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2014年版)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经济生活》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7. 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详见后)
二、凡涉及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一般可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㈠为什么……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㈡怎么做――对外开放理论
1.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3.企业应该注意创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进出口结构,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4.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防范经济风险,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5.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6.面对经济全球化,要严格按国际法律、法规办事,遵循和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7.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维护我国的知识产权。
三、经济意义
㈠对国家
1.2.3.4.5.6.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
7.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8.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9.有利于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0.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
合国力,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共赢、多赢;等等。
12.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13.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增
强国际竞争力
15.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16.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循序。
17.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㈡对社会
1.2.3.4.5.6.7.1.2.3.4.5.6.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内需,稳外需。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有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㈢对企业 ㈣对个人
1.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
造性;
3.有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4.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6.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7.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四、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措施
1.作为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
费者的认可。
3.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六、消费理论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⑴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⑵居民的收入(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居民消费(成正比);②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成反比)。
⑶物价总体水平(重要因素):物价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成反比)。
⑷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水平和习惯。
2.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总的发展趋势是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比
重逐步增加。
3.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6.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⑴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⑵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⑷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7.消费、出口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8.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七、公司经营与发展理论
1.2.3.4.5.6.7.8.9.10.1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进行生产,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两型”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八、稳定物价理论
1.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生活)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宏观经济发展)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影响生产)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2.稳定物价的解决措施
⑴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⑤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⑵企业:①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决定价格)
②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③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⑶公民:①树立正确消费观。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九、价格理论
1.价值决定价格: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⑵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提高(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纸币发行量影响物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4.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等导致某些生产经营者哄抬物价。
5.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6.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降低;物价下跌,消费水平提高。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或需求或消费者)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①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
⑵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②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⑶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8.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或生产者)的影响:⑴调节生产规模;⑵提高劳动生产率;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十、就业理论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2.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3.国家: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4.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5.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6.要积极适应市场需要,努力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7.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一、产品质量理论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者要重视产品质量)
2.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4.5.6.7.生产者要遵守市场交易的诚实守信原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等缺陷导致的)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理论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政府: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7.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8.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9.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0.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十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3.4.面临两个背景: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坚持一个指针: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两个手段: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国际。既要扩大内需,又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2.市场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3.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4.严格实施市场竞争、市场准入和市场交易规则
5.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 3点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9.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10.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的权益。
十四、生态文明(环保、绿色消费)理论
要注意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知识的结合)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保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相协调;
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科学消费观及消费模式;
5.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
6.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生产高质量商品;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五、科学技术理论
1.2.3.4.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企业经营成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强宏观调控,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加大对科技事业的财政支持和投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6.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7.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8.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资源理论
1.必要性: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限的。
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要把市场调节和加强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等 3点
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5.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树立节约意识
6.企业兼并、破产和联合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7.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8.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9.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结合的对外开放基本战略,1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再
