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想

时间:2019-05-13 12:3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随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随想》。

第一篇:教育随想

教育随想

换个角度看孩子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前不久,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朱永新教授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激情和独到理解阐述了他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其中第四条给我很深的触动,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不错,自认为是一个很称职的教师,对得起领导,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追求教学成绩的同时,我能够低下头来和他们每个人交朋友,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不管你成绩有多差,我觉得自己心里的天平总是平衡的,可以平等地对待他们。我常和朋友说,老师这个职业就是个良心上的事,你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耽误人家的孩子。

这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1)班 的教学工作,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我很想在自己力量的范围之内把教学成绩给提上去,可在教学中我得理想总被现实给击垮。我们班杜雅婷,一个到了六年级还只能保证把自己名字写对的孩子,还有蔡志涛,一个转来转去,一点自制能力都没有的孩子。我常和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讨论,我们班有他们两个人在,成绩会被落下不少。想起来就上火,感觉真是不公平,自己再怎么加班加点这两个人一上场就等于了零。课下经常和办公室的老师抱怨,说这两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怎么怎么笨,开始的时候办公室的老师还安慰我,哪个班没有这样的学生啊,你只要尽自己的力就行了。又一次课间的时候,我又在办公室说他的杜雅婷种种事迹,我办公室的老教师杨淑萍不高兴了,很严厉地对我说:“你这样做不对啊,你怎么能笑话这样的孩子呢?你说这样的话让人家家长听到该多伤心啊!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难道他们希望他们学习什么都不是吗”事后,我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以前我总认为差生和优等生在我心中是平等,可事实并非如此啊。我们不能总以教师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而应该以一个母亲的眼光来对待他们。在我们教师的眼中,有教学成绩作为背景,看到的景物肯定有所失真。而每个母亲眼中的孩子都是聪明的、都是一样的。我也有孩子,也希望她将来受到老师的重视,让老师另眼看待,可见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声。

当我再读“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这一句话时,我觉得以后的教学工作我应该多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待每个孩子,像家长们一样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总之,让学生感受你的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愿意和你接近,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像阳光一样洒在每个学生的心间。

第二篇:教育随想

教育随想

一首动听的旋律,会致使人们感到轻松;

一句温馨的话语,会激起人们失落的内心;

而一场振奋人心,精彩的演讲,会把人们带入他的世界,忘了自我。

2013年9月14-15日,原本属于我们休息的日子,却被意外的派去听“外来”专家演讲,培训。虽说有诸多的不愿,但还是如

约而至。

许久之后,随着一片掌声的响起,几位陌生的专家走上了主席台,话语一出,就觉不同。他们一口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让我佩服不已。一天半的时间下来,才觉此次听讲只有一个字“值”,虽热,但收获颇多。

两堂有趣,完美的真实上课,更是吸引了在场的每位听讲的新老教师。那种安排恰当的时间,内容充实的课堂,即让学生学到了许多东西,又让他们觉得轻松至极,他们对于这样的课堂不厌其烦,甚至是依依不舍。我很佩服几位专家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中做到了我一直想要做到的效果。

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完美的课堂效果,我曾经一再努力追求的课堂,他们却把它在我眼前展现的淋漓尽致。即使只是一节体育课和一节共读课,但其中对课堂细节的掌握,勾起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是相通的,是值得我们每位新老教师去探讨学习的。一直以来我对那种满堂灌得理论培训是极其反感的,总觉得与其说一大堆一大堆的理论,倒不如给弄点实践看看。而这次的培训满足了我的这个想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让我学到更多东西,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想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能够创造一场场吸引学生的课堂是极其必要地。我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取他人精华,去自己糟粕,让自己不断进步,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第三篇:教育随想

我的教育随想

非常高兴能成为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一员,能够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我一直认为像教学流派、教学主张这样的词语应该是教育名家、特级教师才有的特质,因为这种特质是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才能具有的,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则离谈教学主张非常的遥远。接下来我就以后的教学工作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就目前而言,我要努力做到的是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用心做教育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里,把“认真”和“用心”两种态度作了比较,得出了两个结果。认真做事,就是按照规定去办,只要不违反规则就可以了,这样至少不会把事做错,一般也没有人去说你不对,只能说你已经认真完成了本职工作。而用心呢,我认为用心是除了认真之外,更多的是对事情的投入,专注与痴迷。用心做事除了有认真层面的意义外,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用心智做事,是对事情的一种热爱,不但要按照事情的规则去做,而且还要有发现和创新。那怎么样才算用心教育呢?我想应该具备“三个心”童心,爱心,恒心。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树立一颗恒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二、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课不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新鲜有趣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进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并且长久地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这样做就自然能够让学生更爱学习数学,也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

