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姓名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20小题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
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D)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献帝D.隋炀帝
2.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
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C)①分
封制②中央集权制度③科举制④军机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①②③④
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C)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4.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B.宋辽议和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D.经济重心的南移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
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
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B)16.“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忽必烈 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D)A.文景之治局面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B.江南地区的开发C.开元盛世局面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是(C)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1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C)
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是生活在(B)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8.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
7.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B)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D.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8.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
武则天()D
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
9.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 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
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19.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C)一现象的是(A)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被毛泽东主席誉为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A
10.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C)A.统一了蒙古B.建立了元朝C.灭亡了南宋D.创立了行省制度
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 21.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
11.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是(D)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国处在(C)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C)/ 2 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B)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图5是根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有(B)
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
2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B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 24.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C)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D.南宋的“会子” 25.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是(A)A.解读文物B.查阅文献C.考古发掘D.实地调查
二、探究题(共4小题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张玄素谏日:“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日:“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 请回答:(1)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谁?(2分)(2)根据材料,归纳这位皇帝罢修乾元殿的原因。(4分)(3)这位皇帝还有哪些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6分)26.(1)皇帝:唐太宗(李世民)。(2)原因:纳谏;吸取秦隋灭亡教训;国力尚未恢复;百姓贫困;与民休息;体恤百姓;及时纠正不当决策;理政气氛民主;臣下直言。(3)举措: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完善科举制;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减少服役天数、交实物代役);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27.(16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8分)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4分)27.(1)赵匡胤。女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民族融合。回族。28.(8分)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中,被誉为“四大发明”的是什么?(4分)(2)该四大科技发明先后传入欧洲,其中起桥梁纽带作用是什么人?(2分)(3)在传入欧洲的诸多发明中,哪一项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哪一项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2分)
28.(1)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每点1分,共4分)(2)桥梁纽带:阿拉伯人。(2分)(3)发明:指南针、火药。(2分)29.(14分)“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每当这优美的旋律响起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请放松紧张的心情,运用所学知识,轻松作答:
(1)和亲是古代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唐朝曾与哪个少数民族和亲?请举出两个典型事例。(6分)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什么?在这个王朝的统治下,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何发展?(6分)
(3)综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
(1)吐蕃(2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或文成公主入藏);(1分)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成亲(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1分)(2)元朝。(2分)各民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或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1分)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分)(3)和平共处(或以和为主,友好交往等)。(2分)/ 2
第二篇: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期中考试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我国土地改革底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是()A.在亚太地区建立一系列军事基地,威胁中国的安全B.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C.武装侵略台湾,逼近中朝边境D.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3.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根本上讲是()A.帝国主义的威胁是否能解除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能否巩固的问题 C.解放区的土改能否顺利完成D.新解放区残余的反动势力能否肃清 4.下列对三年“大跃进”运动和随后的五年“调整”时期的评价,正确的是()A.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建立的基础 B.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C.正确、比较正确与错误的主张一直相互渗透,交织存在,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D.严重的自然灾害是运动美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5.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我国的自然灾害连续三年B.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D.阶级敌人的破坏 6.“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中,不包括()A.要正确认识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B.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 C.要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 D.发展经济必须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国情 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是()
①鞍山无缝钢管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大亚湾核电站 ④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8.下列事件发生在1964年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幕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C.第三届全国人大的开幕D.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9.在“文化大革命”中,力挽危局,对各方面工作作全面调整的是()A.毛泽东、刘少奇B.周恩来、邓小平C.刘少奇、邓小平D.刘少奇、周恩来
10.“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件事最突出地表明了()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B.不能认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A.集体化、商品化、专业化B.公有化、社会化、商品化C.私有化、专业化、商品化D.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2.下列各项,为我国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条新道路的是()A.人民公社的广泛建立B.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B.改变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将企业推向市场D.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效益
1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 C.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下列哪一项内容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使我国终于找到并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A.科教兴国B.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C.邓小平理论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6.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则是()A.扩大对外贸易B.发展经济C.学习先进技术D.平等互利 17.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依据是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其核心内容是()A.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B.自由选举、自由决策、自由管理和自由监督 C.科学选举、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科学监督 D.统一选举、统一决策、统一管理和统一监督
18.有关政企分开的说法真确的是()A.企业完全脱离了政府B.政府下放一部分权利给企业
C.企业有自主经营权,政府做宏观调控D.政府、企业各自为政,没有任何关系 19.李某与蔡某因琐事发生争吵,蔡某在争吵中突发高血压导致偏瘫。如果蔡某要起诉李某,应该使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A.扩大党内民主B.扩大基层民主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2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型的宪法?
