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区管理工作中的规划先行方针
景区管理首先应坚持规划先行方针,建立明确的监管体制,可以建立旅游项目准入论证制度,即景区规划、开发和经营性项目投入均应采取专家论证、旅游委打分、旅游局备案公示和监督问责的机制,最大限度避免旅游项目的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发挥好区旅游局及各街镇旅游办、三产办的作用,努力建立和形成以资源整合、聚合吸引、完善配套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旅游规划公共服务体系。
景区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各景区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改进型或换代型新产品。注重开发旅游经营资源,充分利用我区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多的优势,开发商务、演艺、康体等高端旅游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旅游商品等,如特色酒吧、特色餐饮和特色休闲娱乐项目,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人们快节奏慢生活、度假、休闲和养生体验的需求,景区管理还需要建立并推出A级景区质量跟踪考核机制,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月度分类考核、季度集中测评和年度专项评比三个层级的景区质量考核体系。大到制度项目管理,小到仪表仪容卫生,均可列入考核内容。积极构建、完善A级景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景区管理同样要重视中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景区可以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校企结合方式,积极开展管理人员、讲解(导游)员和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景区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为景区急需引进的高端管理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积极建立完善我区人才培训和岗位培训制度体系。重要或业务性强的岗位,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A级景区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度,促进景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旅游景区规划 管理
一:名词解释:①旅游资源
2、旅游景区
3、旅游目的地
4、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
5、主题公园
6、度假区
7、自然保护区
8、森林公园
9、地质公园
10、历史文化名城
二:简答
1、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的关系
2、按不同标准景区分类3、2类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和各自支撑性理论
4、景区分区管理方法
5、生态旅游的内涵
6、景区生命周期理论内涵
7、景区开发的社会影响的几个方面
8、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
9、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含义
10、举例不同细分市场景区开发定位
11、主题公园发展历程(以大陆为主,欧洲不用)
12、景区开发选址条件、因素(重要因素、现象表现)
13、景区规划中科学性,艺术性融合关系
14、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15、美国黄石公园的管理体系和模式
16、指出几种不同旅游资源所依托的不同景区管理部门(3~4个)
17、遗产文化资源在景区开发中的利用和表现形式
三:论述:4/101、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
2、旅游体验论
3、上海迪斯尼开发的优势,问题和意义
4、文化创意在旅游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5、供/需两个方面讨论中国度假市场变化趋势
6、多部门介入景区管理的问题(产生原因、未来会怎样…)
7、如何根据市场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如香港海洋公园)
8、文化遗产资源在景区不同利用和表现形式
9、从同学ppt讲解案例中选3个问题
10、以贵州格凸河开发团队曾经面临的历史机遇、困难、成功因素
第三篇:景区规划
A卷1.旅游景区具有:()、()、()等特征
2.中国与()和()并称世界园林的三大发源地
3.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板块、()、()、规划中心板块等四大板块。
4.根据旅游活动性质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
B卷 1.(娱乐活动、休闲要素、服务接待设施)2.(价值评价、开发条件评价)3.(8)
二、名词解释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没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旅游景区:有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景点组成,从事商业性经营,满足旅客观光、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具有明确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旅游地。3 虚拟现实技术:它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从而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双周期模型:是指旅游地在在两种不同的命周期类型,即长周期和短周期三三六评价法:是指“三大价值 三大效益 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是指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是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是指地理位置及交通、景观地域组合、景区旅游容量、市场客源
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八度评价法:是指对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包括规模度、古悠度、珍稀度、奇特度、保
