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美食文化——中秋节里话中秋
山西美食文化
(一)——中秋明月夜,悠悠乡思情
一、准备工作
分组游戏:抱团,接下来的三节课以四组活动展开,点数的说话最多的为组长
一、学习目标:
山西中秋月夜情,思恋故乡风俗文化
二、中秋明月夜,悠悠乡思情
(一)中秋那些事儿:小组竞答:中秋节来历,中秋典故,1,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秋季最隆重的节日。它与春季的元宵节,夏季的端午节,并称一年之中的三大节日。凡属炎黄子孙,无不同日而庆。
(1)祭祀说: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国人的祖先之对月亮顶礼膜拜,他们发现月亮不仅影响潮汐、雨雪、洪水和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而且能够驱散黑暗,给夜间狩猎提供照明,有控制人类命运定数的力量,农历八月这个时节,酷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严寒的冬天还没到来,天气不冷不热,十分宜人,此时又是五榖黄熟、开镰收割之际,此时的月最具祭祀意义。
(2)科举说: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天上的月宫,进一步成了读书人美好理想的寄托。中秋之夜,成为读书人隆重庆贺之日。
(3)拜月说: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4)团圆说:人们常常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直相挂钩,而满月在月亮的整个运行周期中表现最为完整与完美,因而就成了美好安详的象征和举家团圆的标志。中国人都有恋土之心,飘零的游子都要回家与家人团圆,一道收获庄稼,共享丰收的喜悦。
无论是什么说法,离不开月的衬托对月的怀想,派生出很多美丽的中秋传说 2,中秋节神话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
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故称作“玉兔”。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古人对月球世界的想象是一点一点丰富起来的。从月中有蟾蜍之说扩展为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最后以嫦娥的故事情节将月宫胜景推向了巅峰。
(二)中秋那个月儿: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夜思念其弟所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于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转竹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项别时圆。月有阴晴阳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譬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堪称是一首游子思乡怀旧的词中绝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词的上阕以多变的镜头,从仰视、俯视、平视、远视的角度,既写眼前丽景,又写故乡遥隔,秋色惹人愁的情怀。下阕则层层深入,从夜夜难寝,月楼独倚,借酒浇愁愁更愁,写
出了乡愁萦绕缠绵,无法排遣的柔情
(三)中秋那块饼儿: 关于月饼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它与朱元璋农民起义有一定渊源
相传元代时,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是一个颇神奇的故事,或许这个故事已渐失传,但不管古人还是今人,都会把月饼看作月亮的象征,八月十五,天上月圆,地下饼圆,让人想到月圆的美好与对团圆的渴盼。山西民间特别注重此时此刻的全家团聚。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在这天回家过节,山西人习惯自己制作月饼,每逢节日来临,村村都要架炉,各家妇女准备好面、油、糖、馅,会聚一处,有人和面,有人拌馅,有人压模,出模时模子扣子案板上的木材间梆梆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间夹着女人们家长里短的嬉闹声,浓浓的家乡天伦之乐飘荡在整个村里了,由此,这样的活动称为“打月饼”。
