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演讲课,名词解释题,public speaking 知识总结

时间:2019-05-13 12: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演讲课,名词解释题,public speaking 知识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演讲课,名词解释题,public speaking 知识总结》。

第一篇:公共演讲课,名词解释题,public speaking 知识总结

1.critical thinking:focused,organized thinking about such things a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ideas,the soundness of evidence,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act and opinion.2.extemporaneous delivery:a method of delivery in which the speech is carefully prepared and rehearsed but is presented from a brief set of notes.3.peer testimony:testimory from ordinary people with firsthand experience or insight on a topic.4.testimony:Ouotations or paraphrases used to support a point.4.extended example:a story,narrative,or anecdote developed at some length to illustrate a point.5.preview statement:a statemen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 speech that identifies the main points to be discussed in the body.6.topical order :a method of speech organization in which the main points divide the topic into logical and consistent subtopics.7.Chronological order:时间 A method of speech organization in which the main points follow a time pattern.空间a directional pattern.7.crescendo ending:a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speech builds to a zenith of power and intensity.8.dissolve ending :a conclusion that generates emotional appeal by fading step by step to a dramatic final statement.9.preparation outline:a detailed outline develop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speech preparation that includes the title,specific purpose,central idea, introduction,main points ,subpoints ,connectives,conclusion ,and bibliography of a speech.10.rhetoric:the art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speaker(or writer)and an audience.11.stage fright:anxiety over the prospect of giving a speech in front of an audience.12.plagiarism:presenting another person’s language or ideas as one’s own.13.residual message:what a speaker wants the audience to remember after it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else in a speech.14.hypothetical example:an example that describes an imaginary or fictitious situation.15.extended example: A story,narrative,or anecdote edveloped at some length to illustrate a point.16.connective:a word or phrase that connects the ideas of a speech and indic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17.credibility:the audience’s perception of whether a speaker is qualified to speak on a given topic.18.antithesis:the juxtaposition of contrasting ideas,usually in parallel structure.19.conversational quality:presenting a speech so it sounds spontaneous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it has been rehearsed.20.question of value:a question about the worth,rightness,morality,and so forth of an idea or action.21.motivated sequence:a method of organizing persuasive speeches that seek immediate action.the five steps of the motivated sequence are

attention,need,satisfaction,visualization,and action.22.main points: the major points developed in the body of a speech.Most speeches contain from two to five main points.23.Internal preview:A statement in the body of the speech that lets the audience know what the speaker is going to discuss next.24.Internal summary:A statement in the body of the speech that summaries the speaker’s preceding point or points.25.extemporaneous speech:A carefully prepared and rehearsed speech that is presented from a brief set of notes.26.ethos:The name used by Aristotle for what modern students of communication refer to as credibility

27.logos:The name used by Aristotle for the logical appeal of a speaker.The two major elements of logos are evidence and reasoning.28.pathos :The name used by Aristotle for what modern students of communication refer to as emotional appeal.29.persuasion:The process of creating reinforcing,or changing people’s beliefs or actions.30.Causal reasoning:Reasoning that seeks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es and effects.31.Analogical reasoning:Reasoning in which a speaker compares two similar cases and infers that what is true for the first case is also true for the second.

第二篇:演讲课实践总结

演讲课实践报告

在本学期的英语演讲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英语演讲的技巧,掌握了关于优秀英语演讲的各种知识。对于本学期的英语演讲课程实践,我做出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演讲时的注意事项 演讲时的姿势

演说时的姿势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诀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诀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诀,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

3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演讲时的衣着服装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

二、英文演讲和中文演讲的区别

我们的社会政治情况与国外不太一样。美国人从小学开始就会参加各种竞选。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更加重视演讲。中国在这方面滞后了一点儿,但是现在讲演的风气开始兴盛,这很是令人喜悦。随着我们对外经贸、外交关系的拓展,学英语讲英语的形势更加喜人。

英文演讲和中文演讲的差别关键在于了解演讲对象,减少冗余信息。中文演讲和英文演讲实际上是一样的,关键是看你演讲的对象。不管是用中文还是用英文演讲,首先你要对自己的听众要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在国外演讲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而且应该留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让听众来提问题。在中国情况就有所不同,实际上现在中国人也愿意听短话,特别是没有什么信息量的套话说法。

在讲演当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很重要。第一,语言表达纯熟清晰。第二,以对方习惯的方式、喜欢的方式来讲。第三,要有内容。适应听众思维习惯,在讲演一定要注意观众的反映。

三、英文演讲的要素

演讲要素12项:

1)Know your topic(知道你要讲什么题目)。2)Know your audience(了解你的听众)。

3)Know your start and stop times,as well as who else is on(知道你的起止时间以及除你之外还有谁要讲话)。

4)Know what you want people to do differently and tell them(对你所说的和人们所做的有什么不同,心中要有数,并让听众知道)。

5)Make major points.(写下你的讲话要点)。

6)Check all your equipment,sound,lighting and seating arrangements.(检查你的器材、音响、灯光和座位)。

7)Ask someone you trust and respect to constructively critique you.(请一个你所信任和尊敬的人对你的讲稿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意见)。

8)Relax before you go on.(演讲前要放松)。

9)Practise,practise,practise.(练习、练习,再练习)。

10)Remember that even if you miss a bit or forget a couple of lines,nobody knows except you.(记住即或你漏掉一点或忘掉几行,除了你自己,别人是不会发现的)。

11)Omit telling jokes unless you are already a good joke-teller or plan to get better.(收起你想讲的笑话,除非你已经擅长讲笑话或者计划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12)Have fun(要有趣味)。

第三篇:公共演讲课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意义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urriculum and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Fore ign Language Talents

Abstract: The emergent trend in integrating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in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of Chinese universitiesmay signify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in Chinese English education.This paper studies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as an integral part of English major curriculum.It can help to enhance studentspability to us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nfidence and cultural awareness.It concludes that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an help to elevate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KeyWords: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urriculum;integrated ability

1.引言

高校应该培养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立体人才。这种人才正是符合21世纪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张伊兴李明, 1999: 6)。这里的语言能力应该指外语的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夏纪梅, 2003: 459)。然而,目前外 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 ①体 现在几个“不适应”上:如“课程专业设计方面的不适应;学生知识结 构方面不适应;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不适应和学生能力与素质不适

应”等等。学生对许多课程的“满意程度低”(北方课题组, 1998: 3)。②1998年,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生司和就业指导中心曾 联合对1990年~1997年共8届1920名大学毕业生(包括专科生539 人、本科生1197人和研究生174人)进行调查,在毕业生对学校教育 教学的评价中,认为最差的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为人际交流能 力的培养。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 8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 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身心素质,导致了心理承受能力、协作能力较差 或很不适应,因此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 养,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课程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是课程设计者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已经能 够做什么、还不能够做什么、已有什么基础或条件, 等等(Posner, 1994: 6)。“学生需求有很多种:希望成功和成才的需求、追求知识和 真理的需求、表现自我的需求、受到关心和尊重的需求、获得自我调 适能力的需求、希望感知外语语感的需求、希望能在外语语境中交际 的需求、希望感知时尚激发兴趣的需求、希望得到表扬感受成功的需 求,等等”。(文秋芳, 2002)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2006年对大连外国语学院2005级的高级 翻译班的学生就课程设置问题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问卷,发放问 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调查 结果显示: 95%的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单个技能的课程设置,他们需 要一门能提升他们综合能力的课程。陈玉昆(2000)在提到改革的趋 势时谈到6性,其中一条就是“综合性”。提高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 是公共演讲课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想通过英语公共演讲课来丰富 英语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大学生 成长的需求,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求职及就业中具备更突出 的优势。本文着重研究新设课程公共演讲课与培养外语人才的综合 能力间的关系,把可以提高外语人才语言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演讲课 作为外语课的有利补充纳入课程设置。2.公共演讲课设置的必要性

