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范文
第五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语言表达(10 分)
l、下面一段话中有罗索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三处必删的地方,把这三处的序号写出来。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 ) ③,(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这个人(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⑩ ( 坏的)⑾影响,(那么)⑿ , , 他还会变坏吗 ? ?答:.在下面的句子中,删去多余的词语。
他不仅是一个标致美丽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有善心有仁心有爱心的女人。
答:、修改下列罗索的文字。
我的寝室在一座低矮的小楼上,楼下是一条热闹的街道。白天,我总听见一片吵杂的人声,在窗外荡来荡去的,汽车响着鸣鸣的喇叭声,从楼脚下驰过,马车的轮子辘辘地压在地面上,发出沉重的声音,马在嘶鸣,车夫抽起皮鞭,发出一声清脆的回响,把沉重的车轮声和得得的马蹄声赶向远方。
答:.修改下面的电报稿,要求简明地表达原意。
事情已办妥,准备回广州,我已购买了 13 号上午 8 点从山西太原飞往广州的飞机票,当天中午 11 点钟左右可以到达广州,请公司派一部面包车来机场路的机场接我。总经理余雄。
答:、指出下列的句子有哪几种不同的理解。
(1)妈妈一再叮嘱,出远门要穿好鞋。
答:
(2)明天动手术的是陈医生。
答:
二、阅读(-)(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四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di()港、鲁港地区,24 小时时内即已渡过叨万人。④对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 / 3,余部 23 日可渡完。⑤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kui()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dang();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四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思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 35 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对日可以渡完。(16)[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清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 sai (),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文中有四个括号,请根据文句的意思、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答:依次是:()()()()
这是一则消息(或叫新闻),共有 17 句话。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这则消息的标题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导语包括那几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主体部分包括哪几句话呢?答:、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层呢?这几个层次如何紧密衔接的呢?答:
11.主体部分为什么先说中路军,次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呢?答:.句中画线的句子(简称为 a 句)与下面的句子(简称为 b 句)相比较,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b 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对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明诸县,封锁长江。
答:
(二)①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的敌人的逃路。②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哪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③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④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⑤敌为了逃命,用了 32 架飞机、10 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6)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7)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8)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9)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10)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11)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12)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衣服烧着了。(13)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14)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15)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拥到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16)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占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并裂,徐了一地。(17)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18)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拖得那样紧,分部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19)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 300 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段文字记述了松骨峰(书堂站)战斗的经过,故事发生的时间: ___ ;地点 ___ ;人物有: ________ ;事件的起因是: _______ ;经过是: ___ ;结果是: _____。.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第(7)句是写什么的?第(13)句又是写什么的?
答:、第(③ 5)--(18)句有概括有具体地写烈士遗体的姿势,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品格?
答:、这段文字共 19 句话,可以分几层?(写序号即可)答:
(三)利春晓是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
1994 年 4 月 9 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2)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山照相留念。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时浮时沉。[ ①利春晓即向出事地点跑去。同学们紧紧拉住他的手,想跟他商量救人的办法。“没时间了,救人要紧!”②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入水中。③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④利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 到了!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厂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汽车。利春晓从八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但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惜。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
置于这样的家庭,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已救人的历史: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险,拉住一头奔向小孩们的受惊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简要回答文段的记叙要素:
(l)时间: ________(2)地点: _______
(3)人物: ________(4)事件: _____.在文段中集中表现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的句子是 ____。、指出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①句: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
B、②句: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
C、③句: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
D、④句:利春晓游水义无反顾。、第 4 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呢?答:
22.文中追还利春晓以前助人、救人的事迹,与文段开头写利春晓的英雄壮举有什么关系 ? ?答:
三、作文、题目:学校(或社会、或街坊)见闻一则
提示:我们周围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有好有坏有美有丑,可写其中一件,反映社会某种现象。
答案:五册一单元