打月饼精华之处最终会聚集在模子的刻制与印模,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供全家人分食的大团圆,有盆直径大,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据传说,月亮当中除了嫦娥,还有一个猴子一个兔子陪伴。这样表示做大人的对孩子的祝福。
(月饼模子视频)
今天大家试一把。(月饼现场制作)
中秋节民间祭月,除月饼以外,西瓜、毛豆也是必不可少的供品。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寓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毛豆指嫩黄豆角,连皮煮熟,色泽金黄,寓金秋。传说兔子喜食毛豆,这是专为月中玉兔准备的,也包含着农民丰收在望,提前尝鲜尝嫩的喜悦心情。
傍晚,皓月当天时,要在院里摆上供桌,放上月饼、西瓜、毛豆、梨果等物。过去民间拜月,还要挂一张月光图,纸上画月中嫦娥,配玉兔、木杵和桂树等景。一切准备就绪,便可开始祭月了。
旧时,山西境内大部分地区讲究“男不拜月”,大概因为月亮属阴吧,是“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映。老人们拜月还要念拜月歌,大体内容是“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姑娘们拜月却别有一番情趣。一般不与大人一块拜,单独设月光图,口不出声,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拜月结束后,全家人在月光下共食团圆,还要将大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对未能回来过节者,家人要把属于他的一份月饼保管起来,待其回来时享受,或是寄给本人,嫁走的闺女也能分到一份。赏月时,小孩子一边饱餐瓜果月饼,一面观望月亮,提出种种问题。爷爷、奶奶便会讲起代代相传的各种民间故事。今天有文化的父母亲,则以科普知识对传统神话进行注释。爱好文学的人还喜欢写几首诗,抒发情怀。
(四)中秋那段情儿:
怀祭月
每逢中秋,儿时祭月盼饼的情景涌上心头,多少次的追溯、咀嚼、甚而模仿,总是无法品到彼时彼刻的情、景……
—题记
等待,在渴盼中遐想
儿时的中秋,期盼的莫过于美餐了。
节前几天,奶奶便随同邻居巧妇一道打月饼,屋内飘出的饼香馅香伴着模子梆梆的扣击,在女人们嬉笑声中涌出窖洞,穿过庭院,散落到院外山坳中,单是嗅到着迷人的味道,已拨弄得我们迟迟不肯上学了,只要一有机会,我们便会趴在窗口眼巴巴地望那从火堂中刚烧出的冒着香味的月饼,运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一把饼渣或一小口甜馅,足够学校里咂摸一天了。
爷爷则会到集市采买最新鲜光亮的水果,红的苹果,黄的梨,酸的沙果,甜的香蕉,这可是一年中仅有的一次水果聚会,瓜果是按人头计数采买,个头也因男女有别,每天我们都会去点数一遍,猜想属于自己的那个,日日如此,不厌其烦,其实就是想多呼吸几口混合在一起的水果香味,过过嗅觉上的瘾,然后带着一身的香味奔向学校。
这样的味蕾刺激到中秋月夜便达到极致。
祭月的红色小方桌早早地摆在院中央,哥哥(只有男子才有资格)把盘子大的团圆月饼立在中央,两边各放五个精选的小月饼作陪衬,团圆饼前面摆放选出的个大色鲜的各类果蔬,果蔬前设红烛两支、香炉一盏,火柴一盒,我们姐妹四个便各坐一凳,围坐一周,等待圆月的光临。
平日的月总在你久久不能入睡时叨扰得你无法入眠,而今夜的月总是欲出还羞,姗姗来迟。半小时的翘首以待似半年之久,就在这翘首的空当儿,我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不语,托腮静思,心中浮起的都是去岁奶奶讲的月宫中的让人沉醉的事儿:那捣药的玉免累了吧,吴刚伐桂不知双瘦弱了多少,裙裾飘飘的嫦娥姐姐今年是否找到了后弈?
在屏息凝神中,一抹微光不觉间已晕染了山头那颗百年老槐梢头,此时的我们目无旁视,大气不出,眼光随着月光一起挪移起来,当一道白痕漫过树梢、爬过枝头,越过叶间时,弧形的身形便渐渐丰盈,当嫦娥精美的发髻、温润的脸庞、翩跹的步态一点点丰富我的想象时,圆月的身形便腾跃而上,俯视那蕴藏它的百年苍槐了。
而我们即刻收敛了一切美好的想像,眼睛被哥哥即刻点燃的烛光吸引去了,奶奶则恭敬地跪坐桌边,口中似唱似念:“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
月光静静地洒向供桌,桌上果饼披上一层淡淡的轻纱,映着摇曳的烛光,散发出幽微的气息,在这满月的光里,所有人仿佛忘记了垂涎,竟想到舍不得将这份美好吞吐下肚了。
在静默的等待中,烛光渐渐黯淡下去,月光便充盈地明亮了,天上月圆,地上饼圆,在黑夜如昼的小院中,哥哥拿来小刀将大团圆仔细地分成八块,爷爷、奶奶、爸爸先吃一块,我们四个一人一份,剩下的一块便奉在妈妈的遗像前。
追寻,往日的情愫难再