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灵活运用赏识和激励的评价手段。这种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在课上学到东西,在课后感觉良好。

应用艺术语言,让学生学得快乐。学生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是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的重要途径。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力求表达得生动、形象、甚至幽默并充满热情,因为热情是可以传播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他们也会回报给教师更多的学习热情。数学课的的教学内容很严谨,说一就是一,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单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乏。我们绝对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教师一定注意语言抑扬顿挫,或者采用故事性、游戏性的谈话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当学生学习产生疲劳时,教师几句风趣的语言、一个幽默的小故事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在几声哈哈的笑声中学生的疲乏少了许多。总之,现代的课堂不是呆板的,是生动的、活泼的、快乐的,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就是一个快乐的场所、一个学习的乐园。

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使他们在教师的表扬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人都喜欢成功,小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再接再厉,以期获得更多的成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一点点地获得成功,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体验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就一定能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对他们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会促使他们更爱学习数学,进而产生“越学越爱学”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学生回答的对错都要找到他的可取之处,对他进行表扬。要多用“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等表扬鼓励的话,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我能行”,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应适当降低标准,要侧重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另外。数学教师在选择练习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来选择练习题,在作业测评时尽量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相信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三、勤于反思

记得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其教育智慧才会随之不断增长。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手段。那么教学中我们究竟反思哪些内容呢?? 反思教学的闪光点。我们在教学中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定会出现许多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语,可以是有效问题的设计,可以是对学生赞赏的评价语,可以是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一个练习题,也可以是使学生思维放飞时的智慧火花等。凡是能让我们激发、振奋、甚至有些得意之处,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珍珠”,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经典内容。

反思教学的遗憾点。在我们的教学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它可能是教学中的一个疏漏点,可能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知识处理,可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可能是一种较为沉闷的课堂氛围,可能是对学生学习创造积极性的一次挫伤,也可能是期待精彩而现实糟糕的一个教学设计。捕捉并记录课堂中的“遗憾”,反思诊断“为什么激发不起学生的思维?”“为什么课堂教学会失败?”“为什么教学内容处理会显的不妥?”寻找原因,改变策略,可以避免重复自己的错误。同时不断审视自己,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实现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反思教学的疑惑点。在我们教学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疑惑,这些疑惑可能是来自于教材的编写方面,也开能是来自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能是来自课堂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可能是来自一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是来自学生的异常表现等等。俗话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疑促思,有利于促进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理论,促进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方式转变,有利于我们追问疑惑,捕捉灵感,透彻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的尽善尽美。

反思设计的空白点。空白点,就是事先没想到、没估计到,可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却发生的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中出人意料的不遵守纪律的表现,又如学生提出了一个令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再如教师对知识讲授出现卡壳现象等。抓住空白点进行反思,一方面能促进我们钻研学生,钻研教材,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可以在反思中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机智,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养分,以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反思学生的错误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教师讲不清造成的,可能是教学不到位、引导铺垫不够而引起的,可能是学生粗心大意的原因埋下的,也可能是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含糊茫然而产生的。教师要诊视这来自学生一线的错误,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学生作业的形式了解学习中的困难、错误所在。反思这些错误,引导学生思考,会对教材的处理更准确、对学情的把握更到位,对课堂的驾驭更加有效,从而对症下药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我深思、我反思、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怀着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持之以恒、努力付出、不抛弃、不放弃,用爱感化我们的学生,用心教育我们的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我们就能真正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进步的引路人。

第四篇:教育随想

两亭中学教师交流活动心得

(一)(教育随笔)

常言道,医者,仁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净化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心病还得心来医,可我们的心在哪呢?应对着数不尽的各种莫名的“验收”与“检查”、考虑着如何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如何成功地“上位”、每日的碎碎家事„„有太多的事让“灵魂的工程师”们分神了,毕竟,人还要生活。

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整天“妙手回春”的人却救不了自己。不过,这种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却时时围绕他们左右。

教育的“去行政化”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可又有谁能真正地做到呢?

