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寒假九年级政治复习导学案
2014年寒假九年级政治复习导学案
法律知识复习:
1、法律的含义、特征、作用分别是什么?
2、对未成年人的四大保护是什么?
3、什么是违法行为?按危害程度分为哪几种?
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国情知识复习: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3、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分别是什么?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分别包括哪些?
8、我国目前都实施了哪些战略、哪些基本国策?
9、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即内容)是什么?
第二篇:政治导学案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方法: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后点拨、引导: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将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进行比较后才产生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
2、板书:人们心目中的公平,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3、活动:不同人眼中的“公平”。
如:法学家——公平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物理学家——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体育老师——公平就是反兴奋剂。消费者——公平就是不缺斤短两。„„
结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4、活动:畅所欲言。
(1)某地方政府每年重奖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2)某银行在招聘职员时规定了身高条件(3)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4)国家规定:对外地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
请回答:以上事件中哪些体现公平?谈谈公平对个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略。公平的作用见书上P102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协进课堂模式思品教案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情境3:秦雯参加学校征文比赛,满以为自己会获奖,没想到榜上无名。她看了那些获奖的文章,很不以为然,觉得评选不公平。
思考: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他们该如何面对? 小组讨论:略。
教学目的:通过这次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协进课堂模式思品教案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学生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目的: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2、词汇游戏: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如:天理、公正、见义勇为„„ 学生回答:略。
3、案例分析:投影蒋庆及其事迹。讨论:蒋庆的哪些做法表现了正义?
提到“正义”,你还会想到哪些人和事?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回归课本:P109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协进课堂模式思品教案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是不遵守规则和程序的非正义行为,是可耻行为。她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别人的权利和机会,也会使自己今后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危害整个社会,败坏社会风气。
2、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遵守社会规则和制度是个人道德素质问题,与维护正义无关。
提示: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
参考答案: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遵守制度和规则,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能否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案例分析:见教材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反思:
新课标教学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九年级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
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难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共同的家园
活动1:阅读P4中,思考: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
关于是否砍这样的大树,各方面的理由是什么?你的选择是什么?
(答:①主张砍大树的理由: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②不同意砍大树的理由:导致森林资源锐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③我的选择是:不砍大树,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生活中还有哪些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问题1:我国资源现状的特点怎样?P4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2: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1)你是如何看待教材p6中的观点?
(答:都正确。观点
1、在发展的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发展需要,否则会产生资源问题,威胁子孙后代生存。观点2,反映了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不能放纵人类的贪婪,否则人类掠夺式的开发,最终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观点3,对环境最大威胁是人类自身,保护环境关键靠人。)
(2)请你设计一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答:①“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②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③“小草与我共同成长”;④绿色深呼吸,阳光好滋味;⑤文明贵在一言一行,环保重在一点一滴;⑥保护环境爱家园,健康生活每一天;⑦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⑧生命自然,健康来自环保……)
、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活动3: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答:与大家合作,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牲畜的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活动4:阅读p7中的材料,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答:观点一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总有枯竭的时候。到那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问题应付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观点二是一种“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资金”的错误做法。它虽然可以使我们获得暂时的经济利益,但却损害了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如果自己没有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是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如果资源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可能面临毁灭的处境。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答: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它与学生个人也有很大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活动的事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榜样,中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问题2:我国为什么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6
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各是什么?P6中
本时小结:略
布置作业、我国资源现状的特点怎样?P4
2、我国为什么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6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和实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战略:⑴含义:它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⑶实施原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4、见《高效速练》相应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国的资源现状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议论文复习导学案
(二)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常见考点
1、准确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
5、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安排顺序。
6、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7、理解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易错点
2、正确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
3、议论文语言的品析。知识结构:
一.议论文基本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二.议论文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
1、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
2.对论证材料的概括。
拓展训练
(一)善败者不亡 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了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难免街亭失守。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的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是“善败者”,他失败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试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成功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他历时十年,经过5万次左右的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这显示了多么顽强的毅力!人生像长长的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运动员,跌倒后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若不能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楚霸王项羽把失败归于天意,他大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善败者不亡”,“不善败者亡”,这道出了人生之路的两种不同轨迹。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多少风云人物在风浪中搏击,把风吹浪打当作磨练意志。可是,也有一些人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沮丧不前,沉没于改革的狂涛中。我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告诉我们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我们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就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一笑 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人生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人诋毁。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能动,但真正像齐白石先生那样微微一笑,的确很不容易。
别人夸奖,自然喜欢,高帽子谁不愿意带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禀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步入仕途,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作为人之常情,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见学生登门自然十分高兴,就问他:你辞去赴任,都准备了什么?袁枚见老师垂询,就老老实实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点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勤政务实呀!袁枚说: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带高帽子,像你老人家这样不喜欢带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啊!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觉得他没有白培养袁枚。袁枚不愧是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而自以为很聪明的尹文端,已经带上了学生带上的高帽子,又怎么能不喜形于色呢?
