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嵌入式GIS解决人口普查问题
用嵌入式GIS解决人口普查问题
一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普查显得越来越重要。户籍登记、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是现代人口资料获取的三种主要途径,但人口还具有空间分布和空间流动的特性,有效的分析和评价这种空间特性对于正确制定人口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解决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在不同用户、系统和地点之间获取、处理、分析、访问、表示和传输各种空间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完善的数据组织管理和空间分析建模功能。将人口管理工作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支持各种复杂的人口及相关指标的统计检索工作,并可以对人口、住房、交通、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动态分析,以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空间过程的规律性。把嵌入式GIS引入人口普查,可以极大地推进了人口普查技术的发展,在宏观调控、数据汇总统计、查询分析、专题图制作、分析结果输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不但可以提高人口普查的工作效率,更给人口普查工作融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数据采集、自动地址编码、数据检查和质量控制、数据汇总统计、查询分析、制作各种专题图、查询分析的结果图,并可通过Internet在网上发布人口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的利用率。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数据规范化管理
CAD类软件虽然图形编辑功能较强,但属性编辑功能相对GIS较弱,且不能将数据以空间数据库存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能够同时管理普查区地图及其相关属性,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在人口普查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使得我们完全可以走出普查区地图处于人工管理阶段的境况,实现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在这个前提下,后一次普查所需的地图只需在原有地图的基础上进行少量的更新,就可以再次使用,不但避免了资源浪费,而且实现了普查区地图的数据库管理,为普查划区绘图网络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普查区的绘图和划分统一
在划区绘图工作中,每次普查区地图中需要的地理要素是不同的,而GIS是分层管理数据的,这就给灵活地完成划区绘图提供了条件。在普查划区绘图中,需要数字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一般地,数字地形图被分成了水系、居民地、管线、境界、交通、植被、注记等9个大的层次,9个大层之下又被分成了30多个小层,遥感影像图作为一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地图的单个图层,或是同时显示多个图层(图层叠加),也可按需要显示地形图上某层上某些特定的地理要素,这样我们可以构建整个地区普查地图,当然这个普查地图还需要根据最新的遥感影像进行核对和更新,之后再根据统一口径确定普查区边界,可将新图层裁切任意大小的普查区,实现普查区绘图和划分的统一,有效解决普查区在地域上交叉、重叠、遗漏问题。同时,GIS的自动拼接功能还可以将裁切的普查区自动拼接,实现统一合并普查区。
(三)深入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
利用GIS的查询检索和空间分析功能可进行人口普查数据的挖掘和深加工,如进行人口空间分析、空间查询与人口动态空间预测,人口地理分布与流动模型建立等。将人口信息结合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可视化表达,可以极大的拓展人口数据的应用范围,提高其使用效率。人口普查数据通过GIS管理来实现基于空间表达的统计信息服务,可进一步完善统计GIS,提高统计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推动普查成果在服务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使用GIS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获取数据
获取现势性强的地域地形图或航天、航空遥感影像,这是开展整个工作的基础,也是摆在划区绘图工作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在这个问题上,建议使用已有的城市统计GIS地图数据和从专业部门获取两种方法相结合。
(2)人员培训。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处理地图数据,要具备一定的地图、地理等相关知识。培训一批熟练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专业人员,是整个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没有一批专业人员,即使获取到了数据,也毫无意义。只有通过专业人员对地图数据的统一处理,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对人员进行电子地图基础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培训。
(3)添加属性信息。
在地图在电子地图的数据库中,增加一些普查区特有的属性信息,帮助必要的快速查询。比如添加其普查区名、行政区划代码、普查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便于工作中沟通和交流。
第二篇: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11、12、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路程=速度×时间。
2.引导: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