吃罢团圆饼,供桌上的果饼便可分食了,按照惯例,我从每种水果中拿走最小的那个,而它们身上的纹理、斑点、身形经过几日的观察早已烂熟于心,此时它们终于真正地属于我了。除此,我还分到小月饼几个,葫芦月饼、兔儿月饼、猴儿月饼各一个,这时姐姐已准备好四根一米来长的红绳,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果饼依次往绳上系,挂在最下面的总是一条鱼儿或兔儿饼干,嘴馋时一口便能咬一条腿儿或尾巴,一切系罢,只见长长的绳上稀稀疏疏挂着红的白的青的黄的,果的圆润,饼的灵动,便在食物风铃中摇摆起舞,令人眼馋心动了。
我们把一串串果饼挂在房梁上,哥哥分到的东西最多,所以他的那串最长,我们几个一排躺在炕上,果饼就在你的眼前鼻头了。眼一睁,那离我最近的苹果便在我唇间摩挲,逗引,眼一闭,混合着饼香果甜的奇异味道便带我进入美妙的梦乡……
以后的每一天,我们上学前便从饼挂中挑选一个带去学校,多有些炫耀的味道,而饼挂中失落的一角反而让我心生怜悯了,有时为了补上心中空缺,带了一天的兔儿饼在傍晚时分仍被挂了回去,它的身躯也定是缺腿断臂的。
饼挂由长而短,又由短而长,之中经过我怎样的心理纠结已记不清了,但忘不了的是,唯独始终由长而短的的那串永远是妹妹的,因着她年龄小,贪吃,果饼一天少一个,脸色便晴转多云,多云转阴,以至饼挂空空如也时,脸色则阴转小雨以至暴雨了。
这样的脸色不会维持多久,因为有一挂始终未动,时刻等待妹妹采摘,那挂是哥哥的。2012-10-25
第二篇:关于中秋传说与美食文化
中联信(福建)支付
2012中秋话团圆,各地节俗送祝福
关于中秋的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礼品
中秋博饼卡集礼品、游戏、赏玩功能于一身,为您企业提供中秋礼品解决方案。中秋博饼卡固定套餐设计为低、中、高六档,为您企业提供灵活的礼品中秋解决方案。
中秋博饼是闽南传统风俗,针对2012年中秋博饼活动,中联信公司特别推出了集礼品、游戏、赏玩功能于一身的中秋博饼套装,让客户在员工福利发放、娱乐活动组织、商务礼品馈赠方面有着更多的选择。中秋博饼套装采用多功能预付卡+博饼套装+消费券的产品组合模式,允许客户购买中秋指定博饼套餐(低、中、高三档)或者自主定制套餐,并针对购买我公司中秋博饼卡的客户提供后续的线上和线下博饼活动。为您提供中秋礼品解决方案。
中秋博饼卡固定标准套餐设计为低、中、高六档,一档总价888元,二档1888元,三档2888元,四档3888元,五档4888元,六档5888元。礼盒套餐内包含精美博饼器具一套、可以用于参加中秋网上博饼的刮刮卡数张,相应面额的中联信中秋博饼预付卡(小面额以现金抵用券代替)、附赠包含商户优惠券的刷卡手册。礼盒即买即用,集礼品、游戏、赏玩功能于一身,为中秋博饼、中联信(福建)支付
中秋送礼、员工福利发放之佳品。是您企业中秋礼品方案的最佳选择。中秋礼品卡标准金额套餐:
中秋美食
俗话说:花好月圆,中秋是个团圆的好日子,这也是一家人团聚的理由。象征着和睦、幸福的团圆饭以及一家人围在一起赏月成了每个佛山家庭的重头戏。在佛山人的传统习俗中,除了月饼外,团圆饭的菜式以意头菜取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特色的赏月小食也是蕴涵着佛山人的愿望,比如菱角有“聪明伶俐”的意思、柚子的“柚”与粤语“佑”谐音,有“祈祷”的意思。另外,今年的月饼则以怀旧为主,传统的莲蓉、五仁馅很受欢迎,而一些非传统型的咖啡月饼、冰激凌月饼已慢慢淡出“江湖”。
年年有余
中联信(福建)支付
虾寓意笑哈哈
今年中秋节的各种价位的菜品多以意头取胜,人们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团圆幸福以及家人的美好祝福。
月饼:传统白莲蓉口味大热
中秋月饼今年以怀旧为主题,传统馅料重新成为市民的选择,其中莲蓉、五仁最受欢迎,比如五仁甜肉月饼、双黄白莲蓉月饼。
Su
第三篇: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
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
摘自:高分网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即将来临,要选择什么内容放在中秋节手抄报上面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最新的中秋节手抄报的精彩内容。
天上一轮圆月明,古今何处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人生的故事。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
