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间规划局》的影评
《时间规划局》的影评
《时间规划局》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超越死亡,也能改写年龄,不管他们活多久,年龄将会终止于25岁——这就意味着出现在影片中的所有演员都必须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了避免所有人都永生所带来的人口膨胀,人们必须用金钱换取时间,而时间则成为一种可以用金钱买到的商品。类似于银行的时间管理机构遍布全球,而时间管理员会像警察一样追踪记录每个人所使用时间,能够和剩余的时间,一旦你在时间银行中的存额所剩无几,就将被剥夺生命。有钱人在那时便可以追寻长生不老,而穷人们的生存则变得很艰难。因为一旦无法获得时间,那便等于宣告了一个人的死亡。电影讲述一对男女与时间规划局对抗的故事。在一个时间可以买卖的世界,穷人们没有时间,为时间打拼,而富人时间却多得是,并用它们来榨取穷人的时间。男主角就是一个穷人,每天为了几分钟时间打拼。在母亲50岁生日那天,男主角救下一个有时间的穷人,得到了这个人赠予的100年时间。兴高采烈的他要为母亲庆祝生日,却发现母亲因为时间不够而死去了。为此,他要为母亲复仇,去寻找有时间的富人。来到富人区,男主角在赌场认识了富有的时间银行主,并结识了她女儿。在银行主家的舞会上,男主角与富家女彼此熟悉。可是,随后而来的时间规划局管理员,因为男主角有了过多的时间要抓男主角。男主角只得劫持富家女,并回到穷人区。两人在穷人区遭到伏击,使得富家女的时间被偷光。男主角只得威胁银行主付赎金,但没有得到答复。没有办法的男主角决定放了富家女。富家女在打电话给家里时,发现管理员要偷袭男主角,她只得开枪击中管理员。就这样,富家女被误认为是男主角的同伙,与男主角一同遭遇通缉。一不做二不休,富家女与男主角发生关系后,两人成为了时间大盗,专却抢父亲的时间银行,并把时间发给穷人。两人的行为惹得银行主和管理员很不高兴,穷人区的的劫匪也要抓他们拿赏金。于是,男主角和富家女两人与他们展开对抗。在杀死一伙劫匪后,男主角认为他们失败了,因为时间总是不够用。富家女决定抢劫父亲,因为他有一个100万年的时间。两人很快得手,并与闻风而来的管理员展开争夺。在千钧一发之际,男主角与富家女的时间多过管理员,使得管理员当场毙命,两人取得了胜利。之后,男主角与富家女将时间发给穷人们。因为穷人变得富裕,让好几个时区崩盘,时间规划局也崩溃了。最后,男主角与富家女继续在其他时区抢劫时间。
虽然我不懂经济,但我看了开头,就想这个电影在这个时候上映,是不是要反映什么?但难道是反映华尔街的贪婪?资本主义的罪恶?最近美国在游行,痛斥金融界的贪婪等。电影里,富豪通过时间限制人们移动的范围,导致阶级的固定,(貌似专业说法是“阶级的板结化”)即你出生在平民窟,就永远只能在平民窟。不过两个郎才女貌的主人公要帮助大家偷回他们被偷的时间,俨然像中国古代的侠盗,劫富济贫。故事很像这个时代的隐喻。
这个电影故事我看完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一个思考,对现在生活社会的反思。虽然是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但却是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因为这就像我们的生活。经常看见说美国人要占领华尔街,我想美国果然还是那个美国,不会像别的国家一样,忍够了才爆发。我看过《民主的细节》里面有很多篇幅介绍美国的福利制度。我比较关注美国的医保,(毕竟咱还是学医的嘛)。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伤不起啊。在中国真有点像电影里反映的所谓“适者生存”有钱的在医院可以治疗延长生命,没钱的嘛,结局就很悲凉了。
另外,我认为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就像影片里一样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应该都知道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人生短短几个秋,说起来也是弹指一挥间。无论你干什么事都要珍惜时间,切不可慨叹人生的苦短,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有的人正是认为短短的人生,若不及时行乐,岂不枉来人生一世?把时间都在嬉戏中度过,像寄生虫一般;而有的人深深懂得把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中,让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在充实,都在发光发热。当然,时间也会给这两种人以不同的结果:第一种,终日碌碌无为,落得两手空空,只留下无穷的悔恨;第二种,艰辛的劳作,换来得是累累硕果,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人生价值会得到社会的公认,他们的人生闪烁着光彩。
