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灯

时间:2019-05-13 13:4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之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之灯》。

第一篇:生命之灯

生命之灯

有一位出海远航的青年,途中遇到风浪,船只沉没了。他迷失了方向,在茫茫海面上游了好几个小时,依旧找不到回去的海岸线。饥寒、疲累、黑暗、恐惧交迫着他,他快要支撑不住了,而前面仍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就在他决定要放弃的时候,他看到远处有一点灯光在闪烁不停。那光芒是朦胧的、微弱的,却给了他以希望和力量,精神瞬间振作起来。有灯就有人家,他这样想着。而且那灯光看起来并不遥远,只要能游到那儿,就有了生还的希望。于是,他使劲朝灯光的方向游去。游了很久,似乎近了,可乍一看,还是那么遥远,在黑暗中摇晃不定。青年鼓起勇气,继续向前游去,近了,又远了,又近了……如此反反复复,最后他终于靠着非凡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游到了岸边。才发觉那灯光原是从海边高山上一座灯塔放射出来,离他所在的位置还有很远,很远。然而也正是这微弱的灯光在黑夜中为他点燃了希望的曙光,给了他搏击的力量,让他得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平安归来。

总结感悟: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个目标,就不用担心会迷路。就像茫茫海上的灯塔一样,给航海远行的人指引着方向,引导人们旅程的归航。给自己点燃一盏生命之灯,也许它会是你一生的希望所在。有了它,我们就会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它,我们就不会在茫茫人海中迷失征途;有了它,我们就会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着我们,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直到胜利的彼岸!

第二篇:信念点亮生命之灯

信念点亮生命之灯

高二(15)班脱蓓2010年5月4日

尊敬的给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念点亮生命之灯》

当暴风雨猛然袭来时,青松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更加挺直了腰板,当凛冽的北风开始肆虐时,梅花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吐出了缕缕幽香;当运动健儿跌倒在跑道上时,他们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新站起来继续努力。

在黑白相间的跑道上,运动员们用青春的激情奋力奔驰,尽管前进的路上有荆棘、有坎坷、有风雨,但他们披荆斩棘,没有丝毫畏惧。心中充满了无限希望,因为他们选择了远方、选择了梦想,如同一粒种子选择了萌发,一只雏鹰选择了飞翔。即使跌倒了也无所谓,爬起来继续赛跑。坚强是最好的外伤药,天空大海,湛蓝广阔,风雨怎能阻挡前进的运动员,纵有烈日寒风,也要展翅飞翔,没有他们追求不到的目标,流过的汗水,是其美丽生命的最高荣耀,就算是狂风吹过,晒咸了盐,也有最美的味道。

运动如此,学习亦然。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规划了一份蓝图,所以我们要把运动场上的拼劲发挥到学习上,应该做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应该怀着必胜的信念去追寻明日的太阳。风雨来了,既然无法躲过,那就用最坚强的臂膀遮挡;荆棘挡路,既然必须面对,那就用最有力的双腿跨越,请记住:千万不要让希望之灯熄灭,只要他在闪烁,只要你在坚持,只要你不轻易说“不”你的前方就永远有胜利的曙光!

亲爱的同学们,为期三天的运动会已落下帷幕,当务之急就是收回心思,投入学习,在学习的赛道上继续发扬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知难而进的刻苦精神,闯出属于自己的成绩,在这条漫长而艰辛的赛道上,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被他人左右;我们要被磨砺的更加顽强,不畏风雨的阻挡;我们要展开宽广的臂膀,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晴空,我们要让信念永存,要让希望之灯永远闪烁,照耀整个人生旅程!

第三篇:《三杯茶》——点亮生命希望之灯

《三杯茶》——点亮心中希望之灯

宁波市第十九中学 张 倩

今天我向老师们倾情推荐的这本书题为《三杯茶》,作者葛瑞格·摩顿森(美国人,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大卫·奥利弗·瑞林(游历世界的专栏作家),萨拉·汤姆森编(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编辑)。推荐指数:★★★★★

★ 推荐语——激起你强烈的好奇心。

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倾情推荐;

 一个承诺,十年奔走,感动全球1000万读者;  全球34个国家公开出版,销量超过1000万册;  连续120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 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 美国巴诺书店、水石书店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 加拿大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时报》、《出版家周刊》精装小说榜第1名;  台湾诚品书店文学类第1名。

 Google引擎搜索《三杯茶》,有约1100000条内容介绍、读后感、书评;

 摩顿森的承诺令人敬佩,他的信心固若金汤,他的奔走令人震撼,这是对中亚生活扣人心弦的第一手报道。

——《华盛顿邮报》

 情节感人,震撼人心,成功描写了动人心魄的承诺与践诺。——《出版家周刊》  如果你鼓励孩子今年只读一本书,我强烈推荐这一本。

——唐纳德·米歇尔(英作家) 有两本书另世界动容——《追风筝的人》和《三杯茶》。

——柳时和(韩国作家) 一本了不起的书,阅读中,你会一次比一次更加震撼。——珍·古德博士(和平大使)

当看到这些评论和数字时,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它?