23.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
三、材料分析题(共30分)24.阅读下列材料: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立时,中国曾是23个缔约国之一。1986~1989年,中国开始了恢复关贸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在一些核心问题上与一些主要缔约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后来谈判陷于停顿。1992年开始,中国重新启动“复关”谈判,并参与签署世界贸易组织的文件。由于一些主要缔约方对中国要价太高,至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中国尚未能成为该组织正式的创始成员国。随后中国转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1999年,中美达成协议,此后又完成了一系列双边谈判。最后终于加入世贸组织,成为该组织的143个成员国之一。
⑴ 世贸组织于哪一年的哪次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国?(5分)
⑵加入世界组织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怎么样的机遇?(5分)
25.去年是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在指导方针的正确指引
下,新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6分)
2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合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⑴ 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分)
⑵ 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6分)
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当前我国正实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6分)
第三篇:2011年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汉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 2 分)下列加点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A 给予(gěi)寂静(jì)畸形(jī)讥笑(jī)B 兴奋(xìng)模样(mó)厌恶(wù)蚂(má)蚁 C 即使(jì)俏丽(qiào)几乎(jī)仍然(rãng)D刮风(guā)政治(zhâng)刹那(chà)谨慎(shân)
2、下列汉字部首相同一项是()
A、笼 房 这 病 B、地 切 坏 场 C、岸 岩 岛 屿 D、分 初 劈 务
3下列汉字中独体字一项是()A.田 上 羊 拘 B.象 手 绷 末 C.日 鸟 从 中 D.文 刀 夕 爪
4.量词使用不当的一组是()
A.一股白雾 一座山峰 一首小诗 一群飞鸟 B.一方天空 一篇课文 一道菜 一颗善心 C.一场比赛 一辆车箱 一名教师 一棵大树 D.一根铁钉 一户人家 一件小事 一座庙
5.下列汉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俏 悄
消 稍
B.伴 绊 畔 拌 C.偏 遍 篇 翩 D.陪 培 赔 锫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炯炯有神地真钻研课文。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草原的天空那么明朗,空气那么清新。
B不是我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而是我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好这个任务、C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D他不是语文学的好,数学也学得好。
8下面“劝爷爷戒烟”口语中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的一项是()A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B尼古丁是能使人兴奋的一种物质。C被动吸烟比主动吸烟害处大。
D为了您爱的人和爱您的人,把烟戒掉好吗?
9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三项的是()A牧歌悠扬得如绻绻柔丝,如淡淡云烟。B阳光用无边无际的温柔抚摸着没一棵小草。C你看前面那群牧马多像一匹红锦缎。D白云是那样纯净,纯净得像孩童的心灵。
10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 B你们还有其他的事吗?
C人与人的关系日益紧密,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D请你不要乱扔垃圾!二.补充下列词语。(7分)
惟()惟()行()流()四()八()
争()恐()津津()()信马由()
不知所()()丝不动()不经心
三、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3分)1朝辞白帝彩云间,()。劝君更尽一杯酒,()。
3独在异乡为异客,()。
四.按要求写句子。(10分)(1)完整地唱了一遍这首歌。(修改病句)
(2)对于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改为反问)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4)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谁都佩服。(改为双重否定)
(5)太阳被云彩遮住了。(改为拟人句)
五、阅读理解(30分)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
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战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
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一、填空。(3分)
1、“一片好意”,还可以说是一()好意。
2、“一个生病的朋友”,还可以说是一()生病的朋友。
3、“一直站着”还可以说是()站着。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看望——()
痛楚——()
避免——()
三、“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2分)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特别多。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四、“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2分)
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 作者
五、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1分)
六、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在下来。(2分)
七、文中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2分)
阅读
(二)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
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的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
特别)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在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
细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
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
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的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因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进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经过)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呢!”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威,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吃完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我们贫穷,血缘和亲情也谈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 的记忆抹上灰色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2分)顺便来瞅瞅老师(chǒu qiǔ)留下抹不去的记忆(mǒ mā)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3分)
3、从文中找出下例词语的近义词。(2分)拘谨()诧异()
4、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___、____、____。(3分)
5、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答:
8、为什么作者将“姨爹摆手的动作”比喻成“一根软鞭”?(3分)
六.作文(30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不限;⑵字数不少于4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再度实现全国的统一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2.李渊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了唐朝,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历史。你知道唐朝是哪年建立的吗
A.626年
B.618年
C.581年
D.589年
3.唐朝时期,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
③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
④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唐朝时农业非常发达,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出现的新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车
③翻车
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唐朝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回族
B.藏族
C.朝鲜族
D.维吾尔族
6.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开辟汉藏友好历史篇章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唐中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7.下列关于赵州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B.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
C.造型很美,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D.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8.其诗歌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被称为“诗仙”的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9.“他的诗,有的气魄雄伟,有的沉郁悲怆,语言凝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
尊称他为诗圣“,这段话是对谁的描述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0.唐代文坛名人顾况在读过某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后,曾感叹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某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1.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欧阳询