3.揭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00m。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2.质疑:求相遇的时间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了,而是两个人行驶的路程之和。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使全程用的时间。
3.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线段图,教师讲解线段图:
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完了全程。
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4.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再思考:他们两个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
5.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种方法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引导小结: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三、巩固拓展
书上第82页第12题:两地间的路程是455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经过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例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解:设乙车平均每小时行x 千米。
3.5x+ 68×3.5 =455
x =135 答:甲车平均每小时行135千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2.解决相遇问题要用数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3.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五、作业: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1、13题。
板书设计: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 分钟后相遇。
方法一:0.25x +0.2x =4.5
方法二:(0.25+0.2)x =4.5
0.45x =4.5
0.45x =4.5
0.45x ÷0.45=4.5÷0.45
0.45x ÷0.45=4.5÷0.45
x =10
x =1O 答:两人10分钟后相遇。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第三篇: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企业主管经理被琐事烦的头晕脑涨之时,就是你最难解决问题之时.有时候越给事情注入太多的因素和理由反而越难解决,用复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那是愚蠢的行为,用复杂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那是正常的行为,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那才是智慧!不过当然,后者是首先要先用过复杂,懂得事情的规律后,才能到达用简单的境界,先来看两个例子:
1,某国航天总署因为寻找一种高质能的笔,而费尽了脑筋,于是向社会放以可观的奖金来征求发明,要求是:这种笔要能在真空环境下使用,而且不管是倒立,还是横卧都不影响书写功能,必须长久不用注入墨水依然能使用.隔日,总署收到一份电邮,德国发来的:"试过用铅笔了吗?"总署恍然大悟!正因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才左右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有时候你试着把问题的概念缩小,越小越好,你也会发现,答案原来是这么简单!
2,曾有一位普通的人去向一位老会计家请教这样一道数学题:说有两个人相距10米,他们相对着将以平稳的脚步向对方走去,他们的速度是每10秒1米的距离,恰巧有一只苍蝇在一方的鼻梁上面,苍蝇在两个人行走开始后便以每秒1米从这个人的鼻梁飞到另一个人的鼻梁上面,然后又飞到这个人的鼻梁上,如此往复.问:当两个人鼻子相撞的时候,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米?数学家听后走进自己的房间,很快,5分钟后,会计家走出来给出了答案.但聪明的人一算立刻就知道答案:50米.(根据条件可知两人共走了50秒钟,那么苍蝇的速度是1米/秒,时间是50秒,答案立即而出.)显然老会计的方法是愚蠢的,他没有找出更便捷快速的方法,而是用传统的相加计算法.
不是吗?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叙述起来也很烦琐,但是往往解决起来时最好的途径却只是立即得出答案.那个韩国留学生不也正是因为发现了本国企业家喜欢把成功的经历复杂化,难度化才导致阻挠的许多想成功而又畏惧成功的人,于是他的一本<<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竟然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发展!
企业主管经理更要注意,现在的经理很多都是压力很大,给予员工的管理也是强压性的:催促产量,催促质量.君主式管理,给予的也都是霸王条款.这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促进员工生产有实质性进展,而且很多也使员工并不能臣服与你.而且你对很对问题都头疼的时候,就表明你对这个职位并不是很应对自如.那么你就试着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把你的经历转移到对员工的激励上面!领导就是引领行动,但并不是事必亲恭,那样会使问题复杂化,而你就更应该对员工的鼓舞,激励,团结,奋进等精神的简单方面多下工夫试试看,这样的简单方法往往效果要比你强压生产效果要好的多.这也是一个真正领导人所应该具有的风格与魅力!很多事情员工都能做的很漂亮,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愚蠢",一些技术性的管理问题放心交给你的班组长,一些生产上的基础问题放心交给你的员工,你只需要激励他们,让他们有着一颗上进的心态,那么他们自然积极配合,努力工作,而你坐享成果就是了.但前提是你要了解员工的心理,懂得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激励,需要什么样的鼓舞,别弄拙了让员工背地里笑话你!