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学校教育的地位多年被曲解,学校教育理应是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而不是决定因素。现如今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甚全面,这些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名词不再停留于各种新闻媒体中,这些特殊名词所代表的社会现象日益成为了真实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

学校教育的难度也随之大大加深,原有的教材当中出现的很多情感类的教育实例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并未明显地展现。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何解决令人深思。教育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或者说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类似体验。(这些体验至少要以安全无害为前提)

(对学生思想倾向的准确把握与预测、引导与净化,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与根本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如今的人类社会,科技日益发达,各行业、各领域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各事物之间原本明显清晰的“界线”趋于模糊甚至消亡。这样的社会现状与发展态势产生了与之相匹配的多样的交流方式、交流方法,人们可以便利地通过网络、通信设备进行交流。采用怎样的交流方式、交流方法也常常困扰着人们,人们较原始社会时期越来越多地关心着自身、社会、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物质来交流,谋求掌握最准确的信息、构建最稳妥的人际关系。

面对面的交流应该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的有效性与由此种交流方式可能导致谬误的情况纷繁复杂,这里不予特殊讨论。)

教师与学生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可谓时时刻刻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扮演着大同小异或者天壤之别的角色。如何面对这些稚嫩、无知的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当然,并没有明确的条例特别规定交流的对象的人数与年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同样的教师往往会面对数名学生。也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以不变应万变”。

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略显成熟或者依然傻气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间明显的差异,这些现实的差异就真实地摆在了教师面前。如何面对,的确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头疼”。

感性与理性的斗争从人类产生到今日从未中断过,双方在“思想”这片广袤无垠的原野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厮杀。感性强调真实的体验,理性则是侧重于事物的本原。比如说观看同样一朵花,感性则强调看到后的感受:“好美”或者“难看”;理性则侧重于这朵花是什么颜色、在视网膜上如何成像等问题。幸运的是,并不存在完全感性或者完全理性的人。这样,我们所处的世界才展现出无以伦比的美与令人惊异的秩序。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答案很多,充满变化。好在人们还有一项特殊功能——“审时度势”,人们往往会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与态势来产生不同的应

对策略。

当教师得知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之后,往往会在脑中形成相应的观点与看法。这些相应的观点与看法左右着教师下一步的行为。也就是说,“看清楚眼前的路,才能走得稳”。人,必须融入社会,这样才能生存,只有生存得到了切实保证才可以考虑发展的问题。刚进入教师岗位的“新人”或者说“菜鸟”,往往会根据书本上的“金科律例”来生搬硬套,难免会碰壁。进而,他们对自己的理念、持守的东西产生怀疑,甚至完全推翻或者丢弃。由此看来,只有真正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真实环境与态势,并且找到解决眼前问题的稳妥方法才能“立稳脚跟”,成长与发展。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半开玩笑地发着牢骚:“XX班的XX根本就不学习,也不知道他爸妈送来学校的目的是啥„„”、“X老师,你管管你们班的XX吧,上课不听课就不说了,尽捣乱„„”、“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我记得X届学生就还不错„„”、“这个社会怎么了,变化太大了,人们都不爱学习了,这是一个不尊重知识的社会„„”、“时代真是变了,想当年,我当学生那会„„”,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甚至在“升级”、“变本加厉”。

列举这些并不是为了驳斥这些教师的观念“不够纯正”,更不是要从“职业道德”、“良心”等方面来谴责这些发牢骚的教师。(要知道,只有真正用心的教师才会有类似的感慨。毕竟,人是反复无常的: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以及行为上的表象往往会出现不一致,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的体现。)

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从教育的发展纵向来看,其一直是个令整个人类困扰的问题。“如何教”与“教什么”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至今没有准确答案。

其他国家教育的真实情况不是很清晰,这些与教育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人们对信息的采集手段与传播方法、意识形态的特殊要求、信息的时效性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接收者不能接收到相对准确“第一手资料”。)

不同的文化背景、习俗、势必造就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必定会造就不同的教师,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经常会有人提到,“言语的艺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灵魂之间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等所谓的经过验证的各种律例典章。这些“金科玉律”与社会当中的道德、习俗、法律等等约束性的“定例”一起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构筑起一个有着明显或不怎么明显的界线的“完美世界”。这个“完美世界”要求有保证其正常运转的种种“机器”与“守卫”,教师就是这些“机器”与“守卫”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说得夸张些,没有教师,就没有眼前这“完美世界”。