C.柳公权
D.王羲之
12.开创后世写意画的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顾恺之
D.阎立本
13.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下列关于莫高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
B.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保存大量的佛经、文书等
C.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有一千多个洞窟,宛如一座大型绘画馆
D.莫高窟里的大部分洞窟,是秦汉时期开凿的
14.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的北宋开国皇帝是
A.赵匡胤
B.耶律阿保机
C.宋真宗
D.宋高宗
1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北宋和辽之间签订的和约
B.当时北宋的皇帝是宋太祖,寇准力主宋太祖亲征,将士士气大振
C.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D.盟约签订后,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16.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寇准
C.岳飞
D.秦桧
17.12世纪初,起兵抗辽并在会宁称帝的女真族杰出的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松赞干布
D.完颜阿骨打
1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0.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5分,第23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5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计多。”
——唐朝诗人皮日休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此河”是哪条河?请说出它的中心和起止点。(8分)
(2)“此河”是隋朝哪一皇帝在位时修建的?(2分)
(3)上述两则材料对“此河”的作用评价很高,请你简要分析“此河”所产生的作用。(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裁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的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当时唐太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6分)
(2)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此人为什么被称为“人境”?(4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及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5分)
23.唐朝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唐太宗之后,出现了哪些社会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4分)
(2)上述局面的出现,与当时哪两个在位皇帝有密切关系?(4分)
(3)请写出两位皇帝在选人和用人方面的共同点。(4分)
24.唐朝时期,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
(2)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6分)
(3)用具体事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6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CBADB
6—10 CAABC
11—15 ABDAB
16—20 CDBC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5分,第23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5分)
21.(1)大运河(2分);以洛阳为中心(2分),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分)
(2)隋炀帝(2分)
(3)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对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4分)
22.(1)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走,也能把船掀翻。(1分)因为唐太宗看到前面王朝的灭亡很多都是因为农民起义。(2分)
(2)魏征(2分)魏征直言进谏。(2分)
(3)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加强(3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2分)
23.(1)①武周政治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分)开元盛世。(2分)
(2)武则天;(2分)唐玄宗(2分)
(3)选人方面:推行科举制,实行殿试;(2分)用人方面:任人为贤。(2分)
24.(1)开明的民族平等政策。(2分)
(2)①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3分)②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合同为一家”(3分)
(3)①日本“遣唐使”;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③玄奘天竺取经。(各2分)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3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再度实现全国的统一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2.李渊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了唐朝,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历史。你知道唐朝是哪年建立的吗 A.626年
B.618年
C.581年
D.589年
3.唐朝时期,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 ③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
④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唐朝时农业非常发达,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出现的新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车
③翻车
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唐朝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回族
B.藏族
C.朝鲜族
D.维吾尔族
6.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开辟汉藏友好历史篇章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唐中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7.下列关于赵州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B.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
C.造型很美,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D.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8.其诗歌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被称为“诗仙”的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9.“他的诗,有的气魄雄伟,有的沉郁悲怆,语言凝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 尊称他为诗圣“,这段话是对谁的描述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0.唐代文坛名人顾况在读过某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后,曾感叹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某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1.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欧阳询
C.柳公权
D.王羲之 12.开创后世写意画的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顾恺之
D.阎立本 13.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下列关于莫高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 B.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保存大量的佛经、文书等 C.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有一千多个洞窟,宛如一座大型绘画馆 D.莫高窟里的大部分洞窟,是秦汉时期开凿的 14.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的北宋开国皇帝是 A.赵匡胤
B.耶律阿保机
C.宋真宗
D.宋高宗 1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北宋和辽之间签订的和约 B.当时北宋的皇帝是宋太祖,寇准力主宋太祖亲征,将士士气大振 C.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D.盟约签订后,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16.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寇准
C.岳飞
D.秦桧 17.12世纪初,起兵抗辽并在会宁称帝的女真族杰出的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松赞干布
D.完颜阿骨打 1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0.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5分,第23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5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计多。”
——唐朝诗人皮日休 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此河”是哪条河?请说出它的中心和起止点。(8分)(2)“此河”是隋朝哪一皇帝在位时修建的?(2分)(3)上述两则材料对“此河”的作用评价很高,请你简要分析“此河”所产生的作用。(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裁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的话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当时唐太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6分)(2)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此人为什么被称为“人境”?(4分)(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及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5分)
23.唐朝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唐太宗之后,出现了哪些社会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4分)(2)上述局面的出现,与当时哪两个在位皇帝有密切关系?(4分)(3)请写出两位皇帝在选人和用人方面的共同点。(4分)
24.唐朝时期,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2)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6分)(3)用具体事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