所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的前提关键还是你懂得用复杂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里面所包含简单规律,简单之前有过多次的复杂,这样的简单里面包含着复杂的程序在里面,这样的简单方法才能用到该用之处,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篇: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
《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画线段图”对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处。
2、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以及根据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的数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线段图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智力题,让学生解答。
2、让学生谈一谈做题的感受。
3、师:我愿意为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这里有四个题,做对了第一题,我给同学们摆pose,做对了第二题我给同学们背首诗,做对了第三题我给同学们唱首歌,做对了第四题我给同学们跳个舞。请选择。
二、探究方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第一题: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共240棵,其中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2倍,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2、让学独立完成。(这个题可能有学生会做,有的学生不会做)
3、让会做的学生将他们的解题思路讲出来(学生有可能讲得不太清楚),然后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表达他们的意思。
4、教师演示线段图的画法。然后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解决问题
5、总结方法。(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第二题:饲养场养的鸡比鸭多8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有多少只?
2、放手让学生先画图,在解答。
3、抽学生回报方法。(三)教学第三题
1、出示第三题:小明和小华共有70元钱,其中小明的钱比小华的2倍多10元,小华有多少钱?
2、学生独立画图,然后小组内交流画法。
3、展示画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解决问题。
4、总结方法。(四)教学第四题
1、出示第四题:有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 25米,第二块卖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求每块布原有多少米?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3、学生汇报结果
4、教师画图讲解。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谈想法或收获。
2、教师总结: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帮我们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叫做“数形结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从而达到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 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 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 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师: 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一)<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②、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③、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 指名板演)④、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⑤、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师出示)“求 2500 的 2/5 是多少? “ ⑥、你们会算吗? 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 000(平方米)为什么要这样算? 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 2500÷5×2)⑦、通过计算知道了 2003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 1 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头鲸长 28 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 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①、找出单位“1 ”,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②、列式解决,讲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 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小结: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解题时,要分析、理解题意之外,特别是在找单位“1 ”上是个关键点。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较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改編、解答、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弄清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明确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口答)
2(1)求5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352(2)的是多少?
635(3)的2倍是多少?
8(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8和其中一个因数是2,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5)求9是的几倍?
3(6)8是17的几分之几?
2、判断
11(1)白菜比黄瓜多千克,那么黄瓜比白菜少千克。()
5511(2)白菜比黄瓜多,那么黄瓜比白菜少
。()
55出示例1
1、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六(1)班买羽毛球拍20套,买的乒乓球1拍比羽毛球拍多4,买了乒乓球拍多少套?(1)默读例题。
(2)分析解题思路,画出线段图,理解单位“1”,用喜欢的方法解答此题。(3)检查做题效果。
(4)师生共同探讨,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出示例2
2、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六(2)班买羽毛球拍20套,买的羽毛球
1拍比乒乓球拍多4,买了乒乓球拍多少套?(1)和例1进行分析对比,看有什么异同点?
(2)画线段图进行分析,找出关系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先完的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3)反馈、订正、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一道探求不同的解法。
三、小结: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练习
1、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桃树比梨树多。梨树有多少棵?
312、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桃树比梨树少
。梨树有多少棵?
313、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比桃树多
。梨树有多少棵?
314、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比桃树少
。梨树有多少棵?
31五、思考题:东方家电在一次促销活动中把一台原价是3500元的彩电提价
5后1再降价,降价后的价钱和原价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降价后的价钱是多5少?
六、总结回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学到的可以解决生活中那些实际问题?课后可以留心观察,找到问题后进行解答,如在解答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跟同学交流,也可以来问老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2.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来了解我们班的教学情况,希望大家能像平时一样,踊跃的发言,积极的思考,把你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信心?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教师有20 人,我们班的男同学有25 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分数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听课教师人数是我们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②.我们班男同学的人数是听课教师的几分之几? ③.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 ④.听课教师比我们班的男同学少几分之几? „
1、请学生口头列式解答①.②题并说一说怎样想的。提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数?