这个世界的美好正是体现在她给人们展现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而美好的程度与是否美好的评判标准则需要相对专业的人予以诠释。这些人就是“引导者”。

如何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的确值得认真研究与广泛讨论,特别是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

他们面临一种身份的转变,从在校学生转变为社会生活、工作中独立的主体。如何面对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成为了他们最困惑的事。

高等院校的理论教育必不可少,可教育的难点不是体现在对一个专有名词的阐释上。真正的难点是如何面对学生、面对新的同事、新的环境、面对新的集体当中的种种显规则与“潜规则”。

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教师”或者说是“菜鸟教师”往往看不惯学校当中某些前辈的言行,这只能说明他们“理论大于实践”。(不过,有些前辈的言行确实失去了当年的豪气而转变成了一种对现实不满的发泄与牢骚。)

这里呢,就出现了一个观点:不要让那些前“辈毁”了你的未来。

(“老人言并不一定正确”的观点也是与原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观点的争论也是从两者产生持续到现在,至今没有定论。)

环境必定会对个体产生不小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同事间的调侃、办公室的特殊文化、下级与上级之间微妙的关系等具有“艺术”特色的产物时时困扰着“学生教师”,该怎么办呢?随波逐流还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是个问题。

经验,并不能总产生什么出乎预料的好结果,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消极影响。习惯,也不总是好事。

理想中的教师或者某种程度上教师队伍中真正的“灵魂人物”应该是每时每刻不断更新心思意念,不被以往所束缚的人。

(“XX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些仅仅是称号,取得这些称号的教师至少要比未取得此项殊荣的教师要付出得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所以,那些“学生教师”更加迷惑。)

第五篇:教育教学随想

师者,爱之使者

------教育教学随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的感触到,教师的灵魂是用“爱”组成的,这份“爱”的内涵博大、精深而又深沉,它不能用任何一种爱来诠释,来替代。作为三尺讲台上的教者,我觉得无论是汗洒大地还是笑语欢堂都是光荣而幸福的,我把惊心动魄的“爱”化作沉静平和的行动,一点一滴的融给我可爱的学生们,陪同他们走好青春之路,指引他们把准人生之途。

人与人相处的时候,首先要坦诚相处,师生也是一样,从事政教工作这么多年来,从为人师到为人父,我的爱不断的扩增,也不断的细化,多年来,我对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多感想,在这里谈一谈,与大家一同共勉。

1、心动不如行动,把对学生的关注化为实际行动。

我们爱学生不能总挂在嘴边,要把心里关注转化为灵魂释放,我关注学生的生活起居,观察到有个别学生家庭困难,通常这样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接触同学,我主动接近他,先让他信任我,然后才敢走近我,适当的时候我通过交流了解了他的困难之处。这样的孩子有强大的自尊心,不会平白无故的接受别人的帮助,我就会想法设法的去制造一些机会给他一些帮助。我觉得他们都是有志向,有理想的,我希望在他们通向成功之路上能够尽我的绵薄之力。

2、正确引领,做好路标。

教师是学生求学途中最重要的导师,教者的性格、为人处事之道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学生是形形色色的,教者要千变万化。

学生中有一种孩子是玩世不恭,不爱学习的所谓“后进生”,甚至喜欢与老师做对。我教育他们何必万事走极端,明确教育的服务性,让他们知道师生平等、互相尊重,以学生为主体是很正确,但学生就是学生不能骑在老师脖子上,把学校的地位无限降低,让老师在学生面前毫无师道尊严?其实这类学生是可爱的,他们不是放弃学习,而是在学习之路上曾经受过创伤,所以他们用表面的玩世不恭来掩饰内心的空虚。他们若是放去学习,还何必想法设法来到高中,这是他们给自己的机会,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开始好好把握。我指导尽早的让他们摘掉虚伪的面孔是最为重要的,我接近他们,把他们当作弟弟,看着他们幼稚的行为,不禁想起当年我的影子,我决心一定把他们带到正道上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走进他们内心真实的心理,触动他们的灵魂,谈时间,谈人生。用自己的亲身事例跟他们交流,很多孩子把我当成朋友,迷茫的时候会找我指引,失落的时候会寻求我的鼓励,渐渐地我又多了很多兄弟。