★ 真实故事——让你的心灵接受洗礼。

这是关于一群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

《三杯茶》这个书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巴尔蒂人的一个习俗:家里来客人,一般都要敬茶,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如果你得到第三杯茶,那表明主人已经把你当做自己的家人,他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得到科尔飞村人敬三杯茶的是一个美国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葛瑞格•摩顿森。1957年出生的葛瑞格早年随父母去非洲的坦桑尼亚,帮助那里的人们发展教育和医疗。

他是个登山爱好者。1993年,他来到巴基斯坦,要从这里攀登喀喇昆仑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二高峰的乔戈里峰。他随身带了一串琥珀石项链,是他妹妹的遗物,他想把这串项链挂在乔戈里峰上,以志纪念。登峰途中为了援救一位遭遇险情的同伴,耗费了大量力气,不得不放弃登顶。返回途中发生意外,他与队友失去联络,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几近绝望中,他闯进高踞于岩石林立的山坡上的一个名叫科尔飞的村子,被村里人救起,在村民的细心照护下,他的身体得以康复,由此与巴尔蒂人结下深厚情缘。在科尔飞,他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款待,当地的村民贫穷得连糖都是珍稀之物,但是他们为了让他尽快恢复体力还是给他提供甜茶,并且把家里最好的棉被给他盖。科尔飞景色如画,看似有如香格里拉般的人间仙境,但这个与文明世界所隔绝的贫困的地方并非文明世界人眼里的伊甸园,这里的人默默忍受着无知与疾病,村落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活不过一岁生日,最近的医院得走上一星期的路,所以他总是尽自己的所能帮助着这里的人们,当他看到这边的孩子跪在户外霜冻的土地上抄写乘法表,用小木棍蘸上泥浆在地上写写画画,摩顿森惊叹得心都碎了。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一间“有屋顶”的学校,于是,他对村长哈吉·阿里承诺说,他要为他们建一所学校,就是这个承诺改变了他,使这个世界多了个奇迹,多了个震撼,多了份感动。

这时的葛瑞格认识到,比起把一串项链挂上乔戈里峰,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来纪念早逝的小妹。葛瑞格学着巴尔蒂人,把两手放在村长哈吉·阿里的双肩上,郑重承诺:我要为你们建一所学校,我保证!

在美国,葛瑞格是个穷人,回国后,他接连发出了580封求助信,名单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界名流,包括体育明星迈克尔·乔丹、电影名人苏珊·萨兰登等。但回应他的只有两张支票,一张623.45美元的捐助来自他母亲做校长的小学。另一张是100美元的支票。

为了早一天达成心愿,他退了租住的公寓,把自己的那点家当寄存在一个小储藏室里,以车为家。后来他得到了一位信息储存程序发明家吉恩·赫尔尼的支持(此人后来成为葛瑞格事业的最坚定也是最慷慨的援助者),筹到了计划中的1.2万美元的建校资金。葛瑞格把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换成旅费,飞往那日思夜想的地方。

科尔飞村村长哈吉·阿里的孙女对葛瑞格再一次回到村里的那一晚记忆犹新:“之前很多登山的人都曾对巴尔蒂人做过许多承诺,过后都没有音讯,我祖父说葛瑞格与别人不同,他一定会回来的。”再次见到葛瑞格,哈吉·阿里像对待儿子一样把小伙子深情地搂在怀里。葛瑞格几乎难掩内心的喜悦,他激动的告诉村里人,他把学校带来了,他已经买好了建校所需的全部材料,存放在附近的斯卡都城。但村长告诉他,科尔飞急需一所学校,但是如果不先建好一座桥,材料根本没法运进来,所以村里决定盖学校前,得先修一座桥。葛瑞格顿时思绪万千,几个月来,他抛家舍业,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历尽艰辛。可现在,突然告诉他在科尔飞根本不能建学校,他迫使自己安静下来,直到心境完全平和。他没有怨气,只有失望,他只能怪自己筹划不周,他不得不重回美国募集建桥资金。