2、质疑:“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同学们还会解答吗? 揭示并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启发学生根据“听课教师有20 人”和“班级男同学有25 人”两个条件,提出一系列问题。既有旧知识,又有新知识。在解决就知识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急切想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花园里有菊花40 盆,兰花50 盆, 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就是指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兰花比菊花多的盆数是菊花盆数的几分之几)把谁看做单位“1”?“兰花比菊花多多少盆”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4)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个别板演,教师点评,指名说想法,使学生明确:求菊花比兰花少几分之几就是求菊花比 兰花少的盆数占兰花盆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5)对比总结:比较一下刚才解答的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提问:像这样的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时,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多的或少的量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6)教师小结: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要从问题入手,弄清楚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单位“1”也不同。解题时要找准单位“1”,正确进行解答。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1.分析下面每个问题的含义,然后列出等量关系式:(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几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几分之几?(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几分之几?(4).今年收入比去年收入多几分之几
5.解决课始导入时的两个问题: ③.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 ④.听课教师比我们班的男同学少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6.思考: 男生比女生多1/5,女生就比男生少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
第五篇:用经济增加值解决经理人激励问题
用经济增加值解决经理人激励问题
哪种业绩衡量标准是与企业为股东创造的财富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销售收入,利润还是经济增加值呢?
当设计一个能模拟股东激励的奖金方案时,我们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衡量业绩。要正确衡量公司业绩,就必须把它和该企业为股东、社会创造的财富紧密联系起来。该衡量标准还须容易理解。它必须与员工的日常决策以及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影响的一些指标紧密相连。这些指标包括成本控制、生产率、供应链管理以及顾客满意度及顾客数量增长等。问题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哪种业绩衡量标准是与企业为股东创造的财富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销售收入,利润还是经济增加值呢?
财务会计中对资金成本的低估
(正文)当前的大多数激励机制都基于盈利或每股盈利,而这无疑会刺激操纵盈利的动机。这一标准存在的诸多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来源于一个并非为衡量价值或业绩而设的会计体系。财务会计最初是作为一种债权人(而非股东)监督管理者的手段出现的。而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能不能收回债务,对企业的发展潜力并无多大兴趣。这也正是会计准则中保守主义传统的根源所在。因为债权人关心的是借贷者到期无法还款时他们能得到多少补偿,会计准则要求摊销几乎所有无形资产投资。例如,研究与开发费用以及品牌营销费用必须在当期一次性摊销。因此,在这种会计处理下,通常会低估投资金额以及当期税后净经营利润。
