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
家园合力培养大班幼儿的时间观
江东中心幼儿园(东海园)----赵汝杰 孩子升入大班,我们总是能在来园的早晨收到家长这样的反馈“本来早就可以来幼儿园了,醒得也蛮早的,就是穿衣服、吃饭时拖拖拉拉,而且一会要小便了,一会想起来又要做什么事情了····结果搞得现在才来···”是啊,在幼儿园的活动里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不知道到什么时间收拾玩具;在半小时的进餐时间里,往往因为拖拖拉拉而浪费了时间到最后来不及了狼吞虎咽;两个活动间,孩子们只顾玩,等活动开始时,有的幼儿才想起喝水,没上厕所;而影响下面游戏活动的进行。对于儿童的学习而言,时间观念的培养很重要的。许多孩子做事情拖拉,无先后顺序,自律性差,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开始就没建立良好的时间观。想想也是,在现今的家庭中家长们由于自己的工作原因,多数家长都有睡懒觉的习惯,因此无法建立幼儿良好的作息时间,而有些家长缺乏坚定性,对孩子违反制度的行为容易宽容、犹豫、动摇,时间概念往往被这部分家长给忽视了,同时在幼儿园,由于孩子们都生活在一个比较宽松、自主、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之中,因此时间概念往往被大部分幼儿忽视。
快入小学了,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为重大的转折点,我们应该和家长一起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建立时间概念,让幼儿理解时间和生活的关系,懂得珍惜、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帮助幼儿顺利的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乃至一生高效率的生活做好准备。
孩子的时间观念通常在五岁左右才开始形成,而大约在八岁以后才逐渐稳定。因此大班阶段正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最佳时期,那么我们该如何家园合力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呢?
一、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家长明确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性。
1、沙龙活动
举行几期沙龙活动,抛出“孩子不遵守时间给你带来的···?”“孩子不遵守时间问题所在?”和“孩子不遵守时间我/老师该怎么办?”这几个问题,组织家长围绕话题进行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养成时间观的重要性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了对时间感的养成,事事处处顺着孩子,迁就这孩
子,因此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无法建立良好的时间秩序感,更无法做到遵守时间。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请有经验的家长谈谈自己在培养孩子时间观中的一些体会和方法,让家长真正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应用哪些方法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指导家长用简便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帮助幼儿逐步建立时间观。
2、好书分享漂流活动
选择一些有指导、借鉴作用的书籍和文章,进行漂流式传阅。如《效率专家爸爸》书中主人翁进行一项消除浪费时间的动作的研究。如:他穿背心,对纽扣从上扣还是从下扣进行实验;从上往下要7秒,而从下往上只要2秒,因此训练他的孩子从下至上扣,可以节省5秒的时间。幼儿期正是动作的发展、能力的完善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训练幼儿:穿脱衣服、刷牙的正确姿势、正确书写„„使动作规范化,具有准确性,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分享这些成功经验的案例,丰富家长的智慧,让家长明确提高时间效率的重要性。
二、开展多种活动,家园合力切实有效的进行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
1、制定时间计划书
大班的幼儿已渐渐学会看日历和钟表,对认识日期和时间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引导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一周一日半日等不同时间的生活、学习时间安排的计划书制定。如把起床、刷牙、吃早饭、入园、做操、区角活动、盥洗、教育活动、课间休息、户外活动、吃饭、散步、午睡、午点、离园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图画表示相应的的活动内容,画或写出钟表的时间表示每一个环节的时间与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家园合力督促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里依据自己的计划书进行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和家长相互对幼儿的改进进行评价和交流,并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长期的计划书执行中建立科学、规范的时间秩序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时间观念。
2、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到了大班,幼儿荣誉感逐渐增强,他们喜欢各种比赛,喜欢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竞争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识或随机地举行一些亲子间或孩子间的比赛。如在家里起床后的穿衣服、叠被子比赛,家长对孩子的进步要运用奖励的方法如让幼儿看动画片或是陪着出去玩,做孩子们
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幼儿体会到,做一件事情做的快了,可以腾出时间干很多事情,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速度,还使幼儿增自信。在幼儿园里计算教育活动中书写数字快慢的比赛(要求幼儿写的既好又快);区角活动结束时比收拾玩具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家园间及时交流以榜样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他好在哪里,老师再加以奖励和表扬,鼓励其他幼儿向榜样学习。这样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改掉拖沓的坏习惯,掌握时间观念,养成按时高效有序的良好习惯。
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
在日常的教学和晨谈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相关的各类活动如,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通过翻日历、月历告诉幼儿月份或星期所要完成的任务。在平时教学中,给幼儿交代整个上午或下午的活动内容。这些做法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序”的概念。在以后升入小学后,不用大人催促就能按时起床、上课、做作业等,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地完成任务,使幼儿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会。让幼儿在指定时间内主动地有节奏地完成任务。同时有意识地强化一些关于时间的训练。
4、在生活活动中渗透
在生活活动中如:穿衣、洗脸、吃饭等环节,我们可以家园同步,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时钟,每次都给他们规定完成的时间,跟幼儿规定用餐的时间范围如:“今天时钟的分针走到数字几时就要吃完”。这样一来有了时间的限制孩子更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要认真吃饭,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了好习惯。在家里可以和家长进行比较,在幼儿园可以分组竞争、实施奖励等办法,渐渐的就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这些事,同时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孩子们从最初表现出来的拖沓现象经过反复的培养都能做到了动作迅速,同时幼儿也逐渐有了时间意识。