生资源和新兴能源
第二篇:高中政治主观题的常见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常见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 技巧是形式,关键看能力;能力强不强,基础是知识。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解题体会。
一、学生解答主观题时的常见错误(一)审题不清。
对材料的中心思想、层次把握不准抓不到材料的主旨从而用错观点或者只沾一点儿边。(二)照抄照搬书本知识没有联系背景材料。
对材料型主观题没有理论联系材料既有原理分析又要结合材料而是原理与材料脱节泛泛而谈。
(三)分不清主次。
答题主次不分层次不明不该答的也答上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
二、题型分类
按设问角度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什么”为主的问题。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解题思路为
(1)反映了的现象包括经济现象或政治现象注意分别反映和共同反映的不同侧重从材料和图表中直观看到的注意层次性。
(2)说明了什么问题包括实质或本质。需要自己总结出来一般而言要一分为二既有成就又有问题往往是纵向有进步横向有差距。(3)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二)“为什么”为主的问题。.……
1的必要性常见设问语气有……的理由……的依据……的原因解题思路为(1)理论依据常见语气为……决定的(有时也称为必然性)(2)现实依据从正面看常见语气为……需要……的客观要求。从反面看主要是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危害。(有时也称为紧迫性).……
2的重要性包括地位、作用、意义。常见语气有……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有利于……。
(三)“怎么样”为主的问题。
1.设问常为有什么意义影响如何
2.解题思路(1)从内容上意义可包括经济意义(国家、企业、消费者)政治意义(国家、党、公民、人民)现实意义(热点)。
(2)从逻辑上讲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微观到宏观从地区到国家再到世界(内到外)。3答案特点正面材料习惯用有利于……的语气反面材料习惯用损害了……。(四)“怎么做”为主的问题。
1.设问语气为如何做到……、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如何处理……。
.2答案特点这是问答题中要求最具体作答的设问一定要把课本理论和试题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3.哲学上的题目往往以方法论为主。(五)常见的设问。
1.如何认识如何看待某种现象可看成上述四种设问的综合。答案包括(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包括理论依据、现实依据。(3)有什么影响积极、消极作用及地位如何等。(4)如何解决采取的措施、解决的方案。注意
(1)具体题目不同答案的侧重点就不同有的可能以分析原因为主有的可能以解决措施为主。
(2)如何看待可分成两层看———怎样认识、待———怎样解决。2.得到什么启示(启发)。
答案包括(1)谈谈对材料的认识———启示是什么(2)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启示怎么做
(3)答案语气启示我们……、要求我们……、做到了……。
(4)哲学角度最常见启示是什么———原理、方法论———启示怎么做
三、解题注意的问题 一审题要准确。
审题一定要仔细明确题目的要求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分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的设问角度,分清政治学科内经济、哲学、政治的不同范围。二解题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不能答成纯理论,没有本题的材料,也不能只答材料,丢掉课本理论,要作到二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三答题要规范。
1.答案段落化。答案要注意分段。
2.段落要点化。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点。答案力求清楚有层次没有必要在某一点上花费很多的笔墨一般三四句即可。同时力争多角度考虑一般不少于两个要点。
3.要点条理化。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串门。正式答题之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4.语言科学化。语言要严密,使用科学术语,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
以上我就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及解法谈了一些认识。不过方法、技巧都是死的而考试题目则是活的关键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记不可生搬硬套也不能认为单靠方法、技巧就能做好题而忽视基础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答好主观题的根本所以只有把知识和技巧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第三篇:《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
二、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正确的市场定位。
2、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者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降价空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5、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6、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
7、企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8、遵守市场交易原则。
9、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10、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11、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14、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七)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具体地说:
▲劳动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律程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劳动者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
④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消费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理性消费。
▲投资者角度:
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
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
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
▲纳税人角度:
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
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第四篇:经济生活典型主观题一
《经济生活》典型例题
(一)1、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民生保障,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要更加注重公平,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强调发展成果要“更公平”的惠及人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的直接的现实的意义与目标就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
(1)报告中加强民生保障措施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出收入倍增目标,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些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⑤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的体现。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让人们生活的更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共同富裕道路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发挥财政作用,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发挥税收作用,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韶关二模)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根据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分)
②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结构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2分)
3、(惠州二模)材料二:2013年7月29日,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在推动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不能乱、环境不能坏”两条底线,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三:《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从调研到出台历时半年多。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斟酌讨论,并吸收和继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根据实际明确了粤东西北地区12市各自的具体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使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粤东西北应如何坚守“两条底线”。(10分)
①完善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以维护社会稳定。(4分)
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分)
③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或“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珠海一模)材料一截止到 2013 年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超过4 亿户,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56.8 %,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的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销量增幅都超过了25%。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热点,信息消费正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增长潜力巨大、影响范围广泛、拉动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费形式。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促进信息消费市场更好地发展?(10 分)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生产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刺激信息消费需求。(2分)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分)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信息消费市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2分)
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在财政和信贷方面支持信息消费,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规范信息消费市场中各主体的行为。(2分)
⑤消费者要求实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才能实现信息消费的可持续发展。(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①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
②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③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5、材料二:某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针对《决定》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提出要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已有100项行政审批项目被调整和取消;进一步清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抓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服务。
(2)材料二中某市的做法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10分)
① 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4分)②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分)
③要形成科学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服务。(3分)
第五篇:经济生活主观题集教师版
经济生活主观题集
一、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1、2009年以来,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为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2、材料: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们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8分)