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旅游主题:是指在景区的建设和旅游者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强调的一种理念或价值
观念。旅游景区形象:是指景区的各种资源、设施、服务、管理、环境以及景区内社会、经济、文化等在旅游者及公众心目中的基本印象和总体评价。
9康乐型景区项目:是景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项目类型,气质要为旅游者提供运动休闲的场
地和服务,让旅游者在康体活动中获得身心的放松。社区—吸引物式布局:实在旅游区中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
引物综合体,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
第四篇:旅游规划景区管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认别性与渐进性感,布局强调空间塑造,通过建筑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环境绿化与景观设计,并且通过步行环线串联各个组群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符合旅游者心理变换规律的旅游接待环境,中心门户服务区与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相关的区域主要有三个,分别为“入口接待区”、“入口服务区”、“森林农家接待区”。“入口接待区”指茨沟河南岸区块,为近期主要停车场,设置购物点、旅游公厕。“入口服务区”指甘岔河北岸区块,本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游客住宿与餐饮服务,设置星级宾馆与停车场,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沿河设置各类休闲茶楼与各类游憩、购物、观光设施,形成滨水休闲区。“森林农家接待区”为甘岔河以南,现木王林场以西农家村落所处区块,其间不规则布置多处农家小院,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单体建筑面积2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作为区块内搬迁农民的安置区并成为农家旅游点。本区以原生态标志性大门为入口,通过景观步行桥连接入口服务区和滨水休闲区,通过游客集散小广场(主入口)连接中心景观区与展示服务区,考虑片区地形条件,建筑皆沿山体和河道分布,主要空间配置南北向,服务性次要空间配置东西向;建筑之间前后错落分开,互不影响视野、日照、风向。
旅游规划项目中的基础设施设置,效益性与效率性——中心门户服务区基础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情况,以保证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为基准,兼顾规模效应。旅游规划项目组充分考虑到生活方便性与管理可行性,克服距离半径过大的情况,水、电与通讯设施的设置与接入均通过管理基地(场部),其中取水处设于甘岔河上游现蛤蟆坪与场部之间位置,利用自然高差送水,污水处理设施与加油站设立在景区外,沿杨泗乡方向公路旁选择合适位置,为未来进一步建设的规划设计预留发展空间。
第五篇:旅游景区规划(定稿)
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
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是致力于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为旅游者创造某种特殊的体验。资源与市场优化配置的目标是为游客塑造美好的体验,为开发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致力于在旅游规划中创立学派,从而出现了所谓“资源派”、“市场派”、“政府派”的分野,旅游景区规划既不是资源评价,也不是市场分析,更不是一味的做政府领导的秘书。而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的情况下,让旅游者、当地社区、开发商的价值得到满足。旅游景区规划目的
旅游区规划是指景区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景区规划的种类
按照开发的过程细分可分为开发规划、提升规划、整合规划、专项规划等。按照规划的目标不同可分为总体规划、概念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以上旅游规划通等相关条文里则都由详细叙述在此就不多说了。旅游景区要素规划分为旅游项目规划,旅游设施配置,娱乐活动安排。
(一)旅游项目规划
旅游景区项目的配置往往要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来决定,一般来说,参与型项目要与观赏型项目相结合。近来极限运动与休闲运动项目颇受青睐。
(二)旅游设施配置
旅游设施包括两大类:上层设施及基础设施。上层设施主要用于解决游客住宿、娱乐所必需的设施;而基础设施则是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保健及排水系统等设施。
(三)娱乐活动安排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必备的娱乐活动有高尔夫球、网球、游泳、射箭、赛马、健美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还有不同的娱乐活动,如海滨型度假区则有滑水、帆板、冲浪、潜水、垂钓、高台跳水等,一般旅游景区应配备的体育设施是游泳池、网球馆、健身房,在海滨旅游景区则配备滑水、帆船、垂钓、冲浪等。娱乐设施方面一般配备电影院、夜总会、舞厅、赌场。
旅游景区规划一般流程
旅游景区规划流程是一个循环系统,每个循环中包括8个阶段:准备;确立目标;可行性分析;制定方案;方案的评价与比较选择;实施;监控反馈;调整策略。
(一)准备
准备工作首先是要召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协作团体,共同解决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建筑、工程与规划问题,这个协作团体的参与者包括:市场与财务分析家、建筑师、饭店经营者、管理顾问、工程师及招标承包商、土地规划者、地理学家与环境专家、律师、社会学家等。在准备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初步确定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景区的类型、规模及初步的景点区位选择。但其内容随着规划的深入将进一步详细、修正、甚至改变。
(二)确定开发目标
旅游景区开发的目标包括社会、经济与环境目标。某专家在分析北美旅游业的规划时,提出3个目标分别为:第一,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第二,为产权拥有者及开发者提供风险酬赏;第三,保护环境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这一阶段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详细地调查分析与综合。从而发现自己的目标市场。对竞争性旅游景区进行竞争分析,以便找到旅游景区的市场增长点。从而进一步决定旅游景区的类型、主题与最优规模。对上述材料进行综合之后要确定旅游景区发展的主要机会、问题与约束条件,建立旅游景区发展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承载力。