另一方面,虽然财务会计方法反映了借贷成本,但是却根本没有体现股东要求的风险约束最低回报率。股权搭了便车。其结果是会计盈利总是高估利润,还经常会在企业其实并不能满足最低必须风险回报的要求情况下, 粉饰企业的盈利假象。彼得·德鲁克也在1995年《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
―我们通常所称的利润,即用于发放股利的金额,其实根本不是利润。只有当某业务项目获得了超出资金成本的利润我们才能说―盈利‖二字。交纳税款看似产生了真正的利润,但其实这无足轻重。企业的回报仍然少于资源消耗。……这并不创造财富,而会损害财富。‖
财务会计中对资金成本的低估无疑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企业会在成熟产业重复投资,把股东财富浪费在低效率的生产能力扩张上。因为这虽然不能给股东带来足够回报,但却能提高利润并增加管理者奖金。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麦克尔·简森将这种进行负净现值投资的双重浪费称之为―再投资‖(reinvestment)风险——这一风险是指管理者会以非经济扩张的形式浪费自由现金流。
为什么经济增加值是衡量业绩、确定报酬的正确标准
有些企业曾设法通过把奖金与诸如净资产收益率的回报率指标相挂钩来直接消除再投资风险。这至少认识到了股权资本会产生成本,但回报率衡量指标同样是个严重错误。第一,管理者通常都能找到操纵分母的方法。例如,管理者只要多发行债券和回购股票就能大幅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只要企业的会计回报率超过税后债务成本,借入新债务以减少股权基准就能提高股权收益率。第二,比率会向管理者发出错误信号, 因为所有比率都可以通过事实上会降低经济回报并损害股东财富的行为得到―改善‖。
经济增加值能解决这一衡量标准问题。首先,通过这种衡量系统,我们将对会计准则进行一些调整(例如资本化R&D支出以及品牌营销费用,并在合理期间内摊销),以使税后净经营利润的定义建立于正确、经济的基础之上。其次,经济增加值包括对所有资金(股权和债务)的机会成本的明确扣除。资金成本的概念不仅会使股东也会让管理者把错误的扩张和兼并视为不经济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进行适当会计调整的经济增加值与超出投入资本股东价值的溢出有着强统计相关性,后者正是股东价值管理的目标。在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在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该相关性比每股收益几乎大10倍,比现金流大5倍,而比资金回报大2倍。
关于衡量标准的最后一个注释:因为经济增加值与回报率不同,它是一个绝对值标准,同时由于它包括投入资金成本,经济增加值成为衡量持续业绩改善的最好标准。经济增加值总是越多越好,其他任何业绩指标都不能产生这种效果。
什么是经济增加值
那么究竟什么是经济增加值呢?经济增加值是一切企业永葆发展活力的最佳途径。简而言之,它是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税后净经营利润。它由思腾思特公司创导,已在全球400多家公司中应用,包括可口可乐,西门子,索尼,美国邮政总署等。以下是一简单的例子。
销售 RMB100 费用 80 税前净经营利润 20 税收(40%)8 税后净经营利润 12 债务 40 股本 80 资本 120 资本成本率 10% 资本成本 12
经济增加值 0
资本代表着向投资者筹资或利用盈利留存对企业追加投资的总额。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资产,那么所需资本将减少,而盈余现金就能回报给投资者用来投资其它企业并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向管理者收取资金成本,经济增加值直接鼓励管理者高效投入资本和利用资产。
资金成本是总资本乘上资金成本率得出的数额。这里资金成本不是企业必须付出的现金成本,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资金成本率与在同等风险条件下投资者所能在股票和债券的组合上所获得的收益率相等。
为了估算资金成本率,我们可以先从中国在海外发行的国债出发,近似看作为中国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对于具体单个公司所要求的回报,由于这些公司的未来收益更难估计,导致公司股票的价值的波动远大于国债,所以,投资者对与这些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与中国国债利率,用以补偿股票的市场风险。股票市场风险溢价通常在2-10%之间。中国在海外的国债收益率目前在6.5%左右。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使用了3.5%的股票市场风险溢价。
经济增加值与市场增加值直接联系
除了对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外,经济增加值还是直接衡量任何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具体说来,经济增加值与市场增加值直接联系。
市场增加值 = 未来经济增加值的折现值 市场增加值 = 公司市值 – 公司帐面资本值
