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智能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写写帮推荐)
2013年中国智能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Java 卡是Sun 公司微系统为智能卡开发平台而制定的一个开放的标准,使用Java 卡平台创建的智能卡上存有Java applet,在卡发行后也可以把applet 加到卡上或修改卡上已有的applet,把数据存储在一个集成的微处理器芯片里。
智能卡的“一卡多应用”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 卡应用(2008-2013)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方便企业和公众的使用出发,积极推行IC 卡的一卡多用,加强协调、规范IC 卡发放工作,推进IC卡全国统一、联网使用,尽量减少IC 卡发行的种类”。Java 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是实现智能卡的“一卡多应用”的最佳工具。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8年IC卡、智能卡竞争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Java 卡是Sun 公司微系统为智能卡开发平台而制定的一个开放的标准,使用Java 卡平台创建的智能卡上存有Java applet,在卡发行后也可以把applet 加到卡上或修改卡上已有的applet,把数据存储在一个集成的微处理器芯片里。然后applet 被下载到微处理器的内存里,由Java 虚拟机来运行。Java 卡使多个应用程序被安装并且各自独立地共存,每个applet 都被防火墙保护以维护其完整性并防止干扰,应用程序可以动态地升级。Java 卡应用是一种集合了智能卡、应用系统以及安全协议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一卡多应用”,目前欧洲流行使用Java 卡,Java 卡是智能卡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国内市场上成熟的Java卡产品还较少,各家公司起步差距不大,新进入者未来发展机会较大。
第二篇:2014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制药装备的技术还体现出装置的密闭性、装置设计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程度不断提高、模块化设计的大量应用等发展趋势。
制药装备是实施药物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制药装备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及药品GMP 制度的执行。制药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药装备日趋大型化、高速化。制药装备的容量、规模、加工能力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装备的运转速度、重要参数的运算速度、反馈及在线调整速度不断加快,从而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的生产效率。
(2)制药装备日趋精密化。制药装备的加工精度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下游制药企业对制药装备加工精度、热处理工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3)制药装备日趋电子化。电子控制将逐步取代机械控制进行自动微调控制偏差,提高加工柔性。微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在制药装备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制药装备机电一体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
(4)制药装备日趋自动化。制药装备的自动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实现各生产工序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在线实时检测、报警及反馈处理;先进的在线清洗及灭菌技术、无菌监控与无菌对接技术、产品自动检测与甄别技术、可追溯的标识技术等将在制药装备制造中广泛应用。
此外,制药装备的技术还体现出装置的密闭性、装置设计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程度不断提高、模块化设计的大量应用等发展趋势。
第三篇: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简述了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过程,在探讨安全气囊基本原理、种类和国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安全气囊应用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现有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的近年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前景。【关键词】安全气囊;发展;技术进步;汽车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概况
1.1国外安全气囊的发展概况
1953年8月18日, 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他在1952年的一次事故后, 萌发了设计撞车安全装置的想法。在一次事故中,他为躲避一个障碍物而猛打方向盘,并进行制动,他和妻子都用手臂本能地保护坐在前座中间位置上的女儿。这次事故后他意识到必须有一个更好的装置来保护乘员,两周之后他绘好了设计图纸交给了代理人,这份图纸确定了今天安全气囊的雏型。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付诸实施。后来,德国默谢台斯公司开始实现这种设想,它在自己生产的部分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先采用现代气囊系统。从1985 年起,在全部供应美国市场的汽车上都安装了这种安全系统。随后,又出现了第一个保护驾驶员旁前排座乘员头部的气囊[2]。
最初出现的安全气囊,在今天看来是过于简单:正面装有传感器,只有正驾驶位享有安全气囊,而副驾驶位对于来自侧面的碰撞,则束手无策。当美国参议院通过公路死伤减少条例,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后,美国政府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另外,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