在美国等待他的是异常艰难的生活:他的银行存款只剩下83美元,女友也离他而去,他原来工作的医院也已解雇了他。孤苦无依,一文不名,他只好再次向赫尔尼求助,赫尔尼又给他寄来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附加一个条件:我岁数不小啦,希望学校尽快建成,给我寄张学校的照片来。

历经千辛万苦,一架铁索桥建好了,祖祖辈辈以来,这是村民们第一次和葛瑞格所在的那个世界真正连在了一起。学校也即将竣工。

个人生活上,在一次应邀参加的喜马拉雅基金会晚宴上,葛瑞格遇到了后来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美丽姑娘塔拉·毕晓普。而赫尔尼为了支持葛瑞格的事业,又专门捐款设立了中亚协会(CAI),任命葛瑞格为执行官。葛瑞格终于赶在赫尔尼临终前把科尔飞村学校的照片送到了他的病床前,兑现了他的承诺。

科尔飞村的学校花了3年时间才建成,现在,中亚协会一年中就能建两三座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葛瑞格经历了许多危险和磨难,与妻儿分隔两地、被部落武装囚禁、冒着炮火穿越阿富汗交战地区„„不止一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从一个村子开始,到两个村子,到整个巴基斯坦西北部,最后还到阿富汗。在悲伤、沮丧、孤独与滨临死亡的时刻,他从来没有遗忘他的承诺,他愿意用生命去化解世界上最大的仇恨。

到目前,葛瑞格领导的中亚协会十多年来奔走在战火纷飞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为当地建设了90余所学校,给34000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最特别的是,这些学校让许多原本无法上学的女孩开始接受教育。

★ 经典镜头——无不让你动容。

镜头一:两辆载着修桥用的钢缆的吉普车在距离科尔飞村十八英里远的地方被雨的塌方拦住了去路,像这样的天气,道路堵塞会持续好几周,村长建议村里的所有男人,大家齐心协力,把钢缆背回科尔飞。第二天一早,村里老老少少,所有男性都聚集到一起,开始了长途跋涉,尽管冒着大雨,踩着泥泞,每个人却都乐呵呵地边走边聊。他们找到被困的吉普车,十个人一组抬起重达八百磅的钢缆,一转身,又兴致高昂地踏上了归途,似乎花十二个小时徒步负重回村根本算不上什么。又有一次,回科尔飞村的道路又被滑坡堵死了,吉普车带着建学校的梁柱根本过不去,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哈吉·阿里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科尔飞的村民们日夜兼程赶来帮忙,大伙一到,又是击掌又是唱歌庆祝,精神十足,完全没有彻夜未眠的样子,连毛拉(科尔飞的宗教领袖,他不干体力活的,他的工作就是祷告、学习和教化)都坚持帮忙,他硬带领三十五个村民抬着梁柱一路步行十八英里回到科尔飞。他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拐,那十八英里对他来说,应该异常困难,可他带着村民爬过布劳渡山谷,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点评:村民们为了改变生活,为了孩子们能接受教育,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文明的向往让人感动。

镜头二: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击了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共有三千多人在这次袭击中丧生,同一天,葛瑞格正陪同他坚定的支持者乔治·麦科恩(美国喜马拉雅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就是这个基金会赞助的报纸第一次刊登了葛瑞格和他准备为科尔飞建学校的事迹。)前往巴基斯坦最北端邻近阿富汗的小镇祖德卡,查看麦克恩捐建的引水工程、发电站和医疗室。大家都担心葛瑞格这样的美国人会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事发后的第三天,葛瑞格和乔治·麦科恩又毅然参加了巴基斯坦北部夸都村一个学校的落成仪式,当天巴基斯坦北部的政治人物、警方、军方的领导人和宗教领袖都来了。巴基斯坦北部什叶派穆斯林领袖赛义德·阿巴斯发表讲话:“今天是你们的孩子该永远铭记并该给你们的孙子讲述的一天,今天,在无知的黑暗中,闪现出教育明亮的光芒。今天,我们在举办学校落成典礼的同时,也和那些正在哭泣和遭受痛苦的美国人民一起,感受着同样的悲伤。那些对无辜者、妇女、儿童犯下邪恶罪行的人,让数以千计的妇女、儿童变成寡妇、孤儿的人,并不是以穆斯林的名义做事。在万能真主的恩典下,他们终将遭受正义的惩罚。对于这场悲剧,我谦恭地请求乔治先生和葛瑞格医生大人宽恕。你们所有人,我的兄弟们,要保护和拥抱我们当中的这两位美国兄弟,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要付出你们的所有来完成这个任务„„” 赛义德·阿巴斯停顿了一下,校园里非常安静。“我请求美国人民理解我们的内心,他们会看到,我们大部分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善良朴实的人。我们的土地饱受贫穷,因为我们没有教育。但就在今天,又一盏知识的烛火被点燃。以万能真主的名义,愿这烛火照耀我们,让我们走出现在所处的黑暗。”葛瑞格说,“那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演讲,赛义德•阿巴斯结束讲话后,所有的人都流泪了。我希望所有把穆斯林等同于恐怖主义的美国人,都能在现场听到他们的讲话。伊斯兰教义真正的核心是公正、宽容和仁慈。”