成熟的投资者使用许多不同方法对股票进行合理估价,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基于市场估值基本原理之上。任何企业的市场增加值事实上都是通过加总投资者预测的未来经济增加值的折现值得出的。
市场增加值是一个关键的业绩衡量指标,表明了股东投入的资本的增值部分,直接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关。市场增加值标志着一家强大的公司合理运用稀缺资源的能力。经济增加值能起作用的原因在于它扣除了资金成本,减去了投资者期望的最低投资回报。所以,当市场认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将为零的时候,从经济增加值的角度看,企业只是做到了收支平衡,投资者只获得了最低回报,而企业的市场增加值也将为零。此时,企业的市值与资金的帐面价值相等。思腾思特以及一些像高盛这样的投资公司的研究报告均表明,经济增加值的长期变化是上市公司市场增加值变动的最重要原因。了解经济增加值与市场增加值的联系,对企业管理者相当关键。他们能用经济增加值来评估任何新投资项目。通过核算折现新投资所能产生的预期经济增加值,他们就能决定开发新产品,建立新厂房,或进入新市场等等企业决策将给企业创造多大价值。这也是经济增加值作为奖金计划基础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将EVA激励计划融入整个管理体系
让EVA和相关激励计划融入到企业战略思维和管理流程中来,是发挥EVA激励计划有效性的关键。在员工报酬全套方案中,奖金计划及股票期权计划都必须达到风险、费用及激励间的均衡。而EVA则应成为联系、沟通管理各方面要素的杠杆,它是企业各营运活动, 包括内部管理报告,决策规划,与投资者、董事沟通的核心。只有这样,管理者才有可能通过应用EVA获得回报,激励计划才能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改变员工行为。
假设某公司正开始尝试引进新的激励机制。如果股票期权和奖金计划只是简单地加入原有薪酬体系,那么这将给股东们带来无法接受的高昂费用。毕竟,股东们要在管理者和员工拿到报酬后才能获得回报。而如果激励报酬会抵消原有薪金,管理者和员工将不会获得对额外风险的足够补偿。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怎样才能把引入激励机制的股东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又能使员工的风险得到补偿。在费用、风险以及激励之间的权衡关系如以下图表
激励
费用----------风险
费用与风险之间的权衡问题,可以通过支付足以留住员工的合适报酬得以解决,也就是说,企业给予员工的薪酬总是不多不少。然而这种解决方法却存在着激励不足的缺陷。领取固定薪金的员工就像收取利息的债权人,对企业业绩漠不关心(除非企业陷入了资不抵债的糟糕境地),也不考虑股东利益。他们会像债权人那样希望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稳定性,而无视资产是否被有效利用, 股东价值是否得到提高。只有建立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管理者才有动力去关心企业业绩及股东价值。对员工承担的股东风险作出补偿将无可避免地增加费用,但如果合理设计激励机制,费用就能最小化。
尽管有了EVA计划,激励制度的设立还是要对员工所额外承担的风险提供更多补偿。在一个极端,补偿形式完全是债权式的薪水及其它固定收益,包括养老金。另一个极端,是完全基于EVA的虚拟股权激励,即思腾思特公司合伙人的薪酬方案。我们没有固定薪水,唯一的固定收入是奖老金保险。其它收入都来源于税后利润。也许大多数中国企业不会采取这样一种极端的激励手段,但你们可以从中了解,为什么我们会付出如此多的努力来扩展中国的咨询业务。
激励方案中的股票期权计划
股票期权也应该成为整个激励方案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对那些上市公司管理者而言,因为他们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有三种期权计划可供参考。最典型的是固定价值计划,在这种计划中发放的期权数量上下浮动以维持固定价值。例如,当股价上升时,每个期权的价值也随之上升,员工所获得的期权数量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其目的在于每年都以期权形式给予同等金额的报酬,这样员工的激励就只来源于最初期权的价值增长。
另一种方法是固定数量计划,企业宣布在数年内每年发放相同数量的期权,而不考虑业绩变动情况。所以当股权上升时,股票期权价值也上升,不单是已获得的期权,还包括以后将发放的期权。这会提供非常有力的激励作用,因为股价的上升常来了更多的潜在收益。然而,这也可能造成更大的潜在损失,因为股价下跌时,期权价值就减少得更厉害。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员工可能会丧失信心离开公司。该计划使员工承担了比固定价值计划更大的业绩风险。
第三种方法是在固定数量计划中引入一个风险更大的变量。企业一次性发放3至5年的所有股票期权,而这些期权的执行价均由期权最初发放时的价格决定。管理者各员工备受激励以提高业绩和创造价值,使之成为更强大但更具风险的激励策略。