第二篇: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时间相当于货币,人们购买东西需要花费时间,也就是说一个人拥有多少时间就能活多长时间。每个人的基础时间都只有二十五年,穷人区的人们二十五岁以后就要自己去挣时间来维持生命。而富人区的人们则从不用为生存而奔波,安然的享受着近乎无尽的生命。
影片带我们进入了一个以时间为纽带的世界。影片一开场我看着主角手腕上表的时间在逐渐减少,就好像看着他的生命在不断流逝,随时可能戛然而止一样,心顿时就揪了起来,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时间容不得人们一丝一毫的浪费。大街上人们都形色匆匆,一路小跑,忙着获得更多的时间以维持生命。此时,我已经不单纯的把时间规划局作为一部科幻片来看了,而是认真的在思考影片中所表达的人生道理。假如我们的现实生活像这部电影中一样,时间变得异常珍贵,那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那么就会重新思考选择自己的人生,就不会有人成天浑浑噩噩的浪费生命,无所事事。
还有令我印象作深刻的是主角母亲死的时候。主角的母亲还完贷款之后,因飞涨的物价无钱乘车,拼命跑去找主角。她向别人求助,但是被拒之门外,一个人在黑暗里拼命的奔跑时那个绝望的身影给与我很大的震撼,仅仅几秒只差,一条鲜活的生命便消失了,还留下了一个失去深爱着的母亲的儿子。主角从此走上打破时区,谋求穷人和富人平等的道路。
在看电影的时候,起初还很羡慕富人们可以尽情挥霍时间,不用像穷人们一样整日为了活下去而奔波劳碌。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不禁会想,富人们真的生活真的就会幸福、有意义吗?他们天生富有,拥有近乎无尽的生命,然而他们每日的生活内容都是想着怎样从穷人那里榨取更多财富,让自己更加富有,永远也不会死亡。就像女主角一样,在她离开了父亲,离开了富人区以后,她的生活才变得有激情,有目标,真正的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幸而我们的生活不像电影中所设定的那样,上帝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体验人生百态悲欢离合,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第三篇:《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2010122005 王元中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无论被理解的多么深刻,都远远不如《时间规划局》演绎的淋漓尽致。在《时间规划局》里,人们到了25岁就不再会变老。但是为了缓解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所有人的胳膊里都被植入了一个计时的装置,只要到了时间,人就会死掉。时间成为了奢侈的一般等价物,可以支付和买卖,这就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有钱人能购买时间,穷人要么走上铤而走险的“偷时间”的歧途,或者只有等死。在这个未来的世界里。一旦超过25岁你手臂上就会启动一个时钟,开始是1年,只有你不断努力把你的时间不短增加你才能持续的活下去。让自己的生命跟时间直接挂钩,亲身感受为了生命而奔波的感觉,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感觉良好。
电影就是这么展开的。在男主人公威尔生活的这个时区,每个人都要为了那一点点时间而去挣扎的活下去,没有谁想在自己过完26岁的生日就死去。可是高昂的生活成本,银行贷款利息和低廉的生活收入使在这个时区的人不断有人死亡,而这个时区的人又是多么的渴望到另外一个时区——新格林尼治时区,即使是空气都要新鲜许多的时区,人们不再奔波于手臂上的时钟,不再每时每刻都要看看自己手臂的可怜的时间,看似这是把人的积极性调到最高,可是这里面却也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威尔把一个在酒吧炫耀自己手臂时间的人从时间强盗里救了出来,一个原本几乎可以永生的人,离开了新格林尼治时区,跑到肮脏的贫民窟时区,仅仅是为了死亡——活够了。威尔百思不得其解,在与这位想自杀的人亨利的交谈中威尔明白了——没有谁可以永生,也没有谁应该永生!没有谁应该在自己25岁后就要奔波,否则就只能在26岁生日那天死去!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利益集团的利益罢了。为了满足少数人能够永生的目的罢了!亨利在威尔熟睡中把自己的时间留给了他,自己却选择了死亡来