2、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又好(生态)又快(高效)发展。
②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③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
⑤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做到与周边地区的优势互补。
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答出四个角度就可以得8分)
3、材料探寻文化发展秘诀
2009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艺术院团、新闻出版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上市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推手”。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面对文化市场消费者的变化,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多地关注和适应市场与人们的需求,不仅考虑国内消费者需求,文化“走出去”也变得更为主动。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至少三条),并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12分)
①总结原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6分)
②两手结合:市场能够及时准确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市场调节“无形手”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有
形手”的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6分)
4、材料:面对金融危机,有些企业认为危机并非都是危险,危险之中孕育着机遇。只
有抓住机遇,才能开辟稳健发展的新路径。
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分析下列企业抓住机遇实现稳健发展的做法。(10分)
4、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2分)正确处理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2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发自主品牌。(2分)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生
产和销售。(2分)通过并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
争力。(2分)
5、材料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仍旧疲软。同时,国内经济
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在一些常规制造业已经有产能过剩现象,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也有
类似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而城镇化是重要选择。专家指出,城镇化
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和就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依据材料简要说明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现实意义。(8分)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促进经济增长。(2分)
②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提供新的投资增长点。(2分)
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分)
④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2分)
6、材料 2009年9月2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初稿)》“出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的发展目标被明确为:面向日韩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广大西部内
陆腹地。其中,青岛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烟台、威海将
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东营以石油化工为基础,成为具有
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日照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是如何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6分)
6、①把青岛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营建成石油化工基地等,说明《规划》重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意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充分说明了科学
发展观的笫一要义是发展。(2分)
②把烟台、威海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东营以石油化工为基础,建成具有
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等,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分)
③面向日韩开拓国际市场,把威海打造成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等,说明《规划》注重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拓展广大西部内陆腹地为目标,以青岛等城市辐射全省乃至
全国体现了统筹区域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分)
二、民生问题
7、住房关系民生,关系内需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9年,全国很多城市出
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前后我国政府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变化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分)
表明2010年前后我国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争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平
稳发展。(2分)
(2)请将我国调控房地产市场举措的经济学依据填写在空格中。(6分)
8、材料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从经济生活角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和改善民生。(8分)
8、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2分)
②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分)
③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分)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2分)(其他措施合理也可酌情得分,最高不超过8分)
9、材料据专家分析,工资待遇过低是当前“用工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如今农民工选择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的越来越多。即使选择外出务工,他们对工资薪酬、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那些长期忽视管理和技术创新,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提高经营利润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根据上述情况,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你会怎样解决本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呵(6分)①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健全企业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分)②改善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化劳动力薪资提升的成本。(2分)③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2分)
三、低碳经济10、2009年12月7-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既是一场关于自然气候的争论,更是一场国家利益的博弈。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材料在本次会议前期,中国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我国政府落实这一行动目标出谋划策。(8分)
10、①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②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推广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④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或答出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8分)
11、某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占80%,农业经济占很大比重。
假如你是该市市长,针对下表存在的问题,结合有关经济政策,提出切实有效的经济措施。(6分)
展方式“软肋”尽显,而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
了难得的机遇。今后,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调结构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材料二根据IEA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又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8年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总和。2009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材料三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地球气候已经大大超出地球生态警戒线,为应对气候混乱状态,需要有一个所有国家认可和参与的国际协议来划分责任,促进合作。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单位能源消费量较大。(2分)
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存在能源耗费、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2分)
(2)要解决材料
一、材料二反映的问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应该履行哪些职能?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10分)
(2)①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应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分)
②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等。(2分)
建议: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2分)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
③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2分)
如答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四、扩大内需
13、材料2009年12月5叫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7分)
①收人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2分)
②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水平,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2分)
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2分)
④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1分)
14、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表1:2009年某市城乡消费对比
(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3分)
(1)表1反映出农民的人均生活支出低于城市居民,农村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所占比重较小,说明了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很大。(3分)
表2:中央加强农村建设的举措
(2)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分)
通过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2分)
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后顾之忧,增加农村消费需求。(2分)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分)
财政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出比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物质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