“演讲课是国外大学,尤其是许多美国大学对文科生必开的一门 · 33 · 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2009年

课。这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顾曰国, 1990)在美国学者在1991 年对中部地区13个州的908所高校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发现, 94%的 学校都通过开设公共演讲这门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好的口才 和演讲沟通技能的掌握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机遇,使他们在职位升 迁和职业发展中更易于脱颖而出。随着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公共 演讲教学在中国的高校中逐渐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对演讲沟通技能 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全国上下各种演讲比赛的盛行,越来越多的英语 学习者对演讲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热情。四川 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已开设了演讲课。大连外国语学院 曾开设口语特长班,学校每年一次的“振兴杯英语演讲比赛”已有14 年。2005年由大连外国语学院教师编写的演讲教材《英语公共演讲 教程》开始在学院试用(此教材在2008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这些都为公共演讲课的开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把演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 践意义。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公共演讲课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 学生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此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 力、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英语演讲这一教学手段符合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以学生为中

心,以培养会学习、能交际、有创新、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培养精神。3.公共演讲课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把英语公共演讲课融入英语的课程应该是中国英语教育改革的

一个突破。Huang & Xu(1999)指出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从语言能力 转向交际能力,教学模式从单一技能的发展转向综合技能的训练。公共演讲课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它是一种人才综 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以下转变:从学知识转为学方法(变 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懂语言用法变为会运用语言(变认知为行 动),从输入语言(读和听)到输出语言(写和说)(达到接收信息与产 出信息的有机结合),从学交际转为在交际中学(变课堂行为到社会 行为)。实现这样的转变才能解决知与能或知与行的关系问题(夏纪 梅, 2003: 462)。公共演讲是为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设计的一门课 程。它刚好适合综合技能的训练。本文重点论述英语公共演讲课对 提高输出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自信心和文化意识 的积极作用。

3.1 输出语言能力的提高

英语专业在基础阶段都开设了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课程。这些课程重点训练的是某一方面的语言能力,教学以语言的形式为 主,多数情况下不得不依赖教材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训练学生 表达观点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掌握了知识,但没有获得学习的能力。而公共演讲课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它不 能取代低年级的专业技能课,而是对学生已学到的技能的全面运用 和提升。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于一身,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 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首先,英语公共演讲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演讲训练 中,流利与准确是重点观察与评论的目标。英语演讲能力包括流利 与准确。流利即演讲者没有不必要的重复或停顿、流利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准确则指发音准确,演讲者口形到位,尤其是一些长元音发 的悦耳、饱满;用词贴切,所用词汇符合演讲的主题,能够准确传达演 讲者的意图。演讲是检验和督促学生提高口语表达,使其口语做到 流利与准确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 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以回答问提为 主。交际型教学法实施后,学生转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活动增加 了学生做值日报告,扮演角色和模仿等等。这些活动给学生一些参 与教学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流利程度。但是这 些口头上的语言表达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它强调学生能够自由表 达,对语言的适度性要求不高。演讲先有书面语,而后由口语形式呈 现。所使用的语言是先经过认真思考的,所以语言的流利程度和准 确性都会提高。另外,因为演讲的效果是即时性的,演讲稿在公众面 前呈现时,其语言的适度性可以得到检验。演讲者站在台上成为被 评价的焦点。演讲者力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势必对演讲的内 容,语言的选择高度重视。2008年4月我们对2006级上过公共演讲 课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5 份,收回问卷98份(以下 调查结果都基于本次问卷)。结果显示, 75%的学生在学完演讲课程 后,口语语言的精确度方面得到了提高。提高语言的流利、准确和适 度性是外语应用能力提高的重要特征。

其次,英语公共演讲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有效的写作是高

等教育的中心(Monroe, 2003: 6)。Widdowson(1996: 62)指出:写作是 什么? 不是写句子,而是写思想;不是句子的堆砌或排列,而是交际, 即作者把自己想说给别人听的观点摆出来。因此,写句子是usage, 用句子交际是use。前者是writing,后者是composing(夏纪梅, 2003: 131)。能够造出、说出、写出、听懂、读懂句子,那是句子水平,属于语 言能力;能够知道怎样用句子达到交际目的,那是交际水平,属于交 际能力。

演讲稿的写作强调学生的写作目的和读者意识。平时的写作课 上,学生写作多半是为了完成作业,没有明确的观众或读者,老师是 唯一的读者。在学习英语写作半年后,在学习公共演讲之前,笔者在 2007年12月对2006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接受调查的98人 中有82%的学生不注重写作目的, 91%的学生缺乏读者意识。学习公共演讲课程后,根据2008年4月的问卷, 70%的学生写作目的增强 了, 84%的学生读者意识增强了。写演讲稿时,学生在话题选择、收 集素材、谋篇布局、例子的选择等方面尽可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95%的学生认为学习演讲课后,他们写作的逻辑表达能力提高了。在演讲效果的驱动下,学生对演讲稿反复修改、反复演练,以期达到 打动观众、吸引观众的目的。演讲稿的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力 和热情。75%的学生认为学习演讲后写作能力提高了, 80%的学生 认为演讲稿的内容不再空洞,而是言之有物了。在反复的修改和提 炼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组织文章结构的能力。为 达到效果,在演讲写作中学生逐渐学会分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风格, 用修辞和文体手段来取得明晰的力量及美学的效果,运用预览、衔 接、归纳和其他恰当的修辞策略来加强清晰度。3.2 动态语境下交际能力的提高

英语公众演讲课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

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为训练目标。公众演讲教学是 语言操练与语境教学的统一。公共演讲课为学生提供充分应用外语 的环境;它不仅帮助学习者获取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 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体验”在使用目的语 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获得较高的语言技能。公共演讲课

第9期井卫华 李文萍 英语公共演讲课与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程强调语言体验。语言体验是一种情景化的语言活动,有具体的交 际性语境;参与者有明确的交际身份、交际目的、以及相应的交际行 为。语言参与者在“语言体验”过程中,通过“使用技能”感知对“语 言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心理加工过程,形成语言的“感知印象”,从 而构成了他的“经验型反思”。通过这种反思,语言交际者逐渐地构 建和更新语言知识并进一步发展其语言能力。

英语公共演讲能创造主客观环境,包括场合、语境、情景等。Pa2 pert(1991: 1)指出,学习只有在积极地构建新知识的环境中才能达 到最好的效果。这里所讨论的环境,在语言学习中属于语境范畴。语境的构建过程是学生根据经验积极建构新语境的过程。同时,建 构理论强调学习的认知性,提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兴趣、有目 的、合作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其他语言技能课程通常设计 的练习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句子,这样的语言练习缺乏“自我”和“对 象”意识,没有“主客体换位的行为效应/反应”,也就没有开展交际的 条件或刺激。而演讲过程包括互动、调节、控制、反应等,它要求演讲 者引发互动和促进或帮助互动,从而形成动态语境。随着交际双方 思想、情绪的变化,制造出不同的语境。这种语境的动态构建决定了 交际的成功与否。在演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信息发 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都有互动才能形成真实的交际。传统课程重 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教学以语言的形式为主。以演讲为 中心的教学则注重语言的功能及语言使用的适当性和得体性,可以 避免“语言准确”而“语用不正确”现象。

