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平区“网络条件下高中语文整合教学实验研究”
昌平区“网络条件下高中语文整合教学实验研究”
阶段总结大会隆重召开
2007年9月27日,昌平区“网络条件下高中语文整合教学实验研究”阶段总结大会在前锋学校隆重召开。课题总负责人、特级教师顾德希,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凯,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保红,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赵素华,前锋学校校长李小奇、副校长刘斌胜出席了会议。全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及高中语文教师参加了大会。会议由昌平区教育委员会高中科科长李金亮主持。首先,全体与会人员观摩了前锋学校赵红梅老师的展示课《走近李白》。之后赵素华副校长做了题为《以前瞻性的实验课题为引领,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专题汇报。接着,昌平二中唐棠老师、昌平三中王俊玲老师展示了优秀案例。最后课题负责人顾德希先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凯先生及昌平区教委杨保红副主任先后讲话,并为“优秀案例”、“优秀学生作品集”的获奖教师代表及获“组织奖”的学校代表颁奖。顾德希先生和张凯先生充分肯定了昌平区的课题研究工作,认为赵红梅老师的研究课很成功,体现了高中课改精神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昌平区的教师和学生有能力,有创造力。他们希望我区高中课改稳定有序的推进,并希望能继续关注和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教委副主任杨保红认为这次活动很成功,对中学语文教研员郑学英、李艳平、史英的合作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团队的合作意识,正是昌平基础教育倡导的精神。
(撰稿人:史英审稿人:陈静郑学英)
第二篇:昌平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昌平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暨研学学科整合研讨会
通知
各中学:
为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积极推进语文和研学学科整合研究,兹定于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召开“昌平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暨研学学科整合研讨会”。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高中作文教学暨研学学科整合研究
二、活动时间: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上午8:00-11:40
三、活动地点: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南校区(回龙观校区)
四、参加人员:高
二、高三语文教师,中学研究性学习教师
五、活动内容:
时间 活动内容 负责人 活动地点 7:40~8:00签到
8:00~8:45研究课 微写作升格训练进校教研员阶梯教室
(高三孙宏婷)二中语文组
8:55~9:40研究课嫁与春风巧用“媒” 进校教研员阶梯教室
(高二邹雯静)二中语文组
9:40~9:50中场休息
9:50~10: 20议课、专家讲评陶礼光 阶梯教室 10:20~11: 20领导讲话 刘宇新 阶梯教室 11:20 午餐时间 昌平二中
昌平区教委中学教研室
2014年4月8日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生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已经到了没有分数限制的境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逐步面临着学生生源素质整体下滑,基础越来越差,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的形式变化。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介绍、生字词、课文分析、写作特点、思考与练习等固定模式学生就已经厌烦之极。教师传授知识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了。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拓展了教学时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到了新的机遇,为在尴尬境地中蹒跚的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一、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浓学习氛围。当前,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风气极为淡薄。上课的铃已经响了好几分钟,总有不少学生在路上悠闲地向教室踱步而行。进了课堂后懒懒散散,神思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数人学习就已经非常吃力,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长期遭受同学老师的歧视、父母的不满和谴责、亲戚朋友的白眼, 自信心已经受到很大挫伤。他们中的很多人破罐子破摔,对一些刺激性的语言早已经麻木了。更有甚者通过漠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获得自我的一种心理平衡。
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首要前提,利用网络教学,发挥网络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讲话,情景对话,观察讲解,操作介绍等。以毛泽东的 《沁园春•长沙》为例,在进行这首诗的意境鉴赏时,我让学生在网上查阅了毛主席不同时期所作的诗作,以及相关的鉴赏文章。学生从网络中感受到了伟人的宽广的胸怀、雄浑的气魄、深厚的底蕴以及他独到的人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层次的解读了文本。对毛泽东意象表现有了深刻地认识,学生主体的情感得到了强化。这样课程教学本身有了新意,富有了思维含量,网络资源达到了带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驱动,笔者更加注重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图片、影像或声音资料,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时,先来听一段古筝曲以扩展联想;讲解李清照的词的时候,插几幅优美的图片来渲染意境,这些做法在给学生以形象的启发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其教学效果与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并无多大区别。纽曼.韦拉格(Newmann& Wehlage)认为,真正的(authentic)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思维、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交流以及为学生进步提供社会性支持等。参与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COS和参与,又是一个学习如何完成整合任务,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尝试由学生自主去完成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模拟,教师只是起从旁协助处理。实现了情感培养的实际意义,达到了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目的。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第一步:建议学生自由组合,以3~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从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或网络中寻找学习资源,通读《水浒传》原著,了解作者施耐庵生平;第二步:每个小组定出学习目标及重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情节的聚集点,学生通过交流剖析:第一次偷听,有什么作用?如果第一次就把陆虞侯的阴谋听得听得清清楚楚,那么又会怎样?通过情节整理探讨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探究作者的写作倾向;第三步:每个小组根据读后感自行设计若干问题,并自行找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以是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情境模拟,或者是自导自演的小品表演,形式不限;第四步: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课件展示、情境模拟、问答、商讨、表演等形式为主。以上教学过程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展开。
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网络环境,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超时空、多方位地感受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他们不仅能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更能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
