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思考题(范文)

时间:2019-05-13 12: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 思考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 思考题(范文)》。

第一篇:毛 思考题(范文)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4、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方式的多样化?

5、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7、如何理解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与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

8、为什么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基本要求有哪些?

9、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

略的核心?

10、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

11、何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联系实际谈

谈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信仰危机,认识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重要意义?

第十四章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2、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及其作用?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新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是什

么?

第十五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怎样改善党的领导?

3、如何认识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性?新形势下怎样才能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党内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新形势下我们应怎样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

5、如何理解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6、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二篇:毛概思考题

1.公有制的性质、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P161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性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公有制是就所有制性质而言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当前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公有资产的这种优势地位不能简单的从数量和比重加以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共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在坚持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的条件下,只有强调质的提高,努力使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果,注重结构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公有制,要看谁占主导地位)

2.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P173

“又好又快”,简单地说,就是好中求快,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发展速度不但要“快”,质量和效益也要“好”。

必然性(原因): 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如何做到:国际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为基本点,结构调整为方向,深化改革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支撑,改善民生为目的。

强调“又好又快”发展意义何在:一方面,“又好又快”准确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概括地说,就是“又好又快”。“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另一方面,强调“又好又快”,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可以有效避免和克服我们在发展观问题的盲目求快倾向所造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等弊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3.统筹区域发展P182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我国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分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1、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区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2、党中央确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方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3、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意义,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4.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P237

和谐社会就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⑵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⑶社会和谐是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⑷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应对外部挑战,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发展利益。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189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的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做主的各项民主权利,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6.台湾问题P252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离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适时制定和实施了对台方针政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过程。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在2003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台独”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日益严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当时台海局势的紧张状况,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7.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P29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

新的社会阶层由来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根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8.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P315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法)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党政)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自身)

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措施)。

9.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P318

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②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之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③新中国成立后,党不断通过整党整风等多种形式密切党群关系。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0.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P18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1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P235、244

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密不可分。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才有可能既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达到社会的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社会公平。

首先,维护社会公平才能更好地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其次,维护社会公平才能更好地稳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合理调整收入格局:①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②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③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④要取缔非法收入;⑤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1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320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一下几个的基本原则。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①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②是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利益关系;③是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需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它落实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去。

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第三篇:毛概思考题

毛概思考题key

一.如何理解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4+1(6)+15

如何理解: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而这些硬骨头又不是来自某一方面,而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二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三是深化改革必然要涉及到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如此类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到其他多项改革,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直接利益。四是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涉及面最广、受众最多、程度最深、难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

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任务(15项):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3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5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6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二.如何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6+1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1)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强调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2)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国与国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面对挑战,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同舟共济。这是提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时代背景。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4)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5)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6)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7)各国人民应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三.如何更好地实行依法治国?3+5+5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有法不依的情况比较严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比较突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还不够强,需要更好地实行依法治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法律制度与社会性质紧密相连,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2.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的地位。③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要更好地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①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加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联系的重点领域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政府是执法主体,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法律实施的核心。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③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

四、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处理简政放权与政府监管职能之间的关系?2+1+2

(1)认清简政放权与监管职能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简政放权目的在于让我们的政府放下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承担起该管的责任,意味着政府实施监管职能的空间发生了变化。从根本上讲,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助力。

(2)政府要切实做到简政放权,重新定位自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下放直接管理经济社会的权力。这样才能去掉沉重的权力包袱,放下沉重的身段,实现有效转身。在现代法治社会里,政府应当秉持着 “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政府发挥作用的空间界限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

(3)同时,政府应不折不扣的在应该管的领域实施监管职能。对自己应该管的事政府必须“睁开眼”、“握起拳”,实施有效监管,才能高效地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变化。

有三个领域需要政府加强监管职能:

第一,对于事涉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的,政府仍需要通过行政许可实施事前监管。

第二,对于可能影响公共利益、他人权益的活动,政府需要加强监督检查。第三,对于一些公共的领域,需要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组织、协调的职责。

(4)政府实施监管,是在简政放权后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方式,从根本上讲,既是政府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更是政府应尽的一种职责。权力与职责实为一体两面,均来源于法律。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

(5)政府应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加强监管,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创新方式,提高能力。第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第三,依靠群众,借助外力。

五.原宗丽: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3+4+1+4

1.总括:(书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书上)。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3.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危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4.怎么做?(ppt)推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各种因素,最终达到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过程。