点评:这个镜头让我相信不同文化、不同宗教背景下的人们通过沟通、交流,完全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睦共处,组成一个美好的世界大家庭。

镜头三:葛瑞格募捐到的第一笔款项,居然是来自他母亲所在学校的小朋友捐献的。葛瑞格给孩子们讲了科尔飞村同龄人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当他们看到照片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无法想象,世上居然有学生坐在没有老师的露天教室,忍受着严寒坚持自修。孩子们发起了“为巴基斯坦捐一美分“的活动,成功募集到六万两千三百四十五美分。他们把一张六百二十三美元四十五美分的珍贵支票寄给了葛瑞格。

点评:这个镜头让我感动的是,一美分在普通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就是这一分分硬币凝聚成移山填海的神力,在文明世界里找不到多少共鸣的成年人,他们对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没有感触没有感情,他们习惯了冷漠,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却能轻易地产生共鸣产生怜爱之心,这值得我们成年人深思。

镜头四:加涵(哈吉·阿里的孙女,中亚协会学校学生,布劳渡河谷第一位接受教育的女性)对葛瑞格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你说你会帮助我。现在这一天到了,你得实现承诺。我已经准备好开始医学培训了,但需要两万卢比。”加涵展开一张纸,上面列着她用英文写的计划。葛瑞格欣慰地看到加涵已经学会了他期待的东西,一直以来,葛瑞格都希望中亚协会学校里德女孩子们能学会为自己争取权利。在这么保守的伊斯兰村庄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居然能如此大胆地闯到男人们的圈子里,简直一下子就冲破了十六重传统,一个小女孩因接受教育而生活的更加自信。点评:摩顿森守护妹妹的信念,改变了一群女孩的生命,使她们不再藏匿于面纱之后,有勇气面对世界,甚至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你不得不相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镜头五:布劳渡河的另一端就是科尔飞村了。怎样渡河呢?就是坐在简陋的木箱子里(就像用几根钉子随便把几个水果篮攒在一块儿),靠自己拉动铁锁的力量向前移动,你不敢去听箱子吱嘎吱嘎的颤抖声,不敢想箱子如果在河中央裂开了怎么办。因为再清楚不过,只要有意外,那就是死路一条。„„一个周五的下午,葛瑞格回到科尔飞村,过河的时候,他吃惊的看到一队盛装的科尔飞村妇女正迎面走来。原来她们正打算去邻村探望娘家人。没修桥的时候,女人们想去那么远的地方谈何容易。如今她们却能在一天之内打个来回,下午就可以赶回村里。于是,女人们开始在周五回邻村的娘家探亲。

点评:一座小小的桥,将科尔飞村与外界真正连在了一起,它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尤其给女人们带来那么多快乐,让她们感到不再孤单,更重要的是,它竟然能为女人们带来更多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 这些可敬可爱的人——将启迪、照亮你的人生。

人物一:哈吉·阿里——科尔飞村村长,葛瑞格的人生导师。

美国人葛瑞格觉得,要干成一番事业,不能拖拖拉拉的,在科尔飞村建立第一所学校的时候,由于工程进展缓慢,葛瑞格内心焦躁,把当地村民快逼疯了,哈吉·阿里带年轻人走上狭窄的崖舌,俯瞰整个科尔飞村,推心置腹的谈了次心,哈吉·阿里村长让他好好看看眼前的景象,“这些山耸立在这里已经很久,我们也一样。你不可能指挥这些山去做这做那,你得学会倾听它们的声音。”老人说:想在巴尔蒂斯坦有所作为,就得尊重这里的做事方式。老人告诉葛瑞格关于巴尔蒂人三杯茶的习俗:第一次和巴尔蒂人喝茶,你是个陌生人。第二次喝茶,你就是尊贵的客人,第三次喝茶,你已经是家人了。对我们家来说,你是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就算死也心甘。葛瑞格,你要慢慢品这三杯茶。老人给年轻人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老人要他细细品上三杯茶,是让他放慢脚步,好好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和达到最终目标同样重要。老人教会他,要虚心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我们能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给别人的多。