一、l、①或②;(6);(9)或(10))三处为必须删改的地方。2、“标致”与“美丽”是同义词,可删其一;“同情心”“仁心”“爱心”亦为同义词可保留其一。3、这段文字主要写寝室内可以听到各种声音,但作者在描写时给人混乱的感觉。可作如下的修改:“……白天,一片吵杂的人声,夹杂着汽车的喇叭声,马车轮子的辘辘声,马蹄的得得声,马的嘶鸣声,还有清脆的皮鞭声。”(省减了 50 个字)4、打电报的目的是要求对方来接机。因此可以把多余的信息删去;只需要把自己到达广州的时间告诉对方,并要求对方派车来接就行了。所以电报稿时拟如下:13 号11 点抵穗派车接余。5、(l)“穿好鞋”可以理解为穿上好的鞋(不要穿烂鞋);亦可以理解为绑好鞋带、垫好鞋垫等。(2)“开刀的”是指谁?可以理解为陈医生给病人开刀;亦可以理解为陈医生病了需要开刀。
二、(一)6、依次是:(荻〕(溃)(当)(塞)7 .标题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8、包括开头的两句话。概述了我军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这一事件。文中的“百万”是确数,从消息中对知(35 万加 35 万加 30 力),它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准确性。9 .包括从第三句话起到尾共 17 句话。10 .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 1 句话(即(3),写我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江人数。第二层 7 句话(即(4)一(10)),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 7 句话(即(l)-(7)),写本路军渡江情况。这三层(l)时间上紧密衔接(20 日夜一一一2l 日下午五点一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2)渡江部队紧密衔接(中路军一西路军一东路军);(3)内容上紧密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故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衔接。)11、这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顺序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的。12、b 句只是交代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些地区,没有讲敌军的情况和我军取胜的原因。a 句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苦,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用“歼灭及击溃 " 表现敌军的失败之大;““歼灭”指全部被消火,“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用“占领广大地区”说明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用“控制江阴要塞”表明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语言具体详细,事实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13、二次战役的时候,书堂站,志愿军战士和逃敌,阻击敌人,敌人拼命争夺,战士用身上的火烧死敌人。14、赞扬我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赞美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15、(7)句正面写敌人死得多,侧面写出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3)直接写我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情景,赞扬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16、赞扬志原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17、可分为 5 层: l 一 4 句为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我军任务、战斗开始; 5-9 句为一层,写战斗经过; 10 -- 13 句话一层,写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 14-18 句为一层,写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19 句一层写战斗结果:我胜敌败。
(三)18.时间 :1994 年 4 月 9 日下午地点 : 阳江市连环水库人物 : 利春晓利春晓的十多位同学溺水者事件 : 利春晓勇敢救溺水者 , 不幸牺牲19.利春晓的花季年轮 , 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 17 岁20.第(3)句的分析是错误的21.说明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22.说明利春晓的英雄壮举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
第二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五、听读文章《纸船印象》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一•习作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灰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外()步 胸()
()孩
一()
()者()是面包()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地说
()地歌唱
()/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1.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2.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三篇: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培养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共分六个单元,(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等。教材重点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重点课文有《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和经验》、《谈骨气》、《怀疑与学问》、《发问的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孟子>二章》、《岳阳楼记》、《诗词五首》等。教材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度
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具体每周计划如下:、《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和经验》、《谈骨气》、《想和做》、《哨子》、《灰姑娘的时钟》
3、第一单元作文 复习、检测、《怀疑与学问》、《发问的精神》、《论求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一止一个》第二单元作文、检测7、《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诗词五首》、第五单元作文、检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短文两篇》
11、复习、中考、《<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13、《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第三单元作文、检测14、《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物》、《范进中举》、《不朽的失眠》、第四单元作文、检测、《<孟子>二章》、《岳阳楼记》、《越巫》、《<世说新语>三则》、《诗词五首》、第六单元作文、检测、复习检测、复习期考期考
以上计划,请学校批准实施。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56618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56618
36.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萨迪【波斯】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
测试卷
学校
年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38分)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 千米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9千米=()米
4000千克=(60毫米=()厘米
80厘米=(50分米=()米
2000克=(6米=()厘米
7分米=(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吨)分米)千克)毫米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大象约重4()
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
小明的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
日记本的厚4()
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
3、黑板长4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
三、在○里填上“>”“<”或“=”(12分)
4厘米○39毫米
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吨
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
3吨+4吨○7000千克
四、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克
B、千克
C、吨
5、小包装食盐每袋重500()
A、克
B、千克
C、吨
6、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7、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8、一个南瓜重3()
A、千克
B、克
C、吨
9、一张床长()米
A、2
B、3
C、4
10、一本书大约重150()
A、克
B、千克
C、吨
五、应用题(20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C、60060千克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图书馆买来的5本一样的书
每本厚8毫米,一共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2)绕足球场的跑道一圈有400米,跑5圈有多少千米?