三、留白效应,让孩子自主获得经验,形成时间观。
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童年生活中幼儿主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和家长要观点一致、统一思路,放手让幼儿在自主支配中自觉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让孩子学会计划自己的时间。作为大班的孩子,我们可以留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可以干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画画、或者玩家家,或者捏橡皮泥等,但当游戏时间到时,就必须结束活动,去做其他的事情。在时间观建立
初期,我们可以利用大班幼儿逐渐增强的责任意识,赋予他任务,请他在那个时间点提醒家长做什么,从而引导他关注时间,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获得了关注时间变化的经验。更培养了幼儿快节奏的完成任务,提高幼儿做事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帮助幼儿建立时间长短的概念自主获得了经验,并学会了合理利用时间,慢慢学会当自己时间的小主人。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良好的习惯都是在较长时间内持之以恒地培养出来的,家庭和幼儿园协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一日作息时间,是形成幼儿良好时间观念的重要一环,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与家长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家长是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因此,我们应该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09、11、28
第二篇:家园合力共创平安校园
家园合力共创平安校园 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差,是社会成员中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幼儿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该说,大多数幼儿园都很重视幼儿的安全问题,但目前幼儿的安全教育实效差强人意。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76.6%的幼儿有过在游戏中摔伤或碰伤的经历;66.8%的幼儿有过从床上摔下的经历;25.8%的幼儿有过从楼梯上摔落的经历。2010年我国幼儿园连续发生恶性安全事件,幼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于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为幼儿创设平安、温暖的校园。
一、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幼儿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幼儿的知识经验匮乏,但可塑性很强,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但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生命的健康存在又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鉴于此,安全这根弦应时刻在我们的头脑中紧绷。平时我们要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保证幼儿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因为幼儿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自控能力差,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易冲动,好模仿,喜欢胡摸乱碰,极易发生危险,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对易闯祸和易受伤幼儿的监
护,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应及时制止。幼儿在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我们利用前后操场设计多样化的标志性游戏,并更多的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并让他们亲自去体会什么是安全,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充分利用情景动画以及有趣的安全儿歌向幼儿进行在园安全教育、居家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等安全教育常识,确保幼儿平平安安的生活、游戏。每天从来园、晨检、喝水、户外体育活动、户外散步、室内游戏活动一直到离园都时刻注意层层把关,事事细心观察,保证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平安快乐中度过。
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升幼儿园安全质量。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日常活动中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并根据计划要求分层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大班针对以防火、防电、防地震自救为主的教育内容,开展了“着火了怎么办”“哪些东西不能玩”等集中谈话交流活动,以“安全用电”“安全标志”等为安全教育主题,通过环境布置、图片展览、家长助教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防火防电的常识。为了将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实践经验,我们开展了现场火灾模拟演习,在现场准备了毛巾、水、绳子、电话等材料,当火灾警报响起时,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所处的位置以及当时火势
情况分别选择逃生的不同方法,如选择接近自己的有安全出口标志的出口逃生,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生,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等,在真实情境演练中孩子们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我们则是以情境游戏教学为主。如中班开展的“不跟陌生人走”活动中,我们邀请幼儿不认识的家委会成员扮演陌生人,借助棒棒糖、小玩具等营造情境,真切体验,由此引导幼儿懂得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跟陌生人走,学会保护自己,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而对于小班幼儿,我们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如角色游戏“小汽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不同的年龄段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达到增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共同目标。
三、注重师德建设,为幼儿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纵观幼儿园不断发展历程,师德建设是我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幼儿园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重点加强软暴力、损害教师形象的衣着打扮、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等不良行为的防范教育,要求老师们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明确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的重要性,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形成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的良好风气。我们还通过“忠诚胜于能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情景剧的表演,拓宽了教师的表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为教师解压找到正确方法。