年轻的葛瑞格急着建更多的学校,没有遵照科尔飞村长老人的叮嘱,单独外出,结果被绑架了,老人知道后,厉声训斥:没有先跟一个村长建立好关系你就去了?如果你从我这里只能学到一件事情,那就记好了:在巴基斯坦,永远不要单独行动,跟我保证!葛瑞格后来不无感慨的说:“从那以后,我每建一个学校,都牢记哈吉的教诲,有条不紊地从一个村到一个村,从一个谷到一个谷。”

每当运载货物的吉普车在山谷外被山体滑坡所堵,哈吉·阿里总是能第一时间知道并派出村民们去进行搬运,在没有电、没有电话、也没有收音机的情况下,老人是怎么知道布劳渡山谷中甚至外面发生的事的?这一直是个谜。

在学校快完工前夕,邻村一个村长迈赫迪以“不允许异教徒办学校”为幌子,对科尔飞村进行敲诈勒索。哈吉·阿里牵了十二头羊,把村里一半财产都甩给了那个恶棍。老人安慰村民和孩子们,很久以后,羊早被迈赫迪杀着吃了,可咱们的学校还在,他只是得到了食物,可咱们的孩子永远拥有了教育。老人曾平静的说:《古兰经》多美啊,可我一个字都读不懂,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为了保证我们村的孩子永远不会体会到这痛苦的滋味,我什么事都肯做,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换取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悼念刚刚去世的老伴时,老村长这样表达情感:“没有她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摩顿森伤感地问这位教给他很多人生经验的老人,如果老人去世了,他该怎么办,他得到的回答是:聆听风的声音。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了,葛瑞格来到老人的墓前,他听到风在布劳渡河谷呼啸而过的声音,那带来科尔飞村的孩子们在学校院子里玩耍时发出的嬉笑声。这是哈吉·阿里教给葛瑞格的最后一课:想想孩子们,只要多想想孩子们就好了!

老人山一样的深沉和睿智,撼动心灵。贫困的科尔飞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并不缺乏生活的智慧,比那些追求办事效率的文明人更懂得体味生活。如果说葛瑞格给那里的人民带去了知识,那么他们给予葛瑞格的是一种明澈的生活智慧,正是这种文化的交融,让我们为这样一份经历而感动。

人物二:吉恩·赫尔尼——登山族、科学家,葛瑞格事业的最坚定、最慷慨的援助者。吉恩·赫尔曾开发出一种能在电脑芯片上储存信息的新程序,他聪明过人,但性格古怪,不好相处,但这个古怪的科学家似乎对葛瑞格无比的信赖,放心的把钱交给他。一直到老人去世前,桥修好了,交通畅通了,学校也建成了,吉恩给儿时的好友拨打了电话。“是我,吉恩·赫尔尼。我在喀喇昆仑山区盖了一所学校。”他的声音充满了自豪,“你过去五十年里又干了什么事?”这是全书中又令人感动的一段。他一生致力于科研,最有成就感的却是这所学校。在去世之前又为中亚协会注入100万美元资金,确保了它的正常运行。如果说没有吉恩,也许摩顿森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科尔飞村的村民们,但肯定是很久之后的事了,更不可能在短短十年就建起90所学校;如果没有葛瑞格,吉恩也许一直到去世也认识不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无法领悟自己的真正价值,他只能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摩顿森是执行者,因此为众人所熟知,吉恩是出资者,也应该为人们所尊重缅怀。吉恩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地善良、仁慈慷慨的登山者。

人物三:葛瑞格·摩顿森——登上爱好者、中亚协会执行官。

“我要为你们建一所学校”为了这一承诺,他忍受着大自然恶劣的环境,穿梭于巴基斯坦地区动荡的战火,曾被视为异教徒而受到驱逐,被塔利班部队囚禁,从绑架者的枪口下侥幸逃脱,他经历过相恋的女友毅然离开、美国的工作不幸丢失„„每一次挫折都没有打垮他的意志,每一次苦难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历时三年,科尔飞的学校终于傲然伫立于雪山之下。一个人,一个承诺,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凝聚着许许多多人的爱心,终于得以实现。