痛斥这个世界的不公!也因此威尔成了一名时间守护者的缉拿对象。可是时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威尔把10年的时间分给自己的挚友,却因此害了他的命——过度的喝酒让他死去,死的时候还剩下9年的生命!而且就在威尔得到这一笔宝贵财富的当天,原本威尔打算用这笔财富和母亲一起踏入新的时区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局面!母亲交完房租,要做公交车找威尔的时候却因为物价上涨,自己根本做不起公交车了。车上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路上的行人更是躲避,没有办法不让人感觉世态炎凉!因为钱财现在不是身外之物了,而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最后母子眼看着就要见面,儿子可以立马给母亲时间的时候,俩个人拼命的跑向对方,可是总是迟了几秒钟,母亲时间耗尽,悲惨的死在儿子面前。母亲的生命也就仅仅只有50多岁!怀着报复的心里,威尔来到了新格林尼治时区,并在一次赌博中以自己的所有赢得了1100年!并得到了和威尔一起赌博的人的赏识,他的女儿西尔维娅也邀请威尔参加他们家的聚会。就在聚会中威尔被时间守护者里昂抓住并剥夺了大部分的时间!情急之下威尔挟持女主人公西尔维娅逃跑,俩个人不幸被时间强盗盗去大部分时间,无奈之下只好用钻石换取廉价的时间。威尔打算用西尔维娅来要挟其父亲1000年的时间来救济他人,孰料西尔维娅父亲考虑大局,硬是没有给救济站时间。西尔维娅伤心透顶,也和威尔的接触中慢慢了解到了时钟的不合理性,人与人之间的极大不公平性!便和威尔一起抢夺大批时间送个贫民,一度扰乱了市场,最后两个人合伙抢去了100万的时间分给了贫民,崩溃了一部分市场。当然贫民时区的人们终于可以踏入新格林尼治时区,享受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环境,阳光的温暖,享受慢的生活节奏,不再为了时钟而度日如年!而男女主人公最后仍然利用他们的机智处处与利益财团作斗争,取得了一个一个的硕果!解救着所有的贫民!
在很多人眼中,《时间规划局》只是一部动作片,科幻不过是一件上演动作场面的外衣而已。可是安德鲁·尼科尔却并不这么看,他觉得这部电影是对现代社会的一个讽刺。他说:
“很多人看来,这首先是一部动作惊悚片,它的确也是这样,因为片中有很多枪战、飞车、肉搏的动作场面,尤其是阿曼达·塞弗里德还在影片中耍了一通枪械。但是,还会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他们会觉得这部电影是对现在社会的一个讽刺,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人希望青春永驻了,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延缓自己的衰老并推延死亡的到来。虽然我们现在对衰老的基因无能为力,但我们还是在保住青春上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我就在电影中设置了一种死亡时间可以人类控制的情景,并告诉所有人,永葆青春其实是一件很可笑、对生命不重视的事情。在我的影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角色,他得到了所有人都羡慕的上千年的存活时间,也在这个地球上活了105年,但是他却想死。在基因工程这么快发展的今天,人类真的有可能可以控制死亡时间,但是却没有办法控制心智和思想的成熟。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说‘肉体只是浮云,思想才能永存’。他的这种想法和我们当中的一些害怕死亡的人的想法相反,我觉得这才是那种不朽的角色。”
我一直觉得,活着的我们就应该擦亮双眼来真实地看清这个世界,我们可以选择一种依然自得的平淡的生活,但不是浑噩懵懂的无知。也许有些人会害怕面对太真实的社会而丧失活下去的自信,但或许换个角度来看,倘若我们能利用基于看透世界本质而获得的更冷静、更更高效的理性来参与社会资源竞争的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然后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做一些对你而言有价值或有意思的事情,那活着不是一件更愉快和有意义的事情吗?