近十年来,双气囊已取代了单气囊,而且最新一代的智能安全气囊采用双级控制,即:如果碰撞强度低,则气囊只充气到总量的百分之七十,若碰撞的强度高,安全气囊则完全膨胀。当前世界上开发、生产汽车安全气囊较为成熟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目前国外生产的中高级轿车,大多数有安全气囊,有些轿车已将安全气囊列入必装件。在许多豪华汽车配置中,安全气囊技术被大量采用,有正面,有侧面,数量也由最初的一、二个,增加到八个甚至十个[3]。
1.2 国外安全气囊市场现状
全球各地区的气囊市场发展情况、发展程度不同。例如,北美、西欧、日本气囊市场已比较成熟,而巴西气囊的装配率还不到1/3。另外,正面碰撞气囊基本普及,而其在侧撞、滚翻、行人保护和儿童乘员保护方面的应用则是新的研究方向[12-16][4]。在欧洲,奥托立夫公司是主要的安全气囊供应商。在前驾驶员座、前乘客座、侧面和侧面帘状安全气囊市场占有率达40%~55%,其最大的客户是福特汽车集团,其次为雷诺、日产和其他的日本汽车制造商。除欧洲外,日本安全气囊龙头为高田公司(包括在德国的高田公司)和丰田的成员组织Toyoda Gosei。德国高田公司的主要客户有通用汽车、宝马、本田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在美国,安全气囊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为天合和德尔福,天合的客户为丰田、大众、戴·克、福特和通用等。天合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为25%左右,德尔福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为20%左右。
2.1 国内安全气囊应用现状 2.1.1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 汽车安全气囊的起步较晚, 开始于九十年代。主要生产厂家: 石家庄久乐汽车安全设备公司、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和昌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广东省珠海市生生赫达有限公司与西安庆华电器制造厂等等。
我国最早研究开发汽车安全气囊企业之一:家庄久乐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年产A型(驾驶位)、B 型(副驾驶位)安全气囊10万套的生产能力。石家庄久乐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久乐安全气囊, 采用了复式点火装置的智能电子式+机械式,更加提高了安全气囊的可靠性。久乐气囊独具黑匣子记忆功能,即可对撞车事故记录分析,并具有自检即安全气囊性能检查、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其各项性能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底组建的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来先后与同行业领先的美国BREED公司、德国西门子约束系统公司和一汽集团长春汽车研究所等进行合作,并投资2500 万元人民币引进了美国BREED公司两条模块生产线,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研发中心。目前,这家公司已开发了与富康系列轿车相匹配的单侧式安全气囊、与红旗系列轿车相匹配的双侧安全气囊等产品。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二期技术改造工程已于2000 年9 月份开始。目前已达到单班年产三十万套安全气囊的生产规模, 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生产基地。
锦州和昌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是辽宁和昌汽车安全气囊集团的核心企业,是目前国内集汽车安全气囊科研、设计、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昌公司拥有过亿元总资产、8项安全气囊方面的专利技术和一批国家级专家。近期由该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HCQ-2型数字化汽车安全气囊智能控制器,通过了国家机械局的鉴定,被称为是涉及到实车碰撞理论、神经元、模糊数学以及实用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该公司还相继用桑塔纳、夏利、广东宏远大吉普车、山东荣城大吉普车、北京中华子弹头、富康、奥迪、红旗、北京吉普车等20几种车型与和昌气囊进行匹配,完成了实车、台车碰撞试验,试验规范和试验结果均符合美国FMVSS208和欧洲EEC和ECE标准[6]。
2.1.2 国内安全气囊市场现状
我国安全气囊市场连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趋缓。据汽车工业年鉴相关资料数据,2007年中国汽车销售879.5万辆,2008年汽车产销量突破900万,2009年突破1000万辆,2010 年汽车销售规模将达到1263万辆。与此相对应,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量为440万套,2006年汽车安全气囊气市场需求量为528万套,2007年汽车安全气囊气市场需求量为968 万套,到2010年我国安全气囊总需求量将达到2060万套。分析认为,我国安全气囊市场增长趋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汽车总量增长减缓的影响;二是我国安全气囊的普及率提高很快,普及增长的市场效果在迅速减退。2000年,我国平均每辆轿车安全气囊只有0.07个,2001年0.40个,2002年1.20个,2004年1.69个。目前,我国在中高档轿车上基本普及了安全气囊。今后我国安装气囊市场需求的增长,一靠汽车产量增长拉动,二靠单辆轿车安全气囊应用数量的增长。因此,我国安全气囊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7]。
[5]
我国安全气囊国产化稳步提高。我国汽车安全气囊产业发展的一个可喜变化就是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2001年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只有8.8%,到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已达到58.0%,4年间增长了5.6倍。