兑现了诺言,葛瑞格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凭着他的热情,凭着他的努力,他创建了中亚协会,专门为这里贫困地区的孩子建立学校。他和塔利班成为朋友,和当地军阀商讨学校选址,他成功地把教育和希望带到了中亚的荒僻村庄里,让贫困的孩子接受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在践行承诺的过程中他还向人们传达了美好的感情,播下了爱的种子。随着一所所学校的建立,居住在闭塞山区的孩子有了获得知识的机会,有了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的机会,他们生活的热情因此被激发,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因此而改变。

《三杯茶》中的葛瑞格,这个最平凡而又不凡的男人,用自己的坚持,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就算你一无所有,行善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就在举手之间。与其坐而抱怨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不如起来行动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成就葛瑞格一生事业的是他对承诺的执着,也正是这份执着使他的人性光辉温暖着遥远他乡的人们。

在他奔波于美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筹备基金,不断建设新学校的过程中,恰好经历了美国9•11以及布什政府为了打击恐怖组织而攻打阿富汗的过程,亲眼目睹了当地更多无辜居民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家可归的灾难,逐渐对美国政府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表示强烈的不满,因为他清楚的看到了:由于当地复杂且浓厚的宗教氛围,很多孩子由于接受不到科学的教育,进而被接纳到了宗教学校当中,因此很容易成为塔利班组织的一员。所以,葛瑞格认为如果只凭武力去消除恐怖主义,那么美国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安全,而是要通过课本和学校,加强美国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了解他们生活和文化的另外一面,用更加和平的手段解决冲突。他在美国国内发表过很多次反对战争的演讲,但却遭到了很多美国人的质疑,甚至是恐吓,但即使这样,葛瑞格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他热爱的事业(建新学校、为当地居民消除贫困),在那里撒布着希望的光芒,知识的种子,亦是和平的种子。最后他的所作所为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美国人的认可和赞同。2009 年,葛瑞格被巴基斯坦政府政府“授予巴基斯坦之星”荣誉勋章,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人物四——阿米拉、葛瑞格的女儿。

这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和她的父亲一样不简单,她在自己学校成立了一个小组,推广“根与芽”项目,倡导同龄人保护动物和自然。她还筹划了“为和平捐一分钱”活动,目前已有两千所学校参与。阿米拉还经常跟随父亲来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尽自己所能,帮助那里的小朋友,她是一个和平的天使。父女两代,薪火相传,她的成长也仿佛是一粒希望的种子„„

★ 作为教师、家长——此书值得推荐给你的同行、学生和孩子。

一个人,一个承诺,一段艰苦漫长的旅程,从此改变了他和他遇到的人的命运。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为兑现承诺而坚持不懈作出努力能有多了不起的结果。这本书告诉你答案。这不仅是一个“在K2地区建立学校”的故事,它还展开了关于中亚文化、印巴冲突、极端主义、宗教、战争、教育、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绚烂画卷。它不仅关乎“承诺”,更关乎“坚持、勇气、信念”。信息量丰富,语言素朴,引人入胜。读罢,久久不能自已。仿佛置身于乔戈里雪峰之下,沉浸于纯净与豁达,圣洁与震撼之中。

作为一名社会老师,我们在教会学生“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等这些知识点时,巴基斯坦、阿富汗都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则则素材,我们无法让孩子想象战火纷飞中人民生活的疾苦,也不曾让孩子们甚至我们自己思考过,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因为这一切离我们都太遥远了。但是,今天《三杯茶》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中亚地区的距离,它可以让我们领悟到:

我们不可能都去巴基斯坦,也没有几个人能做葛瑞格所做的事情,但是,我们都可以尽力而为,每个人每天都能够影响世界;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为我们的孩子留下一笔和平遗产,我们就得明白,这是一场战争,它最终要用书本取得胜利,而不是炸弹;

在阶级、政治、国家、民族这些价值之上,还存有一种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人道主义!世界上再高的山峰,总有人能够征服!世上真正最能攀登的高峰是什么?是消灭贫穷、是消灭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

教育,才是消灭贫穷、消灭恐怖主义最有利的手段,只有让不同的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通过沟通、学会沟通,通过教育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相互理解和宽容才是和平的希望所在。

因为《三杯茶》,这颗希望的种子会播种到更多人的心中,总会在某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三杯茶》吧!