第四篇: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篇一: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时间规划局》讲述的是未来的世界,每个人手臂上有一行能够显示自己生命还剩多少时间的数字,当手臂上的时间消耗成为零的时候,生命就结束。每个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生命还剩余多少时间,接着一天都要为延续生命而努力。当着廉价的工厂劳工,每天赚取一点微薄的时间延续家人和自己的生命。在那个时代,没有货币,时间真的就是金钱,买什么都是用时间支付,换句话说,是用生命支付,一杯咖啡价值4分钟,乘坐公交车要消费1小时,还贷款和水电气费都是要刷自己的时间,时间就是唯一流通货币,人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快节奏的,去哪里都是一路小跑,没时间聊天,没时间喝酒,没时间交女朋友。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枪战场景,而是影片中有许多描写奔跑的镜头。每一次的一路狂奔都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不断地切换到他们手上的时间表,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一秒钟的时间都显得无比珍贵。影片中有一个情节让我震撼:威尔的妈妈消费了2天时间还完贷款回家上公交车的时候,司机说涨价了,要2小时,妈妈的生命只剩下1个半小时,面对无情的司机和漠然的乘客,她只能跑着回家,她飞奔起来,路上空空荡荡,和生命赛跑。威尔意识到妈妈时间不够,飞奔去接,然而母亲只差两秒钟,时间变成了零,死在了威尔的怀里。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能体会到那种生命一点一点走向尽头的窒息的感觉。
当很多人在感叹时间去哪儿了的时候,一些年轻人却不懂得青春易逝,不懂得时间宝贵。他们每天浑浑噩噩,或沉迷游戏,或沉迷于QQ,或终日无所事事,虚度青春,没意识到生命本身就是由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组成。
青年朋友们,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将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过精彩、充实,不要空留遗憾。
篇二: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被《时间规划局》深深地吸引。电影开头就令人紧张不安,我一直在问我自己,如果一觉醒来我只剩一天的寿命,我这一天要干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断问自己,还剩18小时的时间,我要做些什么,还剩半小时我能怎么办,当那位慷慨施舍男主角一个世纪时间的富人,用最后的五分钟看着这个世界,然后五秒倒计时开始,我感觉自己在这五秒几乎崩溃。因为我恐惧死亡,当知道自己只剩五秒的时间,这种恐惧变得无以复加,电影里的穷人都在这种恐惧中度日。男主角在获得一个世纪时间的施舍后却失了她的母亲,电影里母子疯狂地跑向对方,母亲却没有多出一秒钟的时间,还是死在儿子怀里,此时恐惧中又多了份绝望。这样的气氛在后面情节中似乎要再次出现,当男女主角跑向对方要让生命的时间延续,上个悲剧在我脑海里重演,还好最后电影里是男女主角的相拥。
因为恐惧、紧张与绝望,所以羡慕那些富人的用不完的时间。现实生活中则不需要羡慕他们的时间,因为大家若没什么绝症时间基本上一样,我们羡慕的是他们的金钱。现在我可以联系实际说说电影了。
电影里的世界是一个高度遵守社会公约的社会。当男主角的母亲只有一个半小时生命乘公交车却要花两个小时,司机不愿任何形式的通融理由是政策不允许;匮乏时间的穷人对富人也没有歇斯底里的抱怨而是遵守自己奋斗的原则,直到一个富人道出其中的秘密。既然是秘密,也就是原来人们都不知道,这个秘密有点像《货币战争》里所揭示的:我们的社会虽然表面上是启蒙思想家畅想的模样,但大多数人的命运却被少数极权人物掌握,这些人物不是来自政府,而是银行家,政府只是无能地在提供“时间守护者”这样的小角色。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个秘密,但电影里对时间穷人最无情的剥削确实来自这些原因:隐藏着一个秘密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守夜人政府。电影里对这种荒谬是如何解决的呢?居然是让男女主角当上的“侠盗罗宾汉”.这也没有办法,想象《国王的演讲》里,公爵夫人想到莱诺医师把钱帮助穷人就惊恐地怀疑他是不是布尔什维克,就是这样的惊恐让《时间规划局》的导演只敢选择“罗宾汉”,至少他是英语文化里的一个英雄。
卓别林电影《大独裁者》里一段他误打误撞冒充成了大独裁者发表的演讲,再次令人陷入沉默,因为演讲里那些普世的美好愿望畅想了几千年却依然没有正真实现。我们平常看点马克思,他是来提出了一套他认为可以实现这些普世愿望的方法体系。人们实践后终于发现,自由的市场会失灵,完全的政府会失败,我们似乎无法触及最真实的东西,秘密在发酵,谎言在流窜,阴谋在操控。如果真的是这样,是因为,一个人掩盖自己内心世界是最简单的事,我们无法探究人们内心深处即使是一瞬即逝却最原始真实的想法,如果人类没有再次进化,我们真的无法触及最真实的东西,普世的愿望因为私人原因的存在将不能实现。