经济学中有一条公理,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至少就长期而言,你必须为所得付出。如果你想提供更多激励,你就必须提高风险,而这又要求你为员工付出更多风险补偿。最终企业的最优期权方案将取决于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和财务认知度,然而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企业的固有风险。在成熟稳定的行业中,例如食品饮料业,我们通常建议企业采用更激进的激励计划,如固定数量计划或一次性发放计划。高激励风险与低业务风险相辅相成,能激励员工在成熟的业务环境中寻求持续的业绩增长。相反,在急遽变动的高科技创业环境中,如计算机、软件业,就必须以较为保守的期权计划,如固定价值计划,来稀释业务风险。总而言之,激励风险必须与企业经营风险相对应。
然而,管理者不应当仅仅依靠这些大致的理论框架来建立期权计划。我们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来考察整个激励体系,包括基本报酬水平、奖金计划以及股票期权方案的综合效应。管理层要从对业绩的预测(最好的或最差的)开始,然而看这些预测会对EVA和股东回报产生什么影响。而对每一种预测,管理层都可以模拟不同奖励策略的报酬支出情况,进而确立该策略的费用、风险以及激励三者之间的权衡情况。这一过程将帮助确定三角关系的最佳均衡,并设计企业的整体薪酬策略。
让EVA成为员工一切行为的指针
同样,EVA的应用也通过审慎,深刻的途径进行。要想获得最好的收益,就必须让EVA成为员工一切行为的指针,以及存在矛盾的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语言。这样,EVA才能为指导激励员工行为稳定地发挥作用。
成功应用EVA的管理者们找到了许多方法来使EVA成为企业的行为指针。第一,他们把EVA作为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EVA不是业绩计分卡上众多衡量指标中的一个。它是整个报告的重中之重,其它所有指标都与对EVA的影响紧密相连。
第二,所有决策都以EVA为基础。规划业务案例分析,预算过程都被重新组织,帮助员工在作出业务决策时预测、折现EVA。只有在通过EVA分析证明了某项目的可行性后,高层管理者才会考虑接受它。
第三,每月报告员工通过EVA绩效所能获得的奖金。于是员工就可以将日常决定与他们的公司或个人成果明确挂钩了。另一个好经验是把EVA奖金核算直接作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报告中将对若投资项目成功他们将获得的奖金报酬,或者是失败可能带来的报酬损失进行模拟核算。管理者由于受报酬与业绩直接相关的风险约束,能更为勤勉地考察投资项目。
最后,整个组织的思想理念均以EVA为中心。EVA培训计划在包括董事在内的企业各层中广泛展开。高层管理人员也大力推广EVA。他们通过有关员工在自觉运用EVA行为指针后提高业绩、创造价值的案例分析,进行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上市公司还把EVA作为外部沟通的重要手段。他们向投资者公布EVA应用计划,并在报表中加入EVA的重要内容。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通常需要4到7个月的时间建立EVA机制,而对大型企业则可能需要9个月到2年的时间。尽管EVA是个简单的概念,然而要把它真正整合进企业的激励体系和管理文化中总是要花不少力气。当然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
贝内特·斯图尔特(G· Bennett Stewart)
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级合伙人。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程学学士,芝加哥大学MBA,曾在大通银行任财政政策副总裁。贝内特先生在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公司理财、资本结构等方面有丰富的咨询顾问经验。他出版过数本专著,其中包括对思腾思特公司的EVA机制进行全面阐述和定义的《价值探寻》一书。
华彬
思腾思特中国公司经理,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西班牙国际商学院MBA,鲁班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华先生在咨询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在麦肯锡上海和休斯顿公司任高级咨询顾问,为保险、航空、互联网、石油天然气、家电、制造业等多种行业提供咨询。咨询范围涉及公司战略、公司理财、市场与销售拓展、公司架构设计、公司治理、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
周炜炜
思腾思特中国公司副总裁,香港大学MBA,南开大学国际金融和英语语言文学双学位,中国注册律师资格。在加入思腾思特公司前,周先生曾任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助理副总裁,组织协调并参与了一系列大型项目融资的策划和实施,在公司金融、结构融资,债务市场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