第四篇:用爱点亮生命之灯简

用爱点亮生命之灯

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树立学校的生命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生命品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生命教育,从关爱学生的生命入手,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一、营造氛围,感悟生命意义

教育的起点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因而宣传生命教育的意义极其重要。1.创设优美校园环境 诠释绿色生命内涵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学校创设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建立了校园林果园,同时加大校园绿化建设,现在学校四季有花,夏秋有果,绿色生命用它们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爱,培养了学生保护生命的意识。

2.构建诗化人文环境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诗歌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生命教育功能。我校创设良好的诗化环境,学校成立舜风诗社,校园中到处悬挂着经典诗词作品,同时各种诗教活动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受到熏染,培育了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人格。

3.加大生命教育宣传,形成生命教育网络

为了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台、电视台、升旗仪式等各种途径,向师生广泛宣传生命教育的知识,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

同时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生命教育栏目,为师生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平台。我校生命教育网页在市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题网页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这些环境的创设和多方位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为生命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平台,关注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深入灵魂、形成思想观念的教育,它是一个育心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浸染熏陶的历程,它需要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1.校本课程明了生命价值

为了让学生明白怎样的生命具有价值,学校发动师生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编制了《名人的人生》、《快乐的学生时代》两种校本课程。围绕校本课程,学校制订了教学计划,安排了课时,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方式实施教学。

2.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求教师的备课中100%体现生命教育目标,并在课堂上积极实施。语文组在读书中渗透生命教育,每班设置读书角,同时每年开展读书节。近两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省、区等多个读书活动组织奖。学生们在读书中也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健全了人格。

3.常规活动启迪生命智慧

学校把生命教育贯穿于班队活动课中,每学期每班开一次校级主题班会观摩课,初一年级着重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初二年级着重青春期教育、挫折教育;初三年级着重励志教育、价值观教育。同时还通过逃生演练、禁毒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阳光工程温暖生命心田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自己的灵魂深处真正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为了让教师的关爱落到实处,学校实施“阳光工程”,由阳光教育小组组长把问题学生分给每个阳光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和这些学生牵手,通过面谈、笔谈、网上交流等形式,和同学以及家长进行交流,让师爱撒满每个学生的心田。2011年,学校被评为常州市“168爱生”先进单位。

三、把握契机,体验生命价值

学校以市“生命教育周”为契机,开展系列生命教育活动。从认识生命入手,到关爱生命;从关注学生生理,到关注心理;从明白生命价值,到创造生命价值。

1.关爱自己,做生命的守护者

2007年3月,我校开展了“拒闯红灯,争做文明交通人”的活动,拍成的DV作品《让生命的绿灯常亮》获得市生命教育大赛优秀奖。2008年3月学校邀请原市救护中心主任陈明玉作了《学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救护》的讲座,陈主任指导学生当场演习救护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救和他救能力。

2.关爱他人,做爱心的传递者

2008年3月,学校成立了爱心基金会,每班设立爱心基金站,学生通过节约零花钱或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把这些钱捐给爱心基金站。近年来我们用这些爱心基金,帮助了多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学生中弘扬了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3.关爱自然,做生命的感悟者

近几年的植树节,我校组织团队员开展“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的种绿、护绿活动,同学们为植的小树挂上生命感言,有一则是这样写的:“生命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份希望,每一个生命均有其独特的意义,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

4.关爱心灵,做心理的健康者

生命教育更要关注心灵健康。我校邀请崔景贵教授作了《阳光心灵,和谐成长》的心理讲座。崔教授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把抽象的心理学原理讲得通俗易懂。全体师生明确保持健康心灵,拥有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5.关注生活,做价值的体验者

为了体验生命价值,我们结合建党九十周年,通过多种手段感悟生命的真谛:看红色电影《惊沙》的首映式,音乐课教唱《保卫黄河》等红色歌曲,听区道德教育宣讲团成员汤国忠校长的红色讲座。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从我们这个底蕴深厚的民族历史中汲取营养,明白人生的价值。

今年,学校又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钮维萍作《生命价值》的讲座,钮老师从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三方面展开,同学们感悟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奇迹,感悟到作为生命就应该让她焕发光彩。

四.创新方式,承载生命责任

个体生命只有融合于社会之中,生命才会有意义。因而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承载生命责任。

从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各种公民道德问题,开展调查、采访等多项活动,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我校《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研究》的建议得到了省人大的重视,并专门回复。学校多次代表区中学组参加市公民教育现场展示活动,都获得了一等奖。

2008年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观摩研讨会。美国专家查尔斯·巴缪乐,省教研室副主任鞠文灿,省教研室德育室主任杜文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胡红等领导到会作了指导。这次提供的项目展板、模拟听证会,以及钱校长作的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现在我们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全面铺开,做到班班有课题,人人齐参与,把研究的目光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我校向市报送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全部获奖。通过关注社区的这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同时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活动又使生命教育实现了由校内向校外的延伸,增强了生命教育的深度、广度和实效性。

近年来,随着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师生、生生关系融洽。今后我们将本着“在实践中求证,在求证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的理念,使学校的生命教育向系统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规范生命教育工作,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彩!