(3)水果店运进一车苹果和梨,苹果有900千克,梨有2100千克,这车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4)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王华比门矮多少厘米?
新亚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学校
年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共24)
1、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有()条边,有()个直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长方形的()相等,正方形的()都相等
3、平行四边形有()条边,()个角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5、长方形的周长等于()
6、正方形的周长等于()
7、把一根长12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边长是()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它一定是正方形()
2、已知长方形两条边就可求出它的周长()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长方形的长比宽长()
5、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三、填表(共12分)
1、长方形 长 宽 周长 5厘米 4厘米
8分米 4分米
边长(厘米)周长(厘米)3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2、正方形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数一数(共10分)
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五、画图(共8分)
(1)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有(有(有(精致阅读)个正方形)个长方形)个平行四边形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画一个对称的平行四边形
..............................................................................................................................................................................................................................................................................................六、操作题(共8分)
1、用三角板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算出它的周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应用题(共28分)
1、有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有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3、两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李大伯利用一面墙,用竹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菜地(如图),这块菜地长30米,宽20米,求竹篱笆的长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八、智力冲浪(10分)
1、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后(如图),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40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新亚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第四五单元测试卷
学校
年级
姓名
成绩
一、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7分)1、26÷4=()......()
64÷7=()......()
85÷9=()......()
31÷4=()......()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要比
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
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4、19根小棒可以摆
个独立的小正方形,还剩
根
5、分针从12走到4,经过了()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 7、2时=()分
2时20分=()分
75分=()时()分
1时40分=()分
360分=()时
120分=()时 8、9时差20分,就是()时()分
9、时针刚走过5,分针从12走到4,这时是()时()分
二、在正确的算式下面打“√”(4分)
1、有余数的算式:
36÷6
51÷7
64÷8
28÷9
()
()
()
()
三、()里最大能填几?(9分)
()×2<15
4×()<17
()×3<20
6×()<39
65>7×()
26>7×()
37>()×7
9×()<60
5×()<44
四、判断题(7分)1、40除以8,商4,余8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2、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分针走一圈正好是12分钟()
5、秒针走一圈正好是60秒()
6、分针从6走到7,经过了1分钟()
7、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五、连线题(9分)1、37÷6
7余4
46÷8
6余4
39÷5
6余1
46÷7
5余6
2、上午上学时间
12时20分
看电影用了
1小时30分
中午开始午睡
7时30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上午在校时间
40分
上1节课需要
4小时
九、计算下列各题(18分
第1题6分,第2题12分)1、5分×6=
13时+5时=
20时÷5=
4时×7=
20时-13时=
6时×3=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9
60÷7
58÷8
8)63
十、应用题(共26分)
a)汽车修配厂有25个汽车轮胎,每辆汽车装4个,这些车轮
胎能够装几辆车?还剩几个?(4分)
b)学校举行100米跑比赛,小兵用了17秒,小强比小兵快2秒,小强用了多少秒?(4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小青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8:35到校,他至少应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4分)
d)小冬用1元9角钱去买练习本,练习本每本5角,他可以买几本练习本,还剩多少本?(4分)
e)三(A)班38名同学去公园划船