尹文端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是普通人呢,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无论他做什么事,都能了然于心,淡然处事对于形形色色的称赞一笑了之,不会让这些虚幻的东西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做到这一步,人生境界才能达到了一定能够的高度。
再进一步,如果能做到“人骂之,一笑。那更是了不得了,有一段时期,释迦摩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漫骂,对此他没有恶语相向,也没有与这个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释迦牟尼才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加思索的回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自己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那么漫骂又属于谁呢?”那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漫骂释迦牟尼了,只是那一直不明白,释迦牟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气度与修养。
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职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职责无处落脚,将漫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行惭愧,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无聊的诽谤与漫骂,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三)智者无言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有这么两个人应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语不发。待问及他时,他只是说:“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做一桌菜出来看看便是。”
不用说,“讷于言”的厨师被录取了。
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一瞬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的语言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急于去看他春天开的什么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候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一声不吭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产生了探寻他的愿望——因为那沉默带给女性的是典雅矜持,带给男性的是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x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索然无味,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看大街上那两个吵嘴的人,声嘶力竭的人往往理屈词穷。因为真理不再他那一边,他想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往往一身正气,于是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强有力的蔑视。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乌鸦和知了无疑是最善叫的,但他们都不是人类的宠物。
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他在地层深处沉寂了千年万年。
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他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靠语言描绘所能穷尽的,想必人亦同此理。
智者无言。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一轮复习导学案9
九年级思想品德一轮复习导学案(9)
发展人民民主
【中考要求】
1.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2.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4.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5.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6.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学会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考点梳理】
一、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得: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另一方面。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
二、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3.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由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注1)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分别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注2)以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注1:我国的权力机关是
注2.:这里讲了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与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例1:人民、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
①广大人民选出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 民监督③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力④人民掌握政 权,人民代表行使检察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判权,三者既分工又协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三、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
2.职权: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例2:材料一: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材料二: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 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特点。
(1)材料一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不要多写)说明了全国人大是一个什么性质 的国家机关?
(2)根据材料二,说说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人大代表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
四、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
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意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也是我国的一
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
例3: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
项耗资近300亿元的重点工程的完成,将极大地促进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两
省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对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性的影响。
青藏铁路的建成()
①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②体现了我国维护和发展各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③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异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现象 ④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五、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1.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坚持和三者有机统一。
2.理解: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方略。
六、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并学会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有: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②我国公民享有言沦、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依照法律规定以多种形式
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思想见解;
③我国公民享有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如批评、建议、申
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例4:在一次地方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小明发现有人有选票,有人没有选票。请你判断
下列人物 中哪几位应该有选票()
①信仰佛教的王大妈②17岁的高中生李伟③班主任张老师④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的赵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珍视法
律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
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
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例5: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到阳新的仙岛湖去旅游,有的游客一边享受着优美的环境,一边乱丢瓜子果皮,不履行爱护公共环境的义务。这些游客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错在()①不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差异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③不珍惜自己所享有的权利
④不懂得公民享有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九年级思品一轮复习导学案(9)参考答案
例1:A
例2:(1)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因为人大代表由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等。
例3:C
例4:C
例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