四、家园携手合作,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我们知道安全教育不仅指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还有家庭安全教育、社区安全教育。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需要家长、社区携手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为此,我们借助班级宣传栏及时向家长宣传安全常识,如:在流行感冒期间,我们请家长配合每天测量孩子体温,及时上报出现的发烧症状,把传染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了全园幼儿的安全。教师要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父母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安全行为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家长平常带孩子外出时,应指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并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指导幼儿明白走失时怎么办,让孩子牢记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另外,我们还邀请交警、消防队员为幼儿进行安全讲座、交通安全演示、火灾逃生演练等,充分利用家长与社区资源,加强沟通,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达到安全教育的目标一致、方法互动、内容互补,共同促进幼儿安全健康成长。
俗话说,要让一块田地不长野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因此,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全方位出动,形成教育合力,深入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让幼儿在多样化的安全教育中有效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远离危险,远离意外,远离伤害。
第三篇:加强家园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家园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家长会报道
为了紧密家园之间的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更好地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幼儿园于2014年9月12日下午3时召开了新学期全园家长会。
会上,各班班主任首先把本学期的班级计划,学期重点目标、需要家长配合事项以及班级特色等向家长们作了简单的汇报;紧接着各班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就家长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
小班——针对“如何帮孩子渡过入园焦虑期?”“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互动。教师结合实例,引导所有的家长朋友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学会放手,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帮助家长从心理上消除了担忧,拉近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中班——中班的孩子正是养成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段,中班的老师们在这次家长会上重点以“习惯养成”为话题,就“现阶段孩子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养成的必要性”等内容与家长朋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困惑,讲方法......现象气氛极为活跃,家长们受益匪浅。
大班——教师从“幼小衔接目前存在的焦点问题”和“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两方面出发,阐述了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家长们则从“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好幼小衔接?”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大(1)班还特意邀请了两位在小学任教的教师家长畅谈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育儿心得、感想。
本次家长会进一步增进了家园情感,达成了教育共识,形成了家园教育合力。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孩子们一定会在幼儿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度过一个精彩、快乐、幸福的童年!
第四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家园联系表。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每天认真记录,每周情况周五下午老师整理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例如:嘉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记下:“嘉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小玲原来吃饭总是要人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说,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这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浩浩小朋友将两本新书精装本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灾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童贞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5、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毕业论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天津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论文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杨娜
学号: 1212001453305
所 在 分 校:北辰电大
班级:
辅导教师姓名: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杨娜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1.家园沟通的意识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
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
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
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为一种习惯。
3.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妈妈刚说的爸爸马上否定了;爸爸的决定妈妈完全不同意;上午说的下午又改,等等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之间,形
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出现不一致情况时,家长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沟通,商量、达成一致。即使分歧不能马上化解,也应保留意见不显示出来。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
3.凌小云《成功家教》,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