虽然近年我国汽车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但在安全气囊核心技术方面主要还是靠引进国外技术,包括少数在安全气囊业务上做得比较成功的汽车电子公司也是如此。进口持续减少,出口形势喜人。安全气囊进出口市场高速增长,截止2007年12月末,累计进口数量为1432万套,进口金额为33452万美元;安全气囊出口1419万套,出口金额为19226万美元。2000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3.1万套,2004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达到最高峰,当年进口178万套,用汇1.57亿美元。此后,安全气囊装置的进口开始减少,2006 年进口151万套,用汇1.25亿美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在经历2001年的800%的增长高峰后,就开始迅速下降,到2004 年增长速度只有12.8%。2005 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形势又出现了新变化:进口数量和金额出现同比负增长。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数量、金额分别为167.8万套、1.4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74%、-10.3%。在进口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安全气囊进口的平均单价也在逐年下滑。2000年,我国平均每套安全气囊装置的进口价格为123 美元,到2009 年时价格已经下虽然我国安全气囊出口逐年增大,但产品大多为国外关键部件组装产品。在金融危机下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潜力,更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因此,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研发水平刻不容缓。
平均安装个数下降,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汽车安全气囊的市场需求容量近年来在高位增长,但平均每辆车应用安全气囊的数量却有所减少。2004年奥尔威咨询统计了234.8万辆乘用车,应用安全气囊的数量是391万个,平均每辆车应用1.67个;2006年奥尔威咨询统计了556 万辆乘用车,应用安全气囊的数量是777万个,平均每辆车应用1.39个。2006 年与2004 年相比,平均安全气囊的应用数量反而减少了16.8%。奥尔威咨询分析认为,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之所以出现“总量上升、个量下降”的现象,是与我国经济型轿车产量在近年的比重上升有关。奥尔威咨询粗略统计了我国生产经济型轿车的主要企业——天津一汽夏利、奇瑞汽车、浙江吉利、重庆长安铃木、哈飞汽车、昌河汽车、通用五菱、比亚迪汽车8家企业2004年和2006年产量,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上述8家企业汽车产量合计为49.2万辆,占基本型乘用车总量的22.1%;2006年,这8家企业的产量合计为103.3万辆,占基本型乘用车总量的26.7%,比重增加了4.6个百分点。总体看来,我国“排量≤1.6 L 基本型乘用车”产量占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量的比重,2004年为52.9%,2006年为62.7%,2年间增10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经济型轿车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厂家对标配安全气囊这种成本比重高的零部件态度谨慎,一些价格非常低的车型多数不装安全气囊或者选装安全气囊,即使是标配的也以标配1个安全气囊的车型占大多数。由此可见,2004 年后,由于我国不带安全气囊或者安装气囊数量不多的经济型轿车比重的增加,导致了我国平均每辆车应用安全气囊数量的减少[8][9]。安全气囊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4 外置安全气囊的发展
在发动机罩和挡风玻璃之间的接合部位,富康(Volvo)还安装了一只外置式安全气囊, 用于防止受害人的头部撞到了挡风玻璃和前支柱上。此安全气囊是由一个安装在发动机罩前部的传感器激活的。当它被激活后,它的膨胀状态能够持续数秒之久,以便增强防护功效。膨胀的安全气囊只能遮盖挡风玻璃的下部,而且不会对驾驶员的视野有碍[15]。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的趋势
未来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 将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3.1 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推广应用,智能化安全气囊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在普通安全气囊的基础上增设传感器和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而制成。其重量传感器能根据重量感知乘客是大人还是儿童,其红外线传感器能根据热量探测座椅上是人还是物,其超声波传感器能探明乘员的存在和位置等[16]。计算机软件则能根据乘客的身体、体重、所处位置和是否系安全带以及汽车碰撞速度及撞击程度等,及时调整气囊的膨胀时机、速度和程度,使安全气囊对乘客提供最合理有效的保护。这种气囊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的一瞬间,根据碰撞条件和乘员状况来调节气囊的工作性能。它解决了安全气囊膨胀过快而对乘客造成的挤压伤害问题。杰戈娃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座椅上还装有一种德尔福传感器公司开发的乘客体重传感器和一个皮带扣夹张紧传感器, 可以指示乘客的体重和身材。这种传感器还可以指示出乘客是否使用了安全带。整个传感器系统将由神经网络控制。为保证精确地确定乘客的位置,采用了4个超声波传感器: 来自这些传感器的信息输送给神经网络, 然后计算出乘客的体重和位置、衣服穿戴的类型等。还能确定他们的精确位置, 身体向后仰还是向前倾。控制系统和传统的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微处理器结合使用。该系统提供两种膨胀的速度, 采用了TRW 公司开发的2 级安全气囊充气装置,由控制系统决定是否起动安全气囊。例如, 如果乘客的身驱支靠着仪表板,则不启动安全气囊[17][18]。如果需要展开安全气囊,一级和二级充气装置都将启动。这种新安全气囊的其中一个优点, 是比普通气囊展开的次数少。3.2 绿色环保化
目前汽车安全气囊中普遍使用了迭氮化钠(NaN3)。从环保和人体健康角度讲,迭氮化钠是一种有毒物质,其毒性是砷的近30倍。此外,从安全角度讲,迭氮化钠在被激活后释放的气体冲起气囊的同时,还会生成固态的钠,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特别是在与水接触时可以直接燃烧[19]。