3.3 用英语与人沟通的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的提高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基础课程中有一核心课程“沟通课程要求”贯 穿本科生四年的学习过程。该课程要确保所有的本科生在一般说明 文写作、演讲及专业交流方面得到扎实地指导和训练(阎光才, 2005:

·

187)。

英语公共演讲课的课堂教学以团队教学(team2teaching)和研讨

教学(seminar)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所提供的交流环境使演讲者和观 众都是交流的积极参与者。演讲课力求把传授知识型的课堂教学形 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能力培养型教学形式,辅助以现代 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寓学于用,寓教于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综合能力。

以学生需求为前提,在沟通中激发“成就动机”,满足“赞许动

机”是公共演讲课程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公共演讲课营造了有利 于学生追求交际成功的环境。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追求成就、获 得赞许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需要必须在群体中才能实现。群体给 人提供了一种环境。有激励的环境对人有推动力;否则使人产生惰 性。作为交际的一个主要形式,英语演讲包含小组和群体交际以及 个人间的交际(Lucas, 2004;Parvis, 2001: 63 /69)。英语演讲有利于激 发和调动学生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学生学习活动的 表现与活动结果之间的联系,如出色的表现所带来的老师和学生的 赞赏,还有与他人竞争较量中所得的收获等。内部动机指学生在完 成任务或进行演讲过程中付出努力并从中获得的自我愉悦感和成就 感。演讲活动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到有兴趣、有价值和有动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参阅武晓燕, 2006: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 程设置强调教师与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学习是一种互动过程,学生不 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作为有独立批判思维的真实个体, 互相协作,从而创造出更有活力和成效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实践积 累构建出自己的专业知识。演讲所提供的互动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 的沟通和合作。在演讲课堂上,每进行一个演讲之后,学生都进行互 评,这些评论既包含演讲内容本身,也包含演讲者的面部表情、体态 语言、和观众的目光接触等综合性的评价。以观众为镜子反照演讲 者的优缺点,这能帮助演讲者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了解自己个性的 优缺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 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他们 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这些对自我的认知有助于 学生在未来职业选择中选择那些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需要,与自己的 个性品质及能力相适应的工作。这将决定个人在工作中是否能更有 效的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演讲强调如何利用语言魅力获 得他人的赞同与理解。在演说中,学生学做一个好听众和评论者,学 会倾听批评及其他不同视角的意见。以此来提升他们与人沟通、与 人合作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秋芳, 2002)。21世纪是信息时代,把 握信息就是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信息的重要手段就是沟通。沟通不 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议政能力。鬼谷子称之为“捭阖之道,以阴 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下。以下求小,以高 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 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陈宇, 2004)。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 的传递和感觉的互动。个人的沟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就业能 力。3.4 与语言有关的心理(自信心)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增强 英语公共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选择”、“理解”、“解释”和

“决策”能力。具体包括选择交际目标、交际内容/问题、交际环境、交 际策略、交际/表达方式等;交际理解,包括自我理解和理解他人的途 径方法和障碍,包括演绎、归纳和类比;交际决策,包括程序和验证决

策、科学决策、个人决策、多人决策、常规和非常决策、完备信息和不 完备信息决策、协调性交际决策和次协调性决策等。在演讲课上注 重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的选择”能力,学会运用回答问题的策略,走 出困境的策略,讨人喜欢的策略,求同一致的策略,否定或拒绝的策 略,批评或表示异议的策略,应对挑战的策略等。

交际策略重点强调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公共演讲课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人格是创新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与思想素质,而自信被列为首位(文秋芳, 2002)。自信是大学生未来 择业该具备的心理素质。雇主日益需求大学毕业生具有以自信、乐 观为标志的自我理论。公共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一些 公开场合,很多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沟通能力欠缺、怯场等问题普遍 存在。这些紧张状态无论是认知上的还是行为上的,都是缺乏经验 的演讲者的共同体验,也是演讲者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些恰恰是演讲 课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演讲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学习演讲策略并反 复演练可以大大提高演讲者的自信心。学生对演讲的恐惧主要源于 演讲经验的欠缺和对演讲效果的担忧。每个演讲者都希望自己的演 讲能打动听众,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担心由于紧张忘词或自己的 表情、所使用的语言等不当被观众笑话,害怕自己会失败等等。针对 以上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学 生正确认识怯场心理;二是了解怯场不是个人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充 分的准备会减少恐惧。调查显示:上完公共演讲课后,有20%的学生 认为自信有极大的提高, 65%的学生认为自信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演讲课上的反复操练能够帮助演讲者克服紧张心理,增强演讲者的 · 35 · 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2009年

自信心。

在英语演讲中,学生学会注意文化和英语演说的关系、个体和集 体的文化、高低语境的文化和劝说方面的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差 异。成功的演讲要求演讲者具有广博的知识,这包含对东西方文化 的深入了解。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演讲者来说,熟悉西方文化是学习英语演讲的重要环节,但成功的英语演讲也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 的热爱、了解和尊重。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能拓展演讲者的思维 和想像空间,使其演讲的内容更加丰富,演讲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更加重要。由演讲所培养出来的对文化的感知能力符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 求,即能够适应企业文化,能运用他们的能力使组织得到发展,以及 参与到创新的团队工作。4.结语

公共演讲以交际为目的,更注重交际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充

分调动学生的智力、经验、辨别力和思维潜力,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培 养“交流沟通、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能力。把英语公共演讲课融入 中国大学的英语课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标志着中国英语教育的 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演讲课的推动下一定 会卓有成效。参考文献: [ 1 ] Huang, Y.& Xu, H.Trends in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 J ].ESL M agazine, 1999(11 /12).[ 2 ] Lucas, S.E.The A rt of Public Speaking(8 th ed.)[M ].Beijing: For2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McGraw2Hill, 2004.[ 3 ] Monroe, J.Writing and the Discip line[ J ].Peer Review, 2003(6).[ 4 ] Papert, S.& Harel, I.Constructionism [M ].New York: Ablex Pub2 lishing, 1991.[ 5 ] Parvis,Le F.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2Speaking Skills[ J ].Journal of Environm ental Health, 2001(63 /69).[ 6 ] Posner, G.Course Design: A Guide to Curriculum Developm ent for Teachers(4 th ed.)[M ].Longman, 1994.[ 7 ] Widdowson, H.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 unication(10 th)[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8 ] 北方课题组.关于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J ].外语教学与研 究, 1998(3).[ 9 ] 陈玉昆.发展性教育评[R ].教育部高教司, 2000.[ 10 ] 陈宇.鬼谷子兵法破解[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 11 ]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 J ].外语教学与研 究, 1990(2).[ 12 ] 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J ].国外外 语教学, 2002(4).[ 13 ] 文秋芳.真正达到英语课程目标就是学生的根本需求[N ].中国 教育报, 2002(5).[ 14 ] 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J ].外语与外语 教学, 2006(2).[ 15 ]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2003.[ 16 ] 阎光才.大学人文之旅———大学本科教育中人文社科的价值重 估[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17 ] 张伊兴李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之我见[ J ].外国语, 1999(6).