我恐惧的是,不知道人类最单纯美好的愿景何时能实现。
篇三:时间规划局观后感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在这个虚拟的时空里人们用来衡量财富的工具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从婴儿刚出生一直到他们成长生活到25岁。他们的生命计时器就开始启动了,容貌也永远的停留在25岁。
生活在贫民区的人民必须每日的劳动获得足以维持自己生命的短暂时间,他们的时间只供基本的生活,还要争分夺秒的利用为数不多的时间。而富人区的人们因为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挥霍,过着轻松休闲的生活。所以在他们看来,会为了赶时间而奔跑的人们就是贫民的象征之一。
富人区与贫民区只见有着深刻的隔阂,那就是时区。跨越每个时区需要消耗一个月或者不等的时间作为过路费,跨越的时区越多也就是越向富人区靠近,消费越高。作为富人因为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达到类似于永生的状态。
故事从一个在贫民区过着平凡生活每日为了维持生计的年轻男子这里开始。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但在某一天他在贫民区的一个酒吧里救了一个被时间盗贼盯上的富人。所谓的时间盗贼换成我们这个社会的概念就是强盗。然而那个富人因为生活了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了,他并不想活着。所以就在两人逃脱了时间盗贼的追捕之后在藏身之处,趁着男子睡着了,偷偷把自己还拥有的一个世纪也就是一百年的时间给了男子。然后偷偷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男子赶到富人结束生命之地已经晚了,富人已经死了,而路边的摄像机却记录下他的样貌。男子因为突然获得的巨额时间便分给了他的朋友十年,然后打算给自己的母亲也延长寿命,但是母亲却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坐公交车,在奔跑与儿子相见的路上与儿子差之分毫时间用光了而死亡了。
男子看着与母亲只差一秒钟就可以拯救她但却无法改变的事实,燃起了报复之心。想要改变贫民区的现实。他离开了贫民区,走向了富人区。他打算凭借自己的好运气为自己奠基更坚实的基础。于是他去了赌场,与富人区的富豪进行破釜沉舟的赌博。然后他成功了,获得了超乎想象多的时间。
但是,之前给他时间的富人的死亡已经引起了时间调查局的注意,而摄像机所摄录他在富人死亡地点附近的录像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他陷入了被追捕的境地。当调查局的人追赶到赌场并把他赢得得所有时间都拿走,只留给他只供做笔录的两个小时,他为自己狡辩,说出真相,但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相信一个有非常充足时间的富人会因为自己不想活了二八事件全部送给了他。
为了自保,他挟持了富豪的女儿逃走了。在逃亡的过程中富豪的女儿因为生来的优越环境而不知道自己人生真正追寻的意义和男子虽然危险但却对其实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所吸引,而与男子相爱了。
在后来的逃亡中了解了男子想改变世界的观念,于是帮男子一起,对付自己的父亲。从父亲那里偷出足以改变世界的时间。
然后世界就这样被改变了。
这个故事虽然立意很美好,但是却有着不切实际之感。他宣扬的观念是人人平等,人人都渴望得到永生,但人应该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是那么的两极分化,富人有足够多的钱可以永生,而穷人却得为富人做嫁衣,每日每秒都有穷人因为没时间而死亡。
这个故事是在反射现今社会,但是故事的构架太庞大,所以这样的结尾显得虎头蛇尾。那就当做是一个童话故事来看还是可以的。
即使是人人平等也是需要制度和规则来制约的。当然这是很难达到的,所以现在的社会也只不过是从严重的两极分化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再来说说女主角的性格塑造。男主角的行为是典型的打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糖,于是女主角就自然的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当然故事需要一个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富家女子心甘情愿贡献自身的价值来帮助男主角完成他内心的蓝图伟业,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一切的走向都太美好了,所以称之为童话不足为过。但仅仅是这样的剧情是不能丰满整部电影的。所以给观众的感觉还是太单薄了。
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评断男主角的性格,那就是偏激自大空想。当然,身为电影里的英雄式人物其实是需要拥有这几点特性的。只要想就可以做到。
所以,这不算是好电影,不过可以看看。
第五篇:时间规划影评
影片评价
本片令人满意,而且影射了美国社会现状。——《旧金山纪事报》
本片蕴含了相当深度的哲理并将其包装为一部足够扣人心弦的阴谋片——如果你不对情节做过多质疑的话。
——《综艺》