因而,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和有毒性的含钠物质,采用新型气体发生技术,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是汽车安全气囊发展的一个方向。如TRW公司采用非叠氮化合物的推进剂作动力, 替代了原来安全气囊所用的固体氮化合物;有采用空气和氢的混合物的安全气囊,氢燃烧后产生的热气体,能以很快的速度充满安全气囊;也有其他采用氦气其膨胀的新型安全气囊系统。另外,最近法国地区发展规划和环境部建议,抓紧对汽车安全气囊进行技术改造, 今后,车辆安全气囊中的迭氮化钠将由推进剂代替,避免使用存在潜在危险和有毒性的含钠物质。而推进剂是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能量[20]。
3.3 虚拟技术化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技术”方式替代轿车实物碰撞
[21]
。它由一台超级计算机进行“虚拟试验”,从而一方面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产品的开发周期。超级计算机位于一间配有精密气候调控系统的机房中,进行模拟碰撞试验时,一方面测算轿车的设计对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受伤的风险能起多少作用,另一方面研究轿车受撞变形的方式,以及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之类防护系统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而各种运算都是以现实交通中发生的同类事故为依据进行的3.4 小型、轻型化
安全气囊总成将采用体积小的新型气体发生器,它采用压缩气体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及采用有机气体的纯气体式气体发生器。另外,安全气囊作为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和模块, 德尔福传感器公司将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安全气囊模块,使方向盘既美观简洁,又有足够的空间来集成更多的控制系统。德尔福的技术可以提供高度紧凑型的乘员正面保护安全气囊, 而且气囊系统的盖板与方向盘的接缝非常细小,几乎看不出来;安装的位置也比较独特,且方向盘看上去更漂亮[23]。3.5 保护全方位化
安全气囊不再仅局限于保护驾驶员与前座乘员。现代汽车还将采用了窗帘一般的侧气囊, 这样即使是侧面被撞,车内乘员的安全也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如:侧翼气囊,它是置于车门两侧及车顶的气囊装置。来自侧翼撞击的力量必须足够大时才能触发气囊充气,仅是踢踹或撞击产生的能量还不足以造成气囊装置的触发。当侧面撞击发生时,撞击力虽被分散,但还有一部分由车门传至装有传感器的座椅上,就在门与传感器接触的刹那,火焰推动两个气体发生器,以高达每秒2000 米的速度,差不多是七倍的音速为气囊充满氮气。它还可以在撞击发生的关键瞬间,自始至终地保护着人体的上身[24][25]。
[22]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汽车安全气囊产品的发展,应该符合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要求, 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它的要求, 从而充分体现出汽车的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优越性能,向着全方位保护、智能化、绿色环保等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贞俊,春霞.车用安全气囊的发展[J].织导报,005(06):18.[2]王妍伟,信玲.车安全气囊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J].业用纺织品,003(10):2-65.[3]CHAN.rends in crash detection and occupant restraint technology[J].Proceedings of the IEEE,007,5(2):88-396.[4]K.AMACHANDRAN,T.A.FORDYCE,R.M.RAY,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bags and injuries[J].SAE Paper,2005(1): 231.[5]王建群,丁华荣.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原理[J].电子,1996(8):47-48.[6]D.F.HUELKE.The effects of belt use and driver characteristics on injury risk in frontal airbag crashes[J].SAE Paper,2001(1):155.[7]SNOZUMI.Development of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advanced airbag requirements[J].Mitsubishi Motors Technical Review,2004(5):61-64.[8] K KATO,Y FUKYA, M MURAMATSU, et al.Development of driver side SRS knee airbag[J].Mitsubishi Motors Technician Review,2004(5):62-65.[9] M.J.SMITH, H.A.KALETO, T.J.NOWAK, et al.Advancements in equipment and testing methodologies for airbag system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to federal safety requirements.SAE Pape,2003(1):497.[10] Z.LU, P.C.CHAN.Out-of-position airbag load sensitivity study[J].SAE Paper,2004(1):847.[11]S.HONG H.JEONG, B.JOO, et al.Invisible knee airbag module development[J].SAE Paper,2007(1):497.[12]姚时俊.奔驰汽车安全气囊[J].汽车与配件,2002(36):55-60.[13]王文涛.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研究开发现状[J].汽车与配件,2005(45):87.[14]王培.美国汽车安全气囊面面观[J].商用汽车新闻,2008(6):69-71.[15]张颖.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电子产品世界, 2006(17):44. [16]韩新江.智能化安全气囊技术系统的发展[J].轻型汽车技术,2006(06):27-28. [17]吕子强.轿车安全气袋结构与维修.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18]邹长庚.