第四篇:传播学概论 名词解释题 完整总结

1.传播: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2.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为传学、传意学等。

3.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4.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亲自传播,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进行的传播。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群体: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6.组织:.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7.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8.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9.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10.拉斯韦尔: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为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其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1.施拉姆: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学科化、系统化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一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12.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13.理论: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14.模式: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5.反馈: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是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6.5W模式:5W模式是由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他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称为四大要素。加上作为结果的效果,就成为五大环节。由于这五个环节来自英语,各自都包含着一个英文字母w,因此,通常称作5W模式。17.德福勒模式:德福勒模式是在申农一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修正便是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其次,德福勒提示了大众媒介对传播过程的介入。再次,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均被表现出来,是典型的控制论模式。

18.螺旋式模式:大众传播学者F·丹斯提出的控制论传播模式。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认识场”,“信息场”总是不断累积、扩大的,从宏观看,正是这种累积性造就了人类文明;从微观看,组织也好,个人也好,在传播过程中,都需要自觉地、不断地推陈出新。

19.传播单位:传播单位是在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他们认为,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被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20..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21.社会系统模式:是传播模式上的第三次飞跃,解决了传播的条件(外部结构)问题。较早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的是赖利夫妇

22..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23.等距随机抽样:又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4.雪球抽样:雪球抽样在传播学研究中多用于调查某一特殊人群的传播活动。雪球抽样是介于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之间的一种抽样方法,它的常态是非随机的。这是一种像滚雪球一样凭借自然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由少到多逐级扩大的抽样方式

25.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26.控制实验法:控制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7.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对于客观存在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的科学抽象,主要针对那些较为复杂、很难细分的客观对象(即原型),在调查、实验和统计的基础上,根据其某些表现和特征,设计出一种“模型”.对其加以描述。

28.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先分为若干层(即类型),然后在层中按随机原则提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9.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即一种为统计或调查用的问题表格

30.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单元就是内容分析所要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它决定一项内容分析要统计什么,为何统计,所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贝雷尔森指出内容分析有五种基本的分析单元:关键词或专门术语、主题、特质、段落、篇目。31.实验变量:即实验过程中变动的因素。其中,在实验过程中实行的措施叫自变量,也称“实验刺激”;在实验过程中由自变量决定其变化的因素叫因变量

32.样本:在抽样调查法中从总体中抽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33.定量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所采用的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34.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即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人。其中分为两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控制组” 35.综合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36.工具说:工具说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很多是属于工具性的。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功能,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

37.游戏说: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传播的个人功能,力图用游戏说去解释个人的传播行为。他断言,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完成任何事情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而对某些导致行动的传播贬低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38.个人社会化:是指大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或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个人和社会取得协调一致。

39.雷达功能:施拉姆曾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雷达功能。它是指通过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

40.大众文化: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大众社会中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文化内容以及五花八门的娱

乐节目、材料等,其特点是快速、大量(复制)、通俗、浅显。它是和少数有高等修养的人们所享有的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相对而言的。

41..功能失调: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某种活动的后果并非都对其所在的社会体系或与之有关的群体、个人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及其成员来看,这种不利的后果就是“功能失调”

42.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之一。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这种通过向公众揭发偏离社会准则的倾向的做法,就是发挥着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43.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所谓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是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很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以为已经很充分地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益疏远和冷漠了。

44.整合功能:整合功能,也称之为社会协调(联系)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反映,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重要事件上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45.文化传递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又称为社会遗产功能。它是指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促进社会成员共享同一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46.议程设置功能:是指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到当前的事件中去,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并使这些事件广为传扬,形成议论中心。47.功能:功能是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48.传播者,即传播的主体。包括单个的人,比如记者、编辑,还包括一切从事传播的组织与机构,比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出版商、电影制片厂等,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一般都统称为“传播者”

49.把关人:传播者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是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50.双重行动模式: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讲的“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是记者;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

51.潜网:布里德认为,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52.《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1956年由施拉姆参与撰写的一本传播学经典著作。书中的报刊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大众传播事业。所谓四种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53.反馈: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筒而言之,反馈就是受众对信息传播所做出的反应,就是受众意志的显示。

54.控制研究:就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

55.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本质上体现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反对针对传播活动实施任何形式的限制,认为通过“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的过程,最终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56.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这种理论是针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发展与完善。主张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7.《权力的媒介》: 《权力的媒介》是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学者阿特休尔。1984年所著,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次对《报刊的四种理论》造成重大挑战的著作.58.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就是研究被分析的内容。所谓“内容”,就是社会上传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59.符号:符号,.通常是指字母、电码、语言、数学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符号学者认为,凡是能够作为某一事物标志的东西都可称为符号。

60.信号:是指某种颜色、声音、动物、物象等代替某种条件刺激,以引起高等生物的条件反射;而这些颜色、声音、动作、物象就称为信号。

61.信号:是指某种颜色、声音、动物、物象等代替某种条件刺激,以引起高等生物的条件反射;而这些颜色、声音、动作、物象就称为信号。

62.编码:.编码:就是把讯息或消息转化为适宜于传播和能够使接受者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

63.译码: 译码,是指信息接受者要把符号重新还原为讯息,以便得出它的含义。64.信息量低:是指社会的信息流量低于社会需求,以致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更不能促其发展。

65.大传播信息: 大传播信息,即新闻。新闻通过社会上各种新闻媒介向四面八方传播,为众多的接受者所共享,是一种公开的“大传播”的信息。

66.抽绎,就是经过选择和舍弃,引出事物的头绪来。抽绎是语言最有用的特性之一,也是我们是否具有概括事物或问题能力的表现。

67.信息自选过程:受众对传媒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选择的,而不是照单全收,他们要经过信息自选过程,即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才会对传媒所传递的信息予以部分或少量的吸收和利用。68.可读性:也称易读性,指新闻、文学作品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69.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

70.渠道:是指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

71.媒体: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话)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刊),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72.热媒介:麦克卢汉所说的“热媒介”是指“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像力发挥程度低。如印刷、无线电广播媒介。73.冷媒介:麦克卢汉所说的“冷媒介,是指:‘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参与程度高。如电话、电视媒介。74.“便士报”: “便士报”是指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美国创办的每份仅售一便士的大众型廉价报纸 75.《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媒介即讯息”是他的媒介理论的中心点。根据他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76.受传者:受传者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例如甲告知己一件事件,乙便是这一信息

传递行为的受传者。

77.受众: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记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大众传播的受众由不同层次的受众群构成 78.“靶子理论”: 是指在西方大众传播研究初兴之时,曾经流行过的一种把受众当作“靶子”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是被动的、相对而言无自卫能力的“靶子”,很容易被大众传播媒介射出的“子弹”击倒

79.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是指以“刺激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的受众理论。80..社会分类论:社会分类论是指以社会学为基础,注重各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对受众成员的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的受众理论

81.社会关系论:社会关系论是指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体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的受众理论

82.选择性因素: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选择过程称为选择性因素,并认为它是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的中介因素

83.选择性接触:是指面对着众多的媒介信息内容,受众成员无法毫无选择地被动地注意所有这些内容并对它们做出反应。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目的、不同兴趣,有选择地使用媒介,有舍弃地注意和接受媒介信息