老师要用尽方法,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主动承担教育的责任。学生是能动的人,应一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视每个人都是可教育的,全力打造、教育,使人人都可成才。

3、把“恨铁不成钢”的气愤化成“把铁炼成钢”的决心。人的成长,有很多因素影响,教师师只是其中之一。家庭、社会、学校、老师、家长是一个教育体系,必须通力精诚合作形成合力式构成影响学生成长的外因;学生本人自察自省自修、积极努力、奋进向上、有良好的心态,钻研学习策略,这是内因。在内外因多重影响下,他才可能健康成长。

“恨铁不成钢”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感受,“教不严,师之惰”,我一定不能耽误学生的一生,我们的爱不能是“母鸡护小鸡”式的温室之爱,要大爱,要宏观的爱,所以我们要深沉有力的去爱。严厉的教育教学是成才的保证,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但绝不允许自由随便,所以我对学生是严格的,我必须帮助他们设计人生未来,把准人生之舵,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爱要丰富、有力、持久,不抛弃,不放弃。严厉的态度,严格的要求是我作师原则。

4、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与时俱进。

老师要尽职尽责,学术上就要有成就,教学水平要高,做一个最好的服务者,给孩子最可靠优质的教育。这就要求老师爱业、敬业,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实践水平,并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发挥。所以我在业余时间不断的修养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学生接受最新鲜的教育,最前卫的教育。

给学生平台,给学生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 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我从事政教工作十年来,我觉得教育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做好了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学搞好了才能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时提醒自己“成就一个人需要千万句,毁灭一个人则就是一句话”。发展要长远,暂时的不争气不代表他一辈子不成器,深沉有力的爱会融化坚冰,爱要丰富持久,不能急功近利。无用的责备、惩罚只能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打骂、体罚只能让学生越来越讨厌老师,愈来愈厌倦学习,耐心是教者具备的第一要素,要把握尺度的融会贯通,“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绝对片面观点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特殊性,不能忽视了人先天的天赋、潜能、个性、爱好、兴趣、心理、素质、基础在人成长中的作用。俗话说“牛不喝水强按头”,教师要引导他

学感兴趣的内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尚且有这样的认识和觉悟,作为新时代的教者怎么能坐以待毙呢?我深深地懂得我身兼重任,也刻骨的明白:种的是树,教的却是人,人是可以再创社会价值的高级动物,所以我们是在为社会、为人类前进推助的使者,一定要出色完成自己身上的使命,才不妄为师,才对得起“师”这名头。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 高雪峰

下载教育随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随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教育随想”的随想

    对“教育随想”的随想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教育界也不甘寂寞,各种理念纷至沓来,尤其是伴随着全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大有“忽如一夜春......

    小人物的教育随想

    小人物的教育随想永远记得1990年的那个夏天,一个懵懂的青年怀着献身祖国乡村教育的崇高理想,来到那个由地主的四合院改装而成的潘台联中,那一年我21岁。猛回首已是百年身,22年来......

    法学本科教育随想之一

    法学本科教育随想之一 ━━法学本科不可取消,法律硕士不可取代法学本科王仲兴(2005年“4月24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十周年法学教育研讨会’上,来自国内一些高校法学院的院长......

    2007随想

    2007随想 笔静静地躺在方格纸上,已经快有半小时了。思绪有些杂乱,如年前的那场50年都未遇见的大雪一样——被风吹得胡乱的飘着。 拉开窗帘,感受这2008年的第一缕明媚的阳光。打......

    随想

    随想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原计划晨练,一觉醒来已经8时多。家里静悄悄的,公公和婆婆肯定出去了。我懒洋洋地坐起来,靠在床背上,似乎忘记了节日的到来。 起床后,我和女儿洗澡。......

    随想

    如果人生非要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我觉得那就是积累。 从一颗小胚芽到在母亲肚子里成型 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 从蹒跚学步到连跑带跳 从童真懵懂到精炼能干 从步履生风再到拄......

    随想(定稿)

    随想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想得太深。初次的相见,你便是我无法抹去的思念。 挥不去的暮色,几悉思念,道不尽的千言,真心的祝......

    “学雷峰”教育活动随想(5篇)

    “学雷峰”教育活动随想 导墅中心校贺红霞 记得一次晨会课,谈到“你心目中的英雄有哪些?”这个话题,孩子一脸漠然。有人说我们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英雄的社会,那么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