5.怎么做?(书上)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改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六.罗礼太:怎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力量。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③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要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⑤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七、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3+2+1

(1)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2>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主要的创始人。毛泽东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苏联领导人神圣的经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闪亮的例子的具体实践;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革命的科学总结的经验。他系统化的中国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做出原创性贡献。

(2)毛泽东晚年错误主要有:

<1>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尤其是十年文革(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历史决议),全国被批斗的达一亿以上,财产损失5000亿元。

<2>经济建设急于求成,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体来说,就其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八、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答案一,PPT)3+2+2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因此党的建设工作必须不断推进。

2.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苏共的失败教训可以看出,必须加强党建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始终贯彻看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4.在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应继续以改革 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5.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同时还面临看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6.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 政治本色。

7.新形势下,只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综上,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九.刘洪刚: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经济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最大创新和发展。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从中国生产力落后的情况出发,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发展多种所有制,打破经典作家的设想和苏联的单一公有制。在分配制度方面,根据所有制结构,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方面,摆脱了计划经济属于社会主义而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实行了市场经济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市场经济来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迅速发展。

在政治方面,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实践来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的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的任务政策,民主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成的民主管理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是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保持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三是深化各项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只有理顺了党的领导方式,才能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高度而有效,才能规范党的作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党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断增强执政的基础。)其次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再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法高效为基本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以推行电子政务为现代化手段。)

在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当前中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

在社会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中国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正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

在价值目标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压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中,逐步认识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并把这一价值目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方法论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现实,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在制度设计方面,在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生产力的重要性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借鉴吸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教训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成果,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观。

另一版本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就特在其实现路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就特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3.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四、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第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体现在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补充点依法治国的内容。

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体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四篇:毛概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

一、分章复习题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9,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0,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根本方法

(二)论述题:

1,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问答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5,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二)论述题:

1,论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原因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问答题

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是什么?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二)论述题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问答题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二)论述题:

1,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4,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论述题:

1,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问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3,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4,“三步走”的涵义是什么?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二)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问答题

1,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二)论述题:

1,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问答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创新?

4,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怎样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7,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和举措是什么?

8,转变入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9,为什么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1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11,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什么?

(二)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问答题

1,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二)论述题:

1,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怎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问答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5,怎样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论述题

1,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问答题

1,江泽民同志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

2,胡锦涛同志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二)论述题

1,论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问答题

1,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基本点是什么?

2,怎样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论述题

1,论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怎样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怎样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二)论述题

1,论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二)论述题

1,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二,综合性、应用性、总结性论述题复习提纲

设计这一组论述题的直接原因是:本课程的法定学时是108学时,但本学期我校教务处排定的课堂教学学时是72学时。另外36个学时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课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实践、创造性实践来完成,想用这一组论述题考核这36学时课堂外实践性学习的效果。

设计这一组论述题的深层原因是:我们要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一次切实的改革,引导学生对《概论》课进行整体性、综合性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引导学生应用《概论》课的观点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实际问进行分析;尤其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实践、创造性实践,并能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和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1,论述《概论》教材的总体设计、主题、主线、重点以及总体逻辑结构。

2,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四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色论点。3,你学习了《概论》课,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体会?

4,你深入学习过《概论》教材指定的哪篇代表作?有什么体会?

5,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收入差距问题。

6,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7,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就业问题。

8,你参加过那一次较好的社会调查实践?有什么收获?

9,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性社会实践(如各种捐助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绿化和美化环境的活动)?有什么收获?

10,你参加过哪些创造性实践(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挑战杯竞赛活动、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文艺创作及发表作品情况、上述创造活动成果获奖情况)?有什么收获、体会?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概论》教研室

2008年5月11日修订

第五篇:毛概2018新版思考题答案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如何建立美丽中国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如何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1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们军队是星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明珠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2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们军队(p269)

3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们军队建军直奔,强军之魂 4,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七亩地就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效益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打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4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5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p290)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最大的优势

最本质的特征:

1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2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3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最大优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2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3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如何理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2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这是推动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下载毛 思考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 思考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第八章思考题

    第八章思考题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P182 2.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P184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毛概思考题补

    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

    《毛邓三》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大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毛概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及取得的理论成果。 2、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科......

    毛概复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2012年上) 第八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

    毛概 2011复习思考题[5篇]

    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

    毛概期末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