84.选择性理解: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对已被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同传播者给予的意义是否一致,而理解的程度对于劝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

85.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记忆是指受众成员对自己所接触、理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入脑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地记住一部分内容,其他媒介信息则被从记忆中排除出去。

86.电子媒介受众调查:电子媒介受众调查是以家庭或个人为调查对象的基本单位,根据科学的原则,从受众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户或样本成员,对他们进行测定的受众调查

87.面对面调查法:面对面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登门造访调查对象,进行当面问答,让调查对象当面填写调查问卷表的采集数据的方法

88.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以及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89.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种理论,它极端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是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出来的。90.视野制约效果就是说,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91.传播技巧:传播技巧指的是唤起受传者注意、引起他们的特定心理和行动的反应。从而实现说服或宣传之预期目的的策略方法。

92.现场理论:.现场理论也就是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

93.传播流程: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94.一面提示: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已有利的判断材料的传播技巧,称为一面提示。

95.免疫效果:拉姆斯丁等人认为',由于包含着相反观点的“说明”,“两面提示”就像事先接种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

96.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97.自信心假说:贾尼斯认为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这一结论,被称为自信心假说。

98.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

99.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是指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100.常识理论:即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101.社会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是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

102.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103.两面提示: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传播技巧。称为两面提示。104.恐惧诉求:恐惧诉求就是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的说服方法。

105.可说服性:在传播效果研究中,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称为个人的可说服性。

106.议程设置功能:美国的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种功能即议程设置功能。

107.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是指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太,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108.培养分析: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揭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伯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109.知识沟理论: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识沟理论。

110.上限效果假说:上限效果假说是指美国传播学者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社会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111.专题调查:.专题调查是指就某一特定问题或某次大规模宣传报道活动的效果进行的个

案研究

112.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面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113.文化霸权: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人物葛兰西,提出了有名的“文化霸权”理论。它是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持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权只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之上

114.社会文化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伯明翰大学的霍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研究传播,将传播活动置于文化的背景中,把传播问题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立足点在“文化”方面,所以,他们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学派 115.异化:异化是个比较复杂的哲学概念。一般地说,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生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

116.物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提出的“物化”,是指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它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商品拜物教。这种虚假的意识犹如“社会水泥”,构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保护层 117.政治经济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累斯特大学的默多克和戈尔丁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用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探讨传播媒介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媒介的控制问题,着眼点在“经济”方面,所以默多克和戈尔丁一派在批判性传播研究中,又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派 118.数字化:“数字化”主要指的是与模拟技术相对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和未来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是将诸如声音、图像、文字、色彩等寸感的信号,通过二进制编码转换为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处理的信号的技术。这种信号可以压缩、保存、传输、加工、复现,容易加密 119.地球村:地球村指的是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利用电脑网络空闻无限量地进行信息沟通,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村落那样狭小

120.拉斯韦尔模式:传统的线性模式中最具代表性者之一,又叫SW 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 年提出来的。按其观点,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四大要素,再加上效果成为五大环节。这一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 121." 2 十4 定律”:这是“传播单位”思想的主要内容。奥斯古德和施拉姆认为,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为方便记忆,称之为“2 + 4 定律” 122.实验室控制:即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实验 123.实地实验:指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

124.环境监测功能:指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者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

125.社会协调功能: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重要的事件或事情上来。

126.工真说:是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一种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属于工具性行为声 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

127.政府控制: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指政府出于直接维护自身统治、保障政权稳固或捍卫社会大众整体利益的动机,通过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等手段,对传播所施加的约束

128.文化控制:是一种比各种控制形式都更为广泛和深远的控制形式,它包含了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各种控制形式。因为一切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的大背景下。

129.语义信息: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或接受者所具有的意义

130.语用信息: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所具有的价值和效用,能否满足观察者的某种需要 131.信息超量:信息流通超过了受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或者是超过了社会的需求 132.中间性反应:受者收到符号后,懂得其意义并把它还原为讯息所产生的某种反应 133.媒介: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话)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刊),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134.回忆式电话询问法:在电话询问中引导调查对象回忆前一夫的活动,在回忆个人行为的基础上,确定什么时候有可能听到广播然后通过呼号、频率、主持人、节目或风格等来辨认收听的频道,以显示调查对象前一天的视听行为。

135.集合的自发反应:指社会上许多人在同一信息的刺激和影响下发生的集合现象 136.个人的自发反应:个人接触特定信息后所发生的,与传播者意图无直接关系的模仿或学习行为

137.长期的预期效果: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138.“魔弹论”:传播效果研究初期的核心观点,又称“皮下注射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人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

139.《 人民的选择》 :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在伊里县进行的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系列重要假说和两级传播论

140.两级传播: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叶意见领袖一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的概念

141.两面提示:在向说服的对象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142.“共识”:这是“培养分析”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的前提,是由社会传播提供的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是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的共同的基准,是社会生活实现协调的基础 143.评价性调查:我国现阶段的传播效果调查的组成方面之一。既有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信誉度和权威性的总体评价,也有对三大媒介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生动性等所做的比较评价,还有对特定报社、电台、电视台工作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对各类传播内容的对比评价

144.法兰克福学派:1923 年诞生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流派,是批判学派的滥筋,主要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这一学派的社会研究所名叉上隶属于法兰克福大学,其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是该大学的一名教

授,因此,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 145.“推”技术:在网络传播中,大量的网上数据库可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个人需要,主动为用户“推”送出适合他的信息,从而大大节约用户寻找信息的时间和精力。与传统媒体对所有受众一视同仁的大规模单向推送不同的是,网络时代的“推”技术将是基于每一个用户

第五篇:工程概预算重点名词解释,简单题总结

关键概念:

1.建设程序:是指国家按照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工程项目从设想、评估、决策、设计、施工、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

2.间接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费用以及向政府和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

3.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造所需要花费的全部费用,即从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建设项目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

4.建设项目:具有一个计划文件和按一个总体设计进行建设、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有独立组织形式、进行统一指挥管理的工程项目。

5.单项工程:是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

6.单位工程: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以独立组织施工,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7.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按照工程结构的性质或部位划分的。

8.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分解出的更小的部分,是构成建筑或安装工程的基本单元;是指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就能生产出来的、可以用适当的计量单位计算并便于测定或计算其消耗的工程的基本单元。9.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有助于工程形成的非实体的各项费用,由工程直接费和措施费组成。

10.措施费:为了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的费用。

11.间接费: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企业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建筑安装工程生产服务的各项费用。

12.利润:是指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而获得的盈利。按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利润。

13.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14.其他直接费:是指直接费以外的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其他直接费用。包括:东、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材料二次搬运费,仪器、仪表使用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特殊工程培训费,工程定位复制、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等费用,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

1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从工程筹建起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生产或使用止的整个建筑期间,除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以外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益或效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使用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和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16.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中可以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预先预留的费用,又称不可预见费,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涨价预备费: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期内由于物价上涨、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而需要增加的费用,17.定额:广义上理解就是规定的额度或限额。工程定额是指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量计量单位产品(分项工程)上的人工、材料、或资金消耗的规定额度。

定额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产品生产数量和生产资源消耗之间的数量关系。定额水平就是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资源数量的多少。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18.工作时间:工作班的延续时间。

19.施工过程:是在建筑工地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过程。

20.工序:是施工过程中一个基本施工活动单元,其特征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均不发生变化,即一个工人或一个工人班组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21.定额时间:必需消耗的时间。