释名及缘起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祭月和赏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清代祭月的场景是这样的:祭月于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时进行,于露天设香案,上面摆满各种供物,如月饼、瓜果等。月饼称为团圆月饼,要放在特别的架子上,架底衬木版,将其直竖起来,摆在桌子中央,两旁摆着如人一样站立、手持捣药杵的兔形月饼。桌上还摆满供器,如烛台、香筒、香炉等。在燃起红烛和檀香后,全家人开始祭拜月亮。民间以为,月亮属阴,须由女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些地区存在“男人不拜月”的规矩。祭月毕,合家一块吃“团圆酒”,“赏月饭”。
中秋之夜,月亮东升,人们便开始赏月活动。赏月是中秋节最为盛行的习俗活动之一。我国魏晋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唐宋时此风已十分盛行。宋代的京城开封,每逢中秋佳节,一般市民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秋夜里风清月白,露意微浓,三五好友或亲朋,把酒临风邀月,畅怀人生快意。
第四篇:美食文化
春节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第五篇:话中秋
话中秋
小时候,学习一篇文章《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是什么呢?”山的那边永远充满着诱惑,永远让我憧憬,总想着有一天我能够到外面去看看;长大后,终于走出了“山的那边”,却发现“山的那边还是山”。蓦然回首,发现永远回不去的才是真正的故乡。
“月到中秋分外明”,总是对中秋有着特别的情感,大抵出于对月饼的喜爱。圆圆的个头,甜甜的馅料,还有那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美好。好喜欢爸爸妈妈给我取的这个名字,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吧。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便胜过人间无数。
中秋时节的下午,我们从成都赶回老家。从太阳西斜走到天擦黑,从车窗望,猛地发现一轮明月高悬于天。啊,我心为之一震。多美的月啊,好久没有见过这么皎洁的月啊。哦,是中秋节。该是《春江花月夜》中照过古人仍照今人的月吧?或许是那引起万千情思的升起的“海上明月”;又或许是尝尽人间悲欢离合的千古“共婵娟”之月,我竟在无意间与她进行着时空的对话。虽是满月,没有星星的陪伴也显得孤独。此时这万家灯火下的团圆,又有多少人儿在孤独的欣赏着这孤独的月呢?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愫?
好不容易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知道我们要回家,爷爷早早的就在门前守候着,张望我们回来的方向。奶奶中午就在厨房忙活起来了,精神格外的好。老俩口都快80了,爷爷耳朵渐渐听不见声音,奶奶则刚刚大病初愈,因为我们的归来他们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我的心里幸福得有点酸楚。
吃完饭我们就上楼了,一进门便看见两珠长势喜人的红掌在茶几上展现着傲人的身姿。“咦,这不是上次我搬回来的两盆奄奄一息的花吗?这老爸在家把他们照顾得如此好,他知道爱花的我一定会喜欢的。”两盆红艳艳的红掌里,渗透出浓浓的说不出的爱与温暖。屋子早已被收拾的一层不染,闻着被子上刚刚晒过的阳光的味道,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做着关于中秋的甜甜的梦。
难得团聚的日子,第二天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着中饭,幺娘突然说了一句:还是甄子饭吃着香,下午我推豆花吧。等到我午睡起来已经是下午五点过了(放假嘛,就是补瞌睡的时间)。眼尖鼻子灵的我闻到一股熟悉的豆花香,再下楼便见到一大甄子香喷喷的白米饭。狼吞虎咽的吃了两碗,久别的味道,这才是故乡的味道。我说:“我要天天呆在家,很快就会变成小肥猪的。”老妈说了一句话:“只要你吃,天上的月亮都给你摘下来,就怕你什么都不吃。”我的老妈呀,你的要求真低!
回家的日子总是快乐却短暂的,第三天我们走的时候,爷爷奶奶一股脑的往我们车上塞了许多东西,还千叮呤万嘱咐的。一时间我的喉咙里不知被什么东西堵住,只一个劲的说着好好好。车子迟迟不能发动,总觉得想赶紧走却又舍不得走……
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月亮仍然挂在天边,伴随着我们的车轮滚滚。月中却又多了一个人儿几分不舍的牵挂与无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