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诊断.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19]陈家瑞.汽车构造.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20]庚晋, 周洁.安全气囊守护车旅的平安.中国汽车维修市场, 2001,(21): 36-39.[21]何文, 钟克华, 杨济区.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0,(4): 33-37.[22]李东江.两次动作的双安全气囊系统.汽车与驾驶维修, 2001,(12): 74-75.[23]李维提,郭强,液晶显示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3 [24]刘永智、杨开愚等,液晶显示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0.12 [25]余理富,信息显示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
第四篇: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作为建筑领域和机械工业领域里重要的应用材料,其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经过长达近1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铝型材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展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全球及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
全球铝型材产销情况。从产能分布来看,2009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个,生产企业约2200余家,其中中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年约869万吨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约1669万吨。
从地区来看,2001~2009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09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中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
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截至2009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中国铝型材产量由2001年的171.9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729万吨,复合增长率为19.8%。2009年我国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产量分别是496万吨和233万吨。2010年中国铝型材产销量将超过1000万吨,其中建筑铝型材消费量可望突破600万吨,而到2012年中国铝型材产销量预计将达到约1440万吨。
主要下游产业发展及其对铝型材行业的影响
在建筑及房地产领域。近年来国内快速增长的建筑及房地产业是最大的铝型材消费领域,约占国内铝型材消费总量68%。在建筑铝型材的分品种消费领域中,铝合金门、窗、幕墙型材又占其主体部分。
《2009年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指出,2005年底,中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11平方米。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35平方米”。因此,未来较长时间内,每年都需要新增大量住宅。据建设部预计,自2005~2020年,我国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按照2011~2020年共新增建筑面积200亿平方米计算(测算时按照门窗面积占房屋建筑面积15%,我国门窗材质约有55%使用铝合金,每平方米门窗需要8公斤铝建筑型材),则2011~2020年新增住宅对铝建筑型材的年均需求为132万吨。
旧有建筑更新、改造对建筑铝型材的需求,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5~35平方米时,该国旧有建筑更新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国从目前至2020年都将处于该阶段。以我国现有各类建筑面积450亿平方米为例,每年约有10%即45亿平方米的建筑需改造,大约折合6.75亿平方米的门窗,按55%的门窗材质为铝合金计算,每年约需建筑铝型材约297万吨。
随着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大规模建设,建筑铝型材产业的规模效应显现,使得建筑铝型材价格逐渐降低,良好的性价比使得建筑铝型材在我国农村广泛应用。预计到2015年,新农村和小城镇新增建筑面积的比重将与城市新增建筑面积相当,达约35亿平方米,至少可为建筑铝型材带来约100万吨的新增市场空间。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仅约本的铝型材消费结构中,工业耗用比例分别达到为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方面不足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未来10年内,工业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的比重将接近
铝型材在工业领域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含轻工业
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建筑铝型材消费量仍将长期需求旺盛。受益城市化进程加快、旧有建筑改造更新铝型材消费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型材消费的主要市场。预计未来几年
工业铝型材消费量将快速增长展中国家,未来20~30年,正是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空间巨大,在我国现有的为91%。
针对工业铝型材在整个铝型材产品中比重过低的现状提出了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铝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材比例达到7:3。