二、利用网络教学,开辟网上学习园地,开展协作学习。向学生公开QQ号,建立QQ群和QQ讨论组,利用QQ空间发布每篇课文的相关课件和作者资料,作品相关资料,文中引文资料、图片和链接,甚至对作品的不同评价文章;建立班级贴吧,展开网上讨论,突破时空的局限性。通过协作学习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针对特定的教学任务内容,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进行彼此交流、探讨和研究,彼此影响和启发,共同完成任务。教师不再只是唯一的发言人,而是参与者、引导者、听众、欣赏者、主持人。例如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笔者将87版和2011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桥段提供给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向学生布置几个学习话题:根据两部电视剧中的画面安排、人物表演技巧或是画面的色彩语言和服装美工等来表达自己对于该剧的情节展示、人物性格表现等方面的观点看法;比较后回归文本,对比原著,学生将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方面如情节结构、贾府环境、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的性格特征及形象塑造等某一细节进行深入探究,将学生自己的看法做成PPT演示文稿来辅助表达,使自己的观点更清楚,更有条理性,在学会思辨的同时,还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尽显自己的风采。笔者做好学生的记录进行适时点评和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素养。
三、利用网络教学,公开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走向自主学习。
学生已进入到95后阶段,自我意识极强。为此笔者尝试利用网络教学,开辟专栏,建立公开有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在教学中,笔者利用我校教学办公软件提供的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学生的每一次网络互动参与都将以确切的学习数据体现。并将数据在个人空间开辟专栏,随时更新公布。通过用QQ、e-mail来完成作业,帮助不但学生合理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和工具,而且还通过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信息素养,获取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多学生在留言中写到:“我发现一直困扰我的这些问题在同学中普遍存在,我觉得轻松了很多….。”可以看出,通过和同龄人的沟通交流,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释放。
通过博客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实时测评,建立电子档案袋。博客提供的一些简单便捷的操作,能将每个学生完成的作业都用数字的方式长期记录下来,形成电子档案袋。通过电子档案袋就能够从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情感、心理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这样的电子档案袋非常有助于全方位综合评价的开展。
完善学生作品,将优秀文本及活动图片、视频进行网上发布。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呈现在网络上,能同大家共同欣赏;网络留言板上老师和同学们真挚的评论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用成果展示的形式作为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个结点,即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控制力。逐步走向自主学习。
第四篇:高中语文写作的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语文写作的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佛山市第一中学 曹泽华
一、选题意义
(一)时代的需要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反思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的单向灌输,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学模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硬件设施”、“丰富的网络资源”等新现象蜂拥而至,面对冰冷的机器和毫无情感的资源,我们急呼人文精神的关怀。我们既要大力推进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网络教学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又要关注人文情感和人文意识的注入。实现网络教学与人文意识的整合,应该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编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从2000年9月开始使用,它比以往语文教材更注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比如说,高二语文课文全部是文学作品,高三语文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的鉴赏。《高中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规定“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作文也不再拘泥于呆板老套的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1999年起,高考开始考查话题作文,无论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还是“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都允许学生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其开放性给高中作文教学吹来了春风,带来了百花齐放。其中“故事新编”也就成为一种写法上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比如说,2000年的《谁是打虎英雄》、《红楼选美记》、《三国英雄开会》;2001年的《赤兔之死》、《朱贵开店》、《阿Q新传》;2002年写孔明的《抉择》等都是高考优秀作文,它们敢于打破常规,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新颖观点给古代文学作品赋予新的寓意。
综上所述,我们把本次专题研究的立足点定为中国经典名著的“故事新编”,将它作为一种写作构思训练,不仅非常贴近课本教学,更具有高考的实战性。
二、研究目标
(一)探索和构建“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
(二)研究“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三)设计与开发“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
三、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 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皮亚杰以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识是一种主体在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 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认识起因于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他强调主体认知结构和主体动作的作用,强调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认识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他用图式这个术语来解释认知结构。图式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也只有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作出反应;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改变,而“顺应”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维果茨基则着重探讨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人际交往对高级心理发展的影响。他从“社会——文化——历史”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的理论,从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学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它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侧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感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它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人是有学习的潜能,即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包括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而且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主、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指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学设计理论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实践性: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2、操作性:教学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理论,它面向广大的第一线学科教师,要被广大学科教师所掌握并在教学中操作应用。
3、指导性:教学设计又是一门指导性很强的理论,它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起指导作用。
四、研究内容