第五篇:关爱贫困母亲 点燃生命之灯

携手济民点亮生命~!400-021-6698

关爱贫困母亲 点燃生命之灯

——百名低收入家庭乳腺癌患者每人可获5000元医疗救助

自安徽济民肿瘤医院“万人乳腺免费检查暨征集全省100位低收入家庭乳腺癌患者免手术费救助治疗”活动开展以来,获得广大身患者的热烈响应,前来咨询、预约、检查患者络绎不绝。全省100名低收入家庭乳腺癌患者免手术费救助治疗正在紧急征集中…….安徽济民肿瘤医院作为全国最大的肿瘤专业股份制综合医院,亦是安徽省抗癌协会挂靠单位和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专家咨询会诊中心,为更好地做好全省乳腺癌防治工作,承接社会服务功能,特别联合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安徽省抗癌协会发起“乳腺癌患者医疗救助试点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4月25日~12月31日在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开展万人乳腺免费检查,并全省征集100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乳腺癌患者免手术费救助治疗。同时不定期到金寨、霍邱、六安、定远、寿县、岳西、庐江等革命老区及偏远地区开展专家义诊、讲座等系列乳腺癌及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发放活动单页和肿瘤科普宣传手册等,普及肿瘤健康知识,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促进大众科学健康生活方式。

据了解,此次医疗救助项目是经安徽省民政厅审核推荐、国家民政部评审立项,并获中央财政资助的医疗救助项目,受助对象为我省低收入家庭或低保户的乳腺癌患者。凡需要救助的患者可以直接到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做免费乳腺检查,若经项目专家委员会确诊为乳腺癌且符合手术指征的,可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低保证或经当地乡镇(街道)出具的低收入家庭证明,填写《安徽济民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医疗救助试点项目申请减免手术费用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免手术费治疗(每人减免5000元)。

具体参与方式:

1、电话预约:2012年4月25日-12月31日白天上班时间拨打0551-4396108、4396928,或24小时免费电话400-021-6698;

2、网上预约:;

3、来院检查:由导医引导办理。

安徽济民肿瘤医院

全国最大的肿瘤专业股份制综合医院

下载生命之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之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点亮梦想之灯

    点亮理想之灯时光匆匆,转眼间我已走过了11个春夏秋冬,进入了六年级,也开始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开始品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人生了。我们会哭泣,会疲惫,会迷茫,会不想前行。人生的......

    理想不灭之灯

    理想,不灭之灯 伊和学校六年级唐子璇指导教师王贺玲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唐子璇,是伊和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理想,不灭之灯 理想是什......

    灯谜之100灯谜题

    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 谜底 红萝卜 弟兄五六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 谜底 大蒜 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

    大地之灯有感

    有感这次暑假看了一本由七堇年所写的《大地之灯》,故事讲述在雪域高原深处长 大的孤儿卡桑,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双双遇难;出生在北大荒的孩子简生,父 母是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在他......

    点亮文明之灯

    《点亮文明之灯》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演讲稿 敬爱的学校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胡克树,是初一年级129班的学生,今天我要跟大家来探讨一下关于文明美德的话题......

    点亮心灵之灯

    点亮心灵之灯 人的人生路上,不可能阳光总为你照明,难免会有阴暗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是否有人给你光芒?是否有人给你希望?是否有人为你点亮心灵之灯,让你继续光明前行„„ 明月高悬,繁......

    《大地之灯》读后感

    《大地之灯》读后感 正如书中的序所说,《大》在描写城市时有了一些单薄,在描写城市的片段中,辛和最让人感动。那样善美的女子,最后的一句“我一直在等你回来”。是的,女人天生敏......

    《大地之灯》读后感

    《大地之灯》是七堇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讲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出生的两个少年非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大地之灯》给我的感觉就是那贯穿整本书的厚重、沧桑感......