22.时间定额:指在一定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

23.产量定额:指在一定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24.劳动定额:指在正常施工技术条件和合理劳动组织条件下,工人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工作时间。(劳动定额的表达式是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25.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必需消耗一定品种,规格的建筑材料的数量。26.机械台班使用定额: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合理劳动组织和合理使用机械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机械台班数量的标准。(表达形式:机械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27.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工序)为对象,施工企业根据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的完成一定计算单位的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数量标准。(组成:劳动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

28.预算定额:是指在正常合理的施工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必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标准。(是计价性定额,是最重要的性质)

29.概算定额:是规定一定计量单位的扩大分项工程或扩大结构构件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和货币价值的数量标准。30.概算指标:是比概算定额更综合,扩大性更强的一种定额指标,是以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以建筑面积(m²或100 m²)或建筑体积(m³或100 m³),构筑物以座为计算单位,规定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和资金数量的定额指标。

31.基本用工:是指完成该项分析工程的主要用工,按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和劳动定额中相应的时间定额进行计算。32.辅助用工:材料需要在施工现场加工时的用工。

33.超运距用工:预算定额中材料半成品的运输距离超过劳动定额基本用工中规定的距离所需增加的工日。

34.人工幅度差:指在劳动定额中未包括,而在正常施工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但又无法计量的用工。

35.单位估价表:是建筑分项工程预算单价的价目表,它是以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为依据,以货币形式表示分部分项工程单位预算价值而制定的价格表。单位估价表是确定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直接费的计价依据。

36.工日单价:是指一个建筑安装工人一个工作日在预算中应计入的全部人工费用。基本上反应了建筑安装工人的工资水平和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可以得到的报酬。

37.材料预算价格:指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及半成品等)从其来源地(或交货地点或供应者仓库提货地点)到达施工工地仓库(施工地点内存放材料的地点)后出库的综合平均价格。

38.施工机械台班使用费:指在单位工作台班中为使机械正常运转所分摊和支出的各项费用。

39.费用定额:是计算工程造价的基本依据之一。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中除直接费(构成工程实体的定额直接费)之外的其他各项费用(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的数量标准。一般以费率表示。

40.工程量:是指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的各个具体分部分项工程细目的数量。

41.工程量清单:是建设工程的分部分项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项目和税金项目的名称和相应数量等的明细清单。42.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建筑各层水平投影平面的总面积。

43.挖土方:是指槽底宽度在3m以上,或坑底面积在20m²以上,或平整场地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均按挖土方项目计算。44.场地平整:是指土层厚度在室外设计地坪标高±30c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的土方工程。

45.挖基坑:是指坑长小于坑宽3倍,且坑底面积在20m²以内(不包括加宽工作面)的挖土。

46.有梁板:是指梁(主、次梁、圈梁除外)、板构成整体。板面积按梁与梁或与墙之间的净尺寸计算。

47.无梁板:是指不带梁(圈梁除外)直接用柱支承的板。板的面积按板外边线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8.施工图预算:是指在设计施工图完成后,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并考虑实施施工图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工程量;套用现行的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和费用定额以及费用计算程序,逐项进行计算并汇总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的技术经济文件。

49.施工预算: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图集、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编制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数量,是施工企业内部文件,是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消耗数量的标准。

50.工料分析:按分项工程项目,依据定额或单位估价表,计算人工和各种材料的实物耗量并将主要材料汇总成表。

51.工料单价法:是首先根据单位工程施工图计算出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的定额单价,计算分项工程的价值;再累计各分项工程的价值即定额直接费;根据地区费用定额。计算出间接费,利润,税金和其他费用等;最后汇总各项费用。

52.实物金额法:首先根据施工图计算分析工程的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定额用量,计算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需用量,并汇总计算单位工程全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总耗用量;结合当时当地的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单价,汇总计算单位工程的直接费;根据地区费用定额和取费标准,计算出间接费,利润,税金和其他费用;最后汇总各项费用。

53.综合单价法:即分析工程完全价法,也就是工程量清单的单价。全费用单价经综合计算后生成,其内容包括直接施工费,施工管理费和利润。各分项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的合价汇总后,生成工程发承包价。

简答:

1.如何理解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 答:从投资者角度: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投资费用;从市场交易角度:指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工程承发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

2.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主要内容是?

答:1.决策阶段: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的研究2.设计工作阶段:落实建设地点,确定设计方案,编制设计文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建设实施阶段:施工前准备工作,组织施工,生产性项目的准备工作4.竣工验收阶段: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查设计和施工质量5.后评价阶段:项目竣工投产运营一段时间后,再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经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3.工程造价计价有哪些特征?

答:单体性计价;按工程构成的分部组合计价;多次性计价,方法多样性计价,依据正确性计价。4.建设工程项目如何划分?

答: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5.对应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形式有哪些?

答:

(一)决策阶段:1.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2.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

(二)实施阶段:1.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总概算,作为控制拟建项目造价的最高限额2.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3.招标投标工程: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确定合同价4.工程实施阶段:以合同价为基础,合理确定结算价,以上均为预算造价

(三)竣工验收阶段,编制竣工决算,体现工程实际造价。6.工程造价是由哪些费用构成的?

答: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工程造价: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土地使用费,建设相关其他费用,生产经营相关其他费用),预备费(基本,涨价),建设期贷款利息。

理论构成:建设物质消耗支出,建设劳动工资报酬支出,盈利 7.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工程直接费(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技术措施费eg.脚手架费,施工排水,降水费;组织措施费eg.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费)),间接费(规费,企业管理费),计划利润,税金(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8.建筑安装工程税金包括哪些内容?计税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答:营业税:是施工企业按承包工程的营业收入和国家规定的税率所缴纳的税金。计征基数为完整的工程造价收入,税率为3%;城乡维护建设税:是为加强城市建设,扩大并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来源而设立的一种税、计征基数为营业税额,工程在市区税率为7%,县城镇5%,不在1%;教育税附加:计征基数为营业税额,一般为3%。9.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主要内容包括?

答:1.土地使用费:由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组成。2.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和监理费。3.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联合试运转费,生产准备费等。10.预备费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

答:基本预备费:指在项目实施中可以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预先预留的费用,主要指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费率

涨价预备费: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期内由于物价上涨,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而需要增加的费用。11.如何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答:各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12.建筑工程定额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分为哪几种定额?

答:定额的分类:1)按生产要素分类: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2)按主编的单位和管理权限分类: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3)按定额的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

13.建筑工程定额是如何分类的?同上

14.建筑工程定额按生产要素是怎样分类的?同上 15.建筑工程定额作用?

答:是编制计划的基础,是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依据,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尺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是总结先进生产方法的手段

16.为什么要研究施工过程和工作时间?

答:施工过程研究目的:1)寻求劳动者完成各生产过程最有效、最经济、最令人愉快的操作方法。同时为现场计时测定做好基础工作。2)施工过程的工序合理组成。3)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4)科学的操作方法或工作规程(简化、改进操作)。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

工作时间研究目的: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工作时间,按性质范围和具体情况,予以科学的划分,归纳,明确哪些属于必须消耗的定额时间,哪些属于非定额时间,找出造成非定额时间的原因,通过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消除产生非定额时间的因素,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17.按施工过程本身的复杂程度怎样划分施工过程?