同时,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轻量化、电子电力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用领域不断拓宽,中、高强度的工业铝型材、管棒材的需求正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在铝型材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将逐年上升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最大推动力。根据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重点支持有色金属技术改造、研发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30%;而同期欧洲、北美和日60%、55%和40%,远高于我国。消费结构,预示着我国工业铝型材5~10年,中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2015年的45~50%左右,而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划70%。(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等,分别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比约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将逐渐成为铝,建筑铝型材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中高端产品成为主流。中国作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124个产业部门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铝制品,国家相关部门对铝型材消费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加工材比重,使工业型材与建筑型,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加强高性能专用铝材生产工艺的研发,在铝型材)、装备和机械10%、10% 而铝型材;支持技术含量和,鼓励引导,。,建筑,比重,国家和12%特别是国内二三线城市、铝型材在我国工业应左右
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对技术改造的企业在发行股票、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铝加工行业粗放型、附加值低的现状逐步改变,跨越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开始进入了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依靠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新阶段。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行业内部整合力度将不断加大,一些产品定位中低档市场且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面临市场、资金、成本、能耗、技术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渐被市场淘汰。一部分生产工艺技术领先、质量过硬、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能力强、管理先进的企业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随着行业内部整合,铝型材企业重组兼并将加快,企业将向着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产品的技术开发、质量、管理能力、销售服务等综合实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
产品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建筑节能领域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因此,具有优良节能效果的隔热铝合金产品应用空间广泛。产品为代表的节能铝型材产品将保持
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在国家强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分巨大。
以汽车为例汽车减重的最佳材料。据美国铝业的研究数据辆汽车重量减轻目前,全球汽车平均用铝量已由欧洲铝业协会预测
铝型材在新能源环保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快速增长,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太阳能和优点,在这些行业逐渐得到大量应用。
全行业的产业重组升级成为趋势。行业准入门槛逐步提高加工行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重复建设的情况年10月颁布的《铝工业准入条件》明确了新建铝加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属消耗指标,加强环境保护工行业投资规模件。
目前,中国铝合金挤压材行业已经跨越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新阶段。国内铝合金型材生产厂家数已从顶峰时期的1200多家减少至逐渐被淘汰,未来行业的重组整合将成为大的趋势。
现阶段在技术研发、25%,据测算,汽车自重若减轻1吨的话,就可以节约,到2015年欧洲地区汽车用铝量将有望达到,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将控制铝合金型材加,规范行业的无序竞争680余家,一大批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档次低的小型铝型材加工厂已品牌、幕墙等围护结构传热能耗则占了建筑能耗的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由于铝产品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铝型材在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市场十10%,可相对减少,以24亿升的燃料。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980年初的50公斤,我国新能源环保产业以年均LED ,为注重产品品质、节能降耗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条管理、渠道和资金等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将成为行业重组的主,据国家住建部估算,建筑能20%~50%。2010~2015年,以隔热铝合金型材 ,6~8%的燃油消耗,而铝制品无疑是50万辆公共汽车计算,如果用铝代钢,使每/辆上升到107公斤/辆,增长1.14倍。据200公斤/辆。20%以上的速度,而铝型材由于具有导热好、自重轻等,近年来国家针对铝合金型材,陆续出台了多项产业调整政策。2007,并规定相关能耗、金,进入了依靠 被门窗、等产业