(四)制订方案
一个旅游规划的方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政策与操作规程。政策方面包括经济政策、立法、环保政策、投资政策等,操作规程方面包括土地规划、市场营销计划、人力资源配置等。在政策制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旅游景区的类型与规模
2.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永续利用
3.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分工
4.开发的阶段
在旅游景区规划的操作规程部分则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部分: 1.产品与服务的设计
2.土地需求与土地利用规划 3.人力与财力的配置 4.市场营销计划 5.机会与约束 6.实施计划
(五)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对于方案的评价往往采用本益分析、目标实现矩阵和规划平衡表方法,这里介绍一种简洁的矩阵评估法。选择一系列评估因子,并对各因子按其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请各领域的专家对方案按各评估因子打分,最后对各方案的评分进行加总,分值高者方案为优。评估因子包括实现旅游开发总体目标的能力;与区域开发政策的一致性;成本效益比;创造就业机会数量;创汇能力;社会文化与环境效益;对相关产业的联带作用;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等。方案评价与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平衡区域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照顾地方居民、企业与政府的目标和利益。
(六)实施
各开发主体按规划所设计的政策及角色分工对方案进行实施,进行实质性开发工作,一般开发分四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经营、扩张与调整。
(七)监控与反馈
监控反馈程序包括三种工作:投入一产出统计,偏差评价与原因分析。产出统计是对旅游开发经济产出,社会指标的就业、基础设施改善、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目标等进行统计。投入统计主要是对成本的实际情况、资金分配结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情况进行统计。投入一产出统计之后便进行偏差评价,即将投入一产出统计结果与财政预算、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哪些目标已实现,哪些目标未能实现,找出计划与实施的偏差。然后对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外生因素如政局、市场、价格等因素,还有内生因素如人力组织,政策失误,规划不可行等。
(八)调整策略
对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调整目标或调整实施方案,使规划更趋合理,对规划的修改乃至重建。旅游景区规划的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分野实质上是现代旅游──绿色旅游与传统旅游──大众旅游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规划与现代规划的差异
传统的旅游发展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进行开发,现代旅游发展要求先规划后开发。传统的规划是项目导向的,注重社会一级的规划,采用分散的,遍地开花的开发方式,现代规划是整体导向的,强调区域的整合,采用集中的,只在合适的区域,有现存设施的区域开发的方式。传统的开发强调在原有居民区外另建新的旅游设施,建造新的高层建筑,提供新的居住设施,现代开发方式在现有居住区内开发新设施,对现存的设施进行改造从而更好地利用原有的设施。
过去的规划是一种精英规划方式,即规划者都是一些旅游专家,建筑规划师,财务分析家等。近年规划的经验告诉我们精英规划往往是片面的,比较容易出现中看不中用的“白象”规划,缺乏可操作性。现代的规划注重多方参与。现代的规划师更多的是一个集大成者,而非创意者。
(二)可持续旅游规划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的一个新概念,是环境主义思想的结果,近年旅游者变得对环境十分敏感,对环境友好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要素:
1.建立生态极限和公正的标准
2.重新配置经济活动与资源
3.控制人口
4.保护基本资源
5.更公正地利用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6.在承载力范围内开发,保持持续的发展
7.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8.偏好动物植物种类的多元化
9.消极影响最小化
10.社区控制
11.广泛的国家与国际协作政策
12.经济有活力
13.环境质量
14.环境审计。
(三)旅游景区规划的生态设计伦理
目前人们还提出旅游景区规划的生态设计伦理的几条基本原则:
1.旅游景区设计要和背景融合一体,而非主宰自然,所有的垃圾,废物都应认真处理,不能污染空气、水或土壤;
2.旅游设施的位置应与重要的自然及文化资源隔离,任何资源的使用都应控制在其承载力之内,不要造成环境危害;
3.水线附近的开发不要仅用一条小路来隔离水域和开发带,要使水域与开发带有一定的距离;
4.要划出特定的区域作为公园与保护区,同时划分出适合商业经营的开发区域;
5.所有项目设计都要能为附近社区所接受;
6.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吸引物开发要设计眺望点,临时通道,小路,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植物种群;
7.文化吸引物的开发,要体现其真实性,给游客丰富的体验,而且不会损害其文化价值;
8.主要的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不应开发在基础设施缺乏的边远地区;
9.重大文化或自然吸引物附近区域的开发要注意开发的设施与吸引物相协调,不要损害游客的体验质量;
10.所有沿海岸的开发,如海浴码头,饭店,商店等要考虑波浪,风暴和洪水的影响,因此应布局在距水线足够距离的地方,以免遭受损害;
11.主要的土地利用项目,如高尔夫球场等不要布局在原始自然区,而应布局在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区域;
12.在有古树,特色植物,自然景观的地区造建筑时要尽可能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为游客提供最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