答:根据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可以分解为工序,工作过程,综合工作过程。根据工艺特点,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循环施工过程和非循环施工过程。根据使用的工具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可以分为手动施工过程和机械施工过程。18.工作时间是怎样划分?

答:按其消耗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 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有效工作时间(基本工作,辅助工作,准备与结束工作),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

损失时间(非定额时间):多余的和偶然工作时间,停工时间,违背劳动纪律损失的时间。

19.技术测定法制定定额的步骤?

答:计时观察法(技术测定法)准备工作:1.确定进行计时观察法的施工过程并划分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一般只将施工过程划分到工序)。2.确定时间点(施工过程中相邻两个组成部分的分界点)。3.确定计量单位(便于记录完成产品的数量)。

主要步骤:1.确定进行计时观察法的施工过程并划分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2.选择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合适的观察对象。3.在施工现场对观察对象进行计时观察,记录完成产品数量和工时消耗以及对工时消耗产生影响的有关因素。4.分析整理观察记录资料。20.拟定劳动定额的公式是什么?

答: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消耗的总工日数/产品数量 每一工日的产量定额=产品数量/消耗的总工日数 21.每立方米标准砖砌体砖的净用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2×砌体厚度的砖数/{砌体厚×(标准砖长+灰缝厚)×(标准砖厚+灰缝)}×砌体厚度的砖数

22.拟定机械台班产量定额的计算步骤是什么?

答:1.拟定机械工作正常的施工条件;2.确定机械纯工作一小时的正常生产率Nh;3.确定机械工作时间利用系数KB;4.确定机械台班产量定额N台班。

23.劳动定额的作用:1.是编制施工定额,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的基础。2.是计算定额用工,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等的依据。3.是衡量工人劳动生产率,考核工效的主要尺度。4.是确定定员标准和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5.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依据。

材料消耗定额作用:1.是建筑企业确定材料需要量和储备量的依据。2.是建筑企业编制材料计划,进行单位工程核算的基础。3.是施工队对工人班组签发限额领料单的依据,也是考核,分析班组材料使用情况的依据。4.是推行经济承包制,促进企业合理用料的重要手段。

24.计时观察的方法: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

制定人工消耗量方法:计时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工法,比较类推法。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方法:观测法,试验法,统计法,理论计算法。

25.人工消耗量的方法:计时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工法,比较类推法

26.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观测法,试验法,统计法,理论计算法 27.建筑工程施工定额的作用是什么?

答:1.是企业计划管理的依据。2.是编制施工预算,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3.是组织和指挥施工生产的有效工具。4.是计算工人劳动报酬的依据。5.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6.是由施工企业根据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的,直接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内部定额,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28.施工定额编制原则:平均先进原则,简明适用原则,以专家为主、工人群众配合的原则,保密性原则 29.施工定额要点:确定定额项目,选择计量单位,确定制表方案,确定定额水平、认真核实和计算,写编制说明和附注 30.定额的计算单位是如何确定的?

答:主要根据项目实体的形体特征的变化规律确定:1.长宽高三维变化按m³计算体积;2.长宽二维变化时按m²计算面积;3.仅长度一维变化时按延长m计算长度;4。无规律而又复杂时按自然单位“个”“块”“套”等计算。

31.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作用是什么?

答:1.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2.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的依据。3.是施工企业编制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需要量计划,考核工程成本,实行经济核算的依据。4.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确定标底及投标报价,签订工程合同的依据。5.是建设单位和建设银行拨付工程价款和编制工程结算的依据。6.是编制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的基础。

32.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施工定额的区别是什么?

答: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编制而成的,但是这两种定额有着显著的不同。1.定额的性质,作用和适用范围不同;2.定额水平不同,施工定额作为企业定额,采用平均先进水平,预算定额作为计价定额,采用社会平均水平,预算定额比施工定额要低,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的最大差别是预算定额是在施工定额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附加额度,即幅度差;3.定额的项目内容不同,预算定额是以分项工程为对象,而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即工序)为对象,故定额项目综合的内容要更多一些。

33.预算定额编制原则:社会平均水平原则,简明适用原则,统一性与差别性原则;依据:1.规范(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和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2.定额(现行的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施工机械台班定额以及现行的预算定额等有关定额资料,现行的工人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施工机械台班费用等有关价格资料),3.资料(已完工程的历史资料和定额测定资料),4.图集(通用设计标准图集,定型设计图纸和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编制步骤:确定编制方案,划分定额项目,确定消耗量,编制预算定额表,修改定稿颁发执行 34.预算定额中人工消耗量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如何计算? 答:包括基本用工(是指完成该项分项工程的主要用工。∑工序取定工程量×时间定额)和其他用工,其他用工又包括辅助用工(是指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在劳动定额中未包括的材料加工等用工。∑材料加工的数量×相应时间定额),超运距用工(是指预算定额中材料或半成品的运输距离,超过劳动定额基本用工中规定的距离所增加的用工。∑超运距材料的数量×相应时间定额),人工幅度差(是指预算定额和劳动定额由于定额水平不同而引起的水平差:包括:各工种间工序搭接及交叉作业互相配合或影响所发生的停歇用工,施工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转移及临时水电线路移动所造成的停工,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的影响,班组操作地点转移用工,工序交接是对前一工序不可避免的修整用工,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他零星用工)35.概算定额编制依据:1.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设计规范,通用图集,标准定型图集,施工验收规范,典型工程设计图等资料2.现行的预算定额,施工定额3.原有的概算定额4.现行的定额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单价等5.有关的施工图预算或工程结算等资料

36.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的作用是什么?

答:1.概算定额是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和技术设计阶段编制修正概算的依据;2.概算定额是设计方案比较的依据;3.概算定额是编制主要材料需要量的依据;4.概算定额是编制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指标的基础。

37.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的区别是什么?

答: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经适当的合并,综合和扩大后编制的,其区别表现在:1.定额的性质,作用不同:概算定额是编制设计概算的依据,而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2.定额的项目内容不同,概算定额是工程形象部位为对象,而预算定额是以分项工程为对象,故定额项目综合的内容要更多些,在使用上比预算简便,但精度相对要低;3.定额水平基本一致,但存在一个必要的,合理的幅度差,保证预算不大于概算。

38.概算指标的作用:1.作为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主要依据;2.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的依据;3.是建设单位编制基本建设计划,投资贷款和编写主要材料计划的依据;4.是对工程方案进行可行论证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概算指标与概算定额的区别:1.确定各种消耗量指标的对象不同:概算定额是以扩大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为对象,而概算指标是以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2.确定各种消耗量指标的依据不同:概算定额是以现行的预算定额为基础,通过测算后综合确定,而概算指标是除依据概算定额外,还主要来自工程的竣工结算和决算资料。

39.人工工日单价的组成内容有哪些?

答:基本工资(是发给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物价补贴,煤,燃气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流动施工津贴等),生产工人辅助工费(生产工人年有效施工天数以外非作业天数的工作,包括职工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调动工作,探亲,休假期间的工资,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作,女工哺乳时间的工资,病假在六个月以内的工资及产、婚、丧假期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按规定标准计算的职工福利费),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购置费及修理费,徒工服装补贴,防暑降温费,在有碍身体健康环境中施工的保健费用等)

40.单位估价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基价是如何确定的? 答:单位估价表:是建筑分项工程预算单价的价目表,它是以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为依据,以货币形式表示分部分项工程单位预算价值而制定的价格表。单位估价表是确定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直接费的计价依据。单位估价表与预算定额区别与联系:区别:预算定额是人材机消耗量的标准(三量),单位估价表是人材机费用的标准(三价)。联系:预算定额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的基础。

基价确定:单位估价表内容两大部分:预算定额规定的工,料,机数量即合价用工数、各种材料消耗量、施工机械种类和台班消耗量;地区预算价格,即与上述三种量相适应的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预算价格。

41.怎样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格?

