
23.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1992年版;
24.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列宁选集》第4卷,1992年版;
25.列宁:《论我国革命》,《列宁选集》第4卷,1992年版;
26.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7.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9.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0.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1.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2.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3.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6.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7.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8.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9.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0.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3.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4.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 46.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 4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
4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9.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
50.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51.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2.江泽民:《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94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 53.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
54.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
55.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6.江泽民:《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 57.江泽民:《加强技术创新》(1999年8月23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
58.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9.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 60.江泽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2001年8月7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 61.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
6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