(一)分析“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特点
(二)分析“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构建“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
(四)探索“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内容、方法与操作流程
1、研究性作业课的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活动、研究作业的设计)
2、作文指导课的设计(包括作文要求、作文内容的设计)
3、作文讲评课的设计(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
(五)“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1、“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框架设计和系统开发
2、“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应用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评价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1、行动研究的总目标(含三次循环)
(1)探索和构建“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
(2)研究“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2、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教授和研究生
3、行动研究的行动者:佛山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曹泽华
4、行动研究的对象: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与高三学生
5、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2003年9—10月 第一轮行动研究
计划:
第一轮研究目标:分析“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第一轮教学内容:课本内容:课文《智取生辰纲》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共1课时)
课外内容:《水浒》的研究与“故事新编”(2课时)
第一轮教学资源:“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
第一轮研究内容:
1、分析网络的优势,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初步设计“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图雏形
2、分别设计《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水浒》的研究与“故事新编”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共3个课时)
行动:
行动者的行动:按照每个课时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运用“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实践
研究者的行动:运用模式分析的方法,对“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要素进行分析
观察:
“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资源、学生与资源
反思:
1、“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要素划分的合理性和全面性,是否需要增加或删减
2、“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合理、符合逻辑
(2)2003年10—11月 第二轮行动研究
计划:
第二轮研究目标:构建和完善“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
第二轮教学内容:课本内容:课文《阿Q正传》和读本55–72课(共1课时)课外内容:《阿Q正传》的研究与“故事新编”(2课时)
第二轮教学资源:“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
第二轮研究内容:
1、在第一轮行动提出的反思建议的基础上,完善“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图
2、分析该模式的特点。
3、分别设计课文《阿Q正传》、读本55–72课和“《阿Q正传》的研究与‘故事新编’”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共3个课时)
行动:
行动者的行动:按照每个课时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运用 “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实践
研究者的行动:构建和完善“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并分析其特点观察:
1、“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和逻辑关系
2、各个要素在“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反思:
“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是否合理、可行和稳定
(3)2003年11—12月 第三轮行动研究
计划:
第三轮研究目标:分析、研究和总结“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第三轮教学内容:课本内容:课文《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和读本20–32课(共1课时)
课外内容:《红楼梦》的研究与“故事新编”(2课时)
第三轮教学资源:“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
第三轮研究内容:
1、在第二轮行动提出的反思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已完善的“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图,分析该模式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操作流程
2、分别设计《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读本20–32课和“《红楼梦》的研究与‘故事新编’”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共3个课时)行动:
行动者的行动:按照每个课时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运用 “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实践
研究者的行动:分析、研究和总结“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观察:
1、教师对学生网上作文的指导方法
2、专题学习资源的应用策略和方式
3、学生作品评价的方式和手段
反思:
1、“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内容是否合理、全面,有无遗漏
2、“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方法是否科学
3、“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
六、创新点
本次专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将研究性学习与写作、网上阅读与网上写作有机结合的网上作文教学模式,总结出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从而丰富了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类型和设计方法。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1节
(二)优秀论文:《“三课八步式”网上作文教学模式的初探》、《“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应用》(共2篇)
(三)网络资源:“故事新编”语文专题学习网站(1个)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冯世雄
摘要:面对新教材、新课改的大气候,高中语文教学该如何作出相应的改变呢?我觉得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还要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如果以新教材的使用为新课改启动的标志,我省小学、初中的课改是从2002年秋季开始的,高中课改是2006年秋季在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同时启动的。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念更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二、角色转变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
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而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只有做好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三、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还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举措。每一个人民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努力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大力支持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语文、乐于语文”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