贾斯汀继续在本片中证明自己演员的身份;但是在《社交网络》中的精湛表现之后,以本片中出演这样一个无关演技的角色还是有些令人失望。
——《芝加哥太阳报》[8]
影片有许多描写奔跑的镜头,威尔与母亲的生离死别,威尔和西尔维娅
电影海报[9]两人的生死赛跑。每一次的一路狂奔都能给观众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不断地切换到他们手上的时间表,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在营造气氛的处理上,本片是很成功的。让观众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能体会到那种窒息的感觉。但在这生死竞速中,威尔的母亲没能得到时间,丢掉了性命,而西尔维娅幸运地活了下来。面对这一死一生,身处当今社会的我们又是如何使用我们的时间呢?我们肆意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时间,不懂得珍惜,影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要告诉观众,时间就是生命,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
影片还有许多描写人性自私的镜头,首先,威尔的母亲因为时间不够而无法乘坐公交车回家,但司机、乘客、路人只是冷冰冰地对待,最后倒在了儿子的怀里死去。而这背后,不可不说是人性的冷漠,让人心寒,更多的是因为富人们的行为,他们不断抬高物价,将穷人们逼死,自己则得到永生。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科幻片,更是以奇特的想象将时间、金钱、生命相联系起来,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
科幻故事从what if开始,也就是从反事实的科幻假设开始。对科幻电影的最根本剧透,就是揭露它的原初假设〈但不必然泄漏剧情〉。本片的原初假设似乎是以下六条。
一、寿命转移。寿命可以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际转移中,必须至少一方存在转移或接受转移的意愿,寿命才能转移。
因此,产生了寿命交易,寿命馈赠。偷窃或抢夺寿命也产生了。但寿命不能从人身往动物身上转移,反之亦然。应该附带解释一下:电影不太说寿命,而说「时间」,但事实上它谈的是寿命。
二、寿命储存。寿命可以从人身中转移出来,保存在某种容器里;也可以从容器中转移出来,进入人身;寿命也可以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
本片对寿命的超人际转移着墨较少,这有点可惜。
三、寿命定值。至少在地球上,至少对人际转移来说,寿命值不因寿命转移而变化,也不存在转移耗损。
因此,爱因斯坦的一秒钟,转到我身上来也是我的一秒钟,不会变成我的一刻钟。当然,寿命如何定价是另一回事,这属于比较低阶的故事设定,取决于具体的经济制度。
四、可转移寿命。只有一个人25足岁之后的寿命,才是可转移寿命(似乎也只有在25足岁之后,才能接受他人的寿命转移)。
也就是说,假设今天有100个婴儿出生,又假设25年后它们都顺利长大,那么结果就是25年后的今天地球上将产生(甚至增加)100年可转移寿命(为什么是100年而不是200年或500年,要看下一条)。
五、天然寿限与老化停止。每个人的天然寿命上限都是26年,但可以因为接受转移而无限制延寿。25足岁之后,老化停止。
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寿命转移,那么一个人的生物时钟在26足岁时会自动停止,导致立即死亡。如果考虑寿命转移,也就是结合上一条设定来看的话,那么一个人25足岁之後,一旦寿命收支不能平衡,就会立即死亡,甚至活不满26岁。
六、其它条件,都和目前已知人性和社会属性基本一致。例如性成熟年龄与婚姻制度(我必须说还保留婚姻制度这点不合人性)。
为什么设定成这样?----对科幻作者而言,这问题没有意义。但对观众而言,这问题大有意义。如果科幻故事的设定不恰当,观众将难以产生共鸣甚至难以理解,科幻电影将丧失它的预言性或寓言性。
我觉得本片关于「天然寿限」与「可转移寿命」这两项设定(也是本片最重要的设定)的数字不太理想,减损了它的寓言价值。
依照本片的条件设定,残酷的竞争与剥削根本就是必然。如果大家都是自食其力渔猎采集完全不存在竞争与剥削,那么每个人都将在26岁死亡。但人类的性成熟年龄设定并未改变,26岁的男女可能连孩子都还没生出来,就算有孩子又能多大。我实在难以想象,在电影设定的世界里,如果不存在残酷的竞争与剥削,人类社会将如何延续,文化将如何传承。在电影设定的世界里,任何活过26岁的人都必然是剥削者。
更糟的是:时间压力如此紧迫,生育率必然下降。25岁的父母要养小孩,还要从事寿命竞争,这么辛苦谁还愿意生孩子。生育率低,社会上的可转移寿命总量就更少了(本片设定的长生不老必然来自年轻人的牺牲),这岂不教寿命资源竞争更加惨烈?
总之,本片的基本设定数值和现实人类世界差距过大。我们就像站在三维世界去看平面世界的小打小闹,觉得剧中人可怜又可悲。男女主角真正该去争取的改变,不是银行和资本家的破产,而是Andrew Niccol修改剧本,至少也该重启基因工程把25和1这两个数字改一改。
当然,如果有人从高维世界观察我们这个世界,也一定会觉得我们总是小打小闹,既可怜又可悲。在这点上,本片还是具有极强的寓言警世作用。当我听到女主角爸爸那银行家说「你们只能造成一时的混乱,但别想这样就改变了体制」的时候,还是悚然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