导企业,以规模、技术、品牌、管理和服务为主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日渐重要。
第五篇: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与分析(范文)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与分析
第一,我国畜牧业的总体评价
一是成就巨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主要畜产品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6333.9万吨、2336.7万吨和1122.9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5倍、8.2倍和7.7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肉类、禽蛋类生产大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2003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1%。全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有1亿人左右,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50%,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全部纯收入的30%左右。二是特点突出: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畜牧行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性的行业;畜产品需求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益明显;加入WTO为中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一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畜牧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畜牧企业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三是科技进步将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九五”期间,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5%,世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预示着我国畜牧业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我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牧业生产技术不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优质畜禽产品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优质、无污染的畜禽产品生产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对环境的危害问题尚未得到是够重视;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贡献率很低。
第四,发展我国畜牧业的技术需求
1、需要培育优质、高效、专用新品种。
2、需要高效繁殖技术。家畜胚胎工程、体细胞克隆技术等现代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在畜禽繁殖上的应用,将对畜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3、需要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准确、快速和方便的检测技术将成为主畜牧业研究的重点。
4、需要饲料和畜禽营养技术。畜禽营养技术是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对提高饲料养分和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养殖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5、需要疫病防治和动物药品生产技术。
6、需要现代化畜牧企业管理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畜牧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7、需要畜禽生产的环境控制技术。提供和保证畜禽健康生长的环境及其调控技术,以及减少畜禽生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将成为畜禽环境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点。
8、需要畜禽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安全保障技术。
第五,我国畜牧业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一是畜禽品种改良:瘦肉型猪、奶牛、肉牛、细毛羊、肉羊、绒山羊、蛋鸡、肉鸡、水禽;二是饲养及管理技术:畜禽营养及饲料工业、畜禽营养调控关键技术;三是重大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高效、特异、安全的生物防制技术,建立中兽药药理模型体系,进行中兽药复方作用机制及药效学的研究,生物信息学技术,加强野生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的研究;四是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因子对畜禽产量、品质、风味等影响的基础研究,新型通风、降温、除尘等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新型清洁生产工艺与配套设施的研究与示范,畜禽场固体废弃物高效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示范等;五是加工技术:原料及初加工产品分级技术与标准研究,畜产品安全卫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中式肉制品工业生产
技术研究,畜产品保质保鲜技术,畜禽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