答:材料预算价格组成:材料原价,材料功效手续费,材料包装费,材料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

影响材料预算价格因素:1.市场供需变化2.材料生产成本的波动3.流通环节和供应体制4.运输距离和运输方法5.材料的采购方式。42.怎样编制施工机械台班使用费?

答:机械台班使用费组成:第一类:不因施工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费用,不变费用,包括: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费,场外运费。第二类:随施工地点和条件的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的费用,可变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人工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影响机械台班价格变动因素:1.施工机械的价格2.机械的使用年限3.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4.政府征收税费的规定5.机械的购买方式

43.单价估计表和预算定额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预算定额是人材机消耗量的标准(三量),单位估价表是人材机费用的标准(三价),联系:预算定额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的基础

44.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由哪些费用项目所组成?

答:1.各项费用的费率和相应的计算基础2.建安工程造价计算程序3.确定造价计算程序时还应考虑影响工程造价(除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以外)的因素。如价差(实际价格和预算价格形成的价差),包干费(定额中未包括而实际中又要发生的费用),其他按实应计入的费用。

费用计算基础:1.建筑工程以定额直接费为基础:计算上简便易行,但理论上不科学,定额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构成,如果材料构件在工程成本中所占比重越大则取费越多2.安装工程以定额人工费为计算基础:人工费比较稳定,以人工费为取费基础,符合建筑产品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

费用定额的编制原则:合理确定定额水平原则,简明、适用性原则,灵活性与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 45.正确计算建筑面积的意义?

答:1.确定建筑规模的重要指标2.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3.计算有关分项工程量的依据4.建筑面积是对建筑物进行经济评价的依据

46.工程量的作用:1.是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准确计算工程量,才能正确计算定额直接费,才能合理确定工程造价2.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排作业进度,组织材料供应计划,进行统计工作和实现经济核算3.是业主管理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编制建设计划,筹集资金,安排工程价款的拨付和结算,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47.工程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答1.工程量计算必须与定额规定一致:项目划分必须与定额相一致,计算单位必须与定额计量单位相一致,计算规则必须与定额规定一致;2.工程量计算的原始数据和内容必须与设计图相一致;3.工程量计算的必须准确4.力求分层分段计算,注意计算顺序和统筹计算。48.工程量的计算顺序:1.单位工程建设顺序:按施工的先后顺序计算,按定额项目的顺序计算2.分项工程建设顺序:按顺时针方向计算,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顺序计算,按构件编号顺序计算,按轴线编号顺序计算 49.工程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答:1.经审定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说明;2.工程量计算规则;3.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4.经审定的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文件 50.如何区别平整场地,挖土方,挖基槽和挖基坑?

答:挖土方:是指槽底宽度在3m以上,或坑底面积在20m²以上,或平整场地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均按挖土方项目计算。场地平整:是指土层厚度在室外设计地坪标高±30c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的土方工程。

挖基坑:是指坑长小于坑宽3倍,且坑底面积在20m²以内(不包括加宽工作面)的挖土。

挖基槽: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槽长大于槽宽3倍的挖土 51.砖石工程墙身与基础通常在什么地方分界?

答:有防潮层以防潮层为界,无防潮层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体;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52.实砌砖石墙体工程量计算中,墙体哪些应扣除?哪些不扣除? 53.砖基础工程量如何计算?砖基础剖面大放脚折加高度如何计算? 54.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量,哪些构件按体积计算?哪些构件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答:柱梁,板:1.有梁板包括主梁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2.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板面积按板外边线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3.平板按板实体体积计算;4.梁带宽度30cm以上的线脚,圈梁带线脚或带遮阳板者,按有梁板计算;5.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的连梁,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55.钢筋工程量怎样计算?

答:计算钢筋工程量主要是计算不同规格的钢筋长度,钢筋长度应根据结构设计的施工图逐根抽出来,计算钢筋长度,并按不同规格进行汇总,再根据相应规格的单位长度的理论重量计算钢筋的净用量,最后汇总为单位工程钢筋的净用量。56.统筹法计算工程量有哪些要点?

答:1.利用基数,连续计算;2.统筹程序,合理安排;3.一次计算,多次应用;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线一面:外墙中心线,外墙外边线,内墙净长线,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57.施工图预算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投资方作用:1.根据施工图预算修正建设投资;2.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招标的标底;3.根据施工图预算拨付和结算工程价款;4.根据施工图预算调整投资。对施工企业作用:1.根据施工图预算确定投标报价;2.根据施工图预算进行施工准备;3.根据施工图预算拟定降低成本措施;4.根据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预算。对其他方面作用:1.对工程咨询单位,尽可能客观,准确的为委托方做出施工图预算,这是其水平,素质和信誉的体现;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而言,它是监督检查执行定额标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测算造价指数及审定招标工程标底的重要依据。

58.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答:1.经审批的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施工说明书,以及必需的通用设计图2.国家或地区颁发的现行预算定额及取费的标准以及有关费用文件,材料预算价格等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技术组织措施等4.工程量计算规则5.工程协议或合同条款中有关预算编制原则和取费标准规定6.预算工程手册。59.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方法有哪些?

答:1.工料单价法;2.实物(金额)法;3.综合单价法

工料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步骤:准备工作:1.熟悉施工图纸2.了解现场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资料3.确定定额依据;主要工作:1.列出工程项目,2.计算工程量,3.套用定额,求定额直接费。

预算定额单价套用情况:1.直接套用2.换算预算单价3.编制补充单价 60.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步骤?

答:1.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准备工作2.了解现场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资料3.确定定额依据

下载公共演讲课,名词解释题,public speaking 知识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演讲课,名词解释题,public speaking 知识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公共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与实务》公共知识培训精神和人事局有关通知要求,现将我单位公......

    公共机构节能知识宣传总结

    公共机构节能知识宣传总结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建设节约型机关。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镇政府带头厉行节约,发挥表率作用,确保了公共机构节能......

    江大营养真题名词解释总结04——13年

    04——13年真题中的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是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即机体处于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空腹、静卧、清醒状态时,维持呼吸、循环、体温和细胞功能......

    绿源环保协会环保知识讲课活动总结

    绿源环保协会环保知识讲课活动总结 2012年4月27日,湖北师范绿源环保协会联合教育科学学院1004班青大队在袁家畈小学开展了“环保教育 走进小学”的环保知宣传活动。 下午两......

    山西省2018年度公共法知识题二(带答案)五篇范文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A.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B.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C.抢险救灾......

    山西省2018年度公共法知识题十(带答案)[精选五篇]

    1、(单选题)《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 )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A.网络空间主权B.网......

    电化学知识总结及典型题精炼

    二、考点归纳: 1. 理解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电镀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解反应产物及电解时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及有关电化学的计算: (1)要判断电解产物是什么,必须理解......

    世界近代史材料题及世界古代史知识总结

    九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 1、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史,是从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 --------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