(1)、如果都坐大船,共需要租几只船?(3分)
每只小船坐6人
每只大船坐8人
(2)、如果都坐小船,共需要租几只船?(3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如果让全班同学都上船,而船上没有空位,那需要租大船、小船各几只?(4分)
十一、智力冲浪(10分)
1、有一种时钟,在一点钟时敲一下,到两点钟时敲二下,到三点钟时敲三下......另外每半点钟时还要敲一下,请问这种钟,从12点20分到下午4点50分一共敲了多少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6.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萨迪【波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外
推荐书目(欣赏部分)
中国文学
《论语》《墨子》《孙子兵法》《孟子》
《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屈原《离骚》刘向《淮南子》司马迁《史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勰《文心雕龙 》郦道元《水经注》陈寿《三国志》
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马致远《汉宫秋》
沈复《浮生六记》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汤显祖《牡丹亭》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沈括《梦溪笔谈》司马光《资治通鉴》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蒲松龄《聊斋志》吴敬梓 《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刘鹗《老残游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
鲁迅《野草》《彷徨》《呐喊》《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坟》《中国小说史略》《中
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杂文等
老舍《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茶馆 》 短篇小说等
郭沫若《女神》
茅盾《子夜》《春蚕》《秋收》
巴金《家》《随想录》
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
曹禺《雷雨》
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宋诗选注》
张爱玲《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傅雷《傅雷家书》
格非《人面桃花》
韩少功《马桥词典》 《爸爸爸》
余华《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世事如烟》《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西
北风呼啸的中午》
阿来《尘埃落定》
王小波《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寻找无双》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动物凶猛》
李敖《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要把金针度与人》
李碧华《霸王别姬》《青蛇》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丑陋的中国人》
林海音《城南旧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王安忆《长恨歌》《小鲍庄》
刘心武《班主任》《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曾 朴《孽海花》
莫言《红高粱》《透明的胡萝卜》
苏童《米》
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
陈忠实《白鹿原》
贾平凹《商州》《天狗》《腊月.正月》
史铁生《务虚笔记》《命若琴弦》《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
铁凝《哦,香雪》《麦秸垛》《棉花垛》
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
冯骥才
汪曾祺
路遥
阿城
余秋雨
北岛
舒婷
顾城
食指
海子
韩寒
郭敬明
刘墉
刘亮程
张悦然
颜歌
外国文学
希腊神话
伊索
民间故事
荷马
莎士比亚
笛福
拜伦
雪莱
惠特曼
狄更斯
柯南道尔
伏尼契
莫里哀
雨果
司汤达《雕花烟斗》《俗世奇人》《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禀》《人生》《树王》《孩子王》《千年一叹》《借我一生》《回答》《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疯狗》《土地》《三重门》1890》《水仙已乘鲤鱼去》《良辰》、《神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变形记》、《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俄底浦斯王在科洛诺斯》、《独目巨人》、《阿尔刻提斯》《奥德赛》、《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西风颂》、《云雀颂》、《自由颂》、《吝啬鬼》、《巴黎圣母院》《一百个人的十年》 《受戒》 《平凡的世界》 《棋王》 《文化苦旅》 《生活》 《致橡树》 《一代人》 《相信未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杯中窥人》 《幻城》 《萤窗小语》 《一个人的村庄》 《葵花走失在 《桃乐镇的春天》 《工作与时日》《伊索寓言》 《天方夜谭》 《伊利亚特》 《哈姆雷特》 《鲁宾孙漂流记》 《唐璜》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草叶集》 《双城记》 《福尔摩斯探案集》 《牛虻》 《伪君子》 《悲惨世界》 《红与黑》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都德《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莫泊桑《项链》、《羊脂球》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席勒《阴谋与爱情》
普希金《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果戈理《死魂灵》、《钦差大臣》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易卜生《玩偶之家》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 海明威《老人与海》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
米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卢梭《爱弥儿》、《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华兹华斯 